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第3節 免疫學的應用 同步學案[-------自主學習-------]1.疫苗的概念:通常用 制成的生物制品。2.疫苗的作用:接種疫苗后,人體內可產生 ,從而對 具有抵抗力。3.疫苗的原理(1)特異性:免疫系統能夠產生反應,而且這種反應具有 。(2)記憶性:免疫系統還具有記憶性, 能維持較長的時間。4.疫苗的應用:人類對抗 的有效武器,而且對某些疾病來講,注射 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預防措施。5.器官移植的概念:醫學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換喪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 的技術叫作器官移植。6.器官移植面臨的問題(1)免疫排斥①組織相容性抗原:簡稱 ,也叫人類白細胞抗原,指每個人的細胞表面都帶有一組與別人不同的 。②成敗關鍵:主要取決于 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③移植條件:只要供者與受者的主要HLA有 相同,就可以進行器官移植。(2)供體器官短缺。7.免疫學的其他應用(1)免疫預防:①接種疫苗②使用免疫抑制劑降低器官移植中的免疫診斷:①抗原抗體反應的高度特異性②檢測 和免疫治療:①對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使用 療法②對于類風濕關節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使用 療法[-------互動探究-------]探討一 結合實例,分析疫苗的作用1.某同學在流感開始大規模流行前接種了流感疫苗,可是沒過一兩個月,她患流感了;而她聽說接種過一次麻疹疫苗,終生就不會得麻疹了。(1)為什么注射的流感疫苗沒有起到預防作用呢?接種麻疹疫苗后,人體為何對麻疹病毒具有終生免疫能力?九價宮頸癌(HPV)疫苗可預防HPV引起的宮頸癌,中國內地首針預防宮頸癌的九價HPV疫苗于2018年5月30日在海南博鰲超級醫院接種,該疫苗將分三次接種,該疫苗分三次接種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注射疫苗一段時間后才起作用?2.假如某同學接種了冠狀病毒疫苗,大夫提醒他說:“這一兩天要留意,可能會有輕微發熱或其他癥狀。”為什么接種疫苗可能會有輕微的反應?探討二 分析器官移植,關注人體健康3.在醫療實踐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無血緣關系的供體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難成活,具有血緣關系的供體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較大。思考回答相關問題:最初進行的器官移植,為什么總是不成功呢?利用自體干細胞培養出來的組織、器官進行移植,有何優點?在進行器官移植時,運用免疫抑制劑可以提高成活率。但這些藥物會使淋巴細胞減少,因而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這一問題該如何解決?4.分析下圖,回答問題:(1)疫苗通常是用 制成的生物制品。(2)器官移植的成敗,主要取決于 。(3)免疫學在臨床實踐上的應用有 。[-------整合提升-------] 人工主動免疫與被動免疫的比較 免疫預防與免疫治療的區別通過免疫預防,人們能預防多種傳染病,但是不能預防所有的傳染病。因為接種一種疫苗只能預防一種傳染病,而且有些傳染病的病原體還可能發生變異,如流感病毒。第四章 第3節 免疫學的應用 同步學案 參考答案[-------自主學習-------]1.滅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2.相應的抗體 特定傳染病3.(1)特異性 (2)免疫力4.傳染病 疫苗5.生理功能6.(1)①HLA 蛋白質 ②供者與受者 ③一半以上7. 免疫排斥 病原體 腫瘤標志物 免疫增強 免疫抑制[-------互動探究-------]探討一1.(1)答案:流感病毒的種類有很多,一種流感疫苗只能預防部分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另外,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因此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種才能獲得有效保護。(2)答案:接種麻疹疫苗后,體內經過特異性免疫反應產生抗體和記憶細胞,其中記憶細胞對該病毒具有終生記憶能力。(3)答案:該疫苗分三次接種的目的是讓機體產生更多的抗體和記憶細胞。(4)答案:疫苗作為抗原進入人體后,要經過處理、傳遞、識別以及淋巴細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產生抗體,因此注射疫苗一段時間后人體才具有免疫力。2.答案:因為疫苗通常是用滅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種后會發生免疫反應,類似輕度的感染。探討二3.(1)答案:最初受到器官保存技術、外科手術方法、高效免疫抑制劑的出現等限制。(2)答案:組織相容性抗原與自身相同,不會發生免疫排斥。(3)答案:及時檢測,調整免疫抑制劑的用量,情緒調整,適度鍛煉,避免感染。4.(1)答案:滅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2)答案:供者與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3)答案:免疫預防、免疫診斷和免疫治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