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水到哪里去了》教學課時 課時 備課教師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理解水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蒸發變成水蒸氣的概念。 掌握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如溫度、表面積、空氣流動等。 了解水蒸氣遇冷凝結的現象。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水蒸發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及影響因素。 設計并進行實驗探究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 教學難點 理解水蒸氣的存在及水蒸氣遇冷凝結的現象。 引導學生從實驗現象中總結出科學結論。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演示法。教 學 流 程 動態修改部分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一段關于濕衣服晾干的視頻,視頻中可以展示不同材質的濕衣服在不同環境下逐漸變干的過程,如棉質 T 恤在陽光下快速變干、絲綢圍巾在通風處慢慢變干等?;蛘哒故疽粡垵褚路煸诹酪录苌现饾u變干的圖片,圖片可以是一系列的連拍,展示濕衣服從濕漉漉到逐漸干燥的不同階段。 提問學生:“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濕衣服晾干的現象呢?想一想,濕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教師進一步引導:“除了濕衣服晾干,你們還能想到哪些水在生活中消失的現象呢?比如下雨天過后,路上的水坑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引導學生思考水在生活中的變化情況,如水坑里的水會慢慢消失等現象,引出對水的去向的探究。 (二)探索活動 觀察水的蒸發 實驗材料介紹: 教師拿出淺碟子、水、記號筆等實驗材料,向學生介紹它們的用途。 “同學們,這個淺碟子是用來裝水的,我們可以觀察水在里面的變化。這瓶水呢,就是我們要加到淺碟子里的。還有這個記號筆,它的作用可重要了,我們要用它在水面處做好標記,這樣才能清楚地看到水的變化。” 實驗步驟講解: “首先,在淺碟子中加入少量水,注意不要加得太多哦,不然觀察的時間會很長。然后,用記號筆在水面處做好標記。大家一定要仔細觀察這個標記的位置,這是我們的初始位置。接下來,把淺碟子放在安全的地方,這個地方不能被其他同學碰到,也不能被陽光直射得太厲害?,F在,大家就可以開始觀察了,每隔幾分鐘,就記錄一下水面的變化情況?!?學生觀察實驗: 學生分組進行觀察,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不要弄灑了水。 “大家在觀察的時候要安靜,不要打擾到其他小組。如果發現水灑了,一定要馬上告訴老師,我們一起清理干凈,以免發生危險。還有,要認真記錄水面的變化,看看水是怎么變少的?!?實驗現象匯報: 各小組匯報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教師記錄在黑板上。學生可能會發現過一段時間后,水面下降,水變少了。 “好,現在請各個小組的代表來匯報一下你們觀察到的現象。你們看到水面有什么變化呢?水是怎么變少的呢?” 解釋水的蒸發現象 引導學生思考: “水到哪里去了呢?大家想一想,我們剛才在淺碟子里看到的水變少了,這些水到底去了哪里呢?” 教師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和討論。 學生發言: 學生可能會提到水變成了水蒸氣進入到空氣中等。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鼓勵。 “非常好,這位同學說水變成了水蒸氣進入到空氣中了,這個想法很有道理。還有其他同學有不同的想法嗎?” 教師講解: 教師講解水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變成水蒸氣,這個過程叫做蒸發,蒸發會吸收周圍的熱量。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解釋,如夏天在地上灑一些水會感覺涼爽,就是因為水蒸發吸收了熱量。 “同學們,水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變成水蒸氣,就像我們在夏天的時候,即使沒有太陽直射,地上的水也會慢慢消失,這就是水在蒸發。蒸發的過程會吸收周圍的熱量,所以我們在夏天灑一些水在地上,會感覺涼爽一些。大家想一想,還有哪些現象也能說明水在蒸發呢?” 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 提出問題: 教師提問:“怎樣讓水蒸發得更快呢?” 引導學生思考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 猜測與假設: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猜測可能的因素,如提高溫度、增大表面積、加快空氣流動等。教師把學生的猜測記錄在黑板上。 “大家都很有想法,有的同學說提高溫度可以讓水蒸發得更快,有的同學說增大表面積也可以,還有的同學說加快空氣流動能讓水蒸發得更快。那我們就來通過實驗驗證一下這些猜測是不是正確的?!?實驗驗證: 實驗一:比較放在陽光下和陰涼處的水蒸發的快慢。 實驗材料: 兩個淺碟子、水、記號筆。 實驗步驟: “我們在兩個淺碟子中分別加入同樣多的水,用記號筆做好標記。然后,一個淺碟子放在陽光下,另一個放在陰涼處。大家要注意觀察的時間要一致哦,每隔一段時間就記錄一下水面的變化情況。” 學生實驗: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時間要一致。 “在實驗的過程中,大家要認真觀察兩個淺碟子中的水的變化情況,看看哪個蒸發得更快。如果有什么問題,隨時舉手問老師。” 實驗現象及結論: 放在陽光下的水蒸發得更快,說明溫度越高,水蒸發得越快。 “現在我們來看看大家的實驗結果。大家發現了什么呢?是不是放在陽光下的水蒸發得更快呢?這就說明溫度越高,水蒸發得越快?!?實驗二:比較同樣多的水在不同表面積容器中的蒸發快慢。 實驗材料: 淺碟子、窄口瓶子、水、記號筆。 實驗步驟: “在淺碟子和窄口瓶子中分別加入同樣多的水,用記號筆做好標記。然后,觀察一段時間后,記錄水面的變化情況。大家要注意水的量一定要相同哦?!?學生實驗: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水的量要相同。 “在這個實驗中,大家要仔細觀察淺碟子和窄口瓶子中的水的蒸發情況,看看哪個蒸發得更快。同時,要注意保持實驗環境的一致性。” 實驗現象及結論: 淺碟子中的水蒸發得更快,因為淺碟子的表面積大。說明表面積越大,水蒸發得越快。 “大家觀察到了什么現象呢?是不是淺碟子中的水蒸發得更快呢?這是因為淺碟子的表面積大,所以水蒸發得更快。這就說明表面積越大,水蒸發得越快。” 實驗三:比較在有風和無風環境下水的蒸發快慢。 實驗材料: 淺碟子、水、記號筆、扇子。 實驗步驟: “在兩個淺碟子中分別加入同樣多的水,用記號筆做好標記。一個淺碟子放在無風的地方,另一個用扇子扇風。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水面的變化情況。大家在扇風的時候要注意力度要適中哦。” 學生實驗: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扇風的力度要適中。 “在這個實驗中,大家要注意觀察有風和無風環境下的水的蒸發情況,看看哪個蒸發得更快。同時,要注意安全,不要把扇子弄傷了自己或其他同學?!?實驗現象及結論: 用扇子扇風的淺碟子中的水蒸發得更快,說明空氣流動越快,水蒸發得越快。 “現在我們來看看大家的實驗結果。是不是用扇子扇風的淺碟子中的水蒸發得更快呢?這就說明空氣流動越快,水蒸發得越快?!?(三)研討活動 水在什么情況下會蒸發成水蒸氣? 引導學生總結水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蒸發成水蒸氣,溫度越高、表面積越大、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實驗現象進行解釋,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同學們,通過我們剛才的實驗,大家知道了水在什么情況下會蒸發成水蒸氣嗎?誰來總結一下?”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大家能不能結合我們的實驗現象來解釋一下為什么溫度越高、表面積越大、空氣流動越快,水蒸發得就越快呢?” 說說生活中的蒸發現象,并解釋這些現象。 學生可能會提到濕頭發變干、拖地后地面變干等現象,并用蒸發的知識進行解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溫度、表面積、空氣流動等方面進行分析,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大家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蒸發現象呢?比如濕頭發是怎么變干的呢?拖地后地面為什么會變干呢?大家可以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來解釋一下這些現象。” (四)拓展活動 引導學生思考: 水蒸氣看不見,我們怎么知道它的存在呢?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請學生發言。 “同學們,水蒸氣是看不見的,那我們怎么知道它的存在呢?大家可以小組討論一下,然后把你們的想法告訴老師?!?介紹一些方法: 在寒冷的冬天,從嘴里呼出的白氣就是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 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著冷玻璃呼氣,觀察玻璃上的水珠,體會水蒸氣的存在。 “現在大家對著冷玻璃呼氣,看看會發生什么現象呢?大家看到玻璃上有什么了嗎?這些小水珠是怎么來的呢?這就是因為我們呼出的氣體中含有水蒸氣,當水蒸氣遇到冷玻璃時,就會遇冷凝結成小水珠。這就說明水蒸氣是存在的。” 在燒水時,壺嘴冒出的白氣也是水蒸氣遇冷凝結形成的。 教師可以用熱水壺燒水,讓學生觀察壺嘴冒出的白氣,理解水蒸氣遇冷凝結的現象。 “我們再來看看燒水的時候會發生什么現象。大家看到壺嘴冒出的白氣了嗎?這些白氣是怎么來的呢?其實,這也是水蒸氣遇冷凝結形成的。當水被加熱變成水蒸氣后,從壺嘴冒出來,遇到外面的冷空氣,就會遇冷凝結成小水珠,形成我們看到的白氣。” 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繼續觀察水的變化和蒸發現象,思考更多關于水的奧秘。 教師可以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記錄生活中的水蒸發現象,并思考如何利用水的蒸發來解決實際問題,如干燥食物、制作鹽等。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水的蒸發現象,大家在生活中可以繼續觀察水的變化和蒸發現象,看看還能發現哪些有趣的事情。同時,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如何利用水的蒸發來解決實際問題,比如怎么干燥食物、怎么制作鹽等等。下節課我們可以一起分享大家的發現和想法?!?(五)課堂總結 教師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水蒸發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水蒸氣的存在及遇冷凝結的現象等。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水的蒸發現象。我們知道了水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變成水蒸氣,這個過程叫做蒸發。我們還通過實驗驗證了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溫度越高、表面積越大、空氣流動越快,水蒸發得就越快。我們也了解了水蒸氣的存在,雖然水蒸氣看不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現象來證明它的存在,比如冬天從嘴里呼出的白氣和燒水時壺嘴冒出的白氣。大家都記住了嗎?” 提問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讓學生總結自己在本節課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現在我想請幾位同學來分享一下你們在本節課中的收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掌握了什么技能?有什么新的發現呢?” 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表揚積極參與的學生和小組,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今天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棒!大家在實驗中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勇于發言,展現了很好的科學素養。特別是一些小組在實驗中合作得非常好,得出了很準確的實驗結果。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不斷探索科學的奧秘?!?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驗探究、討論交流等多種教學方法,學生對水的蒸發現象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部分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不夠熟練,需要進一步加強指導;在討論環節,部分學生的參與度不夠高,需要教師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