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京 韻音樂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音樂 五年級 第二學期 人音版 《京韻》單元組織 方式 自然單元重組單元團隊人員 胡欣悅、范媛媛、楊天鳳、于玥、張朋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聆聽 《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 第五單元第一課時2 演唱 《我是中國人》 第五單元第二課時3 聆聽 《京調》 第五單元第三課時4 演唱 《京調》 第五單元第四課時二、單元分析(一) 課標要求本章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按照《義務教育音樂課 程標準 (2011年版) 》要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內容:1.能隨京劇片段模唱,并學做幾個京劇的造型動作。2.能聽辨出樂曲《京調》兩個不同情緒的樂段,并能聽辨出京調旋律取材于京劇唱腔 《蘇三起解》中的片段。3.在唱演歌曲時能表現出歌曲的京腔京韻,并背唱歌曲《我是中國人》。4.樂于用合作的方式,參與京劇鑼鼓經的表演活動,并能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一段自 己喜愛的地方戲曲。(二) 教材分析本課以京韻為主題,是四年級《龍里格龍》京劇學習的延續。繼續通過聆聽與學唱、 編創與活動等學習方式,來感受和體驗京劇的韻味,培養學生對京劇國粹藝術的興趣與喜愛。同時也體現“課標”弘揚民族音樂的基本理念。本課安排了四首作品:現代京劇唱段 《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及京韻濃郁的笛子與樂隊演奏的 《京調》,學唱歌曲《我是 中國人》和《京調》其中聆聽曲目《京調》是根據京劇音樂典型音調編寫而成的經典作品 通過聆聽,使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中的京劇之韻而學唱歌曲《京調》則是根據這首經典曲 目的主題音樂填詞而成。歌曲雖短小但精練,京劇的行當、臉譜 、表演形式以及樂隊伴 奏形式等相關知識,都蘊含在歌詞中,通過學唱,能讓學生在感受濃郁的京劇韻味的同時, 加深對京劇藝術文化的認識 。《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是現代京劇《沙家浜》中的一個唱腔選段,主要歌頌了 1939年秋新四軍某部轉移后,在陽澄湖畔沙家浜留下的郭建光等18名傷員,在惡劣的自然 環境中與傷病饑餓及敵人斗爭的英雄氣概。全曲表現了一種英雄氣概,使歌者和聽眾如身 臨其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京調》是一首采用京劇音樂素材寫成的民族管弦樂曲,樂曲是根據京劇音樂中典型 音調如西皮原板和流水板等音調綴成樂曲為帶再現的三段體結構,曲中的第一、第二段重 復一次形成ABABA的結構。樂曲一開始采用京劇中過門的音調為引子,由樂隊合奏,接著 呈示第一部分的主題音樂。過門樂句之后進入中段由曲笛吹出了新的模仿唱腔的曲調,第 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樂曲結尾速度減慢,曲笛吹奏散板的京劇唱腔全曲告終。使人充 分領略了京劇所特有的情調。《我是中國人》是一首曲調根據京劇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調綴成的戲歌。全曲 唱詞簡短,朗朗上口,曲調的運腔十分口語化,它熱情的頌揚了中華民族講文明的傳統美 德。曲中每一句中均運用了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使得曲調剛健有力,特別在最后一句的 人字上通過一字多音的長運腔把音調推到全曲的最高音“5”形成高潮,繼而又以下行5度 結束在“1”音上它以自豪地語氣和心情唱出了中國人奮發向上地精神面貌。《京調》是根據器樂曲《京調》主題音樂填詞而來,在旋律節奏上做了一些簡化,易 于學生演唱,容易上口。歌詞短小精煉,雖只有短短四小句,卻把京劇的行當、臉譜、表 演形式以及樂隊伴奏形式等相關知識都蘊含其中,在富有濃郁的京劇韻味中傳遞著京劇藝 術文化。(三) 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由于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的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 能力也進一步增強,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增加音樂表 現與音樂創造活動以及動手搜集資料的份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本單元的教學以演唱、欣賞歌曲為載體,提高學生知識技能,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增 強民族自信。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一) 單元學習目標1.能隨京劇《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模唱,并學做幾個京劇的造型動作。2.能聽出樂曲《京調》兩個不同情緒的樂段,并能聽辨出《京調》旋律取材于京劇唱 腔《蘇三起解》中的片段。3.在唱演《我是中國人》和《京調》時能表現出歌曲的京腔京韻,并背唱歌曲《我是 中國人》。4.樂于用合作的方式,參與京劇“鑼鼓經”的表演活動并能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一段 自己喜愛的地方戲曲。(二) 單元作業目標1.通過聆聽使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中的京劇之韻。 2.通過學唱能讓學生在感受濃郁的京劇韻味的同時,加深對京劇藝術文化的認識。3.通過編創與表現能學做幾個京劇的造型動作唱出京劇的韻味幫助學生加深對京劇韻 味之美的感受與體驗。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本單元的作業設計是依據《音樂課程標準》中“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 力、重視音樂實踐和創造”的課程理念,緊緊圍繞“京韻”這一主題內容包括邊唱邊表演 唱幾首京歌學唱一段地方戲曲以分組合作的方式參與“鑼鼓經”的表演。 目的是通過聽、 唱、奏、演等音樂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京劇韻味之美的感受與體驗。學生根據實際情 況,提交作業形式為視頻,并附上自評星級。“演唱”欄目為基礎題: 通過演唱本單元的歌曲,感受本單元的京劇韻味。“編創”欄目為實踐題: 通過走圓場、演奏鑼鼓經、設計自己喜歡的動作培養對京 劇國粹藝術的興趣與喜愛加深對京劇藝術文化的認識。“表現”欄目為探究題: 通過拍打節拍,分享自己聽過或者會的地方戲曲說出歌曲 的創作背景等等弘揚民族音樂的基本理念。單元檢測以“京韻”為主題,設計多種活潑生動、深受學生喜愛的形式,以節目展演、 視頻分享、互動搶答等方式,全面考察本單元課程內容所涉及的三維目標達成情況,通過 學生自評、生生互評、老師評價,深度激發學生對京劇國粹藝術的興趣和喜愛。五、課時作業第一課時1.作業內容請任選一項,與家庭成員一人或多人一起完成。提交作業形式為MP4視頻,在暢言 (習 慣打卡) 里發布,并附上自評星級。演唱:嘗試模唱歌曲《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第一句,表現出歌曲的京腔京韻。 編創:書本課后活動,學習模仿鑼鼓經和走圓場。表現:通過教師在暢言里發布的視頻,學做京劇動作造型。2.評價設計《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評價表自選項目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師評演唱 學唱一句京劇唱腔。模唱“要學那泰山 頂上一青松”。編創 跟著節拍走圓場。演奏鑼鼓經。表現 邊唱邊做動作造型, 領悟唱腔表演中的“精、 神、氣、韻”。隨著戰士齊唱部分, “ 一板一眼”,拍打節拍。評價說明:本課時作業內容分為三類,演唱、編創和表現,各設置兩個等級,均用星 級表示。3.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1) 作業分析:演唱:唱段開始用了一句莊嚴有力的引子,把聽眾帶入一個嚴峻的暴風雨來臨的險境 之中,通過模唱,掌握其韻味,感受和體會革命者的“青松”氣質 ,培養學生對京劇國 粹藝術的興趣與喜愛。編創:通過一部分學生演奏鑼鼓經,一部分學生隨鑼鼓經走一走圓場,感受角色形象 特點,并通過演奏感受打擊樂器音色和樂曲節奏節拍。表現:此段唱腔沒有按傳統京劇程式設計,而是根據內容表現的需要進行創作的,通 過對造型動作的理解,感受對指導員發出的號召 。(2) 設計意圖:演唱:通過模唱《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并學做幾個京劇的造型動作,感受京劇 的韻味,傳遞京劇藝術文化。編創:通過讓學生模仿和欣賞,樂于用合作的方式參與京劇“鑼鼓經”的表演活動。 表現:通過模仿表演,激發學生表演天賦,感受到京劇的魅力。第二課時1.作業內容請任選一項,提交作業形式為MP4視頻,在暢言 (習慣打卡) 里發布,并附上自評星級。 演唱:演唱《我是中國人》,氣息要控制好,做到字正腔圓,并嘗試背唱歌曲。編創:設計一些京劇的臺步、亮相等動作,邊唱邊表演。表現:你還會唱哪些京歌,學一段地方戲曲唱給全班同學聽。2.評價設計《我是中國人》評價表自選項目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師評演唱 能夠聲情并茂地完整演 唱歌曲,唱準歌曲中的休止 和裝飾音。能夠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編創 設計一些動作邊唱邊表 演 。能表現出京劇的“精、 神、氣、韻”。設計一些動作邊唱邊表 演。表現 唱一唱其他京歌,與同 學分享自己聽過、會唱的京 歌或地方戲曲片段,能夠唱 一段給同學聽。唱一唱其他京歌,與同 學分享自己聽過、會唱的京 歌或地方戲曲片段。評價說明:本課時作業內容分為三類,演唱、編創和表現,各設置兩個等級,均用星 級表示。3.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1) 作業分析:演唱:歌曲《我是中國人》唱詞簡短、朗朗上口,曲調的運用十分口語化,要注意字正腔圓,凸顯唱腔的韻味;歌曲中有很多一字多音、波音,演唱時要氣息平穩,唱出京劇的特點。編創:歌曲《我是中國人》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設計一些京劇的臺步、亮相等動作,每一 位同學都有表演的機會,班內互相觀摩交流,誰的動作最標準,最有京劇的韻味。表現:與同學們分享自己聽過、會唱的京歌或地方戲曲片段,也可以回顧學過、聽過的京歌,如《龍里格龍》《故鄉是北京》,唱一段給同學們聽。(2) 設計意圖演唱:歌曲《我是中國人》,熱情地頌揚了中華民族講文明的傳統美德,學生演唱歌曲, 體會歌曲自豪、驕傲的情緒,增強民族自豪感。編創:學生通過設計一些京劇的臺步、亮相等動作,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通過自我、小 組表演,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表現:唱一段京歌給同學們聽,與同學們分享自己聽過、會唱的京歌或地方戲曲片段,回 顧學過、聽過的京歌,如《龍里格龍》《故鄉是北京》同學之間相互交流,鞏固舊知識,體 會新知識,在歌曲的表演中能更加深入的體會京劇的魅力。第三課時1.作業內容請任選一項,提交作業形式為MP4 視頻,在暢言 (習慣打卡) 里發布,并附上自評星級。 演唱:請隨《京調》的旋律哼唱全曲,如能體現出京劇的韻味,你就是最棒的小戲骨!編創:請和你的小伙伴自由分組,用“圓場步”感受《京調》并體現對“鑼鼓經”的認識。表現:請你和家人說一說《京調》的創作背景,在合適的場合表演這首樂曲,表現出京劇 所特有的情調。2.評價設計《京調》評價表自選項目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師評演唱 完整演唱全曲。哼唱全曲,并能體現出 京韻。編創 能和小伙伴把“圓場舞”和 鑼鼓經”加入歌曲中。能和小伙伴通過“圓場舞” 和“鑼鼓經”表現歌曲表現 講述創作背景,說出適合 演唱的場景。講述京劇的四大行當或 表演形式并唱一唱。評價說明:本課時作業內容分為三類,演唱、編創和表現,各設置兩個等級,均用 星級表示。3.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1) 作業分析:演唱:《京調》是本課學習的基本考察內容。使學生熟悉音樂旋律,加深對樂曲的熟 悉程度,用不同的身體律動和面部表情,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編創:為了使學生可以對京韻有更深的認識,引導他們自由分組進行活動,用“圓場 步”加深感受。表現:通過引導使學生和家人了解樂曲的創作背景和京劇的特有的情調,會更具有實 踐意義。(2) 設計意圖:演唱:通過哼唱樂曲旋律,加深旋律印象,感受樂曲中京韻的風格特點,激發學生對 國粹的熱愛之情。編創:通過讓學生走“圓場舞” ,增強音樂的表現能力,培養生生合作的綜合素養。表現:引導學生了解樂曲的文化內涵,探究表演場合,可將音樂的音樂性拓展到日常 生活之中,表達了弘揚國粹的精神。第四課時1.作業內容請任選一項,提交作業形式為 MP4 視頻,在暢言 (習慣打卡) 里發布,并附上自評星級。演唱:演唱歌曲《京調》,能表現出歌曲的京腔京韻。編創:課本活頁習題二,選擇一種代表人物性格特點的色彩來涂畫臉譜。表現:請你和家人介紹一下京劇的四大行當和表演形式,并表演唱歌曲《京調》。2.評價設計《京調》評價表自選項目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師評演唱 完整演唱并用京劇亮相 的動作表現。完整演唱歌曲。編創 選擇一種代表人物性格 特點的色彩來涂畫臉譜。用自己喜歡的色彩涂畫 臉譜。表現 完整、流暢地講述京劇的 四大行當和表演形式,并唱一 唱。講述京劇的四大行當或 表演形式并唱一唱。評價說明: 本課時作業內容分為三類,演唱、編創和表現,各設置兩個等級,均用星級表示。3.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1) 作業分析:演唱: 歌曲《京調》歌詞短小精煉,雖只有短短四小句,卻把京劇的行當、臉譜、表演 形式以及樂隊伴奏形式等相關知識都蘊含其中,在富有濃郁的京劇韻味中傳遞著京劇藝術文 化。讓學生演唱歌曲,若能加上京劇亮相的動作,更能體會京劇藝術的魅力。編創: 歌曲《京調》在歌詞中就提到“五色的油彩臉上畫”,在課堂拓展中就會讓學生 了解不同的人物性格會用不同的色彩來表現。并且借由書本活頁習題的內容來讓學生更好的 感受京劇臉譜的意義,從而進一步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表現: 引導學生和家人一起了解京劇的四大行當和表演形式,來傳遞京劇藝術文化,更(演唱:) (編創:) (1.互動搶答:(1) 京劇的四大行當是 ( ) 、 ( ) 、 ( ) 、)有實踐意義。(2) 設計意圖:演唱: 通過演唱歌曲《京調》,并加入京劇亮相的動作,從而加深對歌曲的印象,感受 京劇的韻味,傳遞京劇藝術文化。編創: 通過讓學生選擇一種代表人物性格特點的色彩來涂畫臉譜,增強學生對京劇文化 的興趣, 培養綜合素養。表現: 通過引導學生和家人一起了解京劇的四大行當和表演形式,來加深學生對歌曲的 印象,并通過表演將京劇文化傳遞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的精粹文化。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單元檢測以“京韻”為主題,設計多種活潑生動、深受學生喜愛的形式,以節目展演、 視頻分享、互動搶答等方式,全面考察本單元課程內容所涉及的三維目標達成情況,通過學 生自評、生生互評、老師評價,深度激發學生對京劇國粹藝術的興趣和喜愛。(請以小組為單位,任選本單元中的一首歌曲,用喜歡的演唱形式邊唱邊表演,表達對京劇的熱愛。)1.跟著節拍走圓場,能和小伙伴用“圓場舞”和“鑼鼓經”表現歌 曲。2.選擇一種代表人物性格特點的色彩來涂畫臉譜。(表現:)( ) 。(2) 京劇的表演形式是 ( ) 、 ( ) 、 ( ) 、(折)(() 。(3) “蘇三離了洪洞縣”選自《 》,這是京劇《 》中的一。2.向同學講述《沙家浜》的故事背景,并嘗試表現里面的人物角色。)(二)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序號 類型 對應單元 作業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 時間感知 表現 理解1 演唱 1 √ 容易 原創 20分鐘2 編創 2 √ √ 中等 原創3 表現 3 √ √ √ 較難 原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