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 七年級歷史教案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第16課 三國鼎立主備人: 審核人: 使用教師:備課時間:2024年 月 日 上課時間:2024年 月 日教學內容 三國鼎立 課型 新授教學目標 1.唯物史觀:通過比較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政權數量和人口數量的變化,分析三國鼎立的進步性。2.時空觀念:識讀《三國鼎立形勢圖》(262年),說出圖中三國的名稱、建國時間、建國者和都城。3.史料實證:通過識讀材料分析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4.歷史解釋:通過學習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基本史實,分析曹操在兩場戰役中一勝一敗的原因。5.家國情懷:知道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教學重點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的史實。教學難點 如何看待三國鼎立這一局面;如何全面評價曹操、諸葛亮、孫權等歷史人物。教學方法 讀書指導法、合作探究法、講述法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計 個性設計一、激情導入 引課明標 播放視頻:流行音樂《曹操》教師引導:同學們,林俊杰的這首《曹操》大家應該都聽過。那這首歌曲描述的是哪一個歷史時期呢?沒錯,正是亂世紛爭的三國時期。其實三國時期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啊,多多少少會從影視作品、小說當中了解到一些,比如剛才視頻里面出現的《三國演義》片段。那么《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是真實的歷史嗎?三國鼎立的局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二、導學引領 自主學習 一、官渡之戰1.曹操勢力是怎樣壯大的?2.官渡之戰的背景?時間、交戰雙方、結果、特點、影響?二、赤壁之戰1.赤壁之戰的背景?時間、交戰雙方、結果、特點、影響?三、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1. 指出魏蜀吳三國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2.三國鼎立最終形成的標志是什么? 3.魏蜀吳三國采取哪些措施發展經濟?三、學友互學合作交流 對自主學習的問題先同桌互學,之后前后桌交流合作。1.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取勝、在赤壁之戰中失敗的原因有哪些?2.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四、展示評價精講點撥 每小組派代表展示自學內容,之后教師精講點撥。一:官渡之戰官渡懷古 唐 杜甫官渡古戰場,蕭蕭哀風起。百戰余骨寒,千年悲歌起。曹公智謀高,袁紹驕傲死。一戰定雌雄,天下從此改。師: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官渡的有感之作,通過對官渡古戰場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感慨和對英雄人物的追念。“官渡古戰場,蕭蕭哀風起。百戰余骨寒,千年悲歌起”,展示了一種沉重的歷史氛圍,那么真實的官渡之戰是怎么樣的同學們知道嗎?其實官渡之戰的發生于當時的也就是漢末的社會情況是分不開的。(展示材料)材料一:經“光武中興”到105年,全國人口達5300萬,可東漢末年,只剩下760萬。” ——《后漢書》史料二:鎧甲生蟣(ji)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操《蒿里行》材料三:“(董卓)遂廢帝為弘農王,自稱司空,領尚書事,錄尚書事。乃以司隸校尉劉表為鎮南將軍,督荊州;以潁川太守曹操為奮武將軍,督兗州。”——《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師:由此可以看出東漢末年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百姓流離失所,并且軍閥割據嚴重。公元200年,占據北方的曹操與占據黃河以北的袁紹都想吞并對方,最終爆發了官渡之戰多媒體展示:官渡之戰示意圖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復述官渡之戰的過程。問題思考: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曹操能夠在官渡之戰中取勝的原因有哪些?教師歸納:曹操:①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將漢獻帝接到許昌,借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②經濟上:開荒屯田。組織軍隊和流亡的民眾從事農業生產。③軍事上:軍事才能出眾。典韋、許褚等皆是東漢末年的猛將。④重用人才。官渡之戰中的劉曄、荀攸、荀彧(yù)皆是有名的謀士。袁紹:袁紹內部不和,又驕傲輕敵,剛愎自用,不能采納部屬的正確建議,遲疑不決,一再喪失良機。9.教師歸納:官渡之戰后,曹操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10.教師過渡:官渡之戰后,曹操繼續與袁紹的殘余勢力作戰,到公元207年終于統一了北方,而當他凱旋回朝時,途經渤海,寫下一首《龜雖壽》,其中有四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此時的曹操已經53歲了,他的“壯心”究竟是什么?二:赤壁之戰1.多媒體展示:赤壁之戰形勢圖2.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復述赤壁之戰的過程。3.問題思考:赤壁之戰的時間、交戰雙方、結果、特點分別是什么?赤壁之戰中曹操為什么失敗?4.教師補充:(1)公元208年,曹操和孫劉聯軍在赤壁交戰,結果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2)赤壁之戰中曹操失敗的原因:【問題思考】在赤壁之戰中,軍事上居于優勢的曹操為何戰敗?從中我們能夠吸取哪些教訓?戰敗原因:①官兵疲敝,且來自北方,不習水戰;②曹操驕傲自滿,戰術失誤;③孫劉聯軍戰略戰術得當。經驗教訓:①謙虛謹慎,驕兵必敗;②重視利用自然條件;③團結可以戰勝強大敵人等。【問題思考】關于赤壁之戰,明朝人羅貫中寫的小說《三國演義》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但這些故事卻不見于史書記載。我們應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答:我們要注意區分文學作品和“正史”。《三國演義》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小說,作者為了增強小說的趣味性,會適當地進行文學創作,因此不能完全等同于真實的歷史。這一戰役有何歷史作用?提示: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對當時整個局勢有關鍵性的影響,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三:三國鼎立1.多媒體展示:三國鼎立形勢圖2.表格展示:學生閱讀教材,歸納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情況。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魏220年曹丕洛陽蜀221年劉備成都吳222年孫權建業3.教師提問:三個政權為了戰勝對方,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復和發展生產?魏: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蜀: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吳:造船業發達,發展了海外貿易;230年孫權派衛溫到達夷洲,加強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系。這是大陸與臺灣聯系的最早記錄,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拓展延伸(1)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首先,一分為二,從其功、過兩方面去評價。要看他一生的主要作為是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功過界定:是否有利于促進國家統一、維護民族團結;是否有利于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榮發展。其次,論從史出。例子:評價曹操。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補充:曹操能謀善斷,“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戎馬一生,兼并群雄,統一北方,發展生產,功勞不可低估。他用自己富有創造性的詩作開創文學上的新風氣。曹操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五、訓練反饋檢測自評 1.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和研究離不開史料。下列選項對研究三國時期歷史最為可信的是( A )三國吳簡 B.《三國演義》C.《資治通鑒》 D.官渡之戰戰場遺址2.辛棄疾所作《南鄉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里“曹”的主要貢獻是( A )A.完成了北方統一 B.結束了州郡割據的局面C.改善了民族關系 D.加強了大陸與臺灣聯系3.諸葛亮說:“曹操大軍南下,遠道而來,猶如強弩之末,又不習水戰,孫權劉備合作定能取勝。曹操敗后勢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最能驗證諸葛亮觀點的戰役是( D )A.長平之戰 B.楚漢之爭 C.官渡之戰 D.赤壁之戰4.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國統治者都重視發展生產,其中蜀漢在丞相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D )A.大力興修水利B.農業上實行屯田C.造船業發達D.加速西南地區開發六、課堂小結總結提升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三國鼎立是東漢末年封建割據勢力混戰的結果。官渡之戰使曹操大敗袁紹,從而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在三國鼎立這一時期,魏、蜀、吳三國的統治者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都致力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由于全國處于分裂和戰爭狀態,各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受到很大限制。這種鼎立局面,直到280年西晉統一全國才結束。作業設計 第16課同步練習冊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