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課題2化學方程式第3課時《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計算》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是從量的方面研究物質化學變化的過程,是化學方程式的具體應用,本課題只要求學生學習有關純物質的計算,即利用化學方程式,根據各物質間的質量比,用一種物質的質量求另一種物質的質量。這種計算,數學方面的知識要求并不高,但往往由于學生對化學知識掌握的不牢固而使得計算常常進行得不順利。教材言簡意賅,首先介紹了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意義,然后給出兩個例題。例1是根據反應物的質量求生成物的質量,意在通過示例分析解題思路,歸納解題步驟。例2是根據生成物的質量求反應物的質量,同時給出一個比較簡潔的解題格式。通過“練一練”和“練習與應用”給出練習題,涉及兩個新的化學方程式,可以幫助學生練習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題目設計了兩個未知量,既可以鞏固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也可以復習質量守恒定律的運用。習題第1題的3個小題,意在鞏固各物質只能按固定的質量比進行反應,幫助學生理解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理論依據。并且例1指出了解題思路,課文最后設計了課中練習,適于學生探究性地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掌握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根據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實際是綜合性很強的化學問題,是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化學實踐活動。因此在全國各地在化學中考,都將計算題作為最一題來考查,其難度值一般在0.6-0.65。完成本課題的學習,學習需要具備下列基礎:(1)掌握常見元素符號和原子團符號的書寫;(2)掌握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3)掌握常見化學式的書寫;(4)學會化學方程式的書寫;(5)會求相對分子質量;(6)會根據化學方程式求各物質的質量比;(7)有基本的閱讀能力,能找出題目中涉及到的化學反應;(8)根據題意,結合化學方程式,找到已知量、未知量與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關系;(9)具備基本的計算能力,會交叉相乘,解比例式。(10)能根據純度,對純凈物的質量和混合物的質量進行換算;(11)知道溶液的相關概念,會溶液濃度的相關計算。【學情分析】學生學習的主要障礙點(1)化學式不熟;(2)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有困難,尤其是配平;(3)不會求物質的質量比,尤其是化學計算數不為“1”時,很容易出錯;(4)計算能力欠佳,質量比的計算、解比例式耗時較長。【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鞏固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初步學習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和方法。2.方法目標:學會閱讀,能從題目中找到相關化學反應;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運用質量比和數學中解比例式的方法,根據一種物質的質量求另一種物質的質量。與他人進行交流與討論,從而明確解題格式,規范書寫過程。3.思想目標:通過計算,進一步理解化學反應中,各物質只能按固定的質量比進行反應,深化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形成守恒思想。通過計算意義的學習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的學科價值。通過小組合作,發展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利用化學方程式根據一種物質的質量求另一種物質的質量。教學難點:明確解題格式,規范書寫過程。【教學策略和方法】從復習入手,求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比,理解可以利用化學方程式根據一種物質的質量求另一種物質質量。通過神州13號的介紹,幫助學生理解化學計算的作用,理解化學的學科價值,培養民族精神和愛國激情。通過示例、歸納和分析,學習解題格式和規范的書寫過程。通過嘗試練習,進一步熟悉解題格式和書寫過程。通過提高練習,學習多個未知量的解題步驟和書寫格式,學習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通過整理和歸納,鞏固計算格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學會交流與合作,發展學生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教學過程】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練習 給出任務:求下列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比(化學計量數與相對分子質量的乘積之比) 出示用氯酸鉀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計算用氯酸鉀制氧氣中各物質的質量比。并根據一種物質的質量求另一種物質的質量。 化學方程式能表示各物質的質量比,是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情景導入 展示神州13號發射升空的情景圖。 提出問題,完全燃燒1kg的氫氣,至少需要多少氧氣? 根據提問進行思考、討論,提出解決的方法。 幫助學生理解化學計算的作用,理解化學的學科價值,培養民族精神和愛國激情。學習例題 講例1.某化學探究學習小組在實驗中加熱4.9g氯酸鉀,理論上可以放出多少氧氣? 通過課本例2,給出簡略而規范的解題格式。 在老師的指導下,解決問題,梳理解題格式,規范解題過程。 學習解題格式和規范的書寫過程。嘗試練習 練1:化學課上需要4.8g氧氣做實驗。若用分解過氧化氫的方法制取,則需要多少過氧化氫?(只有一個未知量) 嘗試練習 熟習解題格式和規范的書寫過程。通過教學助手上傳學生存在問題的作業。 分析、指出所展示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糾正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熟習解題格式和規范的書寫過程。提高練習 課本第108頁第8題,練一練。 展示規范解題過程,一是設兩個未知量,二是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求第二個未知量。 繼續練習 更正解題過程中存在的不規范問題。 學習兩個未知量的解題方法,可以設未知量列比例式解答,也可以通過質量守恒定律來解答。整理 與歸納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解題分哪幾步進行?關鍵要注意哪幾點? ①設未知量 ②寫化學方程式 ③寫出相關物質的質量比、 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簡明地寫出答案 進一步明確解題格式,規范書寫解題過程鞏固練習 課本第124頁習題第6-7題。 完成作業 進一步理解化學方程式能表示各物質質量比的意義。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能力、規范解題能力及比較復雜問題的處理能力。【作業設計及反思】1.課前練習(1)求下列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比(化學計量數與相對分子質量的乘積之比)(相對原子質量:O-16 K-39 Cl-35.5)2KClO3 2KCl + 3O2↑意圖:給出化學方程式,目的是節約時間,集中精力讓學生進行計算。(2)490g氯酸鉀完成反應,能生成多少氧氣?同時能生成多少氯化鉀?意圖:幫助學生感悟到,各物質只能按固定的質量比進行反應;利用化學方程式可以根據一種物質的質量求另一種物質的質量。對一個反應中,最后一種物質的質量,可以利用化學方程式列比例式計算,也可以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計算。為后面兩個未知量的計算題做準備。(3)根據下列化學方程式及其質量比,在求出氧氣質量的基礎上,求二氧化錳的質量。2KMnO4 K2MnO4 + MnO2 + O2↑316 ? x意圖:在一個反應中,只有最后一種物質質量未知時,才能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來求。為后面兩個未知量的計算題做準備。2.課中例題(4)例1.某化學探究學習小組在實驗中加熱4.9g氯酸鉀,理論上可以放出多少氧氣?意圖:所用反應與書上例題不同,采用課前練習中的反應,主要是為了節約計算相對分子質量的時間,為后面的學習節約時間。(5)例2.教材第103頁例2。意圖:給學生一個比較規范的解題格式范例,讓學生今后做作業時有一個可供參加的例子。3.嘗試練習(6)練1:化學課上需要4.8g氧氣做實驗。若用分解過氧化氫的方法制取,則需要多少過氧化氫?(化學方程式為2H2O2 2H2O + O2↑)意圖:作為新課學習后的第一個作業題,其主要目的是熟習解題步驟,學習解題格式。給出化學方程式,也是讓學生集中精力來熟習解題步驟。就是換一個反應,讓學生套用例題來做題。沒有用書上的“練一練”,也沒有用書后的習題。是因為書上的幾個題都有幾個未知量,涉及的化學反應是新的,學生沒學過,會增加難度。4.提高練習(7)練2:課本第122頁第8題。意圖:與練習1相比,此題有兩個未知量,幫助學生學習兩個未知量的解題格式和書寫規范。5.鞏固作業(8)課本第124頁習題第6-7題意圖:練習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進一步明確解題格式,規范書寫解題過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