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七課: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01考點考向目錄contents02考情透視03思維導圖04考點梳理05真題再現一、考點考向課程標準 核心素養 考情預測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 領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意義; 弘揚民族精神。 政治認同: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充滿自豪,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科學精神:領悟文化的影響,客觀、歷史、辯證地分析文化現象。辯證地看待和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全面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公共參與:樹立文化自信,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 從命題內容上看,文化的內涵與功能,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中華民族精神等是考查的重點。從考査形式上看,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有出現,試題的綜合性較強,試題材料多為文化遺產、絲路文化、建黨精神等方面的熱點話題,考查文化的功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等。二、考情透視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備考建議文化的內涵與功能 2024 選擇題:湖南卷、安徽卷 主觀題:全國卷、甘肅卷 本講選擇題和主觀題都有考查,復習時關注以下命題:以具體的文化活動、文化現象為背景,結合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與綜合國力的關系,考查文化的內涵、特征和功能。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為背景,考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以中國先進人物的事跡,或引文、成語、名言警句為載體,設置體現類選擇題,考查中華民族精神的表現及其作用。2023 無 2022 選擇題:遼寧卷 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 2024 選擇題:北京卷、甘肅卷 主觀題:新課標Ⅱ卷 2023 選擇題:海南卷、廣東卷 主觀題:全國卷、廣東卷 2022 選擇題:江蘇卷、湖北卷、廣東卷 主觀題:北京卷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 2024 選擇題:浙江卷 主觀題:湖北卷、浙江卷 2023 選擇題:全國卷、浙江卷、海南卷 2022 選擇題:湖南卷 三、思維導圖內涵產生載體核心實質①廣義:指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成果。②狹義: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內容,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等非意識形態內容。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文化載體是多種多樣的,器物、行為、制度等是文化的載體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活。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補充)四、考點梳理1、文化的內涵(1)經濟和政治決定文化。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2)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先進、健康的文化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3)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①文化的發展并不是始終與經濟、政治發展完全同步。(可能“先于”也可能“落后于”)②不能簡單地認為文化是經濟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屬品。文化政治經濟決定決定經濟基礎集中表現決定反映反映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四、考點梳理2、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功能 對社會 引領風尚 文化引導人們認識真善美,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養。教育人民 文化教化育人,幫助人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服務社會 文化服務社會,滿足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推動發展 文化推動發展,是國家繁榮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對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對民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當代中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以認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為前提。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對個人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積極參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四、考點梳理3、文化的功能創造主體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 形成過程 內部因素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民族性)。外部因素 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斷增強其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包容性)。主要內容 核心思想理念 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中華傳統美德 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人文精神 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等。四、考點梳理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特點 源遠流長 是從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縱向)的角度來說的。博大精深 是從中華文化的內涵豐富、厚重(橫向)的角度來說的。影響 對中華民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對世界 中華文化很長時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對周邊國家和世界文明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四、考點梳理5、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影響注意: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文學、藝術、哲學、科學技術等。3、傳統文化≠歷史文化。歷史文化,部分被歷史淹沒,在長期的歷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傳統文化。對國家發展對中華民族對解決問題對國際關系①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②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辦好今天的事情,推動國家發展。①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四、考點梳理6、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原因正確態度【拓展】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二者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中華傳統文化主要產生于中國封建社會,是對中國古代社會經濟、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如封建特權思想、等級意識)①(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予以繼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全盤繼承/全面承襲)③堅定文化自信,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④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傳播開來。(大眾傳媒等)四、考點梳理7、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區別與聯系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區別 著重點對象上 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 舊的表達形式”; 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不包括文化形式要求上實質上目標上 重在激活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聯系 改造和轉化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創新和發展對優秀傳統文化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強調繼承強調發展都是結合時代條件和實際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改造和發展,而且在改造和發展的具體內容上也有相同、相通之處,但是側重點不一樣。擴展延伸比較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批判繼承: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古為今用區別 內涵 辯證地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 在文化發展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 將傳統文化與實踐相結合,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實質 側重于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側重文化繼承) 側重于對文化的發展和創新,是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側重文化發展) 發揮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側重發揮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聯系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不是先后兩個過程;“古為今用”強調“取其精華”后應有利于實踐 注:對優秀傳統文化要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側重于創新)擴展延伸小結:怎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繼承和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予以繼承。(2)創造性轉化: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3)創新性發展: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4)具體手段方式:大眾化傳播: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既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既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等)錢小琳中學思政骨干教師提升高層次名師工作室是什么 內涵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具體表現: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 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核心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支撐作用】 豐富發展 民族精神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時代性)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抗美援朝精神、紅旗渠精神、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新時代 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四、考點梳理8、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為什么 中華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是中華文化力量的集中展示,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怎么做 ①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②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目標);③在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豐富民族精神,人人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④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四、考點梳理8、弘揚中華民族精神①大前提: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為中華民族生存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②小前提:XX精神既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弘揚(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體現),又是對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豐富和發展,是民族精神與時倶進的產物。③結論:弘揚XX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推動XX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小結:運用民族精神的相關知識,分析XX精神的重要性(時代價值) 或分析為什么要傳承和弘揚XX精神?1、(2023·廣東)“物勒工名”是我國古代長期延續的一種手工業管理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勒刻在器物上面,便于管理者檢驗與追責,“以考其誠”。久而久之,誠信敬業、精益求精的制度要求就內化為工匠的自覺意識,從而推動了傳統工匠精神的形成與傳承。“物勒工名” ( )①是傳統工匠精神形成和發展的根源 ②可為現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借鑒③以滿足民眾的物質文化需求為導向 ④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物勒工名”的制度推動了傳統工匠精神的形成與傳承,這說明“物勒工名”以滿足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③說法錯誤。傳統工匠精神形成和發展根源于社會實踐,“物勒工名”只是推動工匠精神形成的一種形式,①說法錯誤。五、真題再現2、(2023·海南)一個個傳統村落,承載著人們的鄉愁、賡續著農耕文明。盡管農機取代了牛馬,電燈取代了油燈,但“勤勞節儉”“耕讀傳家”“天人合一”等價值理念仍然沒有改變。傳統村落保護,既要塑村容村貌之“形”,也要鑄農耕文明之“魂”。這表明( )①農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對獨立性②村容村貌之“形”依賴于農耕文明之“魂”③要在傳統村落的保護中賡續優秀傳統文化④堅守傳統價值理念是保護農耕文明的必要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文明保護的前提是發展,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④說法錯誤。農耕文明之“魂”依賴于村容村貌之“形”,②說法錯誤。五、真題再現3、(2023·全國)2023年是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60周年。六十年來,雷鋒精神歷久彌新,成為一面永不褪色、光芒永存的精神旗幟;“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聲響徹中國大地,成為鼓舞和激勵億萬青少年成長進步的強大動力。雷鋒精神是永恒的,因為它( )①具有超越性,不受一定時期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②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生動體現③與時俱進,在不同時期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和形式④適應了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團結奮斗的實踐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雷鋒精神是與時俱進的,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內涵,但其基本內涵具有質的穩定性,不可能被完全替換,因而選項③是不正確的。雷鋒精神具有超越性,但不是超越一定時期社會歷史條件的影響和制約,而是超越一定時期時空范圍的限制,因此,選項①是不正確的。五、真題再現4、(2023·全國)“歲朝圖”原是文人雅士為祈福新年而以鮮花、果蔬等為素材創作的繪畫作品。到了近代,齊白石等繪畫大師將“歲朝圖”生活化、世俗化,他的“歲朝圖”中寓意吉祥富貴的牡丹花綻放,鞭炮、紅燈籠、酒杯等“俗物”匯聚,表達新年的喜悅和祝福,成為民眾喜聞樂見的“年畫”。人們喜歡齊白石“歲朝圖”,是因為該作品( )①充滿民俗特色,展現傳統節日的歡慶氛圍 ②貼近民眾生活,承載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③反映作者理想,解構節日文化的傳統內涵 ④恪守傳統風格,再現傳統文化的清雅意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傳統“歲朝圖”原是文人雅士為祈福新年而創作的繪畫作品,齊白石的“歲朝圖”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恪守傳統風格的理解不符合題意,因此選項④是錯的。生活化、世俗化的“歲朝圖”賦予節日文化更加豐富的內涵,體現了畫家的追求,解構節日文化的傳統內涵的理解顯然是不正確的,因此選項③是錯的。五、真題再現5、(2024·安徽)一個好的地名往往具有記錄歷史、傳承文脈、銘刻記憶的作用。2023年,我國開展“鄉村著名行動”,用新時代鄉村好地名展示鄉風、體現鄉韻、鑄造鄉魂:將塑造地名品牌與文旅、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帶動鄉村發展致富。由此可見,開展“鄉村著名行動”能夠( )①發揮鄉村好地名滋潤與凝聚人心的功能,有助于鄉風文明建設②鞏固鄉村好地名在鄉村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③通過鄉村好地名弘揚傳統道德和人文精神,增強民眾的歸屬感④推動鄉村好地名價值的創造性轉化利用,促進鄉村的產業振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弘揚傳統道德”表述不準確,應該是弘揚傳統美德,③不選。“鞏固鄉村好地名在鄉村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表述不準確,鄉村文化是一個多元的體系,不能簡單地說地名處于核心地位,②不選。五、真題再現6、(2024·湖南)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是靈魂》中寫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們稱之為構成綜合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潤物細無聲”反映了文化發揮其作用的特點②“助推器”表明經濟的發展推動著文化的進步③“導航燈”說明了文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④“黏合劑”彰顯優秀文化能提升社會文明程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文化的力量,成為政治文明的“導航燈”,強調的是文化對政治的反作用,③不選。文化的力量,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強調的是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不是經濟對文化的作用,②不選。五、真題再現7、(2024·甘肅)在國家民委主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上,展出了彝文古籍、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鼓和琴等1500余件展品,全面展現中華文明延續不斷的歷史基因、中華民族凝聚不散的歷史密碼和中華民族大團結的豐富實踐。該展覽體現了中華文化( )①歷來具有創新創造革故鼎新的傳統②是在各民族的互鑒融通中創造的③內蘊“天人合一”的整體自然觀④具有“向內凝聚”的統一性追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不涉及自然觀,③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通過展覽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涉及中華文化歷來具有創新創造革故鼎新的傳統。①不符合題意。五、真題再現8、(2024·北京)將青山喚作“翠微”,“十里樓臺倚翠微”;將信使喚作“鴻雁”,“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將日月星辰喚作“曜靈”“望舒”“白榆”……天地萬物,草木搖落,飛禽走獸,稚子魚蟲,多有其雅稱,富有詩意。這說明( )A.人們的精神世界歸根到底是由語言文字塑造的B.雅稱是人們想象出來的觀念,是一種個體意識C.事物的美感來自于自然界本身,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D.雅稱呈現了意境之美,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D“雅稱”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人們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而不是個體意識,B錯誤。物質決定意識,人們的精神世界歸根到底是由客觀存在塑造的,A錯誤。事物的美感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既取決于客觀事物本身,也受人的主觀意志影響,C錯誤。五、真題再現9、(2024·浙江)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年來,浙江修繕運河古鎮,發展文旅融合新業態,促進沿線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以公園綠地為主的生活岸線,使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與城市品質、民生福祉的提升實現同頻共振。上述做法( )①豐富了人民群眾高品質文化消費產品的供給②鞏固了大運河文化在浙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③實現了大運河文化產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④促進了沿線各地經濟發展與文化保護的協同推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材料強調的是大運河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發展,沒有體現大運河文化產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③排除。大運河文化在浙江發展中的地位不是通過材料中的做法才得以鞏固,夸大了該做法的作用,②錯誤。五、真題再現10、(2024·浙江)工匠精神源于“工”這一古老職業,鬼斧神工、爐火純青等都是對“工”之技藝的形象表達。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諸多大國工匠以“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個工程技術奇跡。工匠精神( )①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③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④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生動詮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③不符合題意。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而不是工匠精神,②不符合題意。五、真題再現11、(2023·廣東)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社交化閱讀作為一種全新閱讀模式,以線上分享、互動、傳播為特征,正成為數字時代的閱讀潮流。點開網絡閱讀平臺上的一部小說,讀者可以在每段后面寫“段評”,每章后面寫“章評”,還可以點贊、吐槽、糾錯、編段子,妙趣橫生。傳統閱讀以作品為核心,側重個人品讀,不易受干擾。社交化閱讀則以讀者為核心,凸顯閱讀的社交屬性,能極大地激發閱讀興趣,使讀者在便捷獲取大量信息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發帖、評論、彈幕等來幫助作者生成創作內容,獲得與作者共創閱讀內容的奇妙體驗。與傳統閱讀相比,社交化閱讀更容易分散注意力,產生淺閱讀和泛娛樂化閱讀等問題。雖然社交化閱讀日益流行,但傳統閱讀依然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在圖書館、書店或農家書屋等實體場景里浸潤書香仍是許多人的優先選擇。在閱讀中傳承文明,關系到個人的素質提升與國家的興旺發達。無論閱讀的模式、場景等如何變化,開卷有益始終不變,閱讀的意義始終不變。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分析閱讀為什么會出現“變”與“不變”的現象。五、真題再現【答案】①隨著數字時代的發展,文化傳播的形式會發生變化,要推動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②無論是社交化閱讀還是傳統閱讀,這些約定俗成的儀式和活動,承載著人類對知識和生命的特別敬意,聚集了民眾文化心理和認同感。在傳承創新中讓閱讀成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動現場,成為與時代同行的節日新風,這樣的閱讀才歷久彌新。五、真題再現12、(2024·全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指出,要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增強城鄉審美韻味、文化品位,把美術成果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大南坡村地處太行山區,曾經依靠挖煤而富,又因煤炭資源枯竭而陷入貧困。2019年成功脫貧后,該村開始探索美學賦能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在上級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該村引進建筑、設計、美學、教育等領域的專家,對村里的建筑和環境加以美學改造和重新利用。村大隊部、大舞臺、供銷社等閑置老舊公共建筑設施,被改造成為大南坡藝術中心、書店、游樂景觀裝置等,用于開展文化活動、展銷文創產品;舉辦大南坡藝術團演出、南坡村民講堂、民謠音樂會等充滿鄉風鄉情的文化活動,給游客和村民帶來美的享受;開展“藝同生長”美育系列活動,讓美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如今,村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文化產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大南坡村入選省級文化產業特色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024年,大南坡村“留住鄉愁 傳承文脈 用'美學經濟’引領鄉村振興”入選全國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十佳案例。結合材料并運用文化功能的知識,說明大南坡村探索美學賦能鄉村振興的意義。五、真題再現【答案】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是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 大南坡村探索美育賦能鄉村振興,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和地方文化煥發生機活力,促進文旅產業的發展,培育人的審美情趣,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增強人們熱愛家鄉的情感,提升鄉村文明水平,推動鄉村振興。五、真題再現13、(2024·甘肅)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學藝術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藝術是一種修行,我們的先賢在繪畫品評中提出“人品即藝品”的觀點,誠然,繪畫藝術不僅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更是一種藝術的修行。繪畫也是格物致知的一個重要渠道,格物而致知,在親近世間百卉的過程中加以研究、感受和體悟,體悟花卉生命律動給予我們的生命感動,從而升華為對世界的認知,成就“人生的藝術,藝術的人生”。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的功能”相關知識,談談如何理解“藝術是一種修行”。五、真題再現【答案】①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文學藝術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②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的先賢在繪畫品評中提出“人品即藝品”的觀點,說繪畫也是格物致知的一個重要渠道,可以在親近世間百卉的過程中加以研究、感受和體悟,成就“人生的藝術,藝術的人生”。五、真題再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