資源簡介 廣西欽州市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時代在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但馬克思主義哲學并沒有過時,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①是科學革命理論的來源和基礎 ②具有深厚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物質武器③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 ④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法國哲學家伽森狄認為:宇宙由原子和虛空構成,原子是永恒運動的,虛空是原子運動的場所;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是按一定次序結合的、不可分的、不可滅的原子的總和。上述觀點( )①歸屬于唯物主義陣營 ②歸屬于唯心主義陣營③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 ④堅持了辯證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2019軟件定義衛星高峰論壇上透露,中國將于2020年探測火星,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的手段,探測火星生命信息、研究宇宙和天體環境科學以及探討改造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由此可知( )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 ②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③思維和存在是相互依賴的 ④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最近一段時間,“AI算命”風靡網絡,通過手機上傳一張正面照片,給出一些個人信息,短短數秒就能收到面相評分和命運報告,號稱“準確率達95%”“能看透你的一生”……下列對“AI算命”認識正確的是( )①“Al算命”本質上是一種唯心主義 ②“AI算命”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③“AI算命”否認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④“AI算命”是人們對規律的認識和利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哲學家應該放眼世界、胸懷宇宙,但是最基本的是要回答這一個問題。“這一個問題”是指( )A.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B.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問題C.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關系問題 D.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關系問題6.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020年3月17日16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到184976例,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在全球范圍內蔓延,全球多個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人們需要思考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如何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等帶有哲學性質的問題。這表明( )①哲學思想產生于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 ②哲學是對自然知識的概括和升華③哲學產生于人類對實踐問題的思考 ④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下列選項能夠正確反映唯物主義三種基本形態演進順序的是( )①元素構成自然界 ②實事求是 ③未有此氣,已有此理 ④氣者,理之依也A.①→②→③B.③→②→①C.④→①→② D.④→①→③8.毛澤東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論和形而上學最省力,因為它可以由人們瞎說一氣,不要根據客觀實際,也不受客觀實際檢查的。”這告訴我們的是( )①唯心論和形而上學都以認識和實踐相脫離為特征②客觀事物是認識的對象和檢驗真理的標準③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觀和客觀相符合④不以理論為指南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9.火箭呼嘯而去、飛船搖曳而歸。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開啟了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最后一步——空間站時代。空間站和航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帶動眾多科技領域的進步,使航天成果廣泛應用。由此可見( )A.航天技術是引領我國科技創新的根本動力B.制定正確的戰略是航天事業成功的決定性因素C.開啟空間站時代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一次質的飛躍D.航天技術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著必然聯系10.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談到,“有一個好漢一天忽然想到,人們之所以溺死,是因為他們被關于重力的思想迷住了。如果他們從頭腦中拋掉這個觀念,比方說,宣稱它是宗教迷信的觀念,那么他們就會避免任何溺死的危險。” 其中“好漢”的觀點與下列選項屬于同一哲學派別的是( )A.理生萬物,理主動靜B.古今異俗,新故異備C.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D.天地之變,陰陽之化11.某武警支隊在組織新兵專勤專訓考核時,對于處置突發情況這一問題,沒有設置標準答案,以鼓勵新兵在訓練考核中創新方法、靈活處置。一些問題不設標準答案,其合理性在于( )①對復雜事物的正確認識需要多次反復才能完成②在實踐基礎上不斷超越和推翻已經確定的真理③追求真理是一個不斷克服片面性甚至錯誤的過程④認識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永無定論的過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隨著循環經濟的發展,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浙江省為此推出了《浙江省城鎮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并允許各地酌情調整垃圾分類的標準,以更好地契合當地的生產生活狀況。這說明( )①社會存在的變化會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②社會意識往往能夠促進社會存在的發展③先進的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的全面發展④要調整上層建筑以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歷史的行進,有著長河漫漫中的固有態勢,也有在現代化轉型中的新河道探尋。然而,歷史進程改進的是手段和方法,不變的是人類社會對光明大道、對至善目標的追尋。下列觀點能揭示上述材料蘊含的哲理是( )A.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B.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著相同目標C.信念和理念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D.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14.一直以來,西醫否定中醫科學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在解剖學的層面上“無法證實經絡的存在”。近日,新奧團隊首次采用全新的示蹤方法在心包經手臂部分獲取超過20cm長的清晰經絡熒光影像,解決了這一歷史難題。這一探索過程表明( )①實踐具有能動性與社會歷史性②必須在實踐中追求與發現真理③真理與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④實踐具有客觀性與直接現實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內涵的認識不斷發展,從公有制為主體、其他經濟成分為補充發展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再發展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我國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內涵認識的深化( )①是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關系的正確認識②遵循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③正確分析了我國社會主義上層建筑變化發展的狀況④體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能推動社會的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6.混放是垃圾,分類成資源。對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既是對新發展理念的貫徹,也是生活方式的轉型,如垃圾焚燒發電既產生了“環境效益”,又帶來了“能源效益”。這說明( )①價值選擇的合理性決定價值判斷的正確性 ②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基于社會實踐而形成③科學理論將事物潛在價值轉化為現實價值 ④物的價值能隨著時空及條件的改變而變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病毒,把重要的事情做完。”身患漸凍癥的武漢市金銀灘醫院院長張定宇,本可以選擇住院修養,可是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抗疫前線,為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作出了重大貢獻,2020年8月11日,張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張定宇的事跡說明( )A.人的自我價值必須與社會價值相統一 B.要努力發展自己,全面提高個人素質C.價值觀引導人們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D.正確的價值判斷依賴于合理的價值選擇18.2020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離退休老同志回信,向人教社的全體同志致以問候,對教材編研出版工作提出殷切│期望。習近平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希望人民教育出版社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弘揚優良傳統,推進改革創新,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啟示我們( )①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②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前提③堅定理想信念,做出基于正確價值判斷的價值選擇④自覺遵循砥礪自我這一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沙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十四五.”規劃編制要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建言獻策,推動“十四五”規劃編制順應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這一要求( )①是自覺踐行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體現②肯定了人民群眾是社會存在發展的基礎③是基于在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④表明人民群眾的需求是開展工作的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探索萬米深海一直是人類的夢想,2020年11月10日,中國首艘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和無人深海著陸器“滄海”號在與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標,并首次進行海底互拍,為人類開發利用深海資源打下了基礎。這表明( )①“奮斗者”號和“滄海”號星獲得深源認識的來源②深海探索活動可以把觀念的存在轉變為現實的存在③獲得對深海的正確認識是開展深海探索活動的最終目的④深海探索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會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1.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我國法律法規的與時俱進為有法可依提供了必要保障,同時也給民眾帶來了更多安全感。這體現了( )①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②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③群眾路線是黨和國家的根本工作方法④法治建設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2020年5月27日,我國珠峰高程測量隊成功登頂并進行峰頂測量。他們在峰頂豎立起測量視標,分別使用GNSS接收機、雪深雷達探測儀和重力儀進行了高精度定位、峰頂雪深和重力測量。峰頂測量完成后,通過對觀測數據進行聯合處理獲得了珠峰高程最終數據。獲取珠峰高程數據的過程說明( )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能動創造性②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③真理在實踐基礎上不斷發展和超越自己④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將會取代人的認識器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2020年7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開展火星探測,肩負著對火星環繞、成功著陸和巡視勘測三大任務,并獲取相關科學數據。目前,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4次探測,其中僅成功了24次。由此可見( )①對火星的探測要經歷從認識到實踐再到認識的多次反復②真理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③要在火星探測實踐中獲取科學數據,深化對火星的認識④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培根曾說,真正的哲學家應當像蜜蜂一樣,從花園里采集原料,消化這些原料,然后釀成香甜的蜜。“蜜蜂釀蜜”的哲學寓意是( )A.只有感性認識是正確的,因為它來源于實踐B.只有理性認識是可靠的,因為它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C.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客體對主體的能動反映D.將感性認識深化為理性認識,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25.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和北京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研制了一種基于石墨烯纖維的高度兼客磁共振成像(MRI)的深部腦刺微(DBS)電極,在帕金森癥大鼠模型上,實現了DBS下整腦范圍內完整深部功能磁共振成像(EMRI)腦激活圖譜的掃描,發現了DBS治療帕金森癥效果與不同腦區激活之間的關聯,這一科技成果表明( )①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②認識的深化與發展取決于認識工具的日益完備③真理性認識必須通過科學實驗進行檢驗和證明④人能夠通過實踐活動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共50分。考生根據要求作答)26.“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彰顯了共產黨人最深厚的人民情懷。深入基層家庭,已成為習近平總書記這些年春節前夕的特定行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使中華民族千年夙愿夢想成真。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人民謀幸福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始終不渝、毫不動搖。在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實現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結合材料,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依據。27.2021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宣傳部發布文獻《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與行動價值》。文獻講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100年來,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重大原創性貢獻。黨的奮斗歷史,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理論探索史。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同實際結合,同群眾結合,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具有的特點和優點。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不斷取得勝利,根本在于其掌握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正確認識問題,科學分析問題,有效解決問題。運用真理的有關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真經”,“真經”沒念好,總想著“西天取經”,就要貽誤大事!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是哲學社會科學的一座巍巍學術高峰。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學術性問題。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頂”馬克思主義的“天”,“立”中國國情的“地”,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結合材料,運用真理的有關知識,分析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能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真經”。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昨天,70年滄桑巨變,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今天,我們黨領導的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明天,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中國人民必將書寫出更新更美的時代篇章。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節點,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講到:“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斗出來的!”這當中凝聚著每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浸透著每一個人的辛勤汗水,蘊含著每一個人的巨大犧牲。我們相信,只有全國各族人民都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自覺服從大局,不放過任何細節,堅持統一指揮和調度,始終發揚奮斗精神,才能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1)結合材料一,運用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中國人民必將書寫出更新更美的時代篇章。(2)結合材料二,運用整體和部分關系的知識,說明我國為什么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3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甲、乙兩同學對物質概念進行爭論:甲:“物質是永恒的、不生不滅的。”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材料二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1)結合材料一,從哲學的角度對甲、乙兩位同學的觀點加以評析。(2)結合材料,運用“世界的物質性”原理,分析為什么要倡導生態文明建設。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D A A B C A C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B D A C D A B B D題號 21 22 23 24 25答案 C A D D B26.①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這要求我們黨必須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創造性,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以形成磅礴之力,共同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同的價值觀對社會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中國共產黨將為人民謀幸福寫在自己的旗幟上,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作出了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以此指導實踐,依靠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27.①真理性的認識來源于實踐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發展的要求。②真理性的認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開展實踐活動。我們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才能彰顯真理的力量,從而科學分析問題和有效解決問題。③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才能做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追求真理的過程是一個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的過程。我們黨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才能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28.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真理經得起實踐反復檢驗,并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身。馬克思主義理論正確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規律,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革命、建設與改革實踐相結合,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時代化,發揮了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巨大指導作用。29.(1)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重視量的積累,抓住時機促成質變。正是之前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奮斗,經過量的積累,中華民族才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②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事物會在新質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在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基礎上,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探索,書寫出更新更美的時代篇章。(2)①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中國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的實現,需要全國各族人民自覺服從大局,堅持統一指揮和調度,團結協作,實現了整體優化。②部分制約整體,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會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這要求我們重視部分的作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的實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每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30.(1)①甲、乙兩位同學的觀點都是正確的。甲同學的觀點是針對物質概念而言的,乙同學的觀點是針對具體的物質形態而言的。②甲認為“物質是永恒的、不生不滅的”,概括了物質世界的共性——客觀實在性,是針對整個物質世界而言的,是正確的。③乙認為任何“事物”(指的是具體的物質形態)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有其特殊性和規律性,同樣沒有脫離物質“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性”,也是正確的。(2)①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這要求我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②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承認自然界的物質性,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體現和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