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達州銘仁園學校2027屆高一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試題(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5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每題4分,共80分)1.2024年7月23日,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遺址新發現與玉石器生產加工相關的遺存,經專家初步判斷此遺存為玉石器“生產車間”,年代為商代中期,進一步揭開了三星堆的面紗。關于該時期生產關系特點,下列描述正確的是:①金屬工具在這一時期廣泛使用 ②土地等生產資料全部歸奴隸主③以氏族為基本單位進行共同勞動 ④奴隸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男聲欣欣女顏悅,人家不怨言語別。五月雖熱麥風清,檐頭索索繅車鳴。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麥收上場絹在軸,得知輸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復上身,且免向城賣黃犢。田家衣食無厚薄,不見縣門身即樂。”唐代詩人王建的這首《田家行》反映了封建社會:①農民受到的殘酷剝削 ②農民一無所有的處境③農民承受沉重的賦稅 ④等級森嚴的制度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恩格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闡明了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統治階級財產狀況與政治統治聯系的不同方式。恩格斯強調:“奴隸制是古希臘羅馬時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個剝削形式;繼之而來的是中世紀的農奴制和近代的雇傭勞動制。這就是文明時代的三大時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開的而近來是隱蔽的奴隸制始終伴隨著文明時代。”據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①奴隸制國家和封建制國家采用赤裸裸的剝削方式②資本主義國家采用間接、隱秘的方式來進行統治③奴隸制國家和封建制國家采取的剝削方式完全相同④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社會,人類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近代英國杰出的人文主義者托馬斯·莫爾,于1516年撰寫出版了《烏托邦》,描寫了在一個小島上實行財產公有制、集體勞動、人人平等、按需分配等社會特征,標志著空想社會主義的誕生。“烏托邦”意指子虛烏有的地方,雖然并不存在,但這一思想具有重要意義。因為這一思想①為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②激發了人們對更加公正、平等社會的向往和追求③為后來的社會主義實踐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參考④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并占有工人剩余勞動的秘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恩格斯在《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指出:“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據此可知,剩余價值理論的價值在于:①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②批判繼承了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理論③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邏輯 ④為無產階級批判資本主義指明了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1921年7月,黨的一大召開,最后在浙江嘉興南湖一艘小船上,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選舉產生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中央領導機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從中感悟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意味著:①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發生了深刻改變②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③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的斗爭從此有了主心骨④中國共產黨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和整個世界的發展趨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1955年冬,廣東農村開始試辦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到1956年11月底,全省入社農戶占總農戶的88.8%。1957年上半年,中共廣東省委和各級黨委派出大批干部入鄉駐村,幫助合作社搞好經營管理工作。這些舉措:①理順了農村生產關系,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②是中華民族最為廣泛而深刻社會變革的具體行動③解決了階級矛盾,使社會基本矛盾發生根本變化④使得我國實現了從舊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學史明理,學史增信。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可以劃分為四個歷史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列的歷史時期、會議事件與歷史意義對應正確的是: 時 期 事 件 意 義①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中共一大 標志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②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中共八大 作為一次解放思想、民主開放的大會,指出了我國和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變化③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中共十二大 確定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改革開放由此拉開序幕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 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經過40余年改革開放,中國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一窮二白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3年穩居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上述成就佐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①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②糾正了空想社會主義的錯誤,開創了科學社會主義③有無比廣闊的發展前景,具備無比強大的前進動力④是人類文明新形態,指明各國實現發展的唯一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下列“四個自信”中表述正確的是: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制度保障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法治保障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11.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下列素材中,可以作為佐證的是:①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②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現代化工業國③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④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農民生活持續改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雄偉是山的夢,寬闊是海的夢/蔚藍是天的夢,幸福是百姓夢/鮮花是春天的夢,翱翔是雄鷹的夢/遠航是帆的夢,強盛是中國夢/滿懷豪情領略浩蕩的風,踏平坎坷我們榮辱與共/實現夢想擁抱天邊彩虹,我們昂首再啟程……”從歌曲《共筑中國夢》中我們可以感受到:①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國家前途命運中②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要依靠人民來實現③中國將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世界共同繁榮④中國夢是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的最大公約數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 堅持好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一項長期 任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斗。作為新時代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廣大青年必須: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②一以貫之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③開新局于偉大的自我革命,強體魄于偉大的社會革命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奮進新時代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4.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我們黨一經成立就鮮明提出“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只有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才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劈波斬浪、行穩致遠。這要求中國共產黨:A .堅定道路自信,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B.堅持和加強從嚴治黨,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C.堅定理想信念,融個人理想于國家民族夢想之中D.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偉大工程,并一以貫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 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據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①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懈奮斗的最高理想②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有深刻的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③中國式現代化是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④中國式現代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廣闊前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此次會議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期。后來黨的歷屆三中全會都延續改革開放的主題。2024年7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此次會議的主題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這表明了:①中國共產黨深刻把握了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②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③改革開放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證④中國共產黨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決心和定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為此,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上述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的依據是:A.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反作用 B.傳統生產力已不能適應高質量的要求C.改革開放是黨的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D.生產關系的變革推動社會形態的更替18.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從此以后,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都圍繞一個主題發展和完善。這一主題是:A.中共執政能力建設 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C.我國民主法治建設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9.生產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運用并結合自身實踐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鄧小平同志提出,“社會主義的任務很多,但根本一條就是發展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新征程上,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是必須牢牢抓好的“國之大者”。由此可見①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③習近平新質生產力理論為發展馬克思主義做出了原創性貢獻④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具體行動綱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制作的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 (第三季),把思想解讀、經典釋義、現場交流與云端互動和視聽影像技術相融合,視角新穎、內容豐富,播出后廣受好評。下列典故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契合的是①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堅持全面從嚴治黨: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③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堅持新發展理念④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俗——堅持全面深化改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共20分)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撫今追昔,繼往開來。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開展救亡斗爭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逐步探索出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七十多年的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回望歷史,我們看到的是一條中華民族從獨立到富強的復興之路,是中國人民改天換地創造人間奇跡的輝煌之路。1840年鴉片戰爭后的100多年里,中國頻遭侵略和蹂躪之害、飽受戰禍和動亂之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75年,是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75年,是沿著民族復興之路奮勇前行的75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篳路藍縷,辟除榛莽,一路走來,走向輝煌,走向復興。結合材料,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的相關知識,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對中國的意義。(10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 從“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國改革開放不僅距黨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經過了“四十不惑”,距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已經走過“十年天干”再出發。所謂“不惑”、“再出發”,就是更加清楚地知道改革開放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去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發出了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最強音,對新時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科學擘畫與戰略部署。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要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始終聚焦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從黨的十一屆 三中全會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從大踏步趕上時代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說明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原因。(10分)政治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D B A C D A A B A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D D B C B A B A D21.【參考答案】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3分)②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3分)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這個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4分)22.【參考答案】①改革開放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2分)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3分)③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2分)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