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導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導學案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第5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課程標準】通過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的歷史脈絡,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制度演進、民族交融、區域開發和思想文化發展等新成就
【重點難點】
1、重點: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及影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與影響。
2、難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權更迭,民族融合與分裂割據局面形成的原因。
【預習案】
自主學習:認真閱讀課本28--32頁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通讀教材,梳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權更迭圖。
2、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一段,歸納東漢末年以來到西晉之間的政權更替情況。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三大軍事集團漸成鼎立,220年-280年東漢滅亡魏蜀吳三國鼎立,曹魏滅蜀,西晉取代魏后滅吳,完成統一。
3、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二段,東漢-西晉內遷的少數民族有哪些?形成什么局面?
五族內遷:匈奴、羯、氐、羌、鮮卑。
中國歷史進入比較長的政權分立的時期,起初東晉十六國的割據,后演變為南北朝的對峙。
4、閱讀教材的第二目第一段,三國西晉以來形成了哪個特權階層?在課文中畫出其含義。
閱讀教材30頁歷史縱橫,指出東晉政權的主要支柱是什么?有哪些代表?
按時間順序寫出南朝有哪些政權?六朝有哪些?定都在哪?
士族。幾家北方高門士族,瑯琊王氏(王導、王敦);陳郡謝氏;潁川庾氏;譙國桓氏;太原王氏
南朝:宋、齊、梁、陳,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定都:建康(今南京)。
5、閱讀教材的第二目第二段,指出東晉南朝時期南方開發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表現?有什么影響?
原因(1)自然環境:南方自然條件優越(2)社會環境:南方戰爭較少,社會相對安定
(3)勞動力和技術因素:北方漢人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根本)。
表現:①農業:土地大量開墾,農作物品種增加,產量提高;②手工業:繅絲、織布、制瓷、冶鑄等都有顯著發展;③商業:以長江沿岸最為活躍,番禺(今廣東廣州)則是主要的外貿港口。
影響:①促進江南地區的社會進步;②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③促進了民族融合.
6、閱讀教材第三目第一段,說出北方政權割據情況及重要戰役
大部分由內遷少數民族建立割據政權:十六國。采用中原模式的國號年號,學習漢族典章制度。
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亂,各族之間頻繁接觸,差異縮小,但民族隔閡仍然存在。
淝水之戰:前秦進攻東晉,戰于淝水,前秦敗。
7、閱讀教材第三目第二段,說出北魏的概況,理解、記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及影響(分點畫上)。
439年,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統一北方。 教材32頁第一段
【探究案】
1、材料一:漢朝長江流城仍是“江南卑濕(地勢低下潮....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鋤草的工具)”...從東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的幾百年間,北方戰亂頻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顯大增,移民紛紛轉向丘陵山區開荒種地,從而促進了長江流域山區的開發。
材料二:“江南....兵車勿用,民不外勞,役寬務簡,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糧棲畝,戶不夜扃(jiong,上閂),蓋東西之極盛也。...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荊城跨南楚之富,揚部有全吳之沃,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
根據材料一、二分析江南經濟開發的原因,并嘗試回答江南經濟開發的影響
(1)自然環境:南方自然條件優越(2)社會環境:南方戰爭較少,社會相對安定
(3)勞動力和技術因素:北方漢人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根本)。
影響:①促進江南地區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②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③促進了民族融合.
2、材料一:《春秋》之義,內諸夏而外夷....夫關中土沃物....帝王之都每以為居,未聞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戎晉不雜,并得其所,上合往古即敘之義,下為盛世永久之規。縱有猾夏之心,風塵之警,則絕遠中國,隔閡山河,雖為寇暴,所害不廣。 [西晉]江統《徙戎論》
材料二: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
[北魏]楊街之《洛陽伽藍記》
材料三:北朝的強盛來自體制的力量....交替的 “胡化”和“漢化”.扭轉了魏晉以來的帝國頹勢,并構成了走出門閥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國的歷史出口。
摘編自吳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據材料一,指出作者關于民族問題的主張,概括其理由。
主張:夷夏有別,少數民族應遠離中原。理由:儒家的傳統觀念;夷夏風俗習性不同;可以減輕對中原的危害。
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進步作用。談談你對當時民族關系的認識。
作用:促進洛陽的繁盛;推動北方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民族交融;奠定隋唐國家統一的基礎。認識: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給中原文明帶來了鮮活的元素;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交融、互補,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涵;避免民族對立,消除民族隔閡,是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保證。
答案解析1.A2.C3.B4.C5.B6.A7.A8.A9.C10.B11.B12.A13.A14.B15.D
1.C 2.C 3.B 4.C 5.B 6.B 7.C 8.A 9.C 10.B
【習題案】
1.“北來在此安家,遠行從此啟程,八閩百越贛州推本……”這是對閩粵贛邊區客家文化的概述,具有人口遷移特色的客家文化的奠基時期應為( ?。?br/>A.兩晉之際 B.秦漢時期
C.中唐以后 D.兩宋之際
2.《史記》記載,漢中期以前,江南“地廣人?!?,百姓“無積聚而多貧”;而《宋書》記載,南朝前期江南已經“地廣野豐”,“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優越的自然環境 B.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C.先進生產技術的傳播 D.江南農產品商品化趨勢明顯
3.有學者指出,門閥士族在漢末大亂中堅守儒家共同體信念,作為清流而身遭黨錮;在五胡進入中原時,攜帶著先進的文化和技術流入南方;在東晉面臨北方強敵時力挽狂瀾;在南朝以下勉上的浪潮中致力于重建新朝秩序。該學著意在強調閥士族( ?。?br/>A.為平亂治國做出了突出貢獻 B.在亂世中堅守了自身的責任
C.維護了儒家學說的獨尊地位 D.推動了江南經濟的迅速發展
4.魏晉時期,首次出現了有別于原來“里”的“村”,村成為鄉里組織重要的單位。鄉里組織的官員數量依照戶口編定?!鞍辞魹闇剩粢陨现檬?、佐、正三人,依戶口數另設里吏一人”,鄉官主要由官府派出,輔以民間推選,并享有俸祿品秩。這些做法( ?。?br/>A.形成完善的基層治理體系 B.維護了大一統的政治局面
C.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治理 D.加強了地方道德教化職能
5.西晉時期,“歸附”的少數民族人口達“八百七十余萬口”之多;西晉被內遷匈奴貴族所滅后,大批人口從中原地區外遷,公元296年,齊萬年之亂后,一股經漢中抵蜀地,另一股經漢水至淮河一帶,后為石勒所收。據此可知,這一時期的人口遷徙( ?。?br/>A.呈現由政府組織的特點 B.呈現由北向南的趨勢
C.造成中原人口大量銳減 D.開啟了經濟重心轉移
6.東晉及南朝前期,州鎮長吏通過征辟僚屬,召募部曲等方式培植私人勢力。到梁陳時期,朝廷實行“祿米”制度、規范了地方上名目繁多的科調雜斂;同時又規定“州郡縣祿米絹布絲綿,當處輸臺傳倉庫”。梁陳時期的這些舉措( ?。?br/>A.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統治 B.解決了諸侯王之亂的流弊
C.結束了地方財政混亂局面 D.大大緩解了民族間的矛盾
7.南北朝時期,金屬貨幣在北方幾乎絕跡,谷帛代替了錢幣作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屬貨幣的使用卻是不斷擴大,還產生籌碼不足和錢幣盜鑄等問題。這反映出當時( ?。?br/>A.戰亂影響商品經濟發展 B.全國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
C.北方農耕經濟發展充分 D.南方的賦稅來源依賴商業
8.南朝《宋書》記載劉宋時期“兵車勿用民不外勞(額外的勞役)役寬務簡氓庶民眾(繁息至余糧棲畝存積于田畝)戶不夜扁(上門鎖)蓋東西之極盛也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捻(收獲)則數郡忘饑?!币陨鲜妨厦枋龅氖墙系貐^(  )
①社會比較安定 ②經濟得到發展 ③自然條件優越 ④民族交融加強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圖為《魏晉漢人胡食》(畫像磚),據圖畫內容可以推知(  )
A.政府改革加速少數民族漢化 B.社會動蕩導致民眾生活困苦
C.民族交融促進生活方式變遷 D.經濟發展推動飲食結構改變
10.東晉南朝時期,南方土地大量開墾,農作物品種增加,產量提高。手工業方面,紡織、礦冶、陶瓷、造船、造紙等行業都有明顯進步,商業以長江沿岸最為活躍,番禺(今廣東)則是主要的外貿港口。這一時期,南方的開發主要得益于( ?。?br/>A.新的農作物在江南引種 B.北民南遷與民族交融
C.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 D.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
11.南北朝時期,形成了記述家族世系的譜學,“有司選舉,必稽譜籍,而考其真偽”“家之婚姻必由于譜系”。出現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保證士族高貴血統 B.維護士族特權地位
C.防止士族門第混亂 D.弘揚士族良好家風
12.北魏孝文帝時期,曾下令奴婢不準出家為僧,地方出現私度為僧的,根據情況,要對鄰、里、縣、郡官員進行處罰或免官,此舉旨在( ?。?br/>A.維持國家賦役征發 B.維護儒學正統地位
C.強化基層社會治理 D.打擊分裂割據勢力
13.閻步克說:“北方少數民族的部族制度與華夏制度的劇烈碰撞,最終在北方地區激發出了新的變遷動力與演進契機,交替的‘胡化’和‘漢化’孕育出了強勁的官僚制化運動,它扭轉了魏晉以來的帝國頹勢,并構成了走出門閥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國的歷史出口?!边@說明孝文帝改革(  )
A.為隋唐盛世的出現打下基礎 B.建立了大一統國家
C.促進了士族制度的發展完善 D.調和了各民族矛盾
1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歷史發展的主要特征是( ?。?br/>A.繁榮開放的社會風貌 B.民族交融與區域開發
C.政權并立與文化停滯 D.中外交流與經濟發展
15.人物品題即臧否人物,是漢魏六朝士族社會最重要的文化風尚之一,有學者總結為:漢末清議,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兩晉玄風,重“神韻”;南朝衰落,好“文采”。其實質是(  )
A.削弱地方豪強勢力 B.強化對官員的監察
C.促進商品經濟發展 D.控制選舉的話語權
1.(2024·全國高考新課標卷·26)三國魏代漢、西晉代魏,都通過“禪讓”實現:權臣在切實掌握軍政權力后,皇帝下詔表彰其功業、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動讓位;公卿大臣則群起勸進,權臣再三謙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權?!岸U讓”反復出現(  )
A.保障了政治和平穩定 B.放棄了血緣世襲傳統
C.維護了特權階層利益 D.鞏固了儒學忠孝倫理
2.(2024·江蘇高考·2)魏晉南北朝時期,傳統儒學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戰,但世家大族依然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經學為家學的核心內容,形成了以南朝會稽賀氏、北朝范陽盧氏為代表的經學世家。這一時期經學世家的形成( ?。?br/>A.源于北方士族南遷 B.影響南北方政權頻繁更替
C.有利于儒學的復興 D.導致“三教合歸儒”的局面
3.(2023·湖南高考·3)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權遣使頻繁,雙方挑選使節,必求“容止可觀,文學優贍者”。北朝使節皆為漢族高門人物,而非鮮卑子弟。這說明(  )
A.南方政權整體實力占優 B.南北政權文化認同趨近
C.南北政權關系趨向和好 D.漢族高門控制南北政權
4.(2024·湖南高考·3)下表為史籍所載東漢至南朝時期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區戶口數和人口數。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時間 戶口數(萬) 人口數(萬)
東漢永和五年(140) 64.98 281.32
西晉太康初年(280—289) 14.23 85.39
南朝宋昇明三年(479) 4.19 33.48
A.大規模的瘟疫流行 B.戰亂異常頻繁 C.豪強大族勢力膨脹 D.官府組織移民
5.(2023·江蘇·高考真題)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下詔恢復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國并于冀州”,裁撤本為孫權控制的交州。至建安二十四年,將全國州數始終維持在九個。曹操復古改制的實踐體現了( )
A.魏國在三國中占據優勢 B.大一統思想的歷史傳承
C.東漢朝廷政令執行通暢 D.地方行政層級持續變化
6.(2024·浙江·高考真題)據《通典》記載,西漢末人口約6000萬,歷經700余年之發展,至唐中期鼎盛的天寶年間,人口約5300萬,才大體接近西漢末的數字。關于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生產工具、技術長期停滯不前 B.政局長期動蕩、戰亂頻繁
C.疆域變化不定、人口不斷外遷 D.土地兼并、南北經濟衰退
7.(22-23高二上·安徽池州·開學考試)西晉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歡用細毛氈子做頭巾、系帶兒、褲邊兒。有人戲說中原必會被西北的少數民族所擊敗,因為人們頭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產的,“能無敗乎”?這一現象反映了( )
A.群言百家影響社會風尚 B.人口流動利于區域開發
C.經濟往來促進民族交融 D.地方特產豐富人們生活
8.(2024·甘肅·高考真題)北魏孝文帝留心刑法,多次下詔改定刑律,其中太和元年詔令提到“參詳舊典,務從寬仁”“民由化穆,非嚴刑所制”“齊之以法,示之以禮”。從上述詔令可知,孝文帝修定律法( )
A.深受儒家影響 B.借鑒南朝經驗C.沿襲鮮卑傳統 D.意在托古改制
9.(2024·安徽·高考真題)《晉書·陶侃傳》記載,陶侃為武昌太守時“立夷市于郡東,大收其利”?!读簳堭鳌芬噍d:“郁州(今屬連云港市)接邊陲,民俗多與魏人交市?!贝祟愑涊d所反映的現象表明,這一時期( )
A.海外貿易增加財政收入 B.市鎮興起維護了時局穩定
C.互市交易促進民族交往 D.榷場的設立帶動民間交流
10.(23-24高三上·安徽·開學考試)孝文帝遷都洛陽不到四十年,北魏滅亡。《魏書》認為:“遷洛之舉,群臣不順,孝文設術以詐之,示威以脅之。不知厭乎累世安樂之余,經始百年荒橫之地。一事不成,舊業盡棄,欲以何為?”這種觀點認為遷都( )
A.加劇了北魏統治集團的腐敗 B.動搖了北魏政權的立國根基
C.不利于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 D.喪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條件
【拓展學習】
一、多角度(途徑、表現、影響)認識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
(1)途徑:民族遷徙,友好往來,民族征戰,統治者的改革等
(2)表現:
①內遷各少數民族與漢族通婚雜居,相互學習農業生產經驗和畜牧業經驗。
②少數民族在語言、服飾、風俗習慣和民族心理等方面基本漢化;漢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樂等少數民族優秀文化;“胡”“漢”觀念逐漸淡薄。
③少數民族接受中原統治方式,逐漸封建化,封建化又促進民族間的交融。
(3)影響:
①原有民族布局被打破,各民族差異逐漸縮小
②促使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界線發生變動;促進了內遷少數民族的封建化。
少數民族的封建化:經濟上,由漁獵、放牧向農耕轉化;政治上,采用封建的官制、法律;文化上,學習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
③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④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為以后隋唐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認識魏晉時期的政治制度
(一)官員選拔——九品中正制
1、背景:東漢末年政治與社會秩序大亂,豪強大族控制了地方選人權。220年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
2、內容:在各州、郡設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擔任。中正根據家世、道德和才能評定州、郡士人的資品,分為九等,寫出評語,稱為“狀”。獲得資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3、評價:積極:九品中正制將選官權收歸史央,加強了中央集權。消極:后來隨著門閥士族勢力的發展,中正選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逐漸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
(二)東晉的士族制度
1、含義:門閥士族是以宗族為紐帶所形成的封建貴族特權集團。魏晉南北朝時期封建國家通過制度的形式對門閥士族的政治經濟特權和優越的社會地位給予確認從而形成士族門閥政治。該制度萌芽于東漢,興起于魏晉,興盛于東晉,衰落于隋唐。
2、形成原因
①歷史根源:東漢以來的豪強地主勢力的發展。
②經濟原因:土地兼并嚴重,經營莊園經濟,漸成割據。
③政治原因:士族是魏晉政權的統治基礎(支柱),皇帝依賴于士族的支持。
④制度因素:九品中正制為士族提供政治保障。
3、特點:
①政治:按門第高低分享特權,世代擔任重要官職。占據高級文官。
②經濟: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發展起自給自足、實力雄厚的莊園經濟;
③社會生活:不與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門第觀念濃厚;
④文化:崇尚清談(魏晉玄學,不談國計民生,空談玄學)。
(三)中央官制:
魏晉南北朝時期,尚書臺改成尚書省,與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三省,他們共同輔助決策,行使權力。是后世三省六部制的雛形。
(四)魏晉時期,律令儒家化
1、原因:主要是因漢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思想,儒家知識分子以經注律。魏明帝在朝廷設置律博士,命令專用儒家思想來解釋律令,進一步推動了律令的儒家化。
2、影響:法律以親屬之間的尊卑親疏作為量刑的重要原則之一,目的在于維護儒家提倡的三綱五常。
三、社會經濟---江南經濟得到初步開發,南北方經濟趨于平衡
(一)農業:
1、農業工具:中國東漢末期已出現翻車,三國時期魏國馬鈞對其進行了革新,其后翻車在民間廣泛使用。曹魏重視農業生產,實行屯田制;大力興修水利,保護農桑。蜀漢發展經濟,促進西南地區發展。孫吳開發江東。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得到開發。
2、勞作方式:小農經濟、租佃式經營、曹魏屯田式經營、北魏均田制、東晉南朝的莊園經濟、塢堡除軍事作用外也帶有莊園經濟的色彩、寺院經濟
(二)手工業:
1、金屬冶煉術:南北朝時發明了更先進的灌鋼法。
2、陶瓷業:中國南朝時,為了防止在燒制過程中氣體和有害物質污損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缽中。南北朝時成功燒制出白瓷,是制瓷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3、絲織業:蜀國的絲織業興旺,蜀錦行銷三國。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經濟的主要特點】
(1)南方經濟迅速發展:南方相對穩定,江南經濟得到開發;北方經濟因戰亂頻繁遭到嚴重破壞。
(2)土族莊園經濟和寺院莊園經濟占有重要地位:士族制度的發展和統治者崇信佛教,導致地主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惡性膨脹,造成土地和勞動力的大量流失。
(3)商品經濟總體水平較低:由于戰亂,不少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商品經濟發展緩慢。南方商品經濟相對活躍。
(4)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民族交融加強,聯系密切,各民族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同時也為隋唐的統一和經濟的繁榮定了基礎。
【南方經濟開發】
(1)原因:①自然條件:江南自然條件優越;②社會環境:南方相對安定,北方長期戰亂;③政策:統治者輕徭薄賦,注重經濟發展;④勞動力、技術:北民南遷帶來豐富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工具(根本)。
(2)表現:①農業:土地大量開墾,農作物品種增加,產量提高;②手工業:繅絲、織布、制瓷、冶鑄等都有顯著發展;③商業:以長江沿岸最為活躍,番禺(今廣東廣州)則是主要的外貿港口。
(3)影響:①促進江南地區的社會進步;②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③促進了民族融合.
四、思想文化
(一)儒學道教與佛教:道教在民間廣為傳播,受儒學影響,主張“貴儒”“尊道”;佛教在中國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漸趨本土化。儒學也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發展。
(二)科技:科學技術在諸多領域取得新成就。中醫藥成就: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記載了青蒿對瘧疾的治療作用,屠呦呦等專家團隊受到啟發,從青蒿中分理出青蒿素,對人類防治瘧疾發揮了巨大作用。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階段特征】
(1)民族交融:少數民族內遷,入主中原,北方人口南遷,各民族交融加強,尤其是孝文帝的漢化改革,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多民族交融成為魏晉時期的重要特征。
(2)區域開發:北方戰亂,社會經濟曲折中有所發展。孫吳政權促進南方經濟開發,從東漢末年到東晉,人口不斷南遷,江南開發初見成效,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另外,田莊經濟和寺院經濟發展是這一時期的重要特征。
(3)政治:社會分裂與門閥政治,威脅中央集權,世家大族壟斷政權,門閥政治對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風俗產生重要影響;魏晉時期三省制、均田制、租調制奠定制度基礎。
(4)文化交流:魏晉時期佛教和道教迅速傳播,沖擊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出現三教合一趨勢;文學藝術成就突出,科學技術在諸多領域取得新成就,中外文化交流對中外文化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凉市| 万州区| 白玉县| 扶沟县| 项城市| 乐至县| 吕梁市| 盈江县| 奉节县| 滨州市| 武平县| 呼玛县| 平乡县| 若羌县| 临洮县| 于都县| 子洲县| 周口市| 裕民县| 肇州县| 裕民县| 饶阳县| 东阿县| 博白县| 蒲江县| 聂拉木县| 额尔古纳市| 衡阳县| 太白县| 威宁| 贵州省| 深水埗区| 体育| 昭通市| 竹溪县| 阿克苏市| 洪泽县| 博罗县| 绥江县| 渭源县| 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