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課第二節《預防犯罪》教案核心素養目標1.政治認同:通過學習本節課,在了解刑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關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深入理解和體會“法不可違”,并認同和遵守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2.道德修養:通過分析陳某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使學生懂得慎重結交朋友,避免沾染不良習氣的重要性,要明辨是非,防患于未然,還要杜絕不良行為;3.法治觀念:通過完成相關探究題,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權,切勿欺凌學生,做危害他人生命健康的違法犯罪行為,同時也要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爭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中學生。教學重難點未成年人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的做法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復習第五課第一節《法不可違》主要知識點:如何理解“法不可違”?違法行為的分類;面對身邊的一般違法行為,我們如何做?在此基礎上學習第二節《預防犯罪》的內容。講授過程環節一:自主學習教師:要求學生自學教材P52-56內容,并思考以下問題:1.什么是刑法?2.犯罪的含義和基本特征以及法律后果分別是什么?3.刑罰的含義和種類分別是什么?4.未成年人怎樣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要求:正文大字慢讀,小字快讀,并劃出相關要點,時間3分鐘。學生:在規定的時間按上述要求,完成相應的自學任務和思考題。環節二:新知講解第一框:《了解罪與罰》1.師:教師播放視頻《姜志剛受賄案》,并提問學生:姜志剛因受賄罪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他的行為屬于哪一種違法行為?他觸犯了國家的什么法律?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么?2.生:學生思考并回答:刑事違法行為;刑法;刑事責任。1.師:評價學生回答并進行追問:什么是刑法?2.生:學生思考并回答: 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3.師:評價學生回答,并強調刑法的作用和內容。1.師: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P53“探究與分享”,并完成相應問題:試對比分析以上行為;你還能列舉出類似的例子嗎?2.生:學生思考,回答:行為一:行政違法行為,此行為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對他人和社會危害相對輕微,應該承擔行政責任;行為二:刑事違法行為,此行為違反了《刑法》,對他人和社會危害相對嚴重,理應承擔刑事責任。類似的例子:飲酒后駕駛與醉酒駕駛。飲酒后駕駛是行政違法行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對他人和社會危害相對輕微,而醉酒駕駛是刑事違法行為,觸犯了刑法,對他人和社會危害相對嚴重。1.師:教師及時評價學生的回答,同時叮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與其他同學和睦相處,遇到矛盾和糾紛,切勿大打出手,切勿做傷害他人生命健康,切勿做欺凌他人等的行為,否則可能會觸犯國家相關的法律。之后,教師強調刑事違法行為與行政違法行為相比,對他人和社會危害較大,行為人違反的是國家的刑法,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根據上節課學過的內容,刑事違法行為其實就是犯罪。那么,犯罪的含義、基本特征和法律后果分別是什么?2.生:學生結合自學結果回答:含義: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基本特征:①嚴重社會危害性;②刑事違法性;③應受刑罰處罰性。法律后果:刑罰。3.師:教師先評價學生的回答,并講解并強調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犯罪這三個基本特征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共同構成了區分“罪”與“非罪”的標準。1.師: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違法犯罪行為,都應受到法律的制裁,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剛才,我們說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罰。那么,什么是刑罰?刑罰的種類又有哪些呢?2.生:學生思考并回答:刑罰,又稱刑事處罰,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1.師:教師評價學生回答,并追問學生,主刑和附加刑分別包括哪些內容?2.生:學生思考并回答:主刑主要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主要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和驅逐出境。3.師:教師評價學生回答,并強調相關易錯點:拘役是一種主刑,屬于刑罰(刑事責任),罰金是一種附加刑,也屬于刑罰(刑事責任)。但行政拘留和罰款則屬于行政處罰,是行政責任。這是一對易混易錯點,一定要區分清楚。第二框:《加強自我防范》1.師: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雖然我國法律規定人到了一定年齡實施嚴重危害社會行為才有可能構成犯罪,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年齡小實施犯罪行為也不要緊。我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八大重罪,也是要負刑事責任的。現在,請學生認真閱讀教材P55“相關鏈接——刑法第十七條規定”,體會這一規定的意義。2.生:學生閱讀、體會。1.師:當然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對于十二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也規定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是一句空話,無論我們年齡多大,任何人的違法犯罪行為都會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那么,作為未成年的我們,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的發生呢?請學生們閱讀教材P55“探究與分享——中學生陳某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并四人為一小組交流討論,完成以下思考題:陳某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一步步還是一下子走向犯罪道路的?)陳某的經歷給我們什么警示?2.生:學生交流討論后,并回答:陳某是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他的經歷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要慎重結交“朋友”,不與社會上游手好閑的人來往;要從內心深處對校紀校規和法律法規保持敬畏之心,并嚴格遵守;要知錯就改......1.師:教師及時點評學生的回答,并補充講解:陳某以前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因交友不慎,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后又偷東西、打罵同學、偷竊財物,甚至多次攔路搶劫,最終因搶劫罪被判刑。因此,他是一步步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八、三十八條規定:曠課是不良行為,打罵同學就是嚴重不良行為。他是先有不良行為的。有了不良行為,沒有加以及時的改正,以至于后來出現了嚴重不良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最終變成了刑事違法行為(犯罪行為)。因此,從不良行為到嚴重不良行為,從一般違法行為到刑事違法行為(犯罪),這幾種行為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如果沾染了不良習氣(結交了社會上的“問題朋友”等)不及時改正,發展下去,就極有可能一步步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那么,作為同樣是未成年人的我們,如何從陳某走上犯罪道路這一案例中吸取教訓,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呢?請同學們結合自學和陳某的案例,思考并回答。2.生: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等等。3.師:教師點評學生的回答,并補充說明:對于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有學同學不能理解其含義或者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以上行為,最后請學生閱讀教材P56“相關鏈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八、三十八相關規定”。對照上述規定有則立即改之,無則加勉。環節三:教師寄語同學們,古語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千萬不要因為違法犯罪離我們很遠而忽視它,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杜絕不良行為,勿打架斗毆傷害他人身體、勿欺凌同學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等,切莫因為所做的壞事小就去做,否則,長久如此,可能會走向犯罪的深淵。課堂總結課堂練習1.下列屬于犯罪行為的是( )①小東多次參與搶劫他人財物活動②小強多次撥打119謊報火情③小王闖紅燈,被交警給予警告處罰④小哲經常參與賭博、尋釁滋事、打架斗毆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2.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未成年人不得有“多次曠課、無故夜不歸宿”等不良行為;規定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參與賭博賭資較大”等屬于嚴重不良行為。未成年人沾染上這些行為( )①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長 ②會給家庭、社會造成一定的危害③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④會觸犯刑法,受到刑罰處罰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布置作業完成《績優學案》第十一課時:A.1-5;B.6、7;C.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