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愛德華·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年-1907年),挪威作曲家,19世紀下半葉挪威民族樂派代表人物。1843年6月15日格里格生于卑爾根的商人家庭,1907年9月4日卒于同地。6歲隨母學鋼琴,得到音樂啟蒙教育。經著名小提琴家O.布爾推薦,1858~1862年在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畢業后,在卑爾根舉行首次作品音樂會。1863~1866年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活動,與挪威民族音樂的倡導者音樂家R.諾拉克等人共創"尤特皮"音樂社,創作并介紹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民族音樂。視頻資料聆聽,思考音樂是由哪件樂器演奏的?鋼琴獨奏聆聽并律動,音樂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視頻資料音樂優美,有一種起伏搖蕩的感覺聆聽,注意節拍與旋律四六拍子,旋律起伏優美,讓我們體會到了春天的美好,以及作者對春天深情的期盼。A樂段:在高音區清亮的和弦伴奏下,左手奏出了A段柔美、質樸、富有北歐風格的旋律,平靜而深沉。第一樂段哼唱主題旋律第一樂段聆聽,畫旋律線,思考:格里格是如何用音樂表達春天的?主題旋律出現了兩次第一樂段第一樂段第二樂段,你又能聯想到什么畫面呢?視頻資料人們期盼春天的心情更加迫切B樂段:出現了一個深沉而富有動力性的音調。在低音聲部的低八度音的配合下,由中音區不斷向上推進,有如春天來臨的腳步聲,一刻也不停息。表現了人們期盼春天降臨的殷切心情。同時,高聲部以八度奏出強而有力的長音,中低聲部以四分音符的和弦為其伴奏,隨著旋律不斷上移,情緒益顯激動。仿佛人們在向春天發出呼喚。聆聽,第二樂段旋律有什么特點?第二樂段第三樂段,音樂又描寫了怎樣的場景呢?你能聽到它的特點嗎?3第三樂段A樂段再現:前面A段柔美的旋律再次出現,但音區移高,并以八度演奏,配以流利、晶瑩的分解和弦音型伴奏,顯得格外絢麗多彩。人們的情緒更為歡唱熱烈。尾聲:一連串的分解和弦,清澈、明亮,好似花蕾初綻,色彩繽紛。引起人們對美好春天的無窮遐想。第三樂段聆聽,畫旋律線,感受春天的氣息第三樂段作品結構形式A B A1視頻資料格里格:作品43第6首 《致春天》《致春天》冬天過去了,春天還會遠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