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16章 動物的行為 第1節 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八年級生物上冊(2024)教學課件★★1.闡述動物的行為對動物個體生存和種族繁衍的意義。(態度責任)2.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并能對每種行為舉出實例。(生命觀念)讓學習變的簡單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知識梳理核心素養要求核心素養分層練1.動物的行為(1)概念:動物體在 下所產生的活動表現。 (2)分類: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 行為和 行為。 (3)舉例:動物的運動、鳴叫、 、 等。 (4)影響因素:受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受 的控制,這是在漫長的 中逐漸形成的。 內外刺激先天性后天學習身體姿態或顏色的變化散發出氣味遺傳物質進化過程2.動物行為研究示例——渦蟲的行為研究(1)實驗1:實驗的控制因素為 ;實驗結論:渦蟲喜歡生活在光線較暗的環境。 (2)實驗2:經過多次連續“光照—電擊”刺激,最后只要給 ,渦蟲就收縮身體或轉動頭端。 (3)兩實驗的區別:實驗1的觀察結果屬于 行為;實驗2的觀察結果屬于 行為。 光照光照先天性后天學習3.先天性行為是由遺傳決定的(1)概念:先天性行為是動物 就有的,不依賴于個體 的行為。 (2)意義:動物基本生活的保證,使動物能適應環境。(3)舉例: 、 、鳥類營巢孵卵、哺乳動物幼崽吮吸乳汁等。 生來生活經驗蜘蛛結網蜜蜂筑巢4.后天學習行為是在個體的生活經歷中獲得的(1)概念:學習是指動物借助個體 和 ,使自身的行為發生適應性變化的過程。 (2)意義:使動物對環境的改變作出 的反應。 (3)舉例: 等。 生活經驗經歷有利于生存黑猩猩疊木箱取香蕉5.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的聯系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都受 的控制, 行為建立在 行為的基礎上。 遺傳物質后天學習先天性讓學習變的簡單知識梳理自主學習知識梳理核心素養要求核心素養分層練 讓學習變的簡單核心素養分層練自主學習知識梳理核心素養要求核心素養分層練1.下列各項中不是動物行為的是( )A.野鴨食魚 B.野鴨無齒C.野鴨產卵 D.野鴨南飛. .B2.(科學思維)思維圖是進行對比的有效方法。如右圖,其中陰影部分是兩種行為的共同特征,以下能寫在陰影區的特征是( )A.生來就有的 B.通過學習獲得的C.受遺傳因素影響 D.一旦形成就不會改變C3.根據行為獲得的途徑,下列行為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蜘蛛結網 B.老虎鉆火圈C.鸚鵡學舌 D.蚯蚓走迷宮. .A4.動物的行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的本能,不需后天學習B.海豚表演的算算術等行為,屬后天學習行為C.大猩猩疊起箱子取高處食物,屬先天性行為D.動物行為需要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 .C5.(探究實踐)生物小組開展“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實驗,獲得下圖所示數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鼠走迷宮取食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B.訓練次數越多,小鼠獲取食物所需時間越長C.2月齡比1月齡小鼠獲取食物所需時間更短D.神經系統發育越完善,動物的學習行為越弱C6.哺乳動物的學習行為比兩棲動物的更為復雜和高等,這有利于( )A.撫育后代 B.繁殖后代C.獲得配偶 D.適應復雜環境D7.(跨學科·語文)下列詩句中能體現學習行為的是( )A.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B.雨罷蜘蛛卻出檐,網絲小減再新添C.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D.若稱白家鸚鵡鳥,籠中兼合解吟詩D8.(跨學科·語文)從行為獲得途徑來看,下列動物行為與“老馬識途”相同的是( )A.飛蛾撲火 B.沐猴而冠 C.公雞報曉 D.雄蛙鳴叫B9.(傳統文化)《夢溪筆談》中記載,蜘蛛被蜂蜇傷后會用芋梗摩擦傷口消腫,后來人被蜂蜇傷后,也用芋梗敷傷口進行治療。關于人這種行為的說法,正確的是( )A.是生來就有的 B.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C.不利于適應環境 D.是先天性行為的基礎B10.(探究實踐) 在研究動物行為時,科學家用渦蟲進行了實驗,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渦蟲遇光照身體伸長是先天性行為,被電擊身體收縮是學習行為B.“光照—電擊”多次結合后,只給光照,渦蟲的身體也會收縮是先天性行為C.渦蟲的學習行為是在先天性行為基礎上建立起來的D.圖中④,渦蟲在光照下身體收縮的行為不會慢慢消退C11.下列屬于先天性行為的一組是( )A.螞蟻搬家、大雁南飛、孔雀開屏B.貓捉老鼠、尺蠖擬態、鸚鵡學舌C.蜘蛛結網、公雞報曉、驚弓之鳥D.蚯蚓走迷宮、黃牛耕地、老馬識途A12.(情景題)南沙良好的生態環境常吸引著大批候鳥前來過冬。下列候鳥的各種行為中,不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 )A.候鳥遷徙B.候鳥繁殖C.候鳥用樹皮做木勺舀蜂蜜D.候鳥通過各種鳴叫和動作求偶. . .C13.(探究實踐)白冠攀雀是一種小型鳥類,多分布于我國西北林間,生來善于筑巢,被譽為世界上最頂級的“設計師”和“建筑師”,建好的巢像一只靴子懸掛在樹枝上(圖1)。(1)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白冠攀雀筑巢屬于 行為,這是由其體內的 所決定的。 (2)測量白冠攀雀筑巢的高度,數據結果如圖2。白冠攀雀筑巢的高度多位于樹的 (選填“中上”“中”或“中下”)部,通透性好,方便親鳥和雛鳥進出巢。 (3)不同白冠攀雀鳥群的鳴聲基調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白冠攀雀A鳥群的幼雛移到B鳥群中,長成成鳥后,它的鳴聲更具B鳥群的“方言”特點,這是一種 行為。 先天性遺傳物質中下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