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新課標要求】運用圖表并結合實例,分析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學習目標】 1.能靈活多樣地舉例,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應用自然環境整體性的基本內涵。2.能闡述某自然環境要素在自然環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3.能全面、準確地應用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視角,并據此分析和解釋一些常見的自然現象。【重點難點】重點:1、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2、地理要素在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難點:1、理解地理要素之間是如何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以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整體功能。【預習交流】一、自然環境要素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1.自然環境要素間的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1)自然環境的組成要素(選填序號)①巖石?、谏铩、鄞髿狻、芡寥馈、葜参?br/>(2)自然環境要素間的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自然環境整體性的________①實現途徑:水循環、________循環和________物質循環等。②結果:自然環境要素形成一個相互________、相互制約和相互________的整體。2.自然環境的整體功能(1)概念:自然環境作為一個________,在自然環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擁有了整體功能。(2)內容功能 生產功能 穩定功能概念 自然環境具有合成 的能力 自然環境要素通過 和能量交換,使自然環境具有能夠自我調節、保持 穩定的能力性質 生產功能是自然環境的 功能,而非單個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地理環境擁有的各個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備的功能形成過程 作用通過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將生物、大氣、水、土壤、巖石等統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條件下,生產出有機物 二氧化碳的穩定:在海洋 作用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鈣,加速形成碳酸鈣沉淀氧氣的穩定:植物光合作用釋放 ,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燒消耗氧氣舉例 生態系統的生物生長發育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穩定、大氣中氧氣的穩定、一定范圍內各物種數量基本恒定意義 (1)保證了人類的生存和 。 (2)協調 關系,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區域自然環境生產功能和穩定功能的差異。(3)意義:保證了人類的________和發展。3.地貌與其他自然環境要素的聯系水 河流運動塑造地貌,地貌影響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大氣 大氣運動(風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體阻礙大氣的運動,進而形成地形雨土壤 坡陡,易水土流失;坡緩,土壤堆積,土壤肥沃生物 植被可以涵養水源,進而影響地貌形態;平坦的地形有利于農業發展4.土壤與其他自然環境要素的聯系大氣 氣候的干、濕、冷、暖影響土壤,土壤是氣候的反映生物 土壤的肥力、酸堿性、透氣性影響植物的生長水、地形 土質疏松,易水土流失,進而影響河流的含沙量,并進一步塑造地表形態巖石 地殼表層的巖石圈經過風化作用成為風化殼,即成土母質5.生物與其他自然環境要素的聯系以農業發展為例,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會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影響。三、自然環境的統一演化和要素組合1.特點(1)變化性:自然環境各要素每時每刻都在 。自然環境的演化,是要素間 的結果。(2)統一性:一個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隨著其他各個要素的演化,各個要素的演化是 的。2.意義:保證了自然環境要素之間的協調,形成了階段性的 組合。四、自然環境對干擾的整體響應1.響應原理2.特點:干擾下的環境變化多為快速的,各要素變化也不同步。3.現狀: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干擾不斷增強,環境變化加快,不利于人類的適應。【互動探究】探究一:自然環境要素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與整體性功能1、2021年10月11日,340國道山西晉中太谷段因山體出現多處裂縫,存在嚴重的塌方、泥石流等道路交通安全隱患,被當地交警部門連夜采取強制性道路交通管制措施。7個多小時后,該道路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因提前采取交通管制措施,成功避免了人員傷亡。(1)此次山體滑坡影響了哪些自然地理要素 (2)山區植被要素的變化與山體滑坡有何關系 探究二:自然環境的統一演化與要素組合及其對干擾的整體響應1.庭湖是長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強大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渡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及水系圖材料二:洞庭湖面積最大時的約6000平方公里,目前驟減到約2600平方公里,退居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說出洞庭湖主要補給來源(2)簡要分析引起洞庭湖6-9月水體面積波動的自然原因。(3)運用整體性原理,分析洞庭湖面積減小對該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參考答案】探究一(1)地貌、植被、水文、土壤等。(2)山區植被覆蓋率的降低可能會引發山體滑坡。探究二:(1)大氣降水、長江、湘資沅澧四條支流補給。(2)6月份,長江流域進入梅雨季節,長江水位上漲,高于洞庭湖水位,長江補給洞庭湖;7-9月份,雨帶推移到華北,長江水位下降,低于洞庭湖水位,洞庭湖補給長江。(3)①湖泊調蓄水量能力減弱(或湖泊對河流徑流量的調節作用減弱),洪澇(旱澇)災害頻繁;②湖泊水量減少,自凈能力減弱,水質下降(水污染加?。?;③水生生物生存環境破壞,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④湖泊減少,調節氣候能力下降。【習題演練】凍土,一般指溫度在 或 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種巖土,對溫度敏感,且易變。根據其融化情況,可分為季節凍土和永久凍土。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凍土廣布,凍土內儲存著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位于西伯利亞的部分永久凍土開始融化,且融化速度在加快。據此完成下面兩題。1.西伯利亞部分永久凍土融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氣溫升高B.降水增多C.氣溫降低D.降水減少答案:A解析:導致西伯利亞部分永久凍土融化的首要原因是氣溫升高,A對。2.永久凍土的融化可能導致西伯利亞地區( )A.生態系統更加穩定B.地質災害增加C.氣候變暖趨勢緩解D.濕地面積減少答案:B解析:隨著永久凍土的融化,西伯利亞地區地質狀況將變得不穩定,地質災害會增加,B對;永久凍土融化,生物生存環境發生變化,生態系統更加不穩定,A錯;永久凍土融化,原保存在凍土中的溫室氣體被排放到空氣中,加劇氣候變暖,C錯;永久凍土融化,地下水和地表水可能增多,濕地面積可能增加,D錯。杏仁桉是世界上最高的樹,一般都高達100米。它們最初生長在澳大利亞的半干旱地區,樹根扎得又深又廣,吸水量特別大,有“抽水機”的雅號。樹葉細長彎曲,而且側面朝上。其木材是制造船、電線桿等的極好材料,世界很多地區進行了引種。下圖為杏仁桉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兩題。3.杏仁桉的樹葉特征是為了( )A.適應干燥氣候B.防止被大風刮倒C.便于吸收雨水D.增大受光面積答案:A解析:據材料可知,杏仁桉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半干旱地區,葉片側面朝上可以減少水分蒸發,適應干燥的氣候,A正確。杏仁桉葉片朝向不能防止被大風刮倒,B錯誤。葉片側面朝上,不利于葉片截留更多降水,C錯誤。杏仁桉的葉片側面朝上,與陽光投射方向平行,葉片與陽光接觸面減小,不能增大受光面積,D錯誤。4.1984年起,我國西南某些地區開始大規模引種杏仁桉。這一舉措卻給當地帶來了生態災難,這種災難主要表現為( )①地下水位逐漸降低,旱情更加嚴重②土壤鹽堿化更加嚴重③林下的草本、藤本植物逐漸枯萎④土壤肥力逐漸降低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強,被譽為“抽水機”;杏仁桉吸取地下水,地下水位逐漸降低,旱季的旱情更加嚴重;林下的草本、藤本植物因缺水而逐漸枯萎,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壤因缺水而肥力逐漸降低,①③④正確,B正確。土壤鹽堿化是因為人類不合理的灌溉,加之蒸發旺盛而形成的,②錯誤。下圖中湖泊是我國西部內陸重要的淡水湖,湖岸分布有大面積的蘆葦,但不均勻。近十多年以來,湖泊面積明顯減小,并逐漸變為微咸湖。據此完成下面兩題。5.湖泊面積減小對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是( )A.晝夜溫差減小B.蘆葦面積增加C.生物多樣性減少D.湖泊蒸發量增加答案:C解析:水比熱容大,大面積水面可以調節局部小氣候,使得晝夜溫差減小,而湖泊面積縮小,使得晝夜溫差變大,A錯。湖泊面積減小,適宜蘆葦生長面積變小,B錯。湖泊面積減小,湖泊周邊環境發生變化,生物多樣性減少,C對。蒸發量減少,D錯。6.近十多年以來,該湖逐漸變為微咸湖的主要原因是( )A.灌溉用水增加B.湖區降水減少C.全球氣候變暖D.湖水下滲加劇答案:A解析:讀圖可知,圖中湖泊西岸,有大量城鎮分布,西部內陸地區降水少,河流為主要灌溉水源,隨著種植業的發展,灌溉用水增加,注入湖泊的淡水減少,湖泊水的鹽度略有升高,A對。湖區降水短時間不會有明顯變化,B錯。該湖泊所在區域位于西北,河流補給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受全球變暖影響,短時間內,河流流量增加,會使湖泊鹽度降低,C錯。湖水下滲狀況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大的變化,D錯。7.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探究里海的前世與今生,通過查閱資料得知:隨著非洲板塊及印度洋板塊北移,地中海不斷萎縮,里海從地中海分離。有學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氣候轉暖,里海一度為淡水湖。當氣候進一步轉暖,里海北方的大陸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補給類型發生變化,里海演化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鹽度遠小于地中海的鹽度。下圖示意里海所在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該地理興趣小組通過查閱資料可知,板塊運動導致的山脈隆起改變了區域的地貌、水文和氣候特征,請幫助他們探究這些特征的變化對里海的影響。答案:山脈隆起,里海與地中海分離,形成湖泊(湖盆);導致里海匯水面積縮小,湖泊來水量減少,湖泊面積縮小。山脈隆起,阻擋濕潤氣流,導致干旱,推動湖泊向內陸湖演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