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三國鼎立教材分析三國時期是中國從分裂到局部統一的過渡時期,三國鼎立是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的必然結果。官渡之戰實現北方的基本統一,赤壁之戰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戰爭的背景、過程、結果、影響以及其中的啟示是本課需要重點關注的。因此,本課的局部統一,為下一課學習“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奠定了基礎,體現了知識的延續性,有著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核心素養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通過對史料的分析,探討文藝作品與歷史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教學目標(1)運用示意圖梳理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過程,了解該時期國家分裂、社會動蕩的時代特征,認識到國家統一與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時空觀念、唯物史觀)(2)通過補充相關史料,分析曹操一勝一敗的原因,認識到人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主觀能動性有著重要的歷史作用。(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3)通過對比歷史中和文學藝術中的曹操,認識到文學藝術作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歷史,但不是真實歷史。(史料實證唯物史觀)教學重難點及突破重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難點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學突破本課的重難點是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和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所以教師在課上通過創設情境、史實辨析、講故事等形式組織學生討論戰爭勝敗的原因,評價歷史人物,組內交流三國鼎立形|的原因,加深其對重難點的理解。這種探究啟發式教學,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教學設想三國時期因為文學作品被大眾熟知,學生興趣濃厚,但學生對文學故事和歷史史實并不能做好區分,本課力求在形勢圖問題鏈、連環畫、視頻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講述相結合等多種教學手段的引導下,創設積極愉悅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三國鼎立形成的原刻解,初步認識文學作品和歷史史實的差異,培養其史料實證意識。學完本課,學生能夠認識中國歷史發展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總體趨于統一的歷史規律。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分裂戰亂,戰爭會給人民帶來巨大傷害,我們一起來觀察這組數據(展示東漢中期到東漢末年人口變化圖),你發現了什么 生:戰爭帶來死亡,社會經濟被嚴重破壞。師:分裂戰亂帶來死亡,此時的人們渴望什么 生:統一。師;統一的路是漫長的,誰來完成統一,能否完成統一 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新課。教師板書課題。【設計意圖】通過理性分析柱狀圖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點出本課核心——人們渴望統一,導入課堂。二、教授新課1.官渡之戰師:漸漸的,曹操,走上了歷史的舞臺。同學們對曹操有什么印象呢 學生分享,教師引導學生知道歷史人物的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并不等于他在歷史上的真相,要通過本課對曹操有更全面的認識。展示史料。少機警,有權數。——《三國志》博覽群書,特好兵法。——《異同雜語》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莢雄。——《后漢書》師;曹操出身官宦世家,有條件參與政治。他機靈警醒,比較擅長權術制衡,并且特別喜歡讀兵書。那么,面對分裂割據,看到民間疾苦,他最大的愿望又是什么呢 展示史料。遂蕩平天下,不辱主命。——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生:統一天下。師:戰亂紛飛的年代,什么方式才能統一天下 生:戰爭一般只能用戰爭來結束。(1)師:為了爭取戰爭的勝利,為了統一天下,曹操會怎樣發展自身實力呢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邊讀書邊批注,然后交流、匯報。生1:東漢末年,曹操把漢獻帝從都城洛陽接到許昌,借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招攬各種人才。生2:經濟上采用屯田的方式發展生產,組織軍隊和流亡的民眾從事農業生產,既解決了大批流民的生計,又籌集了軍糧,曹操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師:但是要統一北方,曹操有一個大敵。一山不容二虎,袁曹必有一戰。(2)教師展示“官渡之戰形勢圖”。師:閱讀官渡之戰形勢圖,找一找曹操軍隊主要有哪幾次軍事行動 結果如何 同學們在讀歷史軍事地圖的時候要注意讀圖例,注意箭頭的走向。學生交流后一起歸納官渡之戰的時間、交戰雙方、戰爭故事、戰爭特點和結果。生: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交戰,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結束了戰亂的局面,為統一北方打下堅實的基礎。師:在官渡之戰的基礎上,曹操繼續征伐,基本上統一了北方。但是曹操的夢想是不是就到此為止了呢 教師展示史料。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師:208年曹操寫下《龜雖壽》,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曹操怎樣的雄心壯志呢 生:南下,統一天下。師:重點要對付誰 生:孫權、劉備。他要代表東漢王朝拿下南方,這個愿望又能不能實現呢 南方的孫權和劉備又是怎樣應對的呢 【設計意圖】通過指導學生學習,認識到“官渡之戰曹操取得勝利的必然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2.赤壁之戰(1)割據江東的孫權,統治比較穩固。依附于荊州的劉備,自稱是東漢皇族的后裔,在軍閥混戰中,不甘寄人籬下。他聽說諸葛亮有安邦定國之策、濟世安民之術,便請他出來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顧茅廬”的故事。學生講故事。(故事見“補充資料”)(2)分析隆中對。用出示材料。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隆中對》師:諸葛亮是怎樣分析天下形勢的 生:盡量避免與曹操正面交鋒,但危急時刻可以與孫權聯合。(3)展示赤壁之戰連環畫。師:劉備依附于荊州劉表。劉表去世后,荊州就交給了他的兒子劉琮。208年,曹操率領20多萬大軍南下,追劉備于長坂坡,諸葛亮奉命“求救于孫將軍”。如果你是孫權,面對曹操大軍的到來,劉備的求救,你會怎么辦 學生交流。(4)師生一起歸納赤壁之戰的時間、交戰雙方、戰爭特點和結果。學生自主閱讀教材,邊讀邊批注,然后交流、匯報。生1:這次戰爭的時間是208年,地點是赤壁。生2:交戰的雙方是曹軍和孫劉聯軍。生3:戰爭特點是以少勝多。生4:結果是曹操敗。生5:孫劉聯軍在戰爭中采用了火攻、詐降等策略。……教師幫助學生區分小說和史實內容的差異。(5)師:官渡之戰以弱勝強的曹操,為什么在赤壁之戰卻以強輸弱 以下為學生回答預設。生1:曹操對士兵的生活習性不熟悉,北方的士兵不習水戰。生2:士兵遠道奔走,疲憊,初戰遭失利。生3:曹操剛愎自用,不任用賢人。生4:曹操對當時的軍事形勢掉以輕心。……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曹軍的失敗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結果,而必然性占據主導地位,是導致曹軍大敗的主要原因。師:赤壁之戰對當時整個局勢有關鍵性的影響雖然曹操統一南方之路折戟沉沙,但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設計意圖】通過史料教學,連環畫說故事和學生自學等方式,輔以教師引導,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赤壁之戰曹操大敗的原因,在趣味中突破重難點。3.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1)學生自主學習教材三國建立,邊讀邊批注重難點,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匯報。以下為學生同答預設。生1:我明白了三國鼎立形成的背景,赤壁之戰后,曹操經營關中,統一北方;劉備占領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區以后,又向西南發展;孫權在擴大統治范圍到福建的同時,又搶奪了劉備在湖北、湖南的勢力范圍。生2:220年,曹丕在洛陽稱帝,國號魏。生3: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生4:222年,孫權稱王;229年,孫權稱帝,建立吳國。由此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師小結:赤壁之戰是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赤壁之戰后,三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新變化,曹操退守到黃河流域一帶,不敢再輕易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乘機占領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又向西進占四川。這樣,三個軍閥的勢力相當,誰也打敗不了誰,但又都不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這樣,就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2)師: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后,天下雖沒有完全統一,但眾多諸侯分裂割據已變成了魏蜀吳三分天下,局部統一得以實現。在局部統一的背景之下,為了生存和發展,魏蜀吳都在努力經營己的地盤。你能找出相關史實嗎 生:曹魏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孫吳開發江東,造船業發達,發展了海外貿易。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率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大陸與臺灣的聯系。蜀漢在丞相諸葛亮的治理下,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教師總結:三國的統治者都努力發展自身,伺機而動,想一統天下。他們都想把分裂變成統一,把亂世變成治世,求得社會的和諧、天下的太平。我們不知道其中有幾分是對統一的大愛,是對蒼生黎民的憐憫,幾分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政治野心和欲望。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歷史的車輪已經在他們的推動下,向著統一邁進。【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認識到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歸納總結能力落實核心素養。三、總結本課師: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分裂只是暫時的。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最后究竟是誰獨霸天下,問鼎九州呢 我們將在下一課學習。板書設計第16課、三國鼎立1.官渡之戰200年 袁紹與曹操2.赤壁之戰208年孫權、劉備聯軍與曹操尼3.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220年曹丕建魏,都城·洛陽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城:成都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稱帝建吳,都城:建業魏蜀吳三國各自發展,以求達到統一全國的目的教學探討與反思這節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前搜集的資料(文字資料、圖片等)運用在本課的學習中,對重難點的理解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學生從文學作品、電視電影作品中得來的歷史知識的印象很多,但多數是沒有歷史依據的,這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大量的充分的準備,以應對學生的知識性錯誤,讓學生區分真實的歷史和小說中的歷史的不同。補充資料三顧茅廬的故事官渡大戰后,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 突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眲湟宦?,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從東漢統一到三國鼎立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從東漢統一政權到三國鼎立,歷史是進步的。這是因為,東漢中后期以來,政治黑暗,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土地兼并嚴重,豪強地主勢力膨脹,民不聊生。黃巾起義以來,東漢政權名存實亡。特別是董卓之亂以后,軍閥割據,混戰連年,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魏、蜀、吳統治者在軍閥混戰中脫穎而出,完成了各自境內的相對統一,并采取了一些穩定社會、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措施,人民生產生活狀況有所好轉。從這些史實看,從東漢統一政權到三國鼎立,既有利于統一局面的重新出現,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說,在這一過程中,歷史是進步的。- 1 -- 5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