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期末統考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期末統考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期末統考試卷
(2024七上·西湖期末)余村位于著名的“中國竹鄉”浙江省安吉縣。為進一步了解余村,某校師生開展了研學考察。下圖為“安吉余村及周邊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問題。
1.四個考察點中,海拔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圖中省道的走向大致為(  )
A.東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東南一西北走向 D.西南一東北走向
3.余村居民區所在地(  )
A.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 B.等高線密集,坡度較緩
C.等高線稀疏,坡度較陡 D.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
4.研學考察團在余村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農田片片,竹林滿山 B.高樓林立,人口密集
C.河網密布,港口眾多 D.平原遼闊,車流不息
5.安吉生產的竹制品暢銷國內外。這體現了不同區域之間的(  )
A.信息交流 B.物產交流 C.技術交流 D.人才交流
(2024七上·西湖期末)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右圖為“巴西人口分布圖”。讀圖,回答問題。
6.巴西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  )
A.河流沿岸 B.東部、東南沿海
C.內陸地區 D.北部、西部地區
7.亞馬孫平原地區人口較少,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交通
(2024七上·西湖期末)2023 年9月,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八次峰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下圖中的四個地點是曾主辦過 G20 會議的城市。讀圖,回答問題。
8.新德里的地理位置大概是(28.62°N,77.22°E),即為圖中的地點(  )
A.① B.② C.③ D.④
9.關于圖中各城市的位置,表述正確的是(  )
A.①位于東半球 B.④位于高緯度
C.多分布在北半球 D.多分布在北寒帶
(2024七上·西湖期末)某校七年級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史(部分)后,開展“圖說歷史”的主題探究活動。完成問題。
10.以良渚古城為核心的良渚遺址考古發現非常豐富,以下文物可以反映出(  )
①該地為舊石器時代遺存
②該地區出現了早期國家
③黃河流域進入文明社會
④當時出現社會階級分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歷史地圖是研究歷史不可或缺的工具。下列三幅地圖從左到右反映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
A.諸侯爭霸,戰亂不斷 B.周天子統治權威增強
C.百家爭鳴,文化繁榮 D.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
12.(2024七上·西湖期末)“牛拉三個犁鏵,由一人操縱,滴下種子,并同時握住條播機。”這段史料描述的農業生產工具是(  )
A.骨耜
B.鐵農具
C.耬車
D.翻車
13.(2024七上·西湖期末)下面兩幅圖說明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儒家的不同態度,他們的共同目的是(  )
A.加強思想控制 B.提高知識分子地位
C.發展社會經濟 D.促進文化事業發展
14.(2024七上·西湖期末)右邊是《北魏帝王出御圖》,圖中所有人物的衣著均是峨冠博帶,寬衣大袖,與北魏傳統民族服飾截然不同。這反映了(  )
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
C.光武中興的盛世局面 D.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
15.(2024七上·西湖期末)《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楚越之地,地廣人稀,無積聚而多貧”。而《晉書·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這一變化表明(  )
A.南方經濟超過北方 B.北方少數民族內遷
C.江南地區得到開發 D.南方地區戰亂不休
16.(2024七上·西湖期末)下表是某同學對中國古代史上幾次著名戰役及其推論的梳理,其中正確的是(  )
選項 戰役 推論
A 巨鹿之戰 劉邦破釜沉舟從而擊敗秦軍
B 官渡之戰 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C 赤壁之戰 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D 淝水之戰 解除了東晉對前秦的威脅
A.A B.B C.C D.D
17.(2024七上·西湖期末)某班學生開展“古代典籍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活動。下列典籍與作者匹配正確的是(  )
①《傷寒雜病論》--華佗
②《史記》--司馬遷
③《齊民要術》--賈思勰
④《大明歷》--祖沖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4七上·西湖期末)對比下面兩幅時間管理圖,我們可以發現(  )
①低效學習者對于學習明顯缺乏興趣
②高效學習者善于運用合作學習方式
③高效學習者懂得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④低效學習者缺乏學習計劃性和自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24七上·西湖期末)關于“夢想與現實”,某班同學展開了討論。下列觀點正確的有(  )
①夢想即使實現不了,也能引領方向
②夢想和現實是平行線,永遠無法相交
③現實常會把夢想打敗,但總有一個夢想會實現
④從小努力,經過長時間的奮斗,夢想才能實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24七上·西湖期末)“我不斷地努力,可總是達不到心目中理想自我的要求。我該怎么辦呢 ”針對小西同學的困惑,以下建議可以采納的是(  )
①揚長避短,善于利用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②廣泛參與多方面的活動,不斷激發潛能
③主動改正缺點,從最容易改正的缺點開始
④“從小看大,三歲看老”,不需要改變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2024七上·西湖期末)朋友和友誼是人生永恒的話題。下列對行為的微點評正確的是(  )
序號 行為 微點評
① 我做了錯事,朋友一邊批評我一邊幫助我。 我們要與正直、樂于助人的人交朋友。
② 朋友作文大賽得獎了,而我卻沒有,我和朋友的關系也疏遠了。 真正的友誼不可以有競爭競爭會傷害友誼。
③ 我幫朋友講數學題,他幫我補習語文。 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
④ 我幫朋友向老師隱瞞去網吧的事,他說我真夠朋友。 友誼需要信任和忠誠,我們可以為朋友做任何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024七上·西湖期末)網上交友需要遵守一定的規則。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
A.現實生活不如意,網絡交友來代替
B.保護自己要切記,個人信息要保密
C.線上朋友線下見,廣交朋友笑開顏
D.暢所欲言沒關系,無人知曉我是誰
23.(2024七上·西湖期末)小民記錄了老師的一天,得出了不一樣的結論。觀察老師的一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老師很早到校,還給沒吃早飯的同學帶了面包。老師真
好…… 老師批評了上課隨意講話的同學。老師有點兇…… 老師為同學打好飯菜、批改作業,在辦公室睡著了。老師真累…… 老師找成績下滑的同學談心,有的人嫌煩,有的人很感謝老師……
7:00 9:30 12:00 20:00
A.老師的工作很輕松,只需“傳道受業解惑
B.老師引導我們進步,但無法成為真正朋友
C.接受老師的表揚,完全不理會老師的批評
D.彼此尊重,是建立和老師良好關系的開始
24.(2024七上·西湖期末)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親情賬戶”,碰撞與沖突會使其“支出”;關愛與守候才能使其“充值”。為避免賬戶“透支”,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①學會孝敬父母,一味順從
②增強責任意識,分擔家務
③拒絕父母幫助,學會獨立
④主動表達關愛,理解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2024七上·西湖期末)2023年12月,杭州初中學校開展體檢活動。某校的結果顯示,學生近視率已超過 70%,脊柱側彎率有增長趨勢。下列做法,能夠守護學生健康的有(  )
①保持規律作息和充足睡眠
②拒絕使用一切電子類產品
③端正坐姿并勤做眼保健操
④多戶外活動堅持體育鍛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2024七上·西湖期末)漫畫《命是弱者的借口,運是努力的謙辭》啟示我們(  )
①面對挫折,產生負面情緒是不正常的
②要培養面對挫折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
③生活中的挫折是我們生命成長的一部分
④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抗拒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2024七上·西湖期末)2023年10月,印度尼西亞第一條高鐵——雅萬高速鐵路正式商業化運營,它是“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印尼兩國務實合作的標志性項目。讀圖,回答問題。
(1)爪哇島位于   洲,南臨   洋。島上河流的分布特征為   ,由此推斷該地地勢特點是   。
(2)雅加達的氣候類型為   ,氣候特點是   
(3)雅萬高鐵主要沿   分布,請簡述雅萬高鐵在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礙。
28.(2024七上·西湖期末)某校七年級同學以“獲取歷史信息的基本途徑”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
【考古發現歷史】
材料一: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如右圖)。考古學者在甲地發掘出遠古人類的兩顆門齒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還發現了碳屑和燒骨。
【傳說反映歷史】
材料二:傳說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發明紡織。相傳黃帝已能建造宮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
——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文物訴說歷史】
材料三:商代的司母戊鼎(如右圖)是我國知名度最高的國寶文物之一。鼎最初作為食物器皿,逐漸演化為重要的祭祀禮器,直到成為家國寶器。西周時期的用鼎制度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
——摘自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
(1)寫出材料一圖中甲遺址名稱。從考古發現可以得出什么歷史推論
(2)材料二中有關先民的傳說是否有科學根據 請舉兩例遺址發現說明理由。
(3)司母戊鼎有著怎樣的歷史地位 根據材料三,指出鼎在西周時期的主要功能。
29.(2024七上·西湖期末)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某校同學開展“探尋絲綢之路”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材料一:漢朝時期不僅開通了陸上“絲綢之路”,還開辟了多條海上航線。
材料二: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歸來后,促使漢王朝開拓絲綢之路。漢王朝在不同路段采取不同措施:……到敦煌的絲路東段,建立連綿不斷的站館舍作為停靠站點;在西域南北兩道,設置西域都護,頒行漢朝的號令。
——摘編自張德芳《從出土漢簡看漢王朝對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經營》
材料三:今天的甘肅、新疆地區位于古絲綢之路要道上。這里發現了很多遺址遺跡,出土了很多漢朝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物(見下表)。
遺址名稱 出土的文物
懸泉置遺址 農具、鐵制的牛車零件、谷物、核桃、杏仁、有漢字的木簡、公元前1世紀的紙張殘片
高昌故城 波斯薩珊王朝的銀幣、公元5世紀左右的基督教壁畫“圣枝圖”
尼雅遺址 蠶繭、桑樹種子、錦緞、銅鏡、煉鐵爐殘跡、一座佛塔
(1)讀圖1、圖2可知,漢朝的商人們載著絲綢等貨物,從A   市)出發,穿過河西走廊,最遠到達B   (國家);還可以通過海上航路,從東南沿海港口出發,穿過C   海峽,最遠抵達D   半島南端。
(2)根據材料二,結合教材簡述漢王朝對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經營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據材料三,歸納絲綢之路的意義。
30.(2024七上·西湖期末)某班開展了以“個人職業發展規劃”為主題的探究活動,邀你一同參與!
全面認識自己
小峰:“哎,個人職業發展規劃感覺好難,我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
老師:“別擔心!你可以從多角度正確認識自己,這是規劃的第一步。”
處理人際關系
小峰:“你相貌平平,還想長大做演員,你換一個目標吧!
小政:“你講話太過分了,我們別做朋友了!”
樹立職業認知
小峰:“只有選擇高大上的職業并成為偉人,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小政:“偉人可以創造社會價值,但平凡人也能創造偉大!”
分享職業規劃
老師:“請大家慎重考慮并制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誰來分享 ”
學生:“我的職業規劃是長大想成為____,為了這個目標,我會____
(1)根據老師的建議,小峰可以如何正確認識自己?
(2)為了呵護友誼,請你幫小峰和小政各提一條建議。
(3)你認同誰的觀點 請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
(4)請分享你的職業發展規劃,并談談你會如何為之努力。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3.D
4.A
5.B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同一條等高線上的點高程相等,等高線為閉合曲線,不在圖內閉合就在圖外閉合,因此在圖內,除遇房屋、道路、河流等地物符號而外,不能中斷; 除遇懸崖等特殊地貌,等高線不能相交。
1.由圖表信息可知,根據等高線分布規律推斷,①點海拔在200米以上;②點海拔在100米—200米之間;③點海拔高度在200米—250米之間;④點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所以②點海拔最低。
故答案為:B。
2.由圖表信息可知,一般地圖中方向判斷,以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為基本方向,根據圖中省道標志可知,其走向大致為:西南——東北走向。
故答案為:D。
3.A、由圖表信息可知,余村居民區所在地附近為河流,等高線之間分布相對稀疏,海拔高度起伏較小,坡度較緩,A選項等高線密集有誤,A錯誤;
B、由圖表信息可知,余村居民區所在地附近為河流,等高線之間分布相對稀疏,海拔高度起伏較小,坡度較緩,B選項等高線密集有誤,B錯誤;
C、由圖表信息可知,余村居民區所在地附近為河流,等高線之間分布相對稀疏,海拔高度起伏較小,坡度較緩,C選項坡度較陡有誤,C錯誤;
D、由圖表信息可知,余村居民區所在地附近為河流,等高線之間分布相對稀疏,海拔高度起伏較小,坡度較緩,D正確;
故答案為:D。
4.A、由題意可知,該地區為著名的“中國竹鄉”浙江省安吉縣,以山地地形為主,可以看到農田片片,竹林滿山,A正確;
B、由題意可知,該地區為著名的“中國竹鄉”浙江省安吉縣,以山地地形為主,屬于山區人口稀疏,無高樓林立現象,B錯誤;
C、由題意可知,該地區為著名的“中國竹鄉”浙江省安吉縣,以山地地形為主,地勢起伏較大,不適合建設港口,C錯誤;
D、由題意可知,該地區為著名的“中國竹鄉”浙江省安吉縣,以山地地形為主,交通不便利,D錯誤;
故答案為:A。
5.A、由所學知識可知,竹制品屬于商品,不是信息,A錯誤
B、由所學知識可知,竹制品屬于商品,屬于物產交流,B正確;
C、由所學知識可知,竹制品屬于商品,且技術要求不高,C錯誤;
D、由所學知識可知,竹制品屬于商品,技術水平要求不高,對人才需求量不大,D錯誤。
故答案為;B。
【答案】6.B
7.B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位于南美洲北部地區的“亞馬孫平原”,其總面積約為560萬平方千米,屬于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不適合人居住。
6.A、由圖表信息可知,巴西的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方是其東部沿海以及東南沿海地區,A錯誤;
B、由圖表信息可知,巴西的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方是其東部沿海以及東南沿海地區,B正確
C、由所學知識可知,巴西的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方是其東部沿海以及東南沿海地區,而非內陸高原地區,C錯誤;
D、由圖表信息可知,巴西的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方是其東部沿海以及東南沿海地區,而非北部亞馬孫流域、西部山區,D錯誤;
故答案為:B。
7.A、由所學知識可知,亞馬孫平原屬于平原地區,平原地形本有利于人口聚集,但因該地區氣候為熱帶雨林氣候,不利于居住,A錯誤;
B、由所學知識可知,亞馬孫平原氣候為熱帶雨林氣候,全年炎熱、潮濕,不利于居住,B正確;
C、由所學知識可知,亞馬孫平原地區有亞馬孫河流,河流本是人口聚集的有利因素,而亞馬孫平原地區人口較少,與河流無關,C錯誤;
D、由所學知識可知,亞馬孫平原地區多為原始森林,交通不便,D錯誤;
故答案為:B。
【答案】8.C
9.C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新德里是印度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之一。
8.A、由圖表信息可知,①點經緯度大致為(34°N,77.22°W),A錯誤;
B、由圖表信息可知,②點經緯度大致為(50°N,0°),B錯誤;
C、由圖表信息可知, ③點經緯度大致為(28°N,77.22°E),C正確;
D、由圖表信息可知,④點經緯度大致為(28°S,161.22°E),D錯誤;
故答案為:C。
9.A、由圖表信息可知,①點經緯度大致為(34°N,77.22°W)為西半球,A錯誤;
B、由圖表信息可知,④點經緯度大致為(23°S,161.22°E),屬于低緯度地區,B錯誤;
C、由圖表信息可知,①②③地處北半球,故圖中城市多分布在北半球,C正確;
D、由圖表信息可知,①②③地處北半球,多分布在北溫帶,D錯誤。
故答案為:C。
【答案】10.C
11.D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良渚遺址。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良渚遺址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分裂走向統一。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地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分裂走向統一的相關史實。
10.據材料“以良渚古城為核心的良渚遺址考古發現非常豐富"并結合所學可知,良渚遺址距今約5000年,說明良渚文明已經進入新石器時代,①不符合題意;據材料“祭祀神靈用的玉琮”“象征軍事指揮權的玉鉞”并結合所學可知,玉琮和玉鉞象征著權威,說明良渚文明已經出現早期國家,故②符合題意;據所學可知,良渚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屬于長江流域的遠古文明,故③不符合題意;據材料“祭祀神靈用的玉琮”“象征軍事指揮權的玉鉞”并結合所學可知,良渚遺址中城內外的貴族墓地里出現玉琮、玉鉞,說明當時不同身份和等級的群體埋葬在不同的區域,社會的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故④符合題意。綜上分析可知,②④正確,故選C項。①③錯誤,排除ABD三項。
故答案為:C。
11.據題干地圖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圖一為春秋爭霸形勢圖,圖二為戰國形勢圖,這兩幅圖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國家陷于分裂動蕩,爭霸兼并戰爭不斷,諸侯國數量越來越少,局部統一出現;圖二是秦朝形勢圖,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中國。由此得出題干中三幅地圖從左到右反映的歷史發展趨勢是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故選D項。
圖一反映了諸侯爭霸,戰亂不斷,不能反映秦統一的完成,排除A項。
春秋戰國時期,王室衰微,周天子地位與權威日益下降,排除B項。
春秋戰國時期,學術思想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而題反映的是政治狀況,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12.【答案】C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材料“牛拉三個犁鏵,由一人操縱,滴下種子,并同時握住條播機",結合所學可知,這段史料描述的是播種工具,漢代時期發明最耬車,是以人或畜為動力,一人扶耬,用于開溝、播種的農業生產工具,故選C項。
骨耜是河姆渡人使用的挖土工具,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鐵農具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生產工具,不是播種用的,排除B項。
翻車是一種灌溉工具,曹魏時期馬鈞改進,用于灌溉、排澇,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耬車。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耬車的相關史實。
13.【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據材料“秦坑儒谷、漢代講經圖”并結合所學可知,“秦坑儒谷”反映了秦朝焚書坑儒,強化了思想控制;“漢代講經圖”反映了漢朝“尊崇儒術”,加強了思想專制,由此得出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儒家的態度雖然不同,但共同目的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故選A項。
秦朝焚書坑儒打擊了儒家知識分子,沒有提高知識分子的地位,排除B項。
秦朝焚書坑儒和漢朝尊崇儒術屬于思想專制,與發展社會經濟無關,排除C項。
秦朝焚書坑儒不利于文化事業發展,漢朝尊崇儒術推動儒學教育發展,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秦始皇坑儒和漢武帝崇儒。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秦始皇坑儒和漢武帝崇儒的相關史實。
14.【答案】D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材料“《北魏帝王出御圖》”“圖中所有人物的衣著均是峨冠博帶,寬衣大袖,與北魏傳統民族服飾截然不同”,結合所學知識,5世紀后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行穿漢服、說漢話等風俗改革,推動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封建化,促進了民族交融,故選D項。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是夏商周時期的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是秦漢時期的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東漢光武帝開創光武中興的盛世局面,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
15.【答案】C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楚越之地,地廣人稀,無積聚而多貧”可知,漢代時期江南比較落后;據材料“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并結合所學可知,東晉時期,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既帶來了先進生產技術,又提供了充足勞動力,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發展,出現了“谷帛殷阜,家給人足”的局面,故選C項。
東晉時期,江南得到一定的開發,但經濟水平尚未超過北方,排除A項。
漢末至魏晉時期,北方少數民族不斷內遷,但材料中沒有相關體現,排除B項。
材料反映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無法得出南方地區戰亂不休,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以江南開發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6.【答案】B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下列著名戰役及其推論正確的”,結合所學可知:
A:巨鹿之戰,公元前207年,項羽破釜沉舟、以少勝多擊敗秦軍主力,推論不正確,排除A項。
B:官渡之戰,200年,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推論正確,故選B項。
C:赤壁之戰,208年,孫權、劉備以少勝多打敗曹操,為三足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排除C項。
D:淝水之戰,383年,東晉以少用多擊敗前秦,解除了前秦對東晉的威脅,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官渡之戰。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三國鼎立的相關史實。
17.【答案】D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典籍與作者匹配正確的”,結合所學可知,傷寒雜病論》是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所著,故①匹配錯誤;司馬遷撰寫了史學巨著《史記》,故②匹配正確;北朝賈思勰編寫了農學科技著作《齊民要術》,故③匹配正確;南北朝時期的科學家創制了《大明歷》,故④搭配正確。綜上可知,②③④符合題意,故選D項。①不符合題意,排除ABC三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國古代優秀典籍。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發展的相關史實。
18.【答案】D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觀察漫畫內容可以看出高效學習者懂得合理規劃學習時間, 低效學習者缺乏學習計劃性和自律,所以 ③④ 說法正確。
①錯誤,低效學習者是因為沒有計劃,無自律,而不是對學習缺乏興趣。
②錯誤,高效學習者因為有計劃,有自律,沒有體現合作學習。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學會學習的認識,學會學習,需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意味著要善于從生活中汲取養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策略,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19.【答案】C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少年夢想能不斷激發生命的激情和勇氣,讓生活更有色彩。有夢想,就有希望。夢想即使實現不了,也能引領方向。努力,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梁。從小努力,經過長時間的奮斗,夢想才能實現,現實常會把夢想打敗,但總有一個夢想會實現,所以①③④正確。
②錯誤,努力,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梁,夢想和現實是可以相交的。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少年夢想和努力的認識,少年有夢,不應止于心動,更在于行動。不懈地追夢、圓夢才能改變生活,改變我們自己。努力,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不服輸的堅忍和失敗后從頭再來的勇氣,是對自我的堅定信念和對美好的不懈追求。
20.【答案】A
【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做更好的自己要揚長避短,善于利用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最大限度地展現自己的才華。廣泛參與多方面的活動,不斷激發潛能,主動改正缺點,從最容易改正的缺點開始,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正確。
④錯誤,我們要主動改正缺點,不需要改變了的觀點太消極,沒有進取心,不利于自身的發展。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做更好的自己的認識,改正缺點需要決心、信心、勇氣和毅力,改正缺點的過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過程。
21.【答案】A
【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①正確,我做了錯事,朋友一邊批評我一邊幫助我,這體現我們要與正直、樂于助人的人交朋友。友誼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生命的美好。
②錯誤,競爭并不必然傷害友誼,關鍵是我們對待競爭的態度。
③正確,我幫朋友講數學題,他幫我補習語文,這說明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
④錯誤,友誼不能沒有原則,友誼需要信任和忠誠,但“講義氣”“夠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為朋友做任何事。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友誼的力量,友誼的特質和友誼的澄清的認識,競爭并不必然傷害友誼,如果我們能坦然接受并欣賞朋友的成就,就不會沉溺于失利的痛苦。在競爭中自我反省和激勵,我們會收獲更多。
22.【答案】B
【知識點】網絡交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虛擬世界的交往,帶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我們要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對陌生人的邀請,予以回絕;對個人的家庭住址、經濟狀況、聯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問題時,要學會求助,所以B正確。
A錯誤,在網絡上交友,需要考慮對自己學習和生活的影響,學會理性辨別、慎重選擇。
C錯誤,將網上的朋友轉化為現實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D錯誤,網絡交友要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規定,不能暢所欲言。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網絡交友的認識,在網絡中交往,可以滿足我們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擔現實交往中那么多的壓力和責任。但是,虛擬的交往難以觸摸到生活中的真實,不管網絡生活多么精彩,我們不可能只停留在這里。我們要學會在現實中與同伴交往,增加真實而貼近的感受,奠定友誼更可靠的基礎。
23.【答案】D
【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從題干材料老師一天的工作可知,老師是我們知識學習的指導者,也是我們精神成長的引路人。彼此尊重,是我們與老師建立良好關系的開始,所以D正確。
A錯誤,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之一,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不僅僅是 傳道受業解惑,材料顯示老師的工作很累。
B錯誤,在平等相待、相互促進的師生交往中,我們可以和老師成為朋友。
C錯誤,對待老師的批評,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批評的內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師生交往的認識,尊重老師,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作為“晚輩”的基本道德修養,它不僅體現我們內心的情感和態度,而且表現在與老師日常交往的言談舉止中。
24.【答案】C
【知識點】理解與寬容
【解析】【分析】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親情賬戶”,碰撞與沖突會使其“支出”;關愛與守候才能使其“充值”,這告訴我們,構建和諧家庭要增強責任意識,分擔家務,家庭成員之間要主動表達關愛,相互理解包容,所以②④正確。
①錯誤,一味順從是愚孝的做法,不可取。
③ 錯誤,我們是未成年人,身心還不成熟,還離不開父母的幫助。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建設和諧家庭的認識,家和萬事興。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是家庭美滿幸福的重要條件。這需要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理解、信任、體諒和包容。
25.【答案】C
【知識點】珍愛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學生近視率已超過 70%,脊柱側彎率有增長趨勢,這啟示我們,愛護身體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規律作息和充足睡眠,端正坐姿并勤做眼保健操,多參與戶外活動,堅持體育鍛煉,所以①③④正確。
②錯誤,電子類產品有利也有弊,我們要合理利用,而不是拒絕使用。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愛護身體的認識,生命是以身體為基礎的,守護生命首先要關注自己的身體。關心身體的狀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對生命負責任的態度。
26.【答案】B
【知識點】生命的獨特性
【解析】【分析】命是弱者的借口,運是努力的謙辭,啟示我們生活難免有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是我們生命成長的一部分,我們要培養面對挫折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所以②③說法正確。
①錯誤,面對挫折,產生負面情緒是正常的,我們需要及時調整自己,正確看待挫折。
④符合題意,選項觀點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應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戰勝挫折和挫折的認識,人們對挫折的認識和態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感受和行為反應,面對挫折,我們需要發現、發掘自己的生命力量。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蘊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調節和自我修復的能力。
27.【答案】(1)亞洲;印度洋;由中間向四周流;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2)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3)城市 、氣溫高、降雨多加之山地地形,高溫、山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嚴重影響施工。
【知識點】世界典型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由圖表信息可知,爪哇島位于亞洲,南臨印度洋。島上河流由中間流向向四周,由此推斷該地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2)由所學知識可知,雅加達的氣候類型為熱帶雨林氣候,該氣候特征為全年高溫多雨。
(3)由圖表信息可知,雅萬高鐵主要沿城市分布;氣溫高、降雨多加之山地地形,高溫、山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嚴重影響施工。
【點評】爪哇島面積是印度尼西亞第五大島,但擁有全國人口的一半以上,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均處支配地位。
28.【答案】(1)名稱:元謀人。
推論:元謀人已經能夠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2)是否有科學依據:是。
理由:考古材料證實,我國發現的古代第一口井是距今約7000年前河姆渡遺址的水井;半坡遺址、河姆渡遺址、仰韶遺址中出土陶器等。
(3)地位: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
功能:鼎的主要功能是烹煮食物和作為祭祀的禮器。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1)名稱:據材料一“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可知,甲位于我國云南境內,結合所學可知,距今約170萬的元謀人生活于云南境內,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推論:據材料一“考古學者在甲地發掘出遠古人類的兩顆門齒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還發現了碳屑和燒骨”可知,粗糙的石器說明元謀人已經能夠制作工具,發現了碳屑和燒骨,說明元謀人知道使用火。
(2)據材料二“傳說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發明紡織。相傳黃帝已能建造宮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并結合所學可知,黃帝、炎帝是遠古傳說時代的人物,他們的發明創制表明有關先民的傳說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如據考古材料證實,我國發現的古代第一口井是距今約7000年前河姆渡遺址的水井,半坡遺址、河姆渡遺址、仰韶遺址中出土陶器等,這些地下史料的發現,證明有關先民的傳說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3)地位:據材料三“商代的司母戊鼎(如右圖)是我國知名度最高的國寶文物之一”,結合所學可知,商朝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
功能:據材料三“鼎最初作為食物器皿,逐漸演化為重要的祭祀禮器,直到成為家國寶器”可知,鼎的主要功能是烹煮食物和作為祭祀的禮器。
故答案為:(1)名稱:元謀人。推論:元謀人已經能夠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2)是否有科學依據:是。理由:考古材料證實,我國發現的古代第一口井是距今約7000年前河姆渡遺址的水井;半坡遺址、河姆渡遺址、仰韶遺址中出土陶器等。(3)地位: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功能:鼎的主要功能是烹煮食物和作為祭祀的禮器。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元謀人遺址。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地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元謀人遺址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遠古歷史傳說,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我國遠古歷史傳說的相關史實。
(3)本題主要考查了司母戊鼎。要求學生結合“司母戊鼎”的特征和功能來分析,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9.【答案】(1)長安。;大秦。;馬六甲。;印度。
(2)措施:設置驛站館舍、設置西域都護、屯田駐軍。
(3)意義: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1)內容:據材料一“圖1絲綢之路示意圖”并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西域、中亞,最遠達到大秦;據材料二“圖2漢代海上航路示意圖”并結合所學可知,海上絲綢之路從東南沿海港口出發,經過馬六甲海峽,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段。故A長安;B春秦;C馬六甲;D印度。
措施:據材料二“……到敦煌的絲路東段,建立連綿不斷的站館舍作為停靠站點;在西域南北兩道,設置西域都護,頒行漢朝的號令”并結合所學可知,漢王朝對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經營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設置驛站館舍和設置西域都護;在絲綢之路沿線屯田駐軍。
(3)意義:據材料三“發現了很多遺址遺跡,出土了很多漢朝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物”可知,在今天的甘肅、新疆地區的古絲綢之路要道上出土的文物有生產工具、生活物品和文化產品,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故答案為:(1)長安大秦 馬六甲 印度(2)措施:設置驛站館舍、設置西域都護、屯田駐軍。(3)意義: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古代絲綢之路。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0.【答案】(1)我們可以從生理、社會、心理等方面來認識自己:可以從身體特征和生理狀況來認識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體能、性別等;可以從個性心理特征來認識自己,如性格、氣質等;可以從在群體中的關系來認識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級中的角色等。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來認識自己。
(2)小峰的建議是呵護友誼需要尊重對方。小政的建議是呵護友誼,需要學會承受并正確對待交友中受到的傷害。
(3)認同小政的觀點。因為①偉大在于創造和貢獻。一個人的偉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夠運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勞動,創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長久的、不平凡的社會價值當人們為生活而努力,②面對生活的艱難考驗,不放棄、不懈怠,為家庭的美好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時,就是在用認真、勤勞、善良、堅持、責任、勇敢書寫自己的生命價值。③生命雖平凡,但也能時時創造偉大。當我們將個體生命和他人的、集體的、民族的、國家的甚至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時,生命便會從平凡中閃耀出偉大。
(4) 我的職業發展規劃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并通過持續學習和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育水平。
【知識點】正確認識自我;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1)別擔心!你可以從多角度正確認識自己,這是規劃的第一步,據此可知,認識自己可以從生理、社會、心理等方面來認識自己,通過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來認識自己等方面回答即可。
(2)小峰:“你相貌平平,還想長大做演員,你換一個目標吧!,這說明小峰沒有尊重對方。小政:“你講話太過分了,我們別做朋友了!”,這說明小政沒正確對待交友中受到的傷害,不珍視友誼。
據此,小峰的建議是呵護友誼需要尊重對方。小政的建議是呵護友誼,需要學會承受并正確對待交友中受到的傷害。
(2)分析材料,“偉人可以創造社會價值,但平凡人也能創造偉大!”的觀點正確,理由可以從偉大在于創造和貢獻。生命雖平凡,但也能時時創造偉大。當我們將個體生命和他人的、集體的、民族的、國家的甚至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時,生命便會從平凡中閃耀出偉大等方面具體分析回答即可。
(3)本題為開放性的問題,針對實際回答即可,如: 我的職業發展規劃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并通過持續學習和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育水平。
【點評】本題考查對正確認識自己的途徑,呵護友誼,發現和創造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平凡與偉大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當朋友背叛了自己,或者做出了傷害友誼的舉動,我們可以選擇寬容對方,也可以選擇結束這段友誼。兩者都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聰明的我們要學會選擇:哪些朋友可以深交;哪些朋友可以保持較好關系;哪些朋友可以慢慢疏遠,甚至要保持距離。
1 / 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期末統考試卷
(2024七上·西湖期末)余村位于著名的“中國竹鄉”浙江省安吉縣。為進一步了解余村,某校師生開展了研學考察。下圖為“安吉余村及周邊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問題。
1.四個考察點中,海拔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圖中省道的走向大致為(  )
A.東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東南一西北走向 D.西南一東北走向
3.余村居民區所在地(  )
A.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 B.等高線密集,坡度較緩
C.等高線稀疏,坡度較陡 D.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
4.研學考察團在余村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農田片片,竹林滿山 B.高樓林立,人口密集
C.河網密布,港口眾多 D.平原遼闊,車流不息
5.安吉生產的竹制品暢銷國內外。這體現了不同區域之間的(  )
A.信息交流 B.物產交流 C.技術交流 D.人才交流
【答案】1.B
2.D
3.D
4.A
5.B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同一條等高線上的點高程相等,等高線為閉合曲線,不在圖內閉合就在圖外閉合,因此在圖內,除遇房屋、道路、河流等地物符號而外,不能中斷; 除遇懸崖等特殊地貌,等高線不能相交。
1.由圖表信息可知,根據等高線分布規律推斷,①點海拔在200米以上;②點海拔在100米—200米之間;③點海拔高度在200米—250米之間;④點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所以②點海拔最低。
故答案為:B。
2.由圖表信息可知,一般地圖中方向判斷,以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為基本方向,根據圖中省道標志可知,其走向大致為:西南——東北走向。
故答案為:D。
3.A、由圖表信息可知,余村居民區所在地附近為河流,等高線之間分布相對稀疏,海拔高度起伏較小,坡度較緩,A選項等高線密集有誤,A錯誤;
B、由圖表信息可知,余村居民區所在地附近為河流,等高線之間分布相對稀疏,海拔高度起伏較小,坡度較緩,B選項等高線密集有誤,B錯誤;
C、由圖表信息可知,余村居民區所在地附近為河流,等高線之間分布相對稀疏,海拔高度起伏較小,坡度較緩,C選項坡度較陡有誤,C錯誤;
D、由圖表信息可知,余村居民區所在地附近為河流,等高線之間分布相對稀疏,海拔高度起伏較小,坡度較緩,D正確;
故答案為:D。
4.A、由題意可知,該地區為著名的“中國竹鄉”浙江省安吉縣,以山地地形為主,可以看到農田片片,竹林滿山,A正確;
B、由題意可知,該地區為著名的“中國竹鄉”浙江省安吉縣,以山地地形為主,屬于山區人口稀疏,無高樓林立現象,B錯誤;
C、由題意可知,該地區為著名的“中國竹鄉”浙江省安吉縣,以山地地形為主,地勢起伏較大,不適合建設港口,C錯誤;
D、由題意可知,該地區為著名的“中國竹鄉”浙江省安吉縣,以山地地形為主,交通不便利,D錯誤;
故答案為:A。
5.A、由所學知識可知,竹制品屬于商品,不是信息,A錯誤
B、由所學知識可知,竹制品屬于商品,屬于物產交流,B正確;
C、由所學知識可知,竹制品屬于商品,且技術要求不高,C錯誤;
D、由所學知識可知,竹制品屬于商品,技術水平要求不高,對人才需求量不大,D錯誤。
故答案為;B。
(2024七上·西湖期末)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右圖為“巴西人口分布圖”。讀圖,回答問題。
6.巴西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  )
A.河流沿岸 B.東部、東南沿海
C.內陸地區 D.北部、西部地區
7.亞馬孫平原地區人口較少,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交通
【答案】6.B
7.B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位于南美洲北部地區的“亞馬孫平原”,其總面積約為560萬平方千米,屬于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不適合人居住。
6.A、由圖表信息可知,巴西的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方是其東部沿海以及東南沿海地區,A錯誤;
B、由圖表信息可知,巴西的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方是其東部沿海以及東南沿海地區,B正確
C、由所學知識可知,巴西的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方是其東部沿海以及東南沿海地區,而非內陸高原地區,C錯誤;
D、由圖表信息可知,巴西的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方是其東部沿海以及東南沿海地區,而非北部亞馬孫流域、西部山區,D錯誤;
故答案為:B。
7.A、由所學知識可知,亞馬孫平原屬于平原地區,平原地形本有利于人口聚集,但因該地區氣候為熱帶雨林氣候,不利于居住,A錯誤;
B、由所學知識可知,亞馬孫平原氣候為熱帶雨林氣候,全年炎熱、潮濕,不利于居住,B正確;
C、由所學知識可知,亞馬孫平原地區有亞馬孫河流,河流本是人口聚集的有利因素,而亞馬孫平原地區人口較少,與河流無關,C錯誤;
D、由所學知識可知,亞馬孫平原地區多為原始森林,交通不便,D錯誤;
故答案為:B。
(2024七上·西湖期末)2023 年9月,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八次峰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下圖中的四個地點是曾主辦過 G20 會議的城市。讀圖,回答問題。
8.新德里的地理位置大概是(28.62°N,77.22°E),即為圖中的地點(  )
A.① B.② C.③ D.④
9.關于圖中各城市的位置,表述正確的是(  )
A.①位于東半球 B.④位于高緯度
C.多分布在北半球 D.多分布在北寒帶
【答案】8.C
9.C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新德里是印度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之一。
8.A、由圖表信息可知,①點經緯度大致為(34°N,77.22°W),A錯誤;
B、由圖表信息可知,②點經緯度大致為(50°N,0°),B錯誤;
C、由圖表信息可知, ③點經緯度大致為(28°N,77.22°E),C正確;
D、由圖表信息可知,④點經緯度大致為(28°S,161.22°E),D錯誤;
故答案為:C。
9.A、由圖表信息可知,①點經緯度大致為(34°N,77.22°W)為西半球,A錯誤;
B、由圖表信息可知,④點經緯度大致為(23°S,161.22°E),屬于低緯度地區,B錯誤;
C、由圖表信息可知,①②③地處北半球,故圖中城市多分布在北半球,C正確;
D、由圖表信息可知,①②③地處北半球,多分布在北溫帶,D錯誤。
故答案為:C。
(2024七上·西湖期末)某校七年級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史(部分)后,開展“圖說歷史”的主題探究活動。完成問題。
10.以良渚古城為核心的良渚遺址考古發現非常豐富,以下文物可以反映出(  )
①該地為舊石器時代遺存
②該地區出現了早期國家
③黃河流域進入文明社會
④當時出現社會階級分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歷史地圖是研究歷史不可或缺的工具。下列三幅地圖從左到右反映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
A.諸侯爭霸,戰亂不斷 B.周天子統治權威增強
C.百家爭鳴,文化繁榮 D.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
【答案】10.C
11.D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良渚遺址。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良渚遺址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分裂走向統一。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地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分裂走向統一的相關史實。
10.據材料“以良渚古城為核心的良渚遺址考古發現非常豐富"并結合所學可知,良渚遺址距今約5000年,說明良渚文明已經進入新石器時代,①不符合題意;據材料“祭祀神靈用的玉琮”“象征軍事指揮權的玉鉞”并結合所學可知,玉琮和玉鉞象征著權威,說明良渚文明已經出現早期國家,故②符合題意;據所學可知,良渚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屬于長江流域的遠古文明,故③不符合題意;據材料“祭祀神靈用的玉琮”“象征軍事指揮權的玉鉞”并結合所學可知,良渚遺址中城內外的貴族墓地里出現玉琮、玉鉞,說明當時不同身份和等級的群體埋葬在不同的區域,社會的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故④符合題意。綜上分析可知,②④正確,故選C項。①③錯誤,排除ABD三項。
故答案為:C。
11.據題干地圖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圖一為春秋爭霸形勢圖,圖二為戰國形勢圖,這兩幅圖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國家陷于分裂動蕩,爭霸兼并戰爭不斷,諸侯國數量越來越少,局部統一出現;圖二是秦朝形勢圖,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中國。由此得出題干中三幅地圖從左到右反映的歷史發展趨勢是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故選D項。
圖一反映了諸侯爭霸,戰亂不斷,不能反映秦統一的完成,排除A項。
春秋戰國時期,王室衰微,周天子地位與權威日益下降,排除B項。
春秋戰國時期,學術思想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而題反映的是政治狀況,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12.(2024七上·西湖期末)“牛拉三個犁鏵,由一人操縱,滴下種子,并同時握住條播機。”這段史料描述的農業生產工具是(  )
A.骨耜
B.鐵農具
C.耬車
D.翻車
【答案】C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材料“牛拉三個犁鏵,由一人操縱,滴下種子,并同時握住條播機",結合所學可知,這段史料描述的是播種工具,漢代時期發明最耬車,是以人或畜為動力,一人扶耬,用于開溝、播種的農業生產工具,故選C項。
骨耜是河姆渡人使用的挖土工具,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鐵農具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生產工具,不是播種用的,排除B項。
翻車是一種灌溉工具,曹魏時期馬鈞改進,用于灌溉、排澇,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耬車。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耬車的相關史實。
13.(2024七上·西湖期末)下面兩幅圖說明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儒家的不同態度,他們的共同目的是(  )
A.加強思想控制 B.提高知識分子地位
C.發展社會經濟 D.促進文化事業發展
【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據材料“秦坑儒谷、漢代講經圖”并結合所學可知,“秦坑儒谷”反映了秦朝焚書坑儒,強化了思想控制;“漢代講經圖”反映了漢朝“尊崇儒術”,加強了思想專制,由此得出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儒家的態度雖然不同,但共同目的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故選A項。
秦朝焚書坑儒打擊了儒家知識分子,沒有提高知識分子的地位,排除B項。
秦朝焚書坑儒和漢朝尊崇儒術屬于思想專制,與發展社會經濟無關,排除C項。
秦朝焚書坑儒不利于文化事業發展,漢朝尊崇儒術推動儒學教育發展,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秦始皇坑儒和漢武帝崇儒。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秦始皇坑儒和漢武帝崇儒的相關史實。
14.(2024七上·西湖期末)右邊是《北魏帝王出御圖》,圖中所有人物的衣著均是峨冠博帶,寬衣大袖,與北魏傳統民族服飾截然不同。這反映了(  )
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
C.光武中興的盛世局面 D.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
【答案】D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材料“《北魏帝王出御圖》”“圖中所有人物的衣著均是峨冠博帶,寬衣大袖,與北魏傳統民族服飾截然不同”,結合所學知識,5世紀后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行穿漢服、說漢話等風俗改革,推動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封建化,促進了民族交融,故選D項。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是夏商周時期的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是秦漢時期的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東漢光武帝開創光武中興的盛世局面,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
15.(2024七上·西湖期末)《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楚越之地,地廣人稀,無積聚而多貧”。而《晉書·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這一變化表明(  )
A.南方經濟超過北方 B.北方少數民族內遷
C.江南地區得到開發 D.南方地區戰亂不休
【答案】C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楚越之地,地廣人稀,無積聚而多貧”可知,漢代時期江南比較落后;據材料“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并結合所學可知,東晉時期,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既帶來了先進生產技術,又提供了充足勞動力,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發展,出現了“谷帛殷阜,家給人足”的局面,故選C項。
東晉時期,江南得到一定的開發,但經濟水平尚未超過北方,排除A項。
漢末至魏晉時期,北方少數民族不斷內遷,但材料中沒有相關體現,排除B項。
材料反映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無法得出南方地區戰亂不休,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以江南開發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6.(2024七上·西湖期末)下表是某同學對中國古代史上幾次著名戰役及其推論的梳理,其中正確的是(  )
選項 戰役 推論
A 巨鹿之戰 劉邦破釜沉舟從而擊敗秦軍
B 官渡之戰 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C 赤壁之戰 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D 淝水之戰 解除了東晉對前秦的威脅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下列著名戰役及其推論正確的”,結合所學可知:
A:巨鹿之戰,公元前207年,項羽破釜沉舟、以少勝多擊敗秦軍主力,推論不正確,排除A項。
B:官渡之戰,200年,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推論正確,故選B項。
C:赤壁之戰,208年,孫權、劉備以少勝多打敗曹操,為三足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排除C項。
D:淝水之戰,383年,東晉以少用多擊敗前秦,解除了前秦對東晉的威脅,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官渡之戰。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三國鼎立的相關史實。
17.(2024七上·西湖期末)某班學生開展“古代典籍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活動。下列典籍與作者匹配正確的是(  )
①《傷寒雜病論》--華佗
②《史記》--司馬遷
③《齊民要術》--賈思勰
④《大明歷》--祖沖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典籍與作者匹配正確的”,結合所學可知,傷寒雜病論》是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所著,故①匹配錯誤;司馬遷撰寫了史學巨著《史記》,故②匹配正確;北朝賈思勰編寫了農學科技著作《齊民要術》,故③匹配正確;南北朝時期的科學家創制了《大明歷》,故④搭配正確。綜上可知,②③④符合題意,故選D項。①不符合題意,排除ABC三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國古代優秀典籍。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發展的相關史實。
18.(2024七上·西湖期末)對比下面兩幅時間管理圖,我們可以發現(  )
①低效學習者對于學習明顯缺乏興趣
②高效學習者善于運用合作學習方式
③高效學習者懂得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④低效學習者缺乏學習計劃性和自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觀察漫畫內容可以看出高效學習者懂得合理規劃學習時間, 低效學習者缺乏學習計劃性和自律,所以 ③④ 說法正確。
①錯誤,低效學習者是因為沒有計劃,無自律,而不是對學習缺乏興趣。
②錯誤,高效學習者因為有計劃,有自律,沒有體現合作學習。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學會學習的認識,學會學習,需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意味著要善于從生活中汲取養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策略,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19.(2024七上·西湖期末)關于“夢想與現實”,某班同學展開了討論。下列觀點正確的有(  )
①夢想即使實現不了,也能引領方向
②夢想和現實是平行線,永遠無法相交
③現實常會把夢想打敗,但總有一個夢想會實現
④從小努力,經過長時間的奮斗,夢想才能實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少年夢想能不斷激發生命的激情和勇氣,讓生活更有色彩。有夢想,就有希望。夢想即使實現不了,也能引領方向。努力,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梁。從小努力,經過長時間的奮斗,夢想才能實現,現實常會把夢想打敗,但總有一個夢想會實現,所以①③④正確。
②錯誤,努力,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梁,夢想和現實是可以相交的。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少年夢想和努力的認識,少年有夢,不應止于心動,更在于行動。不懈地追夢、圓夢才能改變生活,改變我們自己。努力,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不服輸的堅忍和失敗后從頭再來的勇氣,是對自我的堅定信念和對美好的不懈追求。
20.(2024七上·西湖期末)“我不斷地努力,可總是達不到心目中理想自我的要求。我該怎么辦呢 ”針對小西同學的困惑,以下建議可以采納的是(  )
①揚長避短,善于利用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②廣泛參與多方面的活動,不斷激發潛能
③主動改正缺點,從最容易改正的缺點開始
④“從小看大,三歲看老”,不需要改變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做更好的自己要揚長避短,善于利用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最大限度地展現自己的才華。廣泛參與多方面的活動,不斷激發潛能,主動改正缺點,從最容易改正的缺點開始,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正確。
④錯誤,我們要主動改正缺點,不需要改變了的觀點太消極,沒有進取心,不利于自身的發展。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做更好的自己的認識,改正缺點需要決心、信心、勇氣和毅力,改正缺點的過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過程。
21.(2024七上·西湖期末)朋友和友誼是人生永恒的話題。下列對行為的微點評正確的是(  )
序號 行為 微點評
① 我做了錯事,朋友一邊批評我一邊幫助我。 我們要與正直、樂于助人的人交朋友。
② 朋友作文大賽得獎了,而我卻沒有,我和朋友的關系也疏遠了。 真正的友誼不可以有競爭競爭會傷害友誼。
③ 我幫朋友講數學題,他幫我補習語文。 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
④ 我幫朋友向老師隱瞞去網吧的事,他說我真夠朋友。 友誼需要信任和忠誠,我們可以為朋友做任何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①正確,我做了錯事,朋友一邊批評我一邊幫助我,這體現我們要與正直、樂于助人的人交朋友。友誼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生命的美好。
②錯誤,競爭并不必然傷害友誼,關鍵是我們對待競爭的態度。
③正確,我幫朋友講數學題,他幫我補習語文,這說明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
④錯誤,友誼不能沒有原則,友誼需要信任和忠誠,但“講義氣”“夠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為朋友做任何事。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友誼的力量,友誼的特質和友誼的澄清的認識,競爭并不必然傷害友誼,如果我們能坦然接受并欣賞朋友的成就,就不會沉溺于失利的痛苦。在競爭中自我反省和激勵,我們會收獲更多。
22.(2024七上·西湖期末)網上交友需要遵守一定的規則。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
A.現實生活不如意,網絡交友來代替
B.保護自己要切記,個人信息要保密
C.線上朋友線下見,廣交朋友笑開顏
D.暢所欲言沒關系,無人知曉我是誰
【答案】B
【知識點】網絡交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虛擬世界的交往,帶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我們要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對陌生人的邀請,予以回絕;對個人的家庭住址、經濟狀況、聯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問題時,要學會求助,所以B正確。
A錯誤,在網絡上交友,需要考慮對自己學習和生活的影響,學會理性辨別、慎重選擇。
C錯誤,將網上的朋友轉化為現實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D錯誤,網絡交友要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規定,不能暢所欲言。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網絡交友的認識,在網絡中交往,可以滿足我們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擔現實交往中那么多的壓力和責任。但是,虛擬的交往難以觸摸到生活中的真實,不管網絡生活多么精彩,我們不可能只停留在這里。我們要學會在現實中與同伴交往,增加真實而貼近的感受,奠定友誼更可靠的基礎。
23.(2024七上·西湖期末)小民記錄了老師的一天,得出了不一樣的結論。觀察老師的一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老師很早到校,還給沒吃早飯的同學帶了面包。老師真
好…… 老師批評了上課隨意講話的同學。老師有點兇…… 老師為同學打好飯菜、批改作業,在辦公室睡著了。老師真累…… 老師找成績下滑的同學談心,有的人嫌煩,有的人很感謝老師……
7:00 9:30 12:00 20:00
A.老師的工作很輕松,只需“傳道受業解惑
B.老師引導我們進步,但無法成為真正朋友
C.接受老師的表揚,完全不理會老師的批評
D.彼此尊重,是建立和老師良好關系的開始
【答案】D
【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從題干材料老師一天的工作可知,老師是我們知識學習的指導者,也是我們精神成長的引路人。彼此尊重,是我們與老師建立良好關系的開始,所以D正確。
A錯誤,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之一,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不僅僅是 傳道受業解惑,材料顯示老師的工作很累。
B錯誤,在平等相待、相互促進的師生交往中,我們可以和老師成為朋友。
C錯誤,對待老師的批評,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批評的內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師生交往的認識,尊重老師,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作為“晚輩”的基本道德修養,它不僅體現我們內心的情感和態度,而且表現在與老師日常交往的言談舉止中。
24.(2024七上·西湖期末)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親情賬戶”,碰撞與沖突會使其“支出”;關愛與守候才能使其“充值”。為避免賬戶“透支”,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①學會孝敬父母,一味順從
②增強責任意識,分擔家務
③拒絕父母幫助,學會獨立
④主動表達關愛,理解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理解與寬容
【解析】【分析】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親情賬戶”,碰撞與沖突會使其“支出”;關愛與守候才能使其“充值”,這告訴我們,構建和諧家庭要增強責任意識,分擔家務,家庭成員之間要主動表達關愛,相互理解包容,所以②④正確。
①錯誤,一味順從是愚孝的做法,不可取。
③ 錯誤,我們是未成年人,身心還不成熟,還離不開父母的幫助。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建設和諧家庭的認識,家和萬事興。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是家庭美滿幸福的重要條件。這需要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理解、信任、體諒和包容。
25.(2024七上·西湖期末)2023年12月,杭州初中學校開展體檢活動。某校的結果顯示,學生近視率已超過 70%,脊柱側彎率有增長趨勢。下列做法,能夠守護學生健康的有(  )
①保持規律作息和充足睡眠
②拒絕使用一切電子類產品
③端正坐姿并勤做眼保健操
④多戶外活動堅持體育鍛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珍愛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學生近視率已超過 70%,脊柱側彎率有增長趨勢,這啟示我們,愛護身體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規律作息和充足睡眠,端正坐姿并勤做眼保健操,多參與戶外活動,堅持體育鍛煉,所以①③④正確。
②錯誤,電子類產品有利也有弊,我們要合理利用,而不是拒絕使用。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愛護身體的認識,生命是以身體為基礎的,守護生命首先要關注自己的身體。關心身體的狀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對生命負責任的態度。
26.(2024七上·西湖期末)漫畫《命是弱者的借口,運是努力的謙辭》啟示我們(  )
①面對挫折,產生負面情緒是不正常的
②要培養面對挫折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
③生活中的挫折是我們生命成長的一部分
④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抗拒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生命的獨特性
【解析】【分析】命是弱者的借口,運是努力的謙辭,啟示我們生活難免有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是我們生命成長的一部分,我們要培養面對挫折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所以②③說法正確。
①錯誤,面對挫折,產生負面情緒是正常的,我們需要及時調整自己,正確看待挫折。
④符合題意,選項觀點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應排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戰勝挫折和挫折的認識,人們對挫折的認識和態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感受和行為反應,面對挫折,我們需要發現、發掘自己的生命力量。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蘊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調節和自我修復的能力。
27.(2024七上·西湖期末)2023年10月,印度尼西亞第一條高鐵——雅萬高速鐵路正式商業化運營,它是“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印尼兩國務實合作的標志性項目。讀圖,回答問題。
(1)爪哇島位于   洲,南臨   洋。島上河流的分布特征為   ,由此推斷該地地勢特點是   。
(2)雅加達的氣候類型為   ,氣候特點是   
(3)雅萬高鐵主要沿   分布,請簡述雅萬高鐵在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礙。
【答案】(1)亞洲;印度洋;由中間向四周流;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2)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3)城市 、氣溫高、降雨多加之山地地形,高溫、山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嚴重影響施工。
【知識點】世界典型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由圖表信息可知,爪哇島位于亞洲,南臨印度洋。島上河流由中間流向向四周,由此推斷該地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2)由所學知識可知,雅加達的氣候類型為熱帶雨林氣候,該氣候特征為全年高溫多雨。
(3)由圖表信息可知,雅萬高鐵主要沿城市分布;氣溫高、降雨多加之山地地形,高溫、山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嚴重影響施工。
【點評】爪哇島面積是印度尼西亞第五大島,但擁有全國人口的一半以上,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均處支配地位。
28.(2024七上·西湖期末)某校七年級同學以“獲取歷史信息的基本途徑”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
【考古發現歷史】
材料一: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如右圖)。考古學者在甲地發掘出遠古人類的兩顆門齒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還發現了碳屑和燒骨。
【傳說反映歷史】
材料二:傳說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發明紡織。相傳黃帝已能建造宮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
——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文物訴說歷史】
材料三:商代的司母戊鼎(如右圖)是我國知名度最高的國寶文物之一。鼎最初作為食物器皿,逐漸演化為重要的祭祀禮器,直到成為家國寶器。西周時期的用鼎制度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
——摘自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
(1)寫出材料一圖中甲遺址名稱。從考古發現可以得出什么歷史推論
(2)材料二中有關先民的傳說是否有科學根據 請舉兩例遺址發現說明理由。
(3)司母戊鼎有著怎樣的歷史地位 根據材料三,指出鼎在西周時期的主要功能。
【答案】(1)名稱:元謀人。
推論:元謀人已經能夠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2)是否有科學依據:是。
理由:考古材料證實,我國發現的古代第一口井是距今約7000年前河姆渡遺址的水井;半坡遺址、河姆渡遺址、仰韶遺址中出土陶器等。
(3)地位: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
功能:鼎的主要功能是烹煮食物和作為祭祀的禮器。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1)名稱:據材料一“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可知,甲位于我國云南境內,結合所學可知,距今約170萬的元謀人生活于云南境內,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推論:據材料一“考古學者在甲地發掘出遠古人類的兩顆門齒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還發現了碳屑和燒骨”可知,粗糙的石器說明元謀人已經能夠制作工具,發現了碳屑和燒骨,說明元謀人知道使用火。
(2)據材料二“傳說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發明紡織。相傳黃帝已能建造宮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并結合所學可知,黃帝、炎帝是遠古傳說時代的人物,他們的發明創制表明有關先民的傳說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如據考古材料證實,我國發現的古代第一口井是距今約7000年前河姆渡遺址的水井,半坡遺址、河姆渡遺址、仰韶遺址中出土陶器等,這些地下史料的發現,證明有關先民的傳說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3)地位:據材料三“商代的司母戊鼎(如右圖)是我國知名度最高的國寶文物之一”,結合所學可知,商朝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
功能:據材料三“鼎最初作為食物器皿,逐漸演化為重要的祭祀禮器,直到成為家國寶器”可知,鼎的主要功能是烹煮食物和作為祭祀的禮器。
故答案為:(1)名稱:元謀人。推論:元謀人已經能夠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2)是否有科學依據:是。理由:考古材料證實,我國發現的古代第一口井是距今約7000年前河姆渡遺址的水井;半坡遺址、河姆渡遺址、仰韶遺址中出土陶器等。(3)地位: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功能:鼎的主要功能是烹煮食物和作為祭祀的禮器。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元謀人遺址。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地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元謀人遺址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遠古歷史傳說,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我國遠古歷史傳說的相關史實。
(3)本題主要考查了司母戊鼎。要求學生結合“司母戊鼎”的特征和功能來分析,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9.(2024七上·西湖期末)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某校同學開展“探尋絲綢之路”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材料一:漢朝時期不僅開通了陸上“絲綢之路”,還開辟了多條海上航線。
材料二: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歸來后,促使漢王朝開拓絲綢之路。漢王朝在不同路段采取不同措施:……到敦煌的絲路東段,建立連綿不斷的站館舍作為停靠站點;在西域南北兩道,設置西域都護,頒行漢朝的號令。
——摘編自張德芳《從出土漢簡看漢王朝對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經營》
材料三:今天的甘肅、新疆地區位于古絲綢之路要道上。這里發現了很多遺址遺跡,出土了很多漢朝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物(見下表)。
遺址名稱 出土的文物
懸泉置遺址 農具、鐵制的牛車零件、谷物、核桃、杏仁、有漢字的木簡、公元前1世紀的紙張殘片
高昌故城 波斯薩珊王朝的銀幣、公元5世紀左右的基督教壁畫“圣枝圖”
尼雅遺址 蠶繭、桑樹種子、錦緞、銅鏡、煉鐵爐殘跡、一座佛塔
(1)讀圖1、圖2可知,漢朝的商人們載著絲綢等貨物,從A   市)出發,穿過河西走廊,最遠到達B   (國家);還可以通過海上航路,從東南沿海港口出發,穿過C   海峽,最遠抵達D   半島南端。
(2)根據材料二,結合教材簡述漢王朝對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經營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據材料三,歸納絲綢之路的意義。
【答案】(1)長安。;大秦。;馬六甲。;印度。
(2)措施:設置驛站館舍、設置西域都護、屯田駐軍。
(3)意義: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1)內容:據材料一“圖1絲綢之路示意圖”并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西域、中亞,最遠達到大秦;據材料二“圖2漢代海上航路示意圖”并結合所學可知,海上絲綢之路從東南沿海港口出發,經過馬六甲海峽,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段。故A長安;B春秦;C馬六甲;D印度。
措施:據材料二“……到敦煌的絲路東段,建立連綿不斷的站館舍作為停靠站點;在西域南北兩道,設置西域都護,頒行漢朝的號令”并結合所學可知,漢王朝對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經營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設置驛站館舍和設置西域都護;在絲綢之路沿線屯田駐軍。
(3)意義:據材料三“發現了很多遺址遺跡,出土了很多漢朝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物”可知,在今天的甘肅、新疆地區的古絲綢之路要道上出土的文物有生產工具、生活物品和文化產品,結合所學可知,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故答案為:(1)長安大秦 馬六甲 印度(2)措施:設置驛站館舍、設置西域都護、屯田駐軍。(3)意義: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古代絲綢之路。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0.(2024七上·西湖期末)某班開展了以“個人職業發展規劃”為主題的探究活動,邀你一同參與!
全面認識自己
小峰:“哎,個人職業發展規劃感覺好難,我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
老師:“別擔心!你可以從多角度正確認識自己,這是規劃的第一步。”
處理人際關系
小峰:“你相貌平平,還想長大做演員,你換一個目標吧!
小政:“你講話太過分了,我們別做朋友了!”
樹立職業認知
小峰:“只有選擇高大上的職業并成為偉人,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小政:“偉人可以創造社會價值,但平凡人也能創造偉大!”
分享職業規劃
老師:“請大家慎重考慮并制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誰來分享 ”
學生:“我的職業規劃是長大想成為____,為了這個目標,我會____
(1)根據老師的建議,小峰可以如何正確認識自己?
(2)為了呵護友誼,請你幫小峰和小政各提一條建議。
(3)你認同誰的觀點 請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
(4)請分享你的職業發展規劃,并談談你會如何為之努力。
【答案】(1)我們可以從生理、社會、心理等方面來認識自己:可以從身體特征和生理狀況來認識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體能、性別等;可以從個性心理特征來認識自己,如性格、氣質等;可以從在群體中的關系來認識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級中的角色等。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來認識自己。
(2)小峰的建議是呵護友誼需要尊重對方。小政的建議是呵護友誼,需要學會承受并正確對待交友中受到的傷害。
(3)認同小政的觀點。因為①偉大在于創造和貢獻。一個人的偉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夠運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勞動,創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長久的、不平凡的社會價值當人們為生活而努力,②面對生活的艱難考驗,不放棄、不懈怠,為家庭的美好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時,就是在用認真、勤勞、善良、堅持、責任、勇敢書寫自己的生命價值。③生命雖平凡,但也能時時創造偉大。當我們將個體生命和他人的、集體的、民族的、國家的甚至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時,生命便會從平凡中閃耀出偉大。
(4) 我的職業發展規劃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并通過持續學習和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育水平。
【知識點】正確認識自我;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1)別擔心!你可以從多角度正確認識自己,這是規劃的第一步,據此可知,認識自己可以從生理、社會、心理等方面來認識自己,通過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來認識自己等方面回答即可。
(2)小峰:“你相貌平平,還想長大做演員,你換一個目標吧!,這說明小峰沒有尊重對方。小政:“你講話太過分了,我們別做朋友了!”,這說明小政沒正確對待交友中受到的傷害,不珍視友誼。
據此,小峰的建議是呵護友誼需要尊重對方。小政的建議是呵護友誼,需要學會承受并正確對待交友中受到的傷害。
(2)分析材料,“偉人可以創造社會價值,但平凡人也能創造偉大!”的觀點正確,理由可以從偉大在于創造和貢獻。生命雖平凡,但也能時時創造偉大。當我們將個體生命和他人的、集體的、民族的、國家的甚至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時,生命便會從平凡中閃耀出偉大等方面具體分析回答即可。
(3)本題為開放性的問題,針對實際回答即可,如: 我的職業發展規劃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并通過持續學習和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育水平。
【點評】本題考查對正確認識自己的途徑,呵護友誼,發現和創造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平凡與偉大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當朋友背叛了自己,或者做出了傷害友誼的舉動,我們可以選擇寬容對方,也可以選擇結束這段友誼。兩者都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聰明的我們要學會選擇:哪些朋友可以深交;哪些朋友可以保持較好關系;哪些朋友可以慢慢疏遠,甚至要保持距離。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西宁市| 祥云县| 确山县| 射阳县| 苍溪县| 通城县| 元朗区| 东乡族自治县| 大厂| 盐亭县| 景德镇市| 浮山县| 丹凤县| 罗田县| 文化| 青州市| 和田市| 井冈山市| 商洛市| 敖汉旗| 大庆市| 新沂市| 旌德县| 大悟县| 松潘县| 措美县| 城口县| 横峰县| 九江县| 屯留县| 麻栗坡县| 海南省| 余干县| 柏乡县| 于都县| 赫章县| 德钦县| 广南县| 大荔县| 三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