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章末檢測試卷(三)(課件 試卷(含解析)2份打包)高中生物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生物與環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章末檢測試卷(三)(課件 試卷(含解析)2份打包)高中生物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生物與環境

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三)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8小題,每小題3分,共54分)
1.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專門營腐生生活的細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B.食物網中生物的種間關系都為捕食
C.食物網中各種生物所處的營養級是一成不變的
D.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
2.如圖為南極某海域的食物網。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食物網共有9條食物鏈
B.硅藻既是生產者,又是分解者
C.磷蝦在不同食物鏈上屬于不同營養級
D.嚴禁過度捕殺藍鯨是由于其對該食物網影響最大
3.(2023·全國甲,5)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著食物鏈傳遞,食物鏈中的每個環節即為一個營養級。下列關于營養級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同種動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能屬于不同營養級
B.作為生產者的綠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來源于太陽
C.作為次級消費者的肉食性動物屬于食物鏈的第二營養級
D.能量從食物鏈第一營養級向第二營養級只能單向流動
4.如圖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解,N1~N6表示能量數值。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蜣螂同化的能量屬于第二營養級同化的能量
B.最高營養級同化量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流入分解者
C.草食動物N5/N4的比值大于肉食動物的這一比值
D.能量由第一營養級傳遞到第二營養級的傳遞效率為N5/N2×100%
5.(2024·宜賓高二檢測)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將生物在時間、空間上進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中,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都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
B.“稻—萍—蛙”立體養殖能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間和資源,提高能量傳遞效率
C.沼氣發酵使植物同化的能量得到多級利用,沼渣施肥使能量重新流入生產者
D.玉米田除蟲調整了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6.(2024·咸陽高二期末)在能量流動過程中,生態效率是指食物鏈各營養級實際利用的能量與可利用的能量之間的比率。其表示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光合作用效率、消費者同化效率、生長效率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動物的同化效率為同化的能量/攝取的能量
B.某營養級生物的生長效率為該營養級的有機物積累量/該營養級的同化量
C.由于能量流動具有逐級遞減的特點,肉食性動物的同化效率低于草食動物的同化效率
D.肉食性動物的生長效率比草食動物的低,與其在追捕獵物時消耗能量多有關
7.下列有關物質循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非生物環境中的物質只有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進入生物群落
B.生物群落中的物質只能通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非生物環境
C.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獨立進行的兩個過程
D.非生物環境中的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
8.如圖1是生態系統的碳循環部分示意圖,其中甲、乙、丙、丁組成了生物群落;圖2為相關食物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1中缺少兩個箭頭,分別是“非生物環境→丁”以及“甲→丙”
B.圖1中的丁、丙分別和圖2中的a、e相對應
C.圖1中的甲對應圖2中的d、c、b
D.圖示中Pb、Hg等有害物質在乙和e中積累相對較多
9.(2024·汕頭高二調研)凡納濱對蝦是華南地區養殖規模最大的對蝦種類。放苗1周內蝦苗取食藻類和浮游生物,1周后開始投喂人工餌料,1個月后對蝦完全取食人工餌料。1個月后蝦池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放蝦苗1周后藻類和浮游動物增加,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會減輕
B.1個月后藻類在蝦池的物質循環過程中仍處于主要地位
C.浮游動物攝食藻類、細菌和有機碎屑,屬于消費者
D.異養細菌依賴蝦池生態系統中沉積物提供營養
10.下列有關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生態系統中信息的來源只有生物
B.生態系統中信息的傳遞需要媒介
C.生物通過信息傳遞維持種群數量的穩定,調節種間關系
D.人可以模擬動物的信息控制昆蟲繁殖,提高農作物產量
11.如圖表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兔種群與植物種群的相互關系。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這是一種負反饋調節機制
B.這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體現
C.有利于生態系統保持相對穩定
D.能夠保證生態系統不會受到任何外界干擾而失衡
12.(2023·石家莊高二期末)某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展示了水稻被利用的多種形式,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灰分還田、菌渣還田實現了稻田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
B.精米、糙米、米糠、秸稈等含有的能量是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C.秸稈、稻殼培養食用菌能被人利用,提高了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
D.稻田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低,需要人工管理和干預才能維持穩定
13.(2023·南京高二質檢)如圖為某生態系統碳循環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d表示大氣中的CO2,由于許多因素的影響,其含量夏季高于冬季
B.通過a的吸收,a、b的呼吸作用、c的分解作用及e的燃燒,實現碳循環
C.在正常演替過程中,生產者吸收的CO2量等于整個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D.只需將d的含義改為熱能,該圖即可表示為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示意圖
14.(2023·蘭州高二期中)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農牧業生產現象的規律總結,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無田甫田,維莠驕驕”描述的是農田中狗尾草生長的現象,狗尾草與農作物之間是種間競爭關系
B.“菜花黃,蜂鬧房”體現消費者對農作物傳粉具有重要作用
C.“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描述的是捕食關系,“呦呦”屬于生態系統中的行為信息
D.“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描述農業生產應避免蟲害,體現了合理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流向對人最有益的部分
15.為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政府宣布于2030年前確保碳達峰(CO2排放量達到峰值),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CO2排放量與減少量相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CO2只能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從非生物環境進入生物群落
B.植樹造林和減少化石燃料燃燒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舉措
C.群落中的碳元素能通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重返非生物環境
D.碳元素在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反復循環
16.(2023·昆明高二期末)持續的過度放牧導致某草場退化,進而為布氏田鼠的繁殖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鼠害加劇,致使草場進一步退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禁止在草場放牧后,草場恢復的過程體現其恢復力穩定性
B.布氏田鼠的繁殖導致草場進一步退化屬于負反饋調節
C.草場退化即草場的結構、功能、收支平衡被打破
D.合理確定草場的載畜量,才能保持畜產品的持續高產
17.(2024·武漢高二期末)研究人員通過監測長江江豚獨特的聲吶信號調查其種群數量,通過調查江豚的種群數量可以評估長江生態系統的狀況。長江江豚及其自然保護區內部分生物類群的食物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長江江豚獨特的聲吶信號屬于生態系統的物理信息
B.通過該方法調查種群密度能避免對長江江豚造成傷害
C.增加浮游動物和鯉魚的數量能提高長江江豚的K值
D.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分析,鯉魚是初級消費者
18.(2023·貴陽高二月考)如圖表示某湖泊中各生物間的部分能量流動關系,有關數值用有機物干物質量表示(單位:J·km-2·a-1)。據圖分析,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某些浮游動物既是消費者又是分解者
B.小型魚蝦類同化的能量都來自浮游動物
C.捕撈強度過大,不會導致該湖泊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下降
D.有機碎屑能被浮游動物利用,說明生態系統中能量能循環利用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46分)
19.(10分)(2024·揭陽高二質檢)如圖是某海洋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海洋水深關系的曲線。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2分)遠洋水域水深30 m以后隨著水深增加,固定太陽能的量逐漸______,影響這一變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2)生活在100 m以下的生物,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3)(4分)海洋中的生產者固定太陽能是能量流動的________過程,然后沿著______________(渠道)流動,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該海域受到輕微污染后,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仍能維持相對穩定,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分)圖1為某地區蘋果種植戶發展生態果園的模式圖,圖2是該生態系統內能量流動的示意圖[單位為kJ/(m2·a)]。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4分)該生態果園中的所有生物構成______________,食用菌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圖1中屬于第二營養級的有__________________,雞和害蟲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園中花天牛以果樹的花和葉為食,腫腿蜂可以將卵產在花天牛幼蟲的體表,吸取幼蟲的營養,腫腿蜂和花天牛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
(3)(1分)從物質循環角度分析,碳元素在該生物群落內部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傳遞。
(4)(5分)圖2中的A代表______________,肉食性動物同化的能量為________kJ/(m2·a),能量從生產者傳遞到植食性動物的效率為________。
(5)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較,農業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0分)某種植物上棲息著一定數量的甲、乙兩種昆蟲和蜘蛛。甲、乙兩種昆蟲均以該植物為食,蜘蛛以乙昆蟲為食。甲昆蟲在白天活動,乙昆蟲在夜晚活動。甲昆蟲采食該種植物的葉片后,植物會釋放出揮發性的物質X,X既可吸引甲昆蟲的天敵,又能驅趕乙昆蟲。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現象中,物質X分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間進行信息的傳遞。
(2)(4分)影響甲昆蟲活動的信息有兩大來源,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影響乙昆蟲活動的信息種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網上捕食乙昆蟲所利用的信息種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質X,短期內該植物上甲昆蟲天敵數量________,乙昆蟲天敵數量______。
(4)上述例子說明,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2.(12分)在對某湖泊環境問題的研究中,某研究小組首先選取了該湖泊中5種不同生物A、B、C、D、E,并對其進行消化道內食物組成的分析;然后又請當地湖泊研究所的專家對這5種生物體內2種污染物的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如表所示。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生物種類 消化道內食物組成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A 魚(甲) 魚(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魚(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m
(1)據表推測,這5種生物可能形成的營養結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表中字母及箭頭表示),E的殺蟲劑含量m的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C中的能量不變,將B的食物比例由C∶E=1∶1調整為3∶1,能量傳遞效率按20%計算,該生態系統傳遞給B的能量是原來的________倍。
(3)圖示為該湖泊生態系統碳循環的示意圖,甲、乙、丙、丁代表生態系統的4種成分,圖中以有機物形式傳遞的過程有______________(填序號),丁在該生態系統中的成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對湖泊周邊土壤進行小動物豐富度的調查,對其中個體較大、種群數量有限的小動物可以采用的統計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D [專門營腐生生活的細菌一定是分解者,A錯誤;食物網中生物的種間關系可能是捕食或種間競爭,B錯誤;在不同食物鏈中,同一生物所處的營養級可能不同,C錯誤。]
2.A [硅藻是植物,屬于生產者,B錯誤;磷蝦在每一條食物鏈中都是第二營養級,C錯誤;生產者(硅藻)遭到破壞對食物網的影響最大,D錯誤。]
3.C
4.D [蜣螂同化的能量,屬于第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A錯誤;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包括流入分解者的能量,B錯誤;不同營養級的生物同化量與攝入量的比值無法判斷,C錯誤;第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是N2,第二營養級同化的能量是N5,能量由第一營養級傳遞到第二營養級的傳遞效率為N5/N2×100%,D正確。]
5.D [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中,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主要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可能還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輸入,如人為投放的餌料中的能量,A錯誤;“稻—萍—蛙”立體養殖模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間和資源,但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B錯誤;沼渣中的能量不能重新流入生產者,C錯誤。]
6.C [根據“生態效率是指食物鏈各營養級實際利用的能量與可利用的能量之間的比率”,可推知動物的同化效率為同化的能量/攝取的能量,某營養級生物的生長效率為該營養級的有機物積累量/該營養級的同化量,A、B正確;同化效率為同化的能量/攝取的能量,同化效率的大小與食物性質或類型有關,通常肉食動物的同化效率要高于植食動物的同化效率,C錯誤。]
7.D
8.B [分析題圖可知,圖1中,丁是生產者,甲和乙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因此圖中還缺少非生物環境→丁和甲→丙的過程,A正確;圖1中的丁是生產者、丙是分解者,圖2中的a是生產者、e是消費者,丁、丙與a、e不相對應,B錯誤;圖1中的甲是初級消費者,對應圖2中的初級消費者d、c、b,C正確;Pb、Hg等有害物質在最高營養級積累最多,所以在圖示中乙和e中積累相對較多,D正確。]
9.B [放蝦苗1周后開始投喂人工餌料,蝦池中有機碎屑含量增加,水體中N、P等無機鹽增多,水體富營養化嚴重,A錯誤;藻類作為生產者,在物質循環中占主要地位,B正確;浮游動物攝食藻類,同時又攝食細菌和有機碎屑,屬于消費者和分解者,C錯誤;異養細菌依賴蝦池生態系統中的沉積物和有機碎屑提供營養,D錯誤。]
10.A [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可來自生物和非生物環境,A錯誤。]
11.D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當外界干擾因素的強度超過一定限度時,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急劇下降,生態平衡就會遭到嚴重的破壞,D錯誤。]
12.D [灰分還田、菌渣還田實現了稻田生態系統的物質的循環利用,但不能實現能量的循環利用,A錯誤;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人工輸入能量的總和,B錯誤;秸稈、稻殼培養食用菌能被人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C錯誤;稻田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簡單,抵抗力穩定性較低,需要人工管理和干預才能維持穩定,D正確。]
13.B
14.C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描述的是捕食關系,“呦呦”屬于生態系統中的物理信息,而非行為信息,C錯誤。]
15.A [大氣中的CO2主要來源為化石燃料的燃燒,植樹造林有助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CO2,降低大氣中的CO2濃度,B正確;群落中的碳可以經過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返回非生物環境,C正確;非生物環境中的碳以CO2的形式被生產者吸收利用,生物體內的碳通過呼吸作用等再以CO2的形式釋放到非生物環境,即碳元素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反復循環,D正確。]
16.B [布氏田鼠的繁殖使鼠害加劇、草場進一步退化,屬于正反饋調節,B錯誤;草場退化是草場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被打破的過程,而處于生態平衡的生態系統具有結構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的特點,因此草場退化也就是草場的結構、功能、收支平衡被打破,C正確;合理確定草場的載畜量,合理利用草場資源,能保持畜產品的持續高產,D正確。]
17.D [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分析,鯉魚以浮游動物為食是次級消費者,同時又以有機碎屑為食是分解者,D錯誤。]
18.A [分析題圖可知,以植物為食的浮游動物是消費者,以有機碎屑為食的浮游動物是分解者,A正確;題圖為某湖泊中各生物間的部分能量流動關系,而能量流動具有逐級遞減的特點,由浮游動物輸入到小型魚蝦類的能量小于由小型魚蝦類輸入到食魚性魚類的能量,說明小型魚蝦類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來自浮游動物,B錯誤;捕撈強度過大,易導致該湖泊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降低,自我調節能力減弱,抵抗力穩定性下降,C錯誤;有機碎屑能被浮游動物利用,說明生態系統中物質能循環利用,D錯誤。]
19.(1)減少 陽光 (2)消費者和分解者 (3)輸入 食物鏈和食物網 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4)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20.(1)群落 分解者 害蟲、雞、鴨 捕食和種間競爭 (2)寄生 (3)有機物 (4)呼吸作用 7.5 12.73% (5)森林生態系統中食物鏈、食物網比農業生態系統復雜
21.(1)植物與甲昆蟲的天敵、植物與乙昆蟲 (2)非生物環境 生物 化學信息和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 (3)增加 減少
(4)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進而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22.(1) 5<m<31 (2)1.5 (3)③④⑦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4)記名計算法
解析 (1)根據表格分析可知,C被E、B捕食,E被D、B捕食,D被A捕食,因此構成的食物網見答案;營養級越高,汞和殺蟲劑在生物體內積累越多,因此E水蚤的殺蟲劑含量應該大于C、小于B或D,因此表格中的m的值應該滿足:5<m<31。(2)根據題意分析,假設食物比例改變前后B的能量分別是X、Y,根據20%的傳遞效率和C的能量不變計算,則X/2÷20%+X/2÷20%÷20%=3Y/4÷20%+ Y/4÷20%÷20%,Y/X=1.5,即該生態系統傳遞給B的能量是原來的1.5倍。(3)圖中甲是生產者,乙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庫,其中丁屬于生態系統中的成分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傳遞的,即圖中以有機物形式傳遞的過程有③④⑦。(4)對土壤中體型較大、數目不多的小動物進行豐富度調查時,可采用記名計算法。(共54張PPT)
章末檢測試卷(三)
1.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專門營腐生生活的細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B.食物網中生物的種間關系都為捕食
C.食物網中各種生物所處的營養級是一成不變的
D.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專門營腐生生活的細菌一定是分解者,A錯誤;
食物網中生物的種間關系可能是捕食或種間競爭,B錯誤;
在不同食物鏈中,同一生物所處的營養級可能不同,C錯誤。
2.如圖為南極某海域的食物網。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食物網共有9條食物鏈
B.硅藻既是生產者,又是分解者
C.磷蝦在不同食物鏈上屬于不同營養級
D.嚴禁過度捕殺藍鯨是由于其對該食物
網影響最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硅藻是植物,屬于生產者,B錯誤;
磷蝦在每一條食物鏈中都是第二營
養級,C錯誤;
生產者(硅藻)遭到破壞對食物網的
影響最大,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2023·全國甲,5)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著食物鏈傳遞,食物鏈中的每個環節即為一個營養級。下列關于營養級的敘述,錯誤的是
A.同種動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能屬于不同營養級
B.作為生產者的綠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來源于太陽
C.作為次級消費者的肉食性動物屬于食物鏈的第二營養級
D.能量從食物鏈第一營養級向第二營養級只能單向流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雜食動物既會取食植物,又會捕食動物,如果以植物為食就是第二營養級,如果以動物為食就是第三營養級或更高營養級,所以不同食物鏈中的同種動物會處于不同的營養級,A正確;
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來源于太陽,B正確;
生產者是第一營養級,初級消費者是第二營養級,次級消費者是第三營養級,C錯誤;
因為第一營養級是植物,第二營養級是動物,食物鏈是單向的,能量流動也是單向的,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如圖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解,N1~N6表示能量數值。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蜣螂同化的能量屬于第二營養
級同化的能量
B.最高營養級同化量的去向是呼
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長、發育
和繁殖,流入分解者
C.草食動物N5/N4的比值大于肉食動物的這一比值
D.能量由第一營養級傳遞到第二營養級的傳遞效率為N5/N2×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蜣螂同化的能量,屬于第一
營養級同化的能量,A錯誤;
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
量包括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B錯誤;
不同營養級的生物同化量與攝入量的比值無法判斷,C錯誤;
第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是N2,第二營養級同化的能量是N5,能量由第一營養級傳遞到第二營養級的傳遞效率為N5/N2×100%,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2024·宜賓高二檢測)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將生物在時間、空間上進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中,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都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
B.“稻—萍—蛙”立體養殖能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間和資源,提高能量傳遞效率
C.沼氣發酵使植物同化的能量得到多級利用,沼渣施肥使能量重新流入生產者
D.玉米田除蟲調整了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中,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主要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可能還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輸入,如人為投放的餌料中的能量,A錯誤;
“稻—萍—蛙”立體養殖模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間和資源,但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B錯誤;
沼渣中的能量不能重新流入生產者,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2024·咸陽高二期末)在能量流動過程中,生態效率是指食物鏈各營養級實際利用的能量與可利用的能量之間的比率。其表示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光合作用效率、消費者同化效率、生長效率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動物的同化效率為同化的能量/攝取的能量
B.某營養級生物的生長效率為該營養級的有機物積累量/該營養級的同化量
C.由于能量流動具有逐級遞減的特點,肉食性動物的同化效率低于草食動物的
同化效率
D.肉食性動物的生長效率比草食動物的低,與其在追捕獵物時消耗能量多有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根據“生態效率是指食物鏈各營養級實際利用的能量與可利用的能量之間的比率”,可推知動物的同化效率為同化的能量/攝取的能量,某營養級生物的生長效率為該營養級的有機物積累量/該營養級的同化量,A、B正確;
同化效率為同化的能量/攝取的能量,同化效率的大小與食物性質或類型有關,通常肉食動物的同化效率要高于植食動物的同化效率,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下列有關物質循環的敘述,正確的是
A.非生物環境中的物質只有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進入生物群落
B.生物群落中的物質只能通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非生物環境
C.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獨立進行的兩個過程
D.非生物環境中的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非生物環境中的物質可以通過植物或光合細菌等的光合作用或者硝化細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進入生物群落,A錯誤;
生物群落中的物質通過生產者、消費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非生物環境,B錯誤;
物質是能量沿食物鏈(網)流動的載體,能量是物質在生態系統中循環往復的動力,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錯誤。
8.如圖1是生態系統的碳循環部分示意圖,其中甲、乙、丙、丁組成了生物群落;圖2為相關食物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1中缺少兩個箭頭,分別是“非生物環境→丁”以及“甲→丙”
B.圖1中的丁、丙分別和圖2中的a、e相對應
C.圖1中的甲對應圖2中的d、c、b
D.圖示中Pb、Hg等有害物質在乙和
e中積累相對較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分析題圖可知,圖1中,丁是生產者,
甲和乙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因
此圖中還缺少非生物環境→丁和甲
→丙的過程,A正確;
圖1中的丁是生產者、丙是分解者,圖2中的a是生產者、e是消費者,丁、丙與a、e不相對應,B錯誤;
圖1中的甲是初級消費者,對應圖2中的初級消費者d、c、b,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Pb、Hg等有害物質在最高營養級積累最多,所以在圖示中乙和e中積累相對較多,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2024·汕頭高二調研)凡納濱對蝦是華南地區養殖規模最大的對蝦種類。放苗1周內蝦苗取食藻類和浮游生物,1周后開始投喂人工餌料,1個月后對蝦完全取食人工餌料。1個月后蝦池生態系統的物
質循環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放蝦苗1周后藻類和浮游動物增加,水體
富營養化程度會減輕
B.1個月后藻類在蝦池的物質循環過程中仍
處于主要地位
C.浮游動物攝食藻類、細菌和有機碎屑,屬于消費者
D.異養細菌依賴蝦池生態系統中沉積物提供營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放蝦苗1周后開始投喂人工餌料,蝦
池中有機碎屑含量增加,水體中N、
P等無機鹽增多,水體富營養化嚴重,
A錯誤;
藻類作為生產者,在物質循環中占主
要地位,B正確;
浮游動物攝食藻類,同時又攝食細菌和有機碎屑,屬于消費者和分解者,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異養細菌依賴蝦池生態系統中的沉積物和有機碎屑提供營養,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下列有關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生態系統中信息的來源只有生物
B.生態系統中信息的傳遞需要媒介
C.生物通過信息傳遞維持種群數量的穩定,調節種間關系
D.人可以模擬動物的信息控制昆蟲繁殖,提高農作物產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可來自生物和非生物環境,A錯誤。
11.如圖表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兔種群與植物種群的相互關系。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這是一種負反饋調節機制
B.這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體現
C.有利于生態系統保持相對穩定
D.能夠保證生態系統不會受到任何外界干擾而失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當外界干擾因素的強度超過一定限
度時,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急劇下降,
生態平衡就會遭到嚴重的破壞,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2.(2023·石家莊高二期末)某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展示了水稻被利用的多種形式,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灰分還田、菌渣還田實現了
稻田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
的循環利用
B.精米、糙米、米糠、秸稈等
含有的能量是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C.秸稈、稻殼培養食用菌能被人利用,提高了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
D.稻田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低,需要人工管理和干預才能維持穩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灰分還田、菌渣還田實現
了稻田生態系統的物質的
循環利用,但不能實現能
量的循環利用,A錯誤;
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人工輸入能量的總和,B錯誤;
秸稈、稻殼培養食用菌能被人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稻田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簡單,抵抗力穩定性較低,需要人工管理和干預才能維持穩定,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3.(2023·南京高二質檢)如圖為某生態系統碳循環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d表示大氣中的CO2,由于許多因素的影響,其
含量夏季高于冬季
B.通過a的吸收,a、b的呼吸作用、c的分解作用及
e的燃燒,實現碳循環
C.在正常演替過程中,生產者吸收的CO2量等于整個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D.只需將d的含義改為熱能,該圖即可表示為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d表示大氣中的CO2,由于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
能力強于冬季等因素的影響其含量夏季低于冬
季,A錯誤;
碳循環是指組成生物體的碳在非生物環境和生
物群落之間的循環往返,即通過a的吸收,a、b的呼吸作用、c的分解作用及e的燃燒,可實現碳循環,B正確;
若此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群落處在正常演替的過程中,生產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個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由于能量只能單向流動、逐級遞減,且植物不能利用熱能,所以即使將d的含義改為熱能,題圖也不可表示為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示意圖,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2023·蘭州高二期中)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農牧業生產現象的規律總結,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無田甫田,維莠驕驕”描述的是農田中狗尾草生長的現象,狗尾草與農作
物之間是種間競爭關系
B.“菜花黃,蜂鬧房”體現消費者對農作物傳粉具有重要作用
C.“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描述的是捕食關系,“呦呦”屬于生態系統中的行
為信息
D.“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描述農業生產應避免蟲害,體現了合
理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流向對人最有益的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描述的是捕食關系,“呦呦”屬于生態系統中的物理信息,而非行為信息,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為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政府宣布于2030年前確保碳達峰(CO2排放量達到峰值),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CO2排放量與減少量相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CO2只能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從非生物環境進入生物群落
B.植樹造林和減少化石燃料燃燒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舉措
C.群落中的碳元素能通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重返非生物環境
D.碳元素在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反復循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大氣中的CO2主要來源為化石燃料的燃燒,植樹造林有助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CO2,降低大氣中的CO2濃度,B正確;
群落中的碳可以經過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返回非生物環境,C正確;
非生物環境中的碳以CO2的形式被生產者吸收利用,生物體內的碳通過呼吸作用等再以CO2的形式釋放到非生物環境,即碳元素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反復循環,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6.(2023·昆明高二期末)持續的過度放牧導致某草場退化,進而為布氏田鼠的繁殖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鼠害加劇,致使草場進一步退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禁止在草場放牧后,草場恢復的過程體現其恢復力穩定性
B.布氏田鼠的繁殖導致草場進一步退化屬于負反饋調節
C.草場退化即草場的結構、功能、收支平衡被打破
D.合理確定草場的載畜量,才能保持畜產品的持續高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布氏田鼠的繁殖使鼠害加劇、草場進一步退化,屬于正反饋調節,B錯誤;
草場退化是草場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被打破的過程,而處于生態平衡的生態系統具有結構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的特點,因此草場退化也就是草場的結構、功能、收支平衡被打破,C正確;
合理確定草場的載畜量,合理利用草場資源,能保持畜產品的持續高產,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7.(2024·武漢高二期末)研究人員通過監測長江江豚獨特的聲吶信號調查其種群數量,通過調查江豚的種群數量可以評估長江生態系統的狀況。長江江豚及其自然保護區內部分生物類群的食物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長江江豚獨特的聲吶信號
屬于生態系統的物理信息
B.通過該方法調查種群密度
能避免對長江江豚造成傷害
C.增加浮游動物和鯉魚的數量能提高長江江豚的K值
D.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分析,鯉魚是初級消費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
分分析,鯉魚以浮游
動物為食是次級消費
者,同時又以有機碎屑為食是分解者,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8.(2023·貴陽高二月考)如圖表示某湖泊中各生物間的部分能量流動關系,有關數值用有機物干物質量表示(單位:J·km-2·a-1)。據圖分析,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某些浮游動物既是消費者又是
分解者
B.小型魚蝦類同化的能量都來自
浮游動物
C.捕撈強度過大,不會導致該湖泊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下降
D.有機碎屑能被浮游動物利用,說明生態系統中能量能循環利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分析題圖可知,以植物為食
的浮游動物是消費者,以有
機碎屑為食的浮游動物是分
解者,A正確;
題圖為某湖泊中各生物間的
部分能量流動關系,而能量流動具有逐級遞減的特點,由浮游動物輸入到小型魚蝦類的能量小于由小型魚蝦類輸入到食魚性魚類的能量,說明小型魚蝦類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來自浮游動物,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捕撈強度過大,易導致該
湖泊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
性降低,自我調節能力減
弱,抵抗力穩定性下降,
C錯誤;
有機碎屑能被浮游動物利用,說明生態系統中物質能循環利用,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9.(2024·揭陽高二質檢)如圖是某海洋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海洋水深關系的曲線。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遠洋水域水深30 m以后隨著水深增加,固定
太陽能的量逐漸______,影響這一變化的非生
物因素主要是_____。
(2)生活在100 m以下的生物,從生態系統的組
成成分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減少
陽光
消費者和分解者
(3)海洋中的生產者固定太陽能是能量流動的
_____過程,然后沿著________________(渠
道)流動,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主要特點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該海域受到輕微污染后,生態系統的結構
和功能仍能維持相對穩定,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輸入
食物鏈和食物網
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20.圖1為某地區蘋果種植戶發展生態果園的模式圖,圖2是該生態系統內能量流動的示意圖[單位為kJ/(m2·a)]。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生態果園中的所有生物構成_____,食用菌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______,圖1中屬于第二營養級的有_____________,
雞和害蟲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__
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群落
分解者
害蟲、雞、鴨
捕食和種間
競爭
(2)果園中花天牛以果樹的花和葉為食,腫腿蜂可以將卵產在花天牛幼蟲的體表,吸取幼蟲的營養,腫腿蜂和花天牛的種間關系是_____。
(3)從物質循環角度分析,碳元素在該生物群落內部以_________的形式傳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寄生
有機物
(4)圖2中的A代表________,肉食性
動物同化的能量為____kJ/(m2·a),能
量從生產者傳遞到植食性動物的效率
為_______。
(5)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較,農業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呼吸作用
7.5
12.73%
森林生態系統中食物鏈、食物網比農業生態系統復雜
21.某種植物上棲息著一定數量的甲、乙兩種昆蟲和蜘蛛。甲、乙兩種昆蟲均以該植物為食,蜘蛛以乙昆蟲為食。甲昆蟲在白天活動,乙昆蟲在夜晚活動。甲昆蟲采食該種植物的葉片后,植物會釋放出揮發性的物質X,X既可吸引甲昆蟲的天敵,又能驅趕乙昆蟲。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現象中,物質X分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間進行信息的傳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植物與甲昆蟲的天敵、植物與乙昆蟲
(2)影響甲昆蟲活動的信息有兩大來源,分別是___________和_____。影響乙昆蟲活動的信息種類是________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網上捕食乙昆蟲所利用的信息種類是________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質X,短期內該植物上甲昆蟲天敵數量_____,乙昆蟲天敵數量_____。
(4)上述例子說明,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非生物環境
生物
化學信息和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
增加
減少
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進而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22.在對某湖泊環境問題的研究中,某研究小組首先選取了該湖泊中5種不同生物A、B、C、D、E,并對其進行消化道內食物組成的分析;然后又請當地湖泊研究所的專家對這5種生物體內2種污染物的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如表所示。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生物種類 消化道內食物組成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汞 某種殺蟲劑
A 魚(甲) 魚(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魚(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m
(1)據表推測,這5種生物可能形成的營養結構為____________(用表中字母及箭頭表示),E的殺蟲劑含量m的范圍是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m<31
生物種類 消化道內食物組成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汞 某種殺蟲劑
A 魚(甲) 魚(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魚(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根據表格分析可知,C被E、B捕食,E被D、B捕食,D被A捕食,因此構成的食物網見答案;營養級越高,汞和殺蟲劑在生物體內積累越多,因此E水蚤的殺蟲劑含量應該大于C、小于B或D,因此表格中的m的值應該滿足:5<m<31。
(2)若C中的能量不變,將B的食物比例由C∶E=1∶1調整為3∶1,能量傳遞效率按20%計算,該生態系統傳遞給B的能量是原來的____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
生物種類 消化道內食物組成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汞 某種殺蟲劑
A 魚(甲) 魚(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魚(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根據題意分析,假設食物比例改變前后B的能量分別是X、Y,根據20%的傳遞效率和C的能量不變計算,則X/2÷20%+X/2÷20%÷20%
=3Y/4÷20%+ Y/4÷20%÷20%,Y/X=1.5,即該生態系統傳遞給B的能量是原來的1.5倍。
(3)圖示為該湖泊生態系統碳循環的示意圖,甲、乙、
丙、丁代表生態系統的4種成分,圖中以有機物形式
傳遞的過程有_______(填序號),丁在該生態系統中
的成分為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③④⑦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圖中甲是生產者,乙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庫,其中丁屬于生態系統中的成分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傳遞的,即圖中以有機物形式傳遞的過程有③④⑦。
(4)若對湖泊周邊土壤進行小動物豐富度的調查,對其中個體較大、種群數量有限的小動物可以采用的統計方法是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記名計算法
對土壤中體型較大、數目不多的小動物進行豐富度調查時,可采用記名計算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荔县| 辛集市| 湖南省| 杭州市| 波密县| 林周县| 四会市| 上杭县| 读书| 固始县| 抚远县| 崇信县| 华蓥市| 常山县| 曲水县| 锦州市| 远安县| 清涧县| 精河县| 兰坪| 临西县| 乌海市| 开阳县| 古丈县| 台山市| 曲阜市| 巫山县| 海丰县| 兴安县| 闵行区| 集贤县| 石棉县| 汤阴县| 涟水县| 抚宁县| 汉川市| 黔江区| 若尔盖县| 高阳县| 澜沧| 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