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5 實驗: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教學評大單元分課時教學設計課 題 2.5 實驗: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課 型 新授課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授課班級 授課時間 2023年 月 日教學內容分析 《實驗: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本節課是和單擺作為一節,現在獨立出來,更加凸顯實驗動手能力。根據教科書的實驗步驟,學生可以選擇圖形法,通過改變擺長得到多組數據,從推到出重力加速度。學習者 分析 前面幾節學生學習了簡諧運動的受力和運動特點。知道了能量的變化情況。對單擺的周期表達式已經深入了解,本節課主要應用單擺測量當地重力加速度。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觀察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學生具有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物理觀念∶能夠從周期公式推導得到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 科學思維∶從表達式中能夠知道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并且設計實驗。 科學探究:能分析數據、發現規律、形成合理的結論,能用已有的物理知識解釋相關現象。 科學態度與責任∶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實驗器材。活動設計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價任務【提出問題 引入課堂】一、新課引入 了解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分布,對地球物理學、航空航天技術及大地測量等領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就需要了解測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理論上,與重力相關的物理現象都可以用來測量g。例如,利用自由落體運動、平拋運動、單擺運動的等,只要表達式里含有g即可。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課題,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測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自由落體發 平拋運動 單擺運動 引入新課 思考 討論 總結測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知識點一:實驗思路(一)實驗思路 惠更斯在推導出單擺的周期公式后,用一個單擺測出了巴黎的重力加速度。我們也可以采用同樣的辦法,測量所在地區的重力加速度數值。 當擺角較小時,單擺做簡諧運動,根據其周期公式可得。 想一想,要根據上式測量重力加速度,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應該如何設計實驗裝置、選擇實驗器材?怎樣才能減小實驗誤差? 為了保證角度在小于5的范圍內,要使用量角器。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惠更斯得出的單擺周期表達式,提出問題 要根據上式測量重力加速度,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應該如何設計實驗裝置、選擇實驗器材?怎樣才能減小實驗誤差? 為了保證角度在小于5的范圍內,要使用量角器。 思考、討論、小組形式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探討物理問題,引導學生從建立物理與實際的聯系。二:實驗設計以及物理量的測量(二)實驗裝置 如圖將鐵夾固定在鐵架臺的上端,鐵架臺放在實驗桌邊,使鐵夾伸到桌面以外,方便使用不同長度的擺線。 思考與討論 1. 線有粗細、長短的不同,伸縮性也有區別。不同的小球,質量和體積有差異。想一想,應如何選擇擺線和擺球?為什么? 解析:這條細線不可伸長,并且沒有質量,而小球可以被看成一個質點。只有這樣的模型才是單擺, 2. 畫出了細線上端的兩種不同的懸掛方式。應該選用哪種方式?為什么?你還有更好的設計嗎? 解析:上端沒有固定,擺起來時他一定在桿上動來動去。 (三)物理量的測量 1.擺長的測量 擺長是擺線長度和小球半徑之和。怎樣測量才能減小誤差? 方法: ①用刻度尺直接側量小球球心與懸掛點之間的距離作為擺長l。 ②用游標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d,用刻度尺測量懸掛點與小球上端之間的距離l′,則擺長l=l′+d/2。 ③用刻度尺先測量懸掛點與小球上端之間的距離l1,再測量懸掛點與小球下端之間的距離l2,則可得擺長l=( l1+l2)/2 2.周期的測量 實際上單擺的周期很短,可想而知,用停表直接測量一個周期的誤差會很大。為了減小誤差,可以測量多次全振動的總時間,用這個總時間除以全振動的次數,就能求出一個周期的時間。這樣測量的絕對誤差沒有改變,但相對誤差就減小了,T=t/n。 問題:測量總是從擺球在哪個位置開始計時呢? 從最高點或者最低點開始,不過在實際操作中,最低點的速度最大通過的時間就最短,那時間測量的誤差就最小,所以最佳的測量位置就是最低點。具體操作是這樣的,在擺球通過最低點的時候,同時按下停表,最后每次擺球通過最低點次數加一,依次類推。像這樣數到40全振動的次數就是40/2,也就是20次,總之間恰好是40.0秒。那么單板的周期就是40÷20等于兩秒。 引導學生做單擺運動裝置,提出問題 線有粗細、長短的不同,伸縮性也有區別。不同的小球,質量和體積有差異。想一想,應如何選擇擺線和擺球?為什么? 2. 畫出了細線上端的兩種不同的懸掛方式。應該選用哪種方式?為什么?你還有更好的設計嗎? 教師介紹所測量的物理量以及方法 根據所學單擺知識和手邊的實驗器材設計單擺 思考、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思考,操作,讀數 學生通過自制單擺,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對實驗進行逐步改進,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思維。 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能力。三:實驗數據分析(四)數據分析 平均值法:改變擺長,重做幾次實驗.計算出每次實驗的重力加速度,最后求出幾次實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 圖象法:分別以l和T2為縱坐標和橫坐標,作出 的圖象,它應該是過原點的一條直線,根據這條直線可以求出斜率k,則重力加速度值g=4π2k。 做一做:查詢所在地區的重力加速度值,并與測得的結果進行比較。如果有差異,想想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提出問題;根據我們測出的數據,如何得到重力加速度呢? 總結得出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認真分析、總結得出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根據自己得出的數據算出當地重力加速度 將實驗值與查得的重力加速度進行對比,思考誤差來源。課堂練習例1:在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下面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A.擺線要選擇細些的、伸縮性小些的,并且盡可能長一些 B.擺球盡量選擇質量大些、體積小些的 C.為了使擺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測量,開始時拉開擺球,使擺角較大 D.用刻度尺測量擺線的長度l,這就是單擺的擺長 E.釋放擺球,從擺球經過平衡位置開始計時,記下擺球做50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t,則單擺周期T =t/5 例2:某同學在實驗探究a、b兩個物理量之間的定量關系時,測得了6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它們的單位為 P、Q。請用圖像(圖 2.5-4)處理實驗數據,尋找它們之間的定量關系,根據圖像推出a、b之間關系的表達式,如果有常數,寫出常數的數值和單位。 a/P0.50.80.91.01.21.5b/Q1.421.791.902.002.202.45例3:某一彈簧振子完成10次全振動需要2s的時間,在此2 s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80cm。求此彈簧振子的振幅、周期和頻率。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主板書設計2.6 實驗: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 一、實驗思路 二、實驗裝置 三、實驗數據測量 四、實驗數據處理 五、小結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