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中石獸》教學實錄一、讀題生疑,自讀課文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河中石獸》。我們齊讀課題——生:《河中石獸》。師: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有哪些疑問?生:“河中的石獸”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呢?生:我知道這個故事就是眾人要打撈一個石獸,我就是很奇怪結果會怎樣。師:這是不是一個打撈石獸的故事,結果到底會怎樣呢?請大家借助課下注釋或《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快速走進課文,在自由朗讀中理解故事,在理解故事中讀準字音、停頓和節奏。(生朗讀)師:閱讀全文、弄懂大意后,請同學們完成下面句子的補寫(PPT):《河中石獸》講述了一個_______故事。二、展示自讀,回答問題師:哪位同學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一生較為流暢地讀完了全文)師:對這位同學的朗讀,大家有何建議?生:第三自然段的“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這一句應該這樣讀:“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師:為什么這么讀?生:這句話是說,反激的水必定在石頭下面迎著水流的地方,把那個沙子沖出一個洞。師:講得非常清楚,“嚙”的意思是——生(齊答):沖刷。師:注意字的結構,動口,要用牙齒,本義是——生(齊答):咬。師:我們大家一起把這句話,再讀一遍。(學生齊讀)生: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應該這樣讀:“眾服/為/確論。”因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家很信服,認為是正確的言論。師:你的建議有理有據,很好。現在看看,剛剛的問題能解決嗎?生:這個寺廟在河邊,可能發大水把山門給沖倒了,連帶石獸一起沖到河里了。師:你是從哪里知道的?生:課文開頭:“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師:很好,河干(ɡān)讀得非常準確,這里的意思是——生:河岸。師:現在的“干”是什么意思?生:做。師:對,干活。網上還說“干飯”,那就是“吃”的意思,多半是動詞。“圮”的意思是——生:倒塌。師:注意這個字的右邊是“己”,不是“已”和“巳”。還要注意,倒塌一定是被沖倒的嗎?(生恍然有悟)師:不要忘記,大家要回答的問題是——(同時,示意學生看PPT)《河中石獸》講述了一個______故事?生:一群人到河里打撈石獸的故事。結果在上游的數里外找到了。師:你把開始兩個同學的問題都回答了。自讀效果不錯。請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把投影上這句話補充完整,寫在課本“預習”二字后面,提醒自己。這個任務,應該是我們課前預習完成的,以后可不能像今天,占用了課堂上快十分鐘的時間了。三、瀏覽課文,故事接龍師:截至現在,我們對故事的理解和概括,或許還不夠具體、到位,我們可以借助瀏覽的閱讀方法,一目數行地掃視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間的主要信息。對重點、難點的字句如果沒有把握的,應該結合注釋和上下文,也可以同桌或小組內互相幫助,盡可能準確翻譯。然后請大家來復述課文,講述故事。師:故事接龍開始,是接龍,不是獨自包干。比如,第一個同學,你應該講到哪里,自己做決定。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看看大家能不能齊心協力把故事講精彩。生(三組):從前有一座山,山里有一座廟。(全班同學笑)這座寺廟就靠近河岸。有一年發大水,寺廟的門倒塌到了河里,還有兩頭石獅子一起沉到河里。過了十來年,有個和尚籌集資金重修寺廟,想從河底把石獅子打撈上來。在原地卻沒有找到,以為這兩個石獅子順著河流被沖到下游去了。于是就劃著好幾只小船,拖著大鐵耙,往下游打撈了十多里都沒有找到。生(四組):后來,有個講學家正好在寺里講學,聽到這件事覺得很好笑,就說:“你們這些人啊,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這又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那么重,沙子那么輕,石獸埋在沙子里面,只會越沉越深。你們這些人卻順著河流去尋找,不是很可笑的事嗎?”大家都覺得他說得對,很佩服。生(一組):有一個老河兵聽說了這件事,就笑著說:“所有掉進河里的石頭,應當到上游去尋找。因為石頭很重,沙子輕,水沖不動石頭,河水一定沖出一個大坑,越來越深,然后石頭就倒在大坑里了。于是就逆流而上。到下游去尋找太可笑了,在原地尋找,不更可笑嗎?”就像老河兵說的那樣,果然在幾里之外找到了石獅子。師:三個小組代表的故事接龍完成了,不約而同地以課文的自然段落為接龍的先后順序,復述課文,接龍故事。不過,老師有一個疑問,有同學說是打撈,有同學說是尋找,到底是什么呢?這個意思,對應在原文中是哪個詞呢?生:“求”,尋找。師:“求”是一個反復出現的詞語,書下注釋非常明確。雖然打撈里也包括尋找,但畢竟不等同于尋找。同學們,對三個小組的故事接龍有沒有什么補充意見?生(二組):老師,我們組覺得一組同學,對為什么石獸會被沖到上游的過程沒有講清楚。師:你能幫他補充完整嗎?生:我也不太清楚,有些地方讀不懂。師:我們一起來讀,邊讀邊想:石獸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沖到上游的?五組、六組、七組和二組,各推薦一位同學,也用接力的方式,完成石獸逆流而上四句話的過程接龍。“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哪組來?生(六組):因為石頭的性質硬而重,沙子的性質松而輕浮。水不能把石頭沖走,反沖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沖刷沙子形成坑洞。師:老河兵和講學家都注意到了石獸和沙子的屬性。你的復述把“堅重”和“松浮”做了準確翻譯。生(二組):“其反激之力”,這個地方我還沒讀懂:反激之力是從哪里來的?生:我理解是:水不能把石頭沖走,水沖擊石頭會有一個反作用力,這就是反激之力。師:請你把這句和上句之間加上一對關聯詞語,把邏輯關系表示出來。生:因為石頭的性質硬而重,沙子的性質松而輕浮,所以水不能把石頭沖走,水沖擊石頭會有一個反作用力,一定會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沖刷沙子形成坑洞。師:請繼續:“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生(七組):越激越深,到石頭的一半時,石頭一定會傾倒在坑洞中。師:請看黑板,能不能將“水”“石頭”和“坑洞”這三個事物填在括號里。板書:( )越激( )越深,( )到( )的一半時,( )一定會倒在( )中。生:水越激坑洞越深,坑洞到石頭的一半時,石頭一定會倒在坑洞中。師:文言文有語言簡約的美,往往有省略。復述課文或者翻譯時,需要把省略的內容補充進來,否則,無法把故事表達清楚。請繼續:“如是再嚙,石又再轉。”生(五組):像這樣,當水再沖刷沙子形成坑洞,又到了一半,石獸又會再次轉動。師:結果就是:“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請繼續——生:石獸不停地轉動,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師:“已”是什么意思?生:停止。師:現在的意思是——生:已經。四、思考探究,讀出意義師:借助表格,整個故事一目了然。作者想借此告訴我們什么呢?生(齊讀):“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師:懂得作者的意思嗎?生:做事不但要知其一,還要知其二,全面地分析,不能主觀臆斷。師:不能僅僅從自己的主觀出發。老師提醒你,這句話中的“但”不能搞錯啊!生:是《賣油翁》“無他,但手熟爾”中的“但”。師:還有《孫權勸學》中的“但當涉獵”。現代漢語里的“但”是轉折連詞,“但是”。回到剛才的問題上來,除了作者的感慨,你們還有哪些感悟?生:我覺得人要有見識。老河兵肯定不如僧人和講學家讀的書多,他能判斷準確在于他見多識廣,他是老河兵,這么多年肯定見到過類似的事情,積累了經驗。否則沙子里會有坎穴他也不一定就知道。師:豐富的實踐經驗是很重要的。生:實踐出真知。老河兵就是多年實踐經驗才會全面地看待問題。師:絕知此事要躬行!生:老師,我覺得讀書不能死讀書。就像講學家,他都是設館教書,肯定有很多學生,滿腹經綸,他說要究物理,但是他自己都沒很好地去探究這個規律或者是道理,那就是讀死書。師:你的視角很獨特,也給我們的學習有一個很好的啟示。生:只有學習更多的知識才會探求更深的原理。師:為什么這么說?生:那個老河兵就是因為經驗足夠多才會有這樣的判斷。如果在現在,我們可以用物理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況且現在還有很多的先進儀器。師:與時俱進!這里也有一個有趣的例子就是“黃河鐵牛”的事件。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教師出示課件)“黃河鐵牛”這件事推翻了老河兵的論斷。為什么?生:石獸和鐵牛相比太輕了,水的沖擊力可能很小,根本不會有什么坎穴。師:在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對象不同,思考方式不同,結果也就大相徑庭。同樣的道理,隨著事物的變化、外界環境的變化、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會不斷地發現新事物、新原理、新科技等,所以正如紀昀所說,不可據理臆斷,需要我們學習更多的知識,敢于質疑,學會更全面地去思考分析問題。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到這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