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三年級期中考前考二地理試題一、選擇題(共45分)北京時間2023年5月30日9時31分,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北京時間7月20日21時40分,神舟十六號航天員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完成下面小題。1.從火箭點火發射到航天員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期間,北京( )A.晝漸長,夜漸短B.晝漸短,夜漸長 C.晝先漸長后漸短 D.夜先漸長后漸短2.火箭點火發射時,與北京處于同一日的范圍占全球的比例( )A.小于四分之一 B.大于四分之一,小于二分之一C.大于四分之三 D.大于二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三3.神舟十六號航天員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時,紐約(40°43'N,74°W)的區時是( )A.10:40 B.8:40 C.14:34 D.16:40左圖示意某年11月17日14時亞洲局部地區海平面天氣形勢。安慶機場地處安徽省大別山東南部。右圖示意11月17日12時~18日6時安慶機場氣象要素變化(變壓是指氣壓隨時間變化的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11月17日14時,我國下列地區中( )A.遼東狂風暴雪 B.豫西輕風薄霧 C.閩北雨雪霏霏 D.湘北寒風呼嘯5.影響17日16~21時安慶機場風速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 B.地形 C.植被 D.變壓露點是空氣因冷卻而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其數值越大,反映空氣中水汽含量越大。兩個溫度相近的干、濕氣團相遇所形成的鋒,稱為干線。下圖示意春季某區域在T時刻的部分氣象要素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圖示干線以西大部分區域正經歷( )A.沙塵暴天氣B.高溫天氣C.強對流天氣D.降水天氣7.圖示區域位置移向北,干線出現的頻次越低,原因可能是北部( )A.植被覆蓋率高B.熱量條件較差C.受洋流影響小D.水汽來源不足研究發現,當海表面溫度超過27.5℃之后,大氣對流強度對海表面溫度變得極為敏感,往往會形成溫度高值區,形象地稱為暖池,而海水表層溫度較低區域稱為冷舌。熱帶大洋暖池一般定義為熱海表面溫度高于28℃或28.5℃的海域,具體的定義標準往往與研究的背景相關。東印度洋的暖池強度和西北太平洋暖池的位置和強度密切相關,海洋局部溫度發生異常變化,會給全球氣候帶來嚴重影響。下圖為熱帶印度洋局部地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東印度洋暖池形成的主導因素是( )A.東索馬里沿岸的離岸流 B.信風帶導致向西的赤道暖流C.印度洋夏季的西南季風 D.海底火山活動的熱量交換9.東印度洋的暖池強盛的年份( )①我國臺風災害多發 ②海域平流運動強烈,海—氣相互作用微弱③秘魯漁場的漁獲量將減少 ④印度半島東北季風增強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土壤有機碳是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研究表明,人類開墾會降低土壤有機碳含量。下圖示意黃河濕地包頭段不同地被類型土壤有機碳的空間分布特征。完成下面小題。10.圖中的四種地被包括裸地、蘆葦、旱柳林、玉米田,推測其對應序號依次是(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11.關于土壤中的有機碳含量,以下說法的正確的是( )A.成土母質不同使其表層有機碳含量遠大于深層B.受淋溶作用影響,深層土壤有機碳含量差異大C.地表植被是影響表層與深層有機碳的關鍵因素D.隨深度增加,微生物活性升高有機碳差異小太湖石是我國觀賞名石之一,形狀各異,多有孔洞,其孔洞形成機制與喀斯特溶洞相似。部分太湖石經歷波浪長期侵蝕而形成品質更優的“水石”。太湖中心的西山島自唐代以來就是太湖石的主產地。下圖為西山島地質簡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圖中具備“水石”形成條件的地點是( )A.① B.② C.③ D.④13.下列屬于西山島盛產太湖石的自然條件的是( )A.人為干擾較小 B.地形起伏較大 C.夏季高溫多雨 D.植被生長茂盛南海是熱帶太平洋最大且最深的邊緣海,由于某種地理原因,南海洋流環流會呈現出季節性變化。圖示意某季節氣旋式洋流環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南海洋流呈現“氣旋式環流”的主要驅動力是( )A.海水性質 B.海陸輪廓 C.地球自轉 D.盛行季風15.推測圖示南海氣旋式環流存在的季節最可能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第II卷 綜合題1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里海是地球上最大的內陸水體,距今約1.1萬年前,里海與黑海分離,成為一個內陸湖泊。第四紀末次冰期晚期氣候轉暖,里海曾經一度為淡水湖。伏爾加河,俄羅斯的母親河,里海的最大注入河流,近年來注入里海的水量卻越來越少。圖為里海及周邊地區示意圖。(1)簡述大高加索山脈隆起的原因,描述大高加索山脈隆起對里海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6分)(2)闡述里海水文特征的轉變過程及其原因。(6分)試推測伏爾加河注入里海流量減少的原因。(4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江是珠江的最大支流,自古以來就是嶺南地區的水運交通要道,其中羚羊峽河段水流湍急,且流經松軟的砂巖分布區。羚羊峽段下游的西江中心有廣東省最大的江心島一硯洲島(如下圖所示),該島形成以來,一直向北移動,島上作物種植季節性強,且缺水嚴重。簡述硯洲島形成的地質過程。(4分)結合硯洲島岸線形狀,分析該島向北移動的原因。(4分)指出硯洲島適合作物種植的季節(冬季或夏季)并說明其原因,以及作物種植缺水嚴重的原因。(6分)18.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西藏察雅縣瓦約村地處橫斷山區,此處泥石流多發,瀾滄江流經該地。該地有一處形成于2萬年前的巨型泥石流堆積體。泥石流堆積體和洪水對流經此處的瀾滄江改道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左圖為該河段示意圖,右圖為該處河灘上堆積物分布示意圖。從地形地質和降水的角度分析瓦約村泥石流多發的原因。(4分)簡述右圖河灘堆積物差異并分析原因。(4分)描述瀾滄江改道的過程。(6分)1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5~8月,夏威夷群島(圖a)第二大島毛伊島氣候嚴重異常。2023年8月8日,拉海納鎮(圖b)發生嚴重火災,造成百余人遇難。當天,二級颶風(相當于強臺風)多拉的中心在毛伊島南面大約八百公里處從東向西移動,颶風的接近使火災強度不降反升。推測此次毛伊島大火發生前的氣候異常表現,并說明其在火災發展中的作用。(4分)由于毛伊島西部山地對氣流的影響,加劇了該火災的蔓延,試解釋其原因。(4分)(3)說明颶風多拉的接近使火災強度不降反升的原因。(4分)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三年級期中考前考二地理試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B D B B D B D A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C B C D D16.(1)板塊運動。山脈隆起后,里海沿岸處于背風坡,降水減少,氣溫年較差變大,氣候的大陸性特征明顯。大高加索山脈的隆起導致了里海的匯水面積減小,湖泊的來水量減少,湖泊面積也隨之縮小。大高加索山脈的阻擋作用,濕潤氣流無法進入里海地區,導致湖泊變得干燥,推動湖泊向內陸湖演化。(6分)(2)第四季末次冰期晚期里海為淡水湖,之后轉變為咸水湖;湖面面積先上升后減小。原因:末次冰期的晚期,此時氣溫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補給量大于蒸發量,所以鹽度低,里海一度為淡水湖;之后湖泊補給水源減少,湖泊變為咸水湖。湖泊補給水量增加,面積增大,之后補給量減少,湖泊面積減小。(6分)(3)氣候變化導致伏爾加河流域內降水減少,蒸發加劇,使得注入里海的徑流量減少;人類活動和工農業生產用水增加,截留徑流量增加。(4分)17.(1)河流侵蝕羚羊峽河段(松軟的砂巖),含沙量增大,出羚羊峽后流速減慢 ,(攜帶的) 泥沙沉積 。 (4分)(2)島嶼北側為河流凸岸 ,泥沙沉積,使島嶼北側向北擴展;島嶼南側為河流凹岸 ,流水侵蝕,使島嶼南側向北退縮。(4分)(3)(夏季) 豐水期島嶼易被洪水淹沒,枯水季節 (冬季) 適合作物種植。作物生長季處于旱季,降水不足;島嶼高出河面,灌溉困難 ;島上土壤質地疏松,保水功能差。(6分)18.(1)位于橫斷山區,地勢起伏大,溝谷較為發育(侵蝕搬運強烈);地處板塊交界處,地質不穩定;夏季多暴雨,流水搬運作用強。(4分)(2)上部是泥石流堆積體,堆積物的磨圓度和分選作用差,主要是由于泥石流速度快,搬運歷經時間短;下部是河流沉積物,磨圓度和分選性好,主要是因為由河流搬運而來,搬運歷經時間長。(4分)(3)泥石流堆積體堵塞河道,河流在古河道凹岸處的侵蝕作用加強,河流更彎曲;受堆積體影響,河水回流,河流彎道處水流不暢,流速減慢,泥沙易淤塞河道;最后受洪水沖擊,彎曲處狹窄的地峽被沖開,與對面的河道相連,河流完成改道。(6分)19.(1)高溫、干旱、強風。高溫直接影響可燃物本身的溫度,使可燃物達到燃點時所需熱量大大降低,被點燃的風險增加;高溫和干旱導致植物缺水,干燥的植被提供了大量的助燃物;由于強風和干旱的條件,火勢迅速蔓延,并向南部和西部擴展。(4分)(2)拉海納鎮位于毛伊島西部山地西側沿海地區,由于西部山地海拔高,對濕潤的東北信風阻擋作用強,降水少;拉海納鎮地處東北信風的背風坡,部分氣流越過山地之后下沉,氣流下沉增溫,形成焚風效應,受干熱焚風影響,火災不斷蔓延。(4分)(3)夏威夷島距離颶風中心過遠,遠離颶風降水區,降水少;受颶風影響,干熱焚風由東向西吹向拉海納鎮,進一步烘干植物;颶風使毛伊島風力增大,風力加劇了火勢的蔓延。(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地理考前考二答案.docx 高三年級期中考前考二地理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