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目 錄一、單元信息 1二、單元分析 1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2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2五、課時作業1.第一課時《映山紅》 32.第二課時《讓我們蕩起雙槳》 63.第三課時《迎春》《紙風車》 94.第四課時《風》 315.第五課時《送別》 51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71人教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作業設計參賽作品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音樂 五年級 下學期 人教版 影視音樂單元組織 方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映山紅》 人教版第一課時2 《讓我們蕩起雙槳》 人教版第二課時3 《迎春》《 紙風車》 人教版第三課時4 《風》 人教版第四課時5 《送別》 人教版第五課時二、單元分析(一)課標要求本章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按照《2022 年 義務教育藝術課標》要求,在作業設計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內容:1. 解什么是影視音樂以及影視音樂的分類,了解主題歌曲和插曲的區別。2. 夠在與音樂作品的情感共鳴中煥發愛黨、愛國的情感,具有樂觀的態度以 及對美好事物的關愛之情。3. 知影視音樂在影片中的意義與作用,了解音樂的感性特征和審美特質。4. 能自信、自然地進行演唱、演奏、律動等藝術活動。樂于表達自己地想法, 在實踐中增強責任意識,發展交流與合作能力。5. 注社會生活和社會文化中的音樂現象,對音樂與姊妹藝術、其他學科、以 及個人、生活、社會的聯系有初步的了解。為學生掌握較為全面的藝術基礎知識 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礎。(二)教材分析本單元欣賞課包括《映山紅》《迎春》《紙風車》、唱歌課《讓我們蕩起雙 槳》《送別》和一個音樂實踐活動。對于不同的作品, 教材選編的側重點有所不 同,通過唱歌、欣賞和音樂實踐力求從音樂與影視這兩種姊妹藝術的結合點出發, 將音樂與影視不同的結合方式呈現給學生, 增加學生對影視音樂的了解。如: 電 影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有助于學生在了解劇情的基礎上對具有少年兒童時代 特征的音樂有直觀感受, 獲得藝術美的享受。《迎春》《紙風車》是藝術價值很 高的電視連續劇《大宅門》中的場景音樂, 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電影《英雄》具 有龐大的古代戰場場面, 為之所作的音樂需要與這樣的場面適應, 《風》鮮明形象地表現了戰場上秦國軍隊的威武,與電影畫面結合得非常緊密。(三)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學習態度積極、思維敏捷, 接受能力較強, 對于新事物非常有興 趣。對音樂要素已有初步了解, 能用正確的發聲方法演唱歌曲。但對于音樂知識 內容的掌握還不夠多, 深度分析歌曲與表現歌曲的能力還略顯不足。本單元的教 學以演唱、欣賞歌曲為載體,提高學生知識技能,增加學生對影視音樂的了解, 享受藝術的美。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一)單元學習目標 1.通過本單元得教學增加學生對我國影視音樂代表作品的了解, 并對影視音樂的特點和作用有所認識。2.通過欣賞《映山紅》《迎春》《紙風車》和《風》。體會音樂在影視作品 中渲染環境及揭示影視劇主題思想的作用, 了解中國影視劇音樂中采用的中國民 間音樂元素,并能分析總結影視劇音樂中聲樂作品與器樂作品的共性與個性。3.通過學唱《讓我們蕩起雙槳》和《送別》, 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 加強學生對歌詞與曲譜關系的理解與掌握, 能夠做到二聲部整齊和諧和聲情并茂 地演唱。(二)單元作業目標 1.能夠安靜聆聽影視插曲《映山紅》,了解它在電影中所起的作用。 2.能夠用自然、優美的聲樂有表情地演唱影視插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3.能夠認真聆聽《大宅門》中的音樂,了解其創作地民族化特點。 4.能夠聆聽《英雄》中的音樂,了解譚盾及其音樂創作特點。 5.用自然又沒得聲樂按照歌曲的意境演唱《送別》。 6.感受電影插曲《風》,體會戰場上秦國軍隊的威武的電影畫面。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1.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影視音樂, 能以柔美的聲音、連貫的氣息演唱歌曲, 表 達出熱情、優美的音樂情緒。2.運用聆聽演唱、柯爾文指揮手勢、音樂術語提示等方法, 引導學生感知體 會音樂魅力、發散思維, 創新音樂表現方法, 打破固有學科壁壘, 讓學生成為課 堂真正的主人。3.培養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感, 做一個當之無愧 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五、課時作業第一課時《映山紅》《打支山歌過橫排》音頻《映山紅》音頻一、 作業內容(一) 課前作業為了學習本課內容而做的準備工作 (10-15 分鐘)體驗型作業:1.在網站搜索聆聽興國山歌《打支山歌過橫排》。2.搜索聆聽《閃閃的紅星》插曲《映山紅》。(二) 課堂作業設計由老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的課堂作業1.創造型作業:旋律及歌詞填空和創編表演。 (推薦時長 10 分鐘)(1)旋律及歌詞填空:( )( )( )( )(2)創編表演2.活動型作業: 利用平板教學, 發布一定的問題。感受歌曲的情緒、速度; 領唱的含義以及合唱的含義;情感是什么樣的。 (推薦時長 5 分鐘)(1)請選擇合適的歌曲速度、情緒( )A.稍快、活潑激動地 B.稍慢,向往期待地(2)試著說一說領唱及合唱的含義:(3)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是什么樣?能用一句話表達出來嗎?(三)課后作業:通過上網查詢并收集一些影視劇中關于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軍人的紅色 歌曲或影視海報,并通過電影小報方式進行展現。 (推薦時長 10 分鐘)1.探究型作業: 思考倚音(單倚音和復倚音) 在歌曲中有什么作用。上網查 詢并收集一些影視劇中關于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軍人的紅色歌曲或影視海報。(1)倚音在歌曲中有什么作用。(2)影視海報《紅星歌》音頻紅色歌曲:2.練習型作業:回家跟著音頻練唱《映山紅》。 《映山紅》音頻二、 評價設計 (含評價標準):1.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音樂教學的實踐過程, 是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 應給予充分的關注, 在教學 過程中經常進行。可采用觀察、談話、提問、討論、抽唱等方式進行。2.定性評價與定量測評相結合在音樂教學活動中, 對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交流 合作,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等,可以用較為準確,形象的文宇進行定性評價, 也可根據需要和可行性,進行量化測評,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要注意科學性。3. 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對學生的評價可采用自評的方式, 以描述性評價和鼓勵性評價為主。由于在 音樂學習中學生個體差異明顯, 因此, 學生評價的重點應放在自我發展的縱向比 較上。4.評價標準分為 A (完成出色)、 B (整體完成不錯)、 C (完成合格)三個等級標準。采用自評和組評的方式, 音樂測試應該讓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評價方式要 注意尊重學生的自評、同學的互評、教師的總評相結合。要做到即尊重學生又加 強了同學間的相互了解; 即是了解教師自己的教學情況、改進教學手段, 也是激 勵學生創新、實踐的有效途徑, 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感受愉悅、滿足和自信, 感受成長的快樂。5.評價表格作業 內容 課前作業 課堂作業 課后作業體驗型作業 創造型作業 活動型作業 探究型作業 練習型作業評 價 內 容 能完成欣賞聆聽 課前作業,評為 A 掌握課堂作業,并全部參 與的,并能和同學進行合 作表演的評為 A 或 B,如 完成有難度則為 C 能獨立完成三項課后作業的, 評為 A 或 B,如完成有難度則 為 C自評他評師評三、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一) 作業分析這首作品是影片《閃閃的紅星》中的插曲,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歌曲為g 小調, 2/4拍,采用二部曲式寫成。歌曲的基本曲調來自一首江西的興國民歌, 一共八個樂句。在作業設計時, 我在課前作業中, 欣賞聆聽興國民歌《打支山歌 過橫排》《映山紅》, 通過聆聽, 加深了解影視劇中音樂采用的中國民間音樂元 素; 歌曲旋律整體優美深情動聽, 歌曲歌詞短小, 我才課堂作業中, 加入了師生 共同完成部分, 也為了增加對歌曲的熟悉程度。了解歌曲背景, 適當創編舞蹈動 作, 激發學生審美情趣, 同時也積極發揮學生的個性和團隊協作能力。現在是信 息技術2.0時代, 為了發揮智慧課堂, 我選擇了在作業中加入了平板教學,利用 平板發布問題, 自由操作, 搶答完成提交, 提高了學生對課堂的興趣, 發揮學生 課堂主體性;這首歌曲是人們對紅軍的期盼和對英雄的崇拜, 我在課后作業中, 除了加入練唱作業外, 還要就是收集一些關于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軍人的紅 色愛國歌曲或者影視海報, 體會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作業中倚音的作業也 正是想告訴同學們, 適當運用倚音, 可以豐富樂曲的表現力, 從而迫切地表達對 紅軍的期盼之情。(二) 設計意圖1.體驗型作業: 通過聆聽, 初步了解興國民歌。這兩首歌曲都融入了江西傳 統音樂,通過聽,加深了解影視劇中音樂采用的中國民間音樂元素。2.創造型作業: 利用欣賞、聽唱環節, 牢記旋律和歌詞, 并且能夠一一對應, 通過師生互動, 提高學生音樂實踐能力,同時也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音樂交流, 增加對歌曲旋律的熟悉感。3.活動型作業: 通過欣賞《映山紅》, 了解電影《閃閃的紅星》創作背景。 全方位培養學生編創演的能力, 激發學生音樂審美的主動性, 對發揮學生的個性、 特長有著積極作用。可以培養同學之間的協作精神, 主動與同學開展交流、合作。4.探究型作業: 留下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欣賞樂曲之后自己去思考解決, 可 以通過上網查閱, 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同時也為下一課內容做好鋪墊, 打下伏筆。加深體會音樂在影視劇作品中渲染環境及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5.練習型作業: 鞏固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發展學生音樂特長。第二課時《讓我們蕩起雙槳》一、 作業內容(一) 課前作業: 為了學習本課內容而做的準備工作 體驗型作業: 讓學生在家觀看影片《祖國的花朵》https://www./b/322771/4311424.html cxid=95kqkw8n6。(時長:1 小時 15 分)(二) 課堂作業: 1.探究型作業(1)復習上節課《映山紅》出自哪一部電影?歌曲有什么特點?表達了什 么感情?(時長: 5 分鐘)(2)聆聽《讓我們蕩起雙槳》。跟《映山紅》歌曲從年代、情緒、表達的 情感上進行對比。(時長: 5 分鐘)2.實踐型作業(1)學唱歌曲第一樂段,了解詞意。解決弱氣難點演唱部分。《我們蕩起 雙槳》音頻伴奏音頻(2) 唱第二樂段,分聲部教唱高、低聲部。運用柯爾文手勢,進行低聲 部的學唱。 師生合作二聲部演唱。生唱高聲部、師唱低聲部。(3)完整演唱歌曲, 并能完整演唱歌曲的高聲部和低聲部。運用柯爾文手勢進行二聲部合唱。師生根據課前對《祖國的花朵》觀看, 談感受。老師簡單介 紹歌曲的背景及歌曲的作者。(時長: 10 分鐘)《讓我們蕩起雙槳》是電影《祖國的花朵》插曲。電影展示了新中國少年兒童的幸福生活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這首歌曲已入選“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三)課后作業1.練習型作業(1)請問《讓我們蕩起雙槳》出自( )部電影? A:《閃閃的紅星》 B:《祖國的花朵》(2)《讓我們蕩起雙槳》的詞作者( )和曲作者( ) A、聶耳 B、喬羽 C、劉熾 D、冼星海(3)《讓我們蕩起雙槳》表達了什么生活? 你覺得哪一句話將歌詞進一步拓展升華?(時長: 10-20 分鐘)2.活動型作業(1)學習最近網絡上的《讓我們蕩起雙槳》手勢舞。(2)可以搜集聆聽不同器樂、舞蹈等表現手法的《讓我們蕩起雙槳》。二、評價設計(含評價標準):課后作業采用自評、他評、師評三合一的評價積分。一星表示及格、二星表 示良好,三星表示優秀。1.能獨立完成課前作業,能說出電影的內容。2.掌握實踐作業, 并全對, 有感情的演唱, 可以與他人合作完成二聲部評為 三星優秀3.能寫出練習型作業,表達完整評為三星優秀。4.活動型作業能拍視頻上傳班級群分享或是分享自己所找到不同表達方法 歌曲的演奏或表演形式,兩項都完成獲三星優秀,選一項完成很好獲二星良好, 完成一般獲一星及格。5.評價表格《讓我們蕩起雙槳》手勢舞視頻作業內容 課前作業 課堂作業 課后作業體驗型作業 實踐型作業 練習型作業 活動型作業評 價 內 容 能獨立 完成課前作 業,能說出 電 影 的 內 容。 有 感 情 的 演唱, 可以與 他人合作完 成二聲部評 為三星優秀 掌握課上所 學,完成課后練 習作業,全對獲 三星優秀。 拍視頻上傳班級 群分享或是分享自己 所找到不同表達方法 歌曲的演奏或表演形 式。自評他評師評三、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一)作業分析《讓我們蕩起雙槳》創作于 1955 年,是電影《祖國的花朵》的插曲,歌曲由前奏及兩個樂段構成。前奏的音樂素材來自第一樂段, 弱氣的節奏具有較強的動 感, 既表現了水波蕩漾的北海公園景象, 又展示了新中國少年兒童游園時愉快喜 悅的心情。第一樂段由四個樂句構成, 第二樂段是副歌, 為二部合唱。歌曲的兩 個段落教學重點有所不同, 第一樂段要對弱氣節奏做重點練習; 第二樂段要對合 唱時聲部之間的均衡及配合做重點練習。《讓我們蕩起雙槳》由于貼近少年兒童 的生活實際, 歌詞創作以背景北海公園的湖面為背景, 旋律優美抒情, 具有很強 的描繪性,幾十年來深受人們喜愛。結合課程內容在作業設計中, 我設計了課前作業, 課堂作業及課后作業。并 通過不同類型的作業,讓學生掌握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二)設計意圖體驗型作業:通過體驗型作業觀看影片, 了解電影內容。同時讓學生知道, 在 學校里, 老師們也會向影片的老師一樣, 對每位孩子都是一樣的關心, 讓學生知 道一個團結的班集體是同伴之間友好相處, 相互理解, 相互幫助的結果。并初步 感知電影中的音樂插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探究型作業:通過對比,復習了上節課所學的歌曲《映山紅》, 又跟本節課所 學的《讓我們蕩起雙槳》歌曲進行探究對比,并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引導學生聽辨 歌曲的情緒、速度、節拍、演唱形式,同時在反復聆聽中熟悉歌曲的旋律,為進一 步學習歌曲奠定了基礎。實踐型作業:通過課上的演唱實踐讓學生掌握演唱難點。通過聆聽歌曲、講 解歌詞, 讓學生了解三段歌詞不同的含義。 讓學生學會二聲部合唱,感受二聲 部的優美旋律。在學會歌曲后再介紹電影以及歌曲作者等相關知識,幫助學 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從而在演唱中能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感。練習型作業:通過練習型作業鞏固課上所學的知識, 加強常識知識。通過練 習,加強演唱歌曲的技巧技能。讓學生更深的了解這首歌所表達的情感及其思想。活動型作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多元化的發展。第三課時《迎春》《紙風車》一、作業內容(一)課前作業練習型作業: 請根據上一節課的《映山紅》《讓我們蕩起雙槳》內容,聆聽樂 曲,思考本課當中的音樂描繪出了怎樣的人物心理,并就本單元所學過的不同樂曲 的情緒進行連線。(推薦時長:2 分鐘)(二) 課堂作業探究型作業: 1.本節課學習的《迎春》《紙風車》是電視劇《大宅門》中的配 樂。該劇以“百草廳”藥店為主線,反映了我國近現代社會發展的滄桑歷程,請同 學們跟隨老師的演奏,一起來唱一下這兩段樂譜,邊唱邊思考,說說我國的近現代 歷史上都發生過什么事情 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提示:注意變化音;推薦時長:6 分鐘)2.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彈奏,發揮你的想象力,在智慧平板上面,為本文的樂 段填詞。(推薦時長:5 分鐘)3.《紙風車》體現了新年喜慶的場面,正好快要到春節了,請同學們圍繞老師 展示的圖片來發散思維,將你心中所想的過年標志描繪出來。(推薦時長:5 分鐘)(三) 課后作業1.練習型作業: 本節課所學到的《迎春》《紙風車》主要運用到琵琶、竹笛, 輔以大提琴、京胡、 嗩吶、镲等樂器,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請大家按照課上的 分組,在課后進行合奏。(時長不限)(《迎春》音頻)2.活動型作業: 本節課學習的《紙風車》和我們下一節課要學習的《風》, 都有一個關鍵字“風”,請同學們以“風”為主題,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風”。 (提示:可以通過折紙、舞蹈、制作電風車來演示,時長不限)二、評價設計(含評價標準):作業評價設計采用自評、他評、師評三合一的評分標準,其中自評和他評獎勵 小花, 3 朵小花可折合成 1 顆星。獲得 6 顆星及以上的小組為優秀 、4-5 顆星良 好、 2-3 顆星合格 、 1 顆星繼續努力。(《紙風車》音頻)練習型作業:1.能完成課前教師布置的課前作業(聆聽及思考) 獲 1 顆星; 2.能基本完成情緒進線題獲 1 顆星。3.能在課后按照分組進行合奏獲 1 顆星。探究型作業:1.通過聆聽音樂,探討我國的近現代歷史上的歷史事件并得到啟 發,概括恰當、完整獲 2 顆星;2.完成為樂段填詞及描繪過年標志可獲得 1 顆星。活動型作業:通過不同形式表現“風”,貼合主題且認真完成獲 2 顆星。作業 內容 課前作業 課堂作業 課后作業練習型作業 探究型作業 練習型作業 活動型作業評 價 內 容 1.能完成課前 教師布置的課前作 業(聆聽及思考) 獲 1 顆星; 2.能基 本完成情緒進線題 獲 1 顆星。 1.通過聆聽音樂,探 討我國的近現代歷史上的 歷史事件并得到啟發,概 括恰當、完整獲 2 顆星;2. 完成為樂段填詞及描繪過 年標志可獲得 1 顆星。 能在課 后按照分組 進行合奏獲 1 顆星。 通過不同形 式表現“風”, 貼合主題且認 真完成獲 2 顆 星。自評他評師評三、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一)作業分析:1.通過聆聽、欣賞電視劇的音樂片段,讓學生了解影視音樂,培養學生音樂鑒 賞能力,感受《迎春》《紙風車》等音樂作為情景配樂時對劇情發展的作用。2.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感恩當下美好生活,發揮自身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團 結寫作能力,提升學生演奏水平和創新能力。(二)設計意圖:1.課前作業 練習型作業:通過聆聽樂曲,讓同學們能感知出自同一部電視劇 的不同樂曲分別表現了什么樣的情緒以及它們在電視劇中所起的作用,體會音樂 的魅力。2.課堂作業 探究型作業: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學會演唱出示的旋律,進 一步提高音準水平,提升視唱能力。通過演唱、填詞及學生自主展示,能夠讓學生 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在掌握本節課《迎春》《紙風車》的旋律的同時,可以發散 思維,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學科間融合。3.課后作業 練習型作業、活動型作業:旨在讓學生做音樂小主人,體會音樂 在推動情節發展、創造意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導激發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創 新能力,通過融合其它學科進行“風”的模擬,將本節課與下節課串聯起來,讓學 生在復習本節課的同時也做好下節課的預習工作。第四課時《風》一、作業內容(一) 課前作業: 為了學習本課內容而做的準備工作。1.體驗型作業:網上搜索徐嘉良《殤(大提琴版) 》, 譚盾《天下》。(時長: 10 分)2.創造型作業:你是如何理解“風”的,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風”。(時長 不限,建議 20 分鐘以內完成)(二)課堂作業: 音樂和電影的融合能更好的渲染背景氣氛,也可以從音樂 中感受出人物的心理, 所以我設計了模唱歌曲以及利用打擊樂器來感受不同樂段 的情緒。1.表演型作業: 學生分組哼唱 a、b 兩個樂段。(時長:10 分鐘)2.研究型作業: 結合課前作業,和本課的《風》作比較。(時長:10 分鐘)(三) 課后作業: 上完欣賞課《風》, 我留了以下作業,一方面是鞏固學習, 另一方面是為本單元后面的學習繼續做準備。1.體驗型作業: 觀看電影《英雄》片段。(時長:30 分鐘)https://v./v_show/id_XMjAyNTQwODQ0.html sharefrom=iphone&sce ne=long&playMode=normal&sharekey=5c6a040659e6648c64e1fe1daa57ff5a52.研究型作業: 預習新歌,了解歌曲《送別》出自哪部電影,了解歌曲的創作背 景。 https://www./b/322771/4311424.html cxid=95kqkw8n6 (時長:10 分鐘)二、評價設計(含評價標準) :課后作業采用自評、他評、師評三合一的評價積分。一星表示及格、二星表示 良好,三星表示優秀。1. 完成歌曲的試聽,并能哼唱本課的歌曲旋律。2. 可通過多種形式來表現對“風”的理解。如:手工、舞蹈、制作電風車(需 要勞動課老師協助完成) 。3. 表演型唱出歌曲的氣勢。可加入聲勢動作來烘托歌曲的氣勢表達。完整評 為三星優秀。4.研究型作業預習新課,上網查詢關于歌曲《送別》的創作背景。兩項都完成 獲三星優秀,選一項完成很好獲二星良好,完成一般獲一星及格。5.評價表格作業內 容 課前作業 課堂作業 課后作業體驗型 創造型 表演型 研究型 體驗型 研究型評 價 內 容 必須完 成:全部都 聽。 選擇完 成:哼唱歌 曲的旋律。 可通過多 種形式來表現 對“風”的理解。 如:手工、舞蹈、 制作電風車(需 要勞動課老師 協助完成) 。 唱 出 歌 曲 的 氣 勢。 可 加 入 聲 勢 動 作 來 烘 托 歌 曲 的 氣 勢。 說 出 歌 曲 《天下》 和《風》 的不同。 必須完 成:觀看《英 雄》片段。 選擇完 成:時間充 裕可觀看全 劇。 必須完成: 預 習 新 歌 《 送 別》。 選擇完成: 上網查詢關于歌 曲《送別》的創作 背景。自評他評師評三、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一)作業分析《風》是電影《英雄》中的配樂。《英雄》是一部動人心魂的故事片,它以刺 殺秦始皇為背景,描寫了戰國時代的俠客傳奇,是一個虛構出;來的英雄故事。 片 中主人公是勇氣和仁義的象征,基于這樣故事之下的音樂自然會與眾不同。《風》通過人聲、號角等音樂與行軍及馬隊等自然音響的結合,塑造出古樸 滄 桑與英武挺拔的武士形象。結合課程內容在作業設計中,我設計了課前作業,課堂作業及課后作業。并通 過不同類型的作業,讓學生掌握這首欣賞課《風》。(二)設計意圖體驗型作業:1.《天下》也是電影《英雄》的插曲,但風格完全不同。通過聽在課上和本課 的《風》做對比。《殤》是一首大提琴演奏曲,通過這首歌感受大提琴的音色,以 及大提琴帶來的音樂感知。2.通過觀看電影來感受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渲染環境及揭示影視局主題思想 的作用。表演型作業:通過哼唱來體驗當時秦軍隊伍的威武形象,并感受譚盾的音樂創 作特點。創造型作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表現出心中的“風”。發揮學生的想象 力已經動手動腦的能力。研究型作業:1.通過提前預習,上網查詢收集一些關于歌曲的創作背景,以達到對歌曲的深 度了解,更好的演唱歌曲。2.通過歌曲對比,讓學生體會音樂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情緒感受。第五課時《送別》一、 作業內容(一) 課前作業: 為了學習本課內容而做的準備工作。(時長:5-10 分鐘)探究型作業:搜索電影《城南舊事》電影片段,欣賞有聲版和無聲版;了解著 名藝術教育家李叔同及學堂樂歌的概念。https://m./mp/sharePlay.html tvid=15827494300&shareUser=aa153 2faeb32f456d0f8256e5756af03110f&P1=2_22_222&p1=2_22_222&social_platfor m=link&_psc=cbf07fea31984d2eb51fc35755aabda4作業要求:選擇的電影畫面應具有代表性,能感受到歌曲所渲染的氛圍;學堂 樂歌相關知識介紹要精煉。(二) 課堂作業練習型作業: (時長:10 分鐘)(1) 分聲部完整演唱歌曲的旋律,視唱簡譜。(2) 用輕聲、自然、集中的聲音填詞演唱整首歌曲。作業要求:視唱旋律時要注意音準及樂感,識讀樂譜不該是枯燥的,要把樂感貫穿于整個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填詞演唱時,注意歌詞一字多音處應演唱準確, 二聲部合唱時,要做到整齊和諧、聲情并茂地演唱,低聲部要控制音量,唱出旋律 感和美感,保證歌曲意境。(三) 課后拓展作業 (時長: 15 分鐘)活動型作業:結合影片中出現這首歌曲的不同場景,分小組設計情景劇表演。作業要求:選擇場景時要明確人員分工,表演時注意情感的細致處理,準確把 握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并通過音樂、語言和肢體動作等進行生動地表演。二、 評價設計 (含評價標準):1.學生自評:總結歌曲對影片起的作用,用自己的語言總結什么是影視主題 曲。評分值占 40%。2.教師評價:提問李叔同及學堂樂歌的含義。評分值占 60%。3.現場評價:教師評價分值占 50%、生生互評分值占 50%。教師現場評價,根 據學生的表演評選出“最佳導演獎、最佳演員獎、最佳組織獎”。作業 內容 課前作業 課堂作業 課后作業探究型作業 練習型作業 活動型作業評 價 內 容 選擇的電影畫面應 具有代表性,能感受 到歌曲所渲染的氛 圍;學堂樂歌相關知 識介紹要精煉。 注意歌詞一字多音處應演 唱準確,二聲部合唱時,要 做到整齊和諧、聲情并茂地 演唱,低聲部要控制音量, 唱出旋律感和美感,保證歌 曲意境。 選擇場景時要明確人 員分工,表演時注意情感 的細致處理,準確把握不 同角色的人物性格,并通 過音樂、語言和肢體動作 等進行生動地表演。自評互評師評三、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一)作業分析《送別》是 20 世紀初我國的一首學堂樂歌,歌曲旋律取自美國作曲家奧德威 的作品,由著名藝術教育家李叔同填詞,后被應用在電影《城南舊事》中作為貫穿 全片的主題曲。這首歌曲流傳范圍極廣,深受人們喜愛。通過課前作業,讓學生了 解什么是主題歌曲及其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 初步了解學堂樂歌以及作曲家李叔 同的相關知識。課程結束后,結合新課標“著力加強并更加重視合唱教學”的精神, 設計推進作業讓學生更進一步熟悉歌曲旋律,掌握合唱歌曲的演唱方式。通過拓展 作業,讓學生自主設計情景演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二)設計意圖探究型作業:開門見山、直入主題,結合影視音樂的單元特色,通過欣賞無音 樂和有音樂電影片段的對比,讓學生感受該主題曲對于影片意境所起到的渲染作 用,體會歌曲意境,從而引出相關知識,如歌曲作者、學堂樂歌的概念等。練習型作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于小學生的識讀樂譜教學規定為“具有識 譜的初步能力”,這首歌曲的難易程度正適合五年級的學生進行識讀樂譜訓練;這首歌曲的合唱部分對于五年級學生有一定難度,因此在演唱時復習旋律有利于合 唱時聲部的穩定,通過反復強化和鞏固后再進行完整演唱,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合唱 能力,加強學生對歌詞與曲譜關系的理解與掌握。活動型作業:通過小組演出的學習方式,體會音樂在故事情節中的作用,讓學 生對影視音樂有更深的感悟,鍛煉學生音樂綜合表現力。這一環節也為后面的《小 小音樂劇》單元做鋪墊。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作業內容:開放型作業:請同學們結合本單元所學知識,圍繞本單元主題開展以下檢測作 業。1.手繪一張影視音樂的小報,可以是跟本單元所學的,也可以推薦你喜歡的 影片,寫好簡單的影評,整體情緒積極向上,推薦時長在 1 小時。2. 找一段影視作品,為其表演并配音。推薦時長:2 分鐘。教師收集作品之后,邀請不同班級的學生(分數占比 20%) 、不同學科的教師 (20%) 和本學科專職教師(60%) 進行點評,得分最高的 6 個作品將在學校大屏幕 和公眾號上面進行推送宣傳。二、評價方式 1.對第一類作業的評價:(1) 色彩豐富、構圖飽滿、構思新穎、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為“優秀”。(2) 色彩均勻,構圖良好、構思有創意為“良好”。(3) 有色彩、有構圖為“及格”。獲得“優”評價的學生作品展示在音樂教室的墻壁上,供上音樂課的所有學生 參觀交流,以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2.對第二類作業的評價:(1) 參與與此項作業的學生可自由組合成小組上臺表演展示。(2) 表情豐富,動作優美,表情與動作能夠融合一體,能夠表現四季童趣的 小組可獲得“最佳表演獎”,即為“優秀”。(3) 有表情、有動作,能夠大方表演可獲得“優秀表演獎”,即為“良好”。作業 內容 開放型作業手繪一張影視音樂的小報 表演一段影視作品評 價 內 容 1.色彩豐富、構圖飽滿、構思 新穎、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為“優 秀”。 2.色彩均勻,構圖良好、構思 有創意為“良好”。 3.有色彩、有構圖為“及格”。 1.參與與此項作業的學生可自由組合成 小組上臺表演展示。 2.表情豐富,動作優美,表情與動作能夠 融合一體,能夠表現四季童趣的小組可獲得 “最佳表演獎”,即為“優秀”。 3.有表情、有動作,能夠大方表演可獲得 “優秀表演獎”,即為“良好”。自評他評師評三、學生作業情況分析及設計意圖(一) 作業分析第一類畫畫的學生,因為作業比較容易,相對來說,是音樂學科素養稍微后進 一點的學生或美術學科比較好的學生,學生完成的程度是三類作業中最好的,都能 通過畫畫,推薦自己喜歡的影視作品。第二類的表演唱,選擇的學生基本上都是比較外向的學生,大部分學生在展示 中,能夠大方地表演,通過表演展現個人魅力,表現出了自信力和表演力。(二) 設計意圖分層作業設計基本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因為形式不一 樣,孩子們都非常開心,也非常有興趣,也更期待下一節音樂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