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教學目標1.了解奏折制度、軍機處、文字獄,知道康乾盛世時期君主專制發(fā)展到頂峰;通過觀察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與乾隆47年(1820年)的清朝版圖,知道康乾盛世時期疆域的開拓奠定了中國今日的版圖;分析盛世危機并進行橫向比較,認識康乾盛世后期出現(xiàn)的統(tǒng)治危機。2.在分析史料和閱讀地圖的過程中,鍛煉材料分析能力、歸納梳理能力,培育時空觀念與歷史解釋能力。3.通過清朝故步自封與世界變化發(fā)展的橫向?qū)Ρ龋斫獗3珠_放心態(tài)、順應世界潮流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國家發(fā)展觀。教學重點:1.清朝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的表現(xiàn);2.清朝前中期經(jīng)略邊疆的舉措;教學難點:世界形勢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設計思路:1.本課通過三個問題情境,分別引出清朝如何加強君主專制制度、清前中期如何解決邊疆問題以及清王朝為何沒能解決內(nèi)外危機三個問題,講授過程中穿插四個問題導學,讓學生理解軍機處、奏折制度等重點知識,并通過兩個探究問題突破重難點,以期達到以導促學的目的;2.本課借助圖文史料和地圖等手段,提高學生的材料分析、歸納概括等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等核心素養(yǎng)。教學方法:史料研讀法、問題探究法、情境教學法教學過程一、導入:通過圖片《萬國來朝圖》和戴逸的評論導入新課,引出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二、時空界定與目錄時空:明確清朝前中期的時間界限為清朝建立到鴉片戰(zhàn)爭之間的清朝歷史。目錄:圍繞“鼎盛”與“危機”,本課分鼎盛政治——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鼎盛疆域——版圖的奠定和盛世之危——統(tǒng)治危機的初顯三部分。三、新課講授出示情境1:皇帝的抱怨通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畫像及其對政務繁忙的抱怨,設置問題情境:皇帝為什么如此繁忙?再以乾隆皇帝的回答“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繼續(xù)提問:清朝皇帝的“乾綱獨斷”是如何實現(xiàn)的?(一)、鼎盛政治: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1.奏折制度問題1:分析奏折制度是如何加強君主專制的?出示明清官員奏事程序圖,分析清朝官員文書上奏程序的變化,明確奏折制度的實質(zhì)是實現(xiàn)了皇帝和官員的單線聯(lián)系,通過這種單線聯(lián)系,皇帝能夠多渠道地了解下情,擴大了消息來源,有利于提高決策效率。再透過雍正批閱過的奏折,理解皇帝是如何通過奏折制度達到令臣下互相猜忌、互相監(jiān)督的目的,從而強化對官僚機構的控制,加強君主專制。2.設軍機處問題2:概括軍機處的職能,并簡要分析其作用?出示軍機處位置圖,透過其與皇帝寢宮養(yǎng)心殿的距離,結合清代中央官制圖讓學生思考軍機處的權力如何,繼而要求學生根據(jù)材料分析軍機處的職能和作用。材料一:承旨諸大臣亦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趙翼《檐曝雜記》材料二:軍機處只有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兩層;每日奏折皆于當天辦完。緊急事當時交下,隨撰隨進;軍機值廬, 不準任何人窺探打聽。——摘編自趙奇《軍機處—清王朝中央秘書處》材料三:自設軍機處, 名臣賢相不勝指屈, 類皆小心敬慎, 奉公守法; 其弊, 不過有庸臣, 斷不至有權臣。 ——《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依據(jù)材料一中軍機處“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得出軍機處并無決策權,只是秉承皇帝口諭,負責擬旨宣召,其職能可概括為“跪受筆錄,上傳下達”。分析材料二可知,軍機處機構簡單,軍機處的設立使得奏折處理更加快速、機密,能夠有效提高行政效率。由材料三可知,軍機處設立后,名臣賢相屈指可數(shù),這與軍機處自身的職能不無關系,軍機大臣小心謹慎、不敢觸禁,成為加強皇權的有力工具。軍機處的設立,也成為封建時代君主專制發(fā)展到頂峰的標志。3.實行文字獄問題3:文字獄反映了什么實質(zhì)問題?材料:乾隆還借修《四庫全書》之際,禁毀圖書,摧殘文化。——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出示康雍乾時期文字獄統(tǒng)計表和相關材料,思考文字獄反映了什么實質(zhì)?通過分析讓學生理解文字獄是君主專制在思想領域的反映,其實質(zhì)是思想專制。最后總結從秦朝到清朝中樞行政機構的演變,讓學生思考清朝時期專制權力發(fā)展到頂峰反映出封建制度潛藏著怎樣的危機?材料:當時人形容皇權籠罩下的政治氣氛: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憂勤之圣,下無翼贊之賢,此其所以遜于唐、虞也。——齊周華《名山藏副本》附錄再通過當時人的政治感受,讓學生認識到清朝君主專制制度的發(fā)展,使得政治日益走向僵化,同時也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二)鼎盛疆域:現(xiàn)代中國版圖的奠定出示情境2:擴大的版圖通過讓學生觀察明朝形勢圖和清朝形勢圖,提問:清朝疆域相比明朝有何變化?引出下一個問題問題4:清朝初年在邊疆治理方面面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的?繼而由清政府解決便將問題的措施分析清朝前中期邊疆治理的方式和特點。重點探究1:分析清朝前中期邊疆治理的方式和特點通過小組研討,能夠得出清朝前中期邊疆治理的主要方式有設置機構、武力平叛、冊封、頒布法律和任命官員等方式。進而通過地圖讓學生直觀感知清王朝多元化的邊疆治理舉措,進而得出清前中期的邊疆治理具有因地制宜、多元管理和以法律形式明確管轄權的特點。那么清前中期的邊疆治理有何意義呢?通過對比清朝疆域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讓學生理解經(jīng)過清初數(shù)代皇帝的經(jīng)營,到清朝中期(1820年),中國的疆域范圍西跨蔥嶺、北接西伯利亞、東臨太平洋、南至南海諸島,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nèi)的附屬島嶼都是中國版圖的一部分。實現(xiàn)了對蒙古、新疆、西藏、臺灣等地區(qū)的直接統(tǒng)治。清朝前中期通過有效的邊疆治理,極大地鞏固了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奠定了現(xiàn)代中國的版圖,進而認識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強化家國情懷。(三)盛世之危:統(tǒng)治危機的初顯18世紀的盛世繁華之下潛藏著重重危機,請同學們閱讀材料,歸納清朝統(tǒng)治危機有何表現(xiàn)?重點探究2:說明盛世下的危機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出示材料,學生小組研討,從內(nèi)外兩個方面分析盛世危機的表現(xiàn)。材料:嘉慶初年和珅被賜死,查抄家產(chǎn)的清單共109號...其中已估價的26號清單,即值銀2億2千多萬兩,全部家產(chǎn)當不下8億兩白銀,而當時國庫每年收入僅只4000多萬兩。 ——施建中主編:《中國古代史》通過上述材料,可以得出該時期清朝存在人地矛盾突出、農(nóng)民起義頻發(fā)和政治腐敗嚴重等內(nèi)部矛盾,那么歷史果真沒有給過統(tǒng)治者解決危機的機會嗎?出示情境3:錯位的“時空”通過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出師不利”和乾隆皇帝的答復,設疑:“為何中西方會有如此不同的觀念碰撞?”從而引出我們有必要換個角度,從世界坐標再看康乾盛世。在世界坐標軸上,通過中外歷史的橫向?qū)Ρ龋梢钥吹街袊鸵杂鵀槭椎奈鞣絿易呦蛄私厝徊煌膬蓚€方向,清前中期當中國通過奏折制度、軍機處、文字獄加強君主專制,固守小農(nóng)經(jīng)濟、對外閉關鎖國的時候,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開始了工業(yè)革命,完成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一邊是崛起的工業(yè)文明,一邊是落幕的農(nóng)業(yè)文明。通過橫向?qū)Ρ龋寣W生理解清朝逐漸落后于世界的原因。四、課堂小結:本課我們學習了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知道通過奏折制度、設軍機處和文字獄等方式,君主專制發(fā)展到頂峰,同時也使政治日益走向僵化。疆域方面,經(jīng)過清初歷代帝王的開拓,奠定了現(xiàn)代中國的版圖,也鞏固了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然而,由于統(tǒng)治者固步自封,不顧世界發(fā)展大勢,中國與西方世界的差距日漸拉大,這也預示著更加嚴重的危機即將來臨。五、盛衰之鑒歷史的價值在于“以史為鑒 鑒往知來”,那么百年前的盛衰起伏在告訴我們什么呢 習近平主席給了我們答案,我們要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積極應對世界變局,直面挑戰(zhàn),復興中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