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目 次 必修四 哲學與文化 學案序號課 題 探究世界的本質 課 型 復習課 時: 1 編寫人: 審核人:高考評價體系與課標要求 考情概覽1.說明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闡釋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2.表達無神論立場;3.表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態度。 1.考情分析:(1)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及意識的作用是考查的重點。(2)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都會出現,頻率較高;2.命題預測:結合科學探索、重大科技成果(如人工智能ChatGPT、Sora文生視頻大模型、C919大飛機商用、空間站建設等)、生態環境保護、國家政策轉變(二十屆三中全會、法律制定實施等)考查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尊重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等重要考點;以總書記強調的一系列中國精神(教育家精神、建黨精神、航天精神神等)或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為背景,考查意識的作用。【定標自學】【導學問題清單】1.物質的相關內容:⑴物質的概念?物質的唯一特性?(2)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的區別?(3)客觀實在與客觀存在的區別是?2.世界的物質性的相關內容:⑴自然界的物質性?(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3)為什么說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4)世界統一于物質的原理與方法論是什么 3.運動的相關內容:⑴運動的含義與形式?(2)什么是規律?規律與規則有什么區別 (3)規律的特點是?(4)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4.意識的相關內容:(1)意識的特點;(2)意識具有能動性原理與方法論是什么?(3)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原理與方法論是什么?(4)物質與意識辯證關系原理與方法論是什么?5.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相關知識:(1)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2)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3)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反對夸大意識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和安于現狀、無所作為的思想。【易錯易混點】1.世界是人的主觀意識的產物。2.意識能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3.堅持客觀和主觀、實踐和理論具體的歷史的統一。4.意識是大腦特有的機能。5.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6.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7.認識和改變規律是克服困難的條件。8.意識能反作用于客觀事物,能直接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9.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10.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前提和基礎。[議題一] 【2022·全國·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習近平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某小學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自2009年建校起就創辦“開心農場”,開啟“新勞動教育”試驗,先后開發出“農事勞作”“創意勞動”和“美好生活”3個課程群,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勞動能力和勞動觀念,學校依據二十四節氣開設勞動課程:立春時,來到開心農場尋找春天;立夏時,參加學校舉辦的收獲節,摘蠶豆、剝蠶豆、吃蠶豆;立秋時,整地施肥種蘿卜;小雪時,測量油菜的高度,為油菜畫像。學校給各年級學生安排不同農活:種蠶豆,種土豆,種桑養蠶,種油菜,種向日葵,養兔子。結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學校開設了古法造紙、藤編藝術,制作油面筋、竹籬笆等實踐體驗課程。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學校獎勵“勞動幣”,用來兌換學習用品。目前,該校“開心農場”規模已從最初的5畝地擴大到20多畝,勞動教育延伸到了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引導孩子們走出課堂、走進自然,播下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種子。“今天,你勞動了嗎 ”已然成為該校同學打招呼的流行語。該校勞動教育促進了學校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水平提升,成為聞名全國的“金名片”。結合材料并運用物質與意識辯證關系原理,分析該小學勞動教育取得顯著成效的原因。(12分)[議題二] 【2023重慶卷,17(5),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國在光伏制造領域有顯著成本、技術等競爭優勢,擁有全球光伏供應鏈約80%的份額。2022年光伏產品出口額約512.5億美元,同比增長80.3%,但逆全球化趨勢在光伏供應鏈中抬頭,美國2022年通過《通脹削減法案》,拿出3690億美元的補貼發展本土清潔技術,并在2023年5月宣稱確認對進口光伏面板恢復征收關稅;歐盟通過標準制定和行政支持,計劃2030年至少40%的清潔技術及產品實現本土生產。世界資源研究所指出,若光伏鏈轉移到美國和歐洲達成目標能源2050年全球凈零碳排放目標將延后6~11年。材料二 我國政府積極統籌能源安全保障和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推動可再生能源技術和發展,模式創新,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推進一大批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相當于減少國內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2.6億噸,出口的光伏產品幫助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5.73億噸,總計減排量約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減排量41%。材料三 沙漠、戈壁等荒漠化土地占我國國土面積僅四分之一,擁有全國60%以上的太陽能資源可開發量。今年青海、寧夏、內蒙古等地積極探索沙漠區太陽能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枸杞、黃芪、紅棗等)、板間養殖(牛羊)的“光伏+綜合發展模式”,形成光伏發電、農業種養、觀光旅游等多業態融合的產業發展和生態治理示范區,把不毛之地變成“草原綠洲”和“致富良田”。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三,運用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相關知識,說明我國是如何積極探索“光伏+”綜合發展模式的。(10分)【評 價】1.【2024山東】璣衡撫辰儀由十八世紀在華任職的歐洲學者主持設計,是中國古代傳統儀器制度與西方計量刻度的完美結合。2024年初,中國駐斯洛文尼亞大使館與北京天文館合作,利用3D技術制作了璣衡撫辰儀一比一復制品,并贈送給設計者的家鄉--斯洛文尼亞。下列理解正確的是①融合中西方科技的璣衡撫辰儀詮釋了“和實生物”的理念②璣衡撫辰儀及其復制品是通過實踐創造出來的客觀實在③“中西合璧”的設計思路創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內涵④贈送復制品傳遞著中國“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追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新課標】2023年春節期間上映的中國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熱烈反響。影片中的行星發動機與中國環流器二號實驗裝置具有視覺相似性;運送核聚變燃料的巨車,讓人聯想到中國生產的巨型礦車;展示太空天梯的長鏡頭,折射出中國在太空設備上的最新發展。這表明①任何意識包括幻想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②意識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是自覺的和創造性的③意識來源于客觀存在,與客觀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④意識反映客觀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選擇的,與意識的內容無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4全國甲】近年來,遠離大海的西北某地轉變發展思路,開發利用當地豐富的宜漁鹽堿水土資源, 解決了水溫控制、生物鹽堿度適應、蟹苗運輸、水體循環利用等技術難題,營造出類似 海水養殖的環境,發展海產品養殖,實現了“海鮮陸養 ”。金秋時節,青蟹、海蝦等“海 鮮 ”大批量上市。“海鮮陸養 ”的哲學啟示在于①觀念創新是實踐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②只有把握客觀規律,才能獲得實踐的成功 ③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把握客觀規律 ④意識不僅反映客觀存在,而且指導實踐能動地改造世界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4.【2023山東】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提起看過的一個關于培養一批“一縣一業"重點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皺了眉頭,這個事情不好下指標。一個縣是不是光靠一個產業去發展,要去深入調研,不能大筆一揮,撥一筆錢,這個地方就專門發展養雞、發展蘑菇,那個地方專門搞紡織,那樣的話肯定要砸鍋。”上述材料蘊含的哲理是( )①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把握規律、做好決策的根本立足點②只有反映社會存在的產業決策,才對產業發展起積極作用③正確的產業決策是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④調研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正確決策的基本條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3重慶】1956年,科學家首次提出“用機器模擬人工智能”經過幾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類,但人腦是一個集知情于一體的通用智能系統。關于人工智能說法正確的是①“人工智能”是人腦系統的延伸和拓展②“人工智能”是否實現取決于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③意識具有目的性,能根據因果規律準確預測人工智能未來發展④用機器模擬人工智能發揮了意識創造人為事物聯系的功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3浙江1月選考】《爾雅》是由漢初學者編纂的一部術語詞典,闡釋了4300余個術語的內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會、人事、學習和習俗等,依據其所釋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風貌。由此可知( )①時代的進步推動術語研究發展 ②意識活動具有能動創造性③生產方式制約著社會生活面貌 ④術語學也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4山東】璣衡撫辰儀由十八世紀在華任職的歐洲學者主持設計,是中國古代傳統儀器制度與西方計量刻度的完美結合。2024年初,中國駐斯洛文尼亞大使館與北京天文館合作,利用3D技術制作了璣衡撫辰儀一比一復制品,并贈送給設計者的家鄉--斯洛文尼亞。下列理解正確的是①融合中西方科技的璣衡撫辰儀詮釋了“和實生物”的理念②璣衡撫辰儀及其復制品是通過實踐創造出來的客觀實在③“中西合璧”的設計思路創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內涵④贈送復制品傳遞著中國“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追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3全國乙】每當鮮花盛開的季節,賞花者紛至沓來。某公園用"你欣賞花的美麗,花欣賞你的高度""把花朵留在枝頭,讓美麗留在心靈"等宣傳語,代替"禁止折花"“摘花可恥”等警示語,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違規摘花的游客明顯減少。該現象反映的哲學道理是( )①改變人的思想觀念就能變革客觀現實②人的思想觀念對人的行為具有導向作用③思想觀念具有能動性,不受制于客觀現實④客觀現實的變化會引起人的思想觀念的改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1·山東】“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畫家張璪所提出的藝術創作理論,是中國繪畫美學的綱領性命題,“造化”就是生生不息的萬物一體的世界,亦即中國美學說的“自然”,“心源”是說“心”為照亮美的光之源,沒有美的心靈,就不能照亮世界萬物的本真之美,中國繪畫美學綱領性命題中蘊含的哲學智慧是( )A.認識要以客觀事物為對象 B.物質和意識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C.認識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D.意識是自然界自身發展中產生的“地球上最美的花朵”10.【2022全國甲】某市是以銅業為主的資源型城市。近年來,該市抓住國家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機遇,持續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按照"抓住銅、延伸銅,不唯銅、超越銅”的思路,狠抓傳統產業升級和新動能培育。如今,不僅銅冶煉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半導體、新能源汽車、工業互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蓬勃發展,千年銅都正邁向"智造新銅都"。該市的轉型發展表明①實踐創新的高度取決于觀念更新的程度②善于抓住機遇是實踐創新成功的重要條件③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④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實事求是、開拓創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2江蘇】"我在室內彈琴,看見窗外鴿子飛,在這剎那間,飛舞的鴿子與室內的音樂產生了某種聯系,彼此成為對方的背景:音樂是鴿子飛舞的伴奏,鴿子是音樂表達的內容。總之,鴿子與音樂產生和諧的美感。其實,它們隔了一層玻璃,鴿子與音樂根本就不相干。是什么把它們和諧在一起呢 是我。"這段話( )A.把想象的東西當作了真實,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表現B.割裂了音樂和鴿子的客觀聯系,是形而上學的表現C.說明意識具有主動創造性,體現了意識的能動作用D.說明人們通過合理化想象可以創造一個客觀的世界12.【2022重慶】北京冬奧會使用了我國科技團隊研制的凝膠冰雪,它采用一種親水的高聚物網絡,使冰晶在融化后被牢牢鎖在網格中,從而在常溫下"永不融化"。凝膠冰雪百分之九十以上成分是水,具有與自然冰雪幾乎相同的視感和觸感。“永不融化的冰雪”( )A.突破了自然規律的限制,是科學家的新發明B.是人類意識的產物,是“科技奧運”的充分體現C.使冰雪運動不再受季節限制,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D.介于水的固、液態之間,處于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階段13.【2022海南,23,12分】"元宇宙"是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擁有完整運行的社會和經濟系統。現實中的人能以數字化身的形式進入"元宇宙",進行娛樂、社交、消費、內容創作等,并獲得無限接近于真實的體驗。現代科技的運用、發展與整合,為“元宇宙”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有人認為,未來人類會生活在現實世界和"元宇宙"中,成為現實與數字的兩棲物種。結合材料,運用哲學唯物論的知識對以上觀點加以辨析。14.(2024·江西·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水平的躍升,但也催生了一系列新型風險:一類是技術本身不成熟帶來的,如軟件漏洞與硬件失效造成人工智能故障或環境變化造成人工智能失控等;另一類是技術應用帶來的,包括誤用、濫用等。專家認為:人工智能相關風險是可以規避的。技術層面可以加強前瞻性預防,加速技術更新迭代,同時采取對齊工程、安全防護欄等方案;應用層面可以加強約束引導,盡管人工智能風險管控方面存在著國家間的博弈(一些發達國家擔心管控過嚴會阻礙人工智能的發展,從而在國際競爭中落后),但我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已正式施行,歐盟的《人工智能法案》也獲歐盟27國代表一致支持。“技術歸根結底是由人類來發展和把控的。人類和人工智能的未來是由人類選擇的。”我們不能盲目相信“人工智能替代人類”的觀點,既要善于利用人工智能這一幫手,在人機協同中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又要防范和化解人工智能的風險,在不斷發展中尋求解決方案。結合材料,運用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知識,談談你對“人類和人工智能的未來是由人類選擇的”的理解。參考答案:【易錯易混點】1.×。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2.×。意識不能能動地認識世界也不能直接改造世界,(主語必須是人),人能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人在意識指導下通過實踐才能改造世界)。3.×。堅持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特別注意,高頻常考)。4.提示:×。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其他動物也有大腦,但沒有意識。5.×。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6.×。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7.×。規律具有客觀性,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但不能改變規律。8.×。意識能反作用于客觀事物,但意識不能直接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通過實踐活動才能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實中的東西。9.×。意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阻礙作用。10.×。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議題一】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反作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原理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全部寫清楚)。②學校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發展規律,按照學生年齡、不同節氣和地域歷史文化特點,開發課程、安排農活(→此句強調物質決定意識,要遵循客觀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③明確勞動教育目標,注重弘揚中華勞動美德,培養學生勞動意識,獎勵先進,調動學生參加勞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此句強調意識對物質的能動反作用以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的結合)。【議題二】①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按照經濟社會綠色化低碳化發展時代需求,從光伏產業優勢、荒漠化土地資源等實際出發。②尊重光伏發電、沙漠治理、農業種養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因地制宜,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評 價】1.【解析】B。璣衡撫辰儀由十八世紀在華任職的歐洲學者主持設計,是中國古代傳統儀器制度與西方計量刻度的完美結合,這說明融合中西方科技的璣衡撫辰儀詮釋了“和實生物”的理念,也說明贈送復制品傳遞著中國“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追求,①④正確。客觀實在是指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存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材料中的璣衡撫辰儀及其復制品是物質的具體形態(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不是客觀實在(客觀實在是抽象的而非具體的),所以不能說“璣衡撫辰儀及其復制品是通過實踐創造出來的客觀實在”,實踐只能創造出具體的物質形態但不能創造出客觀實在,②錯誤。材料中的璣衡撫辰儀設計思路體現了中西合璧,但并沒有創新“天人合一”思想的內涵,③錯誤。2.【解析】A。影片中的行星發動機與中國環流器二號實驗裝置具有視覺相似性;運送核聚變燃料的巨車,讓人聯想到中國生產的巨型礦車;展示太空天梯的長鏡頭,折射出中國在太空設備上的最新發展。這表明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任何意識包括幻想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是自覺的和創造性的,①②符合題意。雖然意識的確來源于客觀存在,但并非所有的意識內容都與客觀存在相符合或一致。意識可以包含錯誤的認識、幻想、夢境等,不一定總是精確反映現實,因此,③表述過于絕對,排除。人可以選擇以多種方式來反映客觀存在,比如通過藝術、文學、科學理論等,但意識的內容(即反映什么)與反映方式緊密相關,是人的生活實踐、知識背景和文化環境等綜合因素影響的。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意識反映客觀存在的方式當然與意識的內容有關,④的理解錯誤,排除。3.【解析】C。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因此,①中的“觀念創新是實踐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是“實踐創新是觀念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材料中提到的“海鮮陸養”就是人們在尊重自然規律、把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通過實踐將觀念中的想法變為現實,因此,②和④符合題意。“只要...就...”這一說法太絕對,③選項過于夸大了主觀能動性的作用,表述不科學,排除。4.【解析】B。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提起看過的一個關于培養一批“一縣一業"重點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皺了眉頭,這個事情不好下指標(→不能下達指標的意思是要從實際出發,要把握規律,而不是強制性安排→①符合題意)。一個縣是不是光靠一個產業去發展,要去深入調研,不能大筆一揮,(→一個縣真正適合發展什么產業,不是大筆一揮而是要調查研究,才能實現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④符合題意)撥一筆錢,這個地方就專門發展養雞、發展蘑菇,那個地方專門搞紡織,那樣的話肯定要砸鍋。”反映社會存在的產業政策不一定附產業發展起積極作用,如果政策不符合實際,可能起消極作用→排除②。仔細琢磨一下會發現③的說法是錯誤的,誰是誰的基礎?正確的政策是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嗎?很明顯,這說法有嚴重邏輯錯誤,尊重客觀規律才是...的基礎。5.【解析】A。科學家首次提出“用機器模擬人工智能”經過幾年的發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超越人類,說明“人工智能”是符合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人工智能”是否實現取決于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②符合題意),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類(→“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腦活動但本質上只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手段和工具,所以說是“人工智能”對人腦智能的模擬、延申和拓展→①符合題意),但人腦是一個集知情于一體的通用智能系統。意識不能準確預測人工智能未來發展→③的說法是夸大的,排除。用機器模擬人工智能發揮了人在實踐中根據事物固有聯系建立新聯系的能力→意識不可能創造人為事物的聯系,人的實踐才可以→④說法錯誤,排除。6.【解析】D。《爾雅》闡釋了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會、人事、學習和習俗等的4300余個術語的內涵,依據其所釋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風貌→這反映出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能動創造性,也說明術語學作為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②④符合題意。材料不體現時代進步與術語研究發展之間的關系。→排除①。材料不反映生產方式對社會生活面貌的制約作用。→排除③。7.【解析】B。璣衡撫辰儀由十八世紀在華任職的歐洲學者主持設計,是中國古代傳統儀器制度與西方計量刻度的完美結合,這說明融合中西方科技的璣衡撫辰儀詮釋了“和實生物”的理念,也說明贈送復制品傳遞著中國“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追求,①④正確。客觀實在是指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存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材料中的璣衡撫辰儀及其復制品是物質的具體形態(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不是客觀實在(客觀實在是抽象的而非具體的),所以不能說“璣衡撫辰儀及其復制品是通過實踐創造出來的客觀實在”,實踐只能創造出具體的物質形態但不能創造出客觀實在,②錯誤。材料中的璣衡撫辰儀設計思路體現了中西合璧,但并沒有創新“天人合一”思想的內涵,③錯誤。8.【解析】C。每當鮮花盛開的季節,賞花者紛至沓來。某公園用"你欣賞花的美麗,花欣賞你的高度""把花朵留在枝頭,讓美麗留在心靈"等宣傳語,代替"禁止折花"“摘花可恥”等警示語,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營造環境的意思就是改變客觀環境→客觀現實的變化會引起人的思想觀念的改變→④符合題意),違規摘花的游客明顯減少(→提示語引導人們愛護環境→人的思想觀念對人的行為有導向作用→②符合題意)。→②④符合題意→選C。意識必須通過人的實踐才能改變物質→改變人的思想觀念就能變革客觀現實的說法錯誤→排除①。意識的能動作用是受制于物質的決定作用的→③說法錯誤。9.【解析】C。“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畫家張璪所提出的藝術創作理論,是中國繪畫美學的綱領性命題,“造化”就是生生不息的萬物一體的世界,亦即中國美學說的“自然”(→客觀世界、客體→認識的對象),“心源”是說“心”為照亮美的光之源,沒有美的心靈,就不能照亮世界萬物的本真之美(→認識的主體對客體的思考→主客體相互作用產生的認識→C符合題意)→整句話在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的主客體相互作用;A的說法與材料主旨嚴重背離,不選;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物質,但物質不依賴意識,B說法錯誤;材料強調的重點是主體與客體,人與自然相互作用,本選項強調的是意識的起源,且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D說法錯誤且與主旨不符。10.【解析】選D。近年來,該市抓住國家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機遇(→善于抓住機遇是實踐創新成功的重要條件→②符合題意),持續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按照"抓住銅、延伸銅,不唯銅、超越銅”的思路,狠抓傳統產業升級和新動能培育(→善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努力尋找轉型升級的新思路→④符合題意)。如今,不僅銅冶煉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半導體、新能源汽車、工業互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蓬勃發展,千年銅都正邁向"智造新銅都"。主觀與客觀,到底誰決定誰?在哲學題目里,經常會出現顛倒主客觀關系的選項,比如①說法就是錯誤的(實踐的高度取決于觀念更新程度?→客觀被主觀決定?→錯!)。③夸大了創新對意識能動作用的重要性,難道不創新就不能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嗎?11.【解析】C。"我在室內彈琴,看見窗外鴿子飛,在這剎那間,飛舞的鴿子與室內的音樂產生了某種聯系,彼此成為對方的背景:音樂是鴿子飛舞的伴奏,鴿子是音樂表達的內容。總之,鴿子與音樂產生和諧的美感。其實,它們隔了一層玻璃,鴿子與音樂根本就不相干。是什么把它們和諧在一起呢 是我。"(注意這里的關鍵詞“我”代表人的主觀能動性)。→鴿子與音樂本來是毫不相干的兩個事物,但由于人創作音樂而互為背景→這就是說人的創作活動帶有一定的能動創造性,可以把不同的事物進行主觀上的加工和創造,使他們和諧美好,這體現了意識的能動作用。→C符合題意。材料說的都是事實的存在而不是想象的東西,并沒有主觀唯心主義錯誤→排除A。材料體現了鴿子與音樂之間的有機聯系,不是形而上學的→排除B。無論如何想象都不可能創造客觀世界,因為客觀世界單憑想象是無法創造的,必須借助人的實踐活動→排除D。12.【解析】C。北京冬奧會使用了我國科技團隊研制的凝膠冰雪,它采用一種親水的高聚物網絡,使冰晶在融化后被牢牢鎖在網格中,從而在常溫下"永不融化"。凝膠冰雪百分之九十以上成分是水,具有與自然冰雪幾乎相同的視感和觸感。→“永不融化的冰雪”是人在尊重客觀規律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出來的一種新的事物,使冰雪不再受季節限制。→C符合題意。A說法錯誤(突破自然界規律限制是不可能的)。“永不融化的冰雪”不只是意識的產物,意識本身并不產生新事物,必須通過人的實踐在意識的指導下去創造新事物→排除B。凝膠冰雪百分之九十以上成分是水,具有與自然冰雪幾乎相同的視感和觸感。→“永不融化的冰雪”不是介于水的固、液態之間,也不是處于量變的質變的飛躍階段,這個說法與題意毫無關系→排除D。13.①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反映,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②“元宇宙”是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能以數字化身的形式進入“元宇宙”進行娛樂、社交、消費、內容創作等,并獲得無限接近于真實的體驗,這說明意識具有能動創造性,是對客觀存在的能動反映。③人是現實社會中的人,“元宇宙”中的人不能離開現實社會中的人而獨立存在,它是對現實社會中的人的一種反映,人不能脫離現實而生活在虛擬世界中。14.意識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可以能動地指導人們改造世界。針對人工智能存在的風險,人們可以加強前瞻性,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運用技術手段預防和規避技術風險;可以加強約束引導,通過法律和規范防止應用風險。只要各國齊心協力,人類和人工智能的未來就是由人類選擇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