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3.2太陽系 單元整體設計+課時課件+課時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3.2太陽系 單元整體設計+課時課件+課時教案

資源簡介

(共37張PPT)
第2課時
太陽系
(大象版)六年級

01
學習目標
內容總覽
02
新知導入
03
探究新知
04
課堂練習
05
課堂總結
06
作業布置
教學目標
知道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
01
02
能用數學的方法對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用數據來描述八大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開展基于證據的論證。
03
在教師指導下,在對太陽系八大行星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的基礎上,能動手制作太陽系模型,并描述它們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科學觀念
04
保持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敢于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
科學思維
探究實踐
態度責任
古人觀星時,發現有五顆星的位置每天都在移動,看起來就像在星群中漫游,古希臘人就將它們命名為行星(“漫游者”)。到了1781年和1846年,人們借助望遠鏡又發現并確認了兩顆行星。
新知導入
古人用肉眼觀察發現: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
新知導入
五星是我國古人很早就用肉眼觀察到的五顆行星。這五顆行星最初分別稱為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或填星),后來又用五行概念命名這些行星,對應稱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其順序是按照距離太陽由近而遠排列的。
后來用工具觀察發現:天王星。
新知導入
天王星是第一顆使用望遠鏡發現的行星。威廉·赫歇爾在1781年3月13日于自宅庭院中發現了這顆行星。
通過推測、計算發現:海王星。
新知導入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是僅有的利用數學預測而非觀測意外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海王星也被人們稱為“筆尖兒下發現的行星”。這一發現過程展示了數學和天文學在探索宇宙奧秘中的重要作用。
新知導入
行星有什么特點?它們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是怎樣的?
天空中除了月球、行星等可以移動的天體,還有一些星球的相對位置基本保持恒定不變,被稱為恒星。恒星可以自身發光。太陽也是一顆恒星,但是由于地球圍繞太陽運轉,所以看上去一年中太陽在星空中的位置也是不斷變化的。
小貼士
新知導入
事實證據
探究新知
收集整理有關太陽系和行星的信息,將有價值的信息記錄下來。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恒星運動的天體。一般來說行星具有一定質量,并且質量要足夠大且近似于圓球狀。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事實證據
探究新知
收集整理有關太陽系和行星的信息,將有價值的信息記錄下來。
太陽系
人們把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顆行星(以及周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做太陽系。
太陽的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所以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其他天體都繞著太陽公轉。
事實證據
太陽系八大行星數據表
探究新知
行星 與太陽平均距離(萬千米) 赤道直徑(千米) 自轉周期 公轉周期
水星 5791 4880 59日 88日
金星 10800 12104 243日 225日
地球 14960 12756 1.00日 1.0年
火星 22800 6792 1.03日 1.9年
木星 77800 143000 0.41日 11.9年
土星 142700 120162 0.43日 29.5年
天王星 287100 52300 0.75日 84.0年
海王星 450400 49500 0.67日 164.8年
收集整理有關太陽系和行星的信息,將有價值的信息記錄下來。
事實證據
“與太陽平均距離”是指該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因為每一顆行星繞太陽一周運行的軌道都是橢圓形的,有時離太陽近,有時離太陽遠,所以是“平均距離”。
探究新知
事實證據
“赤道直徑”大小的排列順序和體積是一樣的
探究新知
像地球繞地軸轉動叫自轉,繞太陽轉動叫公轉。“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反映了星球運動的快慢。
紅色線段
表示直徑
按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給八顆行星排序:
事實證據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木星
探究新知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與太陽平均距離(萬千米) 5791 10800 14960 22800 77800 142700 287100 450400
按直徑由大到小,給八顆行星排序:
事實證據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木星
探究新知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赤道直徑(千米) 4880 12104 12756 6792 143000 120162 52300 49500
探究新知
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一個太陽系模型,要求能正確反映太陽和八顆行星的大小與相對位置。
處理信息
為了使我們制作的模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我們該如何處理收集到的這些信息呢?
處理信息
探究新知
行星 太陽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與地球直徑比 109 0.38 0.95 1 0.53 11.18 9.42 4.10 3.9
行星的直徑很大,我們可以等比例縮小,將太陽和其它行星直徑都除以地球直徑。
處理信息
探究新知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與太陽平均距離 (單位:天文單位) 0.39 0.72 1 1.52 5.20 9.54 19.18 30.06
行星與太陽平均距離數值太大了,我們可以等比例縮小,將每顆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數值都除以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4960萬千米。
天文學家也把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4960萬千米當作個長度單位,稱為“1天文單位”。
探究新知
設計制作
根據處理后的信息,制作一個太陽與八顆行星的模型,向同伴描述太陽和八顆行星的相對大小,以及它們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探究新知
設計制作
材料超市:
橡皮泥
各種顏色的卡紙、標簽紙
彩筆
可充氣至直徑1.09米的紅色大氣球
小氣球
不同尺寸大小皮球
乒乓球
探究新知
設計制作
建模過程:
1.用橡皮泥做一個直徑約1厘米的球體代表地球,為其他行星選擇尺寸合適的球或以給氣球充氣、捏橡皮泥球、用卡紙剪成圓紙片等方式制作合適尺寸的模型,分別為它們貼上標簽。
探究新知
設計制作
建模過程:
2.將大氣球充氣至直徑為1.09米。
3.從班上選出9名同學,一名同學手持大氣球代表太陽,站在操場的一端,其他同學根據每人所拿的行星模型按照正確的順序站立。
探究新知
設計制作
建模過程:
4.利用制作好的太陽系模型,向同伴介紹太陽系的基本信息,以及八顆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怎樣才能準確地表達每個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呢?
我是太陽,我位于太陽系的中心,我的直徑是1392000千米。
探究新知
設計制作
在制作過程中,要勇于創新,大膽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設計與制作。
水星:體積最小的行星
拓展延伸
水星的表面和月球表面極為相似。其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環形山。水星的大氣極為稀薄,晝夜溫差很大,白天表面溫度可達427度以上,黑夜最低溫度可降到零下173度左右。
金星
拓展延伸
金星,又叫啟明星,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最亮的一顆,比地球略小。金星有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氣,表面的溫度最高可達447℃。
木星
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顆,是太陽系中衛星數目較多的一顆行星(16顆衛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于金星的第二大亮星,大紅斑是它重要的標志。
拓展延伸
土星
拓展延伸
土星最引人矚目的地方是環繞著其赤道的巨大光環,看上去就像戴著一頂漂亮的大草帽。
天王星
天王星呈現藍綠色,體積很大,是地球的65倍,僅次于木星和土星,在太陽系位居第三,和土星一樣,也有美麗的光環。
拓展延伸
海王星
海王星表面有熒熒的淡藍色光,呈扁球形,大氣中主要含有氫。離太陽太遠,表面溫度很低,通常在零下200攝氏度以下。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海王星有8顆衛星。
拓展延伸
1、從離太陽由近到遠算起,第5顆行星是( )
A.有光環的行星 B.能住人的行星 C.太陽系最大的行星
2、太陽系中唯一發光的恒星是( )。
A.地球 B.月球 C.太陽
3.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 ),它還有7個同類
A.恒星 B.行星 C.衛星
選一選
A
C
C
課堂練習
填一填
1、以( )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顆( ),分別是( )、( )、( )、( )、( )、( )、( )和( ),還有矮行星、小天體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作( )。
2、行星通常指自身( ),環繞( )運動的天體。在太陽系后只能怪,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 ),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是( )。
太陽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土星
木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陽系
不發光
恒星
水星
海王星
課堂練習
斷一斷
1、太陽系的八顆行星中,只有一顆行星有光環。( )
2、像太陽這樣自身發光的天體,叫恒星。( )
3、太陽系八顆行星中,只有地球有衛星,其他行星都沒有。( )
4、木星是八顆行星中直徑最大的一顆。( )
5、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顆天然衛星。( )
6、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 )
×
×




課堂練習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太陽和周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而且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同時,我們能按一定比例對數據進行處理,并在此基礎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陽系的模型,意識到太陽系中天體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并可以逐漸被人們認識。
課堂總結
請同學們課下查閱資料,了解太陽系中的其他成員,如衛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等,分享給同桌或小組成員。
作業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讓備課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單元基本信息
單元主題 浩瀚宇宙
課標要求 核心概念: 宇宙中的地球 學習內容: 9.2 地球繞地軸自轉 (1)知道地球的自轉軸、自轉周期和自轉方向,理解晝夜交替和天體東升西落等自然現象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9.3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 (2)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和方向,理解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有關。 (3)測量正午時物體的影長,說明不同季節正午影長的變化情況。 9.4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 (4)知道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四種月相,說明月相的變化情況。 9.5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5)比較太陽、地球、月球的相對大小,知道太陽是一顆恒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描述太陽系八顆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6)知道宇宙中有很多恒星,通過觀察或借助軟件識別織女星、牛郎星等亮星,學會利用北極星辨認方向;知道大熊座,獵戶座等星座,了解劃分星座的意義。 9.6 太空探索擴展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7)了解人造衛星和載人航天的歷史,知道太空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關注我國航天事業的進展。 (8)了解天文觀測和利用航天器探測宇宙的歷史,關注我國月球和深空探測事業的進展。 學業要求: 1.能說出太陽系的基本結果,知道晝夜交替、天體東升西落、季節變化、正午物體影長變化與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有關,了解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與進展。 2.能運用太陽系的簡單模型,理解地球、月球和太陽等天體有規律的運動與相關的周期性自然現象之間的關系。了解月相的變化情況,具備收集信息,得出結論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能借助動畫演示或動手制作簡單模型,模擬地球、月球和太陽的相互關系,解釋相關自然現象的成因。 4.能科學認識星座劃分的意義,了解常見的天文現象,關注我國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的進展,激發探索太空的好奇心,樹立民族自豪感。
單元課時設計 5課時
一、單元學習主題分析(體現學習主題的育人價值)
主題名稱 浩瀚宇宙
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自己熟知的、幾乎每天都感受到的太陽、月球等入手,以大家感興趣的大熊座、獵戶座引出對星座的學習,最后通過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史,關注我國及世界空間技術的最新發展。 2.本單元對《課程標準》的落實。本單元通過觀察、探究、歸納等活動,落實《課程標準》高年段的課程目標。 3.熟悉整套教材內容,明確該單元在整套教材中與其他單元的關系和作用。 4.該單元分為五課,分別為《月球、地球和太陽》《太陽系》《星座》《星系》《浩瀚宇宙》。先從學生最熟悉了解的入手,使學生明白月球、地球和太陽是有聯系的;第2課《太陽系》讓學生對整個太陽系有所了解,并產生濃厚的興趣;第3課《星座》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幾乎每個孩子都能從自己的生日中獲取自己的星座。第4課《星系》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星系概念,利用思維導圖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并表述探究結果。第5課《浩瀚宇宙》旨在讓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史,關注我國及世界空間技術的最新發展。
主題學情分析 學生對月球、太陽系、星座等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對中國的航天事業也想更多地了解,所以本單元對學生來說很有意思,能很好地調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在處理信息方面,多數學生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從閱讀、媒體或網絡等不同途徑中獲取信息,但甄別信息、判斷信息價值的能力存在差異,特別是在對信息進行歸納、分類并創造性地表達方面的能力較為缺乏。第一單元側重訓練學生用科學語言、概念圖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并表述探究結果。本單元作為高年級段探究要素的訓練單元,將在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識的過程中,繼續重點提升學生用概念圖、統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并表述探究結果的能力。
開放性學習環境 指導性預習:閱讀+問題+檢測; 大單元大概念大任務課堂學習:問題+探究+講述+整合+實戰; 現代教育新技術:PPTX+微視頻+網絡+師生互助
二、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基于標準、分析教材、結合學情,體現素養導向)
單元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史,關注我國及世界空間技術的最新發展。學生需要知道宇宙中除了銀河系還有其他無數的星系,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部分。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建立起對宇宙的整體認識,理解宇宙的浩瀚和復雜性。 科學思維:學會利用概念圖、統計圖表、模型、思維導圖、時間軸等方式來整理和記錄信息,表述探究結果。能夠查閱資料,有針對性地收集信息,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 探究實踐:能夠通過模擬實驗和觀察,了解日食等天文現象的發生過程和原因。通過制作太陽系模型、制作星座知識小報等活動,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增強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 態度責任:激發學生對地球和宇宙的探究熱情,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責任感。通過學習,學生能夠體會到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增強對環境保護和科學探索的意識。
三、學習活動/任務設計(指向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活動與體驗)
第1課時 任務1 名稱:猜想假設——天狗食日 教師講述“天狗食日”的故事,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理解,猜想日食的成因。 設計意圖:通過真實的日食圖片或視頻資料,指引學生進行觀察,引導學生描述日食發生的過程,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日食的成因做出假設。
任務2 名稱:事實證據——日食的成因模擬實驗 提問:我們的假設合理嗎?設計一個實驗來模擬日食的發生過程。師生討論并整理日食的成因模擬實驗方案,學生按方案進行實驗。 設計意圖:模擬實驗是探究天體運動規律的常用方法,能較為方便地驗證自己的猜想假設,獲得相關的實施證據。此處,根據自己的假設開展日食模擬實驗,并觀察模擬實驗現象與真實的現象是否一致。在實驗過程中,需要關注每次的模擬結果與真實現象的吻合程度,并記錄天體在怎樣的位置條件及運行情況下會出現日食現象。
任務3 名稱:處理信息 匯總模擬實驗的結果,觀察和對比不同小組的實驗結果,歸納日食發生的規律。 設計意圖:這部分是本單元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處理信息前需要收集信息,通過模擬實驗,各組已獲得了相應結果。教師可組織學生分享各組的實驗過程和結果,并將結果的關鍵詞或示意圖記錄在黑板的表格上,接著,整理信息,描述月球模型在什么位置,在怎樣的運行情況下會擋住太陽模型,進而解釋日食的成因。
任務4 名稱:遷移應用 提問:發生日食時,日、地、月三者處于什么樣的位置狀況?我們能用模擬實驗來解釋嗎?學生設計模擬實驗并進行驗證。 設計意圖:完成對日食的模擬分析,學生可用相同的思路去思考產生月食現象的原因,在拓展知識面的同時鞏固所學內容。
第2課時 任務5 名稱:事實證據 教師講解古人發現行星的過程并提問:行星有什么特點?它們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是怎樣的? 學生收集整理有關太陽系和行星的信息,將有價值的信息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通過“行星”這個名字的由來,啟發學生思考這些星體除了會運動還有哪些特點,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通過數據清晰地知道八大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以及相對大小,進而便于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模型。
任務6 名稱:處理信息 提問:為了使我們制作的模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我們該如何處理收集到的這些信息呢? 引導學生按表格的形式進行梳理相應的數據。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提供的資料,篩選、轉化所需的建模內容。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數據的處理,引導學生將真實的數據等比例縮小轉換為可用來建模的尺寸。
任務7 名稱:設計制作太陽系模型 出示任務和制作步驟,學生按照步驟制作太陽系模型,并向同伴介紹太陽系的基本信息,以及八顆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整理的比例尺數據信息,進行動手制作模型,培養學生動手制作的能力。
第3課時 任務8 名稱:活動——我們來找北極星 提問:北極星并不是一顆特別亮的星,如何才能準確找到北極星呢?學生自由發言,師生總結尋找北極星的方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習利用星座來尋找北極星的方法,通過這個活動了解星座的概念,并認識大熊座等星座。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北斗七星與北極星的聯系,從而總結出尋找北極星的規律。
任務9 名稱:計劃組織——制作星座知識小報 (1)準備活動: 提問:夜空中還有哪些著名的星座?如何找到它們?星座還有哪些作用?引導學生完成制作星座知識小報的準備工作。 (2)收集與星座相關的信息,并且整理成星座信息卡。 設計意圖:教師可給學生提供紙質資料,比如書籍、圖片;或者電子資源,比如相關網頁、視頻資料等。通過整理星座信息,制作星座小報,培養學生整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加深學生對星座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任務10 名稱:表達交流——星座知識交流會 要求:將我們設計制作的星座小報展示出來,舉辦一個星座知識交流會,向同學們介紹自己對星座的新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星座知識交流會,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同時也可以了解學生對星座的認識。
第4課時 任務11 名稱:提出問題 教師介紹銀河系。 提問:關于星系,我們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請將問題填入問題銀行存折。 設計意圖:六年級學生對星系已經有了一些了解,也有很多疑問,這些疑問正是學生探究的動力。教師可以先收集學生對宇宙感興趣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列出來進行整理。
任務12 名稱:搜集證據 要求: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星系的相關信息,并整理記錄下來。出示資料卡內容,學生閱讀并整理記錄。 設計意圖:通過三種收集信息的方法:上網查詢、查閱書籍和實際觀測,獲得星系的相關知識。
任務13 名稱:處理信息 提問:收集到的信息往往多而雜亂,我們用哪些方法處理這些信息呢?這些信息能解決我們的問題嗎?學生討論交流處理信息的方法,師生總結。 設計意圖:在活動中,學生可以了解兩種處理信息的工具——思維導圖和氣泡圖,并嘗試用這兩種工具整理星系的相關信息,該活動旨在培養學生整理信息能力和組織能力。
第5課時 任務14 名稱:搜集證據 出示本節課的主要任務:人類為探索宇宙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又發展了哪些最新的空間技術?制作一份海報,向同學們展示宇宙的廣闊或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收集整理人類探索宇宙的相關歷史信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三個角度出發去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通過閱讀宇宙相關的資料信息,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后續制作海報做準備。
任務15 名稱:處理信息與表達交流 利用時間軸記錄法,對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信息進行整理,同時把自己制作的人類探索宇宙的時間軸展示出來,并向同學介紹。 設計意圖:用時間軸記錄法能十分清晰地呈現某件事的發展歷程,有效呈現碎片化的信息。鼓勵學生在表達交流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系統地整理自己的知識體系,加深對人類探索宇宙發展歷程的理解。
四、單元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要素 針對單元整體描述
評價內容 第1課時《月球、地球和太陽》: 1.能依據日食的成因做出假設。 2.能根據自己的假設開展日食模擬實驗,并觀察模擬實驗現象與真實的現象是否一致。 3.能通過整理信息,解釋日食的成因。 第2課時《太陽系》: 1.思考星體除了會運動還有哪些特點。 2.通過數據能清楚地知道八大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以及相對大小,進而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模型。 第3課時《星座》 1.讓學生通過閱讀初步完善對北極星的認知。 2.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搜集星座的相關資料,豐富自己對星座的認知。 第4課時《星系》 1.能使用常用的信息收集途徑對有關星系的信息進行收集和梳理。 2.會使用思維導圖或氣泡圖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展示。 第5課時《浩瀚宇宙》 1.采取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研究確定收集信息的角度,再將收集到的相關信息相互分享。 2.會自己制作人類探索宇宙的時間軸。
評價指標 第1課時《月球、地球和太陽》: 能夠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陽的相對大小、相對運動方式以及相關的自然現象,能認識到太空探索拓寬了人類的視野。(科學觀念)能在小組分享中收集匯總實驗結果,并借助統計圖表對搜集到的證據進行信息處理,通過對比分析,概括出日食發生的原因。(科學思維)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出日食的成因模擬實驗方案,并通過實驗探究日食的成因。(探究實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表現出對現象發生原因的因果興趣,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態度責任) 第2課時《太陽系》: 知道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科學觀念)能用合適的方法把“八大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縮小成適當大小,開展基于證據的論證。(科學思維)在教師指導下,在對太陽系八大行星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的基礎上,能動手制作太陽系模型,并描述它們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探究實踐)保持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敢于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態度責任) 第3課時《星座》: 知道大熊座、獵戶座等主要星座。(科學觀念)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利用大熊座中的北斗七星及仙后座中的亮星來尋找北極星。(科學思維)能夠收集整理資料并進行信息處理,梳理并展示交流星座知識。(探究實踐)勇于嘗試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追求創新。(態度責任) 第4課時《星系》: 知道宇宙中除了銀河系還有其他無數的星系,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部分。(科學觀念)學會利用思維導圖、氣泡圖處理信息。(科學思維)能夠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各種途徑查閱資料。(探究實踐)在探究活動中,能夠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態度。(態度責任) 第5課時《浩瀚宇宙》: 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關注我國及世界空間技術的最新發展。(科學觀念)在教師指導下,學會利用時間軸記錄法整理記錄信息。(科學思維)能夠查閱資料,有針對性地收集信息,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關注我國及世界空間技術的最新發展。(探究實踐)能在學習中體會到人類的好奇心和社會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態度責任)
評價方法 課上評價 1.教師激勵評價 2.學生自我反思評價 3.成果展示,學生互評:贊賞性評價和質疑性評價 5.使用評價量化表,延時評價 課后評價 1.課時作業 2.單元測試
五、單元作業設計
選一選。 1.月球是圍繞著( )自西向東轉動 A.地球和太陽 B.太陽 C.地球 2、在夜晚的天空中我們看到的閃爍的星星大多是( ) A.流星 B.恒星 C.行星 3.下列關于星座的說法,有誤的是( )。 A.北極星是小熊座中的一顆星 B.北極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所以能指示方向 C.仙后座中的五顆星可以組成字母“W”的形狀,這是辨識仙后座的最主要標志 4.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是( ) A.中國的楊利偉 B.古希臘的阿波羅 C.美國的阿姆斯特朗 5.太陽系中唯一發光的恒星是( ) A.地球 B.月球 C.太陽 6.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兩個“近鄰”分別是( )。 A.木星和火星 B.水星和金星 C.金星和火星 二、填一填。 7.太陽系是以( )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 )、( )、( )、( )等組成的天體系統。 8.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 )運動的天體。在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 ),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是( )。 9.時間軸記錄法就是依據( )順序,把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事件串聯起來,形成相對完整的記錄體系。 10.月球( )圍繞地球轉動,于是地球就帶著月球一起圍繞太陽( )轉動,當月球運動到( )和地球中間時,如果三者大約處在( )上,月球就會擋住( ),這時就會發生( )。 三、判一判。 11.被稱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望遠鏡FAST,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 為了更好地觀測宇宙,人類利用運載火箭將望遠鏡、人造衛星、空間探測器以及航天員等送入太空。( ) 太陽系處于銀河系的中心位置。( ) 星系由銀河系和河外星系組成。( ) 在星座圖形中,北極星處于大熊的尾巴尖端。( ) 四、綜合題 16.仰望天空,我們感嘆宇宙的浩瀚,你是否暢想過外太空的奧秘,請設計一個航天器,結合太空特點,并用文字說明航天器的特點和功能。 17.請完善下圖中地球、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和總星系的關系。 答案: 一、1.C 2.C 3.B 4.C 5.C 6.C 二、7.太陽 八顆行星 矮行星 小行星 彗星 8.恒星 水星 海王星 9.時間 10.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太陽 一條直線 太陽 日食 三、11.√ 12.√ 13.× 14.√ 15.× 四、 16.答:航天器的特點是小巧輕便,耗能較少。航天器具有設計奇特,具有科技高,設備全的特點,可以拍攝記錄太空。 17. 銀河系 →太陽系 →地球 總星系 河外星系
六、單元教學結構圖
浩 瀚 宇 宙
七、反思性教學改進(實施后填寫)
模擬實驗作為一種重要的實驗類型,尤其是在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是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常用方法,但是學生設計模擬實驗的能力還比較欠缺,所以在制定計劃時必須引導學生明白實驗的目的及實驗中各種器材的作用,以及每一個實驗步驟的意義。 關于處理信息的方法要根據不同的實驗需求進行選擇,在中年級學段學生已經接觸過不同的處理信息的方法,如從資料中找證據、圖表法、涂色法、模型法等多種方法,本單元則主要選擇了分類整理法和繪制流程圖法。 優點:讓學生做課堂的小主人,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設計實驗,解決問題。 不足:不能每個人真實地體驗實驗的過程。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2課時教學設計
課題 《太陽系》
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
1.教學內容分析 相較于上一課僅關注日、地、月三者之間的關系,本課將探究范圍擴展至整個太陽系,通過建模進一步了解太陽、地球以及太陽系其他行星之間的相對位置。 引入。教材說明了“行星”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在地球上的觀察者看來,這些形體相對于星空背景是不斷移動的。啟發學生思考這些形體除了會運動還有哪些特點,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 整理事實依據。教師需提供與太陽系有關的資料,包括圖片、數據等。但資料不能復雜,應易于獲取并與后續建模有關。制作太陽系模型需要知道太陽系的組成部分,其中圍繞太陽轉動的八大行星是最為主要的,需要了解他們的基本信息。通過數據能更清晰地知道它們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以及相對大小,進而便于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模型。 處理信息。學生根據提供的資料,篩選、轉化所需的建模內容。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數據的處理。例如“與太陽平均距離”這項數據體現了八大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赤道直徑”這項數據體現了各行星的體積大小。接著需引導學生將真實的數據等比例縮小轉換為可用來建模的尺寸,這就需要考慮實際制作情況,包括材料、技術支持等。 設計制作。通過上述的信息處理,學生已在腦海中構建了“原始”的太陽系,接下來需要利用合適的材料、工具進行制作。教材的“材料超市”,提供了比較適宜的材料,學生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篩選。制作完成后,共同展示,分享感受,學生可進一步加深對太陽系的認識。
2.學習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對太陽系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數學生能夠說出太陽是恒星,太陽系有幾大行星,甚至個別學生還能說出更多的知識。然而,大多數學生對太陽系的認識仍然比較模糊,尤其是對太陽系其他天體的組成、行星的大小、位置排列等知之甚少 。通過觀看真實建立的太陽系模型,學生能夠直觀地感知到太陽系各行星的大小和距離遠近排列,這種直觀的感知方式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3.學習目標確定 科學觀念:知道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 科學思維:能用數學的方法對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用數據來描述八大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開展基于證據的論證。 探究實踐:在教師指導下,在對太陽系八大行星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的基礎上,能動手制作太陽系模型,并描述它們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態度責任: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的意識,保持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敢于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
4.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 難點:在處理信息的基礎上制作太陽系模型。
5.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要求: 1.學會用數據來描述八大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2.小組合作分工完成太陽系模型的制作。
6.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引入活動和事實證據教師活動1 引入活動 1.談話導入 師問:同學們,想不想探索宇宙的奧秘?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太陽、月球和地球,知道了它們三者的位置關系不同,會出現日食和月食的天文現象。今天,我們還會繼續探索宇宙。 師:你們知道嗎?古人觀星時,發現有五顆星的位置每天都在移動,看起來就像在星群中漫游,古希臘人就將它們命名為行星(“漫游者”)。到了1781年和1846年,人們借助望遠鏡又發現并確認了兩顆行星。 課件出示: (1)古人用肉眼觀察發現: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星是我國古人很早就用肉眼觀察到的五顆行星。這五顆行星最初分別稱為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或填星),后來又用五行概念命名這些行星,對應稱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其順序是按照距離太陽由近而遠排列的。 (2)后來用工具觀察發現:天王星。 天王星是第一顆使用望遠鏡發現的行星。威廉·赫歇爾在1781年3月13日于自宅庭院中發現了這顆行星。 (3)通過推測、計算發現:海王星。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是僅有的利用數學預測而非觀測意外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海王星也被人們稱為“筆尖兒下發現的行星”。這一發現過程展示了數學和天文學在探索宇宙奧秘中的重要作用。 師解釋:先是用肉眼觀察發現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后來1781年,英國人威廉·赫歇爾通過巨型望遠鏡發現了天王星。到1846年法國人勒威耶和英國人亞當斯在亞牛天王星軌道運行的反常現象時,各自通過獨立計算推算出海王星的位置。 2.提出問題 師問:今天我們就要探索行星,那你有什么問題想知道嗎? 課件出示小貼士 3.揭示主題 師:關于恒星和行星,大家還想知道些什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堂一起去探索發現吧。 板書主題:太陽系 二、事實證據 師過渡:課前相信大家已經做好了功課,收集了不少關于行星和太陽系的信息吧,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整理一下吧。 師: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行星。 課件出示: (1)行星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恒星運動的天體。一般來說行星具有一定質量,并且質量要足夠大且近似于圓球狀。 師:你知道太陽系中的八顆行星嗎?它們都叫什么名字?長什么樣子? 課件出示: 師問:太陽和太陽系又有什么關系呢? 師解釋:人們把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顆行星(以及周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做太陽系。太陽的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所以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其他天體都繞著太陽公轉。 師問:關于太陽系你還有什么想問的嗎? 師小結:同學們問得非常好,老師這里有一張數據表,大家可以觀察一下,相信你們就有答案了。 課件出示 師解釋:這里面出現了幾個概念,我們來了解一下。 (1)“與太陽平均距離” 課件出示 “與太陽平均距離”是指該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因為每一顆行星繞太陽一周運行的軌道都是橢圓形的,有時離太陽近,有時離太陽遠,所以是“平均距離”。 (2)赤道直徑 紅色線段表示直徑,“赤道直徑”大小的排列順序和體積是一樣的 (3)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 課件出示 像地球繞地軸轉動叫自轉,繞太陽轉動叫公轉。“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反映了星球運動的快慢。 師問:請大家仔細觀察數據表中各大行星的數據,如果我們給八大行星排排序,會怎樣? 根據學生排序,課件出示: 按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給八顆行星排序: 按直徑由大到小,給八顆行星排序: 師小結:大家做得非常好,看來同學們都很關注八大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為了我們更好地探索太陽系,我們可以通過制作太陽系模型來進行研究,所以下面我們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一個太陽系模型,要求能正確反映太陽和八顆行星的大小與相對位置。學生活動1 生齊答:想 通過老師的講解,了解行星的由來。 生舉手回答 行星有什么特點?它們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是怎樣的? 了解主題 以小組為單位,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交流匯報 了解什么是行星。 通過圖片了解八顆行星的名字以及其各自的形狀特點 生討論:太陽系應該是以太陽為中心的一個天體系統。 生舉手:八大行星的大小一樣嗎?它們距離地球的距離誰遠誰近呢?它們的自轉和公轉周期一樣嗎?…… 以小組為單位,對八大行星進行排序。 組1:我們是按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排序的,分別是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組2:我們是按直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序的。分別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活動意圖說明:通過引入活動讓同學們對行星產生興趣,從而激起去探索行星的特點以及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的興趣。通過收集整理太陽系和行星的信息,加深大家對行星的認識和了解,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環節二:處理信息教師活動2 1.過渡 師:為了使我們制作的模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我們該如何處理收集到的這些信息呢? 師:太陽的直徑是1392000千米,是地球的109倍。這么大的數據我們要如何使用呢? 小結:行星的直徑很大,我們可以等比例縮小,將太陽和其他行星直徑都除以地球直徑。 小結:行星與太陽平均距離數值太大了,我們可以等比例縮小,將每顆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數值都除以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4960萬千米。 師:同樣的,行星與太陽平均距離數值太大了,我們可以等比例縮小,將每顆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數值都除以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4960萬千米。 師講解:天文學家也把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4960萬千米當作個長度單位,稱為“1天文單位”。 在制作模型時,就可以根據此來設定各個行星的距離位置。例如:將地球的“1”視為1厘米,水星則距離太陽3.9厘米,其他的可以這樣類推。學生活動2 生舉手回答 明白怎樣對較大數據進行等比例縮小活動意圖說明:通過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明白如何將較大數據進行等比例縮小,從而讓后面的太陽系模型更符合實際情況。環節三:設計制作教師活動3 1.制作太陽系模型 師:根據處理后的信息,制作一個太陽與八顆行星的模型,向同伴描述太陽和八顆行星的相對大小,以及它們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師:那下面就請每個小組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制作太陽系行星位置模型吧。 課件出示材料超市 課件出示建模過程 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制作 師:我們還可以怎樣做呢? 出示步驟: 1.用橡皮泥做一個直徑約1厘米的球體代表地球,為其他行星選擇尺寸合適的球或以給氣球充氣、捏橡皮泥球、用卡紙剪成圓紙片等方式制作合適尺寸的模型,分別為它們貼上標簽。 2.將大氣球充氣至直徑為1.09米。 3.從班上選出9名同學,一名同學手持大氣球代表太陽,站在操場的一端,其他同學根據每人所拿的行星模型按照正確的順序站立。 4.利用制作好的太陽系模型,向同伴介紹太陽系的基本信息,以及八顆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課件出示小貼士:在制作過程中,要勇于創新,大膽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設計與制作。 2.拓展延伸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太陽系中有八顆行星,也都知道了它們的名字,那你知道它們的特點嗎?下面我們來了解幾個吧。 課件出示: (1)水星的表面和月球表面極為相似。其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環形山。水星的大氣極為稀薄,晝夜溫差很大,白天表面溫度可達427度以上,黑夜最低溫度可降到零下173度左右。 (2)金星,又叫啟明星,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最亮的一顆,比地球略小。金星有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氣,表面的溫度最高可達447℃。 (3)木星。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顆,是太陽系中衛星數目較多的一顆行星(16顆衛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于金星的第二大亮星,大紅斑是它重要的標志。 (4)土星最引人矚目的地方是環繞著其赤道的巨大光環,看上去就像戴著一頂漂亮的大草帽。 (5)天王星呈現藍綠色,體積很大,是地球的65倍,僅次于木星和土星,在太陽系位居第三,和土星一樣,也有美麗的光環。 (6)海王星表面有熒熒的淡藍色光,呈扁球形,大氣中主要含有氫。離太陽太遠,表面溫度很低,通常在零下200攝氏度以下。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海王星有8顆衛星。學生活動3 通過材料超市,認識建模需要的材料 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制作,交流匯報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模型,并說一說對太陽系的新認識 通過拓展延伸了解太陽系中一些行星的特點活動意圖說明:通過太陽系模型從設計到制作,既可以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的能力,同時通過具體數據的應用更能體會到八顆行星的位置特點,從而感受到太陽系的特點,以及八顆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7.板書設計 太陽系 太陽 行星及其衛星 矮行星 太陽系小天體 土星、木星、火星 地球、金星、水星 天王星、海王星
8.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作業布置 請同學們課下查閱資料,了解太陽系中的其他成員,如衛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等,分享給同桌或小組成員。 練習設計 選一選 1、從離太陽由近到遠算起,第5顆行星是( ) A.有光環的行星 B.能住人的行星 C.太陽系最大的行星 2、太陽系中唯一發光的恒星是( )。 A.地球 B.月球 C.太陽 3.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 ),它還有7個同類 A.恒星 B.行星 C.衛星 填一填 1、以( )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顆( ),分別是( )、( )、( )、( )、( )、( )、( )和( ),還有矮行星、小天體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作( )。 2、行星通常指自身( ),環繞( )運動的天體。在太陽系后只能怪,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 ),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是( )。 斷一斷 1、太陽系的八顆行星中,只有一顆行星有光環。( ) 2、像太陽這樣自身發光的天體,叫恒星。( ) 3、太陽系八顆行星中,只有地球有衛星,其他行星都沒有。( ) 4、木星是八顆行星中直徑最大的一顆。( ) 5、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顆天然衛星。( ) 6、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 ) 答案: 選一選:C C A 填一填:1、太陽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土星 木星 火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陽系 不發光 恒星 水星 海王星 斷一斷:1、× 2、√ 3、× 4、√ 5、√ 6、√
9.教學反思與改進 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對太陽系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分享它們知道的知識,并將這些知識可以展現出來,呈現他們的前概念。教師再適當調整、補充有關恒星和行星的新知識。本課的重點是數據處理,但書上較多的數據容易讓學生迷失方向。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鎖定“相對位置”,聚焦“與太陽的距離”數據,討論數據轉化的方法,采用等比例縮放的方式,為后續模型的制作奠定基礎。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诏安县| 敦化市| 武义县| 富平县| 略阳县| 武冈市| 安仁县| 榆中县| 垣曲县| 太仓市| 广饶县| 花垣县| 中方县| 苏尼特右旗| 大悟县| 长海县| 通江县| 全南县| 昌吉市| 宜宾市| 澎湖县| 万盛区| 恩平市| 白银市| 忻城县| 上犹县| 那坡县| 越西县| 金沙县| 靖宇县| 杭州市| 镇江市| 常州市| 交城县| 玛多县| 邮箱| 得荣县| 沭阳县| 陆河县| 金山区| 内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