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活動課 家國情懷與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演進教學目標1. 通過對統一多民族國家演進過程的梳理、總結,了解中國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構建其系統的時空觀念,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進一步認識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和必然趨勢。認識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中國發展 的重要基石。2. 通過對統一多民族國家演進過程中涌現出來的重要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的學習,理解并深刻體悟家國情懷的內涵,懂得如何傳承、發揚;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責任與擔當,排樣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的情懷和以百姓之心為心、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3.在活動過程中,將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結合起來,通過查閱資料、分析論證、專題研討、成果展覽等活動方式,提出自己對這一研究主題的見解,全面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教學重點:1. 通過開展探究活動理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演進和中華民族觀念認同的發展過程。2.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強化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教學難點:1. 強化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在本課具體實施的路徑和方法。2. 活動中搜集整理資料、探究問題的設計和解決的問題以及探究成果的呈現方式等是本節活動課在實施上的難點。教學過程第一階段:活動布置介紹活動課的目的、意義、原理,以及一般流程與注意事項,引導學生自主設計活動方案,教師活動為主。學生查閱資料,收集相關信息,設計自己的學習活動方案(見下面)。設計的方案一般包括活動的主題、活動目的、活動內容、活動流程和活動預成果,以及活動時間、地點、人員分工、交通工具、安全措施等,并初步論證活動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學生活動為輔。設計意圖:學生自己設計活動方案,并論證方案的可行性。充分體現了活動課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第二階段:分組活動一、各小組學生按照既定的活動方案,開展各種活動。要求及時向老師和其他同學匯報目前小組活動的進展和碰到的困難,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方案,直至完成自己的學習活動。二、各活動小組進行匯總、數據處理、撰寫報告、模擬彩排等工作。要求在活動過程中學會分工與合作,學會交流與溝通,充分參與,為活動成果展示與匯報做好準備。設計意圖:通過小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和運用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階段:活動展示第一組:一、以先秦、秦漢、南北朝至隋唐、明清四個時期為例,說明我國古代統一多民族國家疆域的發展。二、史實陳述先秦:“內諸夏外夷狄”。荀子:“諸夏之國同服同儀,蠻夷戎狄之國,同服不同制。”秦漢:從華夏向漢族發展南北朝至隋唐:“五胡內遷”,內遷少數民族漢化。唐太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明清:雍正帝:“天下一統、華夷一家”三、小結:中國的歷史是中國境內各民族共同締造的,中國的版圖也是由中原地區與邊疆地區共同組成的。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經濟、文化的交往把中國各民族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而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創造和發展了中華文明。設計意圖:以鄉土地域為起點喚醒家國情懷的疆域認同,情感內化過程是自主、愉悅的,生理層面上的“增力性”能量,表現在對國家、民族、文化等的直觀興奮和快感上,這奠基了學生情感的進一步升華,需要低級向高級引導。第二組:一、近代維護統一多民族國家主權與民族獨立——以十四年抗戰為例。二、小結: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的。我們銘記這段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設計意圖:轉化失落情緒,理性消費家國情懷,形成多維度認知歷史的思維,生理層面上增力性和減力性并存;在不足中感悟民族發展的堅韌意志,感悟“民族的脊梁”,需要負向向正向引導。第三組:一、導入:“我和我的國家”視頻二、以新疆、內蒙古、西藏為例,說明在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后這三個自治區的發展。三、小結:國家的統一,增強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增強了多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各族人民之間經濟、文化交融的加強,又使邊疆地區得到開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得到鞏固。設計意圖:孕育有責任感的家國情懷,關注當下、關懷未來人類的發展,由“求諸內”向“返諸外”轉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