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 東晉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區開發 課程標準 知道兩晉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分析 1. 本課的單元地位分析 本節課出自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8課,主要講述西晉滅亡后南方政權更替,和從經濟層面講述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與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相呼應。 2. 課標與本課子目呈現方式分析 課標要求知道東晉南北朝政權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本課前兩個子目 “東晉的興亡”和“南朝的政治”從介紹南方的政權更替及社會狀況,第三個子目“江南地區的開發”介紹為江南地區的開發的原因、表現。了解這一時期的政權更替和社會變化,是理解此時期江南地區能得以開發的重要前提。 3. 本課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分析 從西晉時期八王之亂到西晉滅亡之后北方十六國政權混戰局面,這種狀況一方面造成了北方農業經濟的蕭條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南下,為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為江南地區經濟的開發提供有利條件。東晉南朝時期的南方,戰亂較少,社會相對較穩定,統治者大都注重發展農業,積極興修水利,推廣先進生產技術,改變了江南農業落后的局面狀況這樣,使南北經濟的發展趨向平衡。 學情分析 1.學生知識基礎:七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近一個學期的歷史,但由于本課是經濟史方面的內容,所以學生對歷史概念的理解比較模糊。 2.學生認知能力:本課從政治和經濟兩方面介紹了“江南地區的開發”, 整體聯系十分緊密,而七年級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歷史的能力較弱。 3.教師教學經驗: 本課涉及的朝代較多,又是枯燥的經濟史內容,對七年級學生來說有些繁雜無趣,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也是教師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教學目標(以學科素養確定) 1. 通過建立時間軸的方式,知道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的六朝政權更替,培養時序觀念。通過地圖比較的方式,掌握南朝的統治區域和都城,培養空間觀念。 2.通過學習東晉時期政治特點 理解“王與馬,共天下”、南朝等的歷史專業術語,落實歷史解釋。 3.通過前后知識聯系,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替的歷史對南方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認識到和平安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認識維護和平的重要作用,從而更易理解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及影響,培養唯物史觀。 4.通過文物賞析、地圖觀察的方式,學生知道江南地區農業、手工業、商業等經濟發展的主要表現,培養史料實證的意識。 5.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南北人民共同開發了江南,認識到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江南經濟的發展是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開發的結果;勞動人民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彰顯家國情懷。 教學重點: 東晉南朝時期政權的更替。 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表現。 教學難點: 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 資源與工具 課前指導學生圍繞“預習導學單”,自主預習課本;通過書籍和網絡等查閱相關資料。教師研讀課標、教材,撰寫教學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視頻資源。 方法與策略 問題——導學(講授法、史料分析法、比較歸納法)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欣賞下圖)“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是同學們之前語文課上學過的《詠雪》一文。這里的“謝太傅”正是東晉時期赫赫有名的謝安,像王、謝這樣的世家大族對東晉南朝的局勢產生深遠影響。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課堂,學習《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 學習目標: 1. 通過自主學習,說出東晉南朝時期政權更替的概況。 2. 通過研讀史料,概括江南地區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3. 通過小組合作,列表歸納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表現。 4. 通過以古鑒今,感悟江南地區開發對推動“家鄉高質量發展”的啟示。 第一幕:城頭變幻大王旗——江南地區政權的更替 1. 閱讀課本89--90頁,并結合學習資源,講講下面典故的故事。 “王與馬,共天下”“聞雞起舞”“中流擊楫” “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2.出示《南朝形勢圖》 教師講述:420-589年,中國南方政權更替頻繁,相繼出現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歷史上統稱為“南朝”。 3.出示《南朝政權一覽表》 教師提問:觀察下表,歸納南朝政權的共同特點。 第二幕:天時地利人和順——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 1.教師提問:根據材料并結合課文91頁,概括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提示:請從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勞動力、國家政策等方面分析) 材料一:……自晉氏遷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許年中,無風塵(戰亂)之警,區域之內,晏如也。 ——【南朝·梁】沈約:《宋書》卷五十四傳論 材料二:時海內大亂,獨江東差(大致)安,中國士民避亂者多南渡江。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八十七《晉紀九》 材料三:南朝宋文帝大力勸(勉勵、鼓勵)課(督促)農桑,一再下令“諸州郡,‥‥‥各盡其方,不得但(只是)奉行公文而已”。 ——【南朝·梁】沈約:《宋書·文帝紀》 教師梳理:北方人的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南方的社會環境相對安定;東晉南朝政府先后實施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江南地區有發展經濟的優越的自然條件;南下移民與當地民眾的共同努力。 2.以史為鑒:通過對江南地區開發原因的分析,探尋推動“家鄉高質量發展”的因素。 教師概括:人才引進、社會安定、政策支持、因地制宜、群眾力量等。 第三幕:稻花香里說豐年——江南經濟發展的表現 1.出示表格 列表歸納:江南地區經濟迅速發展的表現。(從農業、手工業、商業等方面概括) [教師出示] 圖片史料 ①農業: ②手工業: ③商業: 2.信息概括: 3.教師安排:通過本課的學習,請以“江南好”為題,寫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本課小結: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替頻繁,中原人的南遷不僅給南方帶來了勞動力、生產技術,也帶來了先進的文化,江南地區的開發,使得南北方在經濟上的差距日漸縮小,為后來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礎,有利于推動南北經濟交流,為大一統奠定基礎。 互動感受,走進課堂。 明確學習目標,熟悉學習內容。 閱讀課本,梳理學習資源信息,組織語言,積極發言。 觀察圖片,了解南朝概況。 分析表格信息,歸納特點如下: ①更替頻繁; ②偏安東南; ③武將篡權。 合作探究,閱讀史料,概括信息。 學生交流,優秀作業展示。 讀圖思考,梳理知識。 學生各抒己見。 閱讀課本,自主提取,小組合作提煉。 自我挑戰新題型。 通過跨學科切入,拉近學生與史實的距離,為本課學習做好鋪墊。 目標確定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科素養和能力培養。 培養學生閱讀史料,提取信息,歷史解釋的能力。 培養識圖能力。 培養學生重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能力。 感悟歷史,重在明智。 史料研讀訓練。 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 熟悉中考試題,針對性訓練鞏固。 回顧主干知識,升華家國情懷。學習評價激勵性語言評價:考查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方面進行評價,給予鼓勵和引導,激發與提升歷史學習的積極性,規范與提高學生學習的行為與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