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玩磁鐵(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青島版(2024)科學一年級上冊課題:《玩磁鐵》科目:小學科學年級:一年級上冊版本:青島版(2024)課時安排:1課時一、教學設計理念1. 激發興趣,引導探究以學生對磁鐵的興趣為出發點,創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和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熱情。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通過實驗和觀察尋找答案。2. 體驗為主,注重過程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實踐操作,讓學生在與磁鐵的互動中感受科學的魅力。注重教學過程的引導,讓學生經歷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3. 聯系生活,學以致用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磁鐵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教材分析1. 教學特點趣味性十足:磁鐵具有神奇的磁力現象,能夠吸引鐵制品,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充滿了神秘和趣味性,極易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實踐性強:課程以玩磁鐵為主要活動形式,讓學生通過親身操作和實驗,直觀地感受磁鐵的特性和作用,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觀察能力。生活性密切相關:磁鐵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如冰箱門的吸附、指南針等,通過學習玩磁鐵,學生能夠將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更好地理解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2. 教學地位在本單元“玩中學”中,是引導學生通過游戲和實踐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重要一課。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親身體驗科學現象、探索科學奧秘的機會,有助于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在一年級科學課程體系中,起著啟蒙學生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方法的作用。通過玩磁鐵,學生初步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觀察、提問、實驗和總結,為今后的科學學習奠定基礎。三、教學目標1. 科學知識目標認識磁鐵,知道磁鐵有不同的形狀,如條形磁鐵、圓形磁鐵、蹄形磁鐵等。了解磁鐵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這種性質叫做磁性。知道磁鐵有兩個磁極,即南極(S 極)和北極(N 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2. 科學探究目標通過玩磁鐵的活動,能夠用簡單的語言描述磁鐵吸引物體的現象。學會用實驗的方法探究磁鐵的磁性、磁極以及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制定簡單的探究計劃,并按照計劃進行實驗操作。3. 科學態度目標對玩磁鐵活動充滿興趣,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勇于嘗試和探索的精神。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探究任務,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4.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如指南針、磁懸浮列車、冰箱門的密封等,感受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知道合理利用磁鐵等資源。四、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包括磁性、磁極以及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學會用實驗的方法探究磁鐵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2. 教學難點理解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即同極相斥、異極相吸,并能夠用簡單的實驗進行驗證。培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分析和總結的能力,引導學生從現象中得出科學結論。五、教學準備1. 教師準備各種形狀的磁鐵若干,如條形磁鐵、圓形磁鐵、蹄形磁鐵等。鐵制品、非鐵制品若干,如鐵釘、回形針、鉛筆、塑料尺、橡皮、鋁片等。指南針、磁鐵小車、磁鐵釣魚玩具等演示教具。實驗記錄單、多媒體課件。2. 學生準備每人一塊條形磁鐵。六、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 魔術表演:教師展示一個紙盒,里面裝有一些物品,然后蓋上紙盒,在紙盒外面拿著一塊磁鐵移動,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紙盒里面的鐵釘、回形針等物品跟著磁鐵移動。2. 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是怎么做到的嗎?為什么這些東西會跟著磁鐵跑呢?” 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思考。3. 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玩磁鐵,探索磁鐵的奧秘。 教師表演魔術并提問,學生觀察后思考回答問題。 通過魔術表演,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營造神秘的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出本節課的主題。認識磁鐵 1. 教師將各種形狀的磁鐵分發給學生,讓學生觀察手中的磁鐵,問:“看看你們手中的磁鐵,它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磁鐵的形狀、顏色、表面等特征。2. 介紹磁鐵的常見形狀:條形磁鐵、圓形磁鐵、蹄形磁鐵等,并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不同形狀磁鐵的圖片和應用場景,讓學生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多樣性。3. 讓學生用磁鐵去靠近身邊的一些物品,如鉛筆、橡皮、尺子、鐵釘、回形針等,觀察哪些物品能被磁鐵吸引,哪些不能。并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4.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觀察發現。教師巡視各小組,傾聽學生的討論,并適時給予指導。5. 教師總結學生的討論結果,得出結論:磁鐵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這種性質叫做磁性。 教師分發磁鐵,引導學生觀察形狀特征,介紹磁鐵形狀并展示圖片,學生用磁鐵靠近物品進行觀察記錄,小組討論分享,教師巡視指導總結。 讓學生親自觀察磁鐵的形狀,增強對磁鐵的直觀認識。展示不同形狀磁鐵的圖片和應用場景,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觀察哪些物品能被磁鐵吸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小組討論和分享,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教師的總結,幫助學生梳理觀察結果,得出科學結論,加深對磁性概念的理解。探究磁極 1.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條形磁鐵,問:“同學們,你們發現條形磁鐵的兩端有什么不一樣嗎?” 讓學生仔細觀察并嘗試用磁鐵的兩端去吸引鐵釘等物品,看看有什么現象。2. 介紹磁極的概念:磁鐵兩端磁性最強的部分叫做磁極。并告訴學生條形磁鐵一般有兩個磁極,分別是南極(S 極)和北極(N 極)。3. 實驗探究:怎樣確定磁鐵的磁極?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將條形磁鐵用線懸掛起來,使其能夠自由轉動,觀察磁鐵靜止時兩端指向的方向。多次實驗后,發現磁鐵總是一端指向南方,一端指向北方。指向南方的一端是南極(S 極),指向北方的一端是北極(N 極)。4. 小組合作:每個小組用不同的方法確定自己手中條形磁鐵的磁極,并在磁鐵上做好標記。教師巡視各小組,觀察學生的實驗操作情況,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5. 交流匯報:請各小組代表匯報自己小組確定磁極的方法和結果,其他小組進行評價和補充。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過程和結果進行總結和評價,強調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條形磁鐵,介紹磁極概念,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小組合作確定磁極,交流匯報,教師巡視指導總結評價。 引導學生觀察條形磁鐵兩端的差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通過介紹磁極概念,讓學生初步了解磁鐵的重要部分。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身體驗確定磁極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匯報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實驗成果,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同時教師的總結評價能夠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強化正確的實驗方法和科學概念。探究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1. 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我們知道了磁鐵有兩個磁極,那么兩個磁極之間會有什么作用呢?” 引導學生進行猜測,如兩個磁極可能會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等。2. 實驗驗證:讓學生將兩塊條形磁鐵的磁極相互靠近,觀察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現象,并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可以進行多種組合實驗,如 N 極與 N 極靠近、S 極與 S 極靠近、N 極與 S 極靠近等。3.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4. 拓展應用: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利用磁極間相互作用原理的實例,如磁懸浮列車、指南針等,讓學生了解磁極間相互作用在生活中的應用。并讓學生思考這些應用是如何利用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原理的。5. 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和講解,加深學生對磁極間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解和應用。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猜測,學生進行實驗驗證,小組討論分析結果,教師展示實例并講解,學生思考討論后教師總結。 通過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和猜測,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實驗驗證讓學生親自探究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通過實驗結果得出科學結論。小組討論促進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和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展示實例并講解,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了解科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加深對磁極間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解。課堂總結 1.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包括磁鐵的形狀、磁性、磁極以及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等知識。2. 提問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磁鐵有了哪些新的認識?你在玩磁鐵的過程中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引導學生總結自己在知識、技能和情感方面的收獲。3. 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觀察生活中與磁鐵有關的現象,思考其中的科學原理,并嘗試用磁鐵做一些有趣的小實驗,如制作一個簡易的指南針等。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總結,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鼓勵學生課后探索。 通過課堂總結,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鞏固所學內容,強化記憶。提問學生讓他們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探索,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自主探究精神,讓學生在生活中不斷學習和成長。七、板書設計玩磁鐵磁鐵的形狀:條形、圓形、蹄形等磁性: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磁極:南極(S 極)、北極(N 極)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同極相斥、異極相吸學生實驗記錄結果展示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想法生活中磁鐵應用的實例列舉八、教學反思在《玩磁鐵》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對磁鐵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在玩磁鐵的過程中,不僅認識了磁鐵的基本性質,還學會了通過實驗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了科學探究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成功之處在于:1. 以魔術表演導入新課,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為整節課的教學營造了良好的氛圍。2.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讓學生親身體驗和實踐操作。通過讓學生觀察磁鐵的形狀、用磁鐵吸引物品、探究磁極和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等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3.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得到了較好的應用。在探究磁極和磁極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實驗、討論和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共同提高。4. 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通過展示生活中磁鐵的應用實例,讓學生了解到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生活的觀察力,培養了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足之處在于:1. 在實驗過程中,個別學生的操作不夠規范,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實驗操作的指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提高實驗操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2. 對學生的思維引導還可以更加深入。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有些學生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觀察和實驗操作上,對于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理解不夠深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幫助學生從現象中總結出科學規律,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3. 在時間把控上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在探究磁極間相互作用的環節,由于學生的實驗熱情較高,討論時間較長,導致后面的拓展應用部分時間略顯緊張,有些內容沒有充分展開講解。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確保每個教學環節都能順利完成,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總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刻認識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同時,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和收獲,為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