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西欽州市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乏力、社會不公平現象加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矛盾難以解決,就打著反對恐怖主義的旗號,試圖通過對外干預別國內政以轉移國內民眾視線,造成阿富汗、中東等地的混亂。這表明( )①混亂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②資產階級通過制造沖突掩蓋經濟危機③資本主義社會中經濟危機不能根本解決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危機的根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這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第一個綱領性文獻,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志。《共產黨宣言》( )①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②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③科學論證了社會主義勝利的歷史必然性④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恩格斯指出,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會早期,決定人類社會制度的主要因素是血緣因素,聯結原始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主要是血緣紐帶,而不是經濟紐帶。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復雜化,社會制度更多地受勞動的發展階段和所有制的支配,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由此得到發展。由此可見( )①階級斗爭貫穿原始社會發展過程的始終②階級和階級斗爭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結果③原始社會以血緣為紐帶是由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決定的④原始社會末期經濟高度發達,人們之間的關系由血緣紐帶向經濟紐帶轉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有西方學者認為,數字技術可以超越資本主義舊的結構性不平等,引發資源共享和共同創造的革命性變革,甚至斷言數字技術將造就“無摩擦的資本主義”。這一觀點( )①忽略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規律 ②認為數字技術能夠幫助資本主義擺脫危機③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 ④否認數字技術能夠推動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國家。社會主義相對資本主義,其優越性是( )①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②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③生產力發展水平超前提高 ④階級對立在社會中消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4年2月,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龍肇新元——甲辰龍年新春文化展”,有著“中華第一龍”美譽的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龍“C位”亮相。通過該文物可以推斷出這一歷史時期( )A.玉器成為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確立B.原始畜牧業和原始農業已經開始出現C.人類社會從野蠻時代進入了文明時代D.氏族議事會由氏族全體成員平等表決7.關于原始社會的解體和國家產生的演進過程下列傳導正確的是( )A.生產力發展→階級產生→國家產生→私有制產生B.生產力發展→私有制產生→階級產生→國家產生C.私有制產生→生產力發展→階級產生→國家產生D.階級產生→國家產生→私有制產生→生產力發展8.“俄國的革命,不過是使天下驚秋的一片桐葉罷了Bolshevism(布爾什維克主義)這個詞,雖為俄人所創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紀全世界人類人人心中共同覺悟的精神。”對于李大釗筆下這一革命的歷史意義,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標志著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B.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C.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歷史性飛躍D.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9.托馬斯·莫爾在《烏托邦》一書中關于“羊吃人的圈地運動”有這樣的描述:農民被從土地上趕走以后,這些不幸的人在各種逼迫之下非離開家園不可,……離開他們所熟悉的唯一的家鄉,卻找不到安身的去處。對此,下列解讀正確的是( )①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無償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②資產階級依靠暴力手段建立起資本主義國家③“圈地運動”為資本主義生產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④使用暴力掠奪農民的土地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明朝時期,民間流傳一首歌謠,歌詞為:“一畝官田七斗收,先將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來好白頭。”民謠是一定時期歷史的反映。造成民謠中反映的社會現狀的根本原因是( )A.森嚴的等級制度B.封建土地所有制C.殘酷的地租剝削 D.封建的君主專制11.20世紀初,中國人民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道路屢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下列關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的過程及其影響,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②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③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接受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④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成立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12.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華民族的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當家作主,真正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之所以能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是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②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領導階級,領導階級為無產階級③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出了一條城市包圍農村、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理論,把中國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可見毛澤東思想的創立( )①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②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偉大飛躍④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黨領導人民“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意味著我國(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②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飛躍③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社會性質不同,主要矛盾就會不同,面臨的任務也會有所差異。下列能正確體現近代中國社會內部三者關系的是( )A.半殖民地——民族矛盾——推翻地主統治——爭取人民解放B.半殖民地——階級矛盾——推翻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C.半封建——民族矛盾——推翻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D.半封建——階級矛盾——推翻封建主義——爭取人民解放16.毛澤東同志把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比喻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兩篇文章,上篇與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是( )①性質完全不同②任務和工作重心相同③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④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我們要繼承革命傳統,發揚紅色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下列關于中國故事的內容對應正確的是( )A.新中國成立——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B.五四運動——承載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執政為民C.紅船啟航——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D.“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18.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包括走資本主義道路等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帝國主義的阻撓B.中國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相勾結C.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 D.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19.毛澤東同志發表的《新民主主義論》標志著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形成,這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理論成果。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主要體現在( )①它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②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③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④革命前途是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終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 )①意味著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決定性勝利②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地位發生了根本變化③推動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開啟了一個新紀元④徹底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1945年4月至6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召開。大會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第一次明確地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并莊嚴地寫入黨章。這一重大貢獻( )①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②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③為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④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互相聯系、緊密銜接的,中間不允許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毛澤東把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比喻為上篇和下篇的關系。這一比喻表明(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為社會主義革命奠定了物質基礎②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目標相同③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④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的中國化社會主義理論為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促進了1956年以來國家一系列計劃目標的完成。劉少奇在黨的八大上宣布,我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戰勝誰的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黨的八大( )①明確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②實現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制度發生根本變化③規定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④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2024年7月5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主辦、江西電影集團承辦的“光影頌華章·同心慶華誕”江西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優秀影片展映活動在南昌啟動。假如你參與了該活動,你可以感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①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②為中國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方向③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④為實現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中國財稅博物館陳列著一張印著“公私合營浙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字樣的老股票。這張股票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后的一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重大經濟變革。這場變革( )①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進程指明了方向 ②激發了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③完成了落后農業國向先進工業國的轉變 ④是中華民族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共50分。考生根據要求作答)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勝利聯歡大會。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出席了大會。北京市市長彭真在會上宣布:我們的首都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中國大地上到處張燈結彩,鑼鼓喧天,慶祝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至此,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來了。在黨的帶領下,中國這個占世界1/4人口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從此,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成為嶄新的歷史課題。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談談我國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重大意義。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黨領導中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以后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黨代會。本次大會的主題就是:“總結從七次大會以來的經驗,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斗。”為了探索適合中國自己的建設道路,會議對黨執政以后地位的變化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從理論上、政治上進行了深刻的分析。會議總結了黨的七大以來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成績,分析了取得勝利的原因,指出了黨在今后工作中必須堅持的基本方針,向全黨提出了今后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任務。材料二 1953年8月,在財經會議上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規定之后,中國集中財力、物力搞建設、謀發展。僅“一五”計劃期間,全國就開展了1萬多個工礦建設單位的施工,包括156個重點建設項目。獨立自主、艱苦創業,愚公移山、改造中國,成為這個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的火紅年代的中國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新中國僅僅用了20年時間就完成了西方國家200年才能完成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經濟發展奠定了根本基礎。毛澤東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1956年4月發表《論十大關系》,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形成初步的系統的思路。1957年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作出重要理論貢獻。這為我們打開了認識社會主義的窗口,并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有別于蘇聯模式的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指出了中國應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1)結合材料一,指出黨的八大對當時主要任務的認識及其主要依據。(2)結合材料二,運用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的相關知識,分析新中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探索過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2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有世界影響的思想家讓·保羅·薩特于1955年10月1日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了新中國成立6周年的慶典,毛主席接見了他。這一次在中國的45天行程,給他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回國之后,薩特寫下了《我對新中國的觀感》一文,在文中他寫道:“這個偉大的國家正不斷地在轉變。當我到達這里的時候,我那些從中國回到法國的朋友所講的情況已經不再完全正確。”“你們走向社會主義,這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民族為了建立一種更人道和更公正的社會制度而努力;在中國,社會主義化是一個生死存亡的重要問題。你們也許會說:這在到處都是一樣。不錯,是這樣的。但是,在任何其他地方,社會主義化的客觀必要性也沒有這樣的鮮明顯著。這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千百年來為反對壓迫而進行斗爭的最終目的,對于現在的中國和未來的中國來說,都是一個有關生死存亡的問題。”(1)“在中國,社會主義化是一個生死存亡的重要問題。”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新中國成立的重要性的認識。(2)近代中國人民探索復興之路,通過浴血奮戰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請簡要的概述新民主主義革命“新”的表現。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恩格斯說,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還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材料中提到馬克思一生中有兩個發現,是指什么?請簡述這兩個發現的意義。3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空想社會主義的開山之作,英國人莫爾發表的《烏托邦》一書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中的悲慘景象,描繪了一個沒有剝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但是,他們沒有找到實現理想社會的正確道路和社會力量。1883年3月,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發表的講話指出,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1)結合材料,闡述空想社會主義的歷史貢獻和局限性。(2)結合材料,說明馬克思的兩大發現是什么。闡述這兩大發現為什么能夠使社會主義實現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C A A B B B C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D D D D D C B C題號 21 22 23 24 25答案 A D D D C26.①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②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③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27.(1)主要任務:黨的八大指出,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依據: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2)①新中國成立后,正確制定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開展了社會主義改造或“一化三改”),有利于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順利過渡。②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通過黨的八大指明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經過長期奮斗,基本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③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獨立自主、艱苦創業),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④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提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堅持毛澤東思想),為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成就作出重要的理論指導。28.(1)①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②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③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2)①就領導權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②從革命前途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③從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29.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意義:①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建立在對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科學認識的基礎上。②剩余價值學說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勞動的秘密,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③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30.(1)歷史貢獻:空想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局限性: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空想社會主義者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2)①馬克思的兩大發現:一是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唯物史觀;二是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即剩余價值學說。②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