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第一次調研試卷1.(2023八下·海曙月考)古文言:“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這里所說的果實的味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①氣候不同②種植方法不同③品種不同④水土不同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解析】【分析】①由所學知識可知,“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主要是氣候不同 ,干濕不同,影響味道口感, ①正確;②由所學知識可知,“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與種植方法無關,②錯誤;③由所學知識可知,同一品種,在不同區(qū)域種植也會導致其口感、味道不同,③錯誤;④由所學知識可知,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說明水土不同,果實口感不同,④正確;綜上所述:①④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因氣候、水土不同,不同區(qū)域種植同一水果,其口味各異。2.(2023八下·海曙月考)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①小興安嶺林區(qū)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紅松不怕潮,耐腐蝕,花紋漂亮。②信天游、安塞腰鼓、窯洞和變臉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④太湖流域素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旅游古鎮(zhèn)興起,如浙江就有烏鎮(zhèn)、南潯、周莊等。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中國四大地理區(qū)域【解析】【分析】①由所學知識可知,紅松主要生長在我國東北林區(qū),紅松主要習性為不怕潮,耐腐蝕,且花紋漂亮,①正確;②由所學知識可知,信天游、安塞腰鼓、窯洞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變臉是四川地區(qū)文化,②錯誤;③由所學知識可知,珠江三角洲降水豐富,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③正確;④由所學知識可知,太湖流域素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旅游古鎮(zhèn)興起,如浙江就有烏鎮(zhèn)、南潯,而周莊屬于江蘇省,④錯誤;綜上述所:①③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中國魚米之鄉(xiāng)并非特指某個省,而是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等多個省。3.(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列關于上海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上海市位于我國東南部,與浙江,安徽兩省相鄰。B.上海市位于珠江入海口,簡稱滬。C.上海是我國大陸重要的海港,可江海聯(lián)運。D.上海市早在500多年前就有了“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的美譽。【答案】C【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qū)劃【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上海市位于我國東南部,與浙江,江蘇兩省相鄰,不與安徽接壤,A錯誤;B、由所學知識可知,上海市位于長江入海口,簡稱滬,并非珠江,B錯誤;C、由所學知識可知,上海是我國最大海港,與長江相連,可實現(xiàn)江海聯(lián)運,C正確;D、由所學知識可知,上海市在清朝有了“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的美譽,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上海市在清朝有了“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的美譽,距今約有300年歷史。4.(2023八下·海曙月考)1949年9月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召開,下列哪一項不是“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確立( )A.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 B.確立了國徽C.決定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D.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不屬于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的內容”,結合所學分析:A:1949年9月,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決定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B:1950年6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確立了國徽,不是“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確立符合題意,故選B項。C:1949年9月,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決定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D:1949年9月,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的相關史實。5.(2023八下·海曙月考)當代學者李澤厚認為:1949年中國革命的成功……某些沿襲千百年之久的陳規(guī)陋習被滌除。例如,男女在經濟上政治上觀念上家務勞動上的空前平等,至少在知識界和機關干部中,已相當現(xiàn)實地實現(xiàn)。這……甚至超過了好些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可見新中國成立的意義是( )A.為超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奠定了基礎B.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C.推動世界走向進步和光明D.推動了婦女解放運動的發(fā)展【答案】D【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材料“男女在經濟上政治上觀念上家務勞動上的空前平等……”可知,李澤厚認為新中國的成立,滌除沿襲千百年之久的陳規(guī)陋習,男女在經濟上政治上觀念上家務勞動上的空前平等,說明婦女地位逐步提高,推動了婦女解放運動的發(fā)展,故選D項。材料表明,新中國成立后,男女在知識界和機關干部中,實現(xiàn)平等,超過了好些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建設的成就為超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奠定了基礎,排除A項。新中國成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與材料信息不行,排除B項。材料信息體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社會生活、社會面貌產生了重要影響,并未涉及推動世界走向進步和光明,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新中國成立的意義,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6.(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圖為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參會人數分布(部分)。該圖可以用來直接佐證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 )中國共產黨:18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8人中國民主同盟:18人南北解放區(qū):17人內蒙古自治區(qū):7人全國工商界:17人A.確立中共的領導地位 B.具有廣泛性和民主性C.開啟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D.代行了全國人大的職能【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題干“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參會人數分布”可知,參加一屆政協(xié)的代表有各黨派代表、民主人士、少數民族代表、工商界代表、宗教界代表等,代表人數眾多,反映了一屆政協(xié)代表的廣泛性和民主性,故選B項。材料反映了一屆政協(xié)具有廣泛性和民主性,無法直接得出確立中共的領導地位,排除A項。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排除C項。1949年,一屆政協(xié)代行了全國人大的職能,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相關歷史知識。7.(2023八下·海曙月考)西藏各族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專制走向民主,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回顧歷史,下列關于西藏和平解放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了統(tǒng)一B.為西藏地區(qū)和藏族人民的發(fā)展帶來了新機遇C.各族人民實現(xiàn)了大團結D.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關于西藏和平解放的說法錯誤的”,結合所學可知: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西藏和平解放,為西藏地區(qū)和藏族人民的發(fā)展帶來了新機遇,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西藏和平解放,各族人民實現(xiàn)了大團結,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新中國的成立,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不是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說法錯誤,故選D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西藏和平解放,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西藏和平解放的相關史實。8.(2023八下·海曙月考)20世紀50年代,影片《英雄兒女》主題曲歌詞:“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人民戰(zhàn)士驅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詞中的“人民戰(zhàn)士”指的( )A.中國工農紅軍 B.中國國民革命軍C.中國人民解放軍 D.中國人民志愿軍【答案】D【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材料“20世紀50年代”“人民戰(zhàn)士驅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結合所學可知,1950年10,根據中央決定,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抗擊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的侵略,保家衛(wèi)國,所以歌詞中的“人民戰(zhàn)士”指的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故選D項。中國工農紅軍是土地革命時期共產黨創(chuàng)建的革命軍隊,排除A項。中國國民革命軍是國民革命時期國共合作創(chuàng)立的軍隊,排除B項。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人民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共領導的軍隊,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國人民志愿軍,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9.(2023八下·海曙月考)劉少奇曾經指出:“從1953年起,我們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綱領》的基礎上前進一步,制定一個像現(xiàn)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這樣的憲法。”其中,“在《共同綱領》的基礎上前進一步”指的是( )A.新中國工業(yè)化的起步B.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通過C.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的制定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答案】C【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材料“從1953年起……制定一個像現(xiàn)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這樣的憲法”并結合所學可知,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宣告《共同綱領》代行憲法的歷史結束,是“在《共同綱領》的基礎上前進一步”,故選C項。第一個五年計劃,宣告新中國工業(yè)化的起步,而材料體現(xiàn)的是憲法成立,排除A項。材料中“在《共同綱領》的基礎上前進一步”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沒有涉及第一個五年計劃,排除B項。1954年,一屆人大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民主政治成就,而“在《共同綱領》的基礎上前進一步”是法律成就,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0.(2023八下·海曙月考)據1952年統(tǒng)計,我國沿海各省的工業(yè)產值占全國工業(yè)總產值的70%以上。為此,第一個五年計劃編制中,確定五年內開始建設的694個工業(yè)建設單位,分布在內地的將有472個,分布在沿海各地的將有222個。這樣編制的目的是( )A.迅速提高工業(yè)生產水平 B.改變不合理的工業(yè)布局C.密切內地與邊疆的聯(lián)系 D.盡快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材料“據1952年統(tǒng)計,我國沿海各省的工業(yè)產值占全國工業(yè)總產值的70%以上”“確定五年內開始建設的694個工業(yè)建設單位,分布在內地的將有472個,分布在沿海各地的將有222個”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編制中,確定新建設的694個工業(yè)建設單位,分布在內地的將有472個,分布在沿海各地的將有222個,說明針對沿海各省的工業(yè)占比較高,我國開始在內地增加工業(yè)建設單位,反映了一五計劃這樣編制的目的在于改變不合理的工業(yè)布局,故選B項。材料反映的是工業(yè)布局調整,沒有體現(xiàn)迅速提高工業(yè)生產水平,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工業(yè)布局調整,沒有說明密切內地與邊疆的聯(lián)系,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工業(yè)布局調整,沒有涉及盡快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11.(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圖為1954年創(chuàng)作的一幅美術作品《一輩子第一回》 (畫中老人手捧“選民證”)。該作品反映了( )A.土地改革之后農民的喜悅 B.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成就C.掃盲教育帶來的巨大變化 D.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根本變革【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1954年”“畫中老人手捧“選民證””,結合所學可知,《一輩子第一回》體現(xiàn)了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人民選舉代表的歷史史實,說明人民有了選舉權,反映了新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故選B項。1950-1952年,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分到土地,滿心喜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建國初,掃盲教育帶來的巨大變化,與“畫中老人手捧“選民證””不符,排除C項。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產資料所有制發(fā)生根本變革,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成就。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相關史實。12.(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圖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發(fā)展狀況曲線圖,其中從③到④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發(fā)展狀況( )A.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B.開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C.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D.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答案】C【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發(fā)展狀況曲線圖”可知,從③到④的時間是1960-1965年,結合所學可知,1960年,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國民經濟,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故選C項。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是在②到③之間,排除A項。1958年,中央發(fā)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在②到③之間,排除B項。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與題干圖片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國民經濟的調整。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國民經濟調整的相關史實。13.(2023八下·海曙月考)關于土地改革的完成,農民有深切體會,其中符合當時情景的是( )A.農民甲說:“我們總算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B.農民乙說:“今年多收三五斗,還要向地主交租!”C.農民丙說:“加入農業(yè)合作社就是好,集體力量辦大事。”D.農民丁說:“實行人民公社化運動,收成比往年高很多!”【答案】A【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土地改革”,結合所學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徹底摧毀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農民分到了土地,翻了成為土地的主人,故選A項。土地改革的完成,廢除了封建地租剝削,農民不用再向地主交租,乙說不符合土改時情景,排除B項。社會主義發(fā)行時期,實行農業(yè)合作化,農民踴躍參加合作社,丙說不符合當土改時情景,排除C項。“實行人民公社化運動,收成比往年高很多!”是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土地改革的相關史實。14.(2023八下·海曙月考)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兩者的共同作用是( )A.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 B.加快了解放戰(zhàn)爭的進程C.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D.實現(xiàn)了土地公有的目標【答案】A【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題干“《中國土地法大綱》”“《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結合所學可知,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在解放區(qū)開展土地改革,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區(qū)實行土地改革,使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由此得出兩次土地改革都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故選A項。1947年,《中國土地法大綱》加快了解放戰(zhàn)爭的進程,排除B項。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排除C項。《中國土地法大綱》《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實行的是農民土地私有,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土地改革運動,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土地改革的相關史實。15.(2023八下·海曙月考)抓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與“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主政治建設”等關鍵詞相吻合的歷史事件是( )A.頒布《中華民國約法》B.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D.制定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答案】D【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主政治建設”并結合所學可知,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制定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表明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故選D項。1914年,袁世凱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約法》,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1949年,一屆政協(xié)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相關史實。16.(2023八下·海曙月考)馮驥才在《關于文革博物館》一文中寫道:“一代人經受的慘痛教訓,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財富。”這里所說的“教訓”主要是指( )A.要遵循客觀經濟規(guī)律B.要注重民主與法制建設C.要依據生產力水平及時調整生產關系D.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題干“《關于文革博物館》”“一代人經受的慘痛教訓,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財富”,結合所學可知,1966-1976年,爆發(fā)“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嚴重的災難,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踐踏,所以材料所說的“教訓”主要是指要注重民主與法制建設,故選B項。“大躍進”的深刻“教訓”是經濟建設要遵循客觀經濟規(guī)律,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深刻“教訓”是要依據生產力水平及時調整生產關系,排除C項。“計劃經濟體制”的深刻“教訓”是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文化大革命。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文化大革命的相關歷史知識。17.(2023八下·海曙月考)從1954年起,著名品牌茅臺、五糧液、同仁堂、全聚德、東來順、王老吉等響應國家號召,實現(xiàn)了公私合營。在該過程中,國家采取的創(chuàng)造性舉措是( )A.贖買政策 B.典型示范 C.無償沒收 D.自愿互利【答案】A【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1954年”“公私合營”,結合所學可知,1953-1956年,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行和平贖買政策,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舉措,故選A項。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政策是和平贖買,不是典型示范,排除B項。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政策是和平贖買,不是無償沒收,排除C項。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政策是和平贖買,不是自愿互利,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改造,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社會主義改造的相關史實。18.(2023八下·海曙月考)“公有制不會是像扔原子彈那樣撲通下地,全國一個早上就全部實現(xiàn),而是逐步地實現(xiàn)。……要慢慢地使我們的新制度在大家的腦筋里面鉆進去一點。”公有制最終實現(xiàn)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64年【答案】C【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公有制最終實現(xiàn)”,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占據了主體,宣告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成,故選C項。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宣告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勝利,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不符合題題意,排除B項。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改造。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社會主義改造的相關歷史知識。19.(2023八下·海曙月考)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其中有句歌詞為:“小燕子,告訴你,今年這里更美麗,我們蓋起了大工廠,裝上了新機器,歡迎你長期住在這里!”由此可以看出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C.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 D.工業(yè)化的起步【答案】D【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1957年”“我們蓋起了大工廠,裝上了新機器”,結合所學可知,1953-1957年,我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業(yè)基礎,開始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取得了初步成效,故選D項。1950-1953年,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1950-1952年,土地改革,促進生產,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1953-1956年,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工業(yè)化,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20.(2023八下·海曙月考)1958年8月11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的報告文學《毛主席到了徐水》描寫道:一只野兔被人發(fā)現(xiàn)逃到麥田后,由于小麥長得太茂盛,這只野兔被麥苗困住無法動彈。這段描寫反映了( )A.個人崇拜風氣盛行 B.國家非常重視農業(yè)生產C.毛主席與農民心連心 D.浮夸風滲入文學創(chuàng)作【答案】D【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題干“1958年”“一只野兔被人發(fā)現(xiàn)逃到麥田后,由于小麥長得太茂盛,這只野兔被麥苗困住無法動彈”,結合所學可知,1958年,“大躍進”運動興起,片面追求高指標、高速度、高產量,導致浮夸風盛行,材料中描述“小麥生長茂盛到野兔被困住無法動彈”反映了浮夸風滲入文學創(chuàng)作,故選D項。題干描繪小麥長得太茂盛,以致于野兔被麥苗困住無法動彈,不能體現(xiàn)個人崇拜現(xiàn)象,排除A項。題干描繪野兔被茂盛的麥苗困住無法動彈,無法說明國家非常重視農業(yè)生產,排除B項。題干描繪野兔被茂盛的麥苗困住無法動彈,沒有說明毛主席與農民的關系,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大躍進運動,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21.(2023八下·海曙月考)如圖方框內應填的主題是( )A.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B.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C.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 D.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中共八大”“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大慶油田、原子彈等成就”,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了1956年至1976年,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與失誤,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曲折性,故選B項。1956年,三大改造標志社會主義制度建議,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1949年,開國大典標志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鞏固了新政權,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相關史實。22.(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列是偉大祖國70余年風雨歷程的大事,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一五計劃宣告超額完成②第一顆原子彈爆炸③西藏和平解放④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⑤三大改造基本完成A.①②⑤③④ B.③⑤①②④ C.④①②⑤③ D.①⑤④③②【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題干“偉大祖國70余年風雨歷程”,結合所學可知:①一五計劃宣告超額完成,1957年;②第一顆原子彈爆炸,1964年;③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④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1970年;⑤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綜上可知,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③⑤①②④,故選B項。排除ACD三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社會主義建設的相關史實。23.(2023八下·海曙月考)“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下列中國共產黨給出的“答卷”,讓“閱卷人”滿意的是 ( )①組建農業(yè)生產合作社②實行土地改革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④發(fā)動“文化大革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讓‘閱卷人’滿意的”,結合所學可知,1953-1956年,國家組建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實現(xiàn)了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促進了農業(yè)發(fā)展,讓“閱卷人”滿意,故①符合題意;1950-1952年,中央政府實施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翻身成為土地的主人,讓“閱卷人”滿意,故②符合題意;1958年,中央掀起人民公社化運動,嚴重挫傷了生產積極性,“閱卷人”對此不滿意,故③不符合題意;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社會動亂,“閱卷人”對此不滿意,故④不符合題意。綜合上述可知,①②符合題意,故選A項。③④不符合題意,排除BCD三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建設探索。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相關史實。24.(2023八下·海曙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成都·網紅之地】“……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喔…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一首《成都》唱進了許多人的心里,因為一首歌愛上一座城——四川成都也成了網紅城市。請?zhí)顚憟D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河流: A 山脈: B 地形區(qū):C 。(2)【成都·網紅之美】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美景、美食、閑適的生活,讓人們流連忘返,以下景觀在成都能看到的有(3)【成都·網紅之異】①成都與上海在夏季的氣候類型是 ,兩地都適宜種植的糧食作物是 。②成都與上海雖然都處于同一緯度,但成都一月份平均氣溫高于上海,主要原因是 。③成都平原被譽為“ ”,主要得益于一個著名水利工程: 。【答案】(1)長江;秦嶺;四川盆地(2)D(3)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稻;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四周山脈環(huán)繞,特別是北面秦嶺、大巴山的屏障,大大減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氣的入侵程度。;天府之國;都江堰【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1)由圖表信息可知,A是我國長江,B是我國秦嶺;C是我國四川盆地;(2)由所學知識可知,A是我國東北雪屋;B是四川大熊貓;C為西藏布達拉宮;D為四川變臉藝術,故可以看到B、D圖景。(3)由所學知識可知,①成都與上海都屬于季風氣候區(qū),夏季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兩地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②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四周山脈環(huán)繞,特別是北面秦嶺、大巴山的屏障,大大減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氣的入侵程度;所以冬季氣溫高于上海;③成都平原又被譽為天府之國,物產豐富,主要因為有都江堰水利。【點評】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盆西平原,總面積 1.881 萬平方公里,是位于中國四川盆地西部的一處沖積平原。25.(2023八下·海曙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新中國繼承的是一個國民經濟瀕于崩潰的爛攤子,生產萎縮,物價飛漲,民生困苦。中國人民有沒有能力把生產恢復起來,這是一個嚴峻考驗。新中國雖然得到蘇聯(lián)和東歐等國的承認和支持,但美國拒絕承認。中國人民能否沖破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創(chuàng)造有利的外部條件以建設國家,這是又一個嚴峻考驗。——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材料二:新中國誕生剛一年,就和朝鮮人民一道,用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zhàn),迫使美國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使舉世為之震驚……“它(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材料三:志愿軍廣大指戰(zhàn)員充分發(fā)揮我軍的政治優(yōu)勢和光榮傳統(tǒng),與朝鮮人民軍一道,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揚長避短,以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同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進行艱苦卓絕的作戰(zhàn)。他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1)根據材料一,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面臨的國內外嚴峻形勢。(2)材料二中“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zhàn)”指的是什么事件?并根據材料概述“激戰(zhàn)”的勝利所產生的積極影響。(3)從材料三中概括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原因。(4)在這場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出了許多的英雄人物,請你列舉兩位。你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樣的精神?【答案】(1)國內:經濟瀕于崩潰;國際:帝國主義國家的孤立和封鎖。(2)抗美援朝戰(zhàn)爭。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3)志愿軍廣大指戰(zhàn)員發(fā)揮光榮傳統(tǒng);采取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進行艱苦卓絕作戰(zhàn)。(4)邱少云 黃繼光等,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國際主義精神等等。【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新中國繼承的是一個國民經濟瀕于崩潰的爛攤子,生產萎縮,物價飛漲,民生困苦”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內經濟瀕于崩潰;據材料一“中國人民能否沖破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這是又一個嚴峻考驗”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國際上面臨帝國主義國家的孤立和封鎖。(2)據材料二“新中國誕生剛一年,就和朝鮮人民一道,用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zhàn),迫使美國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使舉世為之震驚……”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二中“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zhàn)”指的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據材料二“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并結合所學可知,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3)據材料三“志愿軍廣大指戰(zhàn)員充分發(fā)揮我軍的政治優(yōu)勢和光榮傳統(tǒng)……”可知,志愿軍廣大指戰(zhàn)員發(fā)揮光榮傳統(tǒng);據材料三“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揚長避短,以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同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進行艱苦卓絕的作戰(zhàn)”可知,采取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進行艱苦卓絕作戰(zhàn)。(4)根據所學可知,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出了許多的英雄人物,如邱少云、黃繼光等,從他們身上學到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國際主義精神等等。故答案為:(1)國內:經濟瀕于崩潰;國際:帝國主義國家的孤立和封鎖。(2)抗美援朝戰(zhàn)爭。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3)志愿軍廣大指戰(zhàn)員發(fā)揮光榮傳統(tǒng);采取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進行艱苦卓絕作戰(zhàn)。(4)邱少云、黃繼光等,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國際主義精神等等。【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6.(2023八下·海曙月考)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組織人民取得革命勝利,踏上了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解放以前,他(貧農陳友漢)的土地很少,每年只收七擔谷。現(xiàn)在,他家有田地十五畝四分,今年(1953年)他家收谷三十二擔。——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二:1953年黨和國家開始對農業(yè)、手工業(yè)進行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造完成后,約96%的農戶正式成為社員。 社會主義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勢的根本變化”。——摘編自李穎《共和國歷史的細節(jié)》材料三:圖1 圖2(1)指出與陳友漢生活改變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該事件對于以陳友漢為代表的中國農民來說有什么意義?(2)材料三中國家對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采取了什么形式 從材料一到材料二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政治形勢的根本變化”是指什么?(3)圖1圖2是指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分別發(fā)生了什么嚴重失誤?(4)綜合上述材料,從我國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你能獲得什么啟示?【答案】(1)土地改革。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2)成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由土地私有制變成了土地公有制。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起來。(3)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4)經濟建設要符合實際生產力水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要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從農民的利益出發(fā),充分調動生產積極性等等。【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1)事件:據材料一“現(xiàn)在,他家有田地十五畝四分,今年(1953年)他家收谷三十二擔”并結合所學可知,與陳友漢生活改變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土地改革。意義:根據所學可知,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生產積極性提高,推動了農業(yè)發(fā)展。(2)形式:據材料二“1953年黨和國家開始對農業(yè)、手工業(yè)進行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造完成后,約96%的農戶正式成為社員”,結合所學可知,1953年開始,國家對農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變化:根據所學可知,1956年底,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促使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由土地私有變成了土地公有。變化:根據所學可知,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起來。(3)據材料三“圖1‘肥豬賽大象’”并結合所學可知,反映的是大躍進運動,導致浮夸風盛行;“圖2‘吃飯不要錢,努力搞生產’”并結合所學可知,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運動,片面追求一大公二,二者都嚴重破壞了經濟發(fā)展。(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經濟建設要符合實際生產力水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要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從農民的利益出發(fā),充分調動生產積極性等等。故答案為:(1)土地改革。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2)成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由土地私有制變成了土地公有制。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起來。(3)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4)經濟建設要符合實際生產力水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要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從農民的利益出發(fā),充分調動生產積極性等等。【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土地改革的相關歷史知識。(2)本題主要考查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社會主義改造的相關史實。(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相關史實。(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7.(2023八下·海曙月考)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是一個不斷學習與探索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工業(yè)基礎,特別是重工業(yè)基礎非常薄弱……這種落后的經濟狀況只能靠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才能改變。材料二:1953﹣1957年,我國農業(yè)、輕工業(yè)和重工業(yè)產值增長速度和比重變化表。行業(yè) 農業(yè) 輕工業(yè) 重工業(yè)1953年農、輕、重比例(%) 52.8 29.6 17.61957年農、輕、重比例(%) 43.5 29.2 27.31953﹣1957年平均增長速度(%) 4.5 12.8 25.4材料三: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的成就(部分)①建成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及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和勝利油田。 ②到1965年,我國國內需要的原油和石油產品已實現(xiàn)全部自給。 ③修建了包蘭、蘭新、蘭青等鐵路。 ④1956—1966年,我國共有183名運動員打破和超過97項記錄。 ⑤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⑥1965年,我國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⑦1973年,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怎樣的經濟狀況?(2)從材料二圖表中,指出哪一行業(yè)發(fā)展最快?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由于黨和政府實施了哪一措施?說說該措施在工業(yè)方面的具體成就一項。(3)請用材料中的史實證明下列觀點。(填寫序號,多選、錯選或少選均不得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成就顯著: ; 交通運輸業(yè)有了長足的發(fā)展: ;工業(yè)生產能力大大提高: 。(4)請完成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時代楷模”人物名片。姓名:王進喜 榮譽稱號:“ ” 姓名: 榮譽稱號:“黨的好干部” 姓名: 榮譽稱號:“解放軍好戰(zhàn)士”【答案】(1)重工業(yè)基礎薄弱。(2)重工業(yè);“一五計劃”的實施。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第一輛國產汽車、第一家噴氣式飛機)等等任意一個。(3)⑤⑥⑦;③;①②(4)鐵人;焦裕祿;雷鋒【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工業(yè)基礎,特別是重工業(yè)基礎非常薄弱……”并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重工業(yè)基礎薄弱。(2)行業(yè):據材料二“1953﹣1957年,我國農業(yè)、輕工業(yè)和重工業(yè)產值增長速度和比重變化表”可知,1953﹣1957年,重工業(yè)平均增長速度25.4個百分點,遠遠高于農業(yè)與輕工業(yè)。措施:根據所學可知,1953﹣1957年,我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建成了一大批工業(yè)基地,工業(yè)化建設取得了初步成就。成就:根據所學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工業(yè)各領域快速發(fā)展,捷報頻傳,建成了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第一輛國產汽車、第一家噴氣式飛機)等等。(3)據材料三“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的成就”可知,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成就顯著有⑤⑥⑦; 交通運輸業(yè)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表現(xiàn)在③;工業(yè)生產能力大大提高主要有①②。(4)根據所學可知,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時代楷模”主要有“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 焦裕祿;“解放軍好戰(zhàn)士”雷鋒。故答案為:(1)重工業(yè)基礎薄弱。(2)重工業(yè);“一五計劃”的實施。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第一輛國產汽車、第一家噴氣式飛機)等等任意一個。(3)第1空、⑤⑥⑦;第2空、③;第3空、①②。(4)第1空、鐵人;第2空、焦裕祿;第3空、雷鋒。【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8.(2023八下·海曙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是小明同學整理的共產黨的革命足跡,小明同學還為革命足跡做了知識卡片。關鍵詞:____ 旗幟升起:____ 旗幟升起的意義:____材料二:(1)請你仿照小明同學做的知識卡片也為“成就:北京”做一張革命足跡知識卡片。(2)在預習圖2、圖3學習內容時,有同學摘錄出了以下觀點,其中有幾處錯誤請你指出并加以改正。① 圖2中朝人民進行的是反侵略的正義戰(zhàn)爭。 ② 圖2戰(zhàn)后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大大提高。 ③ 圖2戰(zhàn)爭的結果是將美國趕出了朝鮮半島。 ④ 圖3事件是中國共產黨對孫中山革命事業(yè)的繼承。 ⑤ 圖3事件中共中央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 ⑥ 圖3事件后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轉變?yōu)檗r民的土地所有制。(3)圖2、圖3反映的歷史事件與圖1反映的歷史事件有什么關系 【答案】(1)關鍵詞:當家作主 旗幟升起:國旗 旗幟升起的意義: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2)③⑤錯誤。 圖2戰(zhàn)爭的結果是1953年7月,美國不得不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圖3事件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3)圖2、圖3反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土地改革。圖1反映了新中國的成立。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土地改革的完成,分別從軍事上、經濟上進一步鞏固了新生政權。【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共產黨的革命足跡形勢圖”并結合所學可知,1949年,五星紅旗在天安城樓冉冉升起,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實現(xiàn)了當家作主;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2)據材料二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③⑤錯誤。結合所學圖2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1953年7月,美國不得不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故③錯誤。圖3反映的是建國后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故⑤錯誤。(3)根據所學可知,圖1反映了新中國的成立。圖2反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圖3反映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土地改革的完成,分別從軍事上、經濟上進一步鞏固了新生政權。故答案為:(1)關鍵詞:當家作主 旗幟升起:國旗 旗幟升起的意義: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2)③⑤錯誤。 圖2戰(zhàn)爭的結果是1953年7月,美國不得不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圖3事件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3)圖2、圖3反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土地改革。圖1反映了新中國的成立。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土地改革的完成,分別從軍事上、經濟上進一步鞏固了新生政權。【點評】本題以新中國的建立與鞏固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 / 1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第一次調研試卷1.(2023八下·海曙月考)古文言:“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這里所說的果實的味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①氣候不同②種植方法不同③品種不同④水土不同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2023八下·海曙月考)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①小興安嶺林區(qū)有亞洲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森林。紅松不怕潮,耐腐蝕,花紋漂亮。②信天游、安塞腰鼓、窯洞和變臉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③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④太湖流域素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旅游古鎮(zhèn)興起,如浙江就有烏鎮(zhèn)、南潯、周莊等。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列關于上海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上海市位于我國東南部,與浙江,安徽兩省相鄰。B.上海市位于珠江入海口,簡稱滬。C.上海是我國大陸重要的海港,可江海聯(lián)運。D.上海市早在500多年前就有了“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的美譽。4.(2023八下·海曙月考)1949年9月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召開,下列哪一項不是“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確立( )A.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 B.確立了國徽C.決定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D.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5.(2023八下·海曙月考)當代學者李澤厚認為:1949年中國革命的成功……某些沿襲千百年之久的陳規(guī)陋習被滌除。例如,男女在經濟上政治上觀念上家務勞動上的空前平等,至少在知識界和機關干部中,已相當現(xiàn)實地實現(xiàn)。這……甚至超過了好些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可見新中國成立的意義是( )A.為超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奠定了基礎B.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C.推動世界走向進步和光明D.推動了婦女解放運動的發(fā)展6.(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圖為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參會人數分布(部分)。該圖可以用來直接佐證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 )中國共產黨:18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8人中國民主同盟:18人南北解放區(qū):17人內蒙古自治區(qū):7人全國工商界:17人A.確立中共的領導地位 B.具有廣泛性和民主性C.開啟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D.代行了全國人大的職能7.(2023八下·海曙月考)西藏各族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專制走向民主,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回顧歷史,下列關于西藏和平解放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了統(tǒng)一B.為西藏地區(qū)和藏族人民的發(fā)展帶來了新機遇C.各族人民實現(xiàn)了大團結D.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8.(2023八下·海曙月考)20世紀50年代,影片《英雄兒女》主題曲歌詞:“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人民戰(zhàn)士驅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詞中的“人民戰(zhàn)士”指的( )A.中國工農紅軍 B.中國國民革命軍C.中國人民解放軍 D.中國人民志愿軍9.(2023八下·海曙月考)劉少奇曾經指出:“從1953年起,我們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綱領》的基礎上前進一步,制定一個像現(xiàn)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這樣的憲法。”其中,“在《共同綱領》的基礎上前進一步”指的是( )A.新中國工業(yè)化的起步B.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通過C.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的制定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10.(2023八下·海曙月考)據1952年統(tǒng)計,我國沿海各省的工業(yè)產值占全國工業(yè)總產值的70%以上。為此,第一個五年計劃編制中,確定五年內開始建設的694個工業(yè)建設單位,分布在內地的將有472個,分布在沿海各地的將有222個。這樣編制的目的是( )A.迅速提高工業(yè)生產水平 B.改變不合理的工業(yè)布局C.密切內地與邊疆的聯(lián)系 D.盡快完成社會主義改造11.(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圖為1954年創(chuàng)作的一幅美術作品《一輩子第一回》 (畫中老人手捧“選民證”)。該作品反映了( )A.土地改革之后農民的喜悅 B.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成就C.掃盲教育帶來的巨大變化 D.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根本變革12.(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圖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發(fā)展狀況曲線圖,其中從③到④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發(fā)展狀況( )A.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B.開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C.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D.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13.(2023八下·海曙月考)關于土地改革的完成,農民有深切體會,其中符合當時情景的是( )A.農民甲說:“我們總算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B.農民乙說:“今年多收三五斗,還要向地主交租!”C.農民丙說:“加入農業(yè)合作社就是好,集體力量辦大事。”D.農民丁說:“實行人民公社化運動,收成比往年高很多!”14.(2023八下·海曙月考)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兩者的共同作用是( )A.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 B.加快了解放戰(zhàn)爭的進程C.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D.實現(xiàn)了土地公有的目標15.(2023八下·海曙月考)抓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與“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主政治建設”等關鍵詞相吻合的歷史事件是( )A.頒布《中華民國約法》B.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D.制定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6.(2023八下·海曙月考)馮驥才在《關于文革博物館》一文中寫道:“一代人經受的慘痛教訓,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財富。”這里所說的“教訓”主要是指( )A.要遵循客觀經濟規(guī)律B.要注重民主與法制建設C.要依據生產力水平及時調整生產關系D.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7.(2023八下·海曙月考)從1954年起,著名品牌茅臺、五糧液、同仁堂、全聚德、東來順、王老吉等響應國家號召,實現(xiàn)了公私合營。在該過程中,國家采取的創(chuàng)造性舉措是( )A.贖買政策 B.典型示范 C.無償沒收 D.自愿互利18.(2023八下·海曙月考)“公有制不會是像扔原子彈那樣撲通下地,全國一個早上就全部實現(xiàn),而是逐步地實現(xiàn)。……要慢慢地使我們的新制度在大家的腦筋里面鉆進去一點。”公有制最終實現(xiàn)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64年19.(2023八下·海曙月考)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其中有句歌詞為:“小燕子,告訴你,今年這里更美麗,我們蓋起了大工廠,裝上了新機器,歡迎你長期住在這里!”由此可以看出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C.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 D.工業(yè)化的起步20.(2023八下·海曙月考)1958年8月11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的報告文學《毛主席到了徐水》描寫道:一只野兔被人發(fā)現(xiàn)逃到麥田后,由于小麥長得太茂盛,這只野兔被麥苗困住無法動彈。這段描寫反映了( )A.個人崇拜風氣盛行 B.國家非常重視農業(yè)生產C.毛主席與農民心連心 D.浮夸風滲入文學創(chuàng)作21.(2023八下·海曙月考)如圖方框內應填的主題是( )A.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B.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C.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 D.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2.(2023八下·海曙月考)下列是偉大祖國70余年風雨歷程的大事,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一五計劃宣告超額完成②第一顆原子彈爆炸③西藏和平解放④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⑤三大改造基本完成A.①②⑤③④ B.③⑤①②④ C.④①②⑤③ D.①⑤④③②23.(2023八下·海曙月考)“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下列中國共產黨給出的“答卷”,讓“閱卷人”滿意的是 ( )①組建農業(yè)生產合作社②實行土地改革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④發(fā)動“文化大革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2023八下·海曙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成都·網紅之地】“……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喔…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一首《成都》唱進了許多人的心里,因為一首歌愛上一座城——四川成都也成了網紅城市。請?zhí)顚憟D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河流: A 山脈: B 地形區(qū):C 。(2)【成都·網紅之美】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美景、美食、閑適的生活,讓人們流連忘返,以下景觀在成都能看到的有(3)【成都·網紅之異】①成都與上海在夏季的氣候類型是 ,兩地都適宜種植的糧食作物是 。②成都與上海雖然都處于同一緯度,但成都一月份平均氣溫高于上海,主要原因是 。③成都平原被譽為“ ”,主要得益于一個著名水利工程: 。25.(2023八下·海曙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新中國繼承的是一個國民經濟瀕于崩潰的爛攤子,生產萎縮,物價飛漲,民生困苦。中國人民有沒有能力把生產恢復起來,這是一個嚴峻考驗。新中國雖然得到蘇聯(lián)和東歐等國的承認和支持,但美國拒絕承認。中國人民能否沖破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創(chuàng)造有利的外部條件以建設國家,這是又一個嚴峻考驗。——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材料二:新中國誕生剛一年,就和朝鮮人民一道,用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zhàn),迫使美國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使舉世為之震驚……“它(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材料三:志愿軍廣大指戰(zhàn)員充分發(fā)揮我軍的政治優(yōu)勢和光榮傳統(tǒng),與朝鮮人民軍一道,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揚長避短,以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同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進行艱苦卓絕的作戰(zhàn)。他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1)根據材料一,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面臨的國內外嚴峻形勢。(2)材料二中“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zhàn)”指的是什么事件?并根據材料概述“激戰(zhàn)”的勝利所產生的積極影響。(3)從材料三中概括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原因。(4)在這場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出了許多的英雄人物,請你列舉兩位。你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樣的精神?26.(2023八下·海曙月考)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組織人民取得革命勝利,踏上了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解放以前,他(貧農陳友漢)的土地很少,每年只收七擔谷。現(xiàn)在,他家有田地十五畝四分,今年(1953年)他家收谷三十二擔。——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二:1953年黨和國家開始對農業(yè)、手工業(yè)進行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造完成后,約96%的農戶正式成為社員。 社會主義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勢的根本變化”。——摘編自李穎《共和國歷史的細節(jié)》材料三:圖1 圖2(1)指出與陳友漢生活改變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該事件對于以陳友漢為代表的中國農民來說有什么意義?(2)材料三中國家對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采取了什么形式 從材料一到材料二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政治形勢的根本變化”是指什么?(3)圖1圖2是指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分別發(fā)生了什么嚴重失誤?(4)綜合上述材料,從我國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你能獲得什么啟示?27.(2023八下·海曙月考)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是一個不斷學習與探索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工業(yè)基礎,特別是重工業(yè)基礎非常薄弱……這種落后的經濟狀況只能靠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才能改變。材料二:1953﹣1957年,我國農業(yè)、輕工業(yè)和重工業(yè)產值增長速度和比重變化表。行業(yè) 農業(yè) 輕工業(yè) 重工業(yè)1953年農、輕、重比例(%) 52.8 29.6 17.61957年農、輕、重比例(%) 43.5 29.2 27.31953﹣1957年平均增長速度(%) 4.5 12.8 25.4材料三: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的成就(部分)①建成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及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和勝利油田。 ②到1965年,我國國內需要的原油和石油產品已實現(xiàn)全部自給。 ③修建了包蘭、蘭新、蘭青等鐵路。 ④1956—1966年,我國共有183名運動員打破和超過97項記錄。 ⑤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⑥1965年,我國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⑦1973年,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怎樣的經濟狀況?(2)從材料二圖表中,指出哪一行業(yè)發(fā)展最快?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由于黨和政府實施了哪一措施?說說該措施在工業(yè)方面的具體成就一項。(3)請用材料中的史實證明下列觀點。(填寫序號,多選、錯選或少選均不得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成就顯著: ; 交通運輸業(yè)有了長足的發(fā)展: ;工業(yè)生產能力大大提高: 。(4)請完成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時代楷模”人物名片。姓名:王進喜 榮譽稱號:“ ” 姓名: 榮譽稱號:“黨的好干部” 姓名: 榮譽稱號:“解放軍好戰(zhàn)士”28.(2023八下·海曙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是小明同學整理的共產黨的革命足跡,小明同學還為革命足跡做了知識卡片。關鍵詞:____ 旗幟升起:____ 旗幟升起的意義:____材料二:(1)請你仿照小明同學做的知識卡片也為“成就:北京”做一張革命足跡知識卡片。(2)在預習圖2、圖3學習內容時,有同學摘錄出了以下觀點,其中有幾處錯誤請你指出并加以改正。① 圖2中朝人民進行的是反侵略的正義戰(zhàn)爭。 ② 圖2戰(zhàn)后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大大提高。 ③ 圖2戰(zhàn)爭的結果是將美國趕出了朝鮮半島。 ④ 圖3事件是中國共產黨對孫中山革命事業(yè)的繼承。 ⑤ 圖3事件中共中央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 ⑥ 圖3事件后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轉變?yōu)檗r民的土地所有制。(3)圖2、圖3反映的歷史事件與圖1反映的歷史事件有什么關系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解析】【分析】①由所學知識可知,“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主要是氣候不同 ,干濕不同,影響味道口感, ①正確;②由所學知識可知,“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與種植方法無關,②錯誤;③由所學知識可知,同一品種,在不同區(qū)域種植也會導致其口感、味道不同,③錯誤;④由所學知識可知,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說明水土不同,果實口感不同,④正確;綜上所述:①④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因氣候、水土不同,不同區(qū)域種植同一水果,其口味各異。2.【答案】C【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中國四大地理區(qū)域【解析】【分析】①由所學知識可知,紅松主要生長在我國東北林區(qū),紅松主要習性為不怕潮,耐腐蝕,且花紋漂亮,①正確;②由所學知識可知,信天游、安塞腰鼓、窯洞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文化,變臉是四川地區(qū)文化,②錯誤;③由所學知識可知,珠江三角洲降水豐富,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魚基地和亞熱帶水果基地,③正確;④由所學知識可知,太湖流域素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旅游古鎮(zhèn)興起,如浙江就有烏鎮(zhèn)、南潯,而周莊屬于江蘇省,④錯誤;綜上述所:①③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中國魚米之鄉(xiāng)并非特指某個省,而是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等多個省。3.【答案】C【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qū)劃【解析】【分析】A、由所學知識可知,上海市位于我國東南部,與浙江,江蘇兩省相鄰,不與安徽接壤,A錯誤;B、由所學知識可知,上海市位于長江入海口,簡稱滬,并非珠江,B錯誤;C、由所學知識可知,上海是我國最大海港,與長江相連,可實現(xiàn)江海聯(lián)運,C正確;D、由所學知識可知,上海市在清朝有了“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的美譽,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上海市在清朝有了“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的美譽,距今約有300年歷史。4.【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不屬于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的內容”,結合所學分析:A:1949年9月,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決定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B:1950年6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確立了國徽,不是“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確立符合題意,故選B項。C:1949年9月,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決定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D:1949年9月,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的相關史實。5.【答案】D【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材料“男女在經濟上政治上觀念上家務勞動上的空前平等……”可知,李澤厚認為新中國的成立,滌除沿襲千百年之久的陳規(guī)陋習,男女在經濟上政治上觀念上家務勞動上的空前平等,說明婦女地位逐步提高,推動了婦女解放運動的發(fā)展,故選D項。材料表明,新中國成立后,男女在知識界和機關干部中,實現(xiàn)平等,超過了好些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建設的成就為超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奠定了基礎,排除A項。新中國成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與材料信息不行,排除B項。材料信息體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社會生活、社會面貌產生了重要影響,并未涉及推動世界走向進步和光明,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新中國成立的意義,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6.【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題干“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參會人數分布”可知,參加一屆政協(xié)的代表有各黨派代表、民主人士、少數民族代表、工商界代表、宗教界代表等,代表人數眾多,反映了一屆政協(xié)代表的廣泛性和民主性,故選B項。材料反映了一屆政協(xié)具有廣泛性和民主性,無法直接得出確立中共的領導地位,排除A項。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排除C項。1949年,一屆政協(xié)代行了全國人大的職能,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相關歷史知識。7.【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關于西藏和平解放的說法錯誤的”,結合所學可知: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西藏和平解放,為西藏地區(qū)和藏族人民的發(fā)展帶來了新機遇,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西藏和平解放,各族人民實現(xiàn)了大團結,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新中國的成立,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不是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說法錯誤,故選D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西藏和平解放,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西藏和平解放的相關史實。8.【答案】D【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材料“20世紀50年代”“人民戰(zhàn)士驅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結合所學可知,1950年10,根據中央決定,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抗擊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的侵略,保家衛(wèi)國,所以歌詞中的“人民戰(zhàn)士”指的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故選D項。中國工農紅軍是土地革命時期共產黨創(chuàng)建的革命軍隊,排除A項。中國國民革命軍是國民革命時期國共合作創(chuàng)立的軍隊,排除B項。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人民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共領導的軍隊,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國人民志愿軍,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9.【答案】C【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材料“從1953年起……制定一個像現(xiàn)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這樣的憲法”并結合所學可知,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宣告《共同綱領》代行憲法的歷史結束,是“在《共同綱領》的基礎上前進一步”,故選C項。第一個五年計劃,宣告新中國工業(yè)化的起步,而材料體現(xiàn)的是憲法成立,排除A項。材料中“在《共同綱領》的基礎上前進一步”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沒有涉及第一個五年計劃,排除B項。1954年,一屆人大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民主政治成就,而“在《共同綱領》的基礎上前進一步”是法律成就,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0.【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材料“據1952年統(tǒng)計,我國沿海各省的工業(yè)產值占全國工業(yè)總產值的70%以上”“確定五年內開始建設的694個工業(yè)建設單位,分布在內地的將有472個,分布在沿海各地的將有222個”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編制中,確定新建設的694個工業(yè)建設單位,分布在內地的將有472個,分布在沿海各地的將有222個,說明針對沿海各省的工業(yè)占比較高,我國開始在內地增加工業(yè)建設單位,反映了一五計劃這樣編制的目的在于改變不合理的工業(yè)布局,故選B項。材料反映的是工業(yè)布局調整,沒有體現(xiàn)迅速提高工業(yè)生產水平,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工業(yè)布局調整,沒有說明密切內地與邊疆的聯(lián)系,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工業(yè)布局調整,沒有涉及盡快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11.【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1954年”“畫中老人手捧“選民證””,結合所學可知,《一輩子第一回》體現(xiàn)了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人民選舉代表的歷史史實,說明人民有了選舉權,反映了新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故選B項。1950-1952年,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分到土地,滿心喜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建國初,掃盲教育帶來的巨大變化,與“畫中老人手捧“選民證””不符,排除C項。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產資料所有制發(fā)生根本變革,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成就。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相關史實。12.【答案】C【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發(fā)展狀況曲線圖”可知,從③到④的時間是1960-1965年,結合所學可知,1960年,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國民經濟,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故選C項。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是在②到③之間,排除A項。1958年,中央發(fā)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在②到③之間,排除B項。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與題干圖片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國民經濟的調整。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國民經濟調整的相關史實。13.【答案】A【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土地改革”,結合所學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徹底摧毀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農民分到了土地,翻了成為土地的主人,故選A項。土地改革的完成,廢除了封建地租剝削,農民不用再向地主交租,乙說不符合土改時情景,排除B項。社會主義發(fā)行時期,實行農業(yè)合作化,農民踴躍參加合作社,丙說不符合當土改時情景,排除C項。“實行人民公社化運動,收成比往年高很多!”是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土地改革的相關史實。14.【答案】A【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題干“《中國土地法大綱》”“《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結合所學可知,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在解放區(qū)開展土地改革,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區(qū)實行土地改革,使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由此得出兩次土地改革都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故選A項。1947年,《中國土地法大綱》加快了解放戰(zhàn)爭的進程,排除B項。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排除C項。《中國土地法大綱》《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實行的是農民土地私有,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土地改革運動,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土地改革的相關史實。15.【答案】D【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主政治建設”并結合所學可知,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制定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表明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故選D項。1914年,袁世凱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約法》,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1949年,一屆政協(xié)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相關史實。16.【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題干“《關于文革博物館》”“一代人經受的慘痛教訓,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財富”,結合所學可知,1966-1976年,爆發(fā)“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嚴重的災難,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踐踏,所以材料所說的“教訓”主要是指要注重民主與法制建設,故選B項。“大躍進”的深刻“教訓”是經濟建設要遵循客觀經濟規(guī)律,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深刻“教訓”是要依據生產力水平及時調整生產關系,排除C項。“計劃經濟體制”的深刻“教訓”是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文化大革命。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文化大革命的相關歷史知識。17.【答案】A【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1954年”“公私合營”,結合所學可知,1953-1956年,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行和平贖買政策,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舉措,故選A項。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政策是和平贖買,不是典型示范,排除B項。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政策是和平贖買,不是無償沒收,排除C項。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政策是和平贖買,不是自愿互利,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改造,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社會主義改造的相關史實。18.【答案】C【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公有制最終實現(xiàn)”,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占據了主體,宣告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成,故選C項。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宣告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勝利,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不符合題題意,排除B項。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改造。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社會主義改造的相關歷史知識。19.【答案】D【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1957年”“我們蓋起了大工廠,裝上了新機器”,結合所學可知,1953-1957年,我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業(yè)基礎,開始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取得了初步成效,故選D項。1950-1953年,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1950-1952年,土地改革,促進生產,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1953-1956年,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工業(yè)化,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20.【答案】D【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題干“1958年”“一只野兔被人發(fā)現(xiàn)逃到麥田后,由于小麥長得太茂盛,這只野兔被麥苗困住無法動彈”,結合所學可知,1958年,“大躍進”運動興起,片面追求高指標、高速度、高產量,導致浮夸風盛行,材料中描述“小麥生長茂盛到野兔被困住無法動彈”反映了浮夸風滲入文學創(chuàng)作,故選D項。題干描繪小麥長得太茂盛,以致于野兔被麥苗困住無法動彈,不能體現(xiàn)個人崇拜現(xiàn)象,排除A項。題干描繪野兔被茂盛的麥苗困住無法動彈,無法說明國家非常重視農業(yè)生產,排除B項。題干描繪野兔被茂盛的麥苗困住無法動彈,沒有說明毛主席與農民的關系,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大躍進運動,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21.【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中共八大”“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大慶油田、原子彈等成就”,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了1956年至1976年,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與失誤,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曲折性,故選B項。1956年,三大改造標志社會主義制度建議,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1949年,開國大典標志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鞏固了新政權,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相關史實。22.【答案】B【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據題干“偉大祖國70余年風雨歷程”,結合所學可知:①一五計劃宣告超額完成,1957年;②第一顆原子彈爆炸,1964年;③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④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1970年;⑤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綜上可知,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③⑤①②④,故選B項。排除ACD三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社會主義建設的相關史實。23.【答案】A【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讓‘閱卷人’滿意的”,結合所學可知,1953-1956年,國家組建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實現(xiàn)了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促進了農業(yè)發(fā)展,讓“閱卷人”滿意,故①符合題意;1950-1952年,中央政府實施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翻身成為土地的主人,讓“閱卷人”滿意,故②符合題意;1958年,中央掀起人民公社化運動,嚴重挫傷了生產積極性,“閱卷人”對此不滿意,故③不符合題意;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社會動亂,“閱卷人”對此不滿意,故④不符合題意。綜合上述可知,①②符合題意,故選A項。③④不符合題意,排除BCD三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建設探索。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相關史實。24.【答案】(1)長江;秦嶺;四川盆地(2)D(3)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稻;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四周山脈環(huán)繞,特別是北面秦嶺、大巴山的屏障,大大減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氣的入侵程度。;天府之國;都江堰【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1)由圖表信息可知,A是我國長江,B是我國秦嶺;C是我國四川盆地;(2)由所學知識可知,A是我國東北雪屋;B是四川大熊貓;C為西藏布達拉宮;D為四川變臉藝術,故可以看到B、D圖景。(3)由所學知識可知,①成都與上海都屬于季風氣候區(qū),夏季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兩地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②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四周山脈環(huán)繞,特別是北面秦嶺、大巴山的屏障,大大減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氣的入侵程度;所以冬季氣溫高于上海;③成都平原又被譽為天府之國,物產豐富,主要因為有都江堰水利。【點評】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盆西平原,總面積 1.881 萬平方公里,是位于中國四川盆地西部的一處沖積平原。25.【答案】(1)國內:經濟瀕于崩潰;國際:帝國主義國家的孤立和封鎖。(2)抗美援朝戰(zhàn)爭。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3)志愿軍廣大指戰(zhàn)員發(fā)揮光榮傳統(tǒng);采取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進行艱苦卓絕作戰(zhàn)。(4)邱少云 黃繼光等,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國際主義精神等等。【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新中國繼承的是一個國民經濟瀕于崩潰的爛攤子,生產萎縮,物價飛漲,民生困苦”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內經濟瀕于崩潰;據材料一“中國人民能否沖破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這是又一個嚴峻考驗”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國際上面臨帝國主義國家的孤立和封鎖。(2)據材料二“新中國誕生剛一年,就和朝鮮人民一道,用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zhàn),迫使美國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使舉世為之震驚……”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二中“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zhàn)”指的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據材料二“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并結合所學可知,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3)據材料三“志愿軍廣大指戰(zhàn)員充分發(fā)揮我軍的政治優(yōu)勢和光榮傳統(tǒng)……”可知,志愿軍廣大指戰(zhàn)員發(fā)揮光榮傳統(tǒng);據材料三“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揚長避短,以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同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進行艱苦卓絕的作戰(zhàn)”可知,采取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進行艱苦卓絕作戰(zhàn)。(4)根據所學可知,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出了許多的英雄人物,如邱少云、黃繼光等,從他們身上學到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國際主義精神等等。故答案為:(1)國內:經濟瀕于崩潰;國際:帝國主義國家的孤立和封鎖。(2)抗美援朝戰(zhàn)爭。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3)志愿軍廣大指戰(zhàn)員發(fā)揮光榮傳統(tǒng);采取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進行艱苦卓絕作戰(zhàn)。(4)邱少云、黃繼光等,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國際主義精神等等。【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6.【答案】(1)土地改革。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2)成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由土地私有制變成了土地公有制。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起來。(3)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4)經濟建設要符合實際生產力水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要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從農民的利益出發(fā),充分調動生產積極性等等。【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1)事件:據材料一“現(xiàn)在,他家有田地十五畝四分,今年(1953年)他家收谷三十二擔”并結合所學可知,與陳友漢生活改變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土地改革。意義:根據所學可知,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生產積極性提高,推動了農業(yè)發(fā)展。(2)形式:據材料二“1953年黨和國家開始對農業(yè)、手工業(yè)進行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造完成后,約96%的農戶正式成為社員”,結合所學可知,1953年開始,國家對農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變化:根據所學可知,1956年底,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促使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由土地私有變成了土地公有。變化:根據所學可知,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起來。(3)據材料三“圖1‘肥豬賽大象’”并結合所學可知,反映的是大躍進運動,導致浮夸風盛行;“圖2‘吃飯不要錢,努力搞生產’”并結合所學可知,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運動,片面追求一大公二,二者都嚴重破壞了經濟發(fā)展。(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經濟建設要符合實際生產力水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要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從農民的利益出發(fā),充分調動生產積極性等等。故答案為:(1)土地改革。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2)成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由土地私有制變成了土地公有制。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起來。(3)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4)經濟建設要符合實際生產力水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要立足國情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從農民的利益出發(fā),充分調動生產積極性等等。【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土地改革的相關歷史知識。(2)本題主要考查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社會主義改造的相關史實。(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相關史實。(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7.【答案】(1)重工業(yè)基礎薄弱。(2)重工業(yè);“一五計劃”的實施。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第一輛國產汽車、第一家噴氣式飛機)等等任意一個。(3)⑤⑥⑦;③;①②(4)鐵人;焦裕祿;雷鋒【知識點】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工業(yè)基礎,特別是重工業(yè)基礎非常薄弱……”并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重工業(yè)基礎薄弱。(2)行業(yè):據材料二“1953﹣1957年,我國農業(yè)、輕工業(yè)和重工業(yè)產值增長速度和比重變化表”可知,1953﹣1957年,重工業(yè)平均增長速度25.4個百分點,遠遠高于農業(yè)與輕工業(yè)。措施:根據所學可知,1953﹣1957年,我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建成了一大批工業(yè)基地,工業(yè)化建設取得了初步成就。成就:根據所學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工業(yè)各領域快速發(fā)展,捷報頻傳,建成了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第一輛國產汽車、第一家噴氣式飛機)等等。(3)據材料三“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的成就”可知,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成就顯著有⑤⑥⑦; 交通運輸業(yè)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表現(xiàn)在③;工業(yè)生產能力大大提高主要有①②。(4)根據所學可知,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時代楷模”主要有“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 焦裕祿;“解放軍好戰(zhàn)士”雷鋒。故答案為:(1)重工業(yè)基礎薄弱。(2)重工業(yè);“一五計劃”的實施。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第一輛國產汽車、第一家噴氣式飛機)等等任意一個。(3)第1空、⑤⑥⑦;第2空、③;第3空、①②。(4)第1空、鐵人;第2空、焦裕祿;第3空、雷鋒。【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8.【答案】(1)關鍵詞:當家作主 旗幟升起:國旗 旗幟升起的意義: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2)③⑤錯誤。 圖2戰(zhàn)爭的結果是1953年7月,美國不得不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圖3事件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3)圖2、圖3反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土地改革。圖1反映了新中國的成立。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土地改革的完成,分別從軍事上、經濟上進一步鞏固了新生政權。【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共產黨的革命足跡形勢圖”并結合所學可知,1949年,五星紅旗在天安城樓冉冉升起,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實現(xiàn)了當家作主;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2)據材料二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③⑤錯誤。結合所學圖2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1953年7月,美國不得不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故③錯誤。圖3反映的是建國后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故⑤錯誤。(3)根據所學可知,圖1反映了新中國的成立。圖2反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圖3反映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土地改革的完成,分別從軍事上、經濟上進一步鞏固了新生政權。故答案為:(1)關鍵詞:當家作主 旗幟升起:國旗 旗幟升起的意義: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2)③⑤錯誤。 圖2戰(zhàn)爭的結果是1953年7月,美國不得不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圖3事件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3)圖2、圖3反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土地改革。圖1反映了新中國的成立。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土地改革的完成,分別從軍事上、經濟上進一步鞏固了新生政權。【點評】本題以新中國的建立與鞏固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第一次調研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第一次調研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