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課程標準】通過了解明清時期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認知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學習目標】1.了解明朝建立、明初加強皇權的措施,認識君權的強化有利于國家的統一,但也是古代中國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現。2.掌握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的基本史實,理解其意義,了解明朝對外交往的方式。3.了解明朝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分析明清易代的原因,并從中總結教訓。【學習重、難點】重點:明代政治體制的變化,認識明朝時期封建專制的發展和制度創新以及面臨的內外部問題;難點:掌握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時空坐標】【學習任務一】政治之變——梳理明朝政治制度第變化★學習聚焦:明朝 后,皇帝設立 承擔秘書工作,宦官也趁機獲取了更多權利。材料一 (胡惟庸)獨相數歲,生殺黜陟罰,或不奏徑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四方躁進之徒及功巨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饋遺金帛、名馬、玩好不可勝數。——《明史·胡惟庸傳》材料二 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并不曾設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比喻時間極短)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xié háng,抗衡),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皇帝)總之,所以穩當(穩定)。 ——《皇明祖》問題1:結合上述材料及教材知識,分析明太祖廢相的原因。問題2:結合教材第71頁思考:明太祖廢相帶來了什么影響?明政府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在教材中做好筆記,進行回答)明朝解決這個問題的舉措本質是什么?【知識拓展】1、內閣性質: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是封建君主專制的產物,不能制約君權。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2、內閣制與宰相制度的區別:宰相制 內閣制相同 職責都是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權力來源 不同 職權 對皇權作用 宰相制度賦予 皇帝個人親信決策權,統領百官 侍從咨詢為主,無決策權制約皇權 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學習任務二、邊疆之變——海陸形勢與對外經略★學習聚焦:明朝前期的鄭和下西洋是 的壯舉。 和 成為海防的新問題。【問題1】明代沿海邊疆遭遇了哪些危機?是否得到明朝統治者的重視?【問題2】結合教材第74頁內容和地圖,寫出明朝對陸地邊疆的治理措施(東北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知識拓展】海禁政策原因: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反映;(根本原因)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強化的結果;中國封建統治者妄自尊大的心理;倭患日益嚴重是實行海禁政策的重要原因。海禁政策目的:維護封建統治海禁政策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衛作用;但是它妨礙了海外市場的擴展,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與世隔絕,沒能及時與西方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進行交流,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學習任務三:政權之變——清朝崛起與明清易代★學習聚焦:長期以來, 是明朝內陸邊疆的主要威脅。明末, 崛起,并最終取代明朝建立清朝。問題1:結合教材第74頁第3自然段,歸納概括明朝末年政治局勢:內憂:外患:結局:【繪制本課思維導圖】【鞏固訓練】1.“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這里的“我朝”應是(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表1所示為明朝內閣發展演變情況。這反映出明代內閣( )表1時期 內閣的作用明成祖 隨侍皇帝,并開始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明宣宗 內閣大學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擬權,主持閣務的首輔更是權壓眾臣明世宗 夏言、嚴嵩為首輔時,“赫然為真宰相,壓制六卿”明神宗 張居正任首輔時,大權盡歸內閣,六部幾乎變成內閣的下屬機構A.政治地位的提升 B.成為事實的宰相C.取得法定的地位 D.具有決策的權力3.《明會典》卷二《皇明祖訓》載:“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并不曾設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期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為此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A.三省并立 B.削弱地方 C.廢除丞相 D.設立內閣4.明朝末年,荷蘭戰艦占據臺灣澎湖,福建巡撫南居益親身體驗了荷蘭的“巨艦大炮”, 稱其“舟堅銃大,能毒人于十里外,我舟當之無不糜碎。即有水犀十萬,技無所施。” 這表明( )A.民族危機全面加深 B.西歐火器制造技術先進C.傳統外交政策轉變 D.開眼看世界的潮流興起5.有學者認為,鄭和遠航活動的性質是與私人海外貿易活動完全不同的,并非純粹的貿易活動,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朱棣個人作為專制帝王的某些意愿。該學者意在( )A.解釋實行海禁的必要性 B.全面否定鄭和遠航活動C.強調遠航活動的政治性 D.抵制私人海外貿易活動6.藏族地區在明朝時成為烏思藏,明政府所設置的管理西藏軍民事務的機構有( )A.宣政院 B.行都指揮使司 C.駐藏大臣 D.理藩院7.下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清朝統一全國 B.明清易代 C.農民起義蜂起 D.明亡于清8.明朝冊封韃靼首領俺答汗,在西藏設行都指揮使司,在黑龍江流域設奴兒干都司。清朝設臺灣府,蒙古族地區設盟、旗,新疆設伊犁將軍,派駐藏大臣,西南改土歸流,設理藩院等。明清時期的這些舉措( )A.導致中央集權的弱化 B.奠定中國的疆域版圖C.體現經濟繁榮與局限 D.反映輝煌與挑戰并存9.有“江南長城”之譽的臺州府城墻歷史悠久,建筑兼具御敵、防洪雙重功能。明朝大將戚繼光曾在此取得九戰九捷,大敗( )A.倭寇 B.韃靼 C.瓦剌 D.女真10.《明史》中記載:明朝奉行“厚往薄來”政策,對竭誠朝貢者“皆倍償其價”……“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費亦不貲(貲:計算)”上述史料可以用來佐證明朝對外交往的 ( )①路線 ②目的 ③影響 ④方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選擇題答案:1-5 6-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