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吃飯有講究》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 培養學生對健康飲食和文明餐桌禮儀的重視,使其發自內心地尊重飲食文化和勞動成果,養成珍惜糧食的良好品德。2. 通過在家庭和公共就餐環境中踐行良好習慣,增強學生的文明意識和家庭責任感,促進良好家庭氛圍和社會公德的形成。(二)能力與知識目標1. 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并長期堅持正確的洗手方法和一系列飲食衛生習慣,如餐具的清潔、食物的合理保存等,保障自身飲食健康。2. 讓學生深入理解各類常見食物(包括主食、蔬菜、肉類等)在人體生長發育中的重要作用,明確發芽土豆等有毒有害食物的危害機制,提升對食物安全性的辨別能力。3. 學生能夠全面掌握基本餐桌禮儀細節,包括咳嗽、打噴嚏的規范動作、與家人共餐時的言行舉止(如長輩優先、禮貌用語等),并能在不同的就餐場景(家庭聚餐、外出就餐等)中靈活運用。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 運用多種方式使學生扎實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如六步洗手法,通過講解、示范、練習等環節確保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飯前洗手的習慣。同時,詳細傳授其他重要的飲食衛生習慣,如保持餐桌清潔、食物儲存條件等知識。2. 借助生動形象的方式,如食物角色扮演、故事講述等,讓學生清晰了解不同種類食物的營養價值,深刻認識發芽土豆等特殊食物的危險性,包括龍葵素的產生原理和中毒癥狀等,培養學生科學的飲食觀念。3. 結合情境模擬、案例分析等手段,引導學生學習餐桌禮儀的每一個細節,包括就座順序、餐具使用、交流方式等,重點強調咳嗽和打噴嚏的正確處理方式,防止細菌傳播,保障就餐環境健康。(二)教學難點1. 針對小學生自律性相對較弱的特點,通過設計有趣的課后監督和評價機制,如家庭評價表、同學互助監督等,幫助學生將所學的飲食衛生習慣和餐桌禮儀從知識轉化為長期的自覺行為。2. 在講解食物重要性和多樣性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運用直觀的圖片、動畫等資源,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均衡飲食的科學內涵,避免因個人喜好導致的挑食和暴食現象,樹立正確的飲食態度。三、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實踐法、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活動:播放一段精心制作的動畫視頻,動畫中展現一群可愛的小動物圍坐在餐桌旁準備吃飯。其中,有的小動物沒有洗手就伸手抓食物,有的在餐桌上大聲喧嘩、嬉戲打鬧,還有的對著食物打噴嚏、咳嗽,結果導致有的小動物肚子疼得滿地打滾,有的則互相嫌棄,場面一片混亂。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微笑著提問:“同學們,看了這個有趣的視頻,你們有什么想法呀?你們覺得小動物們在吃飯的時候做得對不對呢?”學生活動:學生們積極舉手發言,表達自己對視頻中小動物行為的看法,從而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吃飯有講究。(二)講授新課1. 飯前要洗手兒歌導入,引發興趣: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歡快地唱“小手是個寶……飯前要洗手,千萬別忘掉”這首兒歌。唱完后,教師提問:“同學們,這首兒歌告訴我們什么呀?”引導學生回答出飯前要洗手的信息。提問討論,了解現狀:教師接著提問:“那你們知道為什么飯前要洗手嗎?”讓學生們思考并自由發言,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簡單評價和引導。然后,教師再次提問:“那大家平時都是怎么洗手的呢?你們覺得自己的洗手方法能把小手洗干凈嗎?”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并選一名代表準備發言。正確洗手方法演示與講解:教師通過播放一段專業的六步洗手法動畫視頻,配合自己在洗手池前的現場示范,向學生詳細展示正確的洗手步驟。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第四步,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第五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第六步,將五個手指尖并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每一步都邊做邊強調動作要領和需要清潔的部位,如手指間、指甲縫等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在演示過程中,讓學生跟著一起做,每個步驟重復2-3次。示范結束后,邀請幾位同學上臺展示,教師進行現場指導和糾正。其他飲食衛生習慣拓展與強調:教師提問:“除了飯前洗手,吃飯時還有哪些衛生習慣也很重要呢?”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如保持餐具清潔(可以用圖片展示干凈和不干凈的餐具對比)、不隨意用手抓食物(解釋手上有細菌,會污染食物)、飯后漱口(講解飯后口腔殘留食物殘渣容易滋生細菌的原理)等。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補充,如食物的合理儲存(新鮮食材放在冰箱保鮮層,干貨放在干燥通風處等)、不吃過期變質食物等知識,讓學生對飲食衛生有更全面的認識。2. 聽聽食物的訴說角色扮演,生動呈現:在教室前方留出一塊空地作為表演區。安排學生分別扮演“百菜之王”(白菜等蔬菜)、主食(米飯、饅頭)、肉類(豬肉、牛肉)、發芽土豆等角色。扮演蔬菜的學生可以說:“我是白菜,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能幫助小朋友們消化,讓你們的身體更健康哦!”主食角色的學生說:“我是米飯,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我能給大家提供滿滿的能量呢!”肉類角色的學生說:“我們肉類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能讓你們長得更強壯!”扮演發芽土豆的學生則要表情嚴肅地說:“我本來是可以吃的土豆,但是我發芽了,我現在有毒,里面有龍葵素,如果小朋友們吃了我,會肚子疼、嘔吐,可千萬不能吃我哦!”在學生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旁邊簡單提示和引導。教師講解,深入剖析:學生表演結束后,教師進行詳細講解。結合圖片展示不同食物在人體消化系統中的消化過程示意圖,講解蔬菜中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如何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如何在體內轉化為能量,維持身體機能;肉類中的蛋白質對肌肉生長、身體修復的重要作用。對于發芽土豆,教師展示發芽土豆的圖片和正常土豆的對比,詳細講解土豆在發芽過程中會產生龍葵素,這種毒素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造成損害,食用后可能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中毒癥狀。同時,拓展講解其他一些常見的有毒有害食物或在特殊情況下不能食用的食物,如發霉的花生含有黃曲霉素等。討論與拓展,培養觀念: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我們不能挑食呢?如果只吃自己喜歡的食物會怎么樣?”讓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小組可以結合自己身邊挑食同學的例子或者自己的經歷進行討論。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引導,讓學生明白食物多樣性和均衡飲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就像搭建房子需要各種不同的材料一樣,我們的身體也需要各種營養來保持健康成長。3. 餐桌上的禮儀情境呈現,引發思考:教師在講臺上擺放一張簡易的模擬餐桌和餐具,然后表演在餐桌上打噴嚏的錯誤做法(沒有任何遮擋,直接對著食物和其他人打噴嚏),表演結束后,教師問學生:“同學們,老師剛才的做法對不對呀?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呢?”引導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展示正確的做法(先側過身,然后用紙巾遮住口鼻,并將紙巾扔進垃圾桶),邊做邊解釋:“我們這樣做是為了防止細菌隨著飛沫傳播到食物和其他人身上,保護大家的健康。”問題引導,全面討論:教師接著提問:“那與家人共同進餐時,我們還需要注意哪些禮儀呢?”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下一些提示關鍵詞,如長輩、禮貌、餐具、交流等。每個小組圍繞這些關鍵詞展開討論,如有的小組會提到長輩先動筷,這是對長輩的尊重;有的小組會提到不隨意敲打餐具,因為這是不禮貌的行為;還有的小組會提到不大聲喧嘩,吃飯時要保持安靜,以及要使用禮貌用語,如“謝謝”“請”等;不挑食,珍惜糧食也是重要的餐桌禮儀內容。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學生提到的要點,并進行總結和補充。例如,在就座順序方面,可以講解一些傳統的家庭文化(以長輩為尊,長輩坐在主位等);在餐具使用上,提醒學生正確使用筷子和勺子,不要用筷子指人;在交流方式上,鼓勵輕聲交流,分享有趣的事情,但不要在嘴里有食物的時候說話等。禮儀實踐,鞏固強化:將教室的桌椅重新布置成幾個模擬餐桌場景,每個餐桌安排一組學生進行模擬進餐。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觀察學生的行為,及時糾正不規范的行為,如有的學生可能會忘記先側過身打噴嚏,有的學生在使用餐具時姿勢不正確等。對于表現好的學生,教師給予及時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三)課堂小結教師引導,回顧重點:教師微笑著對學生說:“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很多關于吃飯的知識,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答,如“飯前要怎么洗手呀?”“發芽土豆能不能吃?為什么?”“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應該怎么做?”等問題,讓學生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強化記憶。學生總結,加深印象:請幾位學生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本節課的收獲,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補充。教師對學生的總結進行評價和引導,確保學生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四)鞏固練習教師呈現練習題,多樣化情境判斷:教師通過投影儀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飲食場景圖片或簡單描述,如在餐廳吃飯時有人在餐桌上大聲打電話、野餐時小朋友直接用手抓薯片吃、家庭聚餐時小孩先于長輩動筷等,讓學生判斷場景中的行為是否符合飲食衛生和餐桌禮儀的要求,并說出正確的做法。例如,對于在餐廳大聲打電話的場景,教師可以問:“這位叔叔在餐廳打電話的行為對嗎?為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學生實踐,互動評價:學生獨立思考完成練習題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答案,互相評價和提出建議。教師在教室里走動,傾聽學生的討論,對學生的回答和討論情況進行指導和反饋,確保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五)布置作業作業內容,家庭實踐與評價:教師布置作業:“同學們,今天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吃一頓飯,在吃飯過程中要注意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衛生習慣和餐桌禮儀哦。吃完飯后,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一下你做得怎么樣,讓爸爸媽媽給你打個分,寫在這張紙上(教師發放自制的評價表,內容包括洗手情況、餐桌禮儀表現、是否挑食等項目),明天我們來看看誰是吃飯最講究的小明星!”評價表可以設計得比較有趣,比如有一些可愛的圖案或者小貼紙,增加學生的積極性。五、教學反思在本次教學過程中,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動畫視頻、角色扮演等環節讓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在實踐環節中,學生們積極參與,通過親身體驗更好地掌握了洗手方法和餐桌禮儀,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部分學生在模擬情境中能夠較好地遵守餐桌禮儀,但在實際生活中可能會因為習慣或環境因素而有所遺忘,這需要在后續教學中加強引導和監督。在講解食物相關知識時,雖然運用了多種方式,但對于一些較復雜的概念(如食物的營養成分在體內的代謝過程),學生理解起來仍有一定難度,今后可以嘗試使用更簡單直觀的動畫或實驗來加深理解。同時,在作業環節通過家長評價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情況,后續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種反饋,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及時表揚和獎勵,對存在問題的學生給予針對性的指導,進一步強化教育效果,幫助學生真正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