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周 全面依法治國【重點難點復習】1.把握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關系(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2)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3)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4)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憲法是人民權利憲章,最大程度集中了全國人民的共同意志、追求和信念,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國的執政黨,在推進法治建設進程中,必須發揮帶頭作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2.深入理解依法執政(1)內涵:黨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治化規范化,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2)依法執政與科學執政、民主執政是辯證統一的:科學執政是基本前提,民主執政是本質所在,依法執政是基本途徑。科學執政與民主執政必須通過依法執政的途徑來實現(3)要求①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②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黨制定的大政方針,提出的立法建議,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需要通過國家立法機關的法定程序,才能夠成為國家意志,成為全社會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準則。③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堅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④督促、支持和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3.正確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明確內涵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實施上的平等,即在守法和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的平等,因為法律具有階級性,我國的法律只能反映和體現最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而不能反映敵人的意志和利益;是指機會均等,不是指享有同樣的權利,因為每個公民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角色不同不是平均 不要把平等理解為享有同樣的權利和履行同樣的義務。如憲法規定,未滿18周歲的公民不享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這不等于說符合法定年齡的公民與不足法定年齡的公民之間存在不平等,而是由于參與政治生活的公民需要有一定的行為能力反對特權 我國憲法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在法律面前沒有特殊的公民現實生活 由于種種原因,男女之間、民族之間、地區之間還存在著事實上的不平等,要消滅這種不平等,需要從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努力樹立觀念 公民民主法治理念的養成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基礎,必須培育民主精神、規則意識,樹立法律至上觀念4.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關系項目 法治國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會區 別 內涵 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其內涵包括: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堅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 法治政府就是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政府 法治社會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認和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的社會。 其內涵包括: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社會各個領域依法運行;社會糾紛依法得到解決,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意義 通過建設法治國家,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 通過建設法治政府,能夠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權力,積極履行職責,提高行政服務水平,實現善政;能夠更好地促進政府和公民、社會組織的溝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關系 通過建設法治社會,能夠更好地形成全社會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增進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秩序;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措施 推進憲法實施;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法律實施機制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等等 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聯系 ①法治國家與法治政府:建設法治國家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關鍵。②法治國家與法治社會建設法治國家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基礎,建設法治社會是建設法治國家的條件。③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社會的保障,建設法治社會是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④法治社會與法治政府、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建設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基礎和基本前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是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保障。⑤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就是建設法治中國5.比較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項目 科學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核心 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法律自身特點 立法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 嚴格按照法定職權、依據法定程序行使立法權措施 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要充分發揚民主,必須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 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 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法定職權、依據法定程序開展立法工作關系 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將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三者統一于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6.把握嚴格執法、規范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的關系項目 嚴格執法 規范執法 公正執法 文明執法內涵 執法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嚴格依法辦事 嚴格按規定辦事、按程序辦事 同等情況平等對待,不同情況差別對待 體現以人為本的執法理念原因 政府只有堅持嚴格執法,懲處違法違規行為,維護群眾正當權益,才能彰顯公平,伸張正義。 各級政府能否切實做到嚴格執法,體現國家法治文明程度,關系法治中國建設成效 嚴密的執法程序是規范執法的重要前提,也是執法公開公正的重要保障 公正是執法的價值取向 政府執法的文明程度直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要求 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 要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具體操作流程,重點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執法行為 要恰當地行使自由裁量權,不得違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則要有效杜絕執法不公、隨意執法,不斷提升執法機關的公信力 執法部門要改進執法方式,做到語言、行為規范,融法、理、情于一體,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爭取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實現執法效果最大化7.把握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關系項目 依法治國 依法執政 依法行政區別 含義 指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它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規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體制、法治的程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國理政 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權力必須依據憲法和法律規定主體 廣大人民群眾 中國共產黨 政府聯系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這三者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必須共同推進【基本方法與技能復習】1.為什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答題要素】治國重器+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上+深刻革命+重要保障+治國理政的基本方法【答題模板】①法律是治國重器,是治國理政最大的規矩,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②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③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④法治是國家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以理性方式解決社會矛盾的最佳途徑;⑤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通過實行法治,有利于保障人權、維護社會和諧、實現長治久安;2、如何貫徹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答題要素】堅持黨的領導+人民主體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從中國實際出發【答題模板】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②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③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⑤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3、如何建設法治國家【答題要素】總要求+憲法實施+法律體系+法律實施機制+依法治國【答題模板】(1)法治國家意味著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總要求)(2)推進憲法實施。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3)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和發展,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4)完善法律實施機制。已經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實施。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5)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4.如何建設法治政府?【答題要素】法治軌道+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政府職能+依法行政制度體系+科學決策+公正文明執法+制約和監督+依法行政能力【答題模板】①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讓政府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責,確保行政權在法治框架內運行。②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③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落實法治政府的建設。④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不斷推進政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⑤推進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⑥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⑦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⑧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5、法治政府的建設是如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理念【答題要素】健全法律制度+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答題模板】①加強重要領域立法,健全法律制度,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問題,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法律保障。②依靠人民,廣聚民智,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實現人民意志和國家意志的統一。③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創新行政執法方式,保障人民合法權益,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6、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答題要素】黨的領導+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公民守法【答題模板】(1)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黨堅持依法執政。(2)科學立法:全國人大是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國人大要依法行使權力,科學立法,加強監督。(3)嚴格執法:嚴格執法政府是國家的行政機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科學民主依法決策,自覺接受監督。積極推進法治政府建設。(4)公正司法: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是我國的司法機關。司法機關要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5)全民守法: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自覺遵循憲法和法律。(總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7.建設法治社會要求【答題要素】樹立法治意識+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答題模板】(1)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法治社會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2)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①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②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3)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①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司法救助體系。②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4)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①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②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8、如何推進科學立法?【答題要素】依法立法+發揚民主+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答題模板】(1)要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法定職權、依據法定程序開展立法工作。(2)要充分發揚民主。必須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廣泛凝聚社會共識。(3)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客觀地認識、確認和保護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利益,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相對應??茖W合理地配置權力與責任,明確權力行使不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9、闡述健全立法體制機制對實現立法的“最大公約數”的意義【答題要素】集民智、匯民意、體民情+增強法治觀念+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答題模板】①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堅持科學立法。健全和完善立法機關與社會的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發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使立法更能集中民智、匯聚民意、體現民情;②創新立法調研方式。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增強公民參與的便捷性,調動公民參與立法的積極性,增強全民法治觀念。③推動開門立法,便于立法中合理確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引導公眾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實現立法的“最大公約數”。10、我國立法工作為什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答題要素】國家性質+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保證人民的權利【答題模板】①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立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由我國國家性質決定的。②我國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立法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和人民群眾所盼所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③立法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尊重和保障人權,能夠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強獲得感、幸福感,能夠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助推中國夢的實現。11、嚴格執法的意義/作用【答題要素】法律的權威和尊嚴+社會公平正義+法治政府【答題模板】(1)有助于捍衛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如果有了法而不嚴格執法,法律就成了“紙老虎”和“稻草人”。政府必須帶頭嚴格執法,只有這樣,才能帶動全社會尊崇和敬畏法律。(2)有助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政府只有堅持嚴格執法,懲處違法違規行為,維護群眾正當權益,才能彰顯公平,伸張正義。(3)有助于推進建設法治政府。各級政府能否切實做到嚴格執法,體現國家法治文明程度,關系法治中國建設成效。只有不斷推進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才能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任務和目標。12、如何推進嚴格執法?【答題要素】履行政府職能+規范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答題模板】(1)全面履行政府職能要求。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 ,堅決懲處失職、瀆職。(2)堅持規范執法。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具體操作流程,重點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執法行為。(3)堅持公正執法。行政執法要堅持公正、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分別對待。要恰當地行使自由裁量權,不得違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則。要有效杜絕執法不公、隨意執法,不斷提升執法機關的公信力。(4)堅持文明執法。執法部門要改進執法方式,做到語言、行為規范,融法、理、情于一體、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爭取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實現執法效果最大化。13、如何推進公正司法【答題要素】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為人民,依靠人民+加強人權司法保障【答題模板】(1)必須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都不得讓司法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機關都不得執行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的要求。(2)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公正、辦案程序公正。(3)必須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杜絕暗箱操作。(4)必須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法律制度。14、如何推進全民守法?【答題要素】法治觀念+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公民道德建設【答題模板】(1)推進全民守法,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要求: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2)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3)要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15.說明某某事過程是如何體現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的。【答題要素】黨的領導+依法治國+人民當家作主【答題模板】①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②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當家作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③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16.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答題要素】工作原則+原則政府+職能政府+決策依法+行政接受監督+工作人員【答題模板】①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②切實履行政府職能,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困難,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③健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機制,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④堅持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⑤自覺接受人民監督。完善行政監督體系,全面推進政務公開⑥加強對政府工作人員的道德倫理、思想政治、職業道德教育,努力建設一支廉潔奉公、勤政為民、作風優良的公務員隊伍17.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措施【答題要素】民主和法制+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政務公開【答題模板】①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一靠民主(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使人民能夠有效地監督政府權力的運行),二靠法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②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包括行政系統外部的監督(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中國共產黨、人民政協、社會與公民),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上級政府、法制部門、審計部門、監察部門)。③堅持政務公開,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和辦事公開制度。18.如何運用政治生活相關知識對政府的行為進行分析和評價【答題要素】政府性質+職能+宗旨+原則+依法治國+依法行政+民主集中制+政府權威+政府與其他機關的關系【答題模板】①政府的性質: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②政府的職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加強社會建設的職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職能。③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則: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對人民負責。④政府必須堅持依法行政,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⑤政府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必須接受人民的監督,為此需要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⑥政府要樹立權威,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⑦我國國家機構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地方政府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和監督。⑧政府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⑨中國政府在國際上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利益。【試題練習】1.2023年8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此次修訂草案對多個社會治安領域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規定。例如,被處罰人遇有參加升學考試、近親屬病?;蛩劳龅惹樾蔚模梢蕴岢鰰壕張绦行姓辛舻纳暾?,滿足法定條件的,公安機關可暫緩執行行政拘留處罰決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此類修訂旨在( )①守好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推進法治社會建設②弱化政府執法權力,規范執法行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③彰顯人文關懷,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以良法保障善治④完善法律實施機制,保障公民權利,推進法治國家建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重大任務及18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涵蓋依法治國各個方面,為法治中國建設描繪出新的路線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①是實現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②首要問題是讓部分維權意識薄弱的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③總目標是糾正一些黨政領導干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④要落實改革舉措,直面法治建設的突出問題,回應人民群眾期待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3.由教育部主辦的第八屆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全國總決賽于2023年10月26日正式啟動。自2016年起,教育部每年組織開展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系列活動,全面覆蓋全國大中小學各學段,通過網絡學習、法治實踐、全國總決賽、優質法治教育資源征集等方式,不斷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現已成為教育系統開展青少年憲法宣傳教育的重要抓手和靚麗品牌。開展憲法教育活動( )①表明憲法在保障公民權利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②提高了黨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能力和水平③有利于青少年強化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④是基于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建設法治國家的是( )①堅持憲法至上,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②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③政府部門依法執政,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④公民的權利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5.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法治國家是( )①公民權利受保護的國家,公民的一切權利都受到法律的確認與保護②國家權力受約束的國家,任何情況下行使權力都將承擔法律責任③法律至上的國家,法律得到普遍的尊重與遵從④良法之治的國家,法律的內容合理,形式完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由于人口較少民族普遍沒有本民族傳統文字,其文化傳統和歷史記憶主要以口頭傳統形式作為載體進行存續,存在著文化傳承的困境。2024年1月25日,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文化和旅游部、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共同啟動“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該計劃能( )①推動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②記錄好人口較少民族的文化記憶,鑄牢“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體現政府履行文化建設職能,助力文化強國建設④表明政協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地區融合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近日,某市在政務服務中心開設了政務公開服務專區。專區內市民可通過手機、紙質材料、現場咨詢等多種方式查詢政府信息、申請信息公開,并可通過手機網上掃碼、現場咨詢等方式為重大行政決策建言獻策。同時依托專區,政府也可以全面了解群眾對公開工作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提供相關服務。上述舉措( )①提高了行政服務效能和水平②增加了政務信息的公開透明度③增強了政府依法執政的能力④規范了該市政府服務流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最高人民法院等四部門于2023年11月20日聯合發布了《法律援助法實施工作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加強法律援助案件辦理過程中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協作配合;確保當事人依法獲得法律援助,為法律援助人員開展工作提供便利。該《辦法》( )①有利于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②健全了多部門協調機制,加強了工作銜接③為我國執法機關科學設置職能提供法律依據④能推進我國法律援助行穩致遠,維護群眾合法權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銀川市公安局聯合司法、街道、律師力量,建立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站。依靠群眾參與平安建設,帶動機制創新,探索出“專群結合、警民共治”的工作模式,在全市建成46個“塞上楓橋”特色警務室。此模式有利于( )①發揮權力機關作用,增強群眾幸福感與安全感②創新糾紛解決模式,提升完善基層治理的效能③深入建設法治社會,激發矛盾化解的更大合力④完善居民民主管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4年3月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明確國務院組成部門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以及法律規定的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權限范圍內制定規章。這一規定( )①厘清了各級行政機構的立法權限②明確了部門規章的立法依據和制定主體③提升了國務院各部門的服務效能④要求部門規章不得與法律法規相抵觸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年3月,國務院在全面總結城市節水工作成效的基礎上,將實踐證明已經比較成熟的改革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上升為法規制度,頒布出臺《節約用水條例》,對提升城市節水治理能力、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推動城市節水邁入法治化軌道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現實意義。由此可見國務院( )①堅持從實際出發,推進良法善治②堅持嚴格執法,維護法律權威③注重立法技術,推進立法過程科學化④行使立法權,推動社會治理法治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是為了防治噪聲污染,保障公眾健康,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維護社會和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制定的法律。下列說法符合該法要求的是( )①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由行政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②全社會應當增強噪聲污染防治意識,積極開展噪聲污染防治活動③各級權力機關對本區域聲環境質量負責,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聲環境質量④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依法享有獲取聲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噪聲污染防治的權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針對近年來花樣翻新的電信詐騙,人民法院一方面加強追贓挽損,通過審理網絡詐騙案件揭露詐騙套路;另一方面出臺相關司法意見,用好用足一攬子政策措施,加強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助力全民反詐。這表明我國人民法院( )①履行審判職能,打擊網絡安全犯罪行為②嚴守最后防線,提高了司法程序的公正性③堅持司法為民,發揮法律監督機關的作用④踐行法治理念,助力數字經濟健康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H市中級人民法院高度重視代表委員聯絡工作,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主動接受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監督,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堅持把聯絡工作作為推動理念更新、作風改進、能力提升的重要載體,不斷探索新形勢下聯絡工作運行機制。這有利于( )①推動公正司法,加強人權司法保障②推進嚴格執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③發揮代表委員作用,提高治理效能④提高司法工作效率,堅持司法為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最高人民法院按照《意見》的要求,指導各地法院積極推進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改革,探索以流域、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等生態功能區為單位的案件集中管轄機制;制定、修訂環境資源司法解釋,發布加強和創新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意見等規范性文件及其指導性案例,指導各級法院全面準確適用法律。各地管轄法院探索設立跨市域、全流域的專門化環境資源審判機構,推進涉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審判職能“三合一”,促進懲治犯罪、賠償損失和修復環境協調統一,較大幅度提升了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的現代化水平,有力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的熱切期許。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談談人民法院對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的意義。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總體較好,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市場供應充裕。但同時,我國面臨耕地總量有限、糧食穩產增產難度加大等挑戰,糧食供求緊平衡態勢長期存在。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糧食安全工作,把解決好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出臺了一系列糧食安全有關政策措施,積累了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確保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領域一些新的改革舉措,迫切需要法律予以確認、支持和規范。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圍繞糧食安全問題不斷提出立法議案和建議。經過三次審議,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高票通過了糧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結合材料并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我國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材料中暫緩執行拘留的情況,體現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統一,彰顯人文關懷,③符合題意。材料中舉措體現了法、理、情的統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權利,完善法律實施機制,④符合題意。公正司法是守好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①不符合題意。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此類修訂旨在優化政府執法權力,而不是弱化執法權力,②不符合題意。故選D。2.答案:B解析:依法治國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并非讓部分維權意識薄弱的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②③錯誤。從依法治國的必要性角度分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①符合題意。“要落實改革舉措,直面法治建設的突出問題,回應人民群眾期待”說明依法治國的要求,④符合題意。故選B。3.答案:D解析:因為憲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居于核心和統帥地位,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所以各相關部門堅持抓住青少年這個“關鍵時期”,把憲法教育納入了國民教育體系,有利于青少年強化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③④符合題意。憲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但材料強調的是開展憲法教育活動,增強公民的憲法意識,①不符合題意。材料中強調對學生開展憲法教育活動,與提高黨的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能力和水平無關,②不符合題意。故選D。4.答案:D解析: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其他法律制度是憲法的具體化,不能用憲法代替其他各種法律制度,①說法錯誤。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公民的權利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有利于建設法治國家,②④符合題意。依法執政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政府部門應是依法行政,③說法錯誤。故選D。5.答案:D解析:公民的合法權利受到法律的確認與保護,①錯誤。法治國家是國家權力受約束的國家,任何超越權限、濫用職權的行為均應承擔法律責任,②錯誤。法治國家是法律至上的國家,是良法之治的國家,法律得到普遍的尊重與遵從,法律的內容合理,形式完善,③④正確。故選D。6.答案:C解析:該計劃能推動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發展,①不符合題意。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文化和旅游部等共同啟動“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能記錄好人口較少民族的文化記憶,有利于文化傳承,鑄牢“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體現出政府履行文化建設職能,助力文化強國建設,②③符合題意。該計劃表明政協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文化繁榮,但沒有強調促進地區融合發展,④不符合題意。故選C。7.答案:A解析:某市在政務服務中心開設了政務公開服務專區。同時依托專區,政府也可以全面了解群眾對公開工作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提供相關服務。說明此舉提高了行政服務效能和水平,①符合題意。專區內市民可通過手機、紙質材料、現場咨詢等多種方式查詢政府信息、申請信息公開,并可通過手機網上掃碼、現場咨詢等方式為重大行政決策建言獻策。說明此舉增加了政務信息的公開透明度,②符合題意。政府依法行政,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③說法錯誤。材料沒有涉及規范政府服務流程,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8.答案:D解析:加強法律援助案件辦理過程中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協作配合,確保當事人依法獲得法律援助,表明該《辦法》健全了多部門協調機制,加強了工作銜接,②符合題意。該《辦法》能推進我國法律援助行穩致遠,維護群眾合法權益,④符合題意。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與題意無關,①不符合題意。為我國執法機關科學設置職能提供法律依據與題意無關,③不符合題意。故選D。9.答案:C解析:人大是我國國家權力機關,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①不符合題意。銀川市公安局聯合司法、街道、律師力量,建立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站。此模式有利于創新糾紛解決模式,提升完善基層治理的效能,②正確。依靠群眾參與平安建設,帶動機制創新,探索出“專群結合、警民共治”的工作模式,在全市建成46個“塞上楓橋”特色警務室。此模式有利于深入建設法治社會,激發矛盾化解的更大合力,③正確。居民民主管理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④不符合題意。故選C。10.答案:C解析:材料中強調的是國務院組成部門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以及法律規定的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權限范圍內制定規章,沒有涉及各級行政機構的立法權限,故①不選。材料中指出國務院組成部門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以及法律規定的機構,要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可以在本部門權限范圍內制定規章,這一規定明確了部門規章的立法依據和制定主體,要求部門規章不得與法律法規相抵觸,故②④正確。材料強調的是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明確規定相關部門的立法依據和制定主體,未涉及服務效能的提升,故③不選。故選C。11.答案:B解析:國務院在全面總結城市節水工作成效的基礎上,頒布出臺《節約用水條例》,由此可見國務院堅持從實際出發,行使立法權,①④符合題意。材料強調國務院從實際出發,行使立法權,故②③排除。故選B。12.答案:D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是為了防治噪聲污染,保障公眾健康,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維護社會和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制定的法律。對此,全社會應當增強噪聲污染防治意識,積極開展噪聲污染防治活動,并且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依法享有獲取聲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噪聲污染防治的權利,②④正確;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①錯誤;各級行政機關對本區域聲環境質量負責,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聲環境質量,③錯誤。故選D。13.答案:B解析:人民法院審理網絡詐騙案件,加強追贓挽損,是以審判職能嚴懲處網絡安全犯罪,是以加強法治的思維保障數字經濟安全健康發展,①④正確。人民法院的上述做法是有效打擊網絡安全犯罪,維護數字經濟領域公正秩序的結果,并不是糾正司法過程中的問題,不體現司法程序公正,②排除。人民法院是我國的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才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③不選。故選B。14.答案:D解析:材料涉及H市中級人民法院探索新形勢下聯絡工作運行機制,不涉及“人權司法保障”,①排除;“嚴格執法”的最重要主體是行政機關,題干主體是司法機關,②排除;主動接受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監督,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有助于發揮代表委員作用,提高治理效能,③正確;堅持把聯絡工作作為推動理念更新、作風改進、能力提升的重要載體,其中“改進作風”就是密切聯系群眾,為人民服務,“能力提升”就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可見這有利于提高司法工作效率,堅持司法為民,④正確。故選D。15.答案:①集中管轄能夠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更好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生態文明發展戰略;②推動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專業化,統一法律適用標準,提高法院審判和服務質效;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形成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合力,加強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和系統化治理。解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意義類主觀題,要求談談人民法院對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的意義。需調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公正司法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可聯系集中管轄能夠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更好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生態文明發展戰略。關鍵詞②:制定、修訂環境資源司法解釋,發布加強和創新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意見等規范性文件及其指導性案例,指導各級法院全面準確適用法律→可聯系推動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專業化,統一法律適用標準,提高法院審判和服務質效。關鍵詞③:各地管轄法院探索設立跨市域、全流域的專門化環境資源審判機構,推進涉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審判職能“三合一”,促進懲治犯罪、賠償損失和修復環境協調統一,較大幅度提升了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的現代化水平,有力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的熱切期許。→可聯系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形成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合力,加強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和系統化治理。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16.答案:①糧食安全是實現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②制定糧食保障安全法是貫徹落實黨的領導、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必然要求。③有利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實現糧食安全依法治理,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④有利于保障糧農合法權益,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依法保障糧食有效供給。解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原因、意義類主觀題,可從必要性和可行性兩方面作答,知識限定是《政治與法治》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分析。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我國面臨耕地總量有限、糧食穩產增產難度加大等挑戰,糧食供求緊平衡態勢長期存在→可聯系糧食安全是實現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關鍵詞②: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糧食安全工作,把解決好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可聯系堅持黨的領導。關鍵詞③:糧食領域一些新的改革舉措,迫切需要法律予以確認、支持和規范。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高票通過了糧食安全保障法→可聯系有利于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實現糧食安全依法治理;有利于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依法保障糧食有效供給。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