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論現實不留情面,砭時弊善用比喻——《拿來主義》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 梳理“拿來主義”針對的幾種主義,理解先破后立的雜文思維。2. 根據文本內容,分析善用比喻的雜文手法和微含嘲諷的雜文語言。3. 結合時代背景和當下文化現象,說出魯迅文章的針對性和超越性。教學重難點1. 梳理“拿來主義”針對的幾種主義,理解先破后立的雜文思維。2. 根據文本內容,分析善用比喻的雜文手法和微含嘲諷的雜文語言。3. 結合時代背景和當下文化現象,說出魯迅文章的針對性和超越性。學習過程:一、情境導入(1分鐘)現在我們使用的是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拿來主義》寫于1934年。有同學說,沒意思,七八十年前的時評文,早就過時了,為什么還讓我們學 假如你是教材編者,你會怎么回答這個問題?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二、理解: “拿來主義”是針對當時的哪幾種主義提出的?(13分鐘)文章里有一句頗為要緊的話,也是一個過渡段,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哪句話?(學生)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既有“所以”,從因果關系上來說,則必有“原因”。前面6段,寫到我們為什么要拿來。讀1—6段,為什么要拿來?拿來主義”是針對當時的哪幾種主義提出的?請仿照魯迅對“閉關主義”的解釋,補寫句子。并根據其表現闡釋其實質內涵。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送去主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來主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拿來主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確:閉關主義的表現是“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清政府自詡天朝上國,奉行閉關鎖國政策,不與他國互通有無,最終造成中國在近代史上的節節敗退。從本質上來說,這是文化保守主義,背后的心理是自負或者說是自大。送去主義的表現是“自己只是送出去,卻沒有向別人要來。”送古董到巴黎,在歐洲舉行中國美術展,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導致的結果是,自我陶醉,不思變革進取,最終禍延子孫。 “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這種想要通過送出文化迫切證明自己的行為,恰恰說明了自己的自卑。在地位極其不平等的國際環境中,送去主義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取悅于他人獻媚于他人的行為。送來主義的表現是“別人懷有企圖地’拋給’,非要你接受不可。” “送來”了什么?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各種小東西。“送來”的是糟粕,送來的實質是“拋給” ,是別有用心,懷有企圖的,非你接受不可,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文化侵略。我們的青年難怪要“害怕恐怖” 了。那么拿來主義者呢?“占有,挑選。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這是積極主動地選擇,本質上是文化借鑒。小結:魯迅先生不直接明確自己的主張——拿來主義,而先否定其他主義,這種思維方式叫作先破后立。前者破得越徹底,后者立得越有力;其他主義的危害揭露得越深刻,實行拿來主義的理由越充分。因此,從反面批判入手,再轉入正面論述,水到渠成,立論鮮明有力。三、分析:“拿來主義”怎樣來拿?魯迅又是如何寫的?(13分鐘)“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拿來主義”怎樣來拿?魯迅又是如何寫的?請結合文本內容,并結合文本具體闡釋。明確:比喻論證。大宅子:祖上的陰功,做女婿換來的,可以看作隱喻中國傳統文化。但大宅子里除了有煙槍、煙燈等,還有西方輸送來的鴉片。將大宅子理解為中西文化遺產,也可以。魚翅:吃掉,比喻文化遺產中有益無害的部分。鴉片:送藥房,比喻文化遺產中益大于害的部分。煙槍和煙燈:放博物館,或毀掉,比喻文化遺產中害大于益的部分。姨太太:各自走散為是,比喻文化遺產中有害物的部分。問:基于什么樣的標準,采用不同的態度?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基于一個標準:是否有利于“現代中國人”的生存和發展。教材回顧,加深記憶: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 ——《記念劉和珍君》小結:雜文是一種文藝性的社會論文。強調說理的形象化,而比喻是常見的手法。四、鑒賞:微含嘲諷——魯迅雜文的語言風格(6分鐘)魯迅對他不以為然的傾向,并不進行正面的批判、駁斥,而是用他最擅長的微含嘲諷的雜文筆調,做事實的呈現,寓褒貶于描述中。 ——錢理群問:這篇雜文的語言風格如何?請結合相關詞語或句子進行分析。明確:①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捧著”輕蔑嘲諷的語氣,本身就構成了一副絕妙的漫畫,恭敬的媚態躍然紙上,卑下地炫耀,賣力地討好,自欺欺人,反語諷刺)②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進步”反語)③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著大度。(言此意彼,明褒暗貶)④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modern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教材回顧,加深記憶: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記念劉和珍君》小結:微含嘲諷,是魯迅慣用的雜文語言風格,體現了諷刺文學嚴肅介入現實的戰斗精神。對于有害的事物,雜文能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五、應用:《拿來主義》寫于1934年,當下還有其現實意義嗎?(7分鐘)回到最初的問題,作為1934年的時評文,《拿來主義》是否過時?請結合當下中外文化現象進行闡釋。鼓勵學生自由討論,老師再進行補充點評。示例:刀郎《羅剎海市》成為現象級作品,全球網絡播放量達80億次。歌曲的大火固然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但取材于蒲松齡《聊齋志異》的作詞,無疑增加了歌曲的文化底蘊,促進了它的傳播。歌曲《羅剎海市》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拿來。電影《封神第一部》實現了將近30億的票房。電影內容取材于中國本土歷史神話“封神演義”,但音樂卻是民族樂器跟西方交響樂的結合,還有場面、特效甚至敘事方式,都極具好萊塢特質。影片的成功離不開對中西優秀文化的借鑒吸收。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他的頒獎詞是“通過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莫言的作品,表現的是帶有泥土氣息的中國民間。形式上則是受到拉美文學的啟發,采用了超出尋常的文學手法,營造了一個色彩斑斕的超現實世界。是對中西優秀文化的“拿來”。正是有了對中西優秀文化的“拿來”,才有了以上作品市場和藝術上的成功。因此,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拿來主義》在當下,仍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魯迅的雜文,都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用現在話來說,就是有明確的“問題意識”;但他對問題的思考,有很深很廣,帶有很大的超越性。 ——錢理群小結:魯迅的文章跨越了時空,連接了古今,常讀常新。六、作業:物轉星移,近代史上積貧積弱的中國現已成為全球第二經濟體,除了魯迅提倡的“拿來”,我們還當如何對待中外文化?請閱讀陳詔《拿去主義》,結合當下文藝熱點事件,有針對性地發表自己的議論。要求:觀點明確,先破后立,不少于300字。作業示例: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的賀信指出:“我們要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如何堅定文化自信,擔負文化使命,建設文化強國?在中國文化相對落后的時候,魯迅先生提出了“拿來主義”,有助于縮短中國與世界的差距。但時過境遷,中國已經日益強大,有能力有信心向世界展示我們優秀的文化。我想,不僅需要我們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 “拿來”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同時也需要我們“拿去”,理直氣壯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正如 “云·游中國”系列項目架起中外文化交流新橋梁,讓更多外國人看到中國文化;被譽為中國當代魯班的“阿木爺爺”,用靈巧的雙手展現中國傳統工藝之美,驚呆億萬外國網友;青少年最愛的國產游戲《原神》,以其唯美的畫面動人的劇情,備受海外游戲玩家喜愛;還有我們的《唐宮夜宴》小姐姐,以其可愛、頑皮的形象,在海外社交平臺掀起中國風等。既要“拿來”,也要“拿去”,或許才是我們對待中外文化的正確態度。也唯有如此,我們才得以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