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六單元 第1課 抗日烽火漸燃神州--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教學設計】-【教學評一體化】大單元整體教學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六單元 第1課 抗日烽火漸燃神州--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教學設計】-【教學評一體化】大單元整體教學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第18—22課)
1.2022年課標要求
〖導論〗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戰場也是世界 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經過浴血奮戰,終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完全勝利。
〖內容要求〗“1.5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通過了解九一八事變、東北抗聯、一二 九運動、西安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孕育的抗戰精神,認識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通過了解中共七大,認識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
2.2022年課標解讀
⑴了解抗日戰爭時期的基本線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原因和結果,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
⑵知道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了解西安事變重要歷史意義。知道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及南京大屠殺史實及歷史意義,樹立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的民族觀念。知道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等基本史實,體會抗日將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抗日精神。知道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的基本情況,了解抗日民族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情況,知道正面戰場和敵后戰爭的配合對抗戰的重要意義,認識中國軍民抵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的優良傳統。
①準確識記這一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時空觀念)
②通過史料分析,歸納國共合作、井岡山道路的創建、遵義會議及長征在中國革命的重要地位,說明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革命探索中逐漸走向成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③通過共產黨革命方針政策的轉變,理解共產黨始終立足國情,堅持實事求是。(唯物史觀)
④通過感悟仁人志士英勇斗爭的精神,堅定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念。(家國情懷)
本單元教材共五課。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的教學:本課為抗日戰爭的開篇之課,它對于促進民族覺醒、推動民族團結、激發民族抗爭都有著重要作用。九一八事變,日本在東北的暴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抗爭,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中國開始了十四年抗日;華北危急,一二九學生運動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高潮促進了民族覺醒,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在社會各界愛國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助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的教學:本課分為四個子目: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七七事變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起點,也進一步影響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而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南京大屠殺則是中華民族永遠無法痊愈的民族傷痛。因此,本課在本單元乃至整本教材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的教學:本課主要內容有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和第三次長沙會戰等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日史實。抗日戰爭中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組織了一系列重要會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都有著重大意義。
《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的教學:本課主要包含了平型關大捷、毛澤東《論持久戰》和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百團大戰。七七事變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在中華大地上肆意踐踏,祖國山川為之變色。在這場血與火交融的戰爭中,敵后戰場的中國軍民為保家衛國而浴血奮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放手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抗擊日本侵略者。
《第22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的教學:本課《抗日戰爭的勝利》在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中具有重要的教材地位,本課承接了本單元中前四課的內容,全民族堅持抗戰是前面四課中國人民奮起反抗的一個總結,中國七大則是在勝利前夜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做的準備,戰略反攻和日本投降則是整個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結果。同時,本課還是下一個單元“人民解放戰爭”的開端,抗戰勝利后,針對出現的兩種不同的建國方針,又開啟了人民解放戰爭的新階段。
⑶能結合語文、地理、音樂等課程的學習,通過閱讀近代的文獻材料、圖像材料,觀察實物材料,查閱地圖,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通過探究與討論,強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家國情懷)
1、本單元教材主要內容:
本單元由五節正課組成。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挑起侵華戰爭,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在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危急時刻,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救亡的旗幟,擔當起反對民族敵人的歷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全民族抗戰由此開始。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在正面戰場,中國軍隊組織多次戰役,抵抗日軍侵略。在敵后戰場,中國共產黨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展開人民游擊戰爭。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都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中國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擊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經過14年抗戰,中國人民終于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2、單元大概念架構
1).政治:日本侵略加劇,國共兩黨合作領導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了近代以來第一次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2).經濟:長期的戰亂和日本侵略,使國民經濟瀕臨崩潰;
3).思想:毛澤東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4).中外聯系:經濟大危機波及日本,日本為轉嫁危機,發動了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組成部分。
5)、專題線索:
一條主線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一次會議 中共七大。
兩大戰場 國民黨正面戰場、共產黨敵后戰場。
兩個階段 局部抗戰和全面抗戰。
三次勝利 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
五次事變 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皖南事變。
3、整體教學流程透視
(1)課堂導入環節以科學性、趣味性、靈活性和啟發性原則,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采用設疑、懸念導入法、直觀導入法、開門見山法、直接破題法、溫故知新等方法導學激趣。
(2)導入新課后,出示學習目標,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和要求,明晰地讓學生知道通過本節學習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點,形成何種能力,從而進入自主學習環節。
(3)自主學習,讓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對基本史實有一定了解,再對重難點進行精細預習,標畫重點內容。
(4)小組合作,問題探究要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展開,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交給學生去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
(5)當堂檢測,著重在于以各種形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可以通過口答、自背、做題等方式完成。根據課堂情況,靈活掌控教學環節,每節課至少留出3至5分鐘進行測驗訓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到堂堂清,不欠賬。
4、本單元教材體例
(1)設計導語激發興趣,引出重點;
(2)設計插圖增強感染力;
(3)設計正文宋體內容明確基本知識;
(4)設計正文楷體內容補充說明;
(5)設計相關史事教會學生提煉有效信息;
(6)設計“問題思考”欄目,引起探究興趣,激發學生思考;
(7)設計“材料研讀”培養學生研讀材料的能力,活學活用;
(8)設計“課后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9)設計“知識拓展”,擴大學生知識面。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教材,知道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發生的基本概況及重要歷史意義。
2.通過閱讀教材,知道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及南京大屠殺重要史實及歷史意義。
3.通過閱讀教材,知道正面戰爭的抗日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不怕犧牲的精神。
4.通過閱讀教材,知道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基本情況,了解抗日根據地建立和發展情況,理解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配合對抗戰的重要歷史意義。
5.通過閱讀教材,了解日本對華政策調整和汪精衛叛變及皖南事變的基本史實,掌握中共七大召開的時間、內容和意義,分析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6.嘗試閱讀古代的文獻材料、圖像材料,觀察實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嘗試運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對歷史問題進行論證,有根據地說明自己對歷史問題的看法。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臺兒莊和百團大戰、中共七大和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難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及當前日本政府極力掩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正確評價國民政府領導的正面戰爭的抗戰;對敵后戰場抗戰的評價;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第1課時)第六單元第1課《抗日烽火漸燃神州--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
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九一八事變、東北抗聯、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七七事變等史事,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素養目標 1.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重點)2.了解華北危機加劇了民族矛盾,理解一二·九運動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重要歷史意義。(歷史解釋、唯物史觀)(難點)4.理解、分析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摒棄前嫌,一致對外,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過程,提升歷史邏輯思維能力。 (時空觀念)(難點)5.以七七事變為例,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家國情懷)(重點)
教材分析 本課整合教材第18課全部內容和第19課部分內容,主要有九一八事變、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本課有三條主線:一條是日本對中國的步步侵略;一條是中國社會各派力量對日本侵略的抗爭;一條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逐漸形成。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地區,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面對日本的步步侵略,中國共產黨、愛國學生、部分國民黨將領掀起了空前的反日浪潮。中國共產黨在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愛國學生發動了一二·九運動,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在周恩來等人的努力斡旋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扭轉時局的關鍵。1937年夏,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七七事變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嚴重危機,中國由局部抗戰轉變為全民族抗戰。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國社會各階級、各政治派別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戰的洪流中。國共兩黨再度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人民最終團結起來,進行了一場抗擊日寇侵略的全民族抗戰。本課關鍵詞:局部抗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民族抗戰為了便于教學,依據大單元教學理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本課整合為五部分:1、九一八事變--蓄謀侵華局部抗戰2、華北事變與一二·九運動--國難當頭匹夫有責3、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扭轉時局4、七七事變--盧溝烽火全面抗戰5、第二次國共合作--摒棄前嫌統一戰線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尤其是男生比較關注戰爭,以抗日為主題的影視劇比較多,對于抗日戰爭這段史實很多同學有一定的了解;當代中學生關注社會熱點,當今社會的自媒體、短視頻等網絡信息發達,學生可以較為方便獲取時政信息。八年級的學生對歷史學科的知識構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所以能夠完成自學任務,整理歷史事件梳理歷史大事年表。但是學生思維能力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分析尚缺乏理性思考,要滲透史料教學。初二也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要注重對學生引領。
教學方法 1、針對學生的情況及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法,教師通過創設情景、影片資料的展示,從視覺與聽覺上帶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利用講解、設疑、激趣的手段,真正發揮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2、學法采用分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充分利用閱讀、探究、合作、動手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等,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式,培養學生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單元整合】【規律提分】(1)政治:日本由局部侵華到全面侵華;國共關系由對立再次走向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人民經過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取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2)經濟:戰亂使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遭受劫難,大批企業內遷;日本在淪陷區進行瘋狂經濟掠奪,官僚資本日益膨脹(3)思想文化:日本在淪陷區進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國人的反抗意識;毛澤東思想逐漸走向成熟,被確立為我黨的指導思想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侵華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結束,共14年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久的。【導入新課】PPT展示:   圖一 圖二教師設疑:紀念碑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哪一件事?為什么要在每年的這一天敲響警鐘?(九一八事變;以提醒市民國恥不能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六單元第1課 《抗日烽火漸燃神州--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 讀圖,思考問題。 單元整合,整體感知抗日戰爭的史實。圖表法、大事年表法、地圖法在歷史學科中廣泛運用,能有效地梳理線索,整合知識點。
講授新課(一) 任務一、九一八事變--蓄謀侵華局部抗戰1、背景Q1.日本為什么要發動九一八事變呢?展示材料:材料一: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野心由來已久。1927年4 月,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給天皇的“秘密奏折”中,曾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材料二: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波及日本,使其國內階級矛盾尖銳,日本統治階級利用侵略中國東北來擺脫國內的危機。材料三:國民政府正“圍剿”紅軍,無暇北顧,給日本可乘之機。2.概況Q2.日本侵略軍侵略中國東北,為什么先制造柳條湖事件呢?(PPT展示九一八事變相關圖片)【播放視頻】梳理九一八事變的概況材料: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   ——蔣介石給張學良密電(1)時間:(2)策動者:(3)過程:(4)結果:(5)影響: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1)時間:1931年9月18日(2)策動者:日本關東軍(3)過程:①借口:制造柳條湖事件;②誣陷中國軍隊所為③進攻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4)結果:占領沈陽,只有四個多月,東北三省全部淪于敵手。(5)影響: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Q3.東三省為什么會迅速淪陷?展示材料:材料一: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在東北如何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沖突。——1931年8月18日蔣介石致張學良密電材料二:中國亡于帝國主義,我們還能當亡國奴,尚可茍延殘喘;若亡于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 1931年8月22日蔣介石在南昌發表講話材料三:沈陽日軍行動,可作為地方事件,望力避沖突,以免事態擴大。一切對日交涉,聽候中央處理。——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致張學良密電師:由上述三則材料可以看出,面對日本的侵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生:不抵抗的妥協政策。師:日本為侵華做了長期準備。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后,為了轉嫁經濟危機,日本把侵略矛頭指向了中國。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是東北迅速淪亡的主要原因。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仍然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導致了日本侵華氣焰的日益囂張,導致了東北的迅速淪陷。Q4.蔣介石為何采取不抵抗政策?材料一: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說,中國“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機器不如人,工廠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 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 ——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材料二: 1931年10月,許世英代表蔣介石聲稱“如果日本能擔保中國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則國民黨可同意向日本……讓出東北。”“政府現時既以此次案件訴之于國聯行政會,以待公理之解決,故以嚴格命令全國軍隊,對日避免沖突,對于國民亦一致告誡。務必維持嚴肅鎮靜之態度。” ——1931年9月23日國民政府《告全國民眾書》材料三:“外寇不足慮,內匪實為心腹之患,如不肅清內匪,則決不能御外侮。”3、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擴大侵華師:偽滿洲國于何時何地成立?執政者是誰?有哪些危害?材料:1932年-1945年,是日本占領中國東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個傀儡偽政權。因國民政府和中共及國際社會對偽滿政權均不予承認,故被稱作“偽滿洲國”或“偽滿”。“首都”設于新京(今吉林長春)。1932年-1945年,是日本占領中國東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個傀儡偽政權。因國民政府和中共及國際社會對偽滿政權均不予承認,故被稱作“偽滿洲國”或“偽滿”。“首都”設于新京(今吉林長春)。4、日軍在東北犯下滔天罪行5、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師:九一八事變后,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不愿做亡國奴的中國人,奮起抗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表現在哪些方面?展示圖片:生:(閱讀教材,歸納出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社會各階層的抗日情況)東北各族民眾和未撤走的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大批優秀干部,到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1936年,東北各抗日部隊開始改編為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東北人民抗日斗爭的展開,標志著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師:課后搜集東北抗聯故事。如八女投江。師:你認為這些可敬的英雄們身上哪些精神最可貴、最值得你崇敬? 學生回答預設:材料一的“大陸政策”反映出日本對華侵略并非偶然,而是蓄謀已久;材料二反映日本受到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打擊,要通過侵華戰爭轉嫁危機;材料三說明國民黨的“剿共”給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機。1、為給侵略戰爭制造借口.欺騙世界輿論。2、日軍想在事件后迅速對北大營和沈陽進行攻擊。提示:一是制造借口,柳條湖事件是日本為制造九一八事變炮制的借口;二是軍事進攻,日軍襲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占領沈陽;三是事變后日本快速侵占東北三省,并扶植溥儀建立偽滿洲國。提示:妄自菲薄(日本國力強大,抗日會亡國);對日本國抱有幻想;把希望寄托于國聯,希望國聯能主持正義。攘外先安內(出于反動階級的本性,以反共為第一要務)提示:1932年,長春。執政者是末代皇帝溥儀。危害:日本企圖將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致使東北3 000萬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提示:頑強奮戰、勇于獻身、大無畏的愛國精神。 問題驅動,明確探究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教師及時深入學生討論,適時點撥,發現問題,形成聚焦點。能力培養,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情感滲透,培養家國情懷價值觀。通過中日視角的結合全面深入認識和理解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原因以及國民黨不抵抗政策,突出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史料閱讀與教師提示進行信息提取、問題分析與解答,突破難點,鍛煉學生的史料閱讀、分析、概括能力,強化學生史料實證意識的培養。通過觀看圖片結合老師講解,認識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對我國東北地區的深重傷害,引導學生形成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珍愛和平的正確觀念。通過東北抗聯以及著名抗日英雄事跡的講述,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東北抗聯的艱苦環境,學習以“勇赴國難、自覺擔當、頑強苦斗、舍生取義、團結御侮”為主要內涵的東北抗聯精神。
講授新課(二) 任務二、華北危機與一二 九運動--國難當頭匹夫有責1、華北危機師:占領東北滿足不了日本的侵略野心,為了轉移視線,日軍于1932年1月28日進攻上海,制造一·二八事變;1933年,制造熱河事變,攻占山海關和熱河, 進犯長城,控制了從東北進入關內的咽喉。1935年1月中旬開始制造華北事變,把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下半年策劃“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2、華北危機后國共反應Q1:華北事變中,國民黨采取什么政策?有何危害?提示:南京國民政府態度:不抵抗的妥協政策;危害: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危險。Q2:華北事變中,共產黨有何對策? 1935年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會后毛澤東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指出目前政治形勢的基本特點是日本帝國主義要變中國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黨的任務是建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對策1:1935年8月,中共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對策2:1935年底,召開瓦窯堡會議,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二 九運動【播放視頻】Q3.閱讀課文P90頁, 梳理一二·九運動的史實,分析一二·九運動的性質及對時局帶來的影響。親愛的全國同胞:……眼見華北的主權,也要繼東三省熱河之后而斷送了! ……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感受到難堪的亡國慘痛。…——《清華大學救國會告全國民眾書》師:1935年,北平學生發出了“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的呼聲,談談你對這一呼聲的理解。師:一二·九愛國救亡運動的意義有哪些?師補充:一二·九運動是抗戰動員的運動,是準備思想和干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提示1:日本占領東北后,于1935年策動了“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提示2: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示威游行,向群眾宣傳抗日,與國民黨軍警英勇抗爭,他們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掀起了愛國救亡運動。提示: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通過圖片及代表學生事跡的了解,認識到當時國家危亡之格局以及隨著日軍的侵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體會當時學生之愛國激情與民眾抗日救國的憤慨。為詳細梳理國共兩黨的政策變化過程,以及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之間的階級矛盾變化,補充中共抗日政策變化這一部分內容作為西安事變發生的時代背景,通過《八一宣言》和瓦窯堡會議過程,將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的完整過程呈現給學生,以此直觀認識,強化學生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全面理解
講授新課(三) 任務三、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扭轉時局1.背景:Q1.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西安事變的原因。材料: 東北淪亡,時逾五載,國權凌夷,疆土日蹙。……綏東戰起,群情鼎沸,士氣激昂,于此時艱,我中樞領袖應如何激勵軍民,發動全國齊心抗戰?乃前方之守土戰士浴血殺敵,而后方之外交當局仍力謀妥協。……蔣委員長介公受群小包圍,棄絕民眾,誤國咎深。學良等涕泣陳辭,累遭重斥。日昨西安學生舉行救國運動,竟嗾使警察槍殺愛國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學良等多年袍澤,不忍坐視,因對介公作最后之諍諫……大義當前,不容反顧,只求于救亡主張貫徹,有濟于國家,為功為罪,一聽國人之處置。——《張、楊對時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2.概況教師:東北淪陷,華北告急,國難當頭,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又一舉國震驚的事變爆發了,那就是“西安事變”。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西安事變”這一目內容,一起了解西安事變的概況。【播放視頻】西安事變學生:(閱讀教材,整理西安事變相關知識點)(1)時間:地點:認為:目的:(2)原因:(3)性質:(4)結果: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5)意義:  師: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師:西安事變震驚了全世界,引發了國內外各種政治勢力的強烈反響。如何解決西安事變,當時就有不同的看法,我們一起看看材料。【角色體驗】請你站在你所代表的派別的角度,作出你的選擇(殺蔣或放蔣)并分析原因。展示材料:國民黨內部親日派何應欽等人,極力主張“討伐”張、楊,炸平西安,實際上是想置蔣介石于死地,自己取而代之。日本也在背后打著小算盤,慫恿何應欽殺蔣,讓中國人民自相殘殺,好坐收漁翁之利。親英美派宋子文、宋美齡等,反對“討伐”張、楊,力主用和平方式營救蔣介石。而宋美齡背后的支持者英、美也害怕日本獨占中國,希望和平解決西安事變。Q2.西安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主張和平解決?師:各政治勢力從各自的利益出發,提出解決方案。面對復雜的形勢,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派周恩來等到西安參加談判(成為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重要力量)。經過中國共產黨與各方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條件。西安事變和平解決。3.意義多媒體展示圖片:材料一張學良、楊虎城  西安事變談判舊址材料二 西安事變是劃時代的轉變,是新階段的開始! ——毛澤東在西安事變后 材料三 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結束了十年內戰,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成為中國由長期內戰走向全民抗戰的轉折點,成為扭轉時局的樞紐。 ——《黨史文匯》師: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有何歷史意義?Q3.從張學良、楊虎城身上你能學到哪些可貴的品質?“回憶近一個世紀的人生歷程,對1936年發動的事變無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還會做。” 提示:1、日軍侵略華北,使中華民族處于亡國的危急關頭, 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變爆發的根本原因;2、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感召了張學良、楊虎城。客觀原因;3、張學良、楊虎城的愛國情懷是西安事變爆發的個人因素。主觀原因;4、蔣介石一意孤行是西安事變爆發的直接原因。提示:(1)時間:1936年12月12日。地點:西安。人物:張學良、楊虎城。目的:逼蔣抗日。(2)原因:蔣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直接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3)性質:一次愛國性質的“兵諫”。(4)結果: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5)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提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提示:他們為國、為民不計個人安危,挺身而出的愛國主義精神,,勇于擔當的精神,作為一個中國人身上應擔負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以一手史料及當事人的采訪印象為問題載體,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合作,完成對國共兩黨抗日政策變化的深究,理解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與階級矛盾弱化的關系,突破難點。在史料的閱讀分析中強化學生的證據意識和實證精神,體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愛國情懷與民族力量。
講授新課(四) 任務四、七七事變--盧溝烽火全面抗戰 1.背景Q1.日軍進犯華北后,重新確定了什么樣的侵華方針?日軍的底氣在哪兒?日軍能如愿以償嗎?Q2.七七事變的爆發是偶然還是必然?材料一:那時候,在東京軍政界的消息靈通人士之間,私下盛傳著這樣的謠言:“七夕晚上,華北將重演柳條溝一樣的事件。” ——[日]今井武夫著,《今井武夫回憶錄》,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年版材料二:在演習中失蹤的日本士兵叫志村菊次郎,秋田縣人。據考證,事變后被送回家鄉。2.概況Q3.閱讀教材,梳理七七事變的概況?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找出七七事變的相關信息。【播放視頻】時間:地點:平概況:結果:影響: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時間——1937年7月7日;經過——7日晚,駐屯北平南郊的日軍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駐軍的拒絕。日軍便炮轟宛平城和盧溝橋,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將士奮起抵抗,史稱“七七事變”。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接著,日軍調集大批軍隊,入侵中國。7月底,北平、天津相繼失陷。在保衛北平的戰斗中,趙登禹、佟麟閣將軍壯烈殉國。【教學過渡】七七事變的突發,平津的迅速淪陷,把殘酷而又危急的現實擺在了全國人民的面前。面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蓄謀已久的日本侵略者,僅僅靠一支軍隊抗戰行不行?僅僅依靠政府抗戰行不行?我們的民族該怎么辦?…… 3.七七事變后民眾反應七七事變爆發后,長辛店鐵路工人將大批鐵軌、枕木、麻袋送往宛平前線構筑工事。陣地附近的農民出糧出工,為軍隊送飯、抬傷員、送情報、運送彈藥物資…… 提示:七七事變是日軍精心策劃,蓄意挑釁。因為:①日本國內爆發了嚴重經濟危機,為轉移民眾視線,掠奪中國資源,并不滿足于東北。②日軍先舉行軍事演習,為調兵遣將做了準備,為士兵失蹤的借口留下伏筆。③演習地點選擇在盧溝橋附近,這是當時北平通往南方和京外各地的唯一門戶,中日軍事上必爭之地。④強行入城遭拒,日軍當即開炮轟擊,這說明日軍早已準備擴大事端。 通過展示《盧溝橋形勢圖》和相關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并總結盧溝橋的軍事地理意義。結合圖片講解更加直觀生動 通過圖文史料,了解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中國社會各階層以不同方式投身于抗戰洪流的史實。
講授新課(五) 任務五、第二次國共合作--摒棄前嫌統一戰線Q1.七七事變后,國共兩黨分別做出了怎樣的反應? 材料一: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中共中央《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1937年7月8日)材料二: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 ——蔣介石7月17日廬山談話 材料三: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國共合作抗戰宣言。第二天,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師:共產黨號召全民族抗戰;國民黨決心抗日;國民政府承認中共的合法地位。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師: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團結起來抗擊日本侵略軍。在全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下,國共兩黨再度攜手合作,共赴抗日戰場。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找出國共兩黨是如何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師強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是動員并團結全民族力量展開長期抗戰的根本保證,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實現【合作探究】:Q2.國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實現的原因?教師:1. 日本帝國主義的不斷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根本原因);2. 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3. 國共雙方政策的調整與相互妥協;4.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5. 社會各界人士的推動。 提示:①國共兩黨分別發表聲明,表明抗戰立場。不久,國共兩黨達成協議,將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紅軍長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②1937年9月,國民黨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這樣,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 通過材料分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國共合作的內容,增強學生材料分析解題能力。通過列時間軸掌握重大歷史事件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和學科素養。通過對兩黨抗戰宣言相關史料的解讀,為中共改編軍隊和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作鋪墊,同時對兩黨在民族存亡危急關頭,伸張民族大義的偉大壯舉有更深刻的認識。
課堂小結 一二三四五一種局面:中國局部抗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兩條線索:日本侵略、中國反侵略三個人物:張學良、楊虎城、蔣介石四個事變:九一八、華北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五個時間:1931、1932、1935.12.9、1936.12.12、1937.7.7 老師的提示,學生自己找一、二、三、四、五非常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自己的一二三四五。 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尤其是小組競爭機制下,學生非常積極。通過總結,課本重要的知識點基本涵蓋。在總結的過程中還要將內在的聯系講明,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課堂練習 1.民國二十年《申報》上刊登了南洋煙草公司的一則廣告。其中的一句廣告語為:“愛用國貨方能達到救國自強”。由此可以推斷出( )A.洋務運動期間,以民用企業輔助軍事工業 B.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鼓勵興辦實業C.“五四運動”期間,民眾自發組織愛國運動 D.九一八事變后,民眾提倡國貨,抵制日貨【答案】D2.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事件是( )A.華北危機 B.西安事變 C.一·二八事變 D.一二·九運動【答案】D3.“南京方面,何應欽調兵遣將要動武,宋美齡穿針引線欲求和,戴季陶摔椅拍桌、大哭大叫,連平日頗為持重的居正也用變調的嗓音呼喊:‘到了今日還不討伐……,難道我們都是飯桶嗎?!’”“南京方面”的表現是因為( )A.南昌起義爆發 B.西安事變爆發 C.日軍全面侵華 D.九一八事變爆發【答案】B下圖所示摘選自《困境中的突圍:重大突發事件與國民政府的對策》一書,由此判斷國民政府是針對哪一事件采取的對策?A.國共內戰 B.西安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七七事變【答案】D 課堂隨練,檢查了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又對本課知識進行小結和梳理,強化了本課重點,很好地落實本課課標要求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課后反思 本節課以課標為中心,創造性地整合了教材,內容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情感升華水到渠成,總體來說比較圓滿地完成了教學目標。本課充分體現了新課改下的教學理念。本課的圖表引領、問題設計、同學討論、分組辯論、課堂總結等設計都貫徹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但老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也貫穿本課始終,如以人物引領問題探討環節等。本課教學內容較多,容量大,自主學習環節的設置概括性和總結性較強,所以有一定的難度。部分學生預習不充分,基礎掌握不是很好,從而導致后面的合作探究部分參與度不是特別高。所以自主學習環節的設置要有坡度,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 反思得失,不斷前進。
附1:板書設計
附2:【學史崇德】
戰爭雖已走遠,英雄精神永存!
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楊虎城與張學良
附3:【作業布置】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東北淪亡,時逾五載。國權凌夷,疆土日蹙。……綏東戰起,群情鼎沸,士氣激昂,于此時機,我中樞領袖應如何激勵軍民發動全國之整個抗戰!……學良等涕泣進諫,屢遭重斥。日昨西安學生舉行救國運動,竟嗾使警察槍殺愛國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學良等多年袍澤,不忍坐視,因對介公為最后之諍諫,……大義當前,不容反顧,只求于救亡主張貫徹,有濟于國家……
——《張、楊對時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1)從反抗的角度分析,材料三涉及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或現象?
(2)你認為近代的中國人民共同的歷史使命是什么?
【答案】答案(1)出現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西安學生的救國運動;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局部抗戰開始(答對2點)。
(2)爭取民族獨立;反抗外國侵略;救亡圖存等(任意1點)。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州市| 文成县| 醴陵市| 公主岭市| 新乐市| 广河县| 东丰县| 浏阳市| 明溪县| 宁都县| 海阳市| 建德市| 萨迦县| 湘潭县| 晋宁县| 霍邱县| 申扎县| 突泉县| 神农架林区| 绿春县| 东丽区| 南京市| 长乐市| 武宁县| 雅安市| 新兴县| 德阳市| 利津县| 松阳县| 阜平县| 武定县| 郧西县| 鄂托克前旗| 顺义区| 田林县| 台州市| 东平县| 蓬莱市| 沅江市| 诸城市| 周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