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章末檢測試卷(四)(課件 試卷(含解析)2份打包)高中生物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生物與環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章末檢測試卷(四)(課件 試卷(含解析)2份打包)高中生物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生物與環境

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四)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8小題,每小題3分,共54分)
1.生態足跡又叫生態占用,是指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某一人口單位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積。下列有關說法合理的是(  )
A.綠色出行、使用低耗能電器,能減少生態足跡
B.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少
C.生態足跡的值越大,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越小
D.降低肉食比例,可提高能量傳遞效率,增大生態足跡
2.(2023·河源高二期末)下列關于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人的生存需要糧食,人口增長會使人們過度利用耕地和開墾更多的農田,繼而又會使人口繼續增多
B.人的生存除需要糧食等各種農產品以外,還有多種物質和精神需求,因此人口增長也會給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壓力
C.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將會自然減小
D.我國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許多都與人口眾多有直接關系
3.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和緩解全球溫室效應危機的措施依次是(  )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以及水泥的生產;營造森林綠地
B.SO2等有毒氣體的大量產生;種植夾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劑的泄漏;采用無氟制冷劑
D.汽車和工廠排放的廢氣和煙塵;收取排污費,限令整改
4.(2024·攀枝花高二期末)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和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B.紅樹林具有維持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的作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C.生物多樣性在促進生態系統中基因流動和協同進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生態價值
D.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它的直接價值,潛在價值也將逐漸展現
5.每年的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下列關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合理引入某種害蟲的天敵,既能有效控制害蟲,又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樣性
B.生物的生態效益、經濟價值、藥用功能均屬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C.建立植物園、禁止采伐珍稀瀕危植物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有效可行的措施
D.霧霾天氣影響物種生育的溫度、光照、pH等環境條件,會破壞生物多樣性
6.朱鹮是一種稀有的美麗鳥類,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國各級政府和機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國野生朱鹮的種群數量由1981年的7只發展到2016年的2 200多只。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環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棲息地縮小等都是導致野生朱鹮大量減少的原因
B.易地保護是保護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
C.保護朱鹮是因為它具有直接價值、間接價值和潛在價值
D.朱鹮的數量減少,使得生物多樣性中的遺傳多樣性被破壞
7.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要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等,以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保護濕地最常見的方法是就地保護,即建立自然保護區,這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
B.濕地生態系統具有的旅游觀賞、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等直接價值遠高于其間接價值
C.生物多樣性是數十億年生物進化的結果,生物進化的實質是新物種不斷形成
D.保護和修復濕地要禁止人類在濕地的一切活動,依賴于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進行恢復
8.(2024·南通高二期末)某縣區發生6.2級地震,造成該縣受損嚴重,地震后的修復需要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地震等自然災害會影響種群密度,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
B.修復時根據當地環境選擇合適的植物種植,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
C.對災區進行植樹造林、植被保護有利于增加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
D.地震后災區使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有利于增大生態足跡
9.如圖是“無廢棄物農業”生態系統示意圖。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該圖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循環原理
B.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人
C.該系統實現了廢棄物資源化,減少了環境污染
D.分解者在該系統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0.(2024·綿陽高二期末)某河流流經城區多個居民區,曾經是城區主要的排污大河,水質污染嚴重。經過修復治理后,該河流現已成為一道集行洪、蓄水、綠化、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綠色長廊。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A.修復過程中生物多樣性日趨豐富,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增強
B.修復過程中河岸合理布設多種植物,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
C.治理河水有機污染時,可引入本地水生植物增大對污染物的吸收
D.治理后的河流綠色長廊,體現了生態系統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
11.為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國作為《濕地公約》締約國,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保護、開發和建設責無旁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濕地生態系統能調節氣候、蓄洪防旱,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B.人為恢復濕地生態系統時,往往需要向生態系統輸入物質和能量
C.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濕地不會造成明顯影響,說明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恢復力穩定性
D.濕地生態恢復工程是采用工程學和生態學措施相結合的方法使受到干擾的濕地得以恢復
12.(2023·秦皇島高二期末)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措施。下列關于如圖所示保護區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核心保護區面積需根據被保護物種的特點確定
B.核心保護區要避免人類活動的干擾破壞
C.緩沖區中可進行砍伐、采礦和狩獵等高影響活動
D.建立綠色通道可以有效降低棲息地的碎片化
13.冬季生態型種植、養殖模式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經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秸稈及牛糞中的有機物轉變為無機物
B.該種植、養殖模式遵循了生態工程的自生和整體等原理
C.溫室內溫度較高降低了牛維持體溫的能量消耗,使牛生長加快
D.該種植、養殖模式較好地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
14.(2024·大同高二期中)某地建立了如圖所示的“稻菇輪作”栽培模式,對其應用的生態工程原理分析錯誤的是(  )
A.利用秸稈發酵作為赤松茸栽培基料,遵循了循環原理
B.菌糠作為有機肥還田促進水稻生長,遵循了自生原理
C.選擇適合當地環境的水稻、赤松茸,遵循了協調原理
D.“稻菇輪作”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產業發展,遵循了整體原理
15.(2023·南寧高二期末)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間點,CO2的排放量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產生的CO2排放量,實現CO2相對“零排放”。碳足跡表示扣除海洋對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燒排放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獲取碳元素的方式只有光合作用
B.只要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就能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將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C.碳中和是生產者固定的CO2的總量與消費者呼吸釋放的CO2總量達到動態平衡
D.人口增長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壓力,人類生活方式不同,碳足跡的大小可能不同
16.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我國制定的海洋伏季休漁政策既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舉措,也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B.熱帶雨林具有的旅游觀賞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分別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
C.海州灣海灣生態與自然遺跡海洋特別保護區只是保護海岸原生動植物的多樣性
D.生物多樣性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生物多樣性喪失屬于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17.(2024·寶雞高二月考)如圖為典型生態農業循環生產模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生態系統中,物質可被循環利用,而不依賴系統外的供應
B.在該生態系統中,能量一般儲存在有機物中并通過有機物進行傳遞,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該生態農業主要遵循了生態工程的循環原理
D.通過適當延長光照時間可以增加雞的產蛋量,這是對生態系統物理信息的應用
18.如圖是某農戶家庭種、養系統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生態農業充分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循環原理
B.作物作為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為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
C.塘泥、糞等通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為作物的生長提供營養
D.該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相對較少,難以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46分)
19.(11分)生態足跡是指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某一人口單位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積;生態承載力則代表地球提供資源的能力。科學家統計了1961年至2014年間全球生態足跡總量和生態承載力總量的變化情況,結果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3分)生態足跡中的________是指扣除海洋對碳吸收之后,吸收化石燃料排放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積。除化石燃料燃燒外,碳從生物群落進入非生物環境的途徑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生態盈余”或“生態赤字”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據圖分析,生態赤字越來越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態足跡越大,人類所需的資源越__________。生活方式不同,生態足跡的大小可能不同,請提出一種縮小生態足跡、減少環境污染的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某生態農場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推行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可知,人類生活中所需的能源來自太陽能、沼氣等。利用這些能源與利用煤炭相比,突出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生態工程中的能量能夠更多地被人類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與傳統工程相比,生態工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3)該生態農業應用了生態工程基本原理,據圖分析符合生態工程原理的敘述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多選)。
A.物質經過多級利用,實現了良性循環
B.每一級生產環節都獲得產品,提高了生態經濟效益
C.生態農業比傳統農業自我調節能力差
D.由于各級產物都可以利用,減少了廢物和污染
E.提高了能量的傳遞效率
F.保證主要物質或元素的轉化效率較高
(4)根據生態工程中的自生原理,有人認為生態農業建設中,應使食物鏈和營養級越長、越多則越好。請你結合所學有關生態工程原理,分析該結論是否正確?請說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沼渣和糞、尿等外,管理者還需向生態農田施用一定量的化肥,才能使其正常運轉和長期發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四位一體”(人居—種植—養殖—沼氣)生態農業是我國北方典型的生態農業模式,它以沼氣為紐帶,將養豬、養鴨、種植水稻蔬菜、養蘑菇、沼氣工程等多個生產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生態效益得到良性循環和發展。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5分)該生態系統中蘑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圖中成分外,該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還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學認為稻田是一個生態系統,其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生態工程建設的目的是遵循______________規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環境污染,達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同步發展。該生態農場建設實現了生活垃圾、動物糞便、沼渣和沼液的充分利用,遵循了生態工程的________原理。
(3)(2分)碳在該農業生態系統的不同組成成分間的流動形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植食性食物相比,食用動物性食物產生的生態足跡更__________(填“大”或“小”)。
(4)碳中和指在一定時間內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被抵消,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國確定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請從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角度考慮,提出早日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可行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兩點)。
22.(11分)濕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態系統,被稱為“地球之腎”,保護濕地的生物多樣性顯得尤為重要。回答下列問題:
(1)(4分)生物多樣性是不同物種之間以及生物與____________之間協同進化的結果,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層次上制定保護戰略,我國已建立多個濕地自然保護區,這種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屬于________保護。
(2)(3分)在遼河三角洲濕地中生長著一種能呈現紅色的植物堿蓬,形成了“紅海灘”景觀,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觀賞,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___價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從生物多樣性價值的角度分析,“退田還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保護生物多樣性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開發利用,而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利用。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水庫中所能維持的某種魚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____________,又稱K值,把水庫中該種魚的數量控制在__________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濕地中不應盲目引入外來物種,以避免降低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結合生物多樣性知識解釋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A
2.C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各種消費水平不斷提高,而人口增長造成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加劇,因此人口增長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壓力,C錯誤。]
3.A [產生溫室效應的原因是大氣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以及水泥的生產等。要想緩解全球溫室效應的危機,需采取的措施是降低大氣中CO2的濃度,如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
4.A [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所有的動植物、微生物等,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包括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A錯誤。]
5.B [生態效益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B錯誤。]
6.B [就地保護是保護野生動物最有效的方式,B錯誤。]
7.A [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它的直接價值,B錯誤;生物多樣性是數十億年生物進化的結果,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C錯誤;保護和修復濕地要盡量減少人類的干擾,依賴生態系統具有的恢復力穩定性,D錯誤。]
8.D [太陽能、地熱能、風能屬于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地震后的災區使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有利于減小生態足跡,D錯誤。]
9.B [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生產者,故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作物。]
10.D [河流修復過程中生物多樣性日趨豐富,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增強,恢復力穩定性減弱,A錯誤;修復過程中河岸合理布設多種植物,體現了生態工程的自生原理,B錯誤;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河水中的有機污染物,C錯誤。]
11.C [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濕地不會造成明顯影響,說明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抵抗力穩定性,C錯誤。]
12.C
13.D [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加速物質的循環過程, A正確;題圖的設計能夠充分利用光能,使牛棚的溫度保持較高的水平,這使牛因維持體溫而消耗的能量減少,更多的有機物用于牛的生長發育,因此,牛的生長速率明顯加快,C正確;從生態系統功能的角度分析,題中所述的養殖模式較好地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但能量是不能循環利用的,D錯誤。]
14.B [菌糠作為有機肥還田促進水稻生長,遵循了循環原理,B錯誤。]
15.D [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獲取碳元素的方式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A錯誤;碳中和是生產者固定的CO2的總量與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呼吸和化石燃料燃燒等釋放的CO2的總量達到動態平衡,C錯誤。]
16.D [海州灣海灣生態與自然遺跡海洋特別保護區可保護現有的海洋及海岸的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C錯誤。]
17.A [該生態系統中,物質可被循環利用,但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且隨著果蔬產品、農產品、畜產品的輸出,需要系統外的物質供應,A錯誤。]
18.D [該生態農業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充分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循環原理,A正確;通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將塘泥、糞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如水和二氧化碳等,為作物的生長提供營養,C正確;該生態工程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和能量的多級利用,D錯誤。]
19.(1)碳足跡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2)一定地區的生態承載力和生態足跡的差額 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態承載力總量增加的速度小于生態足跡總量增加的速度 (3)多 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大力植樹造林,并減少化石燃料的利用
20.(1)減少了燃燒煤炭所產生的污染 充分利用了廢棄物中的能量,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 (2)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續 (3)ABDF (4)不正確。因為食物鏈越長,各營養級中的生物數量難以達到一定規模,影響經濟效益;營養級越多,高營養級生物獲得的能量越少,該營養級生物數量也越少 (5)農產品輸出會帶走大量的元素,沼渣和糞、尿等不足以將元素都歸還農田,因此需要施用一定量的化肥以維持輸出量與輸入量的平衡
21.(1)作為分解者將水稻秸稈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還可以投入市場給人類創造收益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稻田中的各種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形成了統一的整體 (2)生態學 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循環 (3)含碳有機物和CO2 大 (4)植樹造林提高植被覆蓋率;使用清潔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減少農藥、化肥和塑料薄膜的使用,倡導低碳經濟
22.(1)無機環境 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 就地 (2)直接 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它的直接價值 (3)環境容納量 K/2(或環境容納量的一半) 盲目引入外來物種導致的外來物種入侵會破壞生物多樣性(共49張PPT)
章末檢測試卷(四)
1.生態足跡又叫生態占用,是指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某一人口單位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積。下列有關說法合理的是
A.綠色出行、使用低耗能電器,能減少生態足跡
B.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少
C.生態足跡的值越大,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越小
D.降低肉食比例,可提高能量傳遞效率,增大生態足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綠色出行、使用低耗能電器,能減少生態足跡,有利于可持續發展,A正確;
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越大,B、C錯誤;
降低肉食比例,可提高能量利用率,減小生態足跡,D錯誤。
2.(2023·河源高二期末)下列關于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說法,錯誤的是
A.人的生存需要糧食,人口增長會使人們過度利用耕地和開墾更多的農
田,繼而又會使人口繼續增多
B.人的生存除需要糧食等各種農產品以外,還有多種物質和精神需求,
因此人口增長也會給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壓力
C.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將會自然減小
D.我國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許多都與人口眾多有直接關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各種消費水平不斷提高,而人口增長造成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加劇,因此人口增長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壓力,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和緩解全球溫室效應危機的措施依次是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以及水泥的生產;營造森林綠地
B.SO2等有毒氣體的大量產生;種植夾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劑的泄漏;采用無氟制冷劑
D.汽車和工廠排放的廢氣和煙塵;收取排污費,限令整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產生溫室效應的原因是大氣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以及水泥的生產等。要想緩解全球溫室效應的危機,需采取的措施是降低大氣中CO2的濃度,如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2024·攀枝花高二期末)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和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共同
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B.紅樹林具有維持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的作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
的間接價值
C.生物多樣性在促進生態系統中基因流動和協同進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生
態價值
D.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它的直接價值,潛在價值也將逐漸展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所有的動植物、微生物等,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包括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A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每年的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下列關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A.合理引入某種害蟲的天敵,既能有效控制害蟲,又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樣性
B.生物的生態效益、經濟價值、藥用功能均屬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C.建立植物園、禁止采伐珍稀瀕危植物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有效可行的措施
D.霧霾天氣影響物種生育的溫度、光照、pH等環境條件,會破壞生物多樣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生態效益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B錯誤。
6.朱鹮是一種稀有的美麗鳥類,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國各級政府和機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國野生朱鹮的種群數量由1981年的7只發展到2016年的2 200多只。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環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棲息地縮小等都是導致野生朱鹮大量減少的原因
B.易地保護是保護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
C.保護朱鹮是因為它具有直接價值、間接價值和潛在價值
D.朱鹮的數量減少,使得生物多樣性中的遺傳多樣性被破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就地保護是保護野生動物最有效的方式,B錯誤。
7.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要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等,以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保護濕地最常見的方法是就地保護,即建立自然保護區,這是對生物多樣性
最有效的保護
B.濕地生態系統具有的旅游觀賞、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等直接價值遠高于
其間接價值
C.生物多樣性是數十億年生物進化的結果,生物進化的實質是新物種不斷形成
D.保護和修復濕地要禁止人類在濕地的一切活動,依賴于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
力穩定性進行恢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它的直接價值,B錯誤;
生物多樣性是數十億年生物進化的結果,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C錯誤;
保護和修復濕地要盡量減少人類的干擾,依賴生態系統具有的恢復力穩定性,D錯誤。
8.(2024·南通高二期末)某縣區發生6.2級地震,造成該縣受損嚴重,地震后的修復需要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地震等自然災害會影響種群密度,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
B.修復時根據當地環境選擇合適的植物種植,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
C.對災區進行植樹造林、植被保護有利于增加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
D.地震后災區使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有利于增大生態足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太陽能、地熱能、風能屬于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地震后的災區使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有利于減小生態足跡,D錯誤。
9.如圖是“無廢棄物農業”生態系統示意圖。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該圖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循環原理
B.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人
C.該系統實現了廢棄物資源化,減少了環境污染
D.分解者在該系統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生產者,故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作物。
10.(2024·綿陽高二期末)某河流流經城區多個居民區,曾經是城區主要的排污大河,水質污染嚴重。經過修復治理后,該河流現已成為一道集行洪、蓄水、綠化、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綠色長廊。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修復過程中生物多樣性日趨豐富,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增強
B.修復過程中河岸合理布設多種植物,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
C.治理河水有機污染時,可引入本地水生植物增大對污染物的吸收
D.治理后的河流綠色長廊,體現了生態系統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河流修復過程中生物多樣性日趨豐富,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增強,恢復力穩定性減弱,A錯誤;
修復過程中河岸合理布設多種植物,體現了生態工程的自生原理,B錯誤;
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河水中的有機污染物,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1.為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國作為《濕地公約》締約國,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保護、開發和建設責無旁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濕地生態系統能調節氣候、蓄洪防旱,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B.人為恢復濕地生態系統時,往往需要向生態系統輸入物質和能量
C.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濕地不會造成明顯影響,說明濕地生態系統具
有恢復力穩定性
D.濕地生態恢復工程是采用工程學和生態學措施相結合的方法使受到干
擾的濕地得以恢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濕地不會造成明顯影響,說明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抵抗力穩定性,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2.(2023·秦皇島高二期末)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措施。下列關于如圖所示保護區的敘述,錯誤的是
A.核心保護區面積需根據被保護物種的特點確定
B.核心保護區要避免人類活動的干擾破壞
C.緩沖區中可進行砍伐、采礦和狩獵等高影響活動
D.建立綠色通道可以有效降低棲息地的碎片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自然保護區面積確定時必須以主要保護對象的特
征為基礎,保證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因此核心保護區面積需根據被保護物種的特點確
定,A正確;
人類活動的干擾破壞會對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造成極大威脅,影響保護區的健康發展,因此核心保護區要避免人類活動的干擾破壞,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自然保護區內所有地區都要禁止砍伐、采礦和狩
獵等高影響活動,C錯誤;
棲息地的破碎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地理隔離,導
致基因交流的機會減少,減小個體間交配繁殖的
機會,導致物種有滅絕的可能,生物多樣性減少,建立綠色通道可以有效降低棲息地的碎片化,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3.冬季生態型種植、養殖模式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經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秸稈及
牛糞中的有機物轉變為無機物
B.該種植、養殖模式遵循了生態工
程的自生和整體等原理
C.溫室內溫度較高降低了牛維持體
溫的能量消耗,使牛生長加快
D.該種植、養殖模式較好地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有機物
分解成無機物,加速物質的循環
過程,A正確;
題圖的設計能夠充分利用光能,
使牛棚的溫度保持較高的水平,
這使牛因維持體溫而消耗的能量減少,更多的有機物用于牛的生長發育,因此,牛的生長速率明顯加快,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從生態系統功能的角度分析,題中所述的養殖模式較好地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但能量是不能循環利用的,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2024·大同高二期中)某地建立了如圖所示的“稻菇輪作”栽培模式,對其應用的生態工程原理分析錯誤的是
A.利用秸稈發酵作為赤松茸栽培基料,
遵循了循環原理
B.菌糠作為有機肥還田促進水稻生長,
遵循了自生原理
C.選擇適合當地環境的水稻、赤松茸,遵循了協調原理
D.“稻菇輪作”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產業發展,遵循了整體原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菌糠作為有機肥還田促進水稻生長,遵循了循環原理,B錯誤。
15.(2023·南寧高二期末)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間點,CO2的排放量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產生的CO2排放量,實現CO2相對“零排放”。碳足跡表示扣除海洋對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燒排放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獲取碳元素的方式只有光合作用
B.只要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就能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將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
保護
C.碳中和是生產者固定的CO2的總量與消費者呼吸釋放的CO2總量達到動態平衡
D.人口增長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壓力,人類生活方式不同,碳足跡的大小可能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獲取碳元素的方式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A錯誤;
碳中和是生產者固定的CO2的總量與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呼吸和化石燃料燃燒等釋放的CO2的總量達到動態平衡,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6.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我國制定的海洋伏季休漁政策既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舉措,也遵循可
持續發展的理念
B.熱帶雨林具有的旅游觀賞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分別體現了生物多樣性
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
C.海州灣海灣生態與自然遺跡海洋特別保護區只是保護海岸原生動植物
的多樣性
D.生物多樣性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生物多樣性喪失屬于全球性生態
環境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海州灣海灣生態與自然遺跡海洋特別保護區可保護現有的海洋及海岸的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7.(2024·寶雞高二月考)如圖為典型生態農業循環生產模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生態系統中,物質可被循環利用,
而不依賴系統外的供應
B.在該生態系統中,能量一般儲存在
有機物中并通過有機物進行傳遞,
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該生態農業主要遵循了生態工程的循環原理
D.通過適當延長光照時間可以增加雞的產蛋量,這是對生態系統物理信息的應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該生態系統中,物質可被循環
利用,但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
且隨著果蔬產品、農產品、畜
產品的輸出,需要系統外的物
質供應,A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8.如圖是某農戶家庭種、養系統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生態農業充分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循環原理
B.作物作為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為
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
C.塘泥、糞等通過土壤微生物的分
解作用為作物的生長提供營養
D.該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相對較少,
難以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該生態農業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
用,充分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循環
原理,A正確;
通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
將塘泥、糞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
機物,如水和二氧化碳等,為作物的生長提供營養,C正確;
該生態工程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和能量的多級利用,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9.生態足跡是指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某一人口單位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積;生態承載力則代表地球提供資源的能力。科學家統計了1961年至2014年間全球生態足跡總量和生態承載力總量的變化情況,結果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態足跡中的________是指扣除海洋
對碳吸收之后,吸收化石燃料排放CO2
等所需的森林面積。除化石燃料燃燒外,
碳從生物群落進入非生物環境的途徑還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生態盈余”或“生態赤字”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據圖分析,生態赤字越來越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足跡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一定地區的生態承載力和生態足跡的差額
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態承載力總量增加的速度小于生態足跡總量增加的速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生態足跡越大,人類所需的資源越
___。生活方式不同,生態足跡的大小
可能不同,請提出一種縮小生態足跡、
減少環境污染的生活方式: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大力植樹造林,并減少化石燃料的利用
20.某生態農場遵循“綠水青山
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推行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如圖
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可知,人類生活中所
需的能源來自太陽能、沼氣等。
利用這些能源與利用煤炭相比,突出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該生態工程中的能量能夠更多地被人類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減少了燃燒煤炭所產生的
充分利用了廢棄物中的能量,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
污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與傳統工程相比,生態工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續
(3)該生態農業應用了生態工程基本原理,據圖分析符合生態工程原理的敘述是______(填字母,多選)。
A.物質經過多級利用,實現了良性循環
B.每一級生產環節都獲得產品,提高了
生態經濟效益
C.生態農業比傳統農業自我調節能力差
D.由于各級產物都可以利用,減少了
廢物和污染
E.提高了能量的傳遞效率
F.保證主要物質或元素的轉化效率較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ABDF
(4)根據生態工程中的自生原理,
有人認為生態農業建設中,應使
食物鏈和營養級越長、越多則越
好。請你結合所學有關生態工程
原理,分析該結論是否正確?請
說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不正確。因為食物
鏈越長,各營養級中的生物數量難以達到一定規模,影響經濟效益;營養級越多,高營養級生物獲得的能量越少,該營養級生物數量也越少
(5)除沼渣和糞、尿等外,管理
者還需向生態農田施用一定量
的化肥,才能使其正常運轉和
長期發展,其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農產品輸
出會帶走大量的元素,沼渣和
糞、尿等不足以將元素都歸還
農田,因此需要施用一定量的化肥以維持輸出量與輸入量的平衡
21.“四位一體”(人居—種植—養殖—沼氣)生態農業是我國北方典型的生態農業模式,它以沼氣為紐帶,將養豬、養鴨、種植水稻蔬菜、養蘑菇、沼氣工程等多個生產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生態效益得到良性循環和發展。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該生態系統中蘑菇的作用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圖中成分外,該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還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
學認為稻田是一個生態系統,其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作為分
解者將水稻秸稈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還可以投入市場給人類創造收益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稻田中的各種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形成了統一的整體
(2)生態工程建設的目的是遵循________
規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
環境污染,達到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同步發展。該生態農場建設實現了生
活垃圾、動物糞便、沼渣和沼液的充分
利用,遵循了生態工程的_____原理。
(3)碳在該農業生態系統的不同組成成分間的流動形式為______________
_____。與植食性食物相比,食用動物性食物產生的生態足跡更____(填“大”或“小”)。
生態學
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循環
含碳有機物和
C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碳中和指在一定時間內產生的溫室氣
體排放總量被抵消,實現二氧化碳“零
排放”。我國確定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的目標,請從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角度
考慮,提出早日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可行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兩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植樹造林提高植被覆蓋率;使用清潔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減少農藥、化肥和塑料薄膜的使用,倡導低碳經濟
22.濕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態系統,被稱為“地球之腎”,保護濕地的生物多樣性顯得尤為重要。回答下列問題:
(1)生物多樣性是不同物種之間以及生物與________之間協同進化的結果,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層次上制定保護戰略,我國已建立多個濕地自然保護區,這種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屬于_____保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無機環境
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
就地
(2)在遼河三角洲濕地中生長著一種能呈現紅色的植物堿蓬,形成了“紅海灘”景觀,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觀賞,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價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從生物多樣性價值的角度分析,“退田還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直接
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它的直接價值
(3)保護生物多樣性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開發利用,而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利用。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水庫中所能維持的某種魚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____________,又稱K值,把水庫中該種魚的數量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濕地中不應盲目引入外來物種,以避免降低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結合生物多樣性知識解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環境容納量
K/2(或環境容納量的一半)
盲目引入外來物種導致的外來物種入侵會破壞生物多樣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堆龙德庆县| 凤山市| 油尖旺区| 崇义县| 三亚市| 乌兰县| 青田县| 怀安县| 靖远县| 日土县| 资溪县| 久治县| 云安县| 双鸭山市| 武宣县| 南京市| 宣恩县| 湟源县| 兰西县| 苍山县| 吉隆县| 鄯善县| 彭水| 张掖市| 岳池县| 雷山县| 蕉岭县| 寿宁县| 柏乡县| 河源市| 衡水市| 博白县| 连云港市| 科技| 绥棱县| 洪湖市| 惠州市| 昌邑市| 南靖县| 浙江省|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