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中復習—實驗探究培優一、選擇題1、進行實驗探究時,若要使已獲得的探究結論更具有說服力,下列做法通常無效的是( )A.設置對照實驗 B.控制單一變量 C.增加自變量數量 D.增加重復次數 2、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10月8日在杭州收官,中國代表團共獲得201金111銀71銅的好成績,刷新了記錄。為了維護公平公正的比賽規則,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等方式來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檢測人員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 )A.提出問題 B.合作與交流 C.建立假說 D.獲取事實與證據為了比較蘋果汁與橘子汁中維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2只小燒杯,分別加入藍色淀粉-碘溶液(維生素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膠頭滴管分別滴入2種果汁,如圖所示。要得出正確結論,實驗中必須進行控制的條件是( )①蘋果汁和橘子汁的質量必須相等 ②2只燒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質量必須相等③2支膠頭滴管滴出每滴果汁的體積必須相等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和②和③4、為了研究螞蟻對金合歡的影響,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實驗探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實驗結果。請據表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金合歡幼苗的生長狀況 ①沒有螞蟻 ②有螞蟻10個月的存活率% 43 72幼苗生長的高度/厘米 5月25日至6月16日 0→6.2 0→31.06月17日至8月3日 6.2→10.2 31.0→72.9A.該實驗的變量是幼苗的高度和存活率B.該實驗要選擇多株金合歡而不是一株,是為了減小誤差C.螞蟻以金合歡嫩葉尖端的珠狀小體為食,對其生長有害D.實驗表明,螞蟻“侵食”金合歡,可提高幼苗存活率并能促進幼苗的生長5、小越發現超市中很多商品包裝袋口設計成“鋸齒形”,她猜想袋口做成“鋸齒形”可減小撕開時用力的大小。為了驗證猜想,比較撕開時用力大小以下設計方案最佳的是( )A.小越撕開多種不同品牌“鋸齒形”包裝袋B.多位同學在包裝袋任意位置撕開C.小越多次先后在同一包裝的“鋸齒形”位置和“平邊形”位置撕開袋口D.多位同學分別撕開“平邊形”和“鋸齒形”的包裝袋6、小樂通過實驗探究了保存板栗的方法,實驗方案與過程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組別 A組 B組 C組 D組板栗數量 30粒 30粒 30粒 30粒處理辦法 用保鮮袋裝好, 密封袋口 用塑料袋裝好,密封袋口 用保鮮袋裝好, 密封袋口 用塑料袋裝好, 密封袋口保存方法 置于冰箱冷藏室 置于冰箱冷藏室 懸掛室內高處 懸掛室內高處1個月后檢查結果 腐爛1粒 腐爛4粒 腐爛5粒 腐爛7粒A.能用來說明保鮮袋比塑料袋保存板栗效果好的對照實驗有2組B.A組和C組對照能說明冷藏有利于保存板栗C.B組和C組對照能說明保鮮袋裝好有利于保存板栗D.根據該實驗結果,你認為保存板栗最適宜采用的方法是用保鮮袋裝好放在冰箱內冷藏7、許多鳥種在營巢里,若發現巢內有破蛋,會將蛋殼遠遠棄置于巢外.為了解此種行為是否與巢的安全有關,科學家將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殼,觀察其被天敵吃掉的比率,如表是實驗的結果.根據表中的數據所作的推論,正確的是( )蛋殼與蛋的距離(cm) 被烏鴉吃掉的蛋(顆數) 沒有被烏鴉吃掉的蛋(顆數) 被吃掉的比率(%)15 63 87 42100 48 102 32200 32 118 21A.蛋與蛋殼的距離不影響天敵吃蛋的比率B.蛋殼有助于天敵發現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機會C.蛋殼離蛋越遠,越可防止細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機會D.蛋殼離蛋越遠,蛋被天敵吃掉的機會越大8、某校科學小組研究了“激素甲和激素乙對柳樹插條生根的影響”,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實驗的變量是激素的種類和激素的濃度B.該實驗證明激素乙對柳樹插條生根有抑制作用C.該實驗證明激素甲對柳樹插條生根有促進作用D.若探究激素甲、乙對柳樹插條生根的共同影響,應設計2組實驗進行對照二、實驗探究題9、柿子晾曬成柿餅的過程中,表面會出現柿霜(如圖)。為了探究影響柿子出霜量的因素,某科研小組利用電子天平、恒溫鼓風干燥箱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取同種新鮮柿子60個,削去表皮。②按一定方式處理成含水量為高、中、低的三類柿子,每類20個。③再將含水量高的柿子均分成四組,分別對每組的柿子揉捏0、1、3、5次,另兩類柿子處理同上。④然后將12組柿子一同置于3℃下冷藏,觀察并記錄50天后柿子表面的出霜情況如下表。含水量出霜情況 揉捏次數 高 中 低0 無 ++ +1 無 +++ ++3 無 ++++ +++5 無 ++++ +++注:表中“+”越多表示出霜量越多。舍水量高、中、低分別指處理后的柿子質量占蝦重的1/3、1/4、1/6。(1)本實驗探究出霜量的影響因素有 ______。(2)利用上述提供的器材制備一個實驗中含水量高的柿子應如何操作?______。(3)根據實驗結果,生產中為了得到更多的柿霜,最合理的制作建議是 ______。10、學習了細胞的結構后,小明對細胞膜的功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想通過實驗探究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請你幫助他完成實驗探究:實驗材料:1000毫升大燒杯、清水、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紅色莧菜等。實驗步驟:(1)提出問題: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嗎?(2)做出假設: 。(3)設計實驗方案:①取兩個相同的大燒杯,編號為甲、乙;②在甲、乙兩燒杯中加入 的清水,并把甲燒杯放到鐵架臺上,用酒精燈加熱,直到沸騰,乙燒杯 ;③把新鮮的紅色莧菜葉片分別放入甲、乙燒杯中;④觀察并記錄燒杯中的現象。(4)實驗現象:甲燒杯中的水 ;乙燒杯中的水 _。(5)原因分析:甲燒杯中莧菜葉細胞的細胞膜 ,乙燒杯中莧菜葉細胞的細胞膜 _。(6)實驗結論: 。11、某同學查閱資料獲知:警察在破案時常根據腳印的長度來推斷出罪犯的身高,考古學家也會根據古代人腳印的長度來確定古代人的身高。某同學對此很感興趣,于是展開了探究。提出問題:人腳印的長度與身高有什么關系 大膽的猜測:人的身高和腳長存在一定的倍數關系,人的腳越長,身高越高。收集事實與證據: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該同學分別測量了家中幾位親屬的身高以及他們的腳長并對數據進行相應處理,結果記錄見下表。稱謂 身高/cm 腳長/cm表姐 162 22 7.36自己 158 21.5 7.35爸爸 172 25 6.88媽媽 162 23 7.04外公 167 24.5 6.81外婆 165 24 6.88(1)表格空白處應填寫的內容是: 。(2)分析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3)若某同學測得自己的腳長為24cm,則根據小李同學的研究成果推測該同學的身高約為 ;(4)評價與交流:另一同學認為該實驗存在明顯的不足,原因是: 。12、某班在實驗室做“觀察蝸牛”的實驗,第四小組有以下研究過程:①小王說:蝸牛有聽覺嗎?②旁邊的小明說:它應該有聽覺。③小王說:我們可以試一下,拍一拍蝸牛爬行的桌子,制造響聲。如果蝸牛有聽覺,它的行為應該會發生明顯變化。④他們觀察到多只原本爬行的蝸牛,在響聲后都停止了爬行。⑤小明笑著說:看來蝸牛是有聽覺的。(1)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①是提出問題,②是得出結論 B.②是建立假設,③是收集事實與證據C.③是設計方案,④是得出結論 D.③是設計實驗方案,⑤是得出結論(2)請指出實驗方案中的一處錯誤,并說明原因 。(3)若方案完善后進行實驗,實驗結果仍與猜想不符。對此,同學們應采取的措施是 。A.放棄自己的實驗結果 B.進一步查找資料重新作出假設C.不管實驗結果,直接根據假設得出結論 D.適當修改實驗結果以保持與假設一致13、隨著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硫已成為主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二氧化硫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嗎?某科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實驗探究。取4個相同的飲料瓶,分別編為1、2、3、4號并貼上標簽,1~3號瓶內各充有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硫氣體,4號瓶不充入二氧化硫。然后在瓶內分別放入1片大小相同的菠菜葉,迅速擰緊瓶蓋,放在窗口處。隨時觀察葉片變化,記錄現象和數據。再以油菜、青菜為材料,重復上述實驗。實驗現象和數據記錄如表格(“---”表示實驗時間內無變化)。編號 二氧化硫濃度(克/升) 菠菜/油菜/青菜受害時間(分)出現黃斑 較多黃斑 大面積變黃 整體變黃1 0.28 3/17/13 6/25/20 10/32/24 20/46/312 0.42 2/7/11 4/22/18 9/28/22 15/34/283 0.56 1/5/6 3/10/12 7/15/16 13/24/204 0 --- --- --- ---(1)4號瓶的作用是 。(2)實驗所用的飲料瓶還有什么要求?(填兩點) 。(3)根據表中數據分析可知,同種植物的受害程度與 有關。(4)由實驗可知,以上三種植物中最適合用來監測大氣中二氧化硫濃度的是 。14、小科想探究蝸牛運動快慢是否與溫度有關。小科用如圖甲所示的方格紙, 以及培養皿、棉線、記號筆、刻度尺獲取蝸牛運動的距離。方案設計如下: 在三張大小相同的方格紙上標注中心位置O, 取其中一張紙置于培養皿下方,在培養皿內倒入溫度為13℃、深為1厘米的水。將同一只蝸牛置于中心點O 處水中,待蝸牛開始爬行時,計時觀察3分鐘。根據蝸牛在每隔 30秒的位置, 在標有 13℃的方格紙上描點, 并用光滑的曲線連接。重復測量3次,計算平均值。重復操作記錄 22℃和31℃條件下蝸牛的運動路徑并計算結果。組別 溫度 3分鐘內蝸牛運動的平均距離/厘米1 13℃ a2 22℃ b3 31℃ c(1)圖甲是小科觀察記錄的一組數據,小科依據圖甲獲取蝸牛運動距離的操作是_________;(2)小麗認為小科的設計中用同一只蝸牛在不同溫度下進行幾次實驗,前一次溫度對蝸牛下一次溫度下的運動會產生影響。為避免這種影響,應如何改進?_________;(3)小科修改方案之后,重新實驗, 收集并處理數據。如果溫度越高, 蝸牛爬的越快。則a、b、c之間的大小的關系是_________。15、科學家剛在顯微鏡下發現細胞核時,并不清楚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核控制的還是由細胞質控制的。為了弄清細胞核的功能,有人利用傘藻做了如下實驗:傘藻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如圖),其細胞核只位于假根中。甲種傘藻的帽呈傘形,乙種傘藻的帽呈菊花形。科學家先將甲、乙傘藻的帽都切除,然后將乙傘藻的傘柄移植到甲傘藻的假根上(稱為丙),將甲傘藻的傘柄移植到乙傘藻的假根上(稱為丁)。一段時間后,丙、丁傘藻都分別長出了新的帽,帽形如圖所示。(1)科學家針對這一實驗提出的問題是: ?(2)根據上述問題,可以作出哪兩種假設?假設1:控制生物性狀的結構是細胞質。假設2:控制生物性狀的結構是 。(3)根據上述假設,可以對實驗結果作怎樣的預期?預期1:如果控制生物性狀的結構是細胞質,那么,丙傘藻的傘柄上應當長出菊花形帽,丁傘藻的傘柄上應當長出傘形帽。預期2: 。根據實驗結果,可以得到怎樣的結論? 。16、高脂血癥是指血脂(血液中膽固醇以及脂類的總稱)水平過高,可引起一些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血漿中總膽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是高脂血癥的重要檢測指標。研究表明,洋蔥具有消炎、殺菌,降血脂等功效。為探究洋蔥提取物對高血脂大鼠血脂水平的影響,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①選取體重相同的同齡健康大鼠30只,隨機平均分為甲、乙、丙三組。②分別灌喂各組大鼠等量的普通飼料一周,檢測三組大鼠血漿中TC和TG水平。③分別灌喂各組大鼠等量的高脂飼料和不同濃度的洋蔥提取物。④連續灌喂30天后,再次測定三組大鼠血漿中TC和TG水平,數據記錄如表:組別 每千克體重灌喂洋蔥提取物劑量(g) 血漿TC水平(mmol/L) 血漿TG水平(mmol/L)實驗前 30天后 實驗前 30天后甲組 0 2.05 2.77 1.33 1.97乙組 1.00 2.03 2.29 1.36 1.57丙組 3.00 2.03 2.23 1.37 1.47(1)本實驗設置甲組的目的是 。(2)實驗中控制單一變量的做法有: (舉一例)。(3)據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 。17、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發了一種能使老鼠“返老還童”的方法,把年輕鼠的血液注射到年老鼠的體內,后者出現“返老還童”的特征組別 A組 B組 C組實驗準備 分別抽取血型、大小相同的3月齡和18月齡健康鼠的血液若干毫升實驗材料 18月齡鼠 18月齡鼠 3月齡鼠實驗步驟 注射等量18月齡鼠血液 注射等量3月齡鼠血液 注射等量18月齡鼠血液實驗現象(注:3月齡鼠為年輕鼠,18月齡鼠為年老鼠)(1)要探究“年輕鼠的血液是否會對年老鼠產生影響”這一問題,應選取 組作為對照實驗。(2)請你根據題意,預測可能出現“返老還童”現象的是 組。(3)老鼠晝伏夜出的行為屬于出生就具有的行為,是對生存環境的 。18、野生鳥類的鳥蛋有白色、綠色、藍色、黑色等多種顏色。科學家還發現,越寒冷的地區,鳥蛋顏色種類越少,顏色越深。這是為什么?小明經過思考,做了以下實驗。步驟如下:①在3個相同的小瓶里,倒上等量的水,再分別滴入適量的牛奶、藍墨水、黑墨水,分別形成白色、藍色、黑色液體。②分別向3個小瓶中插入一支相同的溫度計,一段時間后,分別記錄三瓶液體的初始溫度。③同時將小瓶放在陽光下照射5分鐘后,再觀察3種不同顏色液體的溫度,記錄數據。顏色 初始溫度(℃) 5分鐘后溫度(℃)白色液體 23.1 26.4藍色液體 22.5 27.8黑色液體 22.3 29.2(1)實驗結論:物體顏色越深,吸熱能力越 。(填”強“或”弱“)(2)根據實驗結論解釋:“越寒冷的地區,鳥蛋顏色種類越少,顏色越深”的原因是。(3)現如今,樹林里筑巢鳥類的鳥蛋顏色多呈綠色或藍色,這與樹林里的環境色調相接近,對此作出你的假設: 。某同學為了探究魚的呼吸需要氧氣,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兩金魚缸中甲缸放有水草(水草在光照下能產生氧氣),乙缸沒放水草,把兩魚缸均置于有陽光的地方,不換水,每天給予相同的魚料。請問:(1)該同學在甲、乙兩個金魚缸中,只設計了一個變量不同,這個變量是 ______。(2)該同學的實驗假設應該是 ______。(3)如果實驗證實了該同學的假設,那么實驗最后會產生什么現象?______。(4)該實驗是否有不足之處?請指出:______,并嘗試給出改進方案 ______。20、荷”出淤泥而不染”。水滴落在荷葉上總是聚集在中央凹陷處,順著荷葉表面滾落時會帶走表面的灰塵和雜質,這一現象稱為荷葉“自潔效應”。同學們收集資料并開展實驗,探究荷葉“自潔效應”的原因。(1)查閱資料發現:荷葉表面有一層蠟質,不溶于水但能夠溶于物質甲。實驗一:將一片荷葉分為A、B兩個區域(如圖),處理方法及結果如下表所示。A區域 B區域物質甲浸泡,5分鐘后取出并擦干 清水浸泡,5分鐘后取出并擦干處理方法 分別滴加清水,觀察水滴在葉面上的狀態實驗結果水凝聚成半球狀水滴水凝聚成球狀水滴①B區域對于實驗起 ______作用。②實驗一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荷葉 ______對“自潔效應”的影響。(2)進一步研究荷葉表皮結構與“自潔效應“的關系。實驗二:觸摸荷葉表面,略感粗糙。進一步制作荷葉橫切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結果如圖乙所示。查閱資料: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荷葉上表皮凸起,其上還有更微小凸起(如圖丙),這些結構可以支撐水滴。請你參考實驗一,設計實驗探究荷葉表皮結構與“自潔效應”的關系,寫出主要步驟:______。(可以使用文字、表格或流程圖表示)。(3)基于仿生學,荷葉“自潔效應“在生產、生活多領域廣泛應用。根據圖片,分析防油不粘鍋是如何模擬荷葉“自潔效應”的:______。21、小敏、小穎和小青在玩蕩秋千時,感到秋千往返擺動時間有規律。于是對“哪些因素決定秋千往返擺動的時間”提出下列猜想:小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繩長決定;小穎猜想:可能由人與秋千坐墊的總質量決定;小青猜想:可能由秋千擺動幅度(擺動中人離開中心的最大距離)決定。于是進行了如圖實驗,一根細繩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讓小球自由往返擺動,并記錄數據在下表中。請回答下列問題:(1)小李探究過程中應該使用的科學方法是 ;(2)要完成上述實驗,除如圖器材外,還必需的實驗器材是:天平、_____________;(3)分析比較實驗次數3和4可以得出:當 和 不變時,擺動周期與無關;(4)分析比較實驗次數2和4可以得出 :。(5)分析比較實驗次數1和5可以得出: 。(6)根據上面的實驗研究,小李同學發現一只555牌立式鐘擺,15天下來走慢了1分鐘為了矯正準時,我們應 。A 使擺線變短B 使擺線變長C 換質量小的擺鐘D 換質量大的擺鐘實驗 序號 小球到固定點 距離l(擺長)/米 小球質 量/克 擺動幅 度S/米 小球往返擺動 20次的時間/秒 小球往返擺動 一次的時間/秒1 0.7 20 0.05 33.2 1.72 1.0 20 0.08 39.7 2.03 1.0 30 0.05 39.8 2.04 1.0 30 0.08 39.7 2.05 1.3 20 0.05 45.3 2.3有資料顯示:將皮膚曬黑的罪魁禍首是太陽光中的長波紫外線。學校創新小組的同學們提出衣服的顏色、衣服面料的層數與材質會影響衣服的防曬效果,于是小組同學用光纖探頭和計算機進行實驗,實驗數據如表:實驗序號 衣服材質 衣服而料層數 長波紫外線透過率1 全棉T恤(黑色) 1 5%2 全棉T恤(白色) 1 10%3 天蠶絲T恤(白色) 1 12%4 天蠶絲T恤(白色) 2 6%5 化纖T恤(白色) 1 28%6 化纖T恤(白色) 2 14%分析表中數據可知:(1)實驗是通過比較 來反映衣服的防曬效果的;(2)通過比較2、3、5三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結論:在 相同時,衣服的防曬效果與衣服材質有關。分析表格中的數據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3)請你通過比較測量結果,為夏季戶外活動擔心曬黑的朋友們提出一條合理的著裝建議: 。期中復習—實驗探究培優一、選擇題1、進行實驗探究時,若要使已獲得的探究結論更具有說服力,下列做法通常無效的是( )A.設置對照實驗 B.控制單一變量 C.增加自變量數量 D.增加重復次數【答案】C【解析】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A正確;對照實驗要控制單一變量,B正確;在實驗中,自變量是由實驗者操縱、掌握的變量,因變量是因為自變量的變化而產生的現象變化或結果,對照實驗自變量只能有一個,不能增加其數量,C錯誤;D、為了盡量減少實驗結果的誤差,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因此應該設置重復實驗(或重復組),使探究結論更具有說服力,D正確。故選:C。 2、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10月8日在杭州收官,中國代表團共獲得201金111銀71銅的好成績,刷新了記錄。為了維護公平公正的比賽規則,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等方式來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檢測人員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 )A.提出問題 B.合作與交流 C.建立假說 D.獲取事實與證據【答案】D【解析】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其中,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是不可缺少的,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等方式來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檢測人員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獲取事實與證據,然后得出結論。為了比較蘋果汁與橘子汁中維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2只小燒杯,分別加入藍色淀粉-碘溶液(維生素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膠頭滴管分別滴入2種果汁,如圖所示。要得出正確結論,實驗中必須進行控制的條件是( )①蘋果汁和橘子汁的質量必須相等 ②2只燒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質量必須相等③2支膠頭滴管滴出每滴果汁的體積必須相等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和②和③【答案】D【解析】對照實驗中,要控制相關方面的量,只有控制好各方面的量,保證單一變量,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詳解】該實驗是為了比較蘋果汁和橘子汁中維生素C含量的多少,那么變量就是蘋果汁和橘子汁中維生素C含量的多少,除了這個變量之外的其他條件必須相同:①蘋果汁和橘子汁的滴數(體積)必須相等,①錯誤;②2只燒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質量必須相等,②正確;③2只膠頭滴管滴出每滴果汁的體積必須相等,③正確;所以②③正確,選擇D。4、為了研究螞蟻對金合歡的影響,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實驗探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實驗結果。請據表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金合歡幼苗的生長狀況 ①沒有螞蟻 ②有螞蟻10個月的存活率% 43 72幼苗生長的高度/厘米 5月25日至6月16日 0→6.2 0→31.06月17日至8月3日 6.2→10.2 31.0→72.9A.該實驗的變量是幼苗的高度和存活率B.該實驗要選擇多株金合歡而不是一株,是為了減小誤差C.螞蟻以金合歡嫩葉尖端的珠狀小體為食,對其生長有害D.實驗表明,螞蟻“侵食”金合歡,可提高幼苗存活率并能促進幼苗的生長【答案】D【解析】A.由題干信息可知,該實驗的變量是螞蟻,A錯誤。B.實驗的樣本數量要合理,需做重復實驗的要進行重復實驗,實驗數據要進行求平均值等,這要些要求都是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讓實驗結論有說服力,B錯誤。C.從實驗結果來看,螞蟻對金合歡的存活和生長有利,C錯誤。D.從表中信息可知,有螞蟻生活的金合歡比沒有螞蟻生活的金合歡幼苗存活率高,生長速度快。因此實驗表明:螞蟻能促進合歡幼苗的生長,D正確。故選D。5、小越發現超市中很多商品包裝袋口設計成“鋸齒形”,她猜想袋口做成“鋸齒形”可減小撕開時用力的大小。為了驗證猜想,比較撕開時用力大小以下設計方案最佳的是( )A.小越撕開多種不同品牌“鋸齒形”包裝袋B.多位同學在包裝袋任意位置撕開C.小越多次先后在同一包裝的“鋸齒形”位置和“平邊形”位置撕開袋口D.多位同學分別撕開“平邊形”和“鋸齒形”的包裝袋【答案】C【解析】撕開袋口的力可能與袋的材料、厚度及袋口的形狀等因素有關,為驗證猜袋口做成“鋸齒”形狀可減小撕開時用力的大小,要控制使用同一種材料的袋口(則厚度也相同),只改變袋口的形狀(“平邊”狀和“鋸齒”狀),比較在“鋸齒”狀位置和平邊位置撕開時所用力的大小,故只有C正確。故選C。小樂通過實驗探究了保存板栗的方法,實驗方案與過程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組別 A組 B組 C組 D組板栗數量 30粒 30粒 30粒 30粒處理辦法 用保鮮袋裝好, 密封袋口 用塑料袋裝好,密封袋口 用保鮮袋裝好, 密封袋口 用塑料袋裝好, 密封袋口保存方法 置于冰箱冷藏室 置于冰箱冷藏室 懸掛室內高處 懸掛室內高處1個月后檢查結果 腐爛1粒 腐爛4粒 腐爛5粒 腐爛7粒A.能用來說明保鮮袋比塑料袋保存板栗效果好的對照實驗有2組B.A組和C組對照能說明冷藏有利于保存板栗C.B組和C組對照能說明保鮮袋裝好有利于保存板栗D.根據該實驗結果,你認為保存板栗最適宜采用的方法是用保鮮袋裝好放在冰箱內冷藏【答案】C【解析】A.從表格中看出,能用來說明保鮮袋比塑料袋保存板栗效果好的有兩組對照組分別是A與B,C與D,它們的變量都是保鮮袋或塑料袋,A正確。B.A組和C組對照實驗變量是溫度,A組置于冰箱冷藏室比C組懸掛室內高處腐爛的少,說明了冷藏有利于保存板栗,B正確。C.B組和C組有處理辦法和溫度不同兩個變量,不符合單一變量原則,C錯誤。D.通過本實驗結果,A組用保鮮袋裝好,密封袋口,置于冰箱冷藏室,1個月后腐爛1粒,腐爛的板栗最少,故說明保存板栗適宜采用的方法是用保鮮袋裝好放在冰箱內冷藏,D正確。故選C。7、許多鳥種在營巢里,若發現巢內有破蛋,會將蛋殼遠遠棄置于巢外.為了解此種行為是否與巢的安全有關,科學家將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殼,觀察其被天敵吃掉的比率,如表是實驗的結果.根據表中的數據所作的推論,正確的是( )蛋殼與蛋的距離(cm) 被烏鴉吃掉的蛋(顆數) 沒有被烏鴉吃掉的蛋(顆數) 被吃掉的比率(%)15 63 87 42100 48 102 32200 32 118 21A.蛋與蛋殼的距離不影響天敵吃蛋的比率B.蛋殼有助于天敵發現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機會C.蛋殼離蛋越遠,越可防止細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機會D.蛋殼離蛋越遠,蛋被天敵吃掉的機會越大【答案】B【解析】由表可以看出;蛋殼與蛋的距離越近,被烏鴉吃掉的蛋的數量越多,沒有被烏鴉吃掉的蛋的數量越少,被吃掉的比率越大.原因是蛋殼有助于天敵發現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機會.故選:B8、某校科學小組研究了“激素甲和激素乙對柳樹插條生根的影響”,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實驗的變量是激素的種類和激素的濃度B.該實驗證明激素乙對柳樹插條生根有抑制作用C.該實驗證明激素甲對柳樹插條生根有促進作用D.若探究激素甲、乙對柳樹插條生根的共同影響,應設計2組實驗進行對照【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于圖像信息的讀取能力和實驗過程的分析能力。分析圖中曲線可知,實驗的自變量是不同濃度的激素類似物甲、乙,A正確;激素乙隨著濃度的增加,柳樹插條生根數減少,所以有抑制作用,故B正確;激素甲隨著濃度的增加,柳樹的插條生根數,先增大,后減小,所以說有促進作用,C正確;若探究激素類似物甲乙對柳樹插條生根的共同影響,除設置單獨的甲、乙激素兩組、甲乙混合一組外還需設置空白對照組,所以應該設置4組實驗,故D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二、實驗探究題9、柿子晾曬成柿餅的過程中,表面會出現柿霜(如圖)。為了探究影響柿子出霜量的因素,某科研小組利用電子天平、恒溫鼓風干燥箱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取同種新鮮柿子60個,削去表皮。②按一定方式處理成含水量為高、中、低的三類柿子,每類20個。③再將含水量高的柿子均分成四組,分別對每組的柿子揉捏0、1、3、5次,另兩類柿子處理同上。④然后將12組柿子一同置于3℃下冷藏,觀察并記錄50天后柿子表面的出霜情況如下表。含水量出霜情況 揉捏次數 高 中 低0 無 ++ +1 無 +++ ++3 無 ++++ +++5 無 ++++ +++注:表中“+”越多表示出霜量越多。舍水量高、中、低分別指處理后的柿子質量占蝦重的1/3、1/4、1/6。(1)本實驗探究出霜量的影響因素有 ______。(2)利用上述提供的器材制備一個實驗中含水量高的柿子應如何操作?______。(3)根據實驗結果,生產中為了得到更多的柿霜,最合理的制作建議是 ______。【解析】(1)根據實驗記錄表格可知,含水量高的柿子做成柿餅后不出霜,含水量低和中的柿子做成柿餅后出霜,說明影響出霜量的因素有柿子的含水量。而在含水量低和中的柿子中,在一定范圍內,揉捏次數越多,出霜量越多,說明柿餅的出霜量的影響因素有柿子的含水量和揉捏次數。(2)題干中提供了恒溫鼓風干燥箱,說明要造成含水量的差異需要控制恒溫鼓風干燥箱對柿子的處理時長,故得到含水量高的柿子需要縮短用恒溫鼓風干燥箱對其干燥的時長。(3)根據(1)中的結論可知,含水量中等的柿子加以揉捏出霜量可以達到最高,生產中,要得到更多的柿霜,最合理的操作應是,將柿子的含水量保持在中等,并且加以適度的揉捏。故答案為:(1)含水量和揉捏次數(2)使用恒溫鼓風干燥箱對其進行干燥的時長縮短一些(3)將柿子的含水量保持在中等,并且加以適度的揉捏10、學習了細胞的結構后,小明對細胞膜的功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想通過實驗探究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請你幫助他完成實驗探究:實驗材料:1000毫升大燒杯、清水、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紅色莧菜等。實驗步驟:(1)提出問題: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嗎?(2)做出假設: 。(3)設計實驗方案:①取兩個相同的大燒杯,編號為甲、乙;②在甲、乙兩燒杯中加入 的清水,并把甲燒杯放到鐵架臺上,用酒精燈加熱,直到沸騰,乙燒杯 ;③把新鮮的紅色莧菜葉片分別放入甲、乙燒杯中;④觀察并記錄燒杯中的現象。(4)實驗現象:甲燒杯中的水 ;乙燒杯中的水 。(5)原因分析:甲燒杯中莧菜葉細胞的細胞膜 ,乙燒杯中莧菜葉細胞的細胞膜 。(6)實驗結論: 。【解析】實驗步驟:(1)提出問題: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嗎?(2)作出假設: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3)設計實驗方案:本實驗的變量是細胞膜的死活,為保證變量唯一,除這一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必須相同。①取兩個相同的大燒杯,編號為甲、乙。②在甲、乙兩燒杯中各加入等量的清水,并把甲燒杯放到鐵架臺上,用酒精燈把甲燒杯中的水加熱煮沸,以便破壞放入其中的莧菜葉細胞的細胞膜,乙燒杯不做處理,用于對照。③把等量相同的莧菜葉分別放入甲、乙兩燒杯中。④觀察并記錄燒杯中水的顏色變化。(4)實驗現象:實驗現象是甲燒杯中的水變成紅色,乙燒杯中的水不變色。(5)原因分析:由于甲燒杯中的沸水破壞了莧菜葉細胞的細胞膜,細胞內的紅色物質流出細胞,把水染成紅色;乙燒杯中莧菜葉細胞的細胞膜完好無損,紅色物質不能流出細胞。(6)分析上述現象可得出的結論是: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故答案為:(2)活細胞的細胞膜可能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3)等量 不加熱(4)變成紅色 不變色(5)被破壞 完好無損 (6)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11、某同學查閱資料獲知:警察在破案時常根據腳印的長度來推斷出罪犯的身高,考古學家也會根據古代人腳印的長度來確定古代人的身高。某同學對此很感興趣,于是展開了探究。提出問題:人腳印的長度與身高有什么關系 大膽的猜測:人的身高和腳長存在一定的倍數關系,人的腳越長,身高越高。收集事實與證據: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該同學分別測量了家中幾位親屬的身高以及他們的腳長并對數據進行相應處理,結果記錄見下表。稱謂 身高/cm 腳長/cm表姐 162 22 7.36自己 158 21.5 7.35爸爸 172 25 6.88媽媽 162 23 7.04外公 167 24.5 6.81外婆 165 24 6.88(1)表格空白處應填寫的內容是: 。(2)分析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3)若某同學測得自己的腳長為24cm,則根據小李同學的研究成果推測該同學的身高約為 ;(4)評價與交流:另一同學認為該實驗存在明顯的不足,原因是: 。【解析】(1)[1]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表格中已有數據為身高與腳長,由于實驗中探究身高和腳長的倍數關系,所以表格中還需記錄身高與腳長的比值。(2)[2]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身高與腳長之比分別為:7.36,7.35,6.88,7.04,6.81,6.88,比值均在7左右,所以可得出結論:人的身高約是腳長的7倍。(3)[3]由于人的身高約是腳長的7倍,同學的腳長為24cm,則該同學的身高約h=7l=7×24cm=168cm(4)[4]實驗中,為了獲得普遍規律,應隨機挑選人群多次測量,而小明的測量對象數量太少,且局限于家庭內部,所以其結果不具有代表性,故同意小富同學這種觀點。故答案為:(1)身高/腳長(2)身高與腳長存在一定的倍數關系,比值約為7。(3)168cm. (3)調查對象數量太少且集中在同一家庭,結果不具有代表性。12、某班在實驗室做“觀察蝸牛”的實驗,第四小組有以下研究過程:①小王說:蝸牛有聽覺嗎?②旁邊的小明說:它應該有聽覺。③小王說:我們可以試一下,拍一拍蝸牛爬行的桌子,制造響聲。如果蝸牛有聽覺,它的行為應該會發生明顯變化。④他們觀察到多只原本爬行的蝸牛,在響聲后都停止了爬行。⑤小明笑著說:看來蝸牛是有聽覺的。(1)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①是提出問題,②是得出結論 B.②是建立假設,③是收集事實與證據C.③是設計方案,④是得出結論 D.③是設計實驗方案,⑤是得出結論(2)請指出實驗方案中的一處錯誤,并說明原因 。(3)若方案完善后進行實驗,實驗結果仍與猜想不符。對此,同學們應采取的措施是 。A.放棄自己的實驗結果 B.進一步查找資料重新作出假設C.不管實驗結果,直接根據假設得出結論 D.適當修改實驗結果以保持與假設一致【解析】(1)①小王說:蝸牛有聽覺嗎?屬于提出問題。②旁邊的小明說:它應該有聽覺。屬于作出假設。③小王說:我們可以試一下,拍一拍蝸牛爬行的桌子,制造響聲。如果蝸牛有聽覺,它的行為應該會發生明顯變化。屬于設計實驗方案;④他們觀察到多只原本爬行的蝸牛,在響聲后都停止了爬行。是實驗現象。故選D。(2)在安靜的環境中,敲擊蝸牛所在的桌子,觀察的不是對聲音的反應,而是對震動的反應.可見實驗中的③是錯誤的。要探究“蝸牛是否有聽覺”,首先要在安靜的環境中,要針對蝸牛對聲波的反應,要距離蝸牛50厘米處擊掌,觀察蝸牛的反應(3)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但是在進行科學實驗時,若實驗結果與實驗預期不相符則應該重新提出假設后再進行實驗,再進一步進行探究,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不能放棄實驗,不再探討此問題,也不能不再做此實驗,直接作出結論,這樣太草率。故選B。故答案為: (1)D (2)錯誤:拍一拍蝸牛爬行的桌子;原因:無法判斷蝸牛是由于聽到響聲還是感受到桌面振動,導致的行為改變(意思相近即可)(3)B13、隨著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硫已成為主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二氧化硫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嗎?某科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實驗探究。取4個相同的飲料瓶,分別編為1、2、3、4號并貼上標簽,1~3號瓶內各充有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硫氣體,4號瓶不充入二氧化硫。然后在瓶內分別放入1片大小相同的菠菜葉,迅速擰緊瓶蓋,放在窗口處。隨時觀察葉片變化,記錄現象和數據。再以油菜、青菜為材料,重復上述實驗。實驗現象和數據記錄如表格(“---”表示實驗時間內無變化)。編號 二氧化硫濃度(克/升) 菠菜/油菜/青菜受害時間(分)出現黃斑 較多黃斑 大面積變黃 整體變黃1 0.28 3/17/13 6/25/20 10/32/24 20/46/312 0.42 2/7/11 4/22/18 9/28/22 15/34/283 0.56 1/5/6 3/10/12 7/15/16 13/24/204 0 --- --- --- ---(1)4號瓶的作用是 。(2)對實驗所用的飲料瓶還有什么要求?(填兩點) 。(3)根據表中數據分析可知,同種植物的受害程度與 有關。(4)由實驗可知,以上三種植物中最適合用來監測大氣中二氧化硫濃度的是 。【解析】(1)對照(2)大小相同、無色透明且氣密性良好 (3)SO2濃度,受害時間(4)菠菜 14、小科想探究蝸牛運動快慢是否與溫度有關。小科用如圖甲所示的方格紙, 以及培養皿、棉線、記號筆、刻度尺獲取蝸牛運動的距離。方案設計如下: 在三張大小相同的方格紙上標注中心位置O, 取其中一張紙置于培養皿下方,在培養皿內倒入溫度為13℃、深為1厘米的水。將同一只蝸牛置于中心點O 處水中,待蝸牛開始爬行時,計時觀察3分鐘。根據蝸牛在每隔 30秒的位置, 在標有 13℃的方格紙上描點, 并用光滑的曲線連接。重復測量3次,計算平均值。重復操作記錄 22℃和31℃條件下蝸牛的運動路徑并計算結果。組別 溫度 3分鐘內蝸牛運動的平均距離/厘米1 13℃ a2 22℃ b3 31℃ c(1)圖甲是小科觀察記錄的一組數據,小科依據圖甲獲取蝸牛運動距離的操作是_________;(2)小麗認為小科的設計中用同一只蝸牛在不同溫度下進行幾次實驗,前一次溫度對蝸牛下一次溫度下的運動會產生影響。為避免這種影響,應如何改進?_________;(3)小科修改方案之后,重新實驗, 收集并處理數據。如果溫度越高, 蝸牛爬的越快。則a、b、c之間的大小的關系是_________。【解析】(1)可以用畫曲為直法測距離,操作就是用一條無彈性的細棉線與曲線重合,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然后把曲線拉直,再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蝸牛運動的距離。(2)為了避免這些影響,可以選取生理狀況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不同溫度的水中進行實驗。(3)如果溫度越高,蝸牛爬行的越快,,在相同時間內,運動的距離越大,故c>b>a。故答案為:(1)用一條無彈性的細棉線與曲線重合,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然后把曲線拉直,再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蝸牛運動的距離。(2)取生理狀況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不同溫度的水中進行實驗。(3)c>b>a。15、科學家剛在顯微鏡下發現細胞核時,并不清楚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核控制的還是由細胞質控制的。為了弄清細胞核的功能,有人利用傘藻做了如下實驗:傘藻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如圖),其細胞核只位于假根中。甲種傘藻的帽呈傘形,乙種傘藻的帽呈菊花形。科學家先將甲、乙傘藻的帽都切除,然后將乙傘藻的傘柄移植到甲傘藻的假根上(稱為丙),將甲傘藻的傘柄移植到乙傘藻的假根上(稱為丁)。一段時間后,丙、丁傘藻都分別長出了新的帽,帽形如圖所示。(1)科學家針對這一實驗提出的問題是: ?(2)根據上述問題,可以作出哪兩種假設?假設1:控制生物性狀的結構是細胞質。假設2:控制生物性狀的結構是 。(3)根據上述假設,可以對實驗結果作怎樣的預期?預期1:如果控制生物性狀的結構是細胞質,那么,丙傘藻的傘柄上應當長出菊花形帽,丁傘藻的傘柄上應當長出傘形帽。預期2: 。 根據實驗結果,可以得到怎樣的結論? 。【解析】根據探究實驗的要求,可以提出假設問題,控制生物性狀的結構是細胞質還是細胞核?(2)根據提出的假設問題,可分為兩種情況,假設1:控制生物性狀的結構是細胞質;假設2:控制生物性狀的結構是細胞核。(3)根據上述假設,預期1:如果控制生物性狀的結構是細胞質,那么,丙傘藻的傘柄上應當長出菊花形帽,丁傘藻的傘柄上應當長出傘形帽;預期2:如果控制生物性狀的結構是細胞核,那么,丙傘藻的傘柄上應當長出傘形帽,丁傘藻的傘柄上應當長出菊花形帽.(4)根據實驗結果,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傘藻的帽形是由細胞核決定的.故答案為:(1)控制生物性狀的結構是細胞質還是細胞核?(2)細胞核(3)預期2:如果控制生物性狀的結構是細胞核,那么,丙傘藻的傘柄上應當長出傘形帽,丁傘藻的傘柄上應當長出菊花形帽.(4)傘藻的帽形是由細胞核決定的.16、高脂血癥是指血脂(血液中膽固醇以及脂類的總稱)水平過高,可引起一些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血漿中總膽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是高脂血癥的重要檢測指標。研究表明,洋蔥具有消炎、殺菌,降血脂等功效。為探究洋蔥提取物對高血脂大鼠血脂水平的影響,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①選取體重相同的同齡健康大鼠30只,隨機平均分為甲、乙、丙三組。②分別灌喂各組大鼠等量的普通飼料一周,檢測三組大鼠血漿中TC和TG水平。③分別灌喂各組大鼠等量的高脂飼料和不同濃度的洋蔥提取物。④連續灌喂30天后,再次測定三組大鼠血漿中TC和TG水平,數據記錄如表:組別 每千克體重灌喂洋蔥提取物劑量(g) 血漿TC水平(mmol/L) 血漿TG水平(mmol/L)實驗前 30天后 實驗前 30天后甲組 0 2.05 2.77 1.33 1.97乙組 1.00 2.03 2.29 1.36 1.57丙組 3.00 2.03 2.23 1.37 1.47(1)本實驗設置甲組的目的是 。(2)實驗中控制單一變量的做法有: (舉一例)。(3)據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 。【解析】對照實驗中,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所以設置甲組的目的是形成對照。(2)對照實驗要求,除控制變量不同外,其他條件均相同,要控制單一變量,比如:體重相同的同齡健康大鼠30只;隨機平均分為甲、乙、丙三組;灌喂等量的普通飼料;灌喂等量的高脂飼料;灌喂等量的不同濃度的洋蔥提取物等。(3)據實驗數據,分析可知:每千克體重灌喂洋蔥提取物劑量在1~3g時,大鼠血漿中TC和TG的水平均表現為下降,說明在一定范圍內洋蔥提取物對高血脂大鼠具有降血脂的作用。故答案為:(1)形成對照;(2)體重相同的同齡健康大鼠30只(隨機平均分為甲、乙、丙三組;灌喂等量的普通飼料;灌喂等量的高脂飼料;灌喂等量的不同濃度的洋蔥提取物等);(3)在一定范圍內洋蔥提取物對高血脂大鼠具有降血脂的作用。17、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發了一種能使老鼠“返老還童”的方法,把年輕鼠的血液注射到年老鼠的體內,后者出現“返老還童”的特征組別 A組 B組 C組實驗準備 分別抽取血型、大小相同的3月齡和18月齡健康鼠的血液若干毫升實驗材料 18月齡鼠 18月齡鼠 3月齡鼠實驗步驟 注射等量18月齡鼠血液 注射等量3月齡鼠血液 注射等量18月齡鼠血液實驗現象(注:3月齡鼠為年輕鼠,18月齡鼠為年老鼠)(1)要探究“年輕鼠的血液是否會對年老鼠產生影響”這一問題,應選取 組作為對照實驗。(2)請你根據題意,預測可能出現“返老還童”現象的是 組。(3)老鼠晝伏夜出的行為屬于出生就具有的行為,是對生存環境的 。【解析】(1)分析表中的實驗設計可知:為探究年輕鼠的血液是否會對年老鼠產生影響,該實驗方案設計了兩組對照實驗,A與B以年輕鼠的血液為變量形成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年輕鼠的血液會對年老鼠產生影響。(2)根據題干可知,把年輕鼠的血液注射到年老鼠的體內,后者出現“返老還童”的特征,故B組可能出現“返老還童”現象。(3)老鼠晝伏夜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為先天性行為,是對生存環境的適應。故答案為: (1)A和B (2)B (3)適應18、野生鳥類的鳥蛋有白色、綠色、藍色、黑色等多種顏色。科學家還發現,越寒冷的地區,鳥蛋顏色種類越少,顏色越深。這是為什么?小明經過思考,做了以下實驗。步驟如下:①在3個相同的小瓶里,倒上等量的水,再分別滴入適量的牛奶、藍墨水、黑墨水,分別形成白色、藍色、黑色液體。②分別向3個小瓶中插入一支相同的溫度計,一段時間后,分別記錄三瓶液體的初始溫度。③同時將小瓶放在陽光下照射5分鐘后,再觀察3種不同顏色液體的溫度,記錄數據。顏色 初始溫度(℃) 5分鐘后溫度(℃)白色液體 23.1 26.4藍色液體 22.5 27.8黑色液體 22.3 29.2(1)實驗結論:物體顏色越深,吸熱能力越 。(填”強“或”弱“)(2)根據實驗結論解釋:“越寒冷的地區,鳥蛋顏色種類越少,顏色越深”的原因是。現如今,樹林里筑巢鳥類的鳥蛋顏色多呈綠色或藍色,這與樹林里的環境色調相接近,對此作出你的假設: 。【解析】(1)由表中數據可知,物體顏色越深,溫度變化量越大,說明吸熱能力越強;(2)越往寒冷地區,鳥蛋顏色種類越少,顏色越深;這是因為深顏色的鳥蛋會吸收更多的熱量,更好地起到保溫作用;(3)現如今,樹林里筑巢鳥類的鳥蛋顏色多呈綠色或藍色,這與樹林里的環境色調相接近,有利于鳥蛋適應環境。故答案為:(1)強(2)深顏色的鳥蛋會吸收更多的熱量,更好地起到保溫作用(3)有利于鳥蛋適應環境某同學為了探究魚的呼吸需要氧氣,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兩金魚缸中甲缸放有水草(水草在光照下能產生氧氣),乙缸沒放水草,把兩魚缸均置于有陽光的地方,不換水,每天給予相同的魚料。請問:(1)該同學在甲、乙兩個金魚缸中,只設計了一個變量不同,這個變量是 ______。(2)該同學的實驗假設應該是 ______。(3)如果實驗證實了該同學的假設,那么實驗最后會產生什么現象?______。(4)該實驗是否有不足之處?請指出:______,并嘗試給出改進方案 ______。【解析】(1)對照實驗是唯一變量實驗,從圖中看出甲乙唯一不同的是甲玻璃罩內有水草,而乙玻璃罩內沒有水草,故實驗變量是水草。(2)該同學的實驗假設應該是魚的呼吸需要氧氣。(3)通過對照,發現沒有水草的乙缸中魚先死亡,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為動物的呼吸提供氧氣,從而得出結論魚的呼吸需要氧氣。(4)只用1條金魚做實驗不行,因為用1條金魚做實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金魚生病或受處于特殊生長時期等),不足以說明問題,適當增加魚的數量,如5只可以減小誤差。故答案為:(1)水草;(2)魚的呼吸需要氧氣;(3)乙缸中的魚先死亡;(4)每個魚缸中金魚數量太少;適當增加魚的數量。20、荷”出淤泥而不染”。水滴落在荷葉上總是聚集在中央凹陷處,順著荷葉表面滾落時會帶走表面的灰塵和雜質,這一現象稱為荷葉“自潔效應”。同學們收集資料并開展實驗,探究荷葉“自潔效應”的原因。(1)查閱資料發現:荷葉表面有一層蠟質,不溶于水但能夠溶于物質甲。實驗一:將一片荷葉分為A、B兩個區域(如圖),處理方法及結果如下表所示。A區域 B區域物質甲浸泡,5分鐘后取出并擦干 清水浸泡,5分鐘后取出并擦干處理方法 分別滴加清水,觀察水滴在葉面上的狀態實驗結果水凝聚成半球狀水滴水凝聚成球狀水滴①B區域對于實驗起 ______作用。②實驗一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荷葉 ______對“自潔效應”的影響。(2)進一步研究荷葉表皮結構與“自潔效應“的關系。實驗二:觸摸荷葉表面,略感粗糙。進一步制作荷葉橫切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結果如圖乙所示。查閱資料: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荷葉上表皮凸起,其上還有更微小凸起(如圖丙),這些結構可以支撐水滴。請你參考實驗一,設計實驗探究荷葉表皮結構與“自潔效應”的關系,寫出主要步驟:______。(可以使用文字、表格或流程圖表示)。(3)基于仿生學,荷葉“自潔效應“在生產、生活多領域廣泛應用。根據圖片,分析防油不粘鍋是如何模擬荷葉“自潔效應”的:______。【解析】實驗一A、B兩個區域處理方法不同,A區域處理完后無蠟質,B有蠟質,因此實驗一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荷葉表面蠟質對“自潔效應”的影響;B區域起對照作用。(2)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荷葉上表皮凸起,其上還有更微小凸起。現在需要設計實驗探究荷葉表皮結構與“自潔效應”的關系,實驗變量為荷葉的表皮結構是否有凸起。故實驗步驟為:①將一片荷葉分為A、B兩個區域,A區域用刮刀將荷葉表面凸起刮去,B不做處理;②分別滴加清水,觀察水在葉面的狀態;③觀察A、B區域水滴形狀。(3)結合題干分析可知,防油不粘鍋是模擬荷葉“自潔效應”的原理為:鍋底有涂層模擬荷葉表面的蠟質,不吸水(或微凸結構模擬葉表皮的微小凸起,當雜質落在表面時,隨著水珠的滾動被帶離)故答案為:(1)①對照;②表面蠟質(蠟質)(2)步驟:①將一片荷葉分為A、B兩個區域,A區域用刮刀將荷葉表面凸起刮去,B不做處理;②分別滴加清水,觀察水在葉面的狀態;③觀察A、B區域水滴形狀(3)鍋底有涂層模擬荷葉表面的蠟質,不吸水(或微凸結構模擬葉表皮的微小凸起,當雜質落在表面時,隨著水珠的滾動被帶離)21、小敏、小穎和小青在玩蕩秋千時,感到秋千往返擺動時間有規律。于是對“哪些因素決定秋千往返擺動的時間”提出下列猜想:小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繩長決定;小穎猜想:可能由人與秋千坐墊的總質量決定;小青猜想:可能由秋千擺動幅度(擺動中人離開中心的最大距離)決定。于是進行了如圖實驗,一根細繩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讓小球自由往返擺動,并記錄數據在下表中。請回答下列問題:(1)小李探究過程中應該使用的科學方法是 ;(2)要完成上述實驗,除如圖器材外,還必需的實驗器材是:天平、_____________;(3)分析比較實驗次數3和4可以得出:當 和 不變時,擺動周期與無關;(4)分析比較實驗次數2和4可以得出 :。(5)分析比較實驗次數1和5可以得出: 。(6)根據上面的實驗研究,小李同學發現一只555牌立式鐘擺,15天下來走慢了1分鐘為了矯正準時,我們應 。A 使擺線變短B 使擺線變長C 換質量小的擺鐘D 換質量大的擺鐘實驗 序號 小球到固定點 距離l(擺長)/米 小球質 量/克 擺動幅 度S/米 小球往返擺動 20次的時間/秒 小球往返擺動 一次的時間/秒1 0.7 20 0.05 33.2 1.72 1.0 20 0.08 39.7 2.03 1.0 30 0.05 39.8 2.04 1.0 30 0.08 39.7 2.05 1.3 20 0.05 45.3 2.3【解析】①注意探究方法:因為有三個變量:擺長、擺球的質量和擺幅,所以每次實驗要控制兩個物理量不變,只能變一個,即控制變量法。①因為有三個變量:擺長、擺球的質量和擺幅,所以要測量這三個物理量。分別用刻度尺測量擺長、擺動幅度,用天平測小球的質量,用秒表測量往返擺動的時間。③分析表中3與4數據可知,在質量、擺長相同時,擺動幅度不同,由于擺動1次時間相同,說明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擺動幅度無關;④由實驗2、4看出,在擺動幅度、擺長相同時,質量不同,研究的是擺“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質量的關系。由于擺動1次時間相同,說明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質量無關;⑤由實驗1、5看出,擺動幅度、質量相同,擺長不同,研究的是擺“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擺長的關系。由于擺動1次時間不相同,說明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擺長有關;可見,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由擺長決定。⑥由實驗1、5可知,要將擺鐘正常,應將擺鐘的擺長調短。選A。故答案為:(1)控制變量法。(2)秒表、刻度尺;(3)當擺長和質量不變時,擺動周期與擺動幅度無關;(4)在擺動幅度、擺長相同,質量不同時,擺“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相同,說明小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質量無關;(5)在擺動幅度、質量相同時,擺長越長,擺“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越長;(6)A。22、有資料顯示:將皮膚曬黑的罪魁禍首是太陽光中的長波紫外線。學校創新小組的同學們提出衣服的顏色、衣服面料的層數與材質會影響衣服的防曬效果,于是小組同學用光纖探頭和計算機進行實驗,實驗數據如表:實驗序號 衣服材質 衣服而料層數 長波紫外線透過率1 全棉T恤(黑色) 1 5%2 全棉T恤(白色) 1 10%3 天蠶絲T恤(白色) 1 12%4 天蠶絲T恤(白色) 2 6%5 化纖T恤(白色) 1 28%6 化纖T恤(白色) 2 14%分析表中數據可知:(1)實驗是通過比較 來反映衣服的防曬效果的;(2)通過比較2、3、5三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結論:在 相同時,衣服的防曬效果與衣服材質有關。分析表格中的數據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3)請你通過比較測量結果,為夏季戶外活動擔心曬黑的朋友們提出一條合理的著裝建議: 。【解析】(1)[1]由題可知長波紫外線是導致皮膚曬黑的主要原因,結合表格可知,可通過比較長波紫外線透過率來分析衣服的防曬效果,透過率越低,衣服的防曬效果越好。(2)[2]2、3、5組數據中,衣服的層數和顏色相同,衣服的材質不同,長波紫外線透過率也不同,所以可得出結論,在衣服的層數和顏色相同時,衣服的防曬效果與衣服材質有關。[3]分析1、2組實驗表格,衣服的材質和層數相同,顏色不同,長波紫外線透過率不同,即防曬效果不同,且黑色衣服長波紫外線透過率低,白色衣服長波紫外線透過率高,可得結論:在衣服的材質和層數相同時,黑色比白色的防曬效果好;通過分析3、4組實驗表格,衣服的材質和顏色相同,衣服層數不同,長波紫外線透過率也不同,層數多的通過率低,可得結論:在衣服的材質和顏色相同時,衣服層數越多,防曬效果越好。(3)[4]根據以上分析,厚的、顏色深的、全棉的衣服的防曬效果更好,所以,夏季戶外活動時著裝的建議:穿全棉長袖T恤;穿顏色較深的衣服;穿較厚的衣服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期中復習—科學探究培優.(原卷版).docx 期中復習—科學探究培優.(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