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 《百花園》音樂 五年級 第二學期 人音版單元 組織方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聆聽《對花》演唱并表演《采花》 第一單元第一課時2 聆聽《花之歌》演唱《編花籃》 第一單元第二課時3 學吹豎笛《嘎達梅林》《櫻花》 《蘇武牧羊》 第一單元第三課時二.單元分析( 一) 課標要求本章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以“百花園”為人文主題,“百 花園里百花開,花香芬芳沁心來”,通過學習兩首中國四川和河南民歌和兩首中外器樂作品, 讓學生去領略音樂世界里的百花芬芳,體驗用音樂刻畫大千世界里百花之美的奇妙。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內容:1. 能夠用自然抒情的聲音表達歌曲內容,掌握多次出現的切分節奏。2. 感受地方民歌的風格與特點,并為歌曲用自制打擊樂器編創伴奏,渲染氣氛,完成曲調填 空創作。3. 學會感受音樂,用舞蹈動作表現歌曲。(二) 教材分析本課匯編了四首作品,包含了兩首民歌學唱:以花為寓意的四川民間小調《采花》、借花 抒發美好生活的河南民歌《編花籃》。兩首中外器樂作品欣賞:德國艷麗多姿的鋼琴作品《花 之歌》和中國管弦樂作品《對花》;另外包含三首豎笛曲的吹奏:《嘎達梅林》《櫻花》《蘇 武牧羊》。通過四首作品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四川河南等民歌的特點與風格,在音樂實踐中 培養學生尋找富有地方戲曲的音調和唱腔。再通過聆聽樂曲及《花之歌》的表演活動,體會音 樂表現出來的各種花景,享受百花帶來的溫馨與快樂,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采花》這首歌曲原名為《盼紅軍》,是流傳于四川男坪的民間小調。歌詞采用傳統的民歌 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應時花卉的詠唱,使人們從中獲得不少生產和生活知識。語言樸素、精煉,每段僅兩句歌詞。歌曲采用 2/4 拍,羽調式,一段體結構,由三個樂句組成。幾乎每隔 一小節都出現切分節奏,使流暢的旋律略帶輕盈跳蕩的感覺。這三個樂句在節奏基本相似的基 礎上,對各句的句幅和句尾的節奏做了微妙的變化,使之各具特點。同樣的歌詞從強拍移向弱 拍,歌詞節奏作了緊縮,充分表現四川人民期待紅軍早日到來的殷切心情。緊接著節奏比較舒 展,有如人們想象著紅軍到來后的'舒心和快慰。《編花籃》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調。歌詞內容描寫了一群農村姑娘為上山采摘牡丹花, 而巧手編制花籃的情景。表達出姑娘們帶著花籃上山采摘到美麗的牡丹花的喜悅心情。整個曲 調依照河南地方方言型腔,加上前倚音的運用,使歌曲顯得情調輕松、風趣活潑、閑適愉快。 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尤其結束句的襯詞“哪哈依呀嗨”使之具有了濃郁的河南梆子韻味,散發 著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們的喜愛。《花之歌》是德國作曲家古斯塔夫·蘭格的鋼琴代表作之一·全曲由三個不同情緒的音樂主 題以回旋曲式的結構 (ABACA) 構成了這首樂曲,這首樂曲的基本情緒莊重優雅,但又不失活 潑明朗。雖然篇幅短小,配器簡潔,但整首曲子卻如芳馨的花朵發出淡淡的幽香,令人回味無 窮。《對花》是一首管弦樂作品,選自鮑元愷的《炎黃風情》組曲。ABA 三段體結構。樂曲的 主題采用河北民歌《對花》和《放風箏》的旋律。全曲以多變的節奏、對置的音色和豐富的力 度變化描繪對歌場上歡騰熱烈的場面和人們在百花園中悠閑自在的賞花情境。作品以膾炙人口 的民歌旋律和絢麗多彩的管線樂色彩,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漢族人民的生活畫卷。《嘎達梅林》《櫻花》《蘇武牧羊》是三首豎笛曲,主要運用新的指法降 7 ,通過學習并 運用的樂曲中,感受三首豎笛曲優美的旋律。(三) 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 音樂欣賞課還是缺乏耐心的傾聽,學生最喜歡律動與音樂活動,在這兩方面表現非常好,樂譜 知識的學習部分學生仍不是很感興趣。我校四個班的學生情況大同小異,每班大約有 25% --30%左右的學生唱歌時,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性格內向,也不敢 表現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學習中,應加強對這些學生的培養,利用生動活潑、富于藝術魅力的 形式,鼓勵他們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以此來激發、培養、發展他們的興趣。對于五音不全的學 生,可多鼓勵他們參與用課堂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以此來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同時,常 規和能力的培養要貫穿每節課教學和作業中,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也應在教學和作業中體現。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單元學習目標:1. 學唱歌曲中國民歌《采花》和《編花籃》。對比感受同一“題裁” ,因地域、人文等因素 的影響而產生的不同,進而在感受歌曲曲調 的特點上,體會方言與歌曲旋律的人文關系。2. 欣賞鋼琴獨奏曲《花之歌》和管弦樂《對花》。感受不同的音樂表現方式,體驗旋律、節 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上的豐富變化,及音色表現上的鮮明對比。能夠根據音樂科華展開 想象獲得愉悅、美好的音樂審美感受。3. 吹奏豎笛《嘎達梅林》《櫻花》《蘇武牧羊》。掌握“b7”的指法和呼吸,訓練技巧技能, 加強對音樂主題 的記憶和積累。4. 通過多種音樂實踐活動和綜合性藝術表演,引導學生獨立編創、小組合作和展示能力的提 高。單元作業目標:1. 能選擇或自制打擊樂器為歌曲《采花》伴奏,能與小組同學一起設計不同的表演形式并交 流展示。2. 在吹奏練習中學習“b7”的指法,學會吹奏樂曲《嘎達梅林》《櫻花》和《蘇武牧羊》。3. 能獨立為旋律小曲編創片段填入其中,在編一編、唱一唱中逐步提高編創能力。4. 能三人一組合作,分別用舞蹈動作表現《花之歌》音樂的三個不同主題。四.單元作業整體設計思路:“以美育人”是《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總目標的要求。本單元作業設計是在“雙減” 背景下,依據《音樂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理念:“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重視音 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突出音樂特點、強調學科綜合”來展開。遵從音樂學科的三大核心素 養 (審美感知素養、藝術表現素養、文化理解素養) 。始終堅守“整體性、科學性、體驗性、 開放性、創造性”等原則,難易適中,層層遞進,通過各種形式來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文化 內涵。本單元作業設計思路主要依據以下幾個方面:一.3-6 年級學段目標內容標準分為四個領域: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 。本單元作業設計的思路圍繞著 四個方面來展開:(1) 感受與欣賞:學生通過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風格特點、通過一系列的音樂活動體會音樂 所表現的各種花景,最后根據歌曲進行課堂練習-舞蹈創編,使歌舞一體,進而提高對音樂的 鑒賞能力,培養他們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達到《音樂課程標準》第一領域的要求,即:感 受與欣賞(2) 表現與創造:學生通過對四川河南民歌的體驗,完整有表情的參與歌曲《采花》《編花 籃》的演唱,課堂上采用獨唱、齊唱、合唱等多種形式表現,再通過自制打擊樂器,舞蹈等創 編渲染氣氛,完成曲調填空創作,培養了學生表現音樂及創造能力,達到了《音樂課程標準》 第二三領域的要求,即:表現與創造(3) 音樂與相關文化: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使學生充分感受地方民歌的鮮明色彩提高了他 們的審美能力,在課堂練習和作業中了解百花的相關文化知識與內涵,感受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達到了《音樂課程標準》第四領域的要求,即:音樂與相關文化。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她的存 在不是獨立的,音樂本身就是守著文化定義的,離開了文化,音樂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科學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有 助于擴大學生音樂文化舍業,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鑒賞、表現、創造和藝 術審美能力。單元檢測以“百花音樂會”為主題,以樂器伴奏,吹奏豎笛,歌曲表演等形式,全面考 察本單元課程內容所涉及的課程目標達成情況,通過學生自評,老師評價,讓學生更加熱愛音 樂課,更有興趣的探索與學習音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二.音樂學科特點音樂學科不同于其它學科,它具備音樂性、審美性、過程性,在作業設計上不同于其它學 科,除了書面作業,它更需要音頻音像作業的學習,偏于學生直觀感受和體驗。 1.音樂性。音樂性問題,就是音樂藝術是聽覺藝術、聲音藝術,這是音樂本身的特點,在音樂 教學中就要關注音樂本身的特點,關注音樂本體。無論是欣賞教學還是唱歌教學,都要始終貫 穿音樂的語言;2.審美性。另外一個學科特點就是它的審美性,這是音樂課程標準修訂后最為突出的一個課程 理念。審美主要是通過人的情感來完成的。音樂學科的根本機制在于有情感的老師面對一群有 情感的學生,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形成了一個音樂的審美過程; 3.過程性。音樂學科跟其他學科不同,音樂學科具有獨特的學科特點,它強調教學過程。教學 要體現教學過程特別重要。教學過程即是教學目的,是統一的。根據本單元內容,課時作業設為四個欄目,分別為:“小歌手、創意家、好少年、小能手”。 每人根據實際情況任選一項,提交作業形式為視頻,并附上自評星級。“小歌手”欄目為基礎題:通過跟伴奏演唱、和朋友對唱、和家長合唱等不同形式演唱歌 曲。準確表達歌曲的音樂形象和情緒情感,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小能手”欄目為基礎題:通過學習豎笛,學生能夠用圓潤動聽的聲音和穩定的氣息吹奏 這一單元的豎笛曲,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等各項音樂基本技能,提高音樂素養。“創意家”欄目為探究題:通過對音樂的聆聽,學生能夠編創不同的節奏,通過這一單元 的學習,學生能夠為音樂片段創編若干小節的旋律。激發學生的創作水平。“好少年”欄目為實踐題:通過自制樂器為歌曲伴奏,選擇打擊樂為樂曲伴奏,創編舞蹈 動作等多種形式豐富我們的音樂課堂,結合日常生活相關內容,挖掘音樂文化相關知識,提高 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根據所有視頻類作業形式,錄制視頻類作業的范例供學生參考。五.課時作業:1.時間要求:【課堂練習】——3-8 分鐘; 【鞏固練習】 :5-8 分鐘。2.評價設計1)評價實施主體:教師批改等級劃分: 你很棒、還不錯、要加油2)評價標準:音準、節奏、情感、表現、創造3.設計意圖:能夠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本課重點、難點,把握課題的教學目標,學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現歌曲、創編旋律。4.作業分析:第一課時1 .作業內容(1) 根據下面的謎語猜花金秋驕子,顏色金黃,花朵不大,八月開放 ( )不畏霜寒意志堅,四位君子列其中 ( )每逢九月重陽時,枝頭抱香英姿顯 ( )(2) 做動作感受切分節奏2/4 正 月 里 ┃ 采 花 ┃ 無 喲 花 ┃采 - ┃┃(3) 選擇題:《對花》這首樂曲中是用哪兩種樂器表現“對花”的? ( )A. 單簧管、長笛 B.雙簧管、小提琴 C.雙簧管、長笛(4) 自制沙錘為歌曲《采花》伴奏 (教學視頻展示) 。 作業范例(5) 用你喜歡的形式完整地創編表演 (表現) 歌曲《采花》。2. 評價設計《采花》《對花》評價表自選項目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師評小歌手 能夠完整、準確的演 唱歌曲、并有感情地表達清晰,能準確的 演唱歌曲。歌曲完整演唱創意家 制作樂器為歌曲伴 奏,編創不同的節 奏,演奏準確。制作樂器,流暢完整 的演奏。好少年 動作設計富有創意, 節奏準確表現力強。能設計動作表現歌 曲。評價說明:本課時作業內容“小歌手”為基礎型,評價設計兩個等級。“創意家”“好少年” 為提高型,設置兩個等級,均用笑臉表示。 3.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作業分析:小歌手:為本課學習的基本考察內容,讓學生能夠正確地感受和體驗作品的音樂情緒特點,真 切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創意家:通過自制樂器的形式對歌曲進行節奏編創,給音樂作業注入生機和活力,讓音樂課不 僅僅是掌握知識技能,更是激發創造能力。好少年:通過引導學生設計舞蹈動作,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內涵, 積極探索歌曲中的音樂 要素,并在編創中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感受勞動人民采花時愉快的心情。設計意圖:激發學生了解四季應時花卉知識的愿望,便于學生熟悉歌詞。律動感受切分節奏, 邊讀這句歌詞拍手,或者邊輕跳過去做采花動作,引導學生感受和熟悉切分節奏,這也是本課 的難點節奏。第二課時1. 作業內容(1) 用下方聲調讀一讀《編花籃》歌詞,感受河南方言特點和歌曲旋律的關系。(2) 選擇題:請你選出《編花籃》這首歌曲屬民歌中的哪一類。 ( )A. 山歌 B.小調 C.勞動號子1=C(3) 創編旋律:模仿前兩小節的節奏, 片段一1=C2/4 6 2 2 1 ┃ 6 2 2 1 ┃片段二用 356 三個音編創兩小節的旋律片段填入括號中,并唱一唱。6 .1 6 ┃ ( ) ┃ ( ) ┃ ┃6 1 6 5 ┃3 5 5. 3 ┃ 2. 1 6 ┃ ┃2/4 5 65 3 5 ┃ 6 15 65 3 5 ┃ 1. 2 3┃ 5 61 6 5 ┃┃ ( ┃6. 5 3 ┃)┃┃ ( 提示:結束音可以結束在 1 或 6 上)(6) 創造表現,創編舞蹈三人一組用舞蹈動作表現《花之歌》的三個主題 (圖片及視頻展示)作業范例:A 段B 段C 段2. 評價設計《花之歌》《編花籃》評價表自選項目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師評小歌手 能夠完整、準確的演 唱歌曲、并有感情地表達清晰,能準確的 演唱歌曲。歌曲完整演唱創意家 能夠編創合適的旋 律,演唱準確。能編創簡單的旋律。好少年 動作設計有創意,表 現力強。能設計動作表現歌 曲。評價說明:本課時作業內容“小歌手”為基礎型,評價設計兩個等級。“創意家”“好少年”為提高型,設置兩個等級,均用笑臉表示。3.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作業分析:小歌手:為本課學習的基本考察內容,能夠用活潑的情緒、優美的聲音,準確地演唱歌曲《編 花籃》,唱出河南歌曲的韻味。創意家:通過自制樂器的形式對歌曲進行節奏編創,給音樂作業注入生機和活力,讓音樂課不 僅僅是掌握知識技能,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探索能力。好少年:通過聆聽鋼琴曲《花之歌》,感受音樂的抒情性,了解作者所表達的音樂情感。能夠 聽辨出樂曲的三個不同的主題,并能用三種不同的韻律動作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設計意圖:通過在課堂引導學生了解五聲調式,在創編過程中經過不斷反復的哼唱,培養學生 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體現了新課標中音樂基本理念:“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作”。第三課時1. 作業內容(1) 吹奏豎笛曲《嘎達梅林》《櫻花》《蘇武牧羊》用八孔豎笛吹奏以下樂曲。全按作為“1”音練習一1=C練習二1=C練習三1=C(2) 填空題:寫出每張圖對應的指法音名。( ) ( ) ( )(2) 降 7 指法練習。兩種吹法,如圖所示:2. 評價設計《嘎達梅林》 《櫻花》 《蘇武牧羊》 評價表自選項目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師評小能手 能用圓潤的聲音吹 奏歌曲,并能夠表演 樂曲。節奏準確,完整吹奏 樂曲。完整吹奏樂曲創意家 能夠流暢,有感情的 演奏樂曲。流暢的演奏樂曲。好少年 講述創作背景,用自 己的方式表現樂曲。開場小型演奏會。評價說明:本課時作業內容“小能手”為基礎型,評價設計兩個等級。“創意家”“好少年” 為提升型,設置兩個等級,均用笑臉表示。 3.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作業分析:小能手:為本課學習的基本考察內容,學會降 7 指法,并能夠用自然的聲音吹奏樂曲。演奏家:通過練習,能夠做到流暢,有感情的吹奏樂曲。可以培養學生對學習豎笛的興趣,建 立學習豎笛的信心。好少年:通過引導學生和家人一起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更有實踐意義。設計意圖:學會降 7 指法,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流暢,有感情的吹奏樂曲。通過引導學生和家人一起 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更有實踐意義。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 單元質量檢測內容以“百花音樂會”為主題活動,通過視頻展示的形式達到單元質量檢測目標。活動內容豐富多 彩,有表演唱,吹奏豎笛,自制小樂器伴奏等,加深學生對歌曲的感受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 知識與技能。小歌手:1. 同學們,請你在本單元選擇一首你喜歡的歌曲,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演唱,在百花會中以 視頻形式分享給同學們吧!小能手:2.請你用豎笛吹奏降 7 音和樂曲《櫻花》 (視頻展示)“小能手”作業范例:師介紹、示范降 7 的指法吹奏 師示范吹奏《櫻花》創意家:3. 自制簡單的小樂器,編創合適的節奏為樂曲《對花》伴奏 (教學視頻展示) “創意家”作業范例:好少年:4.同學們,說一說下面花的花名,你還知道哪些花呢,請利用假期,找找身邊美麗的花,并有 感情的演唱《采花》《編花籃》。在百花會中以視頻的形式分享給同學們!(二)單元質量檢測屬性表序號 類型 對應單 元作業 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 時間感 知 表 現 創 造1 小歌手 1 √ 容易 原創 20 分鐘2 小能手 2 √ √ 中等 原創3 演奏家 2 √ √ 中等 原創4 好少年 3 √ √ √ 稍難 原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