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科學10月月考試卷(到第2章)1.(2024九上·柯橋月考)南京大學課題組研制出ZnGa2O4催化材料,實現將CO2轉化為碳氫化合物燃料。下列有關ZnGa2O4的說法正確的是( )A.Ga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 B.含有2個氧分子C.ZnGa2O4屬于鹽類 D.有利于實現氧循環【答案】C【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熟悉鹽的結構,化合物的構成【解答】A、Zn的化合價為+2,O為-2,化合價總合為0,故Ga 為+3,A錯誤B、為4個氧原子,B錯誤C、金屬陽離子和酸根,C正確D 、有利于實現碳循環,D錯誤故答案為:C2.(2024九上·柯橋月考)下列是我市某校四位學生在科學實驗操作時的特寫,其中操作正確的是( )A.滴加液體 B.測NaOH溶液的pHC.傾倒試劑 D.稀釋濃硫酸【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pH值的測量及方法;濃硫酸的稀釋【解析】【分析】A、根據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B、根據pH試紙的使用要求分析;C、根據傾倒液體操作步驟分析;D、根據濃硫酸稀釋酸入水分析。【解答】A、滴管滴加液體時要在試管口上方垂直懸空滴加,不能伸入試管中或接觸試管壁,不符合題意;B、測溶液pH時不能將試紙浸入待測液中,應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體滴在試紙上測定,不符合題意;C、傾倒液體時瓶塞要倒放,試劑瓶口緊挨試管口,標簽向著手心,不符合題意;D、稀釋濃硫酸時要將濃硫酸沿器壁緩緩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攪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2024九上·柯橋月考)實驗目的的實現需要規范的操作和正確的方法。下列實驗能實現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操作方法A 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雜質氯化鈣 加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過濾B 區別氯化鉀和氯化鋇 取樣,加水溶解,滴加稀硫酸溶液C 測定某溶液的酸堿度 取樣,滴加紫色石蕊試液D 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 取樣,加水溶解,滴加無色酚酞試液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pH值的測量及方法;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A、根據氯化鈣和氯化鈉的化學性質及除雜原則分析;B、根據氯化鋇與硫酸反應產生硫酸鋇沉淀,氯化外與硫酸不反應分析;C、根據石蕊試液只能驗證溶液酸堿性分析;D、根據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溶液都呈堿性分析。【解答】A、氯化鈣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不符合題意;B、 取樣,加水溶解,滴加稀硫酸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的為氯化鋇溶液,無明顯現象的為氯化鉀溶液,符合題意;C、 紫色石蕊試液只能鑒別溶液的酸堿性,不能測定酸堿度,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鈉變質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也呈堿性,利用酚酞不能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4.(2024九上·柯橋月考)有甲、乙、丙三支試管,所裝無色溶夜如圖所示,已知紫甘藍菜汁的顏色變化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如右表所示。將紫甘藍菜汁分別滴入三支試管后,試管內溶液顏色為( )溶液 紫甘藍菜汁顏色酸性 紅色中性 紫色堿性 綠色A.紫色、紅色、綠色 B.紫色、綠色、紅色C.紫色、紅色、紫色 D.紅色、綠色、紫色【答案】A【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解析】【分析】根據氯化鈉溶液、食醋、碳酸鈉溶液分別顯中性、酸性、堿性,進行分析判斷。【解答】氯化鈉溶液、食醋、碳酸鈉溶液分別顯中性、酸性、堿性,則將紫甘藍菜汁分別滴入三支試管后,試管內溶液顏色將變成紫色、紅色、綠色。故答案為:A。5.(2024九上·柯橋月考)小科按圖示操作進行酸和堿反應的實驗,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①中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塞甲是玻璃塞B.③反應過程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C.⑤中稀釋濃硫酸時,倒入的乙物質是水D.⑥中酚酞試液用完后,滴管及時清洗【答案】B【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濃硫酸的稀釋;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塞甲應使用橡皮塞,不能使用玻璃塞。【解答】A、氫氧化鈉溶液能與玻璃的主要成分反應,①中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塞甲應使用橡皮塞,不能使用玻璃塞,錯誤;B、滴有酚酞溶液的氫氧化鈉溶液顯紅色,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至恰好完全反應,溶液顯中性,③反應過程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正確;C、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的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⑤中稀釋濃硫酸時,倒入的乙物質是濃硫酸,錯誤;D、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則試劑瓶中的溶液將被稀釋,錯誤。故答案為:B。6.(2024九上·柯橋月考)將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前后陰、陽離子的總數目不變B.反應前后溶液的總質量不變C.反應后溶液呈中性D.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答案】A【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A.根據中和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結合氫氧根離子生成水分子分析;B.注意是否由沉淀或氣體生成;C.根據酸堿中和的意義判斷;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A.中和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結合氫氧根離子生成水分子,則反應前后陰、陽離子的總數目減少,故A錯誤符合題意;B.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前后溶液的總質量不變,故B正確不合題意;C.二者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后溶液呈中性,故C正確不合題意;D.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7.(2024九上·柯橋月考)實驗小組用傳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別吸收CO2的效果,實驗裝置及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曲線①是CO2溶解和CO2與水反應的綜合結果B.對比曲線①和②,可說明CO2能與NaOH反應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D.若選用等量飽和石灰水進行實驗,其曲線在①上方【答案】D【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二氧化碳能夠溶于水,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能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解答】 A、曲線①是CO2溶解和CO2與水反應的綜合結果,故A正確;B、對比曲線①和②,可說明CO2能與NaOH反應,這是因為氫氧化鈉溶液的吸收效果更好,故B正確;C、對比曲線①和②,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故C正確;D、若選用等量飽和石灰水進行實驗,其曲線在①下方,在②上方,這是因為氫氧化鈣溶液吸收效果比水好,比氫氧化鈉溶液差,故D不正確。故答案為:D。8.(2024九上·柯橋月考)為探究Fe、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組實驗方案,其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能夠將后面的金屬從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銅不能和稀鹽酸反應,而鐵能夠和稀鹽酸反應,說明活動性鐵>銅。銅能夠和硝酸銀反應,則活動性銅>銀,那么活動性鐵>銅>銀,故A不合題意;B.銅不能和硫酸亞鐵反應,則活動性鐵>銅;銅能夠和硝酸銀反應,則活動性銅>銀,因此活動性鐵>銅>銀,故B不合題意;C.鐵能夠和硫酸銅反應,則活動性鐵>銅;銀不能和硫酸銅反應,則活動性銅>銀,因此活動性鐵>銅>銀,故C不合題意;D.銀和銅都不能與硫酸亞鐵反應,則它們的活動性都小于鐵,但是無法比較二者的活動性大小,故D符合題意。故選D。9.(2024九上·柯橋月考)向氫氧化鋇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個量y隨稀硫酸的加入的變化情況如圖,則y表示( )A.溶質的質量 B.氫氧化鋇的質量C.溶液的pH D.沉淀的質量【答案】A【知識點】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向氫氧化鋇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氫氧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氫氧化鋇的質量逐漸減少,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隨著反應進行,氫氧化鋇不斷減少,溶質質量不斷減少,恰好完全反應時溶質質量為零,繼續加入稀硫酸時,溶質質量增大,因此y可以表示溶質的質量,故選項正確;B、隨著反應進行,氫氧化鋇質量不斷減小,直至為0,但不會增大,y不能表示氫氧化鋇質量,故選項錯誤。C、氫氧化鋇溶液顯堿性,隨著反應進行,氫氧化鋇的質量逐漸減少,溶液的堿性減弱,pH減小,但不會為0,也不會重新增大,y不能表示溶液的pH,故選項錯誤。D、向氫氧化鋇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時,隨著反應的進行,沉淀質量逐漸增加,至恰好完全反應,沉淀的質量不再增加,y不能表示沉淀的質量,故選項錯誤。故答案為:A。10.(2024九上·柯橋月考)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物質 目的 主要實驗操作A Fe 粉末和 CuO 粉末 鑒別 取樣,分別滴加稀 H2SO4 ,觀察現象B 稀硝酸中含有稀鹽酸 驗證 取樣,加入適量硝酸銀溶液,觀察現象C 硫酸鐵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 除雜 加入足量的鐵粉,過濾D CaCl2 和 CaCO3 固體混合物 分離 加水溶解、過濾, 洗滌干燥濾渣, 并蒸發濾液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酸、堿、鹽的鑒別【解析】【分析】將實驗操作出現的現象與實驗目的對比即可。【解答】A.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會看到有氣泡生成;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會看到溶液變藍,故A正確不合題意;B.稀硝酸不與硝酸銀反應,而稀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故B正確不合題意;C.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而不是硫酸鐵,引入新的雜質,故C錯誤符合題意;D.氯化鈣溶于水,而碳酸鈣不溶于水,則通過溶解、過濾、洗滌、干燥即可分離,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1.(2024九上·柯橋月考)小潯同學通過實驗探究某種金屬R的活動性強弱,并根據實驗現象編制檢索表如圖,根據檢索表可知,金屬R的活動性強弱排序正確的是( )幾種金屬活動性檢索表 1a能與鹽酸反應產生氣體……Zn 1b不能與鹽酸反應產生氣體…2 2a能與硝酸銀反應……………3 2b不能與硝酸銀反應…………Ag 3a能與硝酸銅反應……………R 3b不能與硝酸銅反應…………CuA.Zn>R>Cu>Ag B.Zn>Cu>R>AgC.R>Zn>Cu>Ag D.Zn>Cu>Ag>R【答案】A【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金屬能與鹽反應說明金屬的活動性大于鹽中金屬,不反應則說明金屬活動性小于鹽中金屬分析。【解答】鋅能與鹽酸反應,其它則不能與鹽酸反應,R能與硝酸銅和硝酸銀反應,銅能與硝酸銀反應,則活動性順序為 Zn>R>Cu>Ag 。故選A。12.(2024九上·柯橋月考)現有質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種金屬,分別放入三份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顯+2價)。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丙依次可能是Mg、Zn、FeB.金屬活動性:甲>乙>丙C.相對原子質量:乙>丙>甲D.消耗硫酸的質量:甲>乙>丙【答案】D【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A、根據金屬越活潑,反應速率越快,反應需要時間越短;B、根據金屬越活潑,反應速率越快分析;C、根據稀硫酸足量,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生成的氫氣質量越小分析;D、根據生成的氫氣中的氫元素完全來自于硫酸,因此生成氫氣質量越大,消耗硫酸質量越大分析。【解答】A、金屬越活潑,反應速率越快,反應需要時間越短;由圖中信息可知,完全反應所需時間:乙<甲<丙,金屬活動性強弱是:乙>甲>丙,甲、乙、丙依次是Zn、Mg、Fe,故A不正確;B、由上述分析可知,金屬活動活動性強弱是乙>甲>丙,故B不正確;C、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顯+2價,稀硫酸足量,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生成的氫氣質量越小,因此相對原子質量:丙>乙>甲,故C不正確;D、生成的氫氣中的氫元素完全來自于硫酸,因此生成氫氣質量越大,消耗硫酸質量越大,因此消耗硫酸的質量:甲>乙>丙,故D正確。故答案為:D。13.(2024九上·柯橋月考)向一定量的硫酸銅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的沉淀質量與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0a段無沉淀生成是由于存在H+ B.ac段出現的沉淀是Cu(OH)2C.b點溶液中含硫酸 D.d點溶液的pH>7【答案】C【知識點】化學變化現象;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鈉先與硫酸反應再與硫酸銅反應的順序分析回答此題。【解答】A、oa段無沉淀生成是由于存在H+,選項A正確;B、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ac段出現的沉淀是Cu(OH)2,選項B正確;C、b點溶液中硫酸反應完,不含硫酸,選項C錯誤;D、d點氫氧化鈉過量,顯堿性,pH>7,選項D正確;故答案為:C。14.(2024九上·柯橋月考)用金屬與酸溶液反應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對比反應放出熱量比對比化學反應速率更具科學性。科學小組同學用三套相同裝置進行實驗并記錄數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金屬 起始溫度/℃ 反應過程中的最高溫度/℃Zn 20 46Mg 20 60Fe 20 23A.應保持金屬的形狀、質量和酸的體積、濃度等變量相同B.試管中有氣泡放出,溶液最終均為無色C.長頸漏斗可緩沖瓶內壓強,以防塞子松動D.實驗證明:Mg>Zn>Fe【答案】B【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題意,金屬與酸溶液發生反應時,可通過金屬與酸溶液發生反應現象、放出熱量的多少作為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的依據,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該實驗為對比實驗,變量為金屬的種類,則控制變量應保持金屬的形狀、質量和酸的體積、濃度等變量相同,說法正確,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Zn、Mg、Fe均位于氫之前,均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因此試管中均有氣泡產生,但鐵與酸反應生成的亞鐵鹽溶液呈淺綠色,則溶液最終不是均為無色,說法不正確,故該選項符合題意;C、金屬與酸反應放熱,裝置內氣體受熱膨脹,氣壓增大,長頸漏斗可緩沖瓶內壓強,以防塞子松動,說法正確,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由表格數據可知,放出熱量Mg>Zn>Fe,則金屬活動性Mg>Zn>Fe,說法正確,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5.(2024九上·柯橋月考)某廢液含有硝酸銀和硝酸銅,為回收利用和減少污染,往廢液中加入一定量鐵粉,充分反應,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向濾渣中加入少量稀鹽酸,產生氣泡,下列正確的是( )A.濾渣中一定含有銀,可能含有銅B.濾渣中一定含有銀和銅,可能含有鐵C.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一定沒有硝酸銀和硝酸銅D.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可能含有硝酸銀和硝酸銅【答案】C【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銀、銅強,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鐵先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硝酸亞鐵溶液和銀,AgNO3反應完,若還有鐵粉,才能與Cu(NO3)2溶液反應生成硝酸亞鐵溶液和銅,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銀、銅強,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鐵先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硝酸亞鐵溶液和銀,AgNO3反應完,若還有鐵粉,才能與Cu(NO3)2溶液反應生成硝酸亞鐵溶液和銅。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少量稀鹽酸,產生氣泡,說明鐵過量,濾渣中含有銀、銅、鐵,濾液中只含有硝酸亞鐵。故答案為:C。16.(2024九上·柯橋月考)國慶晚會上小金表演魔術:他拿出一把裝滿“水”的“寶壺”,分別向編號為ABCDEF六只燒杯中倒“水”,結果A杯呈無色透明,B杯看似紅墨水,C杯看似藍墨水,D杯看似牛奶,E杯看似紅褐色涂料,F杯看似藍色果凍。已知A為水,B為無色酚酞試液,C為紫色石蕊試液,D為碳酸鈉溶液。那么E中的紅褐色涂料是 ;再猜猜F中原來可能裝的物質是 。【答案】氫氧化鐵;氯化銅溶液【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和常見酸、堿、鹽的性質分析解答。【解答】(1)這杯“水”加入無色酚酞試液呈紅色,加入紫色石蕊試液呈藍色,因此它肯定是一種可溶性的堿。(2)在E中加入“水”之后,出現了紅褐色沉淀,那么紅褐色的涂料應該是氫氧化鐵,在F中加入后出現了藍色沉淀氫氧化銅;(3)F杯中藍色果凍就是氫氧化銅,而可溶性堿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稀鹽酸,因此F中原來的物質可能是氯化銅溶液。17.(2024九上·柯橋月考)2060年前我國要實現“碳中和”,實現“碳中和”,一是要“碳減排”,二是要發展先進的二氧化碳吸收技術。(1)下列做法不能實現“碳減排”的是____A.加高煙囪排放工業廢氣 B.推進新能源汽車使用C.廢棄物分類投放并回收利用 D.養成節約用水用電習慣(2)“碳捕捉技術”是指通過一定的方法,將工業生產中產生的CO2分離出來進行儲存和利用。在實際生產中,經常用NaOH溶液來“捕捉”CO2,流程如圖所示(部分條件及物質未標出,NaOH在捕捉室吸收二氧化碳)。“反應、分離”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除了CaO+H20=Ca(OH)2,還會發生另外一個反應,其化學方程式 ,讓NaOH循環利用起來。【答案】(1)A(2)Na2CO3+Ca(OH)2=CaCO3↓+2NaOH【知識點】自然界中的氧循環、碳循環和氮循環;低碳生活【解析】【分析】(1)A、根據加高煙囪排放工業廢氣,不會減少廢氣的量進行分析;B、根據推進新能源汽車使用,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生成進行分析;C、根據廢棄物分類投放并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進行分析;D、根據養成節約用水用電習慣,可以節約能源進行分析。(2)根據反應、分離室中碳酸鈉溶液加入氧化鈣,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進行分析。【解答】 (1)A、加高煙囪排放工業廢氣,不會減少廢氣的量,不能實現“碳減排”,故A錯誤;B、推進新能源汽車使用,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生成,能實現“碳減排”,故B正確;C、廢棄物分類投放并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減少二氧化碳的生成,能實現“碳減排”,故C正確;D、養成節約用水用電習慣,可以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生成,能實現“碳減排”,故D正確;故答案為:A;(2)反應、分離室中碳酸鈉溶液加入氧化鈣,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18.(2024九上·柯橋月考)茶葉蛋的蛋黃表面有一層黑色的物質(如圖甲),有人擔憂它是否能食用。小明決定利用科學知識來揭秘。他取兩個帶有黑色物質的蛋黃開展實驗,實驗結果如圖乙。(1)根據實驗結果可知該黑色物質的化學性質有 。(2)小明推測黑色物質是課堂上學習過的一種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學式是 。(3)查閱資料得知Fe2+可被人體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認為蛋黃中的黑色物質不但能食用,且能為人體補充鐵元素,他推測的理由是 。【答案】(1)能與稀鹽酸反應(2)FeS(3)人體胃液中含有稀鹽酸,能與FeS反應生 成可被人體吸收的F2+【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化學性質是通過化學變化體現的性質分析;(2)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分析;(3)根據人體胃液中含鹽酸,FeS能與鹽酸反應產生被人體吸收的亞鐵離子分析。【解答】(1) 黑色物質中加入水中無變化,加入鹽酸中消失,生成氯化亞鐵和硫化氫氣體,由此可知該黑色物質的化學性質有能與鹽酸發生反應。(2) 小明推測黑色物質是課堂上學習過的一種含硫的化合物,結合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知,該物質化學式是 FeS 。(3) 人體胃液中含有稀鹽酸,能與FeS反應生成可被人體吸收的F2+ ,所以不但能食用且可被鐵元素。故答案為:(1)能與稀鹽酸反應;(2) FeS ;(3) 人體胃液中含有稀鹽酸,能與FeS反應生 成可被人體吸收的F2+ 。19.(2024九上·柯橋月考)從微觀視角看物質的變化是化學特有的思維方式,如圖分別表示生成氯化鈉的不同的化學反應。根據圖示回答相關問題:(1)圖甲描述了NaOH溶液與鹽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該反應的實質是 。(2)圖乙表示的反應中涉及4種物質,其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寫化學式)(3)質量相同、溶質的質量分數也相同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滴加兩滴紫色的石蕊試液,振蕩后溶液的顏色呈 。【答案】(1)H++OH-=H2O(或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產水或A+B=C)(2)ClO2(3)紅色【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1)根據酸和堿反應實質分析;(2)根據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3)根據等質量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后酸有剩余分析。【解答】(1)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產水 。(2) 圖乙表示的反應中ClO2屬于氧化物。(3)由方程式NaOH+ HCl= NaCl+ H2O40 36.5 可知, 質量相同、溶質的質量分數也相同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 鹽酸有剩余,則溶液呈酸性,滴加紫色石蕊試液,溶液顯紅色。故答案為:(1) H++OH-=H2O(或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產水或A+B=C) ;(2)ClO2;(3)紅色。20.(2024九上·柯橋月考)酸和堿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小科同學利用圖1實驗研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過程,并測量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和溫度的變化情況,得到圖2和圖3,請回答下列問題:(1)膠頭滴管中A溶液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2)結合上圖小科同學推斷出圖3中V的值為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可多選)A.圖2中b點所示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和HClB.取圖2中d點所示溶液加熱蒸干所得固體為純凈物C.圖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質量不斷增加D.圖3中e→f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答案】(1)NaOH(2)12(3)A;D【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時溶液pH的變化確定該反應是將氫氧化鈉加入鹽酸中分析;(2)根據V處溫度達到最高,恰好完全反應分析;(3)根據反應時溶液pH確定反應進程,反應后溶液成分一定有生成物,可能有反應物剩余分析。【解答】(1) 由圖2可知,隨另一種物質加入,溶液pH從小于7增加,說明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鹽酸中,則膠頭滴管中A溶液的溶質是NaOH 。(2) 圖3中V處溫度達到最高,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pH=7,結合圖2可知,V的值為12。(3)圖2中b點為部分鹽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所示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和HCl,A正確;d點所示溶液pH大于7呈堿性,氫氧化鈉過量,對應溶液中溶質為氯化鈉和氫氧化鈉,加熱蒸干所得固體為混合物,B錯誤; 圖2中c→d反應停止,所示溶液中NaCl的質量不再增加,C錯誤; 圖3中e→f段為氫氧化鈉和鹽酸的反應,由溫度不斷增加的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D正確。故答案為:(1) NaOH ;(2)12;(3)AD。21.(2024九上·柯橋月考)小科所在的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1)寫出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D中沉淀的化學式是: 。(3)B、D試管內的物質在E中混合后得到無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可能含有的溶質是: 。【答案】(1)HCl+NaOH=NaCl+H2O(2)CaCO3(3)NaCl、CaCl2;HCl【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分析;(2)根據碳酸鈉和氫氧化鈣的反應,產生的沉淀是碳酸鈣分析;(3)根據碳酸鈣能溶于鹽酸,反應后溶液中溶質一定有生成物質,反應物可能有剩余分析。【解答】(1) B中為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NaOH=NaCl+H2O ;(2) D為碳酸鈉和氫氧化鈣的反應,產生的沉淀是碳酸鈣,化學式為CaCO3;(3)B、D試管內的物質在E中混合后得到無色溶液,說明B中溶質為氯化鈉和鹽酸,鹽酸將D中碳酸鈣溶解,鹽酸能與碳酸鈣反應,則一定與D中氫氧化鈉先發生了反應,故E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NaCl、CaCl2,可能含 HCl ;故答案為:(1) HCl+NaOH=NaCl+H2O ;(2) CaCO3 ;(3) NaCl、CaCl2 ; HCl 。22.(2024九上·柯橋月考)歸納總結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學用圖甲總結了NaOH的四條化學性質(即NaOH與四類物質能夠發生化學變化)。(1)為了驗證反應①,小明將無色酚酞試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變成 色。(2)依據反應②說明NaOH必須密封保存,其空氣中變質化學方程式為 。(3)為了驗證反應④能夠發生,你選擇的物質是____(填序號)。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答案】(1)紅(2)2NaOH+CO2=Na2CO3+H2O(3)C【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1)根據堿性物質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解答;(2)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書寫;(3)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酸堿鹽的分離解答。【解答】 (1)氫氧化鈉是一種常見的堿,它能是無色酚酞變紅色;(2)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其空氣中變質化學方程式為 2NaOH+CO2=Na2CO3+H2O ;(3)Na2CO3、HCl、CuSO4、NaCl中,Na2CO3、CuSO4、NaCl都是鹽,但這三種鹽中只有硫酸銅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沉淀,所以選C。23.(2024九上·柯橋月考)Na2CO3溶液具有堿性,可清洗油污,堿性越強,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菁決定對影響Na2CO3溶液堿性的因素展開探究。【進行實驗】實驗一:用不同溫度的水,配制溶質質量分數分別為2%、6%和10%的Na2CO3溶液,依次測量溶液pH,記錄數據如下表:實驗編號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溶質質量分數 2% 2% 2% 6% 6% 6% 10% 10% 10%水的溫度(℃)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溶液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實驗二:將10%的Na2CO3溶液從20℃持續升溫到70℃,所測得的pH如下表:溫度(℃) 20 30 40 50 60 70溶液pH 11.22 11.35 11.46 11.48 11.50 11.52【解釋與結論】(1)碳酸鈉俗稱是 。(2)要證明Na2CO3溶質質量分數與pH關系,最佳的一組實驗是 (填實驗編號)。(3)實驗二的目的是 。(4)小菁將Na2CO3粉末灑在有油污的餐具上,再加適量熱水,進行擦洗,達到較好的洗滌效果,這是因為 。【答案】(1)純堿(2)a1、b1、c1(3)探究溫度對碳酸鈉溶液堿性強弱的影響(4)溫度越高,碳酸鈉溶液的pH越大,堿性越強【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常見物質的名稱與俗稱;(2)對比實驗的做法,要控制單一變量;(3)根據表格數據信息可獲取到溫度與碳酸鈉溶液pH的關系;(4)利用碳酸鈉溶液的堿性除油污原理進行分析。【解答】(1)碳酸鈉俗稱蘇打/純堿。(2)要比較溶質質量分數對pH的影響,保持變化的是溶質質量分數,保持不變的條件是溫度,溫度相同,溶質質量分數不同的三組為a1 b1c1;(3)根據表中不同溫度下的不同pH,可分析其目的為探究溫度對碳酸鈉溶液pH的影響。(4)除油污跟碳酸鈉溶液的堿性強弱有關,堿性的強弱又跟碳酸鈉溶液的溫度有關。24.(2024九上·柯橋月考)做酸堿反應實驗時,小科將稀鹽酸逐滴加入到氫氧化鋇溶液中(如圖所示),發現一直無明顯現象,突然想起忘記加無色酚酞。為確定反應后溶液的組成,小科進行以下探究:(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建立猜想】猜想①:氫氧化鋇過量;猜想②:鹽酸過量;猜想③:正好完全反應。【實驗設計】步驟一: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溶液不變色,得出猜想①錯誤。步驟二:繼續探究方案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Ⅰ 重新取樣,滴加少量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猜想②正確Ⅱ 重新取樣,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猜想②正確白色沉淀 猜想③正確(1)對方案Ⅰ的結論進行評價: (2)表格方案Ⅱ空白處的實驗現象: (3)為確定猜想②是否正確,還可以選擇的試劑有____(可多選)。A.鋅粒 B.銅片 C.鐵銹 D.稀硫酸【答案】(1)該結論錯誤,鹽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氯化鋇,無論鹽酸是否過量,都生成白色沉淀(2)先出現氣泡,后出現白色沉淀(3)A;C【知識點】酸、堿的概念;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氫氧化鋇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變紅色,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和水。硝酸銀和氯化鋇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鋇,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稀鹽酸和鋅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和氧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解答】(1)方案Ⅰ不正確,是因為氯化鋇也能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2)表格方案Ⅱ空白處的實驗現象:先產生氣泡(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后產生白色沉淀(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3)為確定猜想②是否正確,還可以選擇的試劑有鋅粒(鋅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過程中產生氣泡)、鐵銹(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過程中鐵銹溶解、溶液由無色變黃色),不能用銅片(銅不能和鹽酸反應)、稀硫酸(不能檢驗鹽酸)。故答案為:AC。25.(2024九上·柯橋月考)小強同學用三支試管,分別取適量的稀鹽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鈉溶液,進行實驗.步驟1:向三支試管分別滴加酚酞,Na2CO3溶液顯紅色,說明Na2CO3溶液顯 性;步驟2:把三支試管溶液同時倒入一只燒杯,發現有氣泡產生,最終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顯紅色;步驟3:把燒杯中的混合物進行過濾,得到濾液,濾液中一定不含 .(選填答案:A、稀鹽酸 B、澄清石灰水 C、碳酸鈉溶液)【實驗猜想】步驟3所得濾液中溶質可能為:①NaClNa2CO3;②NaClCaCl2和NaOH;③NaClNa2CO3和NaOH;④…【實驗驗證】(提示:CaCl2溶液顯中性)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猜想③成立【反思評價】有同學提出CaCl2溶液改為稀鹽酸,若觀察到有氣泡產生且紅色消失,則證明猜想③成立。小剛同學認為不正確,其理由是: 。【答案】堿;A;產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為紅色;無法證明氫氧化鈉的存在【知識點】酸、堿的概念;物質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酚酞試液在堿性溶液中為紅色;碳酸鹽遇酸化氣;碳酸鈉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據此解答即可。【解答】 步驟1:酚酞在碳酸鈉溶液中為紅色,說明碳酸鈉溶液呈堿性;步驟3:根據步驟2,當倒入同一只燒杯中時有氣泡產生,且有白色沉淀溶液顯紅色,說明碳酸鈉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最終溶液顯堿性,而顯堿性,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鹽酸;【實驗猜想】碳酸根離子和鈣離子會生成碳酸鈣沉淀,碳酸鈉和氫氧化鈣不能共存,會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最終溶液顯堿性,說明碳酸鈉或氫氧化鈣過量,所以還可能為NaCl、NaOH等;【實驗驗證】:若猜想③成立,則溶液中的溶質需要證明含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可以取濾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鈣溶液,則由于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產生碳酸鈣沉淀,而觀察到溶液變渾濁的現象,溶液仍然呈紅色,說明仍然含有氫氧化鈉;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反應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反思評價】若改為鹽酸,只能證明碳酸鈉的存在,無法證明氫氧化鈉的存在,所以不正確,因為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水,酚酞試液顯無色。26.(2024九上·柯橋月考) 同學們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結束后,將A、B、C三個實驗的廢液倒入同一個干凈燒杯D中,發現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層清液呈紅色。【提出問題】燒杯D中上層清液含有哪些溶質(除指示劑外)?【分析討論】小組討論后認為,確定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思維路徑:①考慮反應物用量的不同;②抓住化學反應的本質,即微粒的重組。某小組同學分析過程筆記如下:【初步結論】(1)通過分析確定:燒杯D上層清液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肯定不存在H+,判斷肯定不含H+的依據是 【實驗探究】小組按如下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實驗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I 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 過量碳酸鈉溶液,靜置 無沉淀,溶液呈紅色 肯定沒有 Ⅱ 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 過量“?”溶液,靜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紅色 肯定有 OH-、CO32-(2)根據實驗Ⅰ可以初步推斷:上層清液中溶質(除指示劑外)所有可能的組成 (用化學式表示)(3)實驗Ⅱ中應加入過量的 ____溶液。A.Ca(OH)2溶液 B.CaCl2溶液C.Ba(OH)2溶液 D.Ca(NO3)2溶液【答案】(1)上層清液顯堿性,溶液中存在氫氧根離子,氫離子不能與氫氧根離子共存,因此不含有氫離子;Ca2+(2)NaCl、NaOH##NaCl、Na2CO3##NaCl、NaOH、Na2CO3(3)B;D【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解析】【分析】(1)根據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中Na+、Cl-沒有參加反應,倒入燒杯中,Na+、Cl-沒有參加反應分析。根據鈣離子與碳酸根離子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分析。(2)根據氫氧化鈉、碳酸鈉呈堿性,能使酚酞變紅,結合題干信息分析。(3)碳酸根與鈣離子或鋇離子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加熱過量的鋇離子檢驗碳酸根離子并除去碳酸根離子,再根據酚酞變紅,證明氫氧根離子。【解答】 (1)通過分析確定:燒杯D上層清液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肯定不存在H+,判斷肯定不含H+的依據是上層清液顯堿性,溶液中存在氫氧根離子,氫離子不能與氫氧根離子共存,因此不含有氫離子。【實驗探究】實驗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Ⅰ 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碳酸鈉溶液,靜置 無沉淀,溶液呈紅色 肯定沒有Ca2+Ⅱ 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溶液,靜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紅色 肯定有OH-、 CO32-(2)鈣離子與碳酸根離子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故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碳酸鈉溶液,靜置,沒有沉淀,則肯定沒有Ca2+,溶液呈紅色,可能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兩種,故根據實驗Ⅰ可以初步推斷:上層清液中溶質(除指示劑外)所有可能的組成①NaCl、NaOH;②NaCl、Na2CO3;③NaCl、NaOH、Na2CO3。(3)實驗Ⅱ中應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或硝酸鈣溶液,不能加入氫氧化鈣溶液或氫氧化鋇溶液,是因為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鋇中都含有氫氧根離子,影響對氫氧根離子的檢驗。故答案為:BD。27.(2024九上·柯橋月考)有一包固體,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小明取少量固體加足量水溶解得到無色溶液M,進行如圖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白色沉淀B是 (填化學式)。(2)原固體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 。(3)無色濾液2中一定含有的陽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4)通過上述實驗可知還有一種物質不能確定是否存在,為進一步確定,應采用的方法是 。【答案】(1)AgCl(2)NaOH、Na2SO4(3)Na+、H+、Ba2+(4)將上述實驗中的稀鹽酸改成稀硝酸【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鈉、碳酸鈉在溶液中顯堿性,能使酚酞變紅色,碳酸鈉和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氫氧化鈉和氯化鎂會生成氫氧化鎂沉淀,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會生成硫酸鋇沉淀,氯離子和銀離子會生成氯化銀沉淀等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氫氧化鈉、碳酸鈉在溶液中顯堿性,能使酚酞變紅色,碳酸鈉和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氫氧化鈉和氯化鎂會生成氫氧化鎂沉淀,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會生成硫酸鋇沉淀,氯離子和銀離子會生成氯化銀沉淀,所以M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M中可能含有氫氧化鈉、碳酸鈉,滴加稀鹽酸,無氣泡產生,說明M中不含碳酸鈉,含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和氯化鎂不能共存,所以M中不含氯化鎂,無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鋇會生成白色沉淀A,所以M中含有硫酸鈉,無色濾液I滴加硝酸銀會生成白色沉淀B,說明無色濾液1中含有氯離子,所以B是氯化銀沉淀;(1)白色沉淀B是AgCl;(2)通過推導可知,原固體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NaOH、Na2SO4;(3)根據上述分析,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鹽酸過量,無色溶液中含有氯化鈉、鹽酸、硫酸鈉,加入硝酸鋇溶液,硫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硝酸鋇過量,無色濾液1中含有氯化鈉、硝酸鈉、硝酸鋇和鹽酸,加入硝酸銀溶液,氯離子和銀離子會生成氯化銀沉淀,因此無色濾液2中一定含有硝酸鋇、硝酸鈉、硝酸,陽離子是:Na+、H+、Ba2+;(4)通過上述實驗可知還有一種物質不能確定是否存在,鹽酸會引入氯離子,對氯化鈉的檢驗造成干擾,所以為進一步確定,應采用的方法是:方法一:將上述實驗中的稀鹽酸改成稀硝酸;方法二:取原固體少量加足量水溶解,先加過量的稀硝酸,再加過量的Ba(NO3)2溶液,過濾,取濾液滴加適量的AgNO3溶液,如果產生白色沉淀,證明有NaCl;28.(2024九上·柯橋月考)某碳酸鈉固體樣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鈉、碳酸鈣、硫酸銅、氯化鈉、氯化鈣中的一種或幾種雜質,為了確定雜質的成分,進行以下實驗:第一步:取50g該樣品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第二步:再向第一步得到的無色溶液中,先后逐滴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和過量的稀硝酸。產生沉淀的物質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1)由第一步實驗可知,原樣品中一定沒有 。(2)雜質一定含有 。【答案】(1)CaCO3、CuSO4、CaCl2(2)Na2SO4、NaCl【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物質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碳酸鈉與氯化鈣產生碳酸鈣,碳酸鈣難溶于水,硫酸銅溶液呈藍色,樣品加水得無色溶液,確定樣品中一定不含氯化鈣、碳酸鈣、硫酸銅分析;(2)根據圖示確定碳酸鋇和硫酸鋇質量,由兩種沉淀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硫酸鈉和碳酸鈉質量,由此確定是否含氯化鈉質量分析。【解答】第一步: 取50g該樣品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產生碳酸鈣,碳酸鈣難溶于水,硫酸銅溶液呈藍色,由此可知,一定不含碳酸鈣、硫酸銅、氯化鈣;第二步: 再向第一步得到的無色溶液中,先后逐滴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產生沉淀,再加入過量的稀硝酸 ,沉淀部分溶解,由此可知,沉淀中既有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鋇,又有溶于硝酸的碳酸鋇,樣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鈉,產生硫酸鋇沉淀質量為46.6克,產生碳酸鋇質量為66.3-46.6=19.7g,設碳酸鈉質量為x,硫酸鈉質量為yNa2CO3 ---BaCO3 Na2SO4---BaSO4106 197 142 233x 19.7g y 46.6gx=10.6g,y=28.4g,10.6+28.4<50,由此可知,樣品中還一定有氯化鈉。故答案為:(1)CaCO3、CuSO4、CaCl2 ;(2) Na2SO4、NaCl 。29.(2024九上·柯橋月考)在世界范圍內,據統計化肥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已超過40%.如圖是兩種氮肥標簽的一部分.請根據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兩種化肥屬于 肥,植物如果缺乏此化肥,會導致葉色發 .(2)從標簽上看,碳酸氫銨不同于尿素的化學性質是____;A.易溶于水 B.受熱易分解 C.有揮發性(3)兩種化肥中不能與熟石灰混合使用的是 .【答案】(1)氮;黃(2)B(3)碳酸氫銨【知識點】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根據氮肥的作用進行分析;(2)根據兩種氮肥標簽提供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3)根據碳酸氫銨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解答】(1)兩種化肥中都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氮肥具有促進植物莖、葉生長茂盛,提高植物蛋白質含量的作用,如果缺乏此化肥,會導致葉色發黃;(2)保存碳酸氫銨時要放在陰暗處,施用時要避免高溫天氣,由此說明碳酸氫銨受熱易分解,故選:B。(3)兩種化肥中不能與熟石灰混合使用的是碳酸氫銨,因為碳酸氫銨能夠與熟石灰反應產生氨氣,從而降低肥效。30.(2024九上·柯橋月考)小海在某次家庭勞動實踐時發現廁所污垢通常用潔廁靈進行清洗,查閱資料可知潔廁靈(如圖)的有效成分是HCl。HCl的含量可利用NaHCO3溶液來測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NaHCO3 =NaCl+H2O+CO2↑,潔廁靈其他成分均不參加反應。向一錐形瓶中加入100克該品牌潔廁靈,再逐次加入相同質量分數的NaHCO3溶液,測出每次錐形瓶中充分反應后溶液的總質量,數據記錄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加入NaHCO3溶液的質量/克 100 100 100反應后溶液的總質量/克 197.8 295.6 395.6(1)該潔廁靈呈 (填“酸性”或“堿性”);(2)第一次實驗產生的氣體質量為多少克?(3)求該品牌潔廁靈中HCl的質量分數?(4)下列關于家庭小實驗活動的說法中,你認為合理的有 。A.開展家庭小實驗活動時,需要規范操作B.明白實驗原理和安全事項后,有安全保障才開展實驗C.只要網上能買到的,可隨意購買藥品或器材進行各類實驗【答案】(1)酸性(2)解:根據質量守恒定,第一次實驗產生的氣體質量為:100g+100g-197.8g=2.2g。(3)解:由表中數據可知,第三次加入100g碳酸鈉溶液,溶液質量增加:395.6g-295.6g=100g,所以100g該品牌潔廁靈中的稀鹽酸能與200g的碳酸鈉溶液恰好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00g+100g-295.6=4.4g,設參加反應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是x。Na2CO3+ 2HCl═2NaCl+H2O+ CO2↑ 73 44 x 4.4gx=7.3g該品牌潔廁靈中HCl的質量分數為:7.3g100g×100%=7.3%。(4)AB【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潔廁靈的有效成分是HCl,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混合物減少的質量即為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第二次實驗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97.8g+100g-295.6g=2.2g,說明第一次、第二次加入的碳酸氫鈉溶液均恰好完全反應;第三次加入碳酸氫鈉溶液,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95.6g+100g-395.6g=0,說明第三次加入的碳酸氫鈉沒有參加反應,即100g該品牌潔廁靈中的稀鹽酸能與200g碳酸氫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產生4.4g二氧化碳氣體,進行分析解答。(4)根據關于家庭小實驗活動的常識,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由題意,潔廁靈的有效成分是HCl,顯酸性。(4)A、開展家庭小實驗活動時,需要規范操作,以防止發生實驗事故,故說法正確。B、明白實驗原理和安全事項后,有安全保障才開展實驗,故選項說法正確。C、并不是只要網上能買到的,就可隨意購買藥品或器材進行各類實驗,以防止發生燃燒、爆炸等意外事故,故選項說法錯誤。故答案為:AB。31.(2024九上·柯橋月考)Mg(OH)2具有廣泛的應用,常用菱鎂礦制備。研究人員向一定質量的菱鎂礦粉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雜,過濾,得到只含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為確定混合溶液中硫酸鎂的含量,現取混合溶液100g,再逐漸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NaOH溶液30g,產生Mg(OH)2沉淀質量如圖所示。(1)實驗開始時,并未立即生成Mg(OH)2沉淀的原因是 。(2)充分反應后,最終溶液中的溶質是 。(3)計算100g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質量。【答案】(1)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的燒杯中滴加NaOH溶液時,氫氧化鈉先與硫酸反應,后與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2)硫酸鈉、氫氧化鈉(3)解:設100g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質量為xMgSO4+2NaOH= Mg(OH)2↓+Na2SO4120 58x 0.58g=解得:x=1.2g答:100g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質量為1.2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氫氧化鈉先與硫酸反應,后與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據此解答。(2) 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氫氧化鈉與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根據圖像分析解答。(3)根據MgSO4+2NaOH=Mg(OH)2↓+Na2SO4化學反應方程式分析計算。【解答】 (1)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的燒杯中滴加NaOH溶液時,氫氧化鈉先與硫酸反應,后與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2) 從圖像可以看出, 加入氫氧化鈉溶液22.0g時,與100g 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恰好反應,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氫氧化鈉與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Na OH溶液30g, 氫氧化鈉溶液過量; 因此充分反應后,最終溶液中的溶質是硫酸鈉、氫氧化鈉;32.(2024九上·柯橋月考)實驗室為測定銅鐵合金的含鐵量,取該合金若干,向其中加入相應質量的稀硫酸溶液,充分反應后,稱量剩余固體質量。實驗數據如下表,請分析數據,回答下列問題:實驗組 1 2 3稀硫酸質量/g 50 50 100合金質量/g 5 15 25反應后固體質量/g 2.2 9.4 n(1)該合金中鐵的質量分數為多少?(2)實驗所用的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多少?(3)表中的n為 (填數值)【答案】(1)解:(2)解:設50g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則56 985.6g x解得x=9.8g樣品中硫酸的質量分數為(3)13.8【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5g合金中含有鐵的質量為2.8g來分析;(2)根據表中數據,50g稀硫酸消耗鐵的質量為5.6g,結合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來分析;(3)根據25g合金中含有14g鐵,而100g稀硫酸只能與11.2g鐵反應來分析。33.(2024九上·柯橋月考)為了減輕酸雨的危害,我國研發了“海水法煙氣脫硫工藝”。其工藝流程大致是:Ⅰ:從高處噴淋下的海水()洗脫從下而上燃煤煙氣中的,( 是弱酸),海水變為弱酸性;Ⅱ:將洗過煙氣后的海水與氧氣充分接觸,發生下列反應:Ⅲ.再將與氧氣充分接觸的海水跟大量天然海水混合等措施,使各項指標接近天然海水后再排放。(1)在坐標圖中畫出“海水法煙氣脫硫工藝”全過程中海水的pH依次變化大致趨勢。(2)若要測定海水中含量,實驗操作步驟是:取少量被測海水樣品10克,加入足量溶液、再加入稀硝酸、過濾、洗滌、烘干、稱量沉淀質量為0.466克。則海水樣品中含量是多少?(請寫出計算過程)(3)若要測定海水中含量,取少量被測海水樣品10克,加入足量的 溶液(填化學式)進行類似實驗。【答案】(1)(2)海水樣品中含量為x,142 233x 0.466g(3)【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解析】【分析】(1)根據海水的pH=8.1-8.3,SO2+H2O=H2SO3,H2SO3是弱酸,海水變為弱酸性,pH值逐漸減小,將洗過煙氣后的海水與氧氣充分接觸,發生下列反應:4NaCl+O2+2H2SO3═2Na2SO4+4HCl,鹽酸屬于強酸,pH值減小到最小,再將與氧氣充分接觸的海水跟大量天然海水混合等措施,使各項指標接近天然海水后再排放,pH值再次接近pH=8.1-8.3進行分析。(2)根據硝酸鋇和硫酸鈉反應會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然后結合題中的數據進行解答;(3)根據氯離子和銀離子會生成氯化銀沉淀進行分析。【解答】(1)海水的pH=8.1-8.3,SO2+H2O=H2SO3,H2SO3是弱酸,海水變為弱酸性,pH值逐漸減小,將洗過煙氣后的海水與氧氣充分接觸,發生下列反應:4NaCl+O2+2H2SO3═2Na2SO4+4HCl,鹽酸屬于強酸,pH值減小到最小,再將與氧氣充分接觸的海水跟大量天然海水混合等措施,使各項指標接近天然海水后再排放,pH值再次接近pH=8.1-8.3,所以,。(3)氯離子和銀離子會生成氯化銀沉淀,所以要測定海水中NaCl含量,取少量被測海水樣品10克,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進行類似實驗。1 / 1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科學10月月考試卷(到第2章)1.(2024九上·柯橋月考)南京大學課題組研制出ZnGa2O4催化材料,實現將CO2轉化為碳氫化合物燃料。下列有關ZnGa2O4的說法正確的是( )A.Ga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 B.含有2個氧分子C.ZnGa2O4屬于鹽類 D.有利于實現氧循環2.(2024九上·柯橋月考)下列是我市某校四位學生在科學實驗操作時的特寫,其中操作正確的是( )A.滴加液體 B.測NaOH溶液的pHC.傾倒試劑 D.稀釋濃硫酸3.(2024九上·柯橋月考)實驗目的的實現需要規范的操作和正確的方法。下列實驗能實現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操作方法A 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雜質氯化鈣 加適量的氫氧化鈉溶液,過濾B 區別氯化鉀和氯化鋇 取樣,加水溶解,滴加稀硫酸溶液C 測定某溶液的酸堿度 取樣,滴加紫色石蕊試液D 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 取樣,加水溶解,滴加無色酚酞試液A.A B.B C.C D.D4.(2024九上·柯橋月考)有甲、乙、丙三支試管,所裝無色溶夜如圖所示,已知紫甘藍菜汁的顏色變化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如右表所示。將紫甘藍菜汁分別滴入三支試管后,試管內溶液顏色為( )溶液 紫甘藍菜汁顏色酸性 紅色中性 紫色堿性 綠色A.紫色、紅色、綠色 B.紫色、綠色、紅色C.紫色、紅色、紫色 D.紅色、綠色、紫色5.(2024九上·柯橋月考)小科按圖示操作進行酸和堿反應的實驗,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①中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塞甲是玻璃塞B.③反應過程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C.⑤中稀釋濃硫酸時,倒入的乙物質是水D.⑥中酚酞試液用完后,滴管及時清洗6.(2024九上·柯橋月考)將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前后陰、陽離子的總數目不變B.反應前后溶液的總質量不變C.反應后溶液呈中性D.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7.(2024九上·柯橋月考)實驗小組用傳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別吸收CO2的效果,實驗裝置及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曲線①是CO2溶解和CO2與水反應的綜合結果B.對比曲線①和②,可說明CO2能與NaOH反應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D.若選用等量飽和石灰水進行實驗,其曲線在①上方8.(2024九上·柯橋月考)為探究Fe、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組實驗方案,其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B.C. D.9.(2024九上·柯橋月考)向氫氧化鋇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個量y隨稀硫酸的加入的變化情況如圖,則y表示( )A.溶質的質量 B.氫氧化鋇的質量C.溶液的pH D.沉淀的質量10.(2024九上·柯橋月考)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物質 目的 主要實驗操作A Fe 粉末和 CuO 粉末 鑒別 取樣,分別滴加稀 H2SO4 ,觀察現象B 稀硝酸中含有稀鹽酸 驗證 取樣,加入適量硝酸銀溶液,觀察現象C 硫酸鐵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 除雜 加入足量的鐵粉,過濾D CaCl2 和 CaCO3 固體混合物 分離 加水溶解、過濾, 洗滌干燥濾渣, 并蒸發濾液A.A B.B C.C D.D11.(2024九上·柯橋月考)小潯同學通過實驗探究某種金屬R的活動性強弱,并根據實驗現象編制檢索表如圖,根據檢索表可知,金屬R的活動性強弱排序正確的是( )幾種金屬活動性檢索表 1a能與鹽酸反應產生氣體……Zn 1b不能與鹽酸反應產生氣體…2 2a能與硝酸銀反應……………3 2b不能與硝酸銀反應…………Ag 3a能與硝酸銅反應……………R 3b不能與硝酸銅反應…………CuA.Zn>R>Cu>Ag B.Zn>Cu>R>AgC.R>Zn>Cu>Ag D.Zn>Cu>Ag>R12.(2024九上·柯橋月考)現有質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種金屬,分別放入三份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顯+2價)。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丙依次可能是Mg、Zn、FeB.金屬活動性:甲>乙>丙C.相對原子質量:乙>丙>甲D.消耗硫酸的質量:甲>乙>丙13.(2024九上·柯橋月考)向一定量的硫酸銅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的沉淀質量與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0a段無沉淀生成是由于存在H+ B.ac段出現的沉淀是Cu(OH)2C.b點溶液中含硫酸 D.d點溶液的pH>714.(2024九上·柯橋月考)用金屬與酸溶液反應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對比反應放出熱量比對比化學反應速率更具科學性。科學小組同學用三套相同裝置進行實驗并記錄數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金屬 起始溫度/℃ 反應過程中的最高溫度/℃Zn 20 46Mg 20 60Fe 20 23A.應保持金屬的形狀、質量和酸的體積、濃度等變量相同B.試管中有氣泡放出,溶液最終均為無色C.長頸漏斗可緩沖瓶內壓強,以防塞子松動D.實驗證明:Mg>Zn>Fe15.(2024九上·柯橋月考)某廢液含有硝酸銀和硝酸銅,為回收利用和減少污染,往廢液中加入一定量鐵粉,充分反應,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向濾渣中加入少量稀鹽酸,產生氣泡,下列正確的是( )A.濾渣中一定含有銀,可能含有銅B.濾渣中一定含有銀和銅,可能含有鐵C.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一定沒有硝酸銀和硝酸銅D.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可能含有硝酸銀和硝酸銅16.(2024九上·柯橋月考)國慶晚會上小金表演魔術:他拿出一把裝滿“水”的“寶壺”,分別向編號為ABCDEF六只燒杯中倒“水”,結果A杯呈無色透明,B杯看似紅墨水,C杯看似藍墨水,D杯看似牛奶,E杯看似紅褐色涂料,F杯看似藍色果凍。已知A為水,B為無色酚酞試液,C為紫色石蕊試液,D為碳酸鈉溶液。那么E中的紅褐色涂料是 ;再猜猜F中原來可能裝的物質是 。17.(2024九上·柯橋月考)2060年前我國要實現“碳中和”,實現“碳中和”,一是要“碳減排”,二是要發展先進的二氧化碳吸收技術。(1)下列做法不能實現“碳減排”的是____A.加高煙囪排放工業廢氣 B.推進新能源汽車使用C.廢棄物分類投放并回收利用 D.養成節約用水用電習慣(2)“碳捕捉技術”是指通過一定的方法,將工業生產中產生的CO2分離出來進行儲存和利用。在實際生產中,經常用NaOH溶液來“捕捉”CO2,流程如圖所示(部分條件及物質未標出,NaOH在捕捉室吸收二氧化碳)。“反應、分離”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除了CaO+H20=Ca(OH)2,還會發生另外一個反應,其化學方程式 ,讓NaOH循環利用起來。18.(2024九上·柯橋月考)茶葉蛋的蛋黃表面有一層黑色的物質(如圖甲),有人擔憂它是否能食用。小明決定利用科學知識來揭秘。他取兩個帶有黑色物質的蛋黃開展實驗,實驗結果如圖乙。(1)根據實驗結果可知該黑色物質的化學性質有 。(2)小明推測黑色物質是課堂上學習過的一種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學式是 。(3)查閱資料得知Fe2+可被人體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認為蛋黃中的黑色物質不但能食用,且能為人體補充鐵元素,他推測的理由是 。19.(2024九上·柯橋月考)從微觀視角看物質的變化是化學特有的思維方式,如圖分別表示生成氯化鈉的不同的化學反應。根據圖示回答相關問題:(1)圖甲描述了NaOH溶液與鹽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該反應的實質是 。(2)圖乙表示的反應中涉及4種物質,其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寫化學式)(3)質量相同、溶質的質量分數也相同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滴加兩滴紫色的石蕊試液,振蕩后溶液的顏色呈 。20.(2024九上·柯橋月考)酸和堿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小科同學利用圖1實驗研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過程,并測量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和溫度的變化情況,得到圖2和圖3,請回答下列問題:(1)膠頭滴管中A溶液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2)結合上圖小科同學推斷出圖3中V的值為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可多選)A.圖2中b點所示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和HClB.取圖2中d點所示溶液加熱蒸干所得固體為純凈物C.圖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質量不斷增加D.圖3中e→f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21.(2024九上·柯橋月考)小科所在的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1)寫出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D中沉淀的化學式是: 。(3)B、D試管內的物質在E中混合后得到無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可能含有的溶質是: 。22.(2024九上·柯橋月考)歸納總結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學用圖甲總結了NaOH的四條化學性質(即NaOH與四類物質能夠發生化學變化)。(1)為了驗證反應①,小明將無色酚酞試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變成 色。(2)依據反應②說明NaOH必須密封保存,其空氣中變質化學方程式為 。(3)為了驗證反應④能夠發生,你選擇的物質是____(填序號)。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23.(2024九上·柯橋月考)Na2CO3溶液具有堿性,可清洗油污,堿性越強,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菁決定對影響Na2CO3溶液堿性的因素展開探究。【進行實驗】實驗一:用不同溫度的水,配制溶質質量分數分別為2%、6%和10%的Na2CO3溶液,依次測量溶液pH,記錄數據如下表:實驗編號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溶質質量分數 2% 2% 2% 6% 6% 6% 10% 10% 10%水的溫度(℃)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溶液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實驗二:將10%的Na2CO3溶液從20℃持續升溫到70℃,所測得的pH如下表:溫度(℃) 20 30 40 50 60 70溶液pH 11.22 11.35 11.46 11.48 11.50 11.52【解釋與結論】(1)碳酸鈉俗稱是 。(2)要證明Na2CO3溶質質量分數與pH關系,最佳的一組實驗是 (填實驗編號)。(3)實驗二的目的是 。(4)小菁將Na2CO3粉末灑在有油污的餐具上,再加適量熱水,進行擦洗,達到較好的洗滌效果,這是因為 。24.(2024九上·柯橋月考)做酸堿反應實驗時,小科將稀鹽酸逐滴加入到氫氧化鋇溶液中(如圖所示),發現一直無明顯現象,突然想起忘記加無色酚酞。為確定反應后溶液的組成,小科進行以下探究:(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建立猜想】猜想①:氫氧化鋇過量;猜想②:鹽酸過量;猜想③:正好完全反應。【實驗設計】步驟一: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溶液不變色,得出猜想①錯誤。步驟二:繼續探究方案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Ⅰ 重新取樣,滴加少量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猜想②正確Ⅱ 重新取樣,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猜想②正確白色沉淀 猜想③正確(1)對方案Ⅰ的結論進行評價: (2)表格方案Ⅱ空白處的實驗現象: (3)為確定猜想②是否正確,還可以選擇的試劑有____(可多選)。A.鋅粒 B.銅片 C.鐵銹 D.稀硫酸25.(2024九上·柯橋月考)小強同學用三支試管,分別取適量的稀鹽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鈉溶液,進行實驗.步驟1:向三支試管分別滴加酚酞,Na2CO3溶液顯紅色,說明Na2CO3溶液顯 性;步驟2:把三支試管溶液同時倒入一只燒杯,發現有氣泡產生,最終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顯紅色;步驟3:把燒杯中的混合物進行過濾,得到濾液,濾液中一定不含 .(選填答案:A、稀鹽酸 B、澄清石灰水 C、碳酸鈉溶液)【實驗猜想】步驟3所得濾液中溶質可能為:①NaClNa2CO3;②NaClCaCl2和NaOH;③NaClNa2CO3和NaOH;④…【實驗驗證】(提示:CaCl2溶液顯中性)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猜想③成立【反思評價】有同學提出CaCl2溶液改為稀鹽酸,若觀察到有氣泡產生且紅色消失,則證明猜想③成立。小剛同學認為不正確,其理由是: 。26.(2024九上·柯橋月考) 同學們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結束后,將A、B、C三個實驗的廢液倒入同一個干凈燒杯D中,發現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層清液呈紅色。【提出問題】燒杯D中上層清液含有哪些溶質(除指示劑外)?【分析討論】小組討論后認為,確定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思維路徑:①考慮反應物用量的不同;②抓住化學反應的本質,即微粒的重組。某小組同學分析過程筆記如下:【初步結論】(1)通過分析確定:燒杯D上層清液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肯定不存在H+,判斷肯定不含H+的依據是 【實驗探究】小組按如下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實驗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I 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 過量碳酸鈉溶液,靜置 無沉淀,溶液呈紅色 肯定沒有 Ⅱ 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 過量“?”溶液,靜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紅色 肯定有 OH-、CO32-(2)根據實驗Ⅰ可以初步推斷:上層清液中溶質(除指示劑外)所有可能的組成 (用化學式表示)(3)實驗Ⅱ中應加入過量的 ____溶液。A.Ca(OH)2溶液 B.CaCl2溶液C.Ba(OH)2溶液 D.Ca(NO3)2溶液27.(2024九上·柯橋月考)有一包固體,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小明取少量固體加足量水溶解得到無色溶液M,進行如圖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白色沉淀B是 (填化學式)。(2)原固體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 。(3)無色濾液2中一定含有的陽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4)通過上述實驗可知還有一種物質不能確定是否存在,為進一步確定,應采用的方法是 。28.(2024九上·柯橋月考)某碳酸鈉固體樣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鈉、碳酸鈣、硫酸銅、氯化鈉、氯化鈣中的一種或幾種雜質,為了確定雜質的成分,進行以下實驗:第一步:取50g該樣品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第二步:再向第一步得到的無色溶液中,先后逐滴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和過量的稀硝酸。產生沉淀的物質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1)由第一步實驗可知,原樣品中一定沒有 。(2)雜質一定含有 。29.(2024九上·柯橋月考)在世界范圍內,據統計化肥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已超過40%.如圖是兩種氮肥標簽的一部分.請根據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兩種化肥屬于 肥,植物如果缺乏此化肥,會導致葉色發 .(2)從標簽上看,碳酸氫銨不同于尿素的化學性質是____;A.易溶于水 B.受熱易分解 C.有揮發性(3)兩種化肥中不能與熟石灰混合使用的是 .30.(2024九上·柯橋月考)小海在某次家庭勞動實踐時發現廁所污垢通常用潔廁靈進行清洗,查閱資料可知潔廁靈(如圖)的有效成分是HCl。HCl的含量可利用NaHCO3溶液來測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NaHCO3 =NaCl+H2O+CO2↑,潔廁靈其他成分均不參加反應。向一錐形瓶中加入100克該品牌潔廁靈,再逐次加入相同質量分數的NaHCO3溶液,測出每次錐形瓶中充分反應后溶液的總質量,數據記錄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加入NaHCO3溶液的質量/克 100 100 100反應后溶液的總質量/克 197.8 295.6 395.6(1)該潔廁靈呈 (填“酸性”或“堿性”);(2)第一次實驗產生的氣體質量為多少克?(3)求該品牌潔廁靈中HCl的質量分數?(4)下列關于家庭小實驗活動的說法中,你認為合理的有 。A.開展家庭小實驗活動時,需要規范操作B.明白實驗原理和安全事項后,有安全保障才開展實驗C.只要網上能買到的,可隨意購買藥品或器材進行各類實驗31.(2024九上·柯橋月考)Mg(OH)2具有廣泛的應用,常用菱鎂礦制備。研究人員向一定質量的菱鎂礦粉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雜,過濾,得到只含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為確定混合溶液中硫酸鎂的含量,現取混合溶液100g,再逐漸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NaOH溶液30g,產生Mg(OH)2沉淀質量如圖所示。(1)實驗開始時,并未立即生成Mg(OH)2沉淀的原因是 。(2)充分反應后,最終溶液中的溶質是 。(3)計算100g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質量。32.(2024九上·柯橋月考)實驗室為測定銅鐵合金的含鐵量,取該合金若干,向其中加入相應質量的稀硫酸溶液,充分反應后,稱量剩余固體質量。實驗數據如下表,請分析數據,回答下列問題:實驗組 1 2 3稀硫酸質量/g 50 50 100合金質量/g 5 15 25反應后固體質量/g 2.2 9.4 n(1)該合金中鐵的質量分數為多少?(2)實驗所用的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多少?(3)表中的n為 (填數值)33.(2024九上·柯橋月考)為了減輕酸雨的危害,我國研發了“海水法煙氣脫硫工藝”。其工藝流程大致是:Ⅰ:從高處噴淋下的海水()洗脫從下而上燃煤煙氣中的,( 是弱酸),海水變為弱酸性;Ⅱ:將洗過煙氣后的海水與氧氣充分接觸,發生下列反應:Ⅲ.再將與氧氣充分接觸的海水跟大量天然海水混合等措施,使各項指標接近天然海水后再排放。(1)在坐標圖中畫出“海水法煙氣脫硫工藝”全過程中海水的pH依次變化大致趨勢。(2)若要測定海水中含量,實驗操作步驟是:取少量被測海水樣品10克,加入足量溶液、再加入稀硝酸、過濾、洗滌、烘干、稱量沉淀質量為0.466克。則海水樣品中含量是多少?(請寫出計算過程)(3)若要測定海水中含量,取少量被測海水樣品10克,加入足量的 溶液(填化學式)進行類似實驗。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熟悉鹽的結構,化合物的構成【解答】A、Zn的化合價為+2,O為-2,化合價總合為0,故Ga 為+3,A錯誤B、為4個氧原子,B錯誤C、金屬陽離子和酸根,C正確D 、有利于實現碳循環,D錯誤故答案為:C2.【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pH值的測量及方法;濃硫酸的稀釋【解析】【分析】A、根據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B、根據pH試紙的使用要求分析;C、根據傾倒液體操作步驟分析;D、根據濃硫酸稀釋酸入水分析。【解答】A、滴管滴加液體時要在試管口上方垂直懸空滴加,不能伸入試管中或接觸試管壁,不符合題意;B、測溶液pH時不能將試紙浸入待測液中,應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體滴在試紙上測定,不符合題意;C、傾倒液體時瓶塞要倒放,試劑瓶口緊挨試管口,標簽向著手心,不符合題意;D、稀釋濃硫酸時要將濃硫酸沿器壁緩緩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攪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答案】B【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pH值的測量及方法;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A、根據氯化鈣和氯化鈉的化學性質及除雜原則分析;B、根據氯化鋇與硫酸反應產生硫酸鋇沉淀,氯化外與硫酸不反應分析;C、根據石蕊試液只能驗證溶液酸堿性分析;D、根據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溶液都呈堿性分析。【解答】A、氯化鈣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不符合題意;B、 取樣,加水溶解,滴加稀硫酸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的為氯化鋇溶液,無明顯現象的為氯化鉀溶液,符合題意;C、 紫色石蕊試液只能鑒別溶液的酸堿性,不能測定酸堿度,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鈉變質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也呈堿性,利用酚酞不能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4.【答案】A【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解析】【分析】根據氯化鈉溶液、食醋、碳酸鈉溶液分別顯中性、酸性、堿性,進行分析判斷。【解答】氯化鈉溶液、食醋、碳酸鈉溶液分別顯中性、酸性、堿性,則將紫甘藍菜汁分別滴入三支試管后,試管內溶液顏色將變成紫色、紅色、綠色。故答案為:A。5.【答案】B【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濃硫酸的稀釋;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塞甲應使用橡皮塞,不能使用玻璃塞。【解答】A、氫氧化鈉溶液能與玻璃的主要成分反應,①中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塞甲應使用橡皮塞,不能使用玻璃塞,錯誤;B、滴有酚酞溶液的氫氧化鈉溶液顯紅色,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至恰好完全反應,溶液顯中性,③反應過程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正確;C、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的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⑤中稀釋濃硫酸時,倒入的乙物質是濃硫酸,錯誤;D、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則試劑瓶中的溶液將被稀釋,錯誤。故答案為:B。6.【答案】A【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A.根據中和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結合氫氧根離子生成水分子分析;B.注意是否由沉淀或氣體生成;C.根據酸堿中和的意義判斷;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A.中和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結合氫氧根離子生成水分子,則反應前后陰、陽離子的總數目減少,故A錯誤符合題意;B.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前后溶液的總質量不變,故B正確不合題意;C.二者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后溶液呈中性,故C正確不合題意;D.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7.【答案】D【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二氧化碳能夠溶于水,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能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解答】 A、曲線①是CO2溶解和CO2與水反應的綜合結果,故A正確;B、對比曲線①和②,可說明CO2能與NaOH反應,這是因為氫氧化鈉溶液的吸收效果更好,故B正確;C、對比曲線①和②,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故C正確;D、若選用等量飽和石灰水進行實驗,其曲線在①下方,在②上方,這是因為氫氧化鈣溶液吸收效果比水好,比氫氧化鈉溶液差,故D不正確。故答案為:D。8.【答案】D【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能夠將后面的金屬從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銅不能和稀鹽酸反應,而鐵能夠和稀鹽酸反應,說明活動性鐵>銅。銅能夠和硝酸銀反應,則活動性銅>銀,那么活動性鐵>銅>銀,故A不合題意;B.銅不能和硫酸亞鐵反應,則活動性鐵>銅;銅能夠和硝酸銀反應,則活動性銅>銀,因此活動性鐵>銅>銀,故B不合題意;C.鐵能夠和硫酸銅反應,則活動性鐵>銅;銀不能和硫酸銅反應,則活動性銅>銀,因此活動性鐵>銅>銀,故C不合題意;D.銀和銅都不能與硫酸亞鐵反應,則它們的活動性都小于鐵,但是無法比較二者的活動性大小,故D符合題意。故選D。9.【答案】A【知識點】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向氫氧化鋇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氫氧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氫氧化鋇的質量逐漸減少,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隨著反應進行,氫氧化鋇不斷減少,溶質質量不斷減少,恰好完全反應時溶質質量為零,繼續加入稀硫酸時,溶質質量增大,因此y可以表示溶質的質量,故選項正確;B、隨著反應進行,氫氧化鋇質量不斷減小,直至為0,但不會增大,y不能表示氫氧化鋇質量,故選項錯誤。C、氫氧化鋇溶液顯堿性,隨著反應進行,氫氧化鋇的質量逐漸減少,溶液的堿性減弱,pH減小,但不會為0,也不會重新增大,y不能表示溶液的pH,故選項錯誤。D、向氫氧化鋇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時,隨著反應的進行,沉淀質量逐漸增加,至恰好完全反應,沉淀的質量不再增加,y不能表示沉淀的質量,故選項錯誤。故答案為:A。10.【答案】C【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酸、堿、鹽的鑒別【解析】【分析】將實驗操作出現的現象與實驗目的對比即可。【解答】A.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會看到有氣泡生成;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會看到溶液變藍,故A正確不合題意;B.稀硝酸不與硝酸銀反應,而稀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故B正確不合題意;C.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而不是硫酸鐵,引入新的雜質,故C錯誤符合題意;D.氯化鈣溶于水,而碳酸鈣不溶于水,則通過溶解、過濾、洗滌、干燥即可分離,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1.【答案】A【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金屬能與鹽反應說明金屬的活動性大于鹽中金屬,不反應則說明金屬活動性小于鹽中金屬分析。【解答】鋅能與鹽酸反應,其它則不能與鹽酸反應,R能與硝酸銅和硝酸銀反應,銅能與硝酸銀反應,則活動性順序為 Zn>R>Cu>Ag 。故選A。12.【答案】D【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A、根據金屬越活潑,反應速率越快,反應需要時間越短;B、根據金屬越活潑,反應速率越快分析;C、根據稀硫酸足量,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生成的氫氣質量越小分析;D、根據生成的氫氣中的氫元素完全來自于硫酸,因此生成氫氣質量越大,消耗硫酸質量越大分析。【解答】A、金屬越活潑,反應速率越快,反應需要時間越短;由圖中信息可知,完全反應所需時間:乙<甲<丙,金屬活動性強弱是:乙>甲>丙,甲、乙、丙依次是Zn、Mg、Fe,故A不正確;B、由上述分析可知,金屬活動活動性強弱是乙>甲>丙,故B不正確;C、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顯+2價,稀硫酸足量,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生成的氫氣質量越小,因此相對原子質量:丙>乙>甲,故C不正確;D、生成的氫氣中的氫元素完全來自于硫酸,因此生成氫氣質量越大,消耗硫酸質量越大,因此消耗硫酸的質量:甲>乙>丙,故D正確。故答案為:D。13.【答案】C【知識點】化學變化現象;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鈉先與硫酸反應再與硫酸銅反應的順序分析回答此題。【解答】A、oa段無沉淀生成是由于存在H+,選項A正確;B、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ac段出現的沉淀是Cu(OH)2,選項B正確;C、b點溶液中硫酸反應完,不含硫酸,選項C錯誤;D、d點氫氧化鈉過量,顯堿性,pH>7,選項D正確;故答案為:C。14.【答案】B【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題意,金屬與酸溶液發生反應時,可通過金屬與酸溶液發生反應現象、放出熱量的多少作為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的依據,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該實驗為對比實驗,變量為金屬的種類,則控制變量應保持金屬的形狀、質量和酸的體積、濃度等變量相同,說法正確,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Zn、Mg、Fe均位于氫之前,均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因此試管中均有氣泡產生,但鐵與酸反應生成的亞鐵鹽溶液呈淺綠色,則溶液最終不是均為無色,說法不正確,故該選項符合題意;C、金屬與酸反應放熱,裝置內氣體受熱膨脹,氣壓增大,長頸漏斗可緩沖瓶內壓強,以防塞子松動,說法正確,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由表格數據可知,放出熱量Mg>Zn>Fe,則金屬活動性Mg>Zn>Fe,說法正確,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5.【答案】C【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銀、銅強,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鐵先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硝酸亞鐵溶液和銀,AgNO3反應完,若還有鐵粉,才能與Cu(NO3)2溶液反應生成硝酸亞鐵溶液和銅,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銀、銅強,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鐵先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硝酸亞鐵溶液和銀,AgNO3反應完,若還有鐵粉,才能與Cu(NO3)2溶液反應生成硝酸亞鐵溶液和銅。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少量稀鹽酸,產生氣泡,說明鐵過量,濾渣中含有銀、銅、鐵,濾液中只含有硝酸亞鐵。故答案為:C。16.【答案】氫氧化鐵;氯化銅溶液【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和常見酸、堿、鹽的性質分析解答。【解答】(1)這杯“水”加入無色酚酞試液呈紅色,加入紫色石蕊試液呈藍色,因此它肯定是一種可溶性的堿。(2)在E中加入“水”之后,出現了紅褐色沉淀,那么紅褐色的涂料應該是氫氧化鐵,在F中加入后出現了藍色沉淀氫氧化銅;(3)F杯中藍色果凍就是氫氧化銅,而可溶性堿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稀鹽酸,因此F中原來的物質可能是氯化銅溶液。17.【答案】(1)A(2)Na2CO3+Ca(OH)2=CaCO3↓+2NaOH【知識點】自然界中的氧循環、碳循環和氮循環;低碳生活【解析】【分析】(1)A、根據加高煙囪排放工業廢氣,不會減少廢氣的量進行分析;B、根據推進新能源汽車使用,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生成進行分析;C、根據廢棄物分類投放并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進行分析;D、根據養成節約用水用電習慣,可以節約能源進行分析。(2)根據反應、分離室中碳酸鈉溶液加入氧化鈣,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進行分析。【解答】 (1)A、加高煙囪排放工業廢氣,不會減少廢氣的量,不能實現“碳減排”,故A錯誤;B、推進新能源汽車使用,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生成,能實現“碳減排”,故B正確;C、廢棄物分類投放并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減少二氧化碳的生成,能實現“碳減排”,故C正確;D、養成節約用水用電習慣,可以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生成,能實現“碳減排”,故D正確;故答案為:A;(2)反應、分離室中碳酸鈉溶液加入氧化鈣,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18.【答案】(1)能與稀鹽酸反應(2)FeS(3)人體胃液中含有稀鹽酸,能與FeS反應生 成可被人體吸收的F2+【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化學性質是通過化學變化體現的性質分析;(2)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分析;(3)根據人體胃液中含鹽酸,FeS能與鹽酸反應產生被人體吸收的亞鐵離子分析。【解答】(1) 黑色物質中加入水中無變化,加入鹽酸中消失,生成氯化亞鐵和硫化氫氣體,由此可知該黑色物質的化學性質有能與鹽酸發生反應。(2) 小明推測黑色物質是課堂上學習過的一種含硫的化合物,結合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知,該物質化學式是 FeS 。(3) 人體胃液中含有稀鹽酸,能與FeS反應生成可被人體吸收的F2+ ,所以不但能食用且可被鐵元素。故答案為:(1)能與稀鹽酸反應;(2) FeS ;(3) 人體胃液中含有稀鹽酸,能與FeS反應生 成可被人體吸收的F2+ 。19.【答案】(1)H++OH-=H2O(或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產水或A+B=C)(2)ClO2(3)紅色【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1)根據酸和堿反應實質分析;(2)根據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3)根據等質量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后酸有剩余分析。【解答】(1)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產水 。(2) 圖乙表示的反應中ClO2屬于氧化物。(3)由方程式NaOH+ HCl= NaCl+ H2O40 36.5 可知, 質量相同、溶質的質量分數也相同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 鹽酸有剩余,則溶液呈酸性,滴加紫色石蕊試液,溶液顯紅色。故答案為:(1) H++OH-=H2O(或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產水或A+B=C) ;(2)ClO2;(3)紅色。20.【答案】(1)NaOH(2)12(3)A;D【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時溶液pH的變化確定該反應是將氫氧化鈉加入鹽酸中分析;(2)根據V處溫度達到最高,恰好完全反應分析;(3)根據反應時溶液pH確定反應進程,反應后溶液成分一定有生成物,可能有反應物剩余分析。【解答】(1) 由圖2可知,隨另一種物質加入,溶液pH從小于7增加,說明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鹽酸中,則膠頭滴管中A溶液的溶質是NaOH 。(2) 圖3中V處溫度達到最高,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pH=7,結合圖2可知,V的值為12。(3)圖2中b點為部分鹽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所示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和HCl,A正確;d點所示溶液pH大于7呈堿性,氫氧化鈉過量,對應溶液中溶質為氯化鈉和氫氧化鈉,加熱蒸干所得固體為混合物,B錯誤; 圖2中c→d反應停止,所示溶液中NaCl的質量不再增加,C錯誤; 圖3中e→f段為氫氧化鈉和鹽酸的反應,由溫度不斷增加的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D正確。故答案為:(1) NaOH ;(2)12;(3)AD。21.【答案】(1)HCl+NaOH=NaCl+H2O(2)CaCO3(3)NaCl、CaCl2;HCl【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分析;(2)根據碳酸鈉和氫氧化鈣的反應,產生的沉淀是碳酸鈣分析;(3)根據碳酸鈣能溶于鹽酸,反應后溶液中溶質一定有生成物質,反應物可能有剩余分析。【解答】(1) B中為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NaOH=NaCl+H2O ;(2) D為碳酸鈉和氫氧化鈣的反應,產生的沉淀是碳酸鈣,化學式為CaCO3;(3)B、D試管內的物質在E中混合后得到無色溶液,說明B中溶質為氯化鈉和鹽酸,鹽酸將D中碳酸鈣溶解,鹽酸能與碳酸鈣反應,則一定與D中氫氧化鈉先發生了反應,故E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NaCl、CaCl2,可能含 HCl ;故答案為:(1) HCl+NaOH=NaCl+H2O ;(2) CaCO3 ;(3) NaCl、CaCl2 ; HCl 。22.【答案】(1)紅(2)2NaOH+CO2=Na2CO3+H2O(3)C【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1)根據堿性物質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解答;(2)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書寫;(3)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酸堿鹽的分離解答。【解答】 (1)氫氧化鈉是一種常見的堿,它能是無色酚酞變紅色;(2)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其空氣中變質化學方程式為 2NaOH+CO2=Na2CO3+H2O ;(3)Na2CO3、HCl、CuSO4、NaCl中,Na2CO3、CuSO4、NaCl都是鹽,但這三種鹽中只有硫酸銅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沉淀,所以選C。23.【答案】(1)純堿(2)a1、b1、c1(3)探究溫度對碳酸鈉溶液堿性強弱的影響(4)溫度越高,碳酸鈉溶液的pH越大,堿性越強【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常見物質的名稱與俗稱;(2)對比實驗的做法,要控制單一變量;(3)根據表格數據信息可獲取到溫度與碳酸鈉溶液pH的關系;(4)利用碳酸鈉溶液的堿性除油污原理進行分析。【解答】(1)碳酸鈉俗稱蘇打/純堿。(2)要比較溶質質量分數對pH的影響,保持變化的是溶質質量分數,保持不變的條件是溫度,溫度相同,溶質質量分數不同的三組為a1 b1c1;(3)根據表中不同溫度下的不同pH,可分析其目的為探究溫度對碳酸鈉溶液pH的影響。(4)除油污跟碳酸鈉溶液的堿性強弱有關,堿性的強弱又跟碳酸鈉溶液的溫度有關。24.【答案】(1)該結論錯誤,鹽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氯化鋇,無論鹽酸是否過量,都生成白色沉淀(2)先出現氣泡,后出現白色沉淀(3)A;C【知識點】酸、堿的概念;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氫氧化鋇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變紅色,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和水。硝酸銀和氯化鋇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鋇,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稀鹽酸和鋅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和氧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解答】(1)方案Ⅰ不正確,是因為氯化鋇也能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2)表格方案Ⅱ空白處的實驗現象:先產生氣泡(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后產生白色沉淀(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3)為確定猜想②是否正確,還可以選擇的試劑有鋅粒(鋅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過程中產生氣泡)、鐵銹(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過程中鐵銹溶解、溶液由無色變黃色),不能用銅片(銅不能和鹽酸反應)、稀硫酸(不能檢驗鹽酸)。故答案為:AC。25.【答案】堿;A;產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為紅色;無法證明氫氧化鈉的存在【知識點】酸、堿的概念;物質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酚酞試液在堿性溶液中為紅色;碳酸鹽遇酸化氣;碳酸鈉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據此解答即可。【解答】 步驟1:酚酞在碳酸鈉溶液中為紅色,說明碳酸鈉溶液呈堿性;步驟3:根據步驟2,當倒入同一只燒杯中時有氣泡產生,且有白色沉淀溶液顯紅色,說明碳酸鈉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最終溶液顯堿性,而顯堿性,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鹽酸;【實驗猜想】碳酸根離子和鈣離子會生成碳酸鈣沉淀,碳酸鈉和氫氧化鈣不能共存,會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最終溶液顯堿性,說明碳酸鈉或氫氧化鈣過量,所以還可能為NaCl、NaOH等;【實驗驗證】:若猜想③成立,則溶液中的溶質需要證明含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可以取濾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鈣溶液,則由于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產生碳酸鈣沉淀,而觀察到溶液變渾濁的現象,溶液仍然呈紅色,說明仍然含有氫氧化鈉;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反應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反思評價】若改為鹽酸,只能證明碳酸鈉的存在,無法證明氫氧化鈉的存在,所以不正確,因為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水,酚酞試液顯無色。26.【答案】(1)上層清液顯堿性,溶液中存在氫氧根離子,氫離子不能與氫氧根離子共存,因此不含有氫離子;Ca2+(2)NaCl、NaOH##NaCl、Na2CO3##NaCl、NaOH、Na2CO3(3)B;D【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解析】【分析】(1)根據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中Na+、Cl-沒有參加反應,倒入燒杯中,Na+、Cl-沒有參加反應分析。根據鈣離子與碳酸根離子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分析。(2)根據氫氧化鈉、碳酸鈉呈堿性,能使酚酞變紅,結合題干信息分析。(3)碳酸根與鈣離子或鋇離子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加熱過量的鋇離子檢驗碳酸根離子并除去碳酸根離子,再根據酚酞變紅,證明氫氧根離子。【解答】 (1)通過分析確定:燒杯D上層清液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肯定不存在H+,判斷肯定不含H+的依據是上層清液顯堿性,溶液中存在氫氧根離子,氫離子不能與氫氧根離子共存,因此不含有氫離子。【實驗探究】實驗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Ⅰ 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碳酸鈉溶液,靜置 無沉淀,溶液呈紅色 肯定沒有Ca2+Ⅱ 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溶液,靜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紅色 肯定有OH-、 CO32-(2)鈣離子與碳酸根離子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故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碳酸鈉溶液,靜置,沒有沉淀,則肯定沒有Ca2+,溶液呈紅色,可能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兩種,故根據實驗Ⅰ可以初步推斷:上層清液中溶質(除指示劑外)所有可能的組成①NaCl、NaOH;②NaCl、Na2CO3;③NaCl、NaOH、Na2CO3。(3)實驗Ⅱ中應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或硝酸鈣溶液,不能加入氫氧化鈣溶液或氫氧化鋇溶液,是因為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鋇中都含有氫氧根離子,影響對氫氧根離子的檢驗。故答案為:BD。27.【答案】(1)AgCl(2)NaOH、Na2SO4(3)Na+、H+、Ba2+(4)將上述實驗中的稀鹽酸改成稀硝酸【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鈉、碳酸鈉在溶液中顯堿性,能使酚酞變紅色,碳酸鈉和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氫氧化鈉和氯化鎂會生成氫氧化鎂沉淀,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會生成硫酸鋇沉淀,氯離子和銀離子會生成氯化銀沉淀等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氫氧化鈉、碳酸鈉在溶液中顯堿性,能使酚酞變紅色,碳酸鈉和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氫氧化鈉和氯化鎂會生成氫氧化鎂沉淀,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會生成硫酸鋇沉淀,氯離子和銀離子會生成氯化銀沉淀,所以M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M中可能含有氫氧化鈉、碳酸鈉,滴加稀鹽酸,無氣泡產生,說明M中不含碳酸鈉,含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和氯化鎂不能共存,所以M中不含氯化鎂,無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鋇會生成白色沉淀A,所以M中含有硫酸鈉,無色濾液I滴加硝酸銀會生成白色沉淀B,說明無色濾液1中含有氯離子,所以B是氯化銀沉淀;(1)白色沉淀B是AgCl;(2)通過推導可知,原固體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NaOH、Na2SO4;(3)根據上述分析,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鹽酸過量,無色溶液中含有氯化鈉、鹽酸、硫酸鈉,加入硝酸鋇溶液,硫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硝酸鋇過量,無色濾液1中含有氯化鈉、硝酸鈉、硝酸鋇和鹽酸,加入硝酸銀溶液,氯離子和銀離子會生成氯化銀沉淀,因此無色濾液2中一定含有硝酸鋇、硝酸鈉、硝酸,陽離子是:Na+、H+、Ba2+;(4)通過上述實驗可知還有一種物質不能確定是否存在,鹽酸會引入氯離子,對氯化鈉的檢驗造成干擾,所以為進一步確定,應采用的方法是:方法一:將上述實驗中的稀鹽酸改成稀硝酸;方法二:取原固體少量加足量水溶解,先加過量的稀硝酸,再加過量的Ba(NO3)2溶液,過濾,取濾液滴加適量的AgNO3溶液,如果產生白色沉淀,證明有NaCl;28.【答案】(1)CaCO3、CuSO4、CaCl2(2)Na2SO4、NaCl【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物質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碳酸鈉與氯化鈣產生碳酸鈣,碳酸鈣難溶于水,硫酸銅溶液呈藍色,樣品加水得無色溶液,確定樣品中一定不含氯化鈣、碳酸鈣、硫酸銅分析;(2)根據圖示確定碳酸鋇和硫酸鋇質量,由兩種沉淀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硫酸鈉和碳酸鈉質量,由此確定是否含氯化鈉質量分析。【解答】第一步: 取50g該樣品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產生碳酸鈣,碳酸鈣難溶于水,硫酸銅溶液呈藍色,由此可知,一定不含碳酸鈣、硫酸銅、氯化鈣;第二步: 再向第一步得到的無色溶液中,先后逐滴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產生沉淀,再加入過量的稀硝酸 ,沉淀部分溶解,由此可知,沉淀中既有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鋇,又有溶于硝酸的碳酸鋇,樣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鈉,產生硫酸鋇沉淀質量為46.6克,產生碳酸鋇質量為66.3-46.6=19.7g,設碳酸鈉質量為x,硫酸鈉質量為yNa2CO3 ---BaCO3 Na2SO4---BaSO4106 197 142 233x 19.7g y 46.6gx=10.6g,y=28.4g,10.6+28.4<50,由此可知,樣品中還一定有氯化鈉。故答案為:(1)CaCO3、CuSO4、CaCl2 ;(2) Na2SO4、NaCl 。29.【答案】(1)氮;黃(2)B(3)碳酸氫銨【知識點】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根據氮肥的作用進行分析;(2)根據兩種氮肥標簽提供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3)根據碳酸氫銨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解答】(1)兩種化肥中都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氮肥具有促進植物莖、葉生長茂盛,提高植物蛋白質含量的作用,如果缺乏此化肥,會導致葉色發黃;(2)保存碳酸氫銨時要放在陰暗處,施用時要避免高溫天氣,由此說明碳酸氫銨受熱易分解,故選:B。(3)兩種化肥中不能與熟石灰混合使用的是碳酸氫銨,因為碳酸氫銨能夠與熟石灰反應產生氨氣,從而降低肥效。30.【答案】(1)酸性(2)解:根據質量守恒定,第一次實驗產生的氣體質量為:100g+100g-197.8g=2.2g。(3)解:由表中數據可知,第三次加入100g碳酸鈉溶液,溶液質量增加:395.6g-295.6g=100g,所以100g該品牌潔廁靈中的稀鹽酸能與200g的碳酸鈉溶液恰好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00g+100g-295.6=4.4g,設參加反應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是x。Na2CO3+ 2HCl═2NaCl+H2O+ CO2↑ 73 44 x 4.4gx=7.3g該品牌潔廁靈中HCl的質量分數為:7.3g100g×100%=7.3%。(4)AB【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潔廁靈的有效成分是HCl,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混合物減少的質量即為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第二次實驗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97.8g+100g-295.6g=2.2g,說明第一次、第二次加入的碳酸氫鈉溶液均恰好完全反應;第三次加入碳酸氫鈉溶液,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95.6g+100g-395.6g=0,說明第三次加入的碳酸氫鈉沒有參加反應,即100g該品牌潔廁靈中的稀鹽酸能與200g碳酸氫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產生4.4g二氧化碳氣體,進行分析解答。(4)根據關于家庭小實驗活動的常識,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由題意,潔廁靈的有效成分是HCl,顯酸性。(4)A、開展家庭小實驗活動時,需要規范操作,以防止發生實驗事故,故說法正確。B、明白實驗原理和安全事項后,有安全保障才開展實驗,故選項說法正確。C、并不是只要網上能買到的,就可隨意購買藥品或器材進行各類實驗,以防止發生燃燒、爆炸等意外事故,故選項說法錯誤。故答案為:AB。31.【答案】(1)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的燒杯中滴加NaOH溶液時,氫氧化鈉先與硫酸反應,后與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2)硫酸鈉、氫氧化鈉(3)解:設100g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質量為xMgSO4+2NaOH= Mg(OH)2↓+Na2SO4120 58x 0.58g=解得:x=1.2g答:100g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質量為1.2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氫氧化鈉先與硫酸反應,后與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據此解答。(2) 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氫氧化鈉與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根據圖像分析解答。(3)根據MgSO4+2NaOH=Mg(OH)2↓+Na2SO4化學反應方程式分析計算。【解答】 (1)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的燒杯中滴加NaOH溶液時,氫氧化鈉先與硫酸反應,后與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2) 從圖像可以看出, 加入氫氧化鈉溶液22.0g時,與100g 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恰好反應,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氫氧化鈉與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Na OH溶液30g, 氫氧化鈉溶液過量; 因此充分反應后,最終溶液中的溶質是硫酸鈉、氫氧化鈉;32.【答案】(1)解:(2)解:設50g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則56 985.6g x解得x=9.8g樣品中硫酸的質量分數為(3)13.8【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5g合金中含有鐵的質量為2.8g來分析;(2)根據表中數據,50g稀硫酸消耗鐵的質量為5.6g,結合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來分析;(3)根據25g合金中含有14g鐵,而100g稀硫酸只能與11.2g鐵反應來分析。33.【答案】(1)(2)海水樣品中含量為x,142 233x 0.466g(3)【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解析】【分析】(1)根據海水的pH=8.1-8.3,SO2+H2O=H2SO3,H2SO3是弱酸,海水變為弱酸性,pH值逐漸減小,將洗過煙氣后的海水與氧氣充分接觸,發生下列反應:4NaCl+O2+2H2SO3═2Na2SO4+4HCl,鹽酸屬于強酸,pH值減小到最小,再將與氧氣充分接觸的海水跟大量天然海水混合等措施,使各項指標接近天然海水后再排放,pH值再次接近pH=8.1-8.3進行分析。(2)根據硝酸鋇和硫酸鈉反應會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然后結合題中的數據進行解答;(3)根據氯離子和銀離子會生成氯化銀沉淀進行分析。【解答】(1)海水的pH=8.1-8.3,SO2+H2O=H2SO3,H2SO3是弱酸,海水變為弱酸性,pH值逐漸減小,將洗過煙氣后的海水與氧氣充分接觸,發生下列反應:4NaCl+O2+2H2SO3═2Na2SO4+4HCl,鹽酸屬于強酸,pH值減小到最小,再將與氧氣充分接觸的海水跟大量天然海水混合等措施,使各項指標接近天然海水后再排放,pH值再次接近pH=8.1-8.3,所以,。(3)氯離子和銀離子會生成氯化銀沉淀,所以要測定海水中NaCl含量,取少量被測海水樣品10克,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進行類似實驗。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科學10月月考試卷(到第2章)(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科學10月月考試卷(到第2章)(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