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整本書閱讀《朝花夕拾》(第2課時)課件(共72張PPT)+教案+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整本書閱讀《朝花夕拾》(第2課時)課件(共72張PPT)+教案+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共72張PPT)
上節課我們《朝花夕拾》的內容作了大致了解,學習了用精讀、略讀和瀏覽的方法閱讀文章,今天我們將對《朝花夕拾》進行專題研究,并針對考點進行練習。
魯 迅
整本書閱讀
精讀、略讀、瀏覽
《朝花夕拾》是魯迅從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記憶中抄出來的”片段,展現了他的一段段人生歷程。瀏覽全書,精讀部分篇章、段落,小組合作,從時空、事件等角度梳理書中魯迅的成長經歷,以自己喜歡的形式,有創意地呈現“魯迅成長史”。
㈠任務1:了解魯迅生活的“那些年”
1.童年
⑴經歷
祖母在夏日的夜晚搖著扇子給他猜謎、講故事;長媽媽給他講“美女蛇”“長毛”的故事;閏土的父親教他在冬日捕鳥。平日里,他經常到百草園玩,那里是他的童年樂園;他還有一只可愛的隱鼠陪伴左右;過年時他可以從長輩那里得到壓歲錢,買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
⑵總結
豐富多彩,溫馨有趣。
五猖會
2.少年
⑴經歷
常年在家和當鋪、藥鋪之間穿梭,尋找“名醫”開出的各種奇特的藥引,然而父親的病卻日益惡化,最終父親去世。父親臨終前,他聽從衍太太的教唆不停地大聲喊父親,導致父親痛苦地離去,這給他留下了永遠的遺憾。種種變故如大山一樣壓在他的身上,他不得不走出家門,前往外面的世界……
⑵總結
苦澀而又迷茫
3.青年
⑴經歷
在礦路學堂,他接觸到《天演論》等進步書籍,了解到新的思想。在日本學醫期間,“講義事件”和“幻燈片事件”對他觸動極大,他意識到學醫只能醫治人們病痛的身體,而只有喚醒人們麻木的靈魂才能真正救人,因此他走上了文學之路;在東京時,他還認識了范愛農,在回憶與范愛農的交往中,穿插了自己被打著進步旗號的青年利用的事,讓人唏噓。另外,這時期的魯迅也表達了對所謂的“正人君子”的深惡痛絕,還有對反對和妨害白話者的痛恨……
⑵總結
是新鮮的,也是屈辱的,更是勵志的。
㈡任務2:認識魯迅筆下的“那些人”
人物 外貌 主要情節 性格
長媽媽 黃胖而矮 喜歡切切察察;擺成“大”字的睡相;懂得許多規矩;講“美女蛇”“長毛”的故事;為“我”買來《山海經》 饒舌多事,粗俗,不拘小節,善良真誠,淳樸,愛護關心孩子
藤野先生 黑瘦,八字須,
戴著眼鏡 檢查并從頭到末地添改“我”抄的講義;指出“我”繪的解剖圖中的錯誤;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體而感到高興和放心;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的情形 和藹親切,正直熱誠,治學嚴謹,一絲不茍,實事求是
人物 外貌 主要情節 性格
范愛農 高大身材,長頭發,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 反對“我”發抗議電報到北京的主張;喝酒敘舊,邀請“我”同去看光復的紹興 正直,愛國,倔強,憤世嫉俗,認真負責
衍太太 給“我”看不健康的書籍;唆使“我”偷母親的首飾變賣并散布謠言;慫恿孩子們比賽打旋子,卻在孩子摔倒后推卸責任;催促“我”在父親臨終時一直呼喊父親 心術不正,自私自利,表里不一,多嘴多舌
人物 外貌 主要情節 性格
父親 《五猖會》中“我”急切期盼著去看迎神賽會,父親卻要“我”背誦完《鑒略》才能去看;《父親的病》中父親請醫治病,最終因醫治無效而去世 嚴厲,慈愛,對兒童心理的隔膜,是一個專制的封建家長
壽鏡吾 高而瘦,須發花白,戴著大眼鏡 給“我”看不健康的書籍;唆使“我”偷要求讀他指定的書,不喜歡“我”問書外的問題;讀書時往往入神陶醉 方正,質樸,博學,教育方式刻板守舊
《朝花夕拾》寫人記事,在平淡質樸的筆墨中蘊有深厚的情感,文章也就表現出豐富多樣的感彩。如寫長媽媽、藤野先生等,筆下常帶溫情,寄托著對他們的深切懷念;寫《《二十四孝圖》》等,難抑憤怒,對封建道德作出最猛烈的抨擊;寫范愛農,則在對故友的緬懷中,又蘊含著社會批判的鋒芒。閱讀《朝花夕拾》,梳理魯迅對各種人與事的情感態度,探究他情感背后的思想立場。基于自己的理解,給寫作《朝花夕拾》時的魯迅寫一封信,和他交流你對他的認識,以及從書中獲得的人生啟示。
㈢任務3:體會魯迅心中的“那些情”
尊敬的魯迅先生:
您好!
給您寫這封信我深感榮幸。我知道,《朝花夕拾》這本書是您的一部重要散文集,其中所收錄的十篇回憶性散文,反映了您童年、少年、青年時期的生活,也呈現了您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過程,表達了您對社會和人性的深刻見解。我希望能通過這封信,更深入地了解您在寫作時的思想情感。
面對童年成長的環境、對特別關心幫助自己的“貴人”,您是溫情脈脈的。在您童年的世界里,有心愛的寵物,有玩耍的樂園,這里,斑贅會釋放特殊的臭氣,蜈蚣也是可怕的毒蟲,兩種平時不討人喜歡的動物卻有著“無限趣味".....在您的成長過程中,您還遇到了兩個特別難忘的人。一個是“長媽媽”,她雖然沒有文化,甚至有幾分粗俗,但她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對生活有著美好希望,還給您買了“最為心愛”的《山海經》:一個是藤野先生,他認真訂正您的講義,關心您解剖尸體的情況,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對于充滿美好回憶的童年,對于樂于助人的善良的人,您表達了深切的懷念。
面對封建教育方式和封建孝道,您是憤怒的。關于封建教育方式,在《五猖會》中,在您想要去看心心念念的“五猖會”,興高采烈地準備出發時,您的父親卻突然把您叫住,要求您背完《鑒略》才能去。那時的封建家長們,大多不懂孩子的心理,認為玩耍是無用之事,讀書才是正道,常常對孩子采取專制的教育方式。對此,您感到壓抑,您是想反抗的。
關于封建孝道,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二十四孝圖》》。傳統的二十四孝故事中,郭巨為了供養自己的母親,竟然準備埋掉自己年幼的兒子。幸好他在地下挖到了黃金,不然他的兒子就一命鳴呼了。郭巨作為父親,做出如此殘忍的行為,反而被視為典型的孝子,真是有悖常理。這個故事讓您感到害怕,“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制。完全絕望了”。面對這害人的封建舊制度,您毅然拿起諷刺的筆,作出最猛烈的抨擊。
面對故友,您是同情的。您同范愛農在東京初識時產生了誤會,覺得他“很可愿”,甚至以為“要革命,首先就必須將范愛農除去”。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故鄉重逢時,笑談各自經歷,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知道他回鄉后,道輕蔑、排斥、迫害,幾乎無處容身,以至“躲在鄉下,教著幾個小學生糊口”。后來,經過諸多事件,你倆漸成知己,可惜,好友卻“景況愈困窮,言辭也愈凄苦”,最后“便在各處飄浮”,在對革命失望的心境中,在夜半刮大風下大雨時終至溺水而死。對熱愛祖國、倔強耿直、不隨波逐流、不趨炎附勢的好友,您表達了深切的緬懷;對當時辛亥革命前后的社會病態,您又表現出了深刻的批判。
當然了,您還有很多方面的情感,有對弱小者的同情,有對暴虐者的厭惡,有對庸醫的痛恨,有對探求真理的追求,有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的嘲諷……其實,這些情感的背后,我發現您堅定地站在了美好、善良的一邊。您以平視的角度描繪每一個人物,不論是底層的保姆,還是知識分子,您都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凡是美好的,您都給予贊揚。您關注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關心他們的命運,對于不公的社會現象,您總是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為弱者發聲,該抨擊的就抨擊,該批判的就批判。這種人文關懷、理性思考、審視態度不僅體現在您的作品中,更是貫穿于您一生的思想立場。
總之,在這部書中,您以細膩的筆觸,勾畫出那些熟悉又遙遠的記憶,使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感受著您成長的足跡與對社會的洞察。
最后,我想向您表達我的敬意。《朝花夕拾》不僅是一部回憶錄,更是一部充滿智慧與情感的人生哲學。您用平實、真摯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時代的風貌,一個知識分子的思考與擔當。您的文字不僅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更是對于未來的一種啟迪和期望。希望我們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夠繼續傳承您的精神,關注社會現實,堅守人文關懷,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致,
敬禮!
xxx
2024年X月X日
(A)但是她懂得許多規矩;這些規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一年中最高興的時節,自然要數除夕了。辭歲之后,從長輩得到壓歲錢,紅紙包著,放在枕邊,只要過一宵,便可以隨意使用。睡在枕上,看著紅包,想到明天買來的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然而她進來,又將一個福橘放在床頭了。
“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后,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㈠《阿長與〈山海經〉》
夢里也記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別早,一醒,就要坐起來。她卻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我忽而記得了——
“阿媽,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驚之后,也就忽而記得,這就是所謂福橘,元旦辟頭的磨難,總算已經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B)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1.選文(A)中的她指的是誰?她為我做了什么事令我一生難忘?(情節概述)
2.“我”為什么把阿長送的《山海經》看做“最為心愛的寶書”?(情節概述)
3.“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這句話中“發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情節概述)
她是“我”的保姆長媽媽,她為童年的“我”買回了渴望已久的《山海經》。
《山海經》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書,它承載著阿長對“我”的關愛和“我”對阿長的敬意。
原因是阿長給“我”買回了渴望已久的《山海經》,她做到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
4.選文(B)中畫線的句子屬于人物的什么描寫?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藝術特色)
5.綜合全文內容,說說阿長為什么關心《山海經》?這突出了她怎樣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
心理描寫;夸張。形象地表達了“我”聽到這個消息時震驚的情態,強化了“出乎意料”的表達效果。
因為“我”非常喜歡而且想得到一本《山海經》,長媽媽很想滿足“我”這個想法。這表現了長媽媽樸實善良的性格特征。
(A)過了一星期,大約是星期六,他使助手來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見他坐在人骨和許多單獨的頭骨中間,——他其時正在研究著頭骨,后來有一篇論文在本校的雜志上發表出來。
“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么?”他問。
“可以抄一點。”
“拿來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并且說,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一驚,同時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㈡《藤野先生》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
但是我不服氣,口頭答應著,心里卻想道:
“圖還是我畫的不錯;至于實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記得的。”
學年實驗完畢之后,我便到東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學校,成績早已發表了,同學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這回藤野先生所擔任的功課,是解剖實習和局部解剖學。
解剖實習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興地,仍用了極有抑揚的聲調對我說道:
“我因為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尸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為難的時候。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么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B)但不知怎的,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壞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了。責成運送局去找尋,寂無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墻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A)中“我”和藤野先生相處的四件事。(情節概述)
2.選文(A)注重表現藤野先生哪些特點?其中蘊含作者怎樣的情感?(人物形象)
3.選文(B)畫線句中,“正人君子”運用怎樣的修辭手法?又指代誰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藝術特色)
⑴添改講義⑵糾正解剖圖⑶關心解剖實習⑷了解裹腳
治學嚴謹、正直熱誠、毫無狹隘的民族偏見;表現了作者的敬愛、感激、懷念之情。
“正人君子”運用了反語的修辭,是指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反動政府的御用文人(或為統治者服務的反動文人),表達了作者對此類人憎恨與諷刺的思想感情。
4.請結合選文之外的其他情節,談談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什么?(情節概述、體驗看法)
作者經歷了匿名事件、看電影事件,認識到中國人的麻木不仁。他深感醫學只能解救病人肉體的痛苦,要真正解救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使民眾的思想覺悟。正如作者所言:“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㈢《范愛農》
不知怎的我們便都笑了起來,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還是那樣,然而奇怪,只這幾年,頭上卻有了白發了,但也許本來就有,我先前沒有留心到。他穿著很舊的布馬褂,破布鞋,顯得很寒素。談起自己的經歷來,他說他后來沒有了學費,不能再留學,便回來了。回到故鄉之后,又受著輕蔑,排斥,迫害,幾乎無地可容。現在是躲在鄉下,教著幾個小學生糊口。但因為有時覺得很氣悶,所以也乘了航船進城來。
他又告訴我現在愛喝酒,于是我們便喝酒。從此他每一進城,必定來訪我,非常相熟了。我們醉后常談些愚不可及的瘋話,連母親偶然聽到了也發笑。一天我忽而記起在東京開同鄉會時的舊事,便問他:——
“那一天你專門反對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緣故呢?”
“你還不知道?我一向就討厭你的,——不但我,我們。”
“你那時之前,早知道我是誰么?”
“怎么不知道。我們到橫濱,來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們,搖搖頭,你自己還記得么?”
我略略一想,記得的,雖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時是子英來約我的,說到橫濱去接新來留學的同鄉。汽船一到,看見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將行李放到稅關上去候查檢,關吏在衣箱中翻來翻去,忽然翻出一雙繡花的弓鞋來,便放下公事,拿著仔細地看。我很不滿,心里想,這些鳥男人,怎么帶這東西來呢。自己不注意,那時也許就搖了搖頭。檢驗完畢,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須上火車。不料這一群讀書人又在客車上讓起坐位來了,甲要乙坐在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讓未終,火車已開,車身一搖,即刻跌倒了三四個。我那時也很不滿,暗地里想:連火車上的坐位,他們也要分出尊卑來……自己不注意,也許又搖了搖頭。然而那群雍容揖讓的人物中就有范愛農,卻直到這一天才想到。豈但他呢,說起來也慚愧,這一群里,還有后來在安徽戰死的陳伯平烈士,被害的馬宗漢烈士;被囚在黑獄里,到革命后才見天日而身上永帶著匪刑的傷痕的也還有一兩人。而我都茫然無所知,搖著頭將他們一并運上東京了。徐伯蓀雖然和他們同船來,卻不在這車上,因為他在神戶就和他的夫人坐車走了陸路了。
㈢《范愛農》
1.“那一天你專門反對我”句中“那一天”發生了什么事,請簡述事情的經過。(情節概述)
2.選文寫了魯迅的兩次搖頭,各是因為什么?(情節概述)
范愛農的老師被害,同鄉會的學生主張發電報到北京痛斥滿清政府,寫文章悼念。但是范愛農反對。“我們”認為他冷酷,懦弱。
第一次是因為關吏從范愛農等人行李中翻出繡花弓鞋,有損國體。第二次是因為火車上讓座,“雍容揖讓”分出尊卑,顯得封建。
3.范愛農后來的結局怎樣?作者揭示其不幸遭遇和悲慘結局的目的是什么?(情節概述、體驗看法)
4.結合全文內容說說范愛農是個怎樣的人?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
溺水身亡。在當時渾渾噩噩的國度里,范愛農的死在于不滿現狀、不屈不撓而又無力改變現實的心志,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的控訴,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范愛農是一個孤傲、正直、倔強、追求革命的愛國者。文章表現了作者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范愛農的同情和悼念。
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扁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不知從那里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于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后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矩,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后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于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像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蕩寇志》和《西游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后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1.選文寫了作者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哪些事情?(情節概述)
2.從選文看,你覺得先生是個怎樣的人?作者對他有怎樣的情感態度?(人物形象)
3.通過對典型細節的敘述和描寫來把握和表現人物個性是全書的一大特色。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藝術特色)
拜師行禮,向先生請教“怪哉”,讀書、習字、對課,小園中尋找樂趣,課上做游戲、畫畫。
先生是一個方正、嚴肅、淵博、守舊的人。作者對他懷著恭敬之情。
作者選擇了富有個性的情節和細節刻畫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如:選文中寫壽鏡吾老先生讀書時,“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寥寥幾筆,把老先生那種酷愛讀書,癡迷入神的情態表現得惟妙惟肖。
4.散文常常將作者的人生感悟蘊含于字里行間。讀了選段后,你認為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體驗看法)
示例: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讓兒童接受教育的同時,也應該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A)父親故去之后,我也還常到她家里去,不過已不是和孩子們玩耍了,卻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談閑天。我其時覺得很有許多東西要買,看的和吃的,只是沒有錢。有一天談到這里,她便說道,“母親的錢,你拿來用就是了,還不就是你的么?”我說母親沒有錢,她就說可以拿首飾去變賣;我說沒有首飾,她卻道,“也許你沒有留心。到大櫥的抽屜里,角角落落去尋去,總可以尋出一點珠子這類東西……”
這些話我聽去似乎很異樣,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時又真想去打開大櫥,細細地尋一尋。大約此后不到一月,就聽到一種流言,說我已經偷了家里的東西去變賣了,這實在使我覺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來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現在,只要有地方發表,我總要罵出流言家的狐貍尾巴來,但那時太年青,一遇流言,便連自己也仿佛覺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見人們的眼睛,怕受到母親的愛撫。
㈤《瑣記》
(B)此外還有所謂格致,地學,金石學,……都非常新鮮。但是還得聲明:后兩項,就是現在之所謂地質學和礦物學,并非講輿地和鐘鼎碑版的。只是畫鐵軌橫斷面圖卻有些麻煩,平行線尤其討厭。但第二年的總辦是一個新黨,他坐在馬車上的時候大抵看著《時務報》,考漢文也自己出題目,和教員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華盛頓論》,漢文教員反而惴惴地來問我們道:“華盛頓是什么東西呀?……”
看新書的風氣便流行起來,我也知道了中國有一部書叫《天演論》。星期日跑到城南去買了來,白紙石印的一厚本,價五百文正。翻開一看,是寫得很好的字,開首便道:
“赫胥黎獨處一室之中,在英倫之南,背山而面野,檻外諸境,歷歷如在機下。乃懸想二千年前,當羅馬大將愷撒未到時,此間有何景物?計惟有天造草昧……”
1.文段(A)中描述的衍太太令人印象深刻,你認為魯迅筆下的衍太太是個怎樣的人物?請簡要闡述。(人物形象)
示例一:衍太太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瑣記》里寫“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而這所謂好,卻是慫恿別人家的孩子在冬天比賽吃冰,或者比賽打旋,而在有的孩子旋得跌倒,被自家大人看見時,衍太太卻說:“不是跌了么?不聽我的話。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而且,她還教唆“我”去偷母親的首飾變賣,“我”并沒有偷,她卻放出流言來了。這些就表現出衍太太的壞品德了。
示例二:對衍太太要辨證地看待。她雖然慫恿別人家的孩子冬天比賽吃冰,或者比賽打旋,教唆“我”去偷母親的首飾變賣,甚至背后散布流言,但從文中可以看出,她畢竟還是喜歡孩子,如孩子頭上碰腫了,衍太太立刻給他搽藥止痛。因而只能說衍太太是一個有不少毛病的小市民,還不能說她就是一個壞人。
2.《朝花夕拾》中還有些什么人物給你的印象比較深刻?請你寫下其中兩個人物,簡要說說他們的特點或事例。(情節概述、人物形象)
3.分析選文(B)中畫線句子的作用。(內容理解)
示例:喜歡多事、粗俗愚昧,卻又真誠地關愛兒童的長媽媽;熱心教誨弱國學生、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在三味書屋搖頭晃腦讀書、“極方正,質樸,博學”的老師壽鏡吾;去看迎神賽會即將出門時還要“我”背書的嚴厲的父親;要用原配蟋蟀做藥引的名醫陳蓮河……(寫出其中兩個人物的特點或事例即可。)
漢文教員居然不知道華盛頓是誰,惴惴的神態突出了內心的不安,足見當時的教育有多么落后封閉。
因為東關離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昨夜預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在陸續搬下去了。我笑著跳著,催他們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臉色很謹肅了,我知道有些蹊蹺,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書來。”他慢慢地說。
這所謂“書”,是指我開蒙時候所讀的《鑒略》,因為我再沒有第二本了。我們那里上學的歲數是多揀單數的,所以這使我記住我其時是七歲。
我忐忑著,拿了書來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讀下去。我擔著心,一句一句地讀下去。
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罷,他說:——
“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
他說完,便站起來,走進房里去了。
㈥《五猖會》
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來。
粵自盤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開混茫。
就是這樣的書,我現在只記得前四句,別的都忘卻了,那時所強記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齊忘卻在里面了。記得那時聽人說,讀《鑒略》比讀《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為可以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那當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粵自盤古”就是“粵自盤古”,讀下去,記住它,“粵自盤古”呵!“生于太荒”呵!……
應用的物件已經搬完,家中由忙亂轉成靜肅了。朝陽照著西墻,天氣很清朗。母親,工人,長媽媽即阿長,都無法營救,只默默地靜候著我讀熟,而且背出來。在百靜中,我似乎頭里要伸出許多鐵
鉗,將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他們都等候著,太陽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經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來,拿書走進父親的書房,一氣背將下去,夢似的就背完了。
“不錯。去罷。”父親點著頭,說。
大家同時活動起來,臉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將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賀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頭。
我卻并沒有他們那么高興。開船以后,水路中的風景,盒子里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
1.請概述選段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說說隨著事情的發展,作者心情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情節概述)
2.從選文中可以看出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人物形象)
在即將出發去看五猖會時,“我”被父親強令背《鑒略》,艱難地背誦出一段不懂的文字后,先前興奮的心情全沒有了。
心情變化:高興地“笑著”“跳著”“催”——“忐忑”“擔著心”地強記——夢幻“鐵鉗”的幫助——熱鬧卻“沒有什么大意思”。
選文體現了父親刻板、嚴格、權威的特點,從選文中勒令兒子背書可以看出。
3.根據選文,請你簡要分析這篇散文的藝術特色。(藝術特色)
4.請根據作品的內容,簡要說說這篇散文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讀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體驗看法)
不是簡單的對童年的回憶,而是在回憶中有更多的批判色彩。所以,文中經常是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有時清新舒展,有時又較為沉重。
表現以父親為代表的封建家長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借以批判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感受:現在的應試教育依然不合人意,現在的孩子照樣健康不起來,它將孩子的天真爛漫統統都剝奪,變成一種眼界狹窄、紙上談兵的人。
㈦《狗·貓·鼠》
(A)其實人禽之辨,本不必這樣嚴。在動物界,雖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樣舒適自由,可是嚕蘇做作的事總比人間少。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辯話。蟲蛆也許是不干凈的,但它們并沒有自命清高;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它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旗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佩服贊嘆它們。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于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于只能嗥叫的動物,實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視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對于人類的這些小聰明,也許倒以為多事,正如我們在萬生園里,看見猴子翻筋斗,母象請安,雖然往往破顏一笑,但同時也覺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為這些多余的聰明,倒不如沒有的好罷。然而,既經為人,便也只好“黨同伐異”,學著人們的說話,隨俗來談一談,——辯一辯了。
(B)有一回,我就聽得一間空屋里有著這種“數錢”的聲音,推門進去,一條蛇伏在橫梁上,看地上,躺著一匹隱鼠,口角流血,但兩肋還是一起一落的。取來給躺在一個紙盒子里,大半天,竟醒過來了,漸漸地能夠飲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復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時時跑到人面前來,而且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給放在飯桌上,便撿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書桌上,則從容地游行,看見硯臺便舐吃了研著的墨汁。這使我非常驚喜了。我聽父親說過的,中國有一種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發亮的。它睡在筆筒里,一聽到磨墨,便跳出來,等著,等到人寫完字,套上筆,就舐盡了硯上的余墨,仍舊跳進筆筒里去了。我就極愿意有這樣的一個墨猴,可是得不到;問那里有,那里買的呢,誰也不知道。“慰情聊勝無”,這隱鼠總可以算是我的墨猴了罷,雖然它舐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寫完字。
……
長媽媽,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也許是以為我等得太苦了罷,輕輕地來告訴我一句話。這即刻使我憤怒而且悲哀,決心和貓們為敵。她說:隱鼠是昨天晚上被貓吃去了!
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著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
我的報仇,就從家里飼養著的一匹花貓起手,逐漸推廣,至于凡所遇見的諸貓。最先不過是追趕,襲擊;后來卻愈加巧妙了,能飛石擊中它們的頭,或誘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頭喪氣。這作戰繼續得頗長久,此后似乎貓都不來近我了。
1.選文(B)中描述的隱鼠有哪些不幸遭遇?作者繪聲繪色地描述這只隱鼠的經歷有什么用意?(情節概述、體驗看法)
2.作者在選文(A)中寫“蟲蛆、鷙禽猛獸”的目的是什么?(藝術特色)
先是差點喪生蛇口,接著就失蹤了,可能被貓吃了,也可能被長媽媽踏死了。
通過記敘可愛的隱鼠遭受摧殘的不幸經歷,表現了作者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并要抗爭。
目的是在于與“蟲蛆和鷙禽猛獸”作對比,將“正人君子們”虛偽、丑惡的靈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選文(B)中描述隱鼠的舉動和描寫自己對貓的追打各有什么作用?(藝術特色)
選文(B)中描述隱鼠的舉動是為了充分表現隱鼠的可愛,為下文寫它的悲劇結局作鋪墊,更顯得它的可憐;選文(B)最后一段描寫自己對貓的追打,足見作者對害死隱鼠的兇手的憎惡,對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㈧《二十四孝圖》
自從所謂“文學革命”以來,供給孩子的書籍,和歐,美,日本的一比較,雖然很可憐,但總算有圖有說,只要能讀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北京現在常用“馬虎子”這一句話來恐嚇孩子們。或者說,那就是《開河記》上所載的,給隋煬帝開河,蒸死小兒的麻叔謀;正確地寫起來,須是“麻胡子”。那么,這麻叔謀乃是胡人了。但無論他是甚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還有限,不過盡他的一生。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卻甚于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
……
我所看的那些陰間的圖畫,都是家藏的老書,并非我所專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這雖然不過薄薄的一本書,但是下圖上說,鬼少人多,又為我一人所獨有,使我高興極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誰都知道的;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地講出這一段的事跡。但是,我于高興之余,接著就是掃興,因為我請人講完了二十四個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這并非現在要加研究的問題。但我還依稀記得,我幼小時候實未嘗蓄意忤逆,對于父母,倒是極愿意孝順的。不過年幼無知,只用了私見來解釋“孝順”的做法,以為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后,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自從得了這一本孝子的教科書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還要難到幾十幾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負米”,“黃香扇枕”之類。“陸績懷橘”也并不難,只要有閹人請我吃飯。“魯迅先生作賓客而懷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闊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穩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筍”就可疑,怕我的精誠未必會這樣感動天地。但是哭不出筍來,還不過拋臉而已,一到“臥冰求鯉”,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鄉的天氣是溫和的,嚴冬中,水面也只結一層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樣小,躺上去,也一定嘩喇一聲,冰破落水,鯉魚還不及游過來。自然,必須不顧性命,這才孝感神明,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跡,但那時我還小,實在不明白這些。
……現在想起來,實在很覺得傻氣。這是因為現在已經知道了這些老玩意,本來誰也不實行。整飭倫紀的文電是常有的,卻很少見紳士赤條條地躺在冰上面,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
1.作者為什么要在全文中多次直言詛咒“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原因是什么?(請用選文中的語句回答)(情節概述)
2.我得到《二十四孝圖》為什么既高興又掃興?(情節概述)
3.為什么作者反感“老萊娛親”的故事?(情節概述)
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即甚于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高興的是:①鬼少人多;②歸我一人獨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準確無誤;④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的講出一段的事跡。掃興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萊“詐跌”,作嬰兒啼,以娛親意。作者認為小孩子多不愿意詐做,換言之,不愿裝假,這違背了兒童的心理。
4.作者虛擬自己仿效“陸績懷橘”“哭竹生筍”“臥冰求鯉”的情況,這樣寫有什么用意?(藝術特色)
5.本篇散文作者反映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對于當時的社會現實你有什么看法?(體驗看法)
形象地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指出中國兒童的可憐。斥責道德家們故意捏造那種現實中不存在的道德高標,以突顯自己的價值。
反映當時社會的黑暗——即對兒童的不重視。兒童都讀不到他們應該讀的書,而人們卻無視無睹。兒童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兒童眼中的世界也應該是絢爛奪目的。然而當時的封建禮教只允許兒童讀背四書五經,卻不允許兒童接觸任何有圖像的書籍,這無疑在扼殺兒童熱愛美麗、憧憬美麗,乃至創造美麗的天性,這是對兒童健康成長的極大摧殘。
“我道阿嫂哭得悲傷,暫放他還陽半刻。大王道我是得錢買放,就將我捆打四十!”……
他口里的閻羅天子仿佛也不大高明,竟會誤解他的人格,——不,鬼格。但連“還陽半刻”都知道,究竟還不失其“聰明正直之謂神”。不過這懲罰,卻給了我們的活無常以不可磨滅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緊雙眉,捏定破芭蕉扇,臉向著地,鴨子浮水似的跳舞起來。……
……他現在毫不留情了,然而這是受了閻羅老子的督責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眾中,就是他有點人情;我們不變鬼則已,如果要變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較的相親近。……
迎神時候的無常,可和演劇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動作,沒有言語,跟定了一個捧著一盤飯菜的小丑似的角色走,他要去吃;他卻不給他。另外還加添了兩名角色,就是“正人君子”之所謂“老婆兒女”。凡“下等人”,都有一種通病:常喜歡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雖是對于鬼,也不肯給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總要給他們一對一對地配起來。無常也不在例外。所以,一個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婦樣,大家都稱她無常嫂;這樣看來,無常是和我們平輩的,無怪他不擺教授先生的架子。一個是小孩子,小高帽,
㈨《無常》
《無常》
小白衣;雖然小,兩肩卻已經聳起了,眉目的外梢也向下。這分明是無常少爺了,大家卻叫他阿領,對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猜起來,仿佛是無常嫂的前夫之子似的。但不知何以相貌又和無常有這么像?吁!鬼神之事,難言之矣,只得姑且置之弗論。至于無常何以沒有親兒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釋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兒女一多,愛說閑話的就要旁敲側擊地鍛成他拿盧布,所以不但研究,還早已實行了“節育”了。
這捧著飯菜的一幕,就是“送無常”。因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間凡有一個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飯恭送他。至于不給他吃,那是賽會時候的開玩笑,實際上并不然。但是,和無常開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為他爽直,愛發議論,有人情,——要尋真實的朋友,倒還是他妥當。
有人說,他是生人走陰,就是原是人,夢中卻入冥去當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我還記得住在離我家不遠的小屋子里的一個男人,便自稱是“走無常”,門外常常燃著香燭。但我看他臉上的鬼氣反而多。莫非入冥做了鬼,倒會增加人氣的么?吁!鬼神之事,難言之矣,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論了。
1.請結合相關情節說說“無常“是個怎樣的鬼?(人物形象)
2.請仔細揣摩選文中畫線的語句,說說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體驗看法)
無常是個爽直、公正、有人情味的鬼。選文中的這些情節可以體現:“無常的手里就拿著大算盤,你擺盡臭架子也無益”,人間得不到的公正在陰間得到了;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么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
在夾敘夾議之中,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所謂“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諷刺。
3.無常因為“阿嫂哭得悲傷”就違反規定“暫放他還陽半刻”。現實生活中有些執法者也會有類似的舉動,你怎么看?(體驗看法)
4.《無常》一文經常提到現實中的“人”,作者用意何在?你能體會到他對“無常”抱有怎樣的感情嗎?(體驗看法)
示例一:我認為執法者一定要一視同仁,依法辦事,如果感情用事,標準不一,勢必導致混亂和不公平。
示例二:我認為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執法過程多些變通,人與人之間就會多些和諧,多些相互理解。
《無常》通過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刻畫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惡面目,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諷刺。魯迅對無常顯露出難以掩飾的敬佩、贊美和喜愛之情。
㈩《父親的病》
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歡,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轎。進來時,看見父親的臉色很異樣,和大家談論,大意是說自己的病大概沒有希望的了;他因為看了兩年,毫無效驗,臉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難為情,所以等到危急時候,便薦一個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脫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醫,除他之外,實在也只有一個陳蓮河了。明天就請陳蓮河。
陳蓮河的診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醫的臉是圓而胖的,他卻長而胖了:這一點頗不同。還有用藥也不同。前回的名醫是一個人還可以辦的,這一回卻是一個人有些辦不妥帖了,因為他一張藥方上,總兼有一種特別的丸散和一種奇特的藥引。
蘆根和經霜三年的甘蔗,他就從來沒有用過。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對”,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蟲也要貞節,續弦或再醮,連做藥資格也喪失了。但這差使在我并不為難,走進百草園,十對也容易得,將它們用線一縛,活活地擲入沸湯中完事。然而還有“平地木十株”呢,這可誰也不知道是什么東西了,問藥店,問鄉下人,問賣草藥的,問老年人,問讀書人,問木匠,都只是搖搖頭,臨末才記起了那遠房的叔祖,愛種一點花木的老人,跑去一問,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樹下的一種小樹,能結紅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稱為“老弗大”。“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藥引尋到了,然而還有一種特別的丸藥:敗鼓皮丸。這“敗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舊鼓皮做成;水腫一名鼓脹,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1.文中詳細地描述醫生開的藥方,有什么用意?(體驗看法)
2.作者在童年目睹父親受病魔糾纏的痛苦后,一心想從醫,但去日本后為什么又改變這種想法?從中體現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情節概述、人物形象)
用意:通過描述醫生開的藥方,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那些庸醫的無能。庸醫為了騙取金錢給人看病就用故弄玄虛的藥方,看似神丹妙藥,其實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走到頭來還是白折騰一番。
示例:作者去日本求學后,從《藤野先生》里的“匿名信事件”“電影風波”等所見所聞中,讓他覺得即使能醫治像他父親一樣的病人,也拯救不了國民的靈魂,所以就棄醫從文了。可見作者是一個愛國的學者。
3.根據選文,分析這篇散文的語言特色。(藝術特色)
4.文中寄托著作者深沉的批判和諷刺之情,請結合語句簡要分析選段中蘊含的情感。(體驗看法)
語言生動幽默,妙趣橫生。如寫兩位醫生的不同之處,寫昆蟲也要貞潔等。白描手法的運用。只是敘述描繪,但所有的感情都蘊含在句子中。
如:“續弦或再醮,連做藥資格也喪失了”等對于中藥的描述,委婉地嘲諷了某些中醫故弄玄虛,貽誤病情的可惡行徑。“敗鼓皮丸”的治病原理荒唐可笑,完全沒有科學道理,難怪根本就治不好父親的病,只是勞民傷財。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的悲憤與譴責。
1.(衢州中考)從《朝花夕拾》的閱讀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童年的魯迅?結合內容簡要作答。
示例:在《朝花夕拾》里,童年的魯迅是個性格活潑,身心健康的孩子。他拔何首烏、摘覆盆子,想得到神奇的《山海經》,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喜歡小動物,為了隱鼠仇貓,和阿長鬧意見,表現得愛憎分明,充滿同情心;他在私塾里畫繡像,為了看五猖會無奈背書,顯得天性自由,活潑好動,有點頑皮。
2.根據以下提示寫出人物名稱:
⑴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發,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
(   )
⑵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    )
⑶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    )
⑷他的臉是圓而胖的,一張藥方上,總兼有一種特別的丸散和一種奇特的藥引。(   )
⑸她生得黃胖而矮,說話時喜歡切切察察,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
⑹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無論鬧出什么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 )
范愛農
藤野先生
壽鏡吾先生
陳蓮河
阿長
衍太太
3.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甲】有一天談到這里,她便說道,“母親的錢,你拿來用就是了,還不就是你的么?”
我說母親沒有錢,她就說可以拿首飾去變賣;我沒說有首飾,她卻道,“也許你沒有留心。到大櫥的抽屜里,角角落落去尋去,總可以尋出點珠子這類西……”
【乙]“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后,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⑴【甲】【乙】兩段文字均選自《 》,【甲】文中的“她”指的是 (人名),乙文中的“她”指的是 (人名)。
⑵這兩個人物身上有什么異同點
朝花夕拾
衍太太
阿長
相同點:兩者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或都深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不同點:衍太太是一個心術不正、自私自利、令人憎惡、愛推卸責任的人;阿長身上保存著樸實,善良、勤勞的可貴品質。
4.【走進名著】一位同學提供了A、B兩段文字,設計了兩個問題,請你回答。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繪圖的書,于是有了石印的《爾雅音圖》和《毛詩品物圖考》,又有了《點石齋叢畫》和《詩畫舫》。
(《阿長與〈山海經》》)
B.這樣的書,我現在只記得前四句,別的都忘卻了那時所強記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齊忘卻在里面。
(《五猖會》)
1.A,B兩段文字分別是哪兩件事產生的影響 請簡要概括。
2.分別說說這兩件事對作者產生不同影響的原因。
3.《朝花夕拾》中的《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二十四孝圖〉》中都提到了兒童的讀書問題,你認為孩子要讀什么樣的書?怎樣讀書?
A.阿長送“我”繪圖的《山海經》。
B.在“我”要去看五猖會時,父親強迫“我”背誦《鑒略》這本書。
A.讓作者感受到了阿長偉大的愛;
B.讓作者感受到了家長的霸道及對兒童天性的摧殘。(意思對即可)
示例:孩子要讀符合年齡特征、有利于身心成長、自己感興趣的書。讀書要以興趣為前提,家長應以鼓勵為主,不能強制。
課外閱讀《朝花夕拾》,
選取經典段落,進行賞析。
再 見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整本書閱讀《<朝花夕拾>精讀、略讀、瀏覽》導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朝花夕拾》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理解回憶性散文的基本特點,感受魯迅散文的語言特點。
2.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了解少年魯迅的成長歷程,分析魯迅筆下的人物特點,理解他們在作品中的重要意義。
3.結合魯迅生平及創作背景,感受魯迅對童年、親友真摯的情感和對社會現實、人性的洞察與思考,激發自身對生活和社會的關注與思考。
〖學習重點〗
1.了解《朝花夕拾》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
2.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了解少年魯迅的成長歷程,分析魯迅筆下的人物特點,理解他們在作品中的重要意義。
〖學習難點〗
感受魯迅對童年、親友真摯的情感和對社會現實、人性的洞察與思考,激發自身對生活和社會的關注與思考。
〖學習時間〗2課時
〖學習過程〗
第二課時
一、閱讀任務
㈠任務1:了解魯迅生活的“那些年”
《朝花夕拾》是魯迅從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記憶中抄出來的”片段,展現了他的一段段人生歷程。瀏覽全書,精讀部分篇章、段落,小組合作,從時空、事件等角度梳理書中魯迅的成長經歷,以自己喜歡的形式,有創意地呈現“魯迅成長史”。
1.童年
⑴經歷
祖母在夏日的夜晚搖著扇子給他猜謎、講故事;長媽媽給他講“美女蛇”“長毛”的故事;閏土的父親教他在冬日捕鳥。平日里,他經常到百草園玩,那里是他的童年樂園;他還有一只可愛的隱鼠陪伴左右;過年時他可以從長輩那里得到壓歲錢,買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
⑵總結
豐富多彩,溫馨有趣
2.少年
⑴經歷
常年在家和當鋪、藥鋪之間穿梭,尋找“名醫”開出的各種奇特的藥引,然而父親的病卻日益惡化,最終父親去世。父親臨終前,他聽從衍太太的教唆不停地大聲喊父親,導致父親痛苦地離去,這給他留下了永遠的遺憾。種種變故如大山一樣壓在他的身上,他不得不走出家門,前往外面的世界……
⑵總結
苦澀而又迷茫
3.青年
⑴經歷
在礦路學堂,他接觸到《天演論》等進步書籍,了解到新的思想。在日本學醫期間,“講義事件”和“幻燈片事件”對他觸動極大,他意識到學醫只能醫治人們病痛的身體,而只有喚醒人們麻木的靈魂才能真正救人,因此他走上了文學之路;在東京時,他還認識了范愛農,在回憶與范愛農的交往中,穿插了自己被打著進步旗號的青年利用的事,讓人唏噓。另外,這時期的魯迅也表達了對所謂的“正人君子”的深惡痛絕,還有對反對和妨害白話者的痛恨……
⑵總結
是新鮮的,也是屈辱的,更是勵志的。
㈡任務2:認識魯迅筆下的“那些人”
《朝花夕拾》中,魯迅記錄了自己生命中出現的一些人物,有些在生活上給予他幫助,有些帶給他情感的慰藉,有些對他精神的成長產生過影響,還有一些僅是他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卻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任選書中的一個人物,精讀與之相關的內容,分析其性格特點,為他制作“人物名片”。
人物 外貌 主要情節 性格
長媽媽 黃胖而矮 喜歡切切察察;擺成“大”字的睡相;懂得許多規矩;講“美女蛇”“長毛”的故事;為“我”買來《山海經》 饒舌多事,粗俗,不拘小節,善良真誠,淳樸,愛護關心孩子
藤野先生 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 檢查并從頭到末地添改“我”抄的講義;指出“我”繪的解剖圖中的錯誤;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體而感到高興和放心;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的情形 和藹親切,正直熱誠,治學嚴謹,一絲不茍,實事求是
范愛農 高大身材,長頭發,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 反對“我”發抗議電報到北京的主張;喝酒敘舊,邀請“我”同去看光復的紹興 正直,愛國,倔強,憤世嫉俗,認真負責
衍太太 給“我”看不健康的書籍;唆使“我”偷母親的首飾變賣并散布謠言;慫恿孩子們比賽打旋子,卻在孩子摔倒后推卸責任;催促“我”在父親臨終時一直呼喊父親 心術不正,自私自利,表里不一,多嘴多舌
父親 《五猖會》中“我”急切期盼著去看迎神賽會,父親卻要“我”背誦完《鑒略》才能去看;《父親的病》中父親請醫治病,最終因醫治無效而去世 嚴厲,慈愛,對兒童心理的隔膜,是一個專制的封建家長
壽鏡吾 高而瘦,須發花白,戴著大眼鏡 要求讀他指定的書,不喜歡“我”問書外的問題;讀書時往往入神陶醉 方正,質樸,博學,教育方式刻板守舊
㈢任務3:體會魯迅心中的“那些情”
《朝花夕拾》寫人記事,在平淡質樸的筆墨中蘊有深厚的情感,文章也就表現出豐富多樣的感彩。如寫長媽媽、藤野先生等,筆下常帶溫情,寄托著對他們的深切懷念;寫《《二十四孝圖》》等,難抑憤怒,對封建道德作出最猛烈的抨擊;寫范愛農,則在對故友的緬懷中,又蘊含著社會批判的鋒芒。閱讀《朝花夕拾》,梳理魯迅對各種人與事的情感態度,探究他情感背后的思想立場。基于自己的理解,給寫作《朝花夕拾》時的魯迅寫一封信,和他交流你對他的認識,以及從書中獲得的人生啟示。
尊敬的魯迅先生:
您好!
給您寫這封信我深感榮幸。我知道,《朝花夕拾》這本書是您的一部重要散文集,其中所收錄的十篇回憶性散文,反映了您童年、少年、青年時期的生活,也呈現了您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過程,表達了您對社會和人性的深刻見解。我希望能通過這封信,更深入地了解您在寫作時的思想情感。
面對童年成長的環境、對特別關心幫助自己的“貴人”,您是溫情脈脈的。在您童年的世界里,有心愛的寵物,有玩耍的樂園,這里,斑贅會釋放特殊的臭氣,蜈蚣也是可怕的毒蟲,兩種平時不討人喜歡的動物卻有著“無限趣味".....在您的成長過程中,您還遇到了兩個特別難忘的人。一個是“長媽媽”,她雖然沒有文化,甚至有幾分粗俗,但她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對生活有著美好希望,還給您買了“最為心愛”的《山海經》:一個是藤野先生,他認真訂正您的講義,關心您解剖尸體的情況,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對于充滿美好回憶的童年,對于樂于助人的善良的人,您表達了深切的懷念。
面對封建教育方式和封建孝道,您是憤怒的。關于封建教育方式,在《五猖會》中,在您想要去看心心念念的“五猖會”,興高采烈地準備出發時,您的父親卻突然把您叫住,要求您背完《鑒略》才能去。那時的封建家長們,大多不懂孩子的心理,認為玩耍是無用之事,讀書才是正道,常常對孩子采取專制的教育方式。對此,您感到壓抑,您是想反抗的。
關于封建孝道,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二十四孝圖》》。傳統的二十四孝故事中,郭巨為了供養自己的母親,竟然準備埋掉自己年幼的兒子。幸好他在地下挖到了黃金,不然他的兒子就一命鳴呼了。郭巨作為父親,做出如此殘忍的行為,反而被視為典型的孝子,真是有悖常理。這個故事讓您感到害怕,“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制。完全絕望了”。面對這害人的封建舊制度,您毅然拿起諷刺的筆,作出最猛烈的抨擊。
面對故友,您是同情的。您同范愛農在東京初識時產生了誤會,覺得他“很可愿”,甚至以為“要革命,首先就必須將范愛農除去”。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故鄉重逢時,笑談各自經歷,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知道他回鄉后,道輕蔑、排斥、迫害,幾乎無處容身,以至“躲在鄉下,教著幾個小學生糊口”。后來,經過諸多事件,你倆漸成知己,可惜,好友卻“景況愈困窮,言辭也愈凄苦”,最后“便在各處飄浮”,在對革命失望的心境中,在夜半刮大風下大雨時終至溺水而死。對熱愛祖國、倔強耿直、不隨波逐流、不趨炎附勢的好友,您表達了深切的緬懷;對當時辛亥革命前后的社會病態,您又表現出了深刻的批判。
當然了,您還有很多方面的情感,有對弱小者的同情,有對暴虐者的厭惡,有對庸醫的痛恨,有對探求真理的追求,有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的嘲諷……其實,這些情感的背后,我發現您堅定地站在了美好、善良的一邊。您以平視的角度描繪每一個人物,不論是底層的保姆,還是知識分子,您都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凡是美好的,您都給予贊揚。您關注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關心他們的命運,對于不公的社會現象,您總是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為弱者發聲,該抨擊的就抨擊,該批判的就批判。這種人文關懷、理性思考、審視態度不僅體現在您的作品中,更是貫穿于您一生的思想立場。
總之,在這部書中,您以細膩的筆觸,勾畫出那些熟悉又遙遠的記憶,使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感受著您成長的足跡與對社會的洞察。
最后,我想向您表達我的敬意。《朝花夕拾》不僅是一部回憶錄,更是一部充滿智慧與情感的人生哲學。您用平實、真摯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時代的風貌,一個知識分子的思考與擔當。您的文字不僅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更是對于未來的一種啟迪和期望。希望我們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夠繼續傳承您的精神,關注社會現實,堅守人文關懷,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致,
敬禮!
xxx
2024年X月X日
二、考點全練
㈠《阿長與〈山海經〉》
(A)但是她懂得許多規矩;這些規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一年中最高興的時節,自然要數除夕了。辭歲之后,從長輩得到壓歲錢,紅紙包著,放在枕邊,只要過一宵,便可以隨意使用。睡在枕上,看著紅包,想到明天買來的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然而她進來,又將一個福橘放在床頭了。
“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后,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夢里也記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別早,一醒,就要坐起來。她卻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著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我忽而記得了——
“阿媽,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驚之后,也就忽而記得,這就是所謂福橘,元旦辟頭的磨難,總算已經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B)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1.選文(A)中的她指的是誰?她為我做了什么事令我一生難忘?(情節概述)
2.“我”為什么把阿長送的《山海經》看做“最為心愛的寶書”?(情節概述)
3.“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這句話中“發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情節概述)
4.選文(B)中畫線的句子屬于人物的什么描寫?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藝術特色)
5.綜合全文內容,說說阿長為什么關心《山海經》?這突出了她怎樣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
㈡《藤野先生》
(A)過了一星期,大約是星期六,他使助手來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見他坐在人骨和許多單獨的頭骨中間,——他其時正在研究著頭骨,后來有一篇論文在本校的雜志上發表出來。
“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么?”他問。
“可以抄一點。”
“拿來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并且說,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一驚,同時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
但是我不服氣,口頭答應著,心里卻想道:
“圖還是我畫的不錯;至于實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記得的。”
學年實驗完畢之后,我便到東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學校,成績早已發表了,同學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這回藤野先生所擔任的功課,是解剖實習和局部解剖學。
解剖實習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興地,仍用了極有抑揚的聲調對我說道:
“我因為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尸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為難的時候。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么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B)但不知怎的,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壞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了。責成運送局去找尋,寂無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墻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A)中“我”和藤野先生相處的四件事。(情節概述)
2.選文(A)注重表現藤野先生哪些特點?其中蘊含作者怎樣的情感?(人物形象)
3.選文(B)畫線句中,“正人君子”運用怎樣的修辭手法?又指代誰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藝術特色)
4.請結合選文之外的其他情節,談談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什么?(情節概述、體驗看法)
㈢《范愛農》
不知怎的我們便都笑了起來,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還是那樣,然而奇怪,只這幾年,頭上卻有了白發了,但也許本來就有,我先前沒有留心到。他穿著很舊的布馬褂,破布鞋,顯得很寒素。談起自己的經歷來,他說他后來沒有了學費,不能再留學,便回來了。回到故鄉之后,又受著輕蔑,排斥,迫害,幾乎無地可容。現在是躲在鄉下,教著幾個小學生糊口。但因為有時覺得很氣悶,所以也乘了航船進城來。
他又告訴我現在愛喝酒,于是我們便喝酒。從此他每一進城,必定來訪我,非常相熟了。我們醉后常談些愚不可及的瘋話,連母親偶然聽到了也發笑。一天我忽而記起在東京開同鄉會時的舊事,便問他:——
“那一天你專門反對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緣故呢?”
“你還不知道?我一向就討厭你的,——不但我,我們。”
“你那時之前,早知道我是誰么?”
“怎么不知道。我們到橫濱,來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們,搖搖頭,你自己還記得么?”
我略略一想,記得的,雖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時是子英來約我的,說到橫濱去接新來留學的同鄉。汽船一到,看見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將行李放到稅關上去候查檢,關吏在衣箱中翻來翻去,忽然翻出一雙繡花的弓鞋來,便放下公事,拿著仔細地看。我很不滿,心里想,這些鳥男人,怎么帶這東西來呢。自己不注意,那時也許就搖了搖頭。檢驗完畢,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須上火車。不料這一群讀書人又在客車上讓起坐位來了,甲要乙坐在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讓未終,火車已開,車身一搖,即刻跌倒了三四個。我那時也很不滿,暗地里想:連火車上的坐位,他們也要分出尊卑來……自己不注意,也許又搖了搖頭。然而那群雍容揖讓的人物中就有范愛農,卻直到這一天才想到。豈但他呢,說起來也慚愧,這一群里,還有后來在安徽戰死的陳伯平烈士,被害的馬宗漢烈士;被囚在黑獄里,到革命后才見天日而身上永帶著匪刑的傷痕的也還有一兩人。而我都茫然無所知,搖著頭將他們一并運上東京了。徐伯蓀雖然和他們同船來,卻不在這車上,因為他在神戶就和他的夫人坐車走了陸路了。
1.“那一天你專門反對我”句中“那一天”發生了什么事,請簡述事情的經過。(情節概述)
范愛農的老師被害,同鄉會的學生主張發電報到北京痛斥滿清政府,寫文章悼念。但是范愛農反對。“我們”認為他冷酷,懦弱。
2.選文寫了魯迅的兩次搖頭,各是因為什么?(情節概述)
3.范愛農后來的結局怎樣?作者揭示其不幸遭遇和悲慘結局的目的是什么?(情節概述、體驗看法)
4.結合全文內容說說范愛農是個怎樣的人?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
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扁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不知從那里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于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后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矩,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后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于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像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蕩寇志》和《西游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后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1.選文寫了作者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哪些事情?(情節概述)
2.從選文看,你覺得先生是個怎樣的人?作者對他有怎樣的情感態度?(人物形象)
3.通過對典型細節的敘述和描寫來把握和表現人物個性是全書的一大特色。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藝術特色)
4.散文常常將作者的人生感悟蘊含于字里行間。讀了選段后,你認為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體驗看法)
㈤《瑣記》
(A)父親故去之后,我也還常到她家里去,不過已不是和孩子們玩耍了,卻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談閑天。我其時覺得很有許多東西要買,看的和吃的,只是沒有錢。有一天談到這里,她便說道,“母親的錢,你拿來用就是了,還不就是你的么?”我說母親沒有錢,她就說可以拿首飾去變賣;我說沒有首飾,她卻道,“也許你沒有留心。到大櫥的抽屜里,角角落落去尋去,總可以尋出一點珠子這類東西……”
這些話我聽去似乎很異樣,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時又真想去打開大櫥,細細地尋一尋。大約此后不到一月,就聽到一種流言,說我已經偷了家里的東西去變賣了,這實在使我覺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來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現在,只要有地方發表,我總要罵出流言家的狐貍尾巴來,但那時太年青,一遇流言,便連自己也仿佛覺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見人們的眼睛,怕受到母親的愛撫。
(B)此外還有所謂格致,地學,金石學,……都非常新鮮。但是還得聲明:后兩項,就是現在之所謂地質學和礦物學,并非講輿地和鐘鼎碑版的。只是畫鐵軌橫斷面圖卻有些麻煩,平行線尤其討厭。但第二年的總辦是一個新黨,他坐在馬車上的時候大抵看著《時務報》,考漢文也自己出題目,和教員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華盛頓論》,漢文教員反而惴惴地來問我們道:“華盛頓是什么東西呀?……”
看新書的風氣便流行起來,我也知道了中國有一部書叫《天演論》。星期日跑到城南去買了來,白紙石印的一厚本,價五百文正。翻開一看,是寫得很好的字,開首便道:
“赫胥黎獨處一室之中,在英倫之南,背山而面野,檻外諸境,歷歷如在機下。乃懸想二千年前,當羅馬大將愷撒未到時,此間有何景物?計惟有天造草昧……”
1.文段(A)中描述的衍太太令人印象深刻,你認為魯迅筆下的衍太太是個怎樣的人物?請簡要闡述。(人物形象)
2.《朝花夕拾》中還有些什么人物給你的印象比較深刻?請你寫下其中兩個人物,簡要說說他們的特點或事例。(情節概述、人物形象)
3.分析選文(B)中畫線句子的作用。(內容理解)
㈥《五猖會》
因為東關離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昨夜預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在陸續搬下去了。我笑著跳著,催他們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臉色很謹肅了,我知道有些蹊蹺,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書來。”他慢慢地說。
這所謂“書”,是指我開蒙時候所讀的《鑒略》,因為我再沒有第二本了。我們那里上學的歲數是多揀單數的,所以這使我記住我其時是七歲。
我忐忑著,拿了書來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讀下去。我擔著心,一句一句地讀下去。
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罷,他說:——
“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
他說完,便站起來,走進房里去了。
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來。
粵自盤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開混茫。
就是這樣的書,我現在只記得前四句,別的都忘卻了,那時所強記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齊忘卻在里面了。記得那時聽人說,讀《鑒略》比讀《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為可以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那當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粵自盤古”就是“粵自盤古”,讀下去,記住它,“粵自盤古”呵!“生于太荒”呵!……
應用的物件已經搬完,家中由忙亂轉成靜肅了。朝陽照著西墻,天氣很清朗。母親,工人,長媽媽即阿長,都無法營救,只默默地靜候著我讀熟,而且背出來。在百靜中,我似乎頭里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他們都等候著,太陽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經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來,拿書走進父親的書房,一氣背將下去,夢似的就背完了。
“不錯。去罷。”父親點著頭,說。
大家同時活動起來,臉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將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賀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頭。
我卻并沒有他們那么高興。開船以后,水路中的風景,盒子里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
1.請概述選段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說說隨著事情的發展,作者心情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情節概述)
2.從選文中可以看出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人物形象)
3.根據選文,請你簡要分析這篇散文的藝術特色。(藝術特色)
4.請根據作品的內容,簡要說說這篇散文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讀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體驗看法)
㈦《狗·貓·鼠》
(A)其實人禽之辨,本不必這樣嚴。在動物界,雖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樣舒適自由,可是嚕蘇做作的事總比人間少。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辯話。蟲蛆也許是不干凈的,但它們并沒有自命清高;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它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旗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佩服贊嘆它們。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于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于只能嗥叫的動物,實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視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對于人類的這些小聰明,也許倒以為多事,正如我們在萬生園里,看見猴子翻筋斗,母象請安,雖然往往破顏一笑,但同時也覺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為這些多余的聰明,倒不如沒有的好罷。然而,既經為人,便也只好“黨同伐異”,學著人們的說話,隨俗來談一談,——辯一辯了。
(B)有一回,我就聽得一間空屋里有著這種“數錢”的聲音,推門進去,一條蛇伏在橫梁上,看地上,躺著一匹隱鼠,口角流血,但兩肋還是一起一落的。取來給躺在一個紙盒子里,大半天,竟醒過來了,漸漸地能夠飲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復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時時跑到人面前來,而且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給放在飯桌上,便撿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書桌上,則從容地游行,看見硯臺便舐吃了研著的墨汁。這使我非常驚喜了。我聽父親說過的,中國有一種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發亮的。它睡在筆筒里,一聽到磨墨,便跳出來,等著,等到人寫完字,套上筆,就舐盡了硯上的余墨,仍舊跳進筆筒里去了。我就極愿意有這樣的一個墨猴,可是得不到;問那里有,那里買的呢,誰也不知道。“慰情聊勝無”,這隱鼠總可以算是我的墨猴了罷,雖然它舐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寫完字。
……
長媽媽,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也許是以為我等得太苦了罷,輕輕地來告訴我一句話。這即刻使我憤怒而且悲哀,決心和貓們為敵。她說:隱鼠是昨天晚上被貓吃去了!
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著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
我的報仇,就從家里飼養著的一匹花貓起手,逐漸推廣,至于凡所遇見的諸貓。最先不過是追趕,襲擊;后來卻愈加巧妙了,能飛石擊中它們的頭,或誘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頭喪氣。這作戰繼續得頗長久,此后似乎貓都不來近我了。
1.選文(B)中描述的隱鼠有哪些不幸遭遇?作者繪聲繪色地描述這只隱鼠的經歷有什么用意?(情節概述、體驗看法)
2.作者在選文(A)中寫“蟲蛆、鷙禽猛獸”的目的是什么?(藝術特色)
3.選文(B)中描述隱鼠的舉動和描寫自己對貓的追打各有什么作用?(藝術特色)
㈧《二十四孝圖》
自從所謂“文學革命”以來,供給孩子的書籍,和歐,美,日本的一比較,雖然很可憐,但總算有圖有說,只要能讀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北京現在常用“馬虎子”這一句話來恐嚇孩子們。或者說,那就是《開河記》上所載的,給隋煬帝開河,蒸死小兒的麻叔謀;正確地寫起來,須是“麻胡子”。那么,這麻叔謀乃是胡人了。但無論他是甚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還有限,不過盡他的一生。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卻甚于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
……
我所看的那些陰間的圖畫,都是家藏的老書,并非我所專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這雖然不過薄薄的一本書,但是下圖上說,鬼少人多,又為我一人所獨有,使我高興極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誰都知道的;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地講出這一段的事跡。但是,我于高興之余,接著就是掃興,因為我請人講完了二十四個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這并非現在要加研究的問題。但我還依稀記得,我幼小時候實未嘗蓄意忤逆,對于父母,倒是極愿意孝順的。不過年幼無知,只用了私見來解釋“孝順”的做法,以為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后,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自從得了這一本孝子的教科書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還要難到幾十幾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負米”,“黃香扇枕”之類。“陸績懷橘”也并不難,只要有閹人請我吃飯。“魯迅先生作賓客而懷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闊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穩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筍”就可疑,怕我的精誠未必會這樣感動天地。但是哭不出筍來,還不過拋臉而已,一到“臥冰求鯉”,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鄉的天氣是溫和的,嚴冬中,水面也只結一層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樣小,躺上去,也一定嘩喇一聲,冰破落水,鯉魚還不及游過來。自然,必須不顧性命,這才孝感神明,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跡,但那時我還小,實在不明白這些。
……現在想起來,實在很覺得傻氣。這是因為現在已經知道了這些老玩意,本來誰也不實行。整飭倫紀的文電是常有的,卻很少見紳士赤條條地躺在冰上面,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
1.作者為什么要在全文中多次直言詛咒“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原因是什么?(請用選文中的語句回答)(情節概述)
2.我得到《二十四孝圖》為什么既高興又掃興?(情節概述)
3.為什么作者反感“老萊娛親”的故事?(情節概述)
4.作者虛擬自己仿效“陸績懷橘”“哭竹生筍”“臥冰求鯉”的情況,這樣寫有什么用意?(藝術特色)
5.本篇散文作者反映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對于當時的社會現實你有什么看法?(體驗看法)
㈨《無常》
“我道阿嫂哭得悲傷,暫放他還陽半刻。大王道我是得錢買放,就將我捆打四十!”
……
他口里的閻羅天子仿佛也不大高明,竟會誤解他的人格,——不,鬼格。但連“還陽半刻”都知道,究竟還不失其“聰明正直之謂神”。不過這懲罰,卻給了我們的活無常以不可磨滅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緊雙眉,捏定破芭蕉扇,臉向著地,鴨子浮水似的跳舞起來。
……
……他現在毫不留情了,然而這是受了閻羅老子的督責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眾中,就是他有點人情;我們不變鬼則已,如果要變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較的相親近。
……
迎神時候的無常,可和演劇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動作,沒有言語,跟定了一個捧著一盤飯菜的小丑似的角色走,他要去吃;他卻不給他。另外還加添了兩名角色,就是“正人君子”之所謂“老婆兒女”。凡“下等人”,都有一種通病:常喜歡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雖是對于鬼,也不肯給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總要給他們一對一對地配起來。無常也不在例外。所以,一個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婦樣,大家都稱她無常嫂;這樣看來,無常是和我們平輩的,無怪他不擺教授先生的架子。一個是小孩子,小高帽,小白衣;雖然小,兩肩卻已經聳起了,眉目的外梢也向下。這分明是無常少爺了,大家卻叫他阿領,對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猜起來,仿佛是無常嫂的前夫之子似的。但不知何以相貌又和無常有這么像?吁!鬼神之事,難言之矣,只得姑且置之弗論。至于無常何以沒有親兒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釋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兒女一多,愛說閑話的就要旁敲側擊地鍛成他拿盧布,所以不但研究,還早已實行了“節育”了。
這捧著飯菜的一幕,就是“送無常”。因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間凡有一個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飯恭送他。至于不給他吃,那是賽會時候的開玩笑,實際上并不然。但是,和無常開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為他爽直,愛發議論,有人情,——要尋真實的朋友,倒還是他妥當。
有人說,他是生人走陰,就是原是人,夢中卻入冥去當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我還記得住在離我家不遠的小屋子里的一個男人,便自稱是“走無常”,門外常常燃著香燭。但我看他臉上的鬼氣反而多。莫非入冥做了鬼,倒會增加人氣的么?吁!鬼神之事,難言之矣,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論了。
1.請結合相關情節說說“無常“是個怎樣的鬼?(人物形象)
2.請仔細揣摩選文中畫線的語句,說說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體驗看法)
3.無常因為“阿嫂哭得悲傷”就違反規定“暫放他還陽半刻”。現實生活中有些執法者也會有類似的舉動,你怎么看?(體驗看法)
4.《無常》一文經常提到現實中的“人”,作者用意何在?你能體會到他對“無常”抱有怎樣的感情嗎?(體驗看法)
㈩《父親的病》
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歡,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轎。進來時,看見父親的臉色很異樣,和大家談論,大意是說自己的病大概沒有希望的了;他因為看了兩年,毫無效驗,臉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難為情,所以等到危急時候,便薦一個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脫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醫,除他之外,實在也只有一個陳蓮河了。明天就請陳蓮河。
陳蓮河的診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醫的臉是圓而胖的,他卻長而胖了:這一點頗不同。還有用藥也不同。前回的名醫是一個人還可以辦的,這一回卻是一個人有些辦不妥帖了,因為他一張藥方上,總兼有一種特別的丸散和一種奇特的藥引。
蘆根和經霜三年的甘蔗,他就從來沒有用過。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對”,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蟲也要貞節,續弦或再醮,連做藥資格也喪失了。但這差使在我并不為難,走進百草園,十對也容易得,將它們用線一縛,活活地擲入沸湯中完事。然而還有“平地木十株”呢,這可誰也不知道是什么東西了,問藥店,問鄉下人,問賣草藥的,問老年人,問讀書人,問木匠,都只是搖搖頭,臨末才記起了那遠房的叔祖,愛種一點花木的老人,跑去一問,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樹下的一種小樹,能結紅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稱為“老弗大”。“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藥引尋到了,然而還有一種特別的丸藥:敗鼓皮丸。這“敗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舊鼓皮做成;水腫一名鼓脹,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1.文中詳細地描述醫生開的藥方,有什么用意?(體驗看法)
2.作者在童年目睹父親受病魔糾纏的痛苦后,一心想從醫,但去日本后為什么又改變這種想法?從中體現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情節概述、人物形象)
3.根據選文,分析這篇散文的語言特色。(藝術特色)
4.文中寄托著作者深沉的批判和諷刺之情,請結合語句簡要分析選段中蘊含的情感。(體驗看法)
三、課堂檢測
1.(衢州中考)從《朝花夕拾》的閱讀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童年的魯迅?結合內容簡要作答。
2.根據以下提示寫出人物名稱:
⑴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發,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   )
⑵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
⑶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    )
⑷他的臉是圓而胖的,一張藥方上,總兼有一種特別的丸散和一種奇特的藥引。(   )
⑸她生得黃胖而矮,說話時喜歡切切察察,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
⑹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無論鬧出什么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 )
3.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甲】有一天談到這里,她便說道,“母親的錢,你拿來用就是了,還不就是你的么?”
我說母親沒有錢,她就說可以拿首飾去變賣;我沒說有首飾,她卻道,“也許你沒有留心。到大櫥的抽屜里,角角落落去尋去,總可以尋出點珠子這類西……”
【乙]“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后,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⑴【甲】【乙】兩段文字均選自《 》,【甲】文中的“她”指的是 (人名),乙文中的“她”指的是 (人名)。
⑵這兩個人物身上有什么異同點
4.【走進名著】一位同學提供了A、B兩段文字,設計了兩個問題,請你回答。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繪圖的書,于是有了石印的《爾雅音圖》和《毛詩品物圖考》,又有了《點石齋叢畫》和《詩畫舫》。 (《阿長與〈山海經》》)
B.這樣的書,我現在只記得前四句,別的都忘卻了那時所強記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齊忘卻在里面
(《五猖會》)
⑴A,B兩段文字分別是哪兩件事產生的影響 請簡要概括。
⑵分別說說這兩件事對作者產生不同影響的原因。
⑶《朝花夕拾》中的《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二十四孝圖〉》中都提到了兒童的讀書問題,你認為孩子要讀什么樣的書?怎樣讀書?
四、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朝花夕拾》,選取經典段落,進行賞析。
參考答案
第二課時
二、㈠1.她是“我”的保姆長媽媽,她為童年的“我”買回了渴望已久的《山海經》。
2.《山海經》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書,它承載著阿長對“我”的關愛和“我”對阿長的敬意。
3.原因是阿長給“我”買回了渴望已久的《山海經》,她做到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
4.心理描寫;形象地表達了“我”聽到這個消息時震驚的情態,強化了“出乎意料”的表達效果。
5.因為“我”非常喜歡而且想得到一本《山海經》,長媽媽很想滿足“我”這個想法。這表現了長媽媽樸實善良的性格特征。
㈡1.⑴添改講義⑵糾正解剖圖⑶關心解剖實習⑷了解裹腳
2.治學嚴謹、正直熱誠、毫無狹隘的民族偏見;表現了作者的敬愛、感激、懷念之情。
3.“正人君子”運用了反語的修辭,是指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反動政府的御用文人(或為統治者服務的反動文人),表達了作者對此類人憎恨與諷刺的思想感情。
4.作者經歷了匿名事件、看電影事件,認識到中國人的麻木不仁。他深感醫學只能解救病人肉體的痛苦,要真正解救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使民眾的思想覺悟。正如作者所言:“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㈢1.范愛農的老師被害,同鄉會的學生主張發電報到北京痛斥滿清政府,寫文章悼念。但是范愛農反對。“我們”認為他冷酷,懦弱。
2.第一次是因為關吏從范愛農等人行李中翻出繡花弓鞋,有損國體。第二次是因為火車上讓座,“雍容揖讓”分出尊卑,顯得封建。
3.溺水身亡。在當時渾渾噩噩的國度里,范愛農的死在于不滿現狀、不屈不撓而又無力改變現實的心志,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的控訴,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4.范愛農是一個孤傲、正直、倔強、追求革命的愛國者。文章表現了作者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范愛農的同情和悼念。
㈣1.拜師行禮,向先生請教“怪哉”,讀書、習字、對課,小園中尋找樂趣,課上做游戲、畫畫。
2.先生是一個方正、嚴肅、淵博、守舊的人。作者對他懷著恭敬之情。
3.作者選擇了富有個性的情節和細節刻畫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如:選文中寫壽鏡吾老先生讀書時,“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寥寥幾筆,把老先生那種酷愛讀書,癡迷入神的情態表現得惟妙惟肖。
4.示例: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讓兒童接受教育的同時,也應該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㈤1.示例一:衍太太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瑣記》里寫“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而這所謂好,卻是慫恿別人家的孩子在冬天比賽吃冰,或者比賽打旋,而在有的孩子旋得跌倒,被自家大人看見時,衍太太卻說:“不是跌了么?不聽我的話。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而且,她還教唆“我”去偷母親的首飾變賣,“我”并沒有偷,她卻放出流言來了。這些就表現出衍太太的壞品德了。
示例二:對衍太太要辨證地看待。她雖然慫恿別人家的孩子冬天比賽吃冰,或者比賽打旋,教唆“我”去偷母親的首飾變賣,甚至背后散布流言,但從文中可以看出,她畢竟還是喜歡孩子,如孩子頭上碰腫了,衍太太立刻給他搽藥止痛。因而只能說衍太太是一個有不少毛病的小市民,還不能說她就是一個壞人。
2.示例:喜歡多事、粗俗愚昧,卻又真誠地關愛兒童的長媽媽;熱心教誨弱國學生、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在三味書屋搖頭晃腦讀書、“極方正,質樸,博學”的老師壽鏡吾;去看迎神賽會即將出門時還要“我”背書的嚴厲的父親;要用原配蟋蟀做藥引的名醫陳蓮河……(寫出其中兩個人物的特點或事例即可。)
3.漢文教員居然不知道華盛頓是誰,惴惴的神態突出了內心的不安,足見當時的教育有多么落后封閉。
㈥1.在即將出發去看五猖會時,“我”被父親強令背《鑒略》,艱難地背誦出一段不懂的文字后,先前興奮的心情全沒有了。
心情變化:高興地“笑著”“跳著”“催”——“忐忑”“擔著心”地強記——夢幻“鐵鉗”的幫助——熱鬧卻“沒有什么大意思”。
2.選文體現了父親刻板、嚴格、權威的特點,從選文中勒令兒子背書可以看出。
3.不是簡單的對童年的回憶,而是在回憶中有更多的批判色彩。所以,文中經常是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有時清新舒展,有時又較為沉重。
4.表現以父親為代表的封建家長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借以批判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感受:現在的應試教育依然不合人意,現在的孩子照樣健康不起來,它將孩子的天真爛漫統統都剝奪,變成一種眼界狹窄、紙上談兵的人。
㈦1.先是差點喪生蛇口,接著就失蹤了,可能被貓吃了,也可能被長媽媽踏死了。
通過記敘可愛的隱鼠遭受摧殘的不幸經歷,表現了作者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并要抗爭。
2.目的是在于與“蟲蛆和鷙禽猛獸”作對比,將“正人君子們”虛偽、丑惡的靈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選文(B)中描述隱鼠的舉動是為了充分表現隱鼠的可愛,為下文寫它的悲劇結局作鋪墊,更顯得它的可憐;選文(B)最后一段描寫自己對貓的追打,足見作者對害死隱鼠的兇手的憎惡,對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㈧1.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即甚于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2.高興的是:①鬼少人多;②歸我一人獨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準確無誤;④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的講出一段的事跡。掃興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3.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萊“詐跌”,作嬰兒啼,以娛親意。作者認為小孩子多不愿意詐做,換言之,不愿裝假,這違背了兒童的心理。
4.形象地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指出中國兒童的可憐。斥責道德家們故意捏造那種現實中不存在的道德高標,以突顯自己的價值。
5.反映當時社會的黑暗——即對兒童的不重視。兒童都讀不到他們應該讀的書,而人們卻無視無睹。兒童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兒童眼中的世界也應該是絢爛奪目的。然而當時的封建禮教只允許兒童讀背四書五經,卻不允許兒童接觸任何有圖像的書籍,這無疑在扼殺兒童熱愛美麗、憧憬美麗,乃至創造美麗的天性,這是對兒童健康成長的極大摧殘。
㈨1.無常是個爽直、公正、有人情味的鬼。選文中的這些情節可以體現:“無常的手里就拿著大算盤,你擺盡臭架子也無益”,人間得不到的公正在陰間得到了;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么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
2.在夾敘夾議之中,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所謂“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諷刺。
3.示例一:我認為執法者一定要一視同仁,依法辦事,如果感情用事,標準不一,勢必導致混亂和不公平。
示例二:我認為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執法過程多些變通,人與人之間就會多些和諧,多些相互理解。
4.《無常》通過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刻畫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惡面目,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諷刺。魯迅對無常顯露出難以掩飾的敬佩、贊美和喜愛之情。
㈩1.用意:通過描述醫生開的藥方,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那些庸醫的無能。庸醫為了騙取金錢給人看病就用故弄玄虛的藥方,看似神丹妙藥,其實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走到頭來還是白折騰一番。
2.示例:作者去日本求學后,從《藤野先生》里的“匿名信事件”“電影風波”等所見所聞中,讓他覺得即使能醫治像他父親一樣的病人,也拯救不了國民的靈魂,所以就棄醫從文了。可見作者是一個愛國的學者。
3.語言生動幽默,妙趣橫生。如寫兩位醫生的不同之處,寫昆蟲也要貞潔等。白描手法的運用。只是敘述描繪,但所有的感情都蘊含在句子中。
4.如:“續弦或再醮,連做藥資格也喪失了”等對于中藥的描述,委婉地嘲諷了某些中醫故弄玄虛,貽誤病情的可惡行徑。“敗鼓皮丸”的治病原理荒唐可笑,完全沒有科學道理,難怪根本就治不好父親的病,只是勞民傷財。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的悲憤與譴責。
三、1.示例:在《朝花夕拾》里,童年的魯迅是個性格活潑,身心健康的孩子。他拔何首烏、摘覆盆子,想得到神奇的《山海經》,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喜歡小動物,為了隱鼠仇貓,和阿長鬧意見,表現得愛憎分明,充滿同情心;他在私塾里畫繡像,為了看五猖會無奈背書,顯得天性自由,活潑好動,有點頑皮。
2.⑴范愛農⑵藤野先生⑶壽鏡吾先生⑷陳蓮河⑸阿長⑹衍太太
3.⑴朝花夕拾 衍太太 阿長(長媽媽)⑵相同點:兩者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或都深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不同點:衍太太是一個心術不正、自私自利、令人憎惡、愛推卸責任的人;阿長身上保存著樸實,善良、勤勞的可貴品質。3、C(這段經歷在《瑣記》中提及)
4.⑴A.阿長送“我”繪圖的《山海經》。B.在“我”要去看五猖會時,父親強迫“我”背誦《鑒略》這本書。⑵A.讓作者感受到了阿長偉大的愛;B.讓作者感受到了家長的霸道及對兒童天性的摧殘。(意思對即可)⑶示例:孩子要讀符合年齡特征、有利于身心成長、自己感興趣的書。讀書要以興趣為前提,家長應以鼓勵為主,不能強制。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整本書閱讀《<朝花夕拾>精讀、略讀、瀏覽》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朝花夕拾》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理解回憶性散文的基本特點,感受魯迅散文的語言特點。
2.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了解少年魯迅的成長歷程,分析魯迅筆下的人物特點,理解他們在作品中的重要意義。
3.結合魯迅生平及創作背景,感受魯迅對童年、親友真摯的情感和對社會現實、人性的洞察與思考,激發自身對生活和社會的關注與思考。
〖教學重點〗
1.了解《朝花夕拾》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
2.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了解少年魯迅的成長歷程,分析魯迅筆下的人物特點,理解他們在作品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感受魯迅對童年、親友真摯的情感和對社會現實、人性的洞察與思考,激發自身對生活和社會的關注與思考。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閱讀任務
㈠任務1:了解魯迅生活的“那些年”
《朝花夕拾》是魯迅從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記憶中抄出來的”片段,展現了他的一段段人生歷程。瀏覽全書,精讀部分篇章、段落,小組合作,從時空、事件等角度梳理書中魯迅的成長經歷,以自己喜歡的形式,有創意地呈現“魯迅成長史”。
1.童年
⑴經歷
祖母在夏日的夜晚搖著扇子給他猜謎、講故事;長媽媽給他講“美女蛇”“長毛”的故事;閏土的父親教他在冬日捕鳥。平日里,他經常到百草園玩,那里是他的童年樂園;他還有一只可愛的隱鼠陪伴左右;過年時他可以從長輩那里得到壓歲錢,買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
⑵總結
豐富多彩,溫馨有趣
2.少年
⑴經歷
常年在家和當鋪、藥鋪之間穿梭,尋找“名醫”開出的各種奇特的藥引,然而父親的病卻日益惡化,最終父親去世。父親臨終前,他聽從衍太太的教唆不停地大聲喊父親,導致父親痛苦地離去,這給他留下了永遠的遺憾。種種變故如大山一樣壓在他的身上,他不得不走出家門,前往外面的世界……
⑵總結
苦澀而又迷茫
3.青年
⑴經歷
在礦路學堂,他接觸到《天演論》等進步書籍,了解到新的思想。在日本學醫期間,“講義事件”和“幻燈片事件”對他觸動極大,他意識到學醫只能醫治人們病痛的身體,而只有喚醒人們麻木的靈魂才能真正救人,因此他走上了文學之路;在東京時,他還認識了范愛農,在回憶與范愛農的交往中,穿插了自己被打著進步旗號的青年利用的事,讓人唏噓。另外,這時期的魯迅也表達了對所謂的“正人君子”的深惡痛絕,還有對反對和妨害白話者的痛恨……
⑵總結
是新鮮的,也是屈辱的,更是勵志的。
㈡任務2:認識魯迅筆下的“那些人”
《朝花夕拾》中,魯迅記錄了自己生命中出現的一些人物,有些在生活上給予他幫助,有些帶給他情感的慰藉,有些對他精神的成長產生過影響,還有一些僅是他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卻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任選書中的一個人物,精讀與之相關的內容,分析其性格特點,為他制作“人物名片”。
人物 外貌 主要情節 性格
長媽媽 黃胖而矮 喜歡切切察察;擺成“大”字的睡相;懂得許多規矩;講“美女蛇”“長毛”的故事;為“我”買來《山海經》 饒舌多事,粗俗,不拘小節,善良真誠,淳樸,愛護關心孩子
藤野先生 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 檢查并從頭到末地添改“我”抄的講義;指出“我”繪的解剖圖中的錯誤;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體而感到高興和放心;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的情形 和藹親切,正直熱誠,治學嚴謹,一絲不茍,實事求是
范愛農 高大身材,長頭發,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 反對“我”發抗議電報到北京的主張;喝酒敘舊,邀請“我”同去看光復的紹興 正直,愛國,倔強,憤世嫉俗,認真負責
衍太太 給“我”看不健康的書籍;唆使“我”偷母親的首飾變賣并散布謠言;慫恿孩子們比賽打旋子,卻在孩子摔倒后推卸責任;催促“我”在父親臨終時一直呼喊父親 心術不正,自私自利,表里不一,多嘴多舌
父親 《五猖會》中“我”急切期盼著去看迎神賽會,父親卻要“我”背誦完《鑒略》才能去看;《父親的病》中父親請醫治病,最終因醫治無效而去世 嚴厲,慈愛,對兒童心理的隔膜,是一個專制的封建家長
壽鏡吾 高而瘦,須發花白,戴著大眼鏡 要求讀他指定的書,不喜歡“我”問書外的問題;讀書時往往入神陶醉 方正,質樸,博學,教育方式刻板守舊
㈢任務3:體會魯迅心中的“那些情”
《朝花夕拾》寫人記事,在平淡質樸的筆墨中蘊有深厚的情感,文章也就表現出豐富多樣的感彩。如寫長媽媽、藤野先生等,筆下常帶溫情,寄托著對他們的深切懷念;寫《《二十四孝圖》》等,難抑憤怒,對封建道德作出最猛烈的抨擊;寫范愛農,則在對故友的緬懷中,又蘊含著社會批判的鋒芒。閱讀《朝花夕拾》,梳理魯迅對各種人與事的情感態度,探究他情感背后的思想立場。基于自己的理解,給寫作《朝花夕拾》時的魯迅寫一封信,和他交流你對他的認識,以及從書中獲得的人生啟示。
尊敬的魯迅先生:
您好!
給您寫這封信我深感榮幸。我知道,《朝花夕拾》這本書是您的一部重要散文集,其中所收錄的十篇回憶性散文,反映了您童年、少年、青年時期的生活,也呈現了您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過程,表達了您對社會和人性的深刻見解。我希望能通過這封信,更深入地了解您在寫作時的思想情感。
面對童年成長的環境、對特別關心幫助自己的“貴人”,您是溫情脈脈的。在您童年的世界里,有心愛的寵物,有玩耍的樂園,這里,斑贅會釋放特殊的臭氣,蜈蚣也是可怕的毒蟲,兩種平時不討人喜歡的動物卻有著“無限趣味".....在您的成長過程中,您還遇到了兩個特別難忘的人。一個是“長媽媽”,她雖然沒有文化,甚至有幾分粗俗,但她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對生活有著美好希望,還給您買了“最為心愛”的《山海經》:一個是藤野先生,他認真訂正您的講義,關心您解剖尸體的情況,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對于充滿美好回憶的童年,對于樂于助人的善良的人,您表達了深切的懷念。
面對封建教育方式和封建孝道,您是憤怒的。關于封建教育方式,在《五猖會》中,在您想要去看心心念念的“五猖會”,興高采烈地準備出發時,您的父親卻突然把您叫住,要求您背完《鑒略》才能去。那時的封建家長們,大多不懂孩子的心理,認為玩耍是無用之事,讀書才是正道,常常對孩子采取專制的教育方式。對此,您感到壓抑,您是想反抗的。
關于封建孝道,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二十四孝圖》》。傳統的二十四孝故事中,郭巨為了供養自己的母親,竟然準備埋掉自己年幼的兒子。幸好他在地下挖到了黃金,不然他的兒子就一命鳴呼了。郭巨作為父親,做出如此殘忍的行為,反而被視為典型的孝子,真是有悖常理。這個故事讓您感到害怕,“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制。完全絕望了”。面對這害人的封建舊制度,您毅然拿起諷刺的筆,作出最猛烈的抨擊。
面對故友,您是同情的。您同范愛農在東京初識時產生了誤會,覺得他“很可愿”,甚至以為“要革命,首先就必須將范愛農除去”。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故鄉重逢時,笑談各自經歷,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知道他回鄉后,道輕蔑、排斥、迫害,幾乎無處容身,以至“躲在鄉下,教著幾個小學生糊口”。后來,經過諸多事件,你倆漸成知己,可惜,好友卻“景況愈困窮,言辭也愈凄苦”,最后“便在各處飄浮”,在對革命失望的心境中,在夜半刮大風下大雨時終至溺水而死。對熱愛祖國、倔強耿直、不隨波逐流、不趨炎附勢的好友,您表達了深切的緬懷;對當時辛亥革命前后的社會病態,您又表現出了深刻的批判。
當然了,您還有很多方面的情感,有對弱小者的同情,有對暴虐者的厭惡,有對庸醫的痛恨,有對探求真理的追求,有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的嘲諷……其實,這些情感的背后,我發現您堅定地站在了美好、善良的一邊。您以平視的角度描繪每一個人物,不論是底層的保姆,還是知識分子,您都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凡是美好的,您都給予贊揚。您關注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關心他們的命運,對于不公的社會現象,您總是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為弱者發聲,該抨擊的就抨擊,該批判的就批判。這種人文關懷、理性思考、審視態度不僅體現在您的作品中,更是貫穿于您一生的思想立場。
總之,在這部書中,您以細膩的筆觸,勾畫出那些熟悉又遙遠的記憶,使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感受著您成長的足跡與對社會的洞察。
最后,我想向您表達我的敬意。《朝花夕拾》不僅是一部回憶錄,更是一部充滿智慧與情感的人生哲學。您用平實、真摯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時代的風貌,一個知識分子的思考與擔當。您的文字不僅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更是對于未來的一種啟迪和期望。希望我們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夠繼續傳承您的精神,關注社會現實,堅守人文關懷,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致,
敬禮!
xxx
2024年X月X日
二、考點全練
㈠《阿長與〈山海經〉》
(A)但是她懂得許多規矩;這些規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一年中最高興的時節,自然要數除夕了。辭歲之后,從長輩得到壓歲錢,紅紙包著,放在枕邊,只要過一宵,便可以隨意使用。睡在枕上,看著紅包,想到明天買來的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然而她進來,又將一個福橘放在床頭了。
“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后,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夢里也記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別早,一醒,就要坐起來。她卻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著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我忽而記得了——
“阿媽,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驚之后,也就忽而記得,這就是所謂福橘,元旦辟頭的磨難,總算已經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B)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1.選文(A)中的她指的是誰?她為我做了什么事令我一生難忘?(情節概述)
她是“我”的保姆長媽媽,她為童年的“我”買回了渴望已久的《山海經》。
2.“我”為什么把阿長送的《山海經》看做“最為心愛的寶書”?(情節概述)
《山海經》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書,它承載著阿長對“我”的關愛和“我”對阿長的敬意。
3.“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這句話中“發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情節概述)
原因是阿長給“我”買回了渴望已久的《山海經》,她做到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
4.選文(B)中畫線的句子屬于人物的什么描寫?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藝術特色)
心理描寫;夸張。形象地表達了“我”聽到這個消息時震驚的情態,強化了“出乎意料”的表達效果。
5.綜合全文內容,說說阿長為什么關心《山海經》?這突出了她怎樣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
因為“我”非常喜歡而且想得到一本《山海經》,長媽媽很想滿足“我”這個想法。這表現了長媽媽樸實善良的性格特征。
㈡《藤野先生》
(A)過了一星期,大約是星期六,他使助手來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見他坐在人骨和許多單獨的頭骨中間,——他其時正在研究著頭骨,后來有一篇論文在本校的雜志上發表出來。
“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么?”他問。
“可以抄一點。”
“拿來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并且說,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一驚,同時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
但是我不服氣,口頭答應著,心里卻想道:
“圖還是我畫的不錯;至于實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記得的。”
學年實驗完畢之后,我便到東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學校,成績早已發表了,同學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這回藤野先生所擔任的功課,是解剖實習和局部解剖學。
解剖實習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興地,仍用了極有抑揚的聲調對我說道:
“我因為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尸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為難的時候。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么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B)但不知怎的,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壞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了。責成運送局去找尋,寂無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墻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A)中“我”和藤野先生相處的四件事。(情節概述)
⑴添改講義⑵糾正解剖圖⑶關心解剖實習⑷了解裹腳
2.選文(A)注重表現藤野先生哪些特點?其中蘊含作者怎樣的情感?(人物形象)
治學嚴謹、正直熱誠、毫無狹隘的民族偏見;表現了作者的敬愛、感激、懷念之情。
3.選文(B)畫線句中,“正人君子”運用怎樣的修辭手法?又指代誰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藝術特色)
“正人君子”運用了反語的修辭,是指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反動政府的御用文人(或為統治者服務的反動文人),表達了作者對此類人憎恨與諷刺的思想感情。
4.請結合選文之外的其他情節,談談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什么?(情節概述、體驗看法)
作者經歷了匿名事件、看電影事件,認識到中國人的麻木不仁。他深感醫學只能解救病人肉體的痛苦,要真正解救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使民眾的思想覺悟。正如作者所言:“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㈢《范愛農》
不知怎的我們便都笑了起來,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還是那樣,然而奇怪,只這幾年,頭上卻有了白發了,但也許本來就有,我先前沒有留心到。他穿著很舊的布馬褂,破布鞋,顯得很寒素。談起自己的經歷來,他說他后來沒有了學費,不能再留學,便回來了。回到故鄉之后,又受著輕蔑,排斥,迫害,幾乎無地可容。現在是躲在鄉下,教著幾個小學生糊口。但因為有時覺得很氣悶,所以也乘了航船進城來。
他又告訴我現在愛喝酒,于是我們便喝酒。從此他每一進城,必定來訪我,非常相熟了。我們醉后常談些愚不可及的瘋話,連母親偶然聽到了也發笑。一天我忽而記起在東京開同鄉會時的舊事,便問他:——
“那一天你專門反對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緣故呢?”
“你還不知道?我一向就討厭你的,——不但我,我們。”
“你那時之前,早知道我是誰么?”
“怎么不知道。我們到橫濱,來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們,搖搖頭,你自己還記得么?”
我略略一想,記得的,雖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時是子英來約我的,說到橫濱去接新來留學的同鄉。汽船一到,看見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將行李放到稅關上去候查檢,關吏在衣箱中翻來翻去,忽然翻出一雙繡花的弓鞋來,便放下公事,拿著仔細地看。我很不滿,心里想,這些鳥男人,怎么帶這東西來呢。自己不注意,那時也許就搖了搖頭。檢驗完畢,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須上火車。不料這一群讀書人又在客車上讓起坐位來了,甲要乙坐在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讓未終,火車已開,車身一搖,即刻跌倒了三四個。我那時也很不滿,暗地里想:連火車上的坐位,他們也要分出尊卑來……自己不注意,也許又搖了搖頭。然而那群雍容揖讓的人物中就有范愛農,卻直到這一天才想到。豈但他呢,說起來也慚愧,這一群里,還有后來在安徽戰死的陳伯平烈士,被害的馬宗漢烈士;被囚在黑獄里,到革命后才見天日而身上永帶著匪刑的傷痕的也還有一兩人。而我都茫然無所知,搖著頭將他們一并運上東京了。徐伯蓀雖然和他們同船來,卻不在這車上,因為他在神戶就和他的夫人坐車走了陸路了。
1.“那一天你專門反對我”句中“那一天”發生了什么事,請簡述事情的經過。(情節概述)
范愛農的老師被害,同鄉會的學生主張發電報到北京痛斥滿清政府,寫文章悼念。但是范愛農反對。“我們”認為他冷酷,懦弱。
2.選文寫了魯迅的兩次搖頭,各是因為什么?(情節概述)
第一次是因為關吏從范愛農等人行李中翻出繡花弓鞋,有損國體。第二次是因為火車上讓座,“雍容揖讓”分出尊卑,顯得封建。
3.范愛農后來的結局怎樣?作者揭示其不幸遭遇和悲慘結局的目的是什么?(情節概述、體驗看法)
溺水身亡。在當時渾渾噩噩的國度里,范愛農的死在于不滿現狀、不屈不撓而又無力改變現實的心志,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的控訴,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4.結合全文內容說說范愛農是個怎樣的人?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
范愛農是一個孤傲、正直、倔強、追求革命的愛國者。文章表現了作者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范愛農的同情和悼念。
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扁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不知從那里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于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后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矩,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后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于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像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蕩寇志》和《西游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后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1.選文寫了作者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哪些事情?(情節概述)
拜師行禮,向先生請教“怪哉”,讀書、習字、對課,小園中尋找樂趣,課上做游戲、畫畫。
2.從選文看,你覺得先生是個怎樣的人?作者對他有怎樣的情感態度?(人物形象)
先生是一個方正、嚴肅、淵博、守舊的人。作者對他懷著恭敬之情。
3.通過對典型細節的敘述和描寫來把握和表現人物個性是全書的一大特色。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藝術特色)
作者選擇了富有個性的情節和細節刻畫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如:選文中寫壽鏡吾老先生讀書時,“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寥寥幾筆,把老先生那種酷愛讀書,癡迷入神的情態表現得惟妙惟肖。
4.散文常常將作者的人生感悟蘊含于字里行間。讀了選段后,你認為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體驗看法)
示例: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讓兒童接受教育的同時,也應該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㈤《瑣記》
(A)父親故去之后,我也還常到她家里去,不過已不是和孩子們玩耍了,卻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談閑天。我其時覺得很有許多東西要買,看的和吃的,只是沒有錢。有一天談到這里,她便說道,“母親的錢,你拿來用就是了,還不就是你的么?”我說母親沒有錢,她就說可以拿首飾去變賣;我說沒有首飾,她卻道,“也許你沒有留心。到大櫥的抽屜里,角角落落去尋去,總可以尋出一點珠子這類東西……”
這些話我聽去似乎很異樣,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時又真想去打開大櫥,細細地尋一尋。大約此后不到一月,就聽到一種流言,說我已經偷了家里的東西去變賣了,這實在使我覺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來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現在,只要有地方發表,我總要罵出流言家的狐貍尾巴來,但那時太年青,一遇流言,便連自己也仿佛覺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見人們的眼睛,怕受到母親的愛撫。
(B)此外還有所謂格致,地學,金石學,……都非常新鮮。但是還得聲明:后兩項,就是現在之所謂地質學和礦物學,并非講輿地和鐘鼎碑版的。只是畫鐵軌橫斷面圖卻有些麻煩,平行線尤其討厭。但第二年的總辦是一個新黨,他坐在馬車上的時候大抵看著《時務報》,考漢文也自己出題目,和教員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華盛頓論》,漢文教員反而惴惴地來問我們道:“華盛頓是什么東西呀?……”
看新書的風氣便流行起來,我也知道了中國有一部書叫《天演論》。星期日跑到城南去買了來,白紙石印的一厚本,價五百文正。翻開一看,是寫得很好的字,開首便道:
“赫胥黎獨處一室之中,在英倫之南,背山而面野,檻外諸境,歷歷如在機下。乃懸想二千年前,當羅馬大將愷撒未到時,此間有何景物?計惟有天造草昧……”
1.文段(A)中描述的衍太太令人印象深刻,你認為魯迅筆下的衍太太是個怎樣的人物?請簡要闡述。(人物形象)
示例一:衍太太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瑣記》里寫“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而這所謂好,卻是慫恿別人家的孩子在冬天比賽吃冰,或者比賽打旋,而在有的孩子旋得跌倒,被自家大人看見時,衍太太卻說:“不是跌了么?不聽我的話。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而且,她還教唆“我”去偷母親的首飾變賣,“我”并沒有偷,她卻放出流言來了。這些就表現出衍太太的壞品德了。
示例二:對衍太太要辨證地看待。她雖然慫恿別人家的孩子冬天比賽吃冰,或者比賽打旋,教唆“我”去偷母親的首飾變賣,甚至背后散布流言,但從文中可以看出,她畢竟還是喜歡孩子,如孩子頭上碰腫了,衍太太立刻給他搽藥止痛。因而只能說衍太太是一個有不少毛病的小市民,還不能說她就是一個壞人。
2.《朝花夕拾》中還有些什么人物給你的印象比較深刻?請你寫下其中兩個人物,簡要說說他們的特點或事例。(情節概述、人物形象)
示例:喜歡多事、粗俗愚昧,卻又真誠地關愛兒童的長媽媽;熱心教誨弱國學生、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在三味書屋搖頭晃腦讀書、“極方正,質樸,博學”的老師壽鏡吾;去看迎神賽會即將出門時還要“我”背書的嚴厲的父親;要用原配蟋蟀做藥引的名醫陳蓮河……(寫出其中兩個人物的特點或事例即可。)
3.分析選文(B)中畫線句子的作用。(內容理解)
漢文教員居然不知道華盛頓是誰,惴惴的神態突出了內心的不安,足見當時的教育有多么落后封閉。
㈥《五猖會》
因為東關離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昨夜預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在陸續搬下去了。我笑著跳著,催他們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臉色很謹肅了,我知道有些蹊蹺,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書來。”他慢慢地說。
這所謂“書”,是指我開蒙時候所讀的《鑒略》,因為我再沒有第二本了。我們那里上學的歲數是多揀單數的,所以這使我記住我其時是七歲。
我忐忑著,拿了書來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讀下去。我擔著心,一句一句地讀下去。
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罷,他說:——
“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
他說完,便站起來,走進房里去了。
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來。
粵自盤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開混茫。
就是這樣的書,我現在只記得前四句,別的都忘卻了,那時所強記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齊忘卻在里面了。記得那時聽人說,讀《鑒略》比讀《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為可以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那當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粵自盤古”就是“粵自盤古”,讀下去,記住它,“粵自盤古”呵!“生于太荒”呵!……
應用的物件已經搬完,家中由忙亂轉成靜肅了。朝陽照著西墻,天氣很清朗。母親,工人,長媽媽即阿長,都無法營救,只默默地靜候著我讀熟,而且背出來。在百靜中,我似乎頭里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他們都等候著,太陽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經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來,拿書走進父親的書房,一氣背將下去,夢似的就背完了。
“不錯。去罷。”父親點著頭,說。
大家同時活動起來,臉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將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賀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頭。
我卻并沒有他們那么高興。開船以后,水路中的風景,盒子里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
1.請概述選段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說說隨著事情的發展,作者心情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情節概述)
在即將出發去看五猖會時,“我”被父親強令背《鑒略》,艱難地背誦出一段不懂的文字后,先前興奮的心情全沒有了。
心情變化:高興地“笑著”“跳著”“催”——“忐忑”“擔著心”地強記——夢幻“鐵鉗”的幫助——熱鬧卻“沒有什么大意思”。
2.從選文中可以看出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人物形象)
選文體現了父親刻板、嚴格、權威的特點,從選文中勒令兒子背書可以看出。
3.根據選文,請你簡要分析這篇散文的藝術特色。(藝術特色)
不是簡單的對童年的回憶,而是在回憶中有更多的批判色彩。所以,文中經常是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有時清新舒展,有時又較為沉重。
4.請根據作品的內容,簡要說說這篇散文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讀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體驗看法)
表現以父親為代表的封建家長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借以批判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感受:現在的應試教育依然不合人意,現在的孩子照樣健康不起來,它將孩子的天真爛漫統統都剝奪,變成一種眼界狹窄、紙上談兵的人。
㈦《狗·貓·鼠》
(A)其實人禽之辨,本不必這樣嚴。在動物界,雖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樣舒適自由,可是嚕蘇做作的事總比人間少。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辯話。蟲蛆也許是不干凈的,但它們并沒有自命清高;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它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旗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佩服贊嘆它們。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于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于只能嗥叫的動物,實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視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對于人類的這些小聰明,也許倒以為多事,正如我們在萬生園里,看見猴子翻筋斗,母象請安,雖然往往破顏一笑,但同時也覺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為這些多余的聰明,倒不如沒有的好罷。然而,既經為人,便也只好“黨同伐異”,學著人們的說話,隨俗來談一談,——辯一辯了。
(B)有一回,我就聽得一間空屋里有著這種“數錢”的聲音,推門進去,一條蛇伏在橫梁上,看地上,躺著一匹隱鼠,口角流血,但兩肋還是一起一落的。取來給躺在一個紙盒子里,大半天,竟醒過來了,漸漸地能夠飲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復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時時跑到人面前來,而且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給放在飯桌上,便撿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書桌上,則從容地游行,看見硯臺便舐吃了研著的墨汁。這使我非常驚喜了。我聽父親說過的,中國有一種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發亮的。它睡在筆筒里,一聽到磨墨,便跳出來,等著,等到人寫完字,套上筆,就舐盡了硯上的余墨,仍舊跳進筆筒里去了。我就極愿意有這樣的一個墨猴,可是得不到;問那里有,那里買的呢,誰也不知道。“慰情聊勝無”,這隱鼠總可以算是我的墨猴了罷,雖然它舐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寫完字。
……
長媽媽,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也許是以為我等得太苦了罷,輕輕地來告訴我一句話。這即刻使我憤怒而且悲哀,決心和貓們為敵。她說:隱鼠是昨天晚上被貓吃去了!
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著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
我的報仇,就從家里飼養著的一匹花貓起手,逐漸推廣,至于凡所遇見的諸貓。最先不過是追趕,襲擊;后來卻愈加巧妙了,能飛石擊中它們的頭,或誘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頭喪氣。這作戰繼續得頗長久,此后似乎貓都不來近我了。
1.選文(B)中描述的隱鼠有哪些不幸遭遇?作者繪聲繪色地描述這只隱鼠的經歷有什么用意?(情節概述、體驗看法)
先是差點喪生蛇口,接著就失蹤了,可能被貓吃了,也可能被長媽媽踏死了。
通過記敘可愛的隱鼠遭受摧殘的不幸經歷,表現了作者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并要抗爭。
2.作者在選文(A)中寫“蟲蛆、鷙禽猛獸”的目的是什么?(藝術特色)
目的是在于與“蟲蛆和鷙禽猛獸”作對比,將“正人君子們”虛偽、丑惡的靈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選文(B)中描述隱鼠的舉動和描寫自己對貓的追打各有什么作用?(藝術特色)
選文(B)中描述隱鼠的舉動是為了充分表現隱鼠的可愛,為下文寫它的悲劇結局作鋪墊,更顯得它的可憐;選文(B)最后一段描寫自己對貓的追打,足見作者對害死隱鼠的兇手的憎惡,對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㈧《二十四孝圖》
自從所謂“文學革命”以來,供給孩子的書籍,和歐,美,日本的一比較,雖然很可憐,但總算有圖有說,只要能讀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北京現在常用“馬虎子”這一句話來恐嚇孩子們。或者說,那就是《開河記》上所載的,給隋煬帝開河,蒸死小兒的麻叔謀;正確地寫起來,須是“麻胡子”。那么,這麻叔謀乃是胡人了。但無論他是甚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還有限,不過盡他的一生。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卻甚于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
……
我所看的那些陰間的圖畫,都是家藏的老書,并非我所專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這雖然不過薄薄的一本書,但是下圖上說,鬼少人多,又為我一人所獨有,使我高興極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誰都知道的;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地講出這一段的事跡。但是,我于高興之余,接著就是掃興,因為我請人講完了二十四個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這并非現在要加研究的問題。但我還依稀記得,我幼小時候實未嘗蓄意忤逆,對于父母,倒是極愿意孝順的。不過年幼無知,只用了私見來解釋“孝順”的做法,以為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后,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自從得了這一本孝子的教科書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還要難到幾十幾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負米”,“黃香扇枕”之類。“陸績懷橘”也并不難,只要有閹人請我吃飯。“魯迅先生作賓客而懷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闊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穩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筍”就可疑,怕我的精誠未必會這樣感動天地。但是哭不出筍來,還不過拋臉而已,一到“臥冰求鯉”,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鄉的天氣是溫和的,嚴冬中,水面也只結一層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樣小,躺上去,也一定嘩喇一聲,冰破落水,鯉魚還不及游過來。自然,必須不顧性命,這才孝感神明,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跡,但那時我還小,實在不明白這些。
……現在想起來,實在很覺得傻氣。這是因為現在已經知道了這些老玩意,本來誰也不實行。整飭倫紀的文電是常有的,卻很少見紳士赤條條地躺在冰上面,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
1.作者為什么要在全文中多次直言詛咒“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原因是什么?(請用選文中的語句回答)(情節概述)
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即甚于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2.我得到《二十四孝圖》為什么既高興又掃興?(情節概述)
高興的是:①鬼少人多;②歸我一人獨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準確無誤;④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的講出一段的事跡。掃興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3.為什么作者反感“老萊娛親”的故事?(情節概述)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萊“詐跌”,作嬰兒啼,以娛親意。作者認為小孩子多不愿意詐做,換言之,不愿裝假,這違背了兒童的心理。
4.作者虛擬自己仿效“陸績懷橘”“哭竹生筍”“臥冰求鯉”的情況,這樣寫有什么用意?(藝術特色)
形象地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指出中國兒童的可憐。斥責道德家們故意捏造那種現實中不存在的道德高標,以突顯自己的價值。
5.本篇散文作者反映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對于當時的社會現實你有什么看法?(體驗看法)
反映當時社會的黑暗——即對兒童的不重視。兒童都讀不到他們應該讀的書,而人們卻無視無睹。兒童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兒童眼中的世界也應該是絢爛奪目的。然而當時的封建禮教只允許兒童讀背四書五經,卻不允許兒童接觸任何有圖像的書籍,這無疑在扼殺兒童熱愛美麗、憧憬美麗,乃至創造美麗的天性,這是對兒童健康成長的極大摧殘。
㈨《無常》
“我道阿嫂哭得悲傷,暫放他還陽半刻。大王道我是得錢買放,就將我捆打四十!”
……
他口里的閻羅天子仿佛也不大高明,竟會誤解他的人格,——不,鬼格。但連“還陽半刻”都知道,究竟還不失其“聰明正直之謂神”。不過這懲罰,卻給了我們的活無常以不可磨滅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緊雙眉,捏定破芭蕉扇,臉向著地,鴨子浮水似的跳舞起來。
……
……他現在毫不留情了,然而這是受了閻羅老子的督責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眾中,就是他有點人情;我們不變鬼則已,如果要變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較的相親近。
……
迎神時候的無常,可和演劇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動作,沒有言語,跟定了一個捧著一盤飯菜的小丑似的角色走,他要去吃;他卻不給他。另外還加添了兩名角色,就是“正人君子”之所謂“老婆兒女”。凡“下等人”,都有一種通病:常喜歡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雖是對于鬼,也不肯給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總要給他們一對一對地配起來。無常也不在例外。所以,一個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婦樣,大家都稱她無常嫂;這樣看來,無常是和我們平輩的,無怪他不擺教授先生的架子。一個是小孩子,小高帽,小白衣;雖然小,兩肩卻已經聳起了,眉目的外梢也向下。這分明是無常少爺了,大家卻叫他阿領,對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猜起來,仿佛是無常嫂的前夫之子似的。但不知何以相貌又和無常有這么像?吁!鬼神之事,難言之矣,只得姑且置之弗論。至于無常何以沒有親兒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釋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兒女一多,愛說閑話的就要旁敲側擊地鍛成他拿盧布,所以不但研究,還早已實行了“節育”了。
這捧著飯菜的一幕,就是“送無常”。因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間凡有一個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飯恭送他。至于不給他吃,那是賽會時候的開玩笑,實際上并不然。但是,和無常開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為他爽直,愛發議論,有人情,——要尋真實的朋友,倒還是他妥當。
有人說,他是生人走陰,就是原是人,夢中卻入冥去當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我還記得住在離我家不遠的小屋子里的一個男人,便自稱是“走無常”,門外常常燃著香燭。但我看他臉上的鬼氣反而多。莫非入冥做了鬼,倒會增加人氣的么?吁!鬼神之事,難言之矣,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論了。
1.請結合相關情節說說“無常“是個怎樣的鬼?(人物形象)
無常是個爽直、公正、有人情味的鬼。選文中的這些情節可以體現:“無常的手里就拿著大算盤,你擺盡臭架子也無益”,人間得不到的公正在陰間得到了;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么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
2.請仔細揣摩選文中畫線的語句,說說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體驗看法)
在夾敘夾議之中,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所謂“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諷刺。
3.無常因為“阿嫂哭得悲傷”就違反規定“暫放他還陽半刻”。現實生活中有些執法者也會有類似的舉動,你怎么看?(體驗看法)
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我認為執法者一定要一視同仁,依法辦事,如果感情用事,標準不一,勢必導致混亂和不公平。
示例二:我認為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執法過程多些變通,人與人之間就會多些和諧,多些相互理解。
4.《無常》一文經常提到現實中的“人”,作者用意何在?你能體會到他對“無常”抱有怎樣的感情嗎?(體驗看法)
《無常》通過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刻畫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惡面目,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諷刺。魯迅對無常顯露出難以掩飾的敬佩、贊美和喜愛之情。
㈩《父親的病》
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歡,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轎。進來時,看見父親的臉色很異樣,和大家談論,大意是說自己的病大概沒有希望的了;他因為看了兩年,毫無效驗,臉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難為情,所以等到危急時候,便薦一個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脫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醫,除他之外,實在也只有一個陳蓮河了。明天就請陳蓮河。
陳蓮河的診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醫的臉是圓而胖的,他卻長而胖了:這一點頗不同。還有用藥也不同。前回的名醫是一個人還可以辦的,這一回卻是一個人有些辦不妥帖了,因為他一張藥方上,總兼有一種特別的丸散和一種奇特的藥引。
蘆根和經霜三年的甘蔗,他就從來沒有用過。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對”,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蟲也要貞節,續弦或再醮,連做藥資格也喪失了。但這差使在我并不為難,走進百草園,十對也容易得,將它們用線一縛,活活地擲入沸湯中完事。然而還有“平地木十株”呢,這可誰也不知道是什么東西了,問藥店,問鄉下人,問賣草藥的,問老年人,問讀書人,問木匠,都只是搖搖頭,臨末才記起了那遠房的叔祖,愛種一點花木的老人,跑去一問,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樹下的一種小樹,能結紅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稱為“老弗大”。“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藥引尋到了,然而還有一種特別的丸藥:敗鼓皮丸。這“敗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舊鼓皮做成;水腫一名鼓脹,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1.文中詳細地描述醫生開的藥方,有什么用意?(體驗看法)
用意:通過描述醫生開的藥方,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那些庸醫的無能。庸醫為了騙取金錢給人看病就用故弄玄虛的藥方,看似神丹妙藥,其實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走到頭來還是白折騰一番。
2.作者在童年目睹父親受病魔糾纏的痛苦后,一心想從醫,但去日本后為什么又改變這種想法?從中體現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情節概述、人物形象)
示例:作者去日本求學后,從《藤野先生》里的“匿名信事件”“電影風波”等所見所聞中,讓他覺得即使能醫治像他父親一樣的病人,也拯救不了國民的靈魂,所以就棄醫從文了。可見作者是一個愛國的學者。
3.根據選文,分析這篇散文的語言特色。(藝術特色)
語言生動幽默,妙趣橫生。如寫兩位醫生的不同之處,寫昆蟲也要貞潔等。白描手法的運用。只是敘述描繪,但所有的感情都蘊含在句子中。
4.文中寄托著作者深沉的批判和諷刺之情,請結合語句簡要分析選段中蘊含的情感。(體驗看法)
如:“續弦或再醮,連做藥資格也喪失了”等對于中藥的描述,委婉地嘲諷了某些中醫故弄玄虛,貽誤病情的可惡行徑。“敗鼓皮丸”的治病原理荒唐可笑,完全沒有科學道理,難怪根本就治不好父親的病,只是勞民傷財。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的悲憤與譴責。
三、課堂檢測
1.(衢州中考)從《朝花夕拾》的閱讀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童年的魯迅?結合內容簡要作答。
答案:示例:在《朝花夕拾》里,童年的魯迅是個性格活潑,身心健康的孩子。他拔何首烏、摘覆盆子,想得到神奇的《山海經》,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喜歡小動物,為了隱鼠仇貓,和阿長鬧意見,表現得愛憎分明,充滿同情心;他在私塾里畫繡像,為了看五猖會無奈背書,顯得天性自由,活潑好動,有點頑皮。
2.根據以下提示寫出人物名稱:
⑴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發,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   )
⑵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
⑶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    )
⑷他的臉是圓而胖的,一張藥方上,總兼有一種特別的丸散和一種奇特的藥引。(   )
⑸她生得黃胖而矮,說話時喜歡切切察察,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
⑹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無論鬧出什么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 )
答案:⑴范愛農⑵藤野先生⑶壽鏡吾先生⑷陳蓮河⑸阿長⑹衍太太
3.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甲】有一天談到這里,她便說道,“母親的錢,你拿來用就是了,還不就是你的么?”
我說母親沒有錢,她就說可以拿首飾去變賣;我沒說有首飾,她卻道,“也許你沒有留心。到大櫥的抽屜里,角角落落去尋去,總可以尋出點珠子這類西……”
【乙]“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后,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⑴【甲】【乙】兩段文字均選自《 》,【甲】文中的“她”指的是 (人名),乙文中的“她”指的是 (人名)。
⑵這兩個人物身上有什么異同點
答案:⑴朝花夕拾 衍太太 阿長(長媽媽)⑵相同點:兩者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或都深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不同點:衍太太是一個心術不正、自私自利、令人憎惡、愛推卸責任的人;阿長身上保存著樸實,善良、勤勞的可貴品質。3、C(這段經歷在《瑣記》中提及)
4.【走進名著】一位同學提供了A、B兩段文字,設計了兩個問題,請你回答。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繪圖的書,于是有了石印的《爾雅音圖》和《毛詩品物圖考》,又有了《點石齋叢畫》和《詩畫舫》。 (《阿長與〈山海經》》)
B.這樣的書,我現在只記得前四句,別的都忘卻了那時所強記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齊忘卻在里面
(《五猖會》)
⑴A,B兩段文字分別是哪兩件事產生的影響 請簡要概括。
⑵分別說說這兩件事對作者產生不同影響的原因。
⑶《朝花夕拾》中的《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二十四孝圖〉》中都提到了兒童的讀書問題,你認為孩子要讀什么樣的書?怎樣讀書?
答案⑴A.阿長送“我”繪圖的《山海經》。B.在“我”要去看五猖會時,父親強迫“我”背誦《鑒略》這本書。⑵A.讓作者感受到了阿長偉大的愛;B.讓作者感受到了家長的霸道及對兒童天性的摧殘。(意思對即可)⑶示例:孩子要讀符合年齡特征、有利于身心成長、自己感興趣的書。讀書要以興趣為前提,家長應以鼓勵為主,不能強制。
四、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朝花夕拾》,選取經典段落,進行賞析。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整本書閱讀《<朝花夕拾>精讀、略讀、瀏覽》導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朝花夕拾》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理解回憶性散文的基本特點,感受魯迅散文的語言特點。
2.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了解少年魯迅的成長歷程,分析魯迅筆下的人物特點,理解他們在作品中的重要意義。
3.結合魯迅生平及創作背景,感受魯迅對童年、親友真摯的情感和對社會現實、人性的洞察與思考,激發自身對生活和社會的關注與思考。
〖學習重點〗
1.了解《朝花夕拾》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
2.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了解少年魯迅的成長歷程,分析魯迅筆下的人物特點,理解他們在作品中的重要意義。
〖學習難點〗
感受魯迅對童年、親友真摯的情感和對社會現實、人性的洞察與思考,激發自身對生活和社會的關注與思考。
〖學習時間〗2課時
〖學習過程〗
第二課時
一、閱讀任務
㈠任務1:了解魯迅生活的“那些年”
《朝花夕拾》是魯迅從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記憶中抄出來的”片段,展現了他的一段段人生歷程。瀏覽全書,精讀部分篇章、段落,小組合作,從時空、事件等角度梳理書中魯迅的成長經歷,以自己喜歡的形式,有創意地呈現“魯迅成長史”。
1.童年
⑴經歷
祖母在夏日的夜晚搖著扇子給他猜謎、講故事;長媽媽給他講“美女蛇”“長毛”的故事;閏土的父親教他在冬日捕鳥。平日里,他經常到百草園玩,那里是他的童年樂園;他還有一只可愛的隱鼠陪伴左右;過年時他可以從長輩那里得到壓歲錢,買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
⑵總結
豐富多彩,溫馨有趣
2.少年
⑴經歷
常年在家和當鋪、藥鋪之間穿梭,尋找“名醫”開出的各種奇特的藥引,然而父親的病卻日益惡化,最終父親去世。父親臨終前,他聽從衍太太的教唆不停地大聲喊父親,導致父親痛苦地離去,這給他留下了永遠的遺憾。種種變故如大山一樣壓在他的身上,他不得不走出家門,前往外面的世界……
⑵總結
苦澀而又迷茫
3.青年
⑴經歷
在礦路學堂,他接觸到《天演論》等進步書籍,了解到新的思想。在日本學醫期間,“講義事件”和“幻燈片事件”對他觸動極大,他意識到學醫只能醫治人們病痛的身體,而只有喚醒人們麻木的靈魂才能真正救人,因此他走上了文學之路;在東京時,他還認識了范愛農,在回憶與范愛農的交往中,穿插了自己被打著進步旗號的青年利用的事,讓人唏噓。另外,這時期的魯迅也表達了對所謂的“正人君子”的深惡痛絕,還有對反對和妨害白話者的痛恨……
⑵總結
是新鮮的,也是屈辱的,更是勵志的。
㈡任務2:認識魯迅筆下的“那些人”
《朝花夕拾》中,魯迅記錄了自己生命中出現的一些人物,有些在生活上給予他幫助,有些帶給他情感的慰藉,有些對他精神的成長產生過影響,還有一些僅是他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卻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任選書中的一個人物,精讀與之相關的內容,分析其性格特點,為他制作“人物名片”。
人物 外貌 主要情節 性格
長媽媽 黃胖而矮 喜歡切切察察;擺成“大”字的睡相;懂得許多規矩;講“美女蛇”“長毛”的故事;為“我”買來《山海經》 饒舌多事,粗俗,不拘小節,善良真誠,淳樸,愛護關心孩子
藤野先生 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 檢查并從頭到末地添改“我”抄的講義;指出“我”繪的解剖圖中的錯誤;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體而感到高興和放心;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的情形 和藹親切,正直熱誠,治學嚴謹,一絲不茍,實事求是
范愛農 高大身材,長頭發,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 反對“我”發抗議電報到北京的主張;喝酒敘舊,邀請“我”同去看光復的紹興 正直,愛國,倔強,憤世嫉俗,認真負責
衍太太 給“我”看不健康的書籍;唆使“我”偷母親的首飾變賣并散布謠言;慫恿孩子們比賽打旋子,卻在孩子摔倒后推卸責任;催促“我”在父親臨終時一直呼喊父親 心術不正,自私自利,表里不一,多嘴多舌
父親 《五猖會》中“我”急切期盼著去看迎神賽會,父親卻要“我”背誦完《鑒略》才能去看;《父親的病》中父親請醫治病,最終因醫治無效而去世 嚴厲,慈愛,對兒童心理的隔膜,是一個專制的封建家長
壽鏡吾 高而瘦,須發花白,戴著大眼鏡 要求讀他指定的書,不喜歡“我”問書外的問題;讀書時往往入神陶醉 方正,質樸,博學,教育方式刻板守舊
㈢任務3:體會魯迅心中的“那些情”
《朝花夕拾》寫人記事,在平淡質樸的筆墨中蘊有深厚的情感,文章也就表現出豐富多樣的感彩。如寫長媽媽、藤野先生等,筆下常帶溫情,寄托著對他們的深切懷念;寫《《二十四孝圖》》等,難抑憤怒,對封建道德作出最猛烈的抨擊;寫范愛農,則在對故友的緬懷中,又蘊含著社會批判的鋒芒。閱讀《朝花夕拾》,梳理魯迅對各種人與事的情感態度,探究他情感背后的思想立場。基于自己的理解,給寫作《朝花夕拾》時的魯迅寫一封信,和他交流你對他的認識,以及從書中獲得的人生啟示。
尊敬的魯迅先生:
您好!
給您寫這封信我深感榮幸。我知道,《朝花夕拾》這本書是您的一部重要散文集,其中所收錄的十篇回憶性散文,反映了您童年、少年、青年時期的生活,也呈現了您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過程,表達了您對社會和人性的深刻見解。我希望能通過這封信,更深入地了解您在寫作時的思想情感。
面對童年成長的環境、對特別關心幫助自己的“貴人”,您是溫情脈脈的。在您童年的世界里,有心愛的寵物,有玩耍的樂園,這里,斑贅會釋放特殊的臭氣,蜈蚣也是可怕的毒蟲,兩種平時不討人喜歡的動物卻有著“無限趣味".....在您的成長過程中,您還遇到了兩個特別難忘的人。一個是“長媽媽”,她雖然沒有文化,甚至有幾分粗俗,但她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對生活有著美好希望,還給您買了“最為心愛”的《山海經》:一個是藤野先生,他認真訂正您的講義,關心您解剖尸體的情況,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對于充滿美好回憶的童年,對于樂于助人的善良的人,您表達了深切的懷念。
面對封建教育方式和封建孝道,您是憤怒的。關于封建教育方式,在《五猖會》中,在您想要去看心心念念的“五猖會”,興高采烈地準備出發時,您的父親卻突然把您叫住,要求您背完《鑒略》才能去。那時的封建家長們,大多不懂孩子的心理,認為玩耍是無用之事,讀書才是正道,常常對孩子采取專制的教育方式。對此,您感到壓抑,您是想反抗的。
關于封建孝道,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二十四孝圖》》。傳統的二十四孝故事中,郭巨為了供養自己的母親,竟然準備埋掉自己年幼的兒子。幸好他在地下挖到了黃金,不然他的兒子就一命鳴呼了。郭巨作為父親,做出如此殘忍的行為,反而被視為典型的孝子,真是有悖常理。這個故事讓您感到害怕,“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制。完全絕望了”。面對這害人的封建舊制度,您毅然拿起諷刺的筆,作出最猛烈的抨擊。
面對故友,您是同情的。您同范愛農在東京初識時產生了誤會,覺得他“很可愿”,甚至以為“要革命,首先就必須將范愛農除去”。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故鄉重逢時,笑談各自經歷,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知道他回鄉后,道輕蔑、排斥、迫害,幾乎無處容身,以至“躲在鄉下,教著幾個小學生糊口”。后來,經過諸多事件,你倆漸成知己,可惜,好友卻“景況愈困窮,言辭也愈凄苦”,最后“便在各處飄浮”,在對革命失望的心境中,在夜半刮大風下大雨時終至溺水而死。對熱愛祖國、倔強耿直、不隨波逐流、不趨炎附勢的好友,您表達了深切的緬懷;對當時辛亥革命前后的社會病態,您又表現出了深刻的批判。
當然了,您還有很多方面的情感,有對弱小者的同情,有對暴虐者的厭惡,有對庸醫的痛恨,有對探求真理的追求,有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的嘲諷……其實,這些情感的背后,我發現您堅定地站在了美好、善良的一邊。您以平視的角度描繪每一個人物,不論是底層的保姆,還是知識分子,您都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凡是美好的,您都給予贊揚。您關注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關心他們的命運,對于不公的社會現象,您總是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為弱者發聲,該抨擊的就抨擊,該批判的就批判。這種人文關懷、理性思考、審視態度不僅體現在您的作品中,更是貫穿于您一生的思想立場。
總之,在這部書中,您以細膩的筆觸,勾畫出那些熟悉又遙遠的記憶,使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感受著您成長的足跡與對社會的洞察。
最后,我想向您表達我的敬意。《朝花夕拾》不僅是一部回憶錄,更是一部充滿智慧與情感的人生哲學。您用平實、真摯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時代的風貌,一個知識分子的思考與擔當。您的文字不僅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更是對于未來的一種啟迪和期望。希望我們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夠繼續傳承您的精神,關注社會現實,堅守人文關懷,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致,
敬禮!
xxx
2024年X月X日
二、考點全練
㈠《阿長與〈山海經〉》
(A)但是她懂得許多規矩;這些規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一年中最高興的時節,自然要數除夕了。辭歲之后,從長輩得到壓歲錢,紅紙包著,放在枕邊,只要過一宵,便可以隨意使用。睡在枕上,看著紅包,想到明天買來的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然而她進來,又將一個福橘放在床頭了。
“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后,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夢里也記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別早,一醒,就要坐起來。她卻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著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我忽而記得了——
“阿媽,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驚之后,也就忽而記得,這就是所謂福橘,元旦辟頭的磨難,總算已經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B)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1.選文(A)中的她指的是誰?她為我做了什么事令我一生難忘?(情節概述)
2.“我”為什么把阿長送的《山海經》看做“最為心愛的寶書”?(情節概述)
3.“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這句話中“發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情節概述)
4.選文(B)中畫線的句子屬于人物的什么描寫?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藝術特色)
5.綜合全文內容,說說阿長為什么關心《山海經》?這突出了她怎樣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
㈡《藤野先生》
(A)過了一星期,大約是星期六,他使助手來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見他坐在人骨和許多單獨的頭骨中間,——他其時正在研究著頭骨,后來有一篇論文在本校的雜志上發表出來。
“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么?”他問。
“可以抄一點。”
“拿來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并且說,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一驚,同時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
但是我不服氣,口頭答應著,心里卻想道:
“圖還是我畫的不錯;至于實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記得的。”
學年實驗完畢之后,我便到東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學校,成績早已發表了,同學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這回藤野先生所擔任的功課,是解剖實習和局部解剖學。
解剖實習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興地,仍用了極有抑揚的聲調對我說道:
“我因為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尸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為難的時候。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么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B)但不知怎的,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壞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了。責成運送局去找尋,寂無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墻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A)中“我”和藤野先生相處的四件事。(情節概述)
2.選文(A)注重表現藤野先生哪些特點?其中蘊含作者怎樣的情感?(人物形象)
3.選文(B)畫線句中,“正人君子”運用怎樣的修辭手法?又指代誰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藝術特色)
4.請結合選文之外的其他情節,談談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什么?(情節概述、體驗看法)
㈢《范愛農》
不知怎的我們便都笑了起來,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還是那樣,然而奇怪,只這幾年,頭上卻有了白發了,但也許本來就有,我先前沒有留心到。他穿著很舊的布馬褂,破布鞋,顯得很寒素。談起自己的經歷來,他說他后來沒有了學費,不能再留學,便回來了。回到故鄉之后,又受著輕蔑,排斥,迫害,幾乎無地可容。現在是躲在鄉下,教著幾個小學生糊口。但因為有時覺得很氣悶,所以也乘了航船進城來。
他又告訴我現在愛喝酒,于是我們便喝酒。從此他每一進城,必定來訪我,非常相熟了。我們醉后常談些愚不可及的瘋話,連母親偶然聽到了也發笑。一天我忽而記起在東京開同鄉會時的舊事,便問他:——
“那一天你專門反對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緣故呢?”
“你還不知道?我一向就討厭你的,——不但我,我們。”
“你那時之前,早知道我是誰么?”
“怎么不知道。我們到橫濱,來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們,搖搖頭,你自己還記得么?”
我略略一想,記得的,雖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時是子英來約我的,說到橫濱去接新來留學的同鄉。汽船一到,看見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將行李放到稅關上去候查檢,關吏在衣箱中翻來翻去,忽然翻出一雙繡花的弓鞋來,便放下公事,拿著仔細地看。我很不滿,心里想,這些鳥男人,怎么帶這東西來呢。自己不注意,那時也許就搖了搖頭。檢驗完畢,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須上火車。不料這一群讀書人又在客車上讓起坐位來了,甲要乙坐在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讓未終,火車已開,車身一搖,即刻跌倒了三四個。我那時也很不滿,暗地里想:連火車上的坐位,他們也要分出尊卑來……自己不注意,也許又搖了搖頭。然而那群雍容揖讓的人物中就有范愛農,卻直到這一天才想到。豈但他呢,說起來也慚愧,這一群里,還有后來在安徽戰死的陳伯平烈士,被害的馬宗漢烈士;被囚在黑獄里,到革命后才見天日而身上永帶著匪刑的傷痕的也還有一兩人。而我都茫然無所知,搖著頭將他們一并運上東京了。徐伯蓀雖然和他們同船來,卻不在這車上,因為他在神戶就和他的夫人坐車走了陸路了。
1.“那一天你專門反對我”句中“那一天”發生了什么事,請簡述事情的經過。(情節概述)
范愛農的老師被害,同鄉會的學生主張發電報到北京痛斥滿清政府,寫文章悼念。但是范愛農反對。“我們”認為他冷酷,懦弱。
2.選文寫了魯迅的兩次搖頭,各是因為什么?(情節概述)
3.范愛農后來的結局怎樣?作者揭示其不幸遭遇和悲慘結局的目的是什么?(情節概述、體驗看法)
4.結合全文內容說說范愛農是個怎樣的人?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
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扁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不知從那里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于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后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矩,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后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于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像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蕩寇志》和《西游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后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1.選文寫了作者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哪些事情?(情節概述)
2.從選文看,你覺得先生是個怎樣的人?作者對他有怎樣的情感態度?(人物形象)
3.通過對典型細節的敘述和描寫來把握和表現人物個性是全書的一大特色。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藝術特色)
4.散文常常將作者的人生感悟蘊含于字里行間。讀了選段后,你認為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體驗看法)
㈤《瑣記》
(A)父親故去之后,我也還常到她家里去,不過已不是和孩子們玩耍了,卻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談閑天。我其時覺得很有許多東西要買,看的和吃的,只是沒有錢。有一天談到這里,她便說道,“母親的錢,你拿來用就是了,還不就是你的么?”我說母親沒有錢,她就說可以拿首飾去變賣;我說沒有首飾,她卻道,“也許你沒有留心。到大櫥的抽屜里,角角落落去尋去,總可以尋出一點珠子這類東西……”
這些話我聽去似乎很異樣,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時又真想去打開大櫥,細細地尋一尋。大約此后不到一月,就聽到一種流言,說我已經偷了家里的東西去變賣了,這實在使我覺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來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現在,只要有地方發表,我總要罵出流言家的狐貍尾巴來,但那時太年青,一遇流言,便連自己也仿佛覺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見人們的眼睛,怕受到母親的愛撫。
(B)此外還有所謂格致,地學,金石學,……都非常新鮮。但是還得聲明:后兩項,就是現在之所謂地質學和礦物學,并非講輿地和鐘鼎碑版的。只是畫鐵軌橫斷面圖卻有些麻煩,平行線尤其討厭。但第二年的總辦是一個新黨,他坐在馬車上的時候大抵看著《時務報》,考漢文也自己出題目,和教員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華盛頓論》,漢文教員反而惴惴地來問我們道:“華盛頓是什么東西呀?……”
看新書的風氣便流行起來,我也知道了中國有一部書叫《天演論》。星期日跑到城南去買了來,白紙石印的一厚本,價五百文正。翻開一看,是寫得很好的字,開首便道:
“赫胥黎獨處一室之中,在英倫之南,背山而面野,檻外諸境,歷歷如在機下。乃懸想二千年前,當羅馬大將愷撒未到時,此間有何景物?計惟有天造草昧……”
1.文段(A)中描述的衍太太令人印象深刻,你認為魯迅筆下的衍太太是個怎樣的人物?請簡要闡述。(人物形象)
2.《朝花夕拾》中還有些什么人物給你的印象比較深刻?請你寫下其中兩個人物,簡要說說他們的特點或事例。(情節概述、人物形象)
3.分析選文(B)中畫線句子的作用。(內容理解)
㈥《五猖會》
因為東關離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昨夜預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在陸續搬下去了。我笑著跳著,催他們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臉色很謹肅了,我知道有些蹊蹺,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書來。”他慢慢地說。
這所謂“書”,是指我開蒙時候所讀的《鑒略》,因為我再沒有第二本了。我們那里上學的歲數是多揀單數的,所以這使我記住我其時是七歲。
我忐忑著,拿了書來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讀下去。我擔著心,一句一句地讀下去。
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罷,他說:——
“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
他說完,便站起來,走進房里去了。
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來。
粵自盤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開混茫。
就是這樣的書,我現在只記得前四句,別的都忘卻了,那時所強記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齊忘卻在里面了。記得那時聽人說,讀《鑒略》比讀《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為可以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那當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粵自盤古”就是“粵自盤古”,讀下去,記住它,“粵自盤古”呵!“生于太荒”呵!……
應用的物件已經搬完,家中由忙亂轉成靜肅了。朝陽照著西墻,天氣很清朗。母親,工人,長媽媽即阿長,都無法營救,只默默地靜候著我讀熟,而且背出來。在百靜中,我似乎頭里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他們都等候著,太陽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經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來,拿書走進父親的書房,一氣背將下去,夢似的就背完了。
“不錯。去罷。”父親點著頭,說。
大家同時活動起來,臉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將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賀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頭。
我卻并沒有他們那么高興。開船以后,水路中的風景,盒子里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
1.請概述選段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說說隨著事情的發展,作者心情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情節概述)
2.從選文中可以看出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人物形象)
3.根據選文,請你簡要分析這篇散文的藝術特色。(藝術特色)
4.請根據作品的內容,簡要說說這篇散文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讀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體驗看法)
㈦《狗·貓·鼠》
(A)其實人禽之辨,本不必這樣嚴。在動物界,雖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樣舒適自由,可是嚕蘇做作的事總比人間少。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辯話。蟲蛆也許是不干凈的,但它們并沒有自命清高;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它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旗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佩服贊嘆它們。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于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于只能嗥叫的動物,實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視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對于人類的這些小聰明,也許倒以為多事,正如我們在萬生園里,看見猴子翻筋斗,母象請安,雖然往往破顏一笑,但同時也覺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為這些多余的聰明,倒不如沒有的好罷。然而,既經為人,便也只好“黨同伐異”,學著人們的說話,隨俗來談一談,——辯一辯了。
(B)有一回,我就聽得一間空屋里有著這種“數錢”的聲音,推門進去,一條蛇伏在橫梁上,看地上,躺著一匹隱鼠,口角流血,但兩肋還是一起一落的。取來給躺在一個紙盒子里,大半天,竟醒過來了,漸漸地能夠飲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復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時時跑到人面前來,而且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給放在飯桌上,便撿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書桌上,則從容地游行,看見硯臺便舐吃了研著的墨汁。這使我非常驚喜了。我聽父親說過的,中國有一種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發亮的。它睡在筆筒里,一聽到磨墨,便跳出來,等著,等到人寫完字,套上筆,就舐盡了硯上的余墨,仍舊跳進筆筒里去了。我就極愿意有這樣的一個墨猴,可是得不到;問那里有,那里買的呢,誰也不知道。“慰情聊勝無”,這隱鼠總可以算是我的墨猴了罷,雖然它舐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寫完字。
……
長媽媽,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也許是以為我等得太苦了罷,輕輕地來告訴我一句話。這即刻使我憤怒而且悲哀,決心和貓們為敵。她說:隱鼠是昨天晚上被貓吃去了!
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著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
我的報仇,就從家里飼養著的一匹花貓起手,逐漸推廣,至于凡所遇見的諸貓。最先不過是追趕,襲擊;后來卻愈加巧妙了,能飛石擊中它們的頭,或誘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頭喪氣。這作戰繼續得頗長久,此后似乎貓都不來近我了。
1.選文(B)中描述的隱鼠有哪些不幸遭遇?作者繪聲繪色地描述這只隱鼠的經歷有什么用意?(情節概述、體驗看法)
2.作者在選文(A)中寫“蟲蛆、鷙禽猛獸”的目的是什么?(藝術特色)
3.選文(B)中描述隱鼠的舉動和描寫自己對貓的追打各有什么作用?(藝術特色)
㈧《二十四孝圖》
自從所謂“文學革命”以來,供給孩子的書籍,和歐,美,日本的一比較,雖然很可憐,但總算有圖有說,只要能讀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北京現在常用“馬虎子”這一句話來恐嚇孩子們。或者說,那就是《開河記》上所載的,給隋煬帝開河,蒸死小兒的麻叔謀;正確地寫起來,須是“麻胡子”。那么,這麻叔謀乃是胡人了。但無論他是甚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還有限,不過盡他的一生。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卻甚于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
……
我所看的那些陰間的圖畫,都是家藏的老書,并非我所專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這雖然不過薄薄的一本書,但是下圖上說,鬼少人多,又為我一人所獨有,使我高興極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誰都知道的;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地講出這一段的事跡。但是,我于高興之余,接著就是掃興,因為我請人講完了二十四個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這并非現在要加研究的問題。但我還依稀記得,我幼小時候實未嘗蓄意忤逆,對于父母,倒是極愿意孝順的。不過年幼無知,只用了私見來解釋“孝順”的做法,以為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后,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自從得了這一本孝子的教科書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還要難到幾十幾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負米”,“黃香扇枕”之類。“陸績懷橘”也并不難,只要有閹人請我吃飯。“魯迅先生作賓客而懷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闊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穩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筍”就可疑,怕我的精誠未必會這樣感動天地。但是哭不出筍來,還不過拋臉而已,一到“臥冰求鯉”,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鄉的天氣是溫和的,嚴冬中,水面也只結一層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樣小,躺上去,也一定嘩喇一聲,冰破落水,鯉魚還不及游過來。自然,必須不顧性命,這才孝感神明,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跡,但那時我還小,實在不明白這些。
……現在想起來,實在很覺得傻氣。這是因為現在已經知道了這些老玩意,本來誰也不實行。整飭倫紀的文電是常有的,卻很少見紳士赤條條地躺在冰上面,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
1.作者為什么要在全文中多次直言詛咒“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原因是什么?(請用選文中的語句回答)(情節概述)
2.我得到《二十四孝圖》為什么既高興又掃興?(情節概述)
3.為什么作者反感“老萊娛親”的故事?(情節概述)
4.作者虛擬自己仿效“陸績懷橘”“哭竹生筍”“臥冰求鯉”的情況,這樣寫有什么用意?(藝術特色)
5.本篇散文作者反映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對于當時的社會現實你有什么看法?(體驗看法)
㈨《無常》
“我道阿嫂哭得悲傷,暫放他還陽半刻。大王道我是得錢買放,就將我捆打四十!”
……
他口里的閻羅天子仿佛也不大高明,竟會誤解他的人格,——不,鬼格。但連“還陽半刻”都知道,究竟還不失其“聰明正直之謂神”。不過這懲罰,卻給了我們的活無常以不可磨滅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緊雙眉,捏定破芭蕉扇,臉向著地,鴨子浮水似的跳舞起來。
……
……他現在毫不留情了,然而這是受了閻羅老子的督責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眾中,就是他有點人情;我們不變鬼則已,如果要變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較的相親近。
……
迎神時候的無常,可和演劇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動作,沒有言語,跟定了一個捧著一盤飯菜的小丑似的角色走,他要去吃;他卻不給他。另外還加添了兩名角色,就是“正人君子”之所謂“老婆兒女”。凡“下等人”,都有一種通病:常喜歡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雖是對于鬼,也不肯給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總要給他們一對一對地配起來。無常也不在例外。所以,一個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婦樣,大家都稱她無常嫂;這樣看來,無常是和我們平輩的,無怪他不擺教授先生的架子。一個是小孩子,小高帽,小白衣;雖然小,兩肩卻已經聳起了,眉目的外梢也向下。這分明是無常少爺了,大家卻叫他阿領,對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猜起來,仿佛是無常嫂的前夫之子似的。但不知何以相貌又和無常有這么像?吁!鬼神之事,難言之矣,只得姑且置之弗論。至于無常何以沒有親兒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釋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兒女一多,愛說閑話的就要旁敲側擊地鍛成他拿盧布,所以不但研究,還早已實行了“節育”了。
這捧著飯菜的一幕,就是“送無常”。因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間凡有一個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飯恭送他。至于不給他吃,那是賽會時候的開玩笑,實際上并不然。但是,和無常開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為他爽直,愛發議論,有人情,——要尋真實的朋友,倒還是他妥當。
有人說,他是生人走陰,就是原是人,夢中卻入冥去當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我還記得住在離我家不遠的小屋子里的一個男人,便自稱是“走無常”,門外常常燃著香燭。但我看他臉上的鬼氣反而多。莫非入冥做了鬼,倒會增加人氣的么?吁!鬼神之事,難言之矣,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論了。
1.請結合相關情節說說“無常“是個怎樣的鬼?(人物形象)
2.請仔細揣摩選文中畫線的語句,說說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體驗看法)
3.無常因為“阿嫂哭得悲傷”就違反規定“暫放他還陽半刻”。現實生活中有些執法者也會有類似的舉動,你怎么看?(體驗看法)
4.《無常》一文經常提到現實中的“人”,作者用意何在?你能體會到他對“無常”抱有怎樣的感情嗎?(體驗看法)
㈩《父親的病》
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歡,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轎。進來時,看見父親的臉色很異樣,和大家談論,大意是說自己的病大概沒有希望的了;他因為看了兩年,毫無效驗,臉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難為情,所以等到危急時候,便薦一個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脫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醫,除他之外,實在也只有一個陳蓮河了。明天就請陳蓮河。
陳蓮河的診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醫的臉是圓而胖的,他卻長而胖了:這一點頗不同。還有用藥也不同。前回的名醫是一個人還可以辦的,這一回卻是一個人有些辦不妥帖了,因為他一張藥方上,總兼有一種特別的丸散和一種奇特的藥引。
蘆根和經霜三年的甘蔗,他就從來沒有用過。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對”,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蟲也要貞節,續弦或再醮,連做藥資格也喪失了。但這差使在我并不為難,走進百草園,十對也容易得,將它們用線一縛,活活地擲入沸湯中完事。然而還有“平地木十株”呢,這可誰也不知道是什么東西了,問藥店,問鄉下人,問賣草藥的,問老年人,問讀書人,問木匠,都只是搖搖頭,臨末才記起了那遠房的叔祖,愛種一點花木的老人,跑去一問,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樹下的一種小樹,能結紅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稱為“老弗大”。“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藥引尋到了,然而還有一種特別的丸藥:敗鼓皮丸。這“敗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舊鼓皮做成;水腫一名鼓脹,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1.文中詳細地描述醫生開的藥方,有什么用意?(體驗看法)
2.作者在童年目睹父親受病魔糾纏的痛苦后,一心想從醫,但去日本后為什么又改變這種想法?從中體現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情節概述、人物形象)
3.根據選文,分析這篇散文的語言特色。(藝術特色)
4.文中寄托著作者深沉的批判和諷刺之情,請結合語句簡要分析選段中蘊含的情感。(體驗看法)
三、課堂檢測
1.(衢州中考)從《朝花夕拾》的閱讀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童年的魯迅?結合內容簡要作答。
2.根據以下提示寫出人物名稱:
⑴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發,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   )
⑵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
⑶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    )
⑷他的臉是圓而胖的,一張藥方上,總兼有一種特別的丸散和一種奇特的藥引。(   )
⑸她生得黃胖而矮,說話時喜歡切切察察,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
⑹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無論鬧出什么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 )
3.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甲】有一天談到這里,她便說道,“母親的錢,你拿來用就是了,還不就是你的么?”
我說母親沒有錢,她就說可以拿首飾去變賣;我沒說有首飾,她卻道,“也許你沒有留心。到大櫥的抽屜里,角角落落去尋去,總可以尋出點珠子這類西……”
【乙]“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后,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⑴【甲】【乙】兩段文字均選自《 》,【甲】文中的“她”指的是 (人名),乙文中的“她”指的是 (人名)。
⑵這兩個人物身上有什么異同點
4.【走進名著】一位同學提供了A、B兩段文字,設計了兩個問題,請你回答。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繪圖的書,于是有了石印的《爾雅音圖》和《毛詩品物圖考》,又有了《點石齋叢畫》和《詩畫舫》。 (《阿長與〈山海經》》)
B.這樣的書,我現在只記得前四句,別的都忘卻了那時所強記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齊忘卻在里面
(《五猖會》)
⑴A,B兩段文字分別是哪兩件事產生的影響 請簡要概括。
⑵分別說說這兩件事對作者產生不同影響的原因。
⑶《朝花夕拾》中的《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二十四孝圖〉》中都提到了兒童的讀書問題,你認為孩子要讀什么樣的書?怎樣讀書?
四、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朝花夕拾》,選取經典段落,進行賞析。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裕民县| 新田县| 沁源县| 遂宁市| 利川市| 灵武市| 三河市| 临漳县| 麻江县| 马鞍山市| 慈溪市| 平陆县| 景洪市| 江山市| 巩留县| 新蔡县| 和静县| 保定市| 孙吴县| 新营市| 彩票| 桓仁| 吴堡县| 易门县| 宁南县| 自治县| 和田县| 嫩江县| 靖西县| 海城市| 云林县| 江北区| 宁安市| 三穗县| 霍林郭勒市| 竹山县| 仲巴县| 岢岚县| 佳木斯市| 玉环县|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