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曙光中學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科學10月月考試卷(1-3章)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曙光中學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科學10月月考試卷(1-3章)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曙光中學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科學10月月考試卷(1-3章)
1.(2024九上·鄞州月考)規范操作是科學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操作符合實驗規范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pH值的測量及方法;濃硫酸的稀釋
【解析】【分析】傾倒液體時,標簽向手心,塞子倒放。
【解答】A、為了防止污染,細口瓶的塞子應該要倒放,故A不符合題意;
B、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濃硫酸倒入水中,故B錯誤;
C、測量液體的pH值時,應用玻璃棒蘸取液體,滴在pH試紙上,不能將試紙浸入液體中,故C不符合題意;
D、檢測裝置是否漏氣時,用手握住試管,若裝置氣密性良好,導管口會有氣泡冒出,試管冷卻后導管中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2.(2024九上·鄞州月考)下列物品中,主要成分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水杯 B.塑料臉盆
C.報紙 D.可樂瓶
【答案】B
【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生物體中的有機物;材料的利用與發展
【解析】【分析】常見的材料有:金屬材料、無機材料、有機材料等。
【解答】A、陶瓷水杯的材質是陶瓷,屬于無機材料,故A不符合題意;
B、塑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故B符合題意;
C、報紙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屬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故C不符合題意;
D、可樂瓶主要材料是鋁,屬于金屬材料,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3.(2024九上·鄞州月考)下列物質的名稱、化學式、俗稱與用途對應正確的是(  )
選項 物質名稱 化學式 俗稱 用途
A 氫氧化鈉 NaOH 純堿 造紙
B 硫酸銅晶體 CuSO4 5H2O 膽礬 配制波爾多液
C 氫氧化鈣 CaOH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D 碳酸氫鈉 NaHCO3 蘇打 焙制糕點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常見物質的俗稱
【解析】【分析】根據所給各物質的俗稱、化學式及用途分析。
【解答】A、純堿是碳酸鈉俗稱,不符合題意;
B、硫酸銅晶體俗稱膽礬,化學式為 CuSO4 5H2O ,可用于配制波爾多液,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鈣化學式為Ca(OH)2,不符合題意;
D、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蘇打為碳酸鈉俗稱,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2024九上·鄞州月考)生物檢索表常用于鑒定生物的種類。小金同學參照二歧分類檢索表制作了氫氧化鈣、鹽酸、氫氧化鈉、硫酸4種溶液的物質檢索表(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1a溶液呈酸性………2 1b△………3 2a與BaCl2反應有沉淀…甲 2b與BaCl2反應無沉淀…乙 3a與CO2反應有沉淀…丙 3b與CO2反應無現象…氫氧化鈉
A.甲表示鹽酸 B.乙表示硫酸
C.丙表示硫酸 D.“△”代表的溶液呈堿性
【答案】D
【知識點】常見物質的分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溶液呈堿性,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產生硫酸鋇沉淀,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碳酸鈣沉淀分析。
【解答】甲呈酸性且能與氯化鋇反應,則甲為硫酸,乙為鹽酸,3類物質為氫氧化鈣、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碳酸鈣沉淀,則丙為氫氧化鈣。
故答案為:D。
5.(2024九上·鄞州月考)下列有關敘述與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所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  )
A.鐵絲在氧氣中燃燒:4Fe+3O22Fe2O3化合反應
B.酸雨pH小于5.6的原因:CO2+H2O=H2CO3化合反應
C.煅燒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CaCO3CaO+CO2↑分解反應
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a(OH)2+CO2=CaCO3↓+H2O復分解反應
【答案】C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四大反應類型為:分解、化合、復分解和置換。
【解答】A、鐵在氧氣中燃燒時,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故A錯誤;
B、碳酸的酸性較弱,不會形成pH小于5.6的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與水反應生成的酸,故B錯誤;
C、工業上采用碳酸鈣在高溫下受熱分解來制取二氧化碳,故C正確;
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反應不屬于四大反應類型,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6.(2024九上·鄞州月考)分析推理是學習科學知識時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金屬鋁與鹽酸反應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屬鐵與鹽酸反應生成FeCl3和H2
B.氫氧化鈉加入硫酸銅溶液中,有藍色絮狀沉淀產生,所以氫氧化鎂加入硫酸銅溶液中,也會出現藍色絮狀沉淀
C.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滴入酚酞試液后變紅的溶液一定呈堿性
D.鹽通常是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構成的,硝酸銨中沒有金屬離子,不屬于鹽
【答案】C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鐵與鹽酸或硫酸銅等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時,生成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正二價。
【解答】A、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的是氯化亞鐵和氫氣,故A錯誤;
B、氫氧化鎂是沉淀,不能和硫酸銅發生反應,所以氫氧化鎂中加入硫酸銅溶液,不會出現藍色絮狀沉淀,故B錯誤;
C、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變紅,所以能使酚酞變紅的溶液一定呈堿性,但該溶液不一定是堿的溶液,比如碳酸鈉屬于鹽,其水溶液也可以使酚酞變紅,故C正確;
D、硝酸銨屬于鹽,所以鹽中不一定含有金屬元素,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7.(2024九上·鄞州月考)將一定量的木炭和氧氣置于一個封閉的容器中灼燒點燃,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質量如表: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物質 木炭 氧氣 二氧化碳 X
反應前質量/g 2.4 4.8 0 0
反應后質量/g 0 0 4.4 a
A.表中a的值為2.8
B.該反應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C.X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D.無論如何改變氧氣的起始量,均有X生成
【答案】A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可燃物燃燒除了溫度需要達到著火點以外,還需要有足夠的助燃劑。
【解答】A、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表中a的質量為:,故A正確;
B、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故B錯誤;
C、X的質量變大,所以是生成物,不是催化劑,因為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故C錯誤;
D、若氧氣質量為0或濃度過低,木炭不能燃燒,則不會發生反應,就不會有X生成,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8.(2024九上·鄞州月考)打開濃鹽酸試劑瓶,發現瓶口會有“白霧”出現。已知鹽酸中含有水分子、氫離子和氯離子。下列實驗能證明“白霧”中含有氫離子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分析,并確定各實驗反應時氫離子是否發生變化。
【解答】 ①濃鹽酸上方蓋涂紫色石蕊試液的表面皿,可通過溶液顏色變紅證明氫離子正確;②利用硝酸銀溶液是驗證氯離子,不能驗證氫離子,錯誤;③利用pH試紙可證明溶液的酸性,即含氫離子,正確;④涂滴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鹽酸中氫離子與氫氧化鈉中氫氧根離子發生反應,使酚酞顏色發生變化,可證明氫離子的存在,正確。
故選D。
9.(2024九上·鄞州月考)下列各項實驗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  )
A.加入少量稀HCl,沒有氣泡產生,可以確定NaOH溶液沒有變質
B.為除去MnO2固體中的KCl,必須經過溶解、過濾、蒸發結晶的過程
C.用加入適量銅粉再過濾的方法除去Cu(NO3)2溶液中混有的AgNO3
D.向某無色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以檢驗溶液中的存在
【答案】C
【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A.根據變質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進行分析判斷。
B.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C.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D.根據氯化鋇溶液能與硫酸鹽、碳酸鹽、硝酸銀溶液等反應生成白色沉淀,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變質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碳酸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取樣,加入少量的稀鹽酸,氫氧化鈉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無明顯變化,應加入過量的稀鹽酸,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KCl易溶于水,MnO2難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的方法進行分離除雜,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銅粉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硝酸銅溶液和銀,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D.向某無色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不能檢驗溶液中SO42-的存在,也可能含有碳酸根離子、硝酸銀溶液等,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答案為:C。
10.(2024九上·鄞州月考)下圖是無色溶液X發生化學反應時的顏色變化,無色溶液X是( )
A.稀鹽酸 B.稀硫酸 C.澄清石灰水 D.硫酸鈉溶液
【答案】B
【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由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可確定無色溶液X是什么溶液。
【解答】無色溶液X能與金屬氧化物Fe2O3和不溶性的堿Cu(OH)2發生反應,滴入石蕊試液能顯紅色說明無色溶液X是一種酸。與BaCl2能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SO42-所以無色溶液X是H2SO4,B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B
11.(2024九上·鄞州月考)一定量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固體,直至過量。小金同學依據實驗事實繪制了如圖所示的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至b段對應溶液的pH逐漸減小
B.b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鈉
C.a至d段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逐漸增大
D.c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種類最少
【答案】D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一定量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固體,直至過量,此過程在碳酸鈉先和鹽酸反應,當稀鹽酸反應完全后,碳酸鈉再和氯化鈣反應,據此分析。
【解答】A、a至b段是碳酸鈉中和鹽酸反應,對應溶液的pH逐漸增大,故說法錯誤。
B、b點時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此時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鈉鈉和氯化鈣,故說法錯誤。
C、a至c段氯化鈉的質量逐漸增大,c到d端氯化鈉質量不再增加,故說法錯誤。
D、c點時氯化鈣恰好完全反應,此時對應溶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鈉,溶質種類最少,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D。
12.(2024九上·鄞州月考)下列四個圖像分別與選項中的操作相對應,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加水稀釋
B.分別向等質量的鋅、鐵中加入足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
C.向等質量、等濃度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氧化鋅和氫氧化鋅直至過量
D.向氫氧化鈉和硝酸鋇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答案】C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A.根據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加水稀釋,溶液的酸性減弱,溶液始終顯酸性進行分析;
B.根據若消耗稀鹽酸相同,則生成氫氣質量相同,故開始兩斜線重合,后因稀鹽酸過量,鐵消耗的稀鹽酸多分析判斷。
C.根據等質量的氧化鋅和氫氧化鋅中,氧化鋅中含有的鋅的質量多進行分析;
D.根據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結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進行分析。
【解答】 A.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加水稀釋,溶液的酸性減弱,溶液始終顯酸性,pH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故A錯誤;
B.向等質量的鋅、鐵中加入足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若消耗稀鹽酸相同,則生成氫氣質量相同,故開始兩斜線重合,后因稀鹽酸過量,鐵消耗的稀鹽酸多,生成的氫氣多,拐點高些,故B錯誤;
C.向等質量、等濃度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氧化鋅和氫氧化鋅直至過量,稀鹽酸的質量相同,最終生成氯化鋅的質量相等,氧化鋅中含有的鋅元素的質量多,生成等質量的氯化鋅,消耗的氫氧化鋅的質量多,故C正確;
D.向氫氧化鈉和硝酸鋇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結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一開始就產生沉淀,故D錯誤。
故選C。
13.(2024九上·鄞州月考)鈷(Co)的金屬活動性與鐵相似,鈷的化合物相關性質如下、下列預測合理的是(  )
物質 CoO Co(OH)2 CoCl2 CoCO3
在水中的溶解性 難溶,灰綠色固體 難溶,粉紅色固體 易溶,溶液呈粉紅色 難溶,粉紅色固體
A.Co能從MgCl2溶液中置換出Mg
B.CoO能與鹽酸反應得到粉紅色溶液
C.CoCO3能與鹽酸反應生成H2
D.Co(OH)2可由Co與NaOH溶液反應制得
【答案】B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A、根據 Co的金屬活動性與鐵相似比鎂弱分析;
B、根據金屬氧化物與酸能反應生成鹽和水分析;
C、根據碳酸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D、根據難溶性堿對應的金屬與堿不能發生反應。
【解答】A、 Co的金屬活動性與鐵相似,則小于鎂,不能從MgCl2溶液中置換出Mg ,不符合題意;
B、 CoO能與鹽酸反應生成 CoCl2 , CoCl2 易溶,溶液呈粉紅色, CoO能與鹽酸反應得到粉紅色溶液 ,符合題意;
C、 CoCO3能與鹽酸反應生成CO2 ,不符合題意;
D、 Co與NaOH溶液不能反應,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4.(2024九上·鄞州月考)將a%的氫氧化鉀溶液b克和b%的硫酸溶液a克混合,下列不能與這種混合液發生反應的是(  )
A.氧化銅粉末 B.鹽酸
C.氫氧化鈉固體 D.氯化鋇溶液
【答案】B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確定將a%的氫氧化鉀溶液b克和b%的硫酸溶液a克混合后硫酸過量,由此確定混合液成分,結合硫酸的化學性質分析。
【解答】由氫氧化鉀和硫酸反應的方程式可知
H2SO4+2KOH=K2SO4+2H2O
98 112
可知, 將a%的氫氧化鉀溶液b克和b%的硫酸溶液a克混合, 硫酸過量,則反應后溶液成分為硫酸鉀和硫酸。
A、氧化銅能與硫酸反應,不符合題意;
B、鹽酸不能與硫酸反應,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能與硫酸反應,不符合題意;
D、氯化鋇與硫酸鉀和硫酸都能反應,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5.(2024九上·鄞州月考)將一定量的鋅粉投入到Fe(NO3)2、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關于該實驗有以下說法:以上說法正確的是(  )
①濾渣中一定有銅,可能有鐵和鎂;
②濾液中一定有鋅離子和鎂離子,可能有亞鐵離子、銅離子;
③向濾渣中加稀鹽酸,有氣泡冒出,則濾液一定為淺綠色
④若濾渣中只有兩種單質,則一定是銅和鐵;
⑤反應后溶液的質量可能變大
⑥若濾渣中有三種金屬單質,則濾液中的溶質只有硝酸鋅和硝酸鎂。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②④⑥ D.④⑥
【答案】C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將一種金屬放入多種鹽溶液中時,一定要先判定有幾步反應,以及反應的順序問題。
【解答】 將一定量的鋅粉投入到Fe(NO3)2、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 因Mg的活動性比Zn強,所以Zn不能將Mg從Mg(NO3)2溶液中置換出來。鋅先和Cu(NO3)2反應,后與Fe(NO3)2反應。
①濾渣中一定有銅,可能有鐵,不可能有鎂,故①錯誤;
②濾液中一定有鋅離子和鎂離子,如果鋅比較少,沒有將硝酸銅反應完,則溶液中含有亞鐵離子和銅離子,故②正確;
③向濾渣中加稀鹽酸,有氣泡冒出,說明濾渣中有鐵或者有鐵和鋅,則濾液中不一定有硝酸亞鐵剩余,所以不一定為淺綠色,故③錯誤;
④若濾渣中只有兩種單質,則一定是銅和鐵,故④正確;
⑤鋅的相對原子質量大于鐵和銅,反應后溶液的質量一定變大,故⑤錯誤;
⑥若濾渣中有三種金屬單質,即為銅、鐵和鋅,此時鋅過量,硝酸銅和硝酸亞鐵均反應完全,則濾液中的溶質只有硝酸鋅和硝酸鎂,故⑥正確。
故答案為:C。
16.(2024九上·鄞州月考)小江學習了物質分類的知識后,對①純堿;②熟石灰;③食鹽;④氫氧化鉀;⑤醋酸五種物質進行分類。(以下均填序號)
(1)屬于鹽類的物質是   ;
(2)水溶液pH<7的有   ;
(3)水溶液能使酚酞變紅的是   。
【答案】(1)①③
(2)⑤
(3)①②④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堿、鹽的鑒別;常見物質的俗稱;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鹽可能呈酸性,可能呈堿性,也可能呈中性。
【解答】(1)屬于鹽的是純堿(碳酸鈉)、食鹽(氯化鈉),故答案為:①③。
(2)pH小于7,說明溶液呈酸性,醋酸屬于酸,所以呈酸性的是醋酸,故答案為⑤。
(3)能使酚酞變紅的溶液呈堿性,碳酸鈉雖屬于鹽,但水溶液呈堿性,熟石灰是氫氧化鈣,屬于堿,所以呈堿性,氫氧化鉀屬于堿,所以也呈堿性,故答案為:①②④。
17.(2024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是將稀鹽酸溶液慢慢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情況,請回答下面問題
(1)加入稀鹽酸至過量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
(2)反應中,數目減少的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
(3)驗證反應后溶液中稀鹽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
A.加入CuO粉末 B.滴加NaOH溶液
C.加入CaCO3粉末 D.滴加AgNO3溶液
【答案】(1)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2)H+、
(3)A;B;C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析】【分析】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為紅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變色,發生中和反應,H、OH反應生成水。
【解答】(1)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為紅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變色,因此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鹽酸,溶液先呈堿性,使酚酞變紅,而后變為中性至酸性,酚酞變為無色,因此現
象為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2)發生中和反應,H、OH反應生成水,因此數目減少的離子是H+、OH;
(3)A、取樣,加入CuO粉末,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溶液為藍色則說明有稀鹽酸,正確;
B、取樣,滴加NaOH溶液立即變紅色說明沒有稀鹽酸,過一會變紅色說明有稀鹽酸,正確;
C、取樣,加入CaCO3粉末有氣泡生成說明有稀鹽酸,正確;
D、取樣,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能說明有氯離子不能說明有稀鹽酸剩余。
故答案為:ABC。
18.(2024九上·鄞州月考)用毛筆蘸取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畫花,然后把竹片放在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凈,在竹片上得到黑色或褐色花樣,一幅精美的竹片畫就制成了。
(1)稀硫酸在烘干的過程中成為濃硫酸,使富含纖維素的竹片呈現黑色或褐色,這是利用了濃硫酸的   性。
(2)直接用濃硫酸在竹片上畫花具有危險性,必須將濃硫酸進行稀釋。稀釋時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和   。
【答案】(1)脫水
(2)玻璃棒
【知識點】濃硫酸的稀釋;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稀釋濃硫酸時,要將濃硫酸倒入水中。
【解答】(1)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將稀硫酸在烘干的過程中成為濃硫酸,使富含纖維素的竹片呈現黑色或褐色,這正是利用了濃硫酸的脫水性。
(2)濃硫酸遇水會劇烈放熱,在稀釋時需要用玻璃棒不斷的攪拌,所以還需要的玻璃儀器是玻璃棒。
19.(2024九上·鄞州月考)“寓學于樂”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如圖是“蓋房子”的游戲示意圖,其規則是根據“上下相鄰兩層的物質之間均可發生化學反應”來推砌樓層。圖中已放置好四種物質,還有二氧化碳,碳酸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三種物質待放置,請問答:
(1)二氧化碳應放在   處(填序號);
(2)若③是藍色溶液,則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到③中,產生的實驗現象是   ;
(3)第二層內的兩物質間能相互轉化,請寫出②可能的化學式   。
【答案】(1)①
(2)有藍色絮狀沉淀生成
(3)Na2CO3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活潑金屬單質可以與酸或比它活動性更弱的金屬的可溶性鹽發生置換反應。
【解答】(1)在所給出的物質中,只有氫氧化鈉溶液能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所以應將二氧化碳放在氫氧化鈉的上方或下方,二氧化碳不能與鐵反應,所以二氧化碳應放在氫氧化鈉的下方,即①位置。
(2)③是藍色溶液,則③是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的方程式為:,氫氧化銅為藍色絮狀沉淀,所以產生的實驗現象是:有藍色絮狀沉淀生成。
(3)稀硫酸不與硫酸銅反應,所以②是碳酸鈉,第二層內的兩物質間能相互轉化,可能的方程式為:。
20.(2024九上·鄞州月考)現有3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分別是硫酸、鹽酸、氫氧化鋇,通過下列實驗,鑒別以貼上新標簽。
(1)操作①中,觀察到無色酚酞變紅色,則該試劑瓶應標的化學式是    ;通過操作①把該物質鑒別出來,還可以選用的試劑是    。(用一種試劑)
(2)操作②中,推斷得出該溶液是硫酸,則觀察到現象③是    。
【答案】(1)Ba(OH)2;紫色石蕊
(2)白色沉淀
【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
【解析】【分析】3瓶失去標簽的硫酸、鹽酸、氫氧化鋇溶液,取樣后分別滴加無色酚酞試劑,溶液變紅的原溶液為氫氧化鋇(酚酞遇堿變紅),顏色沒變化的是硫酸和鹽酸(酚酞遇酸不變色);向剩余的兩種酸溶液中分別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的,原溶液為硫酸(因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沒有明顯現象的是鹽酸(鹽酸與氯化鋇不反應)據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 (1)酚酞遇堿變紅,氫氧化鋇溶液顯堿性,操作①中,觀察到無色酚酞變紅色,則該試劑瓶應標的化學式是Ba(OH)2;石蕊遇堿變藍,氫氧化鋇溶液顯堿性,通過操作①把該物質鑒別出來,還可以選用的試劑是石蕊;
(2)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鹽酸與氯化鋇溶液不反應,因此操作②中,推斷得出該溶液是硫酸,則觀察到現象③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21.(2024九上·鄞州月考)“微觀—宏觀—符號”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請根據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于2024年4月26日成功對接空間站。核心艙內生命保障系統會將航天員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轉化,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價類圖是以物質類別為橫坐標,以化合價為縱坐標所繪制的圖像,如圖2為硫元素的價類圖,若F為一種藍色溶液,則F的化學式為   。
(3)已知反應,X為A~F中的   
【答案】(1)
(2)
(3)E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分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
【解答】(1)A是,B是,C是,D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 F為一種藍色溶液,說明F中含有,F點硫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所以F是。
(3)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X為,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所以硫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不屬于氧化物,所以是E。
22.(2024九上·鄞州月考)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Na2CO3、Na2SO4、NaCl、Ba(NO3)2、NaOH中的一種或幾種。聯盟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實驗:
Ⅰ.取少量固體于燒杯中,逐漸加水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水的質量的變化如甲圖所示;
Ⅱ.取少量B點時的清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變色;
Ⅲ.繼續向燒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稀硝酸的質量的變化如乙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BC段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2)白色固體中一定有   ;
(3)為進一步確定該白色固體的成分,該組同學接下來應   。
【答案】(1)沉淀部分溶解,產生氣泡
(2)Na2CO3、Na2SO4、Ba(NO3)2
(3)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稀 HNO3(或取實驗Ⅲ中的溶液),再加入硝酸銀溶液
【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白色固體加水溶解時產生白色沉淀,沉淀加入硝酸部分溶解,碳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產生可溶于硝酸的碳酸鋇沉淀,硫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產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鋇沉淀,由此推斷出固體一定存在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氯化鈉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銀沉淀分析。
【解答】取少量固體于燒杯中,逐漸加水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水的質量的增加先減少再保持不變,所給各物質均溶于水,由此說明加水后有難溶物生成;
Ⅱ.取少量B點時的清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變色,說明溶液中不含呈堿性物質;
Ⅲ.繼續向燒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稀硝酸增加先減少,再保持一定質量不變,說明固體既有能溶于硝酸的物質又有不能溶于硝酸的物質,碳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產生可溶于硝酸的碳酸鋇沉淀,硫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產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鋇沉淀,由此可知,固體中事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一定不含氫氧化鈉,可能含氯化鈉。
(1) BC段為碳酸鋇與硝酸的反應,可觀察到的現象是沉淀部分溶解,產生氣泡 。
(2) 白色固體中一定有 Na2CO3、Na2SO4、Ba(NO3)2 。
(3) 為進一步確定該白色固體的成分, 即需驗證是否含氯化鈉,可利用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銀沉淀檢驗,具體操作為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稀 HNO3(或取實驗Ⅲ中的溶液),再加入硝酸銀溶液 。
23.(2024九上·鄞州月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儀器①的名稱   。
(2)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若選用作發生裝置,使反應停止的操作為   。
(3)已知相同條件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氣小且難溶于水,常見的三種收集裝置中,可用于收集甲烷氣體的裝置有   。若用G裝置用排水法收集甲烷氣體,氣體的進氣口為
   (填“a”或“b”)。
【答案】(1)長頸漏斗
(2)關閉活塞
(3)E、F;b
【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使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應“短進長出”。
【解答】(1)圖中儀器①是長頸漏斗,有活塞的是分液漏斗 。
(2)將活塞關閉,氣體不能從短導管逸出,試管內氣體變多,壓強增大,將稀鹽酸壓進長頸漏斗中,試管內液面下降,多孔隔板上的大理石與稀鹽酸分離,C裝置中的反應停止。
(3)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氣,所以要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即使用裝置E收集;甲烷難溶于水,所以還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使用F裝置收集,故答案為:E、F。
(3)甲烷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用G裝置用排水法收集甲烷氣體時,氣體的進氣口為b,隨著甲烷的通入,瓶內氣壓變大,水從a導管被壓出。
24.(2024九上·鄞州月考)我國不少地方有端午吃“灰水粽”的習俗,所謂“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俗稱(“灰水”)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這種粽子清香軟糯,小樂對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展開了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
①糯米中加入食用堿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軟化食物纖維等作用。
②草木灰中富含鉀鹽,主要成分是K2CO3,還含有少量K2SO4和KCl。
【實驗探究】檢驗草木灰的成分,并測定草木灰中K2CO3,的質量分數。
取適量草木灰于燒杯中,加足量水浸泡,過濾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取少量浸出液于試管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觀察到酚酞試液變成紅色。
(1)為了檢驗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Cl-,小樂先往浸出液中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后過濾,這樣操作的目的是   。
(2)小海用圖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已略去)測定草木灰中K2CO3,的質量分數,實驗中通過測定裝置質量的增加量來計算K2CO3的質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不與稀鹽酸產生氣體),實驗過程中需持續緩緩通入空氣,如果不往裝置中持續緩慢通入空氣,會導致測量結果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其原因是   。
【答案】(1)除去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
(2)偏小;裝置內殘留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氫氧化鈉吸收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測定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時,實驗前通空氣的目的是排出裝置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對實驗造成干擾;實驗過程中通空氣的目的是確保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完全吸收。
【解答】(1)由題中信息可知,草木灰中富含鉀鹽,主要成分是K2CO3,還含有少量K2SO4和KCl,要檢驗是否存在氯離子,應使用硝酸銀溶液進行檢驗,但碳酸銀也是沉淀,硫酸銀微溶,也可能會產生沉淀,會干擾實驗,所以小樂先往浸出液中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后過濾的目的是除去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
(2)乙裝置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會有部分殘留在裝置中,導致測得的二氧化碳質量偏小,進而導致測得的碳酸鉀質量偏小,最終導致測得的碳酸鉀的質量分數偏小,所以實驗時為了減小誤差,在實驗過程中需持續通入空氣,將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收集裝置中,被氫氧化鈉完全吸收。
25.(2024九上·鄞州月考)中和反應是重要的化學反應,某小組以“探究中和反應”為主題展開研究性學習。
【任務一】多角度認識中和反應
如圖1,取5mL溶液于燒杯中,滴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鹽酸至過量。
【任務二】探究中和反應能量變化
利用圖2裝置,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勻速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7.3%且初溫相同的稀鹽酸,利用溫度傳感器測定得到溫度變化曲線如圖3所示。
(1)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是   反應(填“放熱”或“吸熱”);
(2)【任務三】探究反應后溶液的pH變化
興趣小組的同學借助pH傳感器監測溶液的pH變化情況來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上圖是該反應過程中溶液pH變化曲線。若將燒杯中氫氧化鈉溶液換為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鉀溶液進行實驗,則圖象中的點將向   方向移動(選“左”或“右”).
【答案】(1)放熱
(2)左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析】【分析】每一份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都消耗一份的鹽酸。
【解答】(1)由圖3可知,隨著稀鹽酸的加入,溶液的溫度升高,說明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2)氫氧化鈉的式量小于氫氧化鉀的式量,所以消耗相同質量的稀鹽酸,所需氫氧化鉀的質量更多,則氫氧化鉀與氫氧化鈉的質量相同時,氫氧化鉀消耗的鹽酸更少,所以pH等于7的點應向左移。
26.(2024九上·鄞州月考)小強同學用三支試管,分別取適量的稀鹽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鈉溶液,進行相關實驗探究.
(1)步驟1:向三支試管中分別滴加酚酞后觀察溶液顏色;
步驟2:小強把三支試管中的溶液同時倒入一只燒杯中,發現有氣泡產生,最終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顯紅色;
步驟3:將燒杯中的混合物進行過濾,得到濾液,濾液中一定不含____.
A.稀鹽酸 B.澄清石灰水 C.碳酸鈉溶液
(2)【實驗猜想】步驟3所得濾液中溶質可能為:
①NaClNa2CO3;②NaClCaCl2和NaOH;③NaClNa2CO3和NaOH;④…
【實驗驗證】(提示:CaCl2溶液顯中性)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猜想③成立
(3)【反思評價】有同學提出CaCl2溶液改為稀鹽酸,若觀察到有氣泡產生且紅色消失,則證明猜想③成立。小剛同學認為不正確,其理由是:   。
【答案】(1)A
(2)產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為紅色
(3)無法證明氫氧化鈉的存在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碳酸鈉屬于鹽,但水溶液呈堿性。
【解答】(1)三種溶液混合后,溶液仍為紅色,說明溶液仍呈堿性,稀鹽酸呈酸性,所以濾液中一定不存在稀鹽酸。
故答案為:A。
(2)猜想③成立,即溶液中的溶質為NaCl、Na2CO3和NaOH,碳酸鈉與氯化鈣會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氫氧化鈉呈堿性,所以溶液仍為紅色,故實驗現象為: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為紅色。
(3)加入稀鹽酸,稀鹽酸會先和氫氧化鈉反應且反應無現象,而碳酸鈉也是呈堿性的,也能使酚酞變紅,所以猜想①和猜想③的現象將相同,即無法證明氫氧化鈉是否存在。
27.(2024九上·鄞州月考)目前,鐵是使用最廣泛的金屬,同學們對生活中的鐵制品展開了項目化學習的探究。
任務一:尋找生活中廢舊鐵制品的一些處理方法。
方法1:回收。生銹的廢舊鐵制包裝盒屬于可回收垃圾
方法2:除銹翻新。除鐵銹常用加入稀鹽酸的方法,但是如果稀鹽酸過量還會腐蝕金屬鐵。
任務二:實驗探究鐵生銹的條件及影響因素
實驗1:如圖所示進行實驗1,一段時間后觀察到C中鐵釘生銹,AB中鐵釘無明顯變化。
實驗2:為進一步探究影響鐵生銹速率的因素,小組同學設計如圖所示實驗2,利用傳感器監測該過程中氧氣濃度的變化來判斷鐵生銹的情況。實驗記錄如表:
序號 其他試劑 初始時氧氣濃度/% 200s時氧氣濃度/%
水/滴 食鹽質量/g 稀醋酸/滴
① 0 0 0 20.8 20.8
② 10 0 0 20.8 15.2
③ 10 0 5 20.8 12.7
④ 10 1.0 0 20.8 8.0
(1)【解釋與結論】
實驗2的①中200s時氧氣濃度沒有發生變化的原因是   ;
(2)由實驗2得出“食鹽能加速鐵生銹”的結論,依據的實驗是   (填序號);
(3)任務三:了解防止鐵生銹的方法
【實踐積累】
同學們通過實際觀察、查閱資料,了解了不同鐵制品防銹措施不盡相同,例如:自行車鏈條的防銹方法是   。
【答案】(1)鐵粉沒有與水接觸,不能生銹
(2)②④
(3)涂油、鍍耐腐蝕金屬等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解析】【分析】鐵生銹條件的探究,注意實驗時要采用控制變量法。
【解答】(1)鐵生銹的條件是同時接觸水和氧氣,實驗2的①中只有氧氣沒有水,鐵粉不會生銹,所以氧氣的濃度沒有發生改變。
(2)由表中數據可知,②中沒有加食鹽和稀醋酸,④中加了食鹽沒有加稀醋酸,唯一的變量是是否加食鹽,④中200s時氧氣的濃度更低,說明鐵消耗氧氣的速率更快,故說明食鹽可以加快鐵生銹。
(3)由鐵生銹的條件可知,要想延緩鐵生銹的速度,所以將鐵與氧氣、水分離,例如:涂油、涂油漆或在表面鍍耐腐蝕金屬等。
28.(2024九上·鄞州月考)每年11月是橘子豐收的時節,橘子中含有豐富的核黃素即維生素B2(分子式:C17H20N4O6),橙黃色結晶性粉末,微臭,味微苦。
(1)核黃素在物質分類上屬于   。(選填“氧化物”“酸”“堿”“鹽”“有機物”)
(2)一個核黃素分子中共有   個原子。
(3)計算94克核黃素中含有多少克氫元素?(請列式計算)
【答案】(1)有機物
(2)47
(3)94克核黃素中含有氫元素的質量:。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簡單的有機物
【解析】【分析】有機物是一類含碳的化合物,除了碳酸鹽、碳酸和碳的氧化物。
【解答】(1)由核黃素的化學式可知,屬于含碳化合物,又不是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鹽,故屬于有機物。
(2)一個核黃素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數:。
29.(2024九上·鄞州月考)科學探究和證據推理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某學習小組同學設計了有關氫氧化鈉性質的探究活動,并基于證據進行推理分析,同學們進行了如下圖1所示實驗,并繪制了裝置內壓強隨推入的液體體積變化的圖像(不考慮溫度對壓強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
(1)m點溶液的pH   7(填“大于”或“小于”)。
(2)請根據題中信息和所學知識,解釋ab段、bc段、cd段裝置內壓強隨推入的液體體積變化的原因。
【答案】(1)大于
(2)ab段:a點時推入NaOH溶液,CO2和NaOH發生反應:CO2+2NaOH=Na2CO3+H2O,裝置內氣壓減小,直到反應結束
bc段:b點時推入稀鹽酸,由于NaOH有余,稀鹽酸先與NaOH發生反應,NaOH+HCl=NaCl+H2O,瓶內氣壓幾乎不變
cd段:稀鹽酸與Na2CO3發生反應,生成CO2,Na2CO3+2HCl=2NaCl+H2O+CO2
裝置內氣壓增大
【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據cd段溶液中的溶質進行分析;
(2)根據溶質組成分析回答此題;
【解答】(1)cd段為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m點時,碳酸鈉還未完全反應,故此時pH>7;
(2)①ab段壓強減小,說明氣體減少,所以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消耗了氣體,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CO2+2NaOH=Na2CO3+H2O,裝置內氣壓減小,直到反應結束 ;
②bc段壓強不變,說明氣體體沒有變化,說明氫氧化鈉過量,此時加入稀鹽酸,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不會引起壓強明顯變化;
③cd段壓強增大,說明有氣體產生,說明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看到氣泡,證明有碳酸鈉存在,因此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產生;
30.(2024九上·鄞州月考)古人常以“丹青”作為繪畫的代稱,羥基氧化鐵(FeOOH)常用作繪畫的顏料,如圖是利用廢鐵屑(主要成分為Fe,含少量Fe2O3)制備FeOOH工藝流程。
查閱資料:還原發生的反應為Fe2(SO4)3+Fe=3FeSO4。
沉淀發生的反應為2FeSO4+H2O2+2H2O=2FeOOH↓+2H2SO4。
(1)寫出酸溶發生產生氣體的化學方程式   ,該流程中可以重復利用的物質是   。
(2)某工廠每天生產羥基氧化鐵178kg,至少需要20%的過氧化氫溶液多少kg?
(3)已知:沉淀時會有部分FeOOH與FeSO4反應生成Fe3O4,T1℃時FeOOH會分解成Fe2O3和H2O,Fe3O4在該溫度沒參加反應,也沒有分解。稱取含Fe3O4和FeOOH混合物樣品200g加熱到T1℃,充分反應后得到固體質量為182g,則混合物樣品中FeOOH的質量分數為   。
【答案】(1);硫酸
(2)解:設至少需要20%的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為
答:至少需要20%的過氧化氫溶液170kg。
(3)89%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
【解答】(1)鐵是活潑金屬,可以與酸反應產生氫氣,故酸溶時產生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 。
酸溶時消耗稀硫酸,由文中信息可知,后面生成沉淀的同時也會有稀硫酸生成,所以可以重復利用的物質是稀硫酸。
(3)由”T1℃時FeOOH會分解成Fe2O3和H2O,Fe3O4在該溫度沒參加反應,也沒有分解“可知,固體減少的質量為FeOOH分解生成的水的質量,設FeOOH的質量為y
178 18
y 200g-182g
解得,則混合物樣品中FeOOH的質量分數為:。
答:混合物樣品中FeOOH的質量分數為89%。
31.(2024九上·鄞州月考)在探究酸、堿性質時,小敏的操作過程如圖甲所示,燒杯中固體質量與加入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加入稀鹽酸后出現的現象是   。
(2)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   。
(3)c點時,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
(4)通過計算得出d點坐標。
【答案】(1)固體逐漸消失,溶液顯藍色
(2)HCI+ NaOH =NaCI+H2O
(3)NaCI、CuCl2
(4)d點的縱坐標為生成Cu(OH)2沉淀的質量,橫坐標為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與最大沉淀量產生時所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質量之和。設d點坐標為(P,Q),ab段消耗鹽酸溶液質量為x,生成氯化銅質量為y;bc段消耗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m,cd段消耗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n,生成沉淀質量為Q。
CuO+ 2HCl= CuCl2+H2O
80 73 135
12g x×7.3% y
x=150克
y=20.25克
HCI+ NaOH=NaCl+H2O
36.5 40
50克×7.3% m×16%
m=25克
CuCl2+ 2NaOH= Cu(OH)2↓+2NaCl
135 80 98
20.25g n×16% Q
n=75克
Q=14.7克
P=m鹽酸+m氫氧化鈉=200克+25克+75克=300克
答:d的坐標為(300,14.7)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分析;
(2)根據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分析;
(3)根據加入鹽酸過量,氫氧化鈉先與鹽酸反應,然后再與氯化銅反應分析;
(4)根據反應的氧化銅質量先計算出與氧化銅反應的鹽酸質量及生成氯化銅質量,再計算出與氫氧化鈉反應的鹽酸質量,由此計算與鹽酸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然后利用氯化銅質量計算出與氯化銅反應的氫氧化鈉質量及生成氫氧化銅質量,由此確定d點坐標分析。
【解答】(1) 加入稀鹽酸后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出現的現象是固體逐漸消失,溶液顯藍色 ;
(2) bc段加入物質后燒杯內固體質量不變,說明加入鹽酸過量,加入氫氧化鈉時,氫氧化鈉先與鹽酸反應,即bc段為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 NaOH =NaCl+H2O;
(3) c點時,鹽酸剛好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NaCl、 CuCl2 ;
故答案為:(1) 固體逐漸消失,溶液顯藍色 ;(2)HCl+ NaOH =NaCl+H2O;(3)NaCl、 CuCl2 ;(4) (300,14.7) 。
32.(2024九上·鄞州月考)工業純堿中含少量氯化鈉。興趣小組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測定工業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1)方法一:差量法。稱取W克樣品與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通過裝有試劑X的乙裝置,并利用測量乙裝置增加的質量,求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該方法中試劑X可選用____。
A.氫氧化鈉 B.氫氧化鋇
C.氯化鋇 D.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2)方法二:沉淀法。利用氯化鈣與純堿反應生成沉淀,然后稱量出沉淀的質量,現稱取15克樣品完全溶解于水中配成60克樣品溶液,取三個燒杯分三次進行實驗,每次加入30克氯化鈣溶液充分反應,過濾、洗滌、干燥所得的沉淀質量記錄如表。
燒杯1 燒杯2 燒杯3
樣品溶液(克) 10 20 30
氯化鈣溶液(克)) 30 30 30
沉淀質量(克 2 4 5
①如圖所示,燒杯內樣品中的純堿完全反應。
②請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要求寫出具體的解題過程)
【答案】(1)A;B
(2)解:分析表中數據可知,15克樣品完全反應生成沉淀的量:12g;
設純堿中的碳酸鈉質量為x。
Na2CO3+CaCl2= CaCO3↓+2NaCl
106 100
x 12g
x=12.72g
Na2CO3%==84.8%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方法二中三個燒杯中氯化鈣溶液的質量相等,樣品的質量逐漸增多,所以燒杯1中的樣品一定完全反應,燒杯3的氯化鈣完全反應。
【解答】(1)試劑X的用途是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鋇可以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而氯化鋇和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不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
故答案為:AB。
(2)燒杯1中碳酸鈉完全反應,每10g樣品溶液參與反應生成2g沉淀,樣品溶液共有60g,所以完全反應時生成沉淀的質量為12g。
1 / 1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曙光中學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科學10月月考試卷(1-3章)
1.(2024九上·鄞州月考)規范操作是科學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操作符合實驗規范的是(  )
A. B.
C. D.
2.(2024九上·鄞州月考)下列物品中,主要成分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水杯 B.塑料臉盆
C.報紙 D.可樂瓶
3.(2024九上·鄞州月考)下列物質的名稱、化學式、俗稱與用途對應正確的是(  )
選項 物質名稱 化學式 俗稱 用途
A 氫氧化鈉 NaOH 純堿 造紙
B 硫酸銅晶體 CuSO4 5H2O 膽礬 配制波爾多液
C 氫氧化鈣 CaOH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D 碳酸氫鈉 NaHCO3 蘇打 焙制糕點
A.A B.B C.C D.D
4.(2024九上·鄞州月考)生物檢索表常用于鑒定生物的種類。小金同學參照二歧分類檢索表制作了氫氧化鈣、鹽酸、氫氧化鈉、硫酸4種溶液的物質檢索表(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1a溶液呈酸性………2 1b△………3 2a與BaCl2反應有沉淀…甲 2b與BaCl2反應無沉淀…乙 3a與CO2反應有沉淀…丙 3b與CO2反應無現象…氫氧化鈉
A.甲表示鹽酸 B.乙表示硫酸
C.丙表示硫酸 D.“△”代表的溶液呈堿性
5.(2024九上·鄞州月考)下列有關敘述與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所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  )
A.鐵絲在氧氣中燃燒:4Fe+3O22Fe2O3化合反應
B.酸雨pH小于5.6的原因:CO2+H2O=H2CO3化合反應
C.煅燒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CaCO3CaO+CO2↑分解反應
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a(OH)2+CO2=CaCO3↓+H2O復分解反應
6.(2024九上·鄞州月考)分析推理是學習科學知識時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金屬鋁與鹽酸反應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屬鐵與鹽酸反應生成FeCl3和H2
B.氫氧化鈉加入硫酸銅溶液中,有藍色絮狀沉淀產生,所以氫氧化鎂加入硫酸銅溶液中,也會出現藍色絮狀沉淀
C.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滴入酚酞試液后變紅的溶液一定呈堿性
D.鹽通常是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構成的,硝酸銨中沒有金屬離子,不屬于鹽
7.(2024九上·鄞州月考)將一定量的木炭和氧氣置于一個封閉的容器中灼燒點燃,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質量如表: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物質 木炭 氧氣 二氧化碳 X
反應前質量/g 2.4 4.8 0 0
反應后質量/g 0 0 4.4 a
A.表中a的值為2.8
B.該反應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C.X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D.無論如何改變氧氣的起始量,均有X生成
8.(2024九上·鄞州月考)打開濃鹽酸試劑瓶,發現瓶口會有“白霧”出現。已知鹽酸中含有水分子、氫離子和氯離子。下列實驗能證明“白霧”中含有氫離子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24九上·鄞州月考)下列各項實驗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  )
A.加入少量稀HCl,沒有氣泡產生,可以確定NaOH溶液沒有變質
B.為除去MnO2固體中的KCl,必須經過溶解、過濾、蒸發結晶的過程
C.用加入適量銅粉再過濾的方法除去Cu(NO3)2溶液中混有的AgNO3
D.向某無色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以檢驗溶液中的存在
10.(2024九上·鄞州月考)下圖是無色溶液X發生化學反應時的顏色變化,無色溶液X是( )
A.稀鹽酸 B.稀硫酸 C.澄清石灰水 D.硫酸鈉溶液
11.(2024九上·鄞州月考)一定量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固體,直至過量。小金同學依據實驗事實繪制了如圖所示的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至b段對應溶液的pH逐漸減小
B.b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鈉
C.a至d段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逐漸增大
D.c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種類最少
12.(2024九上·鄞州月考)下列四個圖像分別與選項中的操作相對應,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加水稀釋
B.分別向等質量的鋅、鐵中加入足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
C.向等質量、等濃度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氧化鋅和氫氧化鋅直至過量
D.向氫氧化鈉和硝酸鋇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13.(2024九上·鄞州月考)鈷(Co)的金屬活動性與鐵相似,鈷的化合物相關性質如下、下列預測合理的是(  )
物質 CoO Co(OH)2 CoCl2 CoCO3
在水中的溶解性 難溶,灰綠色固體 難溶,粉紅色固體 易溶,溶液呈粉紅色 難溶,粉紅色固體
A.Co能從MgCl2溶液中置換出Mg
B.CoO能與鹽酸反應得到粉紅色溶液
C.CoCO3能與鹽酸反應生成H2
D.Co(OH)2可由Co與NaOH溶液反應制得
14.(2024九上·鄞州月考)將a%的氫氧化鉀溶液b克和b%的硫酸溶液a克混合,下列不能與這種混合液發生反應的是(  )
A.氧化銅粉末 B.鹽酸
C.氫氧化鈉固體 D.氯化鋇溶液
15.(2024九上·鄞州月考)將一定量的鋅粉投入到Fe(NO3)2、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關于該實驗有以下說法:以上說法正確的是(  )
①濾渣中一定有銅,可能有鐵和鎂;
②濾液中一定有鋅離子和鎂離子,可能有亞鐵離子、銅離子;
③向濾渣中加稀鹽酸,有氣泡冒出,則濾液一定為淺綠色
④若濾渣中只有兩種單質,則一定是銅和鐵;
⑤反應后溶液的質量可能變大
⑥若濾渣中有三種金屬單質,則濾液中的溶質只有硝酸鋅和硝酸鎂。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②④⑥ D.④⑥
16.(2024九上·鄞州月考)小江學習了物質分類的知識后,對①純堿;②熟石灰;③食鹽;④氫氧化鉀;⑤醋酸五種物質進行分類。(以下均填序號)
(1)屬于鹽類的物質是   ;
(2)水溶液pH<7的有   ;
(3)水溶液能使酚酞變紅的是   。
17.(2024九上·鄞州月考)如圖是將稀鹽酸溶液慢慢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情況,請回答下面問題
(1)加入稀鹽酸至過量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
(2)反應中,數目減少的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
(3)驗證反應后溶液中稀鹽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
A.加入CuO粉末 B.滴加NaOH溶液
C.加入CaCO3粉末 D.滴加AgNO3溶液
18.(2024九上·鄞州月考)用毛筆蘸取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畫花,然后把竹片放在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凈,在竹片上得到黑色或褐色花樣,一幅精美的竹片畫就制成了。
(1)稀硫酸在烘干的過程中成為濃硫酸,使富含纖維素的竹片呈現黑色或褐色,這是利用了濃硫酸的   性。
(2)直接用濃硫酸在竹片上畫花具有危險性,必須將濃硫酸進行稀釋。稀釋時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和   。
19.(2024九上·鄞州月考)“寓學于樂”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如圖是“蓋房子”的游戲示意圖,其規則是根據“上下相鄰兩層的物質之間均可發生化學反應”來推砌樓層。圖中已放置好四種物質,還有二氧化碳,碳酸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三種物質待放置,請問答:
(1)二氧化碳應放在   處(填序號);
(2)若③是藍色溶液,則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到③中,產生的實驗現象是   ;
(3)第二層內的兩物質間能相互轉化,請寫出②可能的化學式   。
20.(2024九上·鄞州月考)現有3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分別是硫酸、鹽酸、氫氧化鋇,通過下列實驗,鑒別以貼上新標簽。
(1)操作①中,觀察到無色酚酞變紅色,則該試劑瓶應標的化學式是    ;通過操作①把該物質鑒別出來,還可以選用的試劑是    。(用一種試劑)
(2)操作②中,推斷得出該溶液是硫酸,則觀察到現象③是    。
21.(2024九上·鄞州月考)“微觀—宏觀—符號”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請根據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于2024年4月26日成功對接空間站。核心艙內生命保障系統會將航天員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轉化,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價類圖是以物質類別為橫坐標,以化合價為縱坐標所繪制的圖像,如圖2為硫元素的價類圖,若F為一種藍色溶液,則F的化學式為   。
(3)已知反應,X為A~F中的   
22.(2024九上·鄞州月考)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Na2CO3、Na2SO4、NaCl、Ba(NO3)2、NaOH中的一種或幾種。聯盟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實驗:
Ⅰ.取少量固體于燒杯中,逐漸加水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水的質量的變化如甲圖所示;
Ⅱ.取少量B點時的清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變色;
Ⅲ.繼續向燒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稀硝酸的質量的變化如乙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BC段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2)白色固體中一定有   ;
(3)為進一步確定該白色固體的成分,該組同學接下來應   。
23.(2024九上·鄞州月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儀器①的名稱   。
(2)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若選用作發生裝置,使反應停止的操作為   。
(3)已知相同條件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氣小且難溶于水,常見的三種收集裝置中,可用于收集甲烷氣體的裝置有   。若用G裝置用排水法收集甲烷氣體,氣體的進氣口為
   (填“a”或“b”)。
24.(2024九上·鄞州月考)我國不少地方有端午吃“灰水粽”的習俗,所謂“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俗稱(“灰水”)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這種粽子清香軟糯,小樂對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展開了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
①糯米中加入食用堿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軟化食物纖維等作用。
②草木灰中富含鉀鹽,主要成分是K2CO3,還含有少量K2SO4和KCl。
【實驗探究】檢驗草木灰的成分,并測定草木灰中K2CO3,的質量分數。
取適量草木灰于燒杯中,加足量水浸泡,過濾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取少量浸出液于試管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觀察到酚酞試液變成紅色。
(1)為了檢驗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Cl-,小樂先往浸出液中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后過濾,這樣操作的目的是   。
(2)小海用圖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已略去)測定草木灰中K2CO3,的質量分數,實驗中通過測定裝置質量的增加量來計算K2CO3的質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不與稀鹽酸產生氣體),實驗過程中需持續緩緩通入空氣,如果不往裝置中持續緩慢通入空氣,會導致測量結果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其原因是   。
25.(2024九上·鄞州月考)中和反應是重要的化學反應,某小組以“探究中和反應”為主題展開研究性學習。
【任務一】多角度認識中和反應
如圖1,取5mL溶液于燒杯中,滴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鹽酸至過量。
【任務二】探究中和反應能量變化
利用圖2裝置,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勻速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7.3%且初溫相同的稀鹽酸,利用溫度傳感器測定得到溫度變化曲線如圖3所示。
(1)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是   反應(填“放熱”或“吸熱”);
(2)【任務三】探究反應后溶液的pH變化
興趣小組的同學借助pH傳感器監測溶液的pH變化情況來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上圖是該反應過程中溶液pH變化曲線。若將燒杯中氫氧化鈉溶液換為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鉀溶液進行實驗,則圖象中的點將向   方向移動(選“左”或“右”).
26.(2024九上·鄞州月考)小強同學用三支試管,分別取適量的稀鹽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鈉溶液,進行相關實驗探究.
(1)步驟1:向三支試管中分別滴加酚酞后觀察溶液顏色;
步驟2:小強把三支試管中的溶液同時倒入一只燒杯中,發現有氣泡產生,最終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顯紅色;
步驟3:將燒杯中的混合物進行過濾,得到濾液,濾液中一定不含____.
A.稀鹽酸 B.澄清石灰水 C.碳酸鈉溶液
(2)【實驗猜想】步驟3所得濾液中溶質可能為:
①NaClNa2CO3;②NaClCaCl2和NaOH;③NaClNa2CO3和NaOH;④…
【實驗驗證】(提示:CaCl2溶液顯中性)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猜想③成立
(3)【反思評價】有同學提出CaCl2溶液改為稀鹽酸,若觀察到有氣泡產生且紅色消失,則證明猜想③成立。小剛同學認為不正確,其理由是:   。
27.(2024九上·鄞州月考)目前,鐵是使用最廣泛的金屬,同學們對生活中的鐵制品展開了項目化學習的探究。
任務一:尋找生活中廢舊鐵制品的一些處理方法。
方法1:回收。生銹的廢舊鐵制包裝盒屬于可回收垃圾
方法2:除銹翻新。除鐵銹常用加入稀鹽酸的方法,但是如果稀鹽酸過量還會腐蝕金屬鐵。
任務二:實驗探究鐵生銹的條件及影響因素
實驗1:如圖所示進行實驗1,一段時間后觀察到C中鐵釘生銹,AB中鐵釘無明顯變化。
實驗2:為進一步探究影響鐵生銹速率的因素,小組同學設計如圖所示實驗2,利用傳感器監測該過程中氧氣濃度的變化來判斷鐵生銹的情況。實驗記錄如表:
序號 其他試劑 初始時氧氣濃度/% 200s時氧氣濃度/%
水/滴 食鹽質量/g 稀醋酸/滴
① 0 0 0 20.8 20.8
② 10 0 0 20.8 15.2
③ 10 0 5 20.8 12.7
④ 10 1.0 0 20.8 8.0
(1)【解釋與結論】
實驗2的①中200s時氧氣濃度沒有發生變化的原因是   ;
(2)由實驗2得出“食鹽能加速鐵生銹”的結論,依據的實驗是   (填序號);
(3)任務三:了解防止鐵生銹的方法
【實踐積累】
同學們通過實際觀察、查閱資料,了解了不同鐵制品防銹措施不盡相同,例如:自行車鏈條的防銹方法是   。
28.(2024九上·鄞州月考)每年11月是橘子豐收的時節,橘子中含有豐富的核黃素即維生素B2(分子式:C17H20N4O6),橙黃色結晶性粉末,微臭,味微苦。
(1)核黃素在物質分類上屬于   。(選填“氧化物”“酸”“堿”“鹽”“有機物”)
(2)一個核黃素分子中共有   個原子。
(3)計算94克核黃素中含有多少克氫元素?(請列式計算)
29.(2024九上·鄞州月考)科學探究和證據推理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某學習小組同學設計了有關氫氧化鈉性質的探究活動,并基于證據進行推理分析,同學們進行了如下圖1所示實驗,并繪制了裝置內壓強隨推入的液體體積變化的圖像(不考慮溫度對壓強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
(1)m點溶液的pH   7(填“大于”或“小于”)。
(2)請根據題中信息和所學知識,解釋ab段、bc段、cd段裝置內壓強隨推入的液體體積變化的原因。
30.(2024九上·鄞州月考)古人常以“丹青”作為繪畫的代稱,羥基氧化鐵(FeOOH)常用作繪畫的顏料,如圖是利用廢鐵屑(主要成分為Fe,含少量Fe2O3)制備FeOOH工藝流程。
查閱資料:還原發生的反應為Fe2(SO4)3+Fe=3FeSO4。
沉淀發生的反應為2FeSO4+H2O2+2H2O=2FeOOH↓+2H2SO4。
(1)寫出酸溶發生產生氣體的化學方程式   ,該流程中可以重復利用的物質是   。
(2)某工廠每天生產羥基氧化鐵178kg,至少需要20%的過氧化氫溶液多少kg?
(3)已知:沉淀時會有部分FeOOH與FeSO4反應生成Fe3O4,T1℃時FeOOH會分解成Fe2O3和H2O,Fe3O4在該溫度沒參加反應,也沒有分解。稱取含Fe3O4和FeOOH混合物樣品200g加熱到T1℃,充分反應后得到固體質量為182g,則混合物樣品中FeOOH的質量分數為   。
31.(2024九上·鄞州月考)在探究酸、堿性質時,小敏的操作過程如圖甲所示,燒杯中固體質量與加入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加入稀鹽酸后出現的現象是   。
(2)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   。
(3)c點時,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
(4)通過計算得出d點坐標。
32.(2024九上·鄞州月考)工業純堿中含少量氯化鈉。興趣小組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測定工業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1)方法一:差量法。稱取W克樣品與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通過裝有試劑X的乙裝置,并利用測量乙裝置增加的質量,求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該方法中試劑X可選用____。
A.氫氧化鈉 B.氫氧化鋇
C.氯化鋇 D.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2)方法二:沉淀法。利用氯化鈣與純堿反應生成沉淀,然后稱量出沉淀的質量,現稱取15克樣品完全溶解于水中配成60克樣品溶液,取三個燒杯分三次進行實驗,每次加入30克氯化鈣溶液充分反應,過濾、洗滌、干燥所得的沉淀質量記錄如表。
燒杯1 燒杯2 燒杯3
樣品溶液(克) 10 20 30
氯化鈣溶液(克)) 30 30 30
沉淀質量(克 2 4 5
①如圖所示,燒杯內樣品中的純堿完全反應。
②請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要求寫出具體的解題過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pH值的測量及方法;濃硫酸的稀釋
【解析】【分析】傾倒液體時,標簽向手心,塞子倒放。
【解答】A、為了防止污染,細口瓶的塞子應該要倒放,故A不符合題意;
B、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濃硫酸倒入水中,故B錯誤;
C、測量液體的pH值時,應用玻璃棒蘸取液體,滴在pH試紙上,不能將試紙浸入液體中,故C不符合題意;
D、檢測裝置是否漏氣時,用手握住試管,若裝置氣密性良好,導管口會有氣泡冒出,試管冷卻后導管中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2.【答案】B
【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生物體中的有機物;材料的利用與發展
【解析】【分析】常見的材料有:金屬材料、無機材料、有機材料等。
【解答】A、陶瓷水杯的材質是陶瓷,屬于無機材料,故A不符合題意;
B、塑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故B符合題意;
C、報紙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屬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故C不符合題意;
D、可樂瓶主要材料是鋁,屬于金屬材料,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3.【答案】B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常見物質的俗稱
【解析】【分析】根據所給各物質的俗稱、化學式及用途分析。
【解答】A、純堿是碳酸鈉俗稱,不符合題意;
B、硫酸銅晶體俗稱膽礬,化學式為 CuSO4 5H2O ,可用于配制波爾多液,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鈣化學式為Ca(OH)2,不符合題意;
D、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蘇打為碳酸鈉俗稱,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答案】D
【知識點】常見物質的分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溶液呈堿性,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產生硫酸鋇沉淀,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碳酸鈣沉淀分析。
【解答】甲呈酸性且能與氯化鋇反應,則甲為硫酸,乙為鹽酸,3類物質為氫氧化鈣、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碳酸鈣沉淀,則丙為氫氧化鈣。
故答案為:D。
5.【答案】C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四大反應類型為:分解、化合、復分解和置換。
【解答】A、鐵在氧氣中燃燒時,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故A錯誤;
B、碳酸的酸性較弱,不會形成pH小于5.6的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與水反應生成的酸,故B錯誤;
C、工業上采用碳酸鈣在高溫下受熱分解來制取二氧化碳,故C正確;
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反應不屬于四大反應類型,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6.【答案】C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鐵與鹽酸或硫酸銅等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時,生成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正二價。
【解答】A、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的是氯化亞鐵和氫氣,故A錯誤;
B、氫氧化鎂是沉淀,不能和硫酸銅發生反應,所以氫氧化鎂中加入硫酸銅溶液,不會出現藍色絮狀沉淀,故B錯誤;
C、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變紅,所以能使酚酞變紅的溶液一定呈堿性,但該溶液不一定是堿的溶液,比如碳酸鈉屬于鹽,其水溶液也可以使酚酞變紅,故C正確;
D、硝酸銨屬于鹽,所以鹽中不一定含有金屬元素,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7.【答案】A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可燃物燃燒除了溫度需要達到著火點以外,還需要有足夠的助燃劑。
【解答】A、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表中a的質量為:,故A正確;
B、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故B錯誤;
C、X的質量變大,所以是生成物,不是催化劑,因為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故C錯誤;
D、若氧氣質量為0或濃度過低,木炭不能燃燒,則不會發生反應,就不會有X生成,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8.【答案】D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酸的化學性質分析,并確定各實驗反應時氫離子是否發生變化。
【解答】 ①濃鹽酸上方蓋涂紫色石蕊試液的表面皿,可通過溶液顏色變紅證明氫離子正確;②利用硝酸銀溶液是驗證氯離子,不能驗證氫離子,錯誤;③利用pH試紙可證明溶液的酸性,即含氫離子,正確;④涂滴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鹽酸中氫離子與氫氧化鈉中氫氧根離子發生反應,使酚酞顏色發生變化,可證明氫離子的存在,正確。
故選D。
9.【答案】C
【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A.根據變質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進行分析判斷。
B.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C.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D.根據氯化鋇溶液能與硫酸鹽、碳酸鹽、硝酸銀溶液等反應生成白色沉淀,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變質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碳酸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取樣,加入少量的稀鹽酸,氫氧化鈉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無明顯變化,應加入過量的稀鹽酸,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KCl易溶于水,MnO2難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的方法進行分離除雜,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銅粉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硝酸銅溶液和銀,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D.向某無色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不能檢驗溶液中SO42-的存在,也可能含有碳酸根離子、硝酸銀溶液等,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答案為:C。
10.【答案】B
【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由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可確定無色溶液X是什么溶液。
【解答】無色溶液X能與金屬氧化物Fe2O3和不溶性的堿Cu(OH)2發生反應,滴入石蕊試液能顯紅色說明無色溶液X是一種酸。與BaCl2能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含有SO42-所以無色溶液X是H2SO4,B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B
11.【答案】D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一定量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固體,直至過量,此過程在碳酸鈉先和鹽酸反應,當稀鹽酸反應完全后,碳酸鈉再和氯化鈣反應,據此分析。
【解答】A、a至b段是碳酸鈉中和鹽酸反應,對應溶液的pH逐漸增大,故說法錯誤。
B、b點時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此時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鈉鈉和氯化鈣,故說法錯誤。
C、a至c段氯化鈉的質量逐漸增大,c到d端氯化鈉質量不再增加,故說法錯誤。
D、c點時氯化鈣恰好完全反應,此時對應溶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鈉,溶質種類最少,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D。
12.【答案】C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A.根據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加水稀釋,溶液的酸性減弱,溶液始終顯酸性進行分析;
B.根據若消耗稀鹽酸相同,則生成氫氣質量相同,故開始兩斜線重合,后因稀鹽酸過量,鐵消耗的稀鹽酸多分析判斷。
C.根據等質量的氧化鋅和氫氧化鋅中,氧化鋅中含有的鋅的質量多進行分析;
D.根據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結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進行分析。
【解答】 A.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加水稀釋,溶液的酸性減弱,溶液始終顯酸性,pH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故A錯誤;
B.向等質量的鋅、鐵中加入足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若消耗稀鹽酸相同,則生成氫氣質量相同,故開始兩斜線重合,后因稀鹽酸過量,鐵消耗的稀鹽酸多,生成的氫氣多,拐點高些,故B錯誤;
C.向等質量、等濃度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氧化鋅和氫氧化鋅直至過量,稀鹽酸的質量相同,最終生成氯化鋅的質量相等,氧化鋅中含有的鋅元素的質量多,生成等質量的氯化鋅,消耗的氫氧化鋅的質量多,故C正確;
D.向氫氧化鈉和硝酸鋇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結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一開始就產生沉淀,故D錯誤。
故選C。
13.【答案】B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A、根據 Co的金屬活動性與鐵相似比鎂弱分析;
B、根據金屬氧化物與酸能反應生成鹽和水分析;
C、根據碳酸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D、根據難溶性堿對應的金屬與堿不能發生反應。
【解答】A、 Co的金屬活動性與鐵相似,則小于鎂,不能從MgCl2溶液中置換出Mg ,不符合題意;
B、 CoO能與鹽酸反應生成 CoCl2 , CoCl2 易溶,溶液呈粉紅色, CoO能與鹽酸反應得到粉紅色溶液 ,符合題意;
C、 CoCO3能與鹽酸反應生成CO2 ,不符合題意;
D、 Co與NaOH溶液不能反應,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4.【答案】B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確定將a%的氫氧化鉀溶液b克和b%的硫酸溶液a克混合后硫酸過量,由此確定混合液成分,結合硫酸的化學性質分析。
【解答】由氫氧化鉀和硫酸反應的方程式可知
H2SO4+2KOH=K2SO4+2H2O
98 112
可知, 將a%的氫氧化鉀溶液b克和b%的硫酸溶液a克混合, 硫酸過量,則反應后溶液成分為硫酸鉀和硫酸。
A、氧化銅能與硫酸反應,不符合題意;
B、鹽酸不能與硫酸反應,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能與硫酸反應,不符合題意;
D、氯化鋇與硫酸鉀和硫酸都能反應,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5.【答案】C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將一種金屬放入多種鹽溶液中時,一定要先判定有幾步反應,以及反應的順序問題。
【解答】 將一定量的鋅粉投入到Fe(NO3)2、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 因Mg的活動性比Zn強,所以Zn不能將Mg從Mg(NO3)2溶液中置換出來。鋅先和Cu(NO3)2反應,后與Fe(NO3)2反應。
①濾渣中一定有銅,可能有鐵,不可能有鎂,故①錯誤;
②濾液中一定有鋅離子和鎂離子,如果鋅比較少,沒有將硝酸銅反應完,則溶液中含有亞鐵離子和銅離子,故②正確;
③向濾渣中加稀鹽酸,有氣泡冒出,說明濾渣中有鐵或者有鐵和鋅,則濾液中不一定有硝酸亞鐵剩余,所以不一定為淺綠色,故③錯誤;
④若濾渣中只有兩種單質,則一定是銅和鐵,故④正確;
⑤鋅的相對原子質量大于鐵和銅,反應后溶液的質量一定變大,故⑤錯誤;
⑥若濾渣中有三種金屬單質,即為銅、鐵和鋅,此時鋅過量,硝酸銅和硝酸亞鐵均反應完全,則濾液中的溶質只有硝酸鋅和硝酸鎂,故⑥正確。
故答案為:C。
16.【答案】(1)①③
(2)⑤
(3)①②④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堿、鹽的鑒別;常見物質的俗稱;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鹽可能呈酸性,可能呈堿性,也可能呈中性。
【解答】(1)屬于鹽的是純堿(碳酸鈉)、食鹽(氯化鈉),故答案為:①③。
(2)pH小于7,說明溶液呈酸性,醋酸屬于酸,所以呈酸性的是醋酸,故答案為⑤。
(3)能使酚酞變紅的溶液呈堿性,碳酸鈉雖屬于鹽,但水溶液呈堿性,熟石灰是氫氧化鈣,屬于堿,所以呈堿性,氫氧化鉀屬于堿,所以也呈堿性,故答案為:①②④。
17.【答案】(1)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2)H+、
(3)A;B;C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析】【分析】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為紅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變色,發生中和反應,H、OH反應生成水。
【解答】(1)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為紅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變色,因此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鹽酸,溶液先呈堿性,使酚酞變紅,而后變為中性至酸性,酚酞變為無色,因此現
象為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2)發生中和反應,H、OH反應生成水,因此數目減少的離子是H+、OH;
(3)A、取樣,加入CuO粉末,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溶液為藍色則說明有稀鹽酸,正確;
B、取樣,滴加NaOH溶液立即變紅色說明沒有稀鹽酸,過一會變紅色說明有稀鹽酸,正確;
C、取樣,加入CaCO3粉末有氣泡生成說明有稀鹽酸,正確;
D、取樣,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能說明有氯離子不能說明有稀鹽酸剩余。
故答案為:ABC。
18.【答案】(1)脫水
(2)玻璃棒
【知識點】濃硫酸的稀釋;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稀釋濃硫酸時,要將濃硫酸倒入水中。
【解答】(1)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將稀硫酸在烘干的過程中成為濃硫酸,使富含纖維素的竹片呈現黑色或褐色,這正是利用了濃硫酸的脫水性。
(2)濃硫酸遇水會劇烈放熱,在稀釋時需要用玻璃棒不斷的攪拌,所以還需要的玻璃儀器是玻璃棒。
19.【答案】(1)①
(2)有藍色絮狀沉淀生成
(3)Na2CO3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活潑金屬單質可以與酸或比它活動性更弱的金屬的可溶性鹽發生置換反應。
【解答】(1)在所給出的物質中,只有氫氧化鈉溶液能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所以應將二氧化碳放在氫氧化鈉的上方或下方,二氧化碳不能與鐵反應,所以二氧化碳應放在氫氧化鈉的下方,即①位置。
(2)③是藍色溶液,則③是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的方程式為:,氫氧化銅為藍色絮狀沉淀,所以產生的實驗現象是:有藍色絮狀沉淀生成。
(3)稀硫酸不與硫酸銅反應,所以②是碳酸鈉,第二層內的兩物質間能相互轉化,可能的方程式為:。
20.【答案】(1)Ba(OH)2;紫色石蕊
(2)白色沉淀
【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
【解析】【分析】3瓶失去標簽的硫酸、鹽酸、氫氧化鋇溶液,取樣后分別滴加無色酚酞試劑,溶液變紅的原溶液為氫氧化鋇(酚酞遇堿變紅),顏色沒變化的是硫酸和鹽酸(酚酞遇酸不變色);向剩余的兩種酸溶液中分別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的,原溶液為硫酸(因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沒有明顯現象的是鹽酸(鹽酸與氯化鋇不反應)據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 (1)酚酞遇堿變紅,氫氧化鋇溶液顯堿性,操作①中,觀察到無色酚酞變紅色,則該試劑瓶應標的化學式是Ba(OH)2;石蕊遇堿變藍,氫氧化鋇溶液顯堿性,通過操作①把該物質鑒別出來,還可以選用的試劑是石蕊;
(2)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鹽酸與氯化鋇溶液不反應,因此操作②中,推斷得出該溶液是硫酸,則觀察到現象③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21.【答案】(1)
(2)
(3)E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分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
【解答】(1)A是,B是,C是,D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 F為一種藍色溶液,說明F中含有,F點硫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所以F是。
(3)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X為,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所以硫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不屬于氧化物,所以是E。
22.【答案】(1)沉淀部分溶解,產生氣泡
(2)Na2CO3、Na2SO4、Ba(NO3)2
(3)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稀 HNO3(或取實驗Ⅲ中的溶液),再加入硝酸銀溶液
【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白色固體加水溶解時產生白色沉淀,沉淀加入硝酸部分溶解,碳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產生可溶于硝酸的碳酸鋇沉淀,硫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產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鋇沉淀,由此推斷出固體一定存在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氯化鈉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銀沉淀分析。
【解答】取少量固體于燒杯中,逐漸加水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水的質量的增加先減少再保持不變,所給各物質均溶于水,由此說明加水后有難溶物生成;
Ⅱ.取少量B點時的清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變色,說明溶液中不含呈堿性物質;
Ⅲ.繼續向燒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稀硝酸增加先減少,再保持一定質量不變,說明固體既有能溶于硝酸的物質又有不能溶于硝酸的物質,碳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產生可溶于硝酸的碳酸鋇沉淀,硫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產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鋇沉淀,由此可知,固體中事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一定不含氫氧化鈉,可能含氯化鈉。
(1) BC段為碳酸鋇與硝酸的反應,可觀察到的現象是沉淀部分溶解,產生氣泡 。
(2) 白色固體中一定有 Na2CO3、Na2SO4、Ba(NO3)2 。
(3) 為進一步確定該白色固體的成分, 即需驗證是否含氯化鈉,可利用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銀沉淀檢驗,具體操作為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稀 HNO3(或取實驗Ⅲ中的溶液),再加入硝酸銀溶液 。
23.【答案】(1)長頸漏斗
(2)關閉活塞
(3)E、F;b
【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使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應“短進長出”。
【解答】(1)圖中儀器①是長頸漏斗,有活塞的是分液漏斗 。
(2)將活塞關閉,氣體不能從短導管逸出,試管內氣體變多,壓強增大,將稀鹽酸壓進長頸漏斗中,試管內液面下降,多孔隔板上的大理石與稀鹽酸分離,C裝置中的反應停止。
(3)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氣,所以要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即使用裝置E收集;甲烷難溶于水,所以還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使用F裝置收集,故答案為:E、F。
(3)甲烷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用G裝置用排水法收集甲烷氣體時,氣體的進氣口為b,隨著甲烷的通入,瓶內氣壓變大,水從a導管被壓出。
24.【答案】(1)除去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
(2)偏小;裝置內殘留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氫氧化鈉吸收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測定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時,實驗前通空氣的目的是排出裝置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對實驗造成干擾;實驗過程中通空氣的目的是確保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完全吸收。
【解答】(1)由題中信息可知,草木灰中富含鉀鹽,主要成分是K2CO3,還含有少量K2SO4和KCl,要檢驗是否存在氯離子,應使用硝酸銀溶液進行檢驗,但碳酸銀也是沉淀,硫酸銀微溶,也可能會產生沉淀,會干擾實驗,所以小樂先往浸出液中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后過濾的目的是除去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
(2)乙裝置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會有部分殘留在裝置中,導致測得的二氧化碳質量偏小,進而導致測得的碳酸鉀質量偏小,最終導致測得的碳酸鉀的質量分數偏小,所以實驗時為了減小誤差,在實驗過程中需持續通入空氣,將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收集裝置中,被氫氧化鈉完全吸收。
25.【答案】(1)放熱
(2)左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析】【分析】每一份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都消耗一份的鹽酸。
【解答】(1)由圖3可知,隨著稀鹽酸的加入,溶液的溫度升高,說明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2)氫氧化鈉的式量小于氫氧化鉀的式量,所以消耗相同質量的稀鹽酸,所需氫氧化鉀的質量更多,則氫氧化鉀與氫氧化鈉的質量相同時,氫氧化鉀消耗的鹽酸更少,所以pH等于7的點應向左移。
26.【答案】(1)A
(2)產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為紅色
(3)無法證明氫氧化鈉的存在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碳酸鈉屬于鹽,但水溶液呈堿性。
【解答】(1)三種溶液混合后,溶液仍為紅色,說明溶液仍呈堿性,稀鹽酸呈酸性,所以濾液中一定不存在稀鹽酸。
故答案為:A。
(2)猜想③成立,即溶液中的溶質為NaCl、Na2CO3和NaOH,碳酸鈉與氯化鈣會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氫氧化鈉呈堿性,所以溶液仍為紅色,故實驗現象為: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為紅色。
(3)加入稀鹽酸,稀鹽酸會先和氫氧化鈉反應且反應無現象,而碳酸鈉也是呈堿性的,也能使酚酞變紅,所以猜想①和猜想③的現象將相同,即無法證明氫氧化鈉是否存在。
27.【答案】(1)鐵粉沒有與水接觸,不能生銹
(2)②④
(3)涂油、鍍耐腐蝕金屬等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解析】【分析】鐵生銹條件的探究,注意實驗時要采用控制變量法。
【解答】(1)鐵生銹的條件是同時接觸水和氧氣,實驗2的①中只有氧氣沒有水,鐵粉不會生銹,所以氧氣的濃度沒有發生改變。
(2)由表中數據可知,②中沒有加食鹽和稀醋酸,④中加了食鹽沒有加稀醋酸,唯一的變量是是否加食鹽,④中200s時氧氣的濃度更低,說明鐵消耗氧氣的速率更快,故說明食鹽可以加快鐵生銹。
(3)由鐵生銹的條件可知,要想延緩鐵生銹的速度,所以將鐵與氧氣、水分離,例如:涂油、涂油漆或在表面鍍耐腐蝕金屬等。
28.【答案】(1)有機物
(2)47
(3)94克核黃素中含有氫元素的質量:。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簡單的有機物
【解析】【分析】有機物是一類含碳的化合物,除了碳酸鹽、碳酸和碳的氧化物。
【解答】(1)由核黃素的化學式可知,屬于含碳化合物,又不是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鹽,故屬于有機物。
(2)一個核黃素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數:。
29.【答案】(1)大于
(2)ab段:a點時推入NaOH溶液,CO2和NaOH發生反應:CO2+2NaOH=Na2CO3+H2O,裝置內氣壓減小,直到反應結束
bc段:b點時推入稀鹽酸,由于NaOH有余,稀鹽酸先與NaOH發生反應,NaOH+HCl=NaCl+H2O,瓶內氣壓幾乎不變
cd段:稀鹽酸與Na2CO3發生反應,生成CO2,Na2CO3+2HCl=2NaCl+H2O+CO2
裝置內氣壓增大
【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據cd段溶液中的溶質進行分析;
(2)根據溶質組成分析回答此題;
【解答】(1)cd段為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m點時,碳酸鈉還未完全反應,故此時pH>7;
(2)①ab段壓強減小,說明氣體減少,所以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消耗了氣體,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CO2+2NaOH=Na2CO3+H2O,裝置內氣壓減小,直到反應結束 ;
②bc段壓強不變,說明氣體體沒有變化,說明氫氧化鈉過量,此時加入稀鹽酸,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不會引起壓強明顯變化;
③cd段壓強增大,說明有氣體產生,說明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看到氣泡,證明有碳酸鈉存在,因此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產生;
30.【答案】(1);硫酸
(2)解:設至少需要20%的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為
答:至少需要20%的過氧化氫溶液170kg。
(3)89%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
【解答】(1)鐵是活潑金屬,可以與酸反應產生氫氣,故酸溶時產生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 。
酸溶時消耗稀硫酸,由文中信息可知,后面生成沉淀的同時也會有稀硫酸生成,所以可以重復利用的物質是稀硫酸。
(3)由”T1℃時FeOOH會分解成Fe2O3和H2O,Fe3O4在該溫度沒參加反應,也沒有分解“可知,固體減少的質量為FeOOH分解生成的水的質量,設FeOOH的質量為y
178 18
y 200g-182g
解得,則混合物樣品中FeOOH的質量分數為:。
答:混合物樣品中FeOOH的質量分數為89%。
31.【答案】(1)固體逐漸消失,溶液顯藍色
(2)HCI+ NaOH =NaCI+H2O
(3)NaCI、CuCl2
(4)d點的縱坐標為生成Cu(OH)2沉淀的質量,橫坐標為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與最大沉淀量產生時所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質量之和。設d點坐標為(P,Q),ab段消耗鹽酸溶液質量為x,生成氯化銅質量為y;bc段消耗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m,cd段消耗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n,生成沉淀質量為Q。
CuO+ 2HCl= CuCl2+H2O
80 73 135
12g x×7.3% y
x=150克
y=20.25克
HCI+ NaOH=NaCl+H2O
36.5 40
50克×7.3% m×16%
m=25克
CuCl2+ 2NaOH= Cu(OH)2↓+2NaCl
135 80 98
20.25g n×16% Q
n=75克
Q=14.7克
P=m鹽酸+m氫氧化鈉=200克+25克+75克=300克
答:d的坐標為(300,14.7)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分析;
(2)根據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分析;
(3)根據加入鹽酸過量,氫氧化鈉先與鹽酸反應,然后再與氯化銅反應分析;
(4)根據反應的氧化銅質量先計算出與氧化銅反應的鹽酸質量及生成氯化銅質量,再計算出與氫氧化鈉反應的鹽酸質量,由此計算與鹽酸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然后利用氯化銅質量計算出與氯化銅反應的氫氧化鈉質量及生成氫氧化銅質量,由此確定d點坐標分析。
【解答】(1) 加入稀鹽酸后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出現的現象是固體逐漸消失,溶液顯藍色 ;
(2) bc段加入物質后燒杯內固體質量不變,說明加入鹽酸過量,加入氫氧化鈉時,氫氧化鈉先與鹽酸反應,即bc段為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 NaOH =NaCl+H2O;
(3) c點時,鹽酸剛好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NaCl、 CuCl2 ;
故答案為:(1) 固體逐漸消失,溶液顯藍色 ;(2)HCl+ NaOH =NaCl+H2O;(3)NaCl、 CuCl2 ;(4) (300,14.7) 。
32.【答案】(1)A;B
(2)解:分析表中數據可知,15克樣品完全反應生成沉淀的量:12g;
設純堿中的碳酸鈉質量為x。
Na2CO3+CaCl2= CaCO3↓+2NaCl
106 100
x 12g
x=12.72g
Na2CO3%==84.8%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方法二中三個燒杯中氯化鈣溶液的質量相等,樣品的質量逐漸增多,所以燒杯1中的樣品一定完全反應,燒杯3的氯化鈣完全反應。
【解答】(1)試劑X的用途是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鋇可以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而氯化鋇和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不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
故答案為:AB。
(2)燒杯1中碳酸鈉完全反應,每10g樣品溶液參與反應生成2g沉淀,樣品溶液共有60g,所以完全反應時生成沉淀的質量為12g。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口市| 阳谷县| 朝阳县| 纳雍县| 盐源县| 顺昌县| 曲松县| 屏边| 九江县| 株洲市| 南召县| 南昌县| 集安市| 精河县| 醴陵市| 高邑县| 怀化市| 青浦区| 恩施市| 镇远县| 乌鲁木齐县| 泽普县| 无为县| 竹山县| 措勤县| 大城县| 沭阳县| 扬中市| 大安市| 灯塔市| 东丽区| 凤台县| 卓资县| 兰州市| 胶州市| 阿拉尔市| 江源县| 井冈山市| 平武县| 潍坊市| 温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