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教學目標1.通過自主學習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的背景、內容、結果、影響,學生對變法和改革的概況形成一定的認識。2.通過分析相關史料,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能力。3.綜合本課所學,總結改革開放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積累的經驗。4.了解變法和改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學習歷代改革家敢于創新和甘于犧牲的精神,增強變革和創新的能力。教學重點:1.歷代變法改革的內容、影響。2.歷代變法改革的啟示、經驗。教學難點:1.分析古代變法和改革的共性。2.總結歷代改革家的精神品質。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中及高一學年已經學習了商鞅變法、戊戌變法、改革開放等相關知識,具備了學習本節課《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的知識基礎,但對于民國時期的改革還相對陌生,還未對中國歷代改革的共性、失敗原因、改革經驗形成系統性的認識。同時,學生經歷了初中三年及高中一年分析史料的學習過程,具備了學習本節課的史料實證等素養和能力。教學過程環節一:創設情境,背景導入。老師:“求新”“求變”是中國的歷史傳統,也是中華民族綿延不絕、中華文化傳承不息的重要原因。中國自古就有改革的傳統,歷朝歷代順應時代潮流的改革,推動了生產力發展,促進了社會進步和民族交融。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第4課《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了解歷代重要改革和變法的概況,學習和借鑒改革創新精神,更好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環節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任務一:結合綱要上11頁、29頁—30頁、51頁—52頁的內容及選必一22頁—23頁的內容自主學習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的背景、內容、結果、影響。學生:整合學習任務單課前學習任務的答案。教師:出示學習任務一的示例答案,并引出學習任務二。1、商鞅變法(1)背景: 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使社會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生產關系處于急劇變動之中。 這一時期,兼并戰爭不斷,各諸侯國為了適應社會變動,實現富國強兵,紛紛推行變法。(2)內容: 經濟:廢除井田制,獎勵耕織。 政治:實行什伍連坐,建立縣制。 軍事: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3)影響:這一系列措施打擊了貴族特權,促進了封建政治、經濟、軍事的發展,使秦國從一個西部邊陲弱國一躍成為虎視群雄的政治軍事強國,為秦國成就統一霸業奠定了基礎。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 兩晉南北朝時期,由西部和北部內遷的游牧民族紛紛建立政權,相互之間征伐不斷。 勢力強大的前秦一度統一北方,但淝水之戰后又迅速瓦解。 新崛起的鮮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權,于439年重新統一北方。 戰亂給各族人民帶來了苦難,在長期的沖突與交往中,民族交融成為歷史發展的潮流。(2)內容、影響內容 影響實行俸祿制,推行均田制、租調制、三長制等 有效鞏固了北魏政權,促進了北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孝文帝親政后,遷都洛陽、易服裝、改漢姓、說漢話、通婚姻 民族: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緩和了民族矛盾 經濟:縮小了南北差距,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3、王安石變法(1)背景: 北宋中期,政治腐敗,財政困難,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北部邊境又經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襲擾。 在這種嚴峻形勢下,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宋仁宗慶歷年間,范仲淹進行改革,但新法僅推行了一年多就因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而失敗。 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2)內容: 富國: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募役法、均輸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等。 強兵:將兵法、保甲法、保馬法、設軍器監。 培育人才:三舍法等。(3)結果及影響:變法初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王安石變法涉及面廣、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當。新法實行五六年后,王安石被罷職,變法措施被廢止。4、張居正改革(1)背景: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敗,統治危機不斷加深。 1572年,明神宗即位,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2)內容: 大力整肅吏治,加強官吏考核。 裁減開支,清丈土地。 改革稅制。(3)影響: 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社會矛盾相對緩和,嚴重的封建統治危機得到暫時緩解。他死后,除一條鞭法外,其他改革幾乎全部廢止。任務二:探究中國古代的變法和改革的共性,結合課本22頁的學習聚焦,思考衡量一項改革成敗的標準是什么?教師:請同學們按下暫停鍵,思考任務二的問題。學生:結合任務一中的古代變法概況,進一步思考其共性。教師:共性: 改革和變法往往發生在社會大變革時期,都順應時代發展潮流; 改革和變法的目的大多是為了富國強兵,鞏固統治。標準:是否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是否推動生產力發展。教師:中國古代的改革充滿了曲折與艱辛。在近代內憂外患的大背景下,發生的改革又是怎樣的情況呢?任務三:請同學們結合綱要上102頁、108頁的內容及選必一23頁——24頁的內容自主學習戊戌變法、清末新政、民國改革的相關內容,并填寫以下表格。時代背景 原因 內容 結果/評價戊戌變法 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嚴重局面,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維新志士宣傳維新思想 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領域 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制度;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清末新政 統治危機日益嚴重 改革教育、派遣留學生、編練新軍、振興商務、獎勵實業等 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新政并沒有使清政府擺脫內外困境,很快革命爆發了民國改革 涉及多個方面 由于民國時期政局動蕩,國家始終未能實現實質上的統一,這些改革多以失敗告終任務四:(材料)“伯兄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舉行太大,當此排者、忌者、擠者、謗者,盈衢塞巷。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 ——康廣仁《戊戌六君子遺集》結合材料及課本24頁歷史縱橫,分析戊戌變法的失敗原因?教師:請同學們按下暫停鍵,思考任務四的問題。學生:結合材料、課本24頁歷史縱橫及綱要上關于戊戌變法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教師:戊戌變法失敗原因: 1、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 2、觸犯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 3、改革過程中操之過急,舉措失當,涉及面過廣,阻力大; 4、把希望寄托在未完全掌握實權的皇帝; 5、根本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程度較低,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于弱小,即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任務五:請同學們依據教材和所學知識,歸納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歷史階段的改革概況。教師:相信同學們在課前學習后對任務五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1、過渡時期(1)內容: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2)具體史實:土地革命和各項民主改革,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政權(3)意義: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又深刻的社會變革。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內容:具有良好開端,但在探索中出現了嚴重曲折(2)具體史實:《論十大關系》、中共八大(3)意義:這一時期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初步建立起進行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物質技術基礎,培養了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積累了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3、改革開放及全面深化改革時期(1)改革目標部署: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2012年,黨的十八大——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部署、總動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2017年,黨的十九大——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列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并載入黨章。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進一步作出部署,黨中央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 1、到2021年,黨成立100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 2、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3、到2049年,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2)改革內容: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取消農業稅、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打贏脫貧攻堅戰、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對外開放: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到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成功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經濟體制改革:從搞好國營大中小企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從單一公有制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到前無古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體制改革: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到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3)改革開放意義:ü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ü40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 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任務六:結合課本26頁學思之窗,分析改革開放之后,為什么又要全面深化改革?教師:請同學們按下暫停鍵,思考任務六的問題。學生:深入思考任務六的問題,進一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和途徑。教師:ü當前,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利益格局更加復雜多樣,既有安于現狀、不愿改革的群體,也存在擔心風險、不敢改革的心態,還有急功近利、貿然推進的現象,這都是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表現。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前所未有,改革進入了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ü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即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改革。任務七:40多年來,改革開放取得了偉大成就,它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教師:請同學們按下暫停鍵,思考任務七的問題。學生:結合正文,多角度、多方面地綜合分析。教師:第一,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第二,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第三,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第四,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五,必須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勢。第六,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第七,必須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第八,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第九,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環節三:課堂小結,拓展提升。梳理歷代變法和改革的概況,提煉不同時期的主題,認識到改革是推動社會不斷發展的核心動力,歷代改革家都將自己的命運與社會的發展緊緊連在一起。自古時勢造英雄,我們更缺的是造時勢的英雄。當代青年應感悟改革家們的精神,根植“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家國情懷,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主動擔當時代重任,敢于開拓創新、求新求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時代青年的力量。課后作業:1、《歷史(選擇性必修一)填充圖冊》第一單元專題測評2、繪制一條關于中國歷代變法改革的時間軸。(要求:標注歷次變法的背景、時間、內容、影響)3、課本28頁學習拓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