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做紙蜻蜓(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青島版(2024)科學一年級上冊課題:《做紙蜻蜓》科目:小學科學年級:一年級上冊版本:青島版(2024)課時安排:1課時一、教學特點與地位1. 教學特點手工制作性強:課程以制作紙蜻蜓為主要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折疊、剪裁等操作,鍛煉手部精細動作和動手能力。趣味性高:紙蜻蜓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制作完成后可以玩耍,增加了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蘊含科學原理:在制作和玩紙蜻蜓的過程中,涉及到空氣動力學等簡單的科學原理,讓學生在實踐中初步感受科學的奧秘,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2. 教學地位在本單元“玩中學”中,是將手工制作與科學知識相結合的典型課程。通過做紙蜻蜓,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一年級科學課程體系中,起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思維和初步科學認知的重要作用。為學生今后參與更復雜的科學實驗和手工制作活動奠定基礎。二、課文教學設計理念1. 玩學結合讓學生在制作紙蜻蜓和玩紙蜻蜓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和手工技能。以玩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探索和學習。2. 啟發創新鼓勵學生在制作紙蜻蜓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嘗試不同的方法和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讓學生體驗創新的樂趣。3. 體驗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制作和玩紙蜻蜓的過程,探究其中的科學原理。讓學生在實踐中觀察、思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三、教學目標1. 科學知識目標了解紙蜻蜓能夠飛行的原理,初步認識空氣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知道紙蜻蜓的結構和制作方法。2. 科學探究目標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探究紙蜻蜓飛行的特點和影響因素。學會制作紙蜻蜓,并能對紙蜻蜓進行簡單的改進和調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3. 科學態度目標對制作紙蜻蜓活動充滿興趣,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實踐操作。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勇于嘗試、不怕失敗的科學態度。4.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紙制品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手工制作的樂趣和價值。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知道廢舊紙張可以通過制作手工藝品等方式進行再利用。四、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掌握紙蜻蜓的制作方法,能夠獨立制作出紙蜻蜓。理解紙蜻蜓飛行的原理,知道如何通過調整紙蜻蜓的結構來改變它的飛行性能。2.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注意細節,如折疊的角度、剪裁的尺寸等,確保紙蜻蜓的制作質量。培養學生在探究紙蜻蜓飛行特點和影響因素時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讓學生能夠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五、教學準備1. 教師準備各種顏色的彩紙若干張。剪刀、鉛筆、直尺等制作工具。做好的紙蜻蜓樣品若干個。多媒體課件,包含紙蜻蜓飛行的視頻、制作步驟演示等內容。展示架,用于展示學生制作的紙蜻蜓作品。2. 學生準備每人準備一張彩紙。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 教師播放一段紙蜻蜓飛行的視頻,視頻中紙蜻蜓在空中飛舞,姿態優美。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看這個紙蜻蜓好玩嗎?想不想自己也做一個能飛的紙蜻蜓?”2. 展示一個做好的紙蜻蜓樣品,向學生介紹紙蜻蜓的名字和它的有趣之處,如可以像真的蜻蜓一樣在空中飛行。然后拿著紙蜻蜓輕輕拋向空中,讓紙蜻蜓飛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播放視頻、展示樣品并提問,學生觀看視頻后回答問題,觀察紙蜻蜓飛行。 通過播放紙蜻蜓飛行的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對紙蜻蜓產生濃厚的興趣。展示紙蜻蜓樣品并讓其飛行,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做紙蜻蜓做好鋪墊。認識紙蜻蜓的結構 1. 教師將一個紙蜻蜓拆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觀察紙蜻蜓的各個部分。問學生:“你們看,這個紙蜻蜓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呢?” 引導學生觀察紙蜻蜓的翅膀、身體等部分。2. 介紹紙蜻蜓的結構特點:紙蜻蜓有兩片對稱的翅膀,翅膀的形狀和大小對它的飛行有影響;身體部分連接著翅膀,起到支撐和平衡的作用。3. 讓學生拿起自己準備的彩紙,想象一下紙蜻蜓的結構,為制作做好準備。 教師拆開紙蜻蜓引導學生觀察,介紹結構特點,學生觀察并想象。 讓學生認識紙蜻蜓的結構,為后續的制作過程打下基礎。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和想象,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學習制作紙蜻蜓 1.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一步一步演示紙蜻蜓的制作步驟:第一步:將彩紙對折,然后再對折,展開后得到一個十字折痕。(教師邊演示邊講解,讓學生跟著一起做,同時提醒學生折疊要整齊。)第二步:以折痕的交點為中心,將四個角分別向中心點對折,形成一個小正方形。(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正確折疊,注意角度要一致。)第三步:將小正方形的兩條對邊分別向中心線對折,然后再展開,得到兩條折痕。第四步:沿著折痕,將四個角分別向上翻折,形成紙蜻蜓的翅膀。(這一步比較關鍵,教師要重點示范,讓學生注意翅膀的形狀和角度。)第五步:用鉛筆在紙蜻蜓的身體部分(即中間部分)輕輕卷一下,使身體部分稍微彎曲,這樣可以增加紙蜻蜓飛行時的穩定性。(教師提醒學生卷的時候要輕,不要把紙弄破。)第六步:用剪刀將紙蜻蜓的翅膀尖端剪成弧形,這樣可以使紙蜻蜓飛行時更加流暢。(教師示范剪刀的使用方法,提醒學生注意安全。)2. 在演示過程中,教師強調制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如折疊要準確、剪刀使用要小心等。學生跟著教師的步驟進行制作,教師巡視指導,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3. 對于一些制作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進行指導,或者讓已經完成制作的學生幫助他們。鼓勵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創意,如可以用彩筆在紙蜻蜓上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 教師通過課件演示制作步驟,邊演示邊講解,學生跟著制作,教師巡視指導、個別輔導,鼓勵學生創新。 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制作步驟,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制作方法。教師邊演示邊講解,學生跟著做,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制作技巧。巡視指導和個別輔導可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跟上教學進度,解決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鼓勵學生創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個性發展。探究紙蜻蜓飛行的原理 1.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做好了紙蜻蜓,那你們知道它為什么能飛起來嗎?” 讓學生大膽猜測紙蜻蜓飛行的原理。2. 實驗探究:讓學生拿著自己制作的紙蜻蜓,在教室里輕輕拋向空中,觀察紙蜻蜓的飛行情況。然后提問學生:“你們觀察到紙蜻蜓是怎樣飛行的?它的飛行和什么有關?” 引導學生從紙蜻蜓的結構、拋的力量、空氣等方面進行思考。3. 教師講解紙蜻蜓飛行的原理:紙蜻蜓的翅膀在飛行過程中與空氣產生相互作用,當我們拋起紙蜻蜓時,空氣流過翅膀,由于翅膀的形狀和傾斜角度,會產生一個向上的升力,使紙蜻蜓能夠在空中飛行。同時,紙蜻蜓的身體部分起到平衡和穩定的作用,幫助它保持飛行姿態。4.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對紙蜻蜓飛行原理的理解。教師巡視各小組,傾聽學生的討論,并適時給予指導和啟發。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猜測,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教師講解原理,學生小組討論分享,教師巡視指導。 引導學生思考紙蜻蜓飛行的原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思維能力。實驗探究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觀察紙蜻蜓的飛行情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講解原理,幫助學生理解科學知識,解開心中的疑惑。小組討論分享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改進紙蜻蜓的飛行性能 1. 教師提出問題:“我們知道了紙蜻蜓飛行的原理,那你們想不想讓自己的紙蜻蜓飛得更高、更遠、更穩呢?有什么辦法可以改進它的飛行性能呢?”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改進紙蜻蜓。2.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如改變翅膀的大小、形狀、角度,調整身體的重量等。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并提醒學生在改進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紙蜻蜓飛行的變化。3. 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對紙蜻蜓進行改進,然后再次進行飛行測試,觀察改進后的效果。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學生分析改進后的飛行情況,引導學生總結經驗。4. 請幾個小組代表展示自己改進后的紙蜻蜓,并分享改進的方法和效果。其他小組的學生可以進行提問和評價,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提高紙蜻蜓的飛行性能。教師對學生的改進成果進行肯定和鼓勵,同時對學生在改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進行總結和歸納。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小組討論提出想法,進行改進和測試,小組代表展示分享,教師巡視指導、總結歸納。 通過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讓學生主動思考如何改進紙蜻蜓的飛行性能。小組討論和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展示分享和評價環節,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成果,互相學習和交流,共同提高。教師的總結歸納,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和經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展示與評價 1. 每個學生將自己制作和改進后的紙蜻蜓放在展示架上進行展示。2. 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自評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制作紙蜻蜓的過程和體會,以及對自己作品的滿意度。互評時,讓學生觀察其他同學的紙蜻蜓,從外觀、飛行性能等方面進行評價,選出自己認為最好的作品,并說明理由。3. 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綜合評價,從制作的精細程度、創意、飛行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肯定學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時也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的建議。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和獎勵,如小貼紙、小獎品等。 學生展示作品,進行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并獎勵。 通過展示作品,讓學生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自評和互評可以讓學生學會自我反思和欣賞他人,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和審美意識。教師的評價和獎勵,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改進的方向和建議。課堂總結 1.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包括紙蜻蜓的制作方法、飛行原理以及如何改進紙蜻蜓的飛行性能等。問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自己在知識、技能和情感方面的收獲。2. 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探索紙制品的制作和科學原理,用廢舊紙張制作更多有趣的手工藝品,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提醒學生在玩紙蜻蜓時要注意安全,不要在危險的地方玩耍。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總結,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鼓勵學生課后探索并提醒注意事項。 通過課堂總結,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鞏固所學內容。提問學生讓他們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探索,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提醒注意事項,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七、板書設計做紙蜻蜓結構:翅膀、身體制作步驟:對折、折角、翻折、卷身、剪尖飛行原理:空氣作用產生升力改進方法:調整翅膀、身體等學生提出的改進想法和建議評價要點和學生的表現評價八、教學反思在《做紙蜻蜓》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制作紙蜻蜓、探究飛行原理和改進飛行性能等活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在制作和玩紙蜻蜓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初步了解了一些科學知識,培養了創新思維和探究精神。成功之處在于:1. 教學導入環節通過播放紙蜻蜓飛行的視頻和展示樣品,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制作欲望。讓學生在一開始就對本節課的內容充滿了期待,為后續的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 在制作過程中,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制作步驟,清晰明了,讓學生能夠直觀地學習。教師邊演示邊講解,學生跟著做,同時教師巡視指導,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確保了大多數學生都能成功制作出紙蜻蜓。這種教學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耐心。3. 探究紙蜻蜓飛行原理的環節,通過引導學生思考、猜測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身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生在觀察紙蜻蜓飛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問題。教師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了其中的科學原理,使學生對科學知識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4. 改進紙蜻蜓飛行性能的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發言,提出了各種改進的方法,并通過實踐進行驗證。展示分享和評價環節,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成果,互相學習和交流,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能力。不足之處在于:1. 在時間把控上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在學生制作紙蜻蜓和改進飛行性能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速度不同,導致部分環節時間緊張,有些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充分的嘗試和改進。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時間,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進度,確保每個教學環節都能順利完成。2. 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還不夠。在課堂上,部分學生能夠很快地掌握制作方法和原理,并進行創新改進,而有些學生則需要更多的幫助和指導。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3. 在教學內容的拓展方面還可以進一步加強。本節課主要側重于紙蜻蜓的制作和簡單的科學原理探究,可以在今后的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更多關于空氣動力學和紙制品制作的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總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刻認識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同時,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幫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