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1課 古詩詞三首 第二課時 分層作業一、積累與運用1.根據后面的拼音寫漢字王( )(sūn) 停( )(bó) 鄉( )(chóu)( )關(yú) 河( )(pàn) 寒山( )(sì)2.“楓橋夜泊”中“泊”的意思是( )A.安靜B.停船靠岸3.“江楓漁火對愁眠”中“對”的意思是( )A.正確B.伴隨,相伴C.向著4.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A.蘇州B.杭州C.南京5.“夜半鐘聲到客船”中“到”的意思是( )A.往B.周到C.到達,達到6.下列對《楓橋夜泊》的理解正確的是( )A.“楓橋夜泊”的意思是楓橋夜晚停留在湖泊。B.“霜滿天”是說作者看到霜布滿了天空。C.“江楓漁火對愁眠”意思是說江邊的楓樹對著漁船上的燈火發愁。D.這首詩字里行間都包含著作者心中深深的愁緒。7.想象下列詩句描寫的景象,( )句是靜態的。A.西塞山前白鷺飛。B.清泉石上流C.江楓漁火對愁眠D.蓮動下漁舟8.《楓橋夜泊》是________代詩人________寫的。題目《楓橋夜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詩中通過寫夜泊時所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所聽到的________、________,勾畫了一副夜泊圖。抒發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二、課內精彩閱讀。楓橋夜泊【唐】張 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9.故事發生的時間是_______,地點是______,從“泊”字可以看出作者住在________。10.前兩句詩中,哪些景物是靜態的?哪些景物是動態的?請寫下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這首詩在寫法上運用了( )的表達方法抒發了詩人的(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孤愁情懷 D.喜愛大自然的情感【參考答案】1. 孫 泊 愁 榆 畔 寺2.B3.B4.A5.C6.D7.C8. 唐 張繼 夜晚把船停在楓橋邊 月亮 霜 江楓 漁火 烏啼 鐘聲 憂愁、思親 9. 一個秋天的晚上 蘇州城外的橋邊 停泊在水中的船上 10.靜態:霜、江楓。動態:月落、烏啼、漁火、不眠人。 11. A 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1課《古詩詞三首》 學習任務單《楓橋夜泊》一、解讀題目,走近作者1.理解詩題:“泊”是什么意思?在這里指什么?在哪兒停泊?2.作者簡介。張繼,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天寶年間進士。詩多紀行游覽、酬贈送別之作,風格清遠,以《楓橋夜泊》最為知名。3.寫作背景。張繼于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考取了進士。而就在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六月,玄宗倉皇奔蜀。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二、通讀感知,讀懂詩意1.自學生字詞,讀通、讀順古詩。2.初解古詩大意,讀出韻味。理解詩意:請同學們結合注釋和插圖,想想每句詩的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三、品讀詩句,想象場景1.品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思考:(1)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2)詩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四、創設情境,體會詩情1.感悟詩情。(1)從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感中,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呢?(2)你認為詩中哪一個字最能表達詩人此時此刻的情感呢?(3)引讀全詩。2.對比《山居秋暝》與《楓橋夜泊》的異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 古詩詞三首《楓橋夜泊》分層練習.doc 21 古詩詞三首《楓橋夜泊》學習任務單.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