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章 第1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課件 學案(含答案)2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章 第1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課件 學案(含答案)2份打包)

資源簡介

第1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
[學習目標] 1.通過分析具體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生物、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的關系,建立生態系統的概念。2.通過對幾個典型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進行分析、比較、歸類、歸納概括各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關系,構建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3.通過對實例的分析討論,闡明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一、生態系統的范圍和組成成分
1.生態系統的范圍
(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空間內,由____________與它的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2)生態系統的范圍
①生態系統的空間范圍____________。
②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態系統的類型
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1)生態系統的四種成分及比較
組成成分 地位 作用 實例
生物成分 生產者 生態系統的____ 物質:無機物→有機物;能量:太陽能等→化學能 ____________,主要是綠色植物
消費者 最活躍的成分 ______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 主要是動物,還包括營寄生生活的生物
分解者 物質循環中的關鍵成分 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生態系統的基礎 ____________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光、熱、水、空氣、無機鹽等
(2)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
判斷正誤
(1)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
(2)細菌在生態系統中可能是生產者,也可能是消費者或分解者(  )
(3)生產者都是自養生物,消費者都是異養生物(  )
(4)生產者、分解者是聯系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與生物群落的橋梁,其中生產者處于主導地位(  )
任務一:分析生態系統的結構
閱讀教材P49的“思考·討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表格內容對這兩個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做一個簡單分類。
項目 植物 植食性動物 肉食性動物 微生物
荒漠生態系統
池塘生態系統
2.在上述生態系統中,除生物之外還存在哪些成分?它們對生態系統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個生物體的生存都離不開物質和能量。這些生物是怎樣獲得物質和能量的?不同種類的生物獲取物質和能量的途徑一樣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參照一般系統的結構模式圖(如圖),嘗試畫出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
1.辨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1)生產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藍細菌、硝化細菌等是原核生物),植物不一定是生產者(如菟絲子營寄生生活,屬于消費者)。
(2)消費者不一定是動物(如營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動物不一定是消費者(如禿鷲、蚯蚓、蜣螂等以動植物遺體或動物排遺物為食的腐食性動物屬于分解者)。
(3)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腐生動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 (如硝化細菌屬于生產者,寄生細菌屬于消費者)。
(4)生產者一定是自養生物,自養生物一定是生產者。
(5)營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營腐生生活的生物。
2.根據結構圖判斷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1.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屬于生產者
B.有的植物和微生物也可能是消費者
C.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全部屬于分解者
D.空氣和熱能等也屬于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2.如圖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的關系圖。下列對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養生物
B.a中全是異養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細菌和真菌
D.a是該生態系統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壞,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
二、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1.食物鏈
(1)實例
(2)特點:________為第一營養級,消費者所處營養級因食物關系而不固定,但一般不會超過五個營養級。
2.食物網
(1)概念:在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連接成的復雜營養關系。
(2)形成的原因
①一種綠色植物可能是______植食性動物的食物。
②一種植食性動物既可能吃______植物,也可能被______肉食性動物所食。
(3)特征:如果一條食物鏈的某種動物減少或消失,它在________上的位置可能會由其他生物來取代。
3.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意義
(1)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渠道。
(3)錯綜復雜的食物網是使生態系統保持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條件。一般認為,________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______。
判斷正誤
(1)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無分解者(  )
(2)食物網中兩種生物之間只有捕食關系(  )
(3)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所占的營養級可能不同(  )
(4)“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條食物鏈中,螳螂是第二營養級(  )
任務二:食物鏈和食物網
如圖為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觀察圖中某陸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鷹占據哪幾個營養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食物網中鷹和蛇的種間關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物鏈中沒有體現生態系統的什么組成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什么說錯綜復雜的食物網是使生態系統保持相對穩定的重要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關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六個易誤點
(1)每條食物鏈的起點都是生產者,終點是不被其他動物所食的動物,即最高營養級,中間有任何間斷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鏈。
(2)食物鏈(網)由生產者和消費者構成,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不屬于食物鏈的成分,不出現在食物鏈(網)中。
(3)由于第一營養級一定是生產者,因此一種動物在某一食物鏈中的營養級=消費者級別+1。
(4)某一營養級的生物代表的是處于該營養級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單個生物個體,也不一定是一個種群。
(5)同一種消費者在不同食物鏈中,可以占有不同的營養級。
(6)在食物網中,兩種生物之間的種間關系可出現多種,如青蛙和蜘蛛既是捕食關系,又是種間競爭關系。
3.(2024·福州高二期末)單向性集團內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敵共享同一獵物,而一種天敵捕食共同獵物的同時還捕食另一種天敵,被稱為集團內捕食者,另一種天敵被稱為集團內獵物。某生態系統中瓢蟲與寄生蜂、蚜蟲三者之間存在單向性集團內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獵物又是捕食者,蚜蟲以吸取植物汁液為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題中所述的生物構成了兩條食物鏈
B.瓢蟲與寄生蜂之間存在種間競爭和捕食關系
C.題中所述食物關系中,瓢蟲占據第二、三營養級
D.瓢蟲屬于集團內捕食者,寄生蜂屬于集團內獵物
4.下列有關圖示的各項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有兩條食物鏈
B.食物網中,狐與鳥之間既存在捕食關系,又存在種間競爭關系
C.細菌占有第二、三、四、五營養級
D.該圖中的所有成分構成生物群落,狐為第三、四營養級
答案精析
一、梳理教材新知
1.(1)生物群落 非生物環境 (2)①有大有小 ②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環境 (3)水域生態系統 農田生態系統
2.(1)基石 自養生物 加快 無機物 細菌和真菌 生物群落
判斷正誤
(1)× (2)√ (3)√ (4)√
提示 (1)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食物鏈和食物網。
探究核心知識
1.檸條、地錦、胡枝子、畫眉草、狗尾草、豬毛蒿 蝗蟲、螻蛄、葉蛾、土蜂 姬蜂、步甲、園蛛、蜈蚣 真菌、細菌、放線菌 柵藻、團藻、水草 草履蟲、水蚤、田螺、草魚 青魚、烏鱧 細菌、真菌
2.除生物之外還存在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它們對生態系統來說是不可缺少的。物質和能量是生命活動存在的最基本條件,生命活動本質上也是物質和能量的變化,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還是生物群落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3.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動物通過捕食植物或其他動物獲得物質和能量,細菌、真菌等通過分解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獲得物質和能量。不同種類的生物獲取物質和能量的途徑是不盡相同的。
4.如圖所示
落實思維方法
1.C [細菌和真菌不都屬于分解者,如硝化細菌屬于生產者,C錯誤。]
2.A [由題圖中箭頭的方向分析可知,b是生產者,a是消費者,c是分解者。生產者多數是光能自養型的真核生物——綠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養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細菌等,A正確;消費者都是異養生物,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費者,但屬于原核生物,B錯誤;細菌中有很多寄生菌類,屬于消費者,分解者除了包括腐生細菌和真菌外,還有腐生動物,如蚯蚓、禿鷲等,C錯誤;生態系統的基石是b(生產者),D錯誤。]
二、梳理教材新知
1.(1)生產者 一 初級 二 次級 三級 (2)生產者
2.(1)彼此相互交錯 (2)①多種 ②多種 多種 (3)食物鏈
3.(1)營養結構 (2)物質循環 能量流動 (3)相對穩定 食物網 越強
判斷正誤
(1)√ (2)× (3)√ (4)×
提示 (2)食物網中的生物種間關系有捕食和種間競爭。(4)“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中隱藏的食物鏈為綠色植物→蟬→螳螂→黃雀,其中螳螂是第三營養級。
探究核心知識
1.鷹占據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營養級。
2.鷹和蛇的種間關系是捕食和種間競爭。
3.該食物鏈中沒有體現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4.因為如果一條食物鏈的某種動物減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鏈上的位置可能會由其他生物來取代。
落實思維方法
3.C [根據題意可知,存在“植物→蚜蟲→寄生蜂→瓢蟲”“植物→蚜蟲→瓢蟲”兩條食物鏈,植物是第一營養級,瓢蟲占據第三、四營養級,C錯誤。]
4.A [根據題圖分析可知,食物網中,狐與鳥之間只存在捕食關系,B錯誤;細菌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參與食物鏈(網)的構成,C錯誤;該圖有陽光和二氧化碳等非生物成分,它們與圖示生物構成一個生態系統,D錯誤。](共65張PPT)
第1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
學習目標
1.通過分析具體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生物、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的關系,建立生態系統的概念。
2.通過對幾個典型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進行分析、比較、歸類、歸納概括各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關系,構建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
3.通過對實例的分析討論,闡明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內容索引
一、生態系統的范圍和組成成分
二、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課時對點練
生態系統的范圍和組成成分

1.生態系統的范圍
(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空間內,由_________與它的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2)生態系統的范圍
①生態系統的空間范圍_________。
②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梳理 教材新知
生物群落
非生物環境
有大有小
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
環境
(3)生態系統的類型
生態系統
自然生態系統
人工生態系統
_____________
陸地生態系統
_____________
人工林生態系統
果園生態系統
城市生態系統
水域生態系統
農田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1)生態系統的四種成分及比較
組成成分 地位 作用 實例
生物成分 生產者 生態系統的_____ 物質:無機物→有機物; 能量:太陽能等→化學能 ________,主要是綠色植物
消費者 最活躍的成分 _____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 主要是動物,還包括營寄生生活的生物
分解者 物質循環中的關鍵成分 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分解成_______ 主要是______
_____
基石
自養生物
加快
無機物
細菌和
真菌
組成成分 地位 作用 實例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生態系統的基礎 _________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光、熱、水、空氣、無機鹽等
生物群落
(2)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
(1)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
提示 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食物鏈和食物網。
(2)細菌在生態系統中可能是生產者,也可能是消費者或分解者
(  )
×

(3)生產者都是自養生物,消費者都是異養生物(  )
(4)生產者、分解者是聯系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與生物群落的橋梁,其中生產者處于主導地位(  )


任務一:分析生態系統的結構
閱讀教材P49的“思考·討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表格內容對這兩個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做一個簡單分類。
探究 核心知識
項目 植物 植食性動物 肉食性動物 微生物
荒漠生態系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檸條、地錦、胡枝子、畫眉草、狗尾草、豬毛蒿
蝗蟲、螻蛄、
葉蛾、土蜂
姬蜂、步甲、
園蛛、蜈蚣
真菌、細菌、
放線菌
項目 植物 植食性動物 肉食性動物 微生物
池塘生態系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柵藻、團藻、
水草
草履蟲、水蚤、
田螺、草魚
青魚、烏鱧
細菌、真菌
2.在上述生態系統中,除生物之外還存在哪些成分?它們對生態系統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嗎?為什么?
提示 除生物之外還存在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它們對生態系統來說是不可缺少的。物質和能量是生命活動存在的最基本條件,生命活動本質上也是物質和能量的變化,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還是生物群落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3.每個生物體的生存都離不開物質和能量。這些生物是怎樣獲得物質和能量的?不同種類的生物獲取物質和能量的途徑一樣嗎?
提示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動物通過捕食植物或其他動物獲得物質和能量,細菌、真菌等通過分解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獲得物質和能量。不同種類的生物獲取物質和能量的途徑是不盡相同的。
4.參照一般系統的結構模式圖(如圖),嘗試畫出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
提示 如圖所示
核心歸納
1.辨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1)生產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藍細菌、硝化細菌等是原核生物),植物不一定是生產者(如菟絲子營寄生生活,屬于消費者)。
(2)消費者不一定是動物(如營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動物不一定是消費者(如禿鷲、蚯蚓、蜣螂等以動植物遺體或動物排遺物為食的腐食性動物屬于分解者)。
(3)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腐生動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 (如硝化細菌屬于生產者,寄生細菌屬于消費者)。
(4)生產者一定是自養生物,自養生物一定是生產者。
(5)營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營腐生生活的生物。
核心歸納
2.根據結構圖判斷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1.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錯誤的是
A.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屬于生產者
B.有的植物和微生物也可能是消費者
C.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全部屬于分解者
D.空氣和熱能等也屬于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落實 思維方法
細菌和真菌不都屬于分解者,如硝化細菌屬于生產者,C錯誤。
2.如圖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的關系圖。下列對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
但都是自養生物
B.a中全是異養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細菌和真菌
D.a是該生態系統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壞,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

由題圖中箭頭的方向分析可知,b是生
產者,a是消費者,c是分解者。生產
者多數是光能自養型的真核生物——
綠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養型的原核生
物——硝化細菌等,A正確;
消費者都是異養生物,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費者,但屬于原核生物,B錯誤;
細菌中有很多寄生菌類,屬于消費者,分解者除了包括腐生細菌和真菌外,還有腐生動物,如蚯蚓、禿鷲等,C錯誤;
生態系統的基石是b(生產者),D錯誤。
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1.食物鏈
(1)實例
梳理 教材新知
生產者

初級

次級
三級
(2)特點:_______為第一營養級,消費者所處營養級因食物關系而不固定,但一般不會超過五個營養級。
生產者
2.食物網
(1)概念:在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______________連接成的復雜營養關系。
(2)形成的原因
①一種綠色植物可能是_____植食性動物的食物。
②一種植食性動物既可能吃_____植物,也可能被_____肉食性動物所食。
(3)特征:如果一條食物鏈的某種動物減少或消失,它在_______上的位置可能會由其他生物來取代。
彼此相互交錯
多種
多種
多種
食物鏈
3.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意義
(1)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_________。
(2)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渠道。
(3)錯綜復雜的食物網是使生態系統保持_________的重要條件。一般認為,_______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_____。
營養結構
物質循環
能量流動
相對穩定
食物網
越強
(1)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無分解者(  )
(2)食物網中兩種生物之間只有捕食關系(  )
提示 食物網中的生物種間關系有捕食和種間競爭。
(3)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所占的營養級可能不同(  )
(4)“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條食物鏈中,螳螂是第二營養級(  )
提示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中隱藏的食物鏈為綠色植物→蟬→螳螂→黃雀,其中螳螂是第三營養級。

×

×
任務二:食物鏈和食物網
如圖為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觀察圖中某陸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鷹占據哪幾個營養級?
探究 核心知識
提示 鷹占據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營養級。
2.該食物網中鷹和蛇的種間關系是什么?
提示 鷹和蛇的種間關系是捕食和種間競爭。
3.食物鏈中沒有體現生態系統的什么組成成分?
提示 該食物鏈中沒有體現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4.為什么說錯綜復雜的食物網是使生態系統保持相對穩定的重要條件?
提示 因為如果一條食物鏈的某種動物減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鏈上的位置可能會由其他生物來取代。
明確關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六個易誤點
核心歸納
(1)每條食物鏈的起點都是生產者,終點是不被其他動物所食的動物,即最高營養級,中間有任何間斷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鏈。
(2)食物鏈(網)由生產者和消費者構成,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不屬于食物鏈的成分,不出現在食物鏈(網)中。
(3)由于第一營養級一定是生產者,因此一種動物在某一食物鏈中的營養級=消費者級別+1。
(4)某一營養級的生物代表的是處于該營養級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單個生物個體,也不一定是一個種群。
明確關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六個易誤點
核心歸納
(5)同一種消費者在不同食物鏈中,可以占有不同的營養級。
(6)在食物網中,兩種生物之間的種間關系可出現多種,如青蛙和蜘蛛既是捕食關系,又是種間競爭關系。
3.(2024·福州高二期末)單向性集團內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敵共享同一獵物,而一種天敵捕食共同獵物的同時還捕食另一種天敵,被稱為集團內捕食者,另一種天敵被稱為集團內獵物。某生態系統中瓢蟲與寄生蜂、蚜蟲三者之間存在單向性集團內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獵物又是捕食者,蚜蟲以吸取植物汁液為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題中所述的生物構成了兩條食物鏈
B.瓢蟲與寄生蜂之間存在種間競爭和捕食關系
C.題中所述食物關系中,瓢蟲占據第二、三營養級
D.瓢蟲屬于集團內捕食者,寄生蜂屬于集團內獵物

落實 思維方法
根據題意可知,存在“植物→蚜蟲→寄生蜂→瓢蟲”“植物→蚜蟲→瓢蟲”兩條食物鏈,植物是第一營養級,瓢蟲占據第三、四營養級,C錯誤。
4.下列有關圖示的各項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有兩條食物鏈
B.食物網中,狐與鳥之間既存在捕食關系,
又存在種間競爭關系
C.細菌占有第二、三、四、五營養級
D.該圖中的所有成分構成生物群落,狐為第三、四營養級

根據題圖分析可知,食物網中,狐與鳥
之間只存在捕食關系,B錯誤;
細菌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參與食物鏈(網)
的構成,C錯誤;
該圖有陽光和二氧化碳等非生物成分,它們與圖示生物構成一個生態系統,D錯誤。
網絡構建
課時對點練

題組一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詩中沒有直接涉及的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是
A.非生物成分 B.生產者
C.消費者 D.分解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詩句中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如水暖)、生產者(如蘆芽)、消費者(如河豚)都有提到,只有分解者未涉及。
2.(2024·馬鞍山高二期末)生物群落與它的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統一整體,叫作生態系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生產者一定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是自養生物
B.一種生物只能屬于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組成成分
C.消費者和分解者都是異養生物,它們獲取營養的方式相同
D.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備條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生產者不一定能進行光合作用,還可能進行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細菌等,A錯誤;
一種生物可能屬于生態系統中的多種組成成分,如捕蠅草可以捕食昆蟲,此時為消費者,另外自身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此時為生產者,B錯誤;
消費者和分解者都是異養生物,它們獲取營養的方式不同,消費者獲取營養的方式是捕食,而分解者獲取營養的方式是腐生,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2024·南寧高二期末)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太陽光來源于地球以外,不屬于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B.蚯蚓是異養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消費者
C.病毒是異養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
D.硝化細菌是自養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太陽光屬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A錯誤;
蚯蚓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B錯誤;
病毒營寄生生活,在生態系統中屬于消費者,C錯誤。
4.(2023·秦皇島高二質檢)連接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兩個重要環節是
A.生產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費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產者和消費者
D.生產者和分解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生產者能將無機自然界中的無機物轉化為體內的有機物。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排遺物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無機自然界中。
5.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四種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是生產者,包括所有的植物和部分細菌
B.所有的動物在生態系統中都屬于丙
C.理論上,一個生態系統沒有丙也可以行使其功能
D.甲和乙是一個生態系統的基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分析題圖可知,甲為生產者,乙為分解者,丙為
消費者,丁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并非所有的
植物都屬于生產者,營寄生生活的植物屬于消費
者,如菟絲子,A錯誤;
一些營腐生生活的動物屬于分解者,如蚯蚓,B錯誤;
生產者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將光能或無機物中的化學能固定在它們所制造的有機物中,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可供生物利用,所以生產者是一個生態系統的基石,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題組二 食物鏈和食物網
6.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的結構應包括
A.全部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B.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食物網
C.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D.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營養結構和組成成分,營養結構指食物鏈和食物網,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如圖表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簡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食物網中含有4條食物鏈
B.處于第三營養級的生物只有鼬
C.鷹和鼬之間存在捕食和種間競爭的關系
D.大量捕殺鼬不會導致鷹的數量明顯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分析題圖可知,該食物網中含有4條食物鏈,
A正確;
在該食物網中處于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有鼬和
鷹,B錯誤;
鷹捕食鼬,鷹和鼬都捕食鼠、兔,故鷹和鼬之間存在捕食和種間競爭的關系,C正確;
鷹的食物種類有多種,故大量捕殺鼬不會導致鷹的數量明顯下降,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2023·衡水高二月考)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的原因
是多種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占有不同的營養級
B.蛇與鼠、食蟲鳥與蛙的關系分別是捕食和種間競爭
C.該圖僅體現了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生產者、消費
者和分解者
D.鷹在植物→鼠→蛇→鷹這條食物鏈中屬于三級消費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蛇與鼠之間是捕食關系,食蟲鳥與蛙都捕食植食
性昆蟲和食蟲昆蟲,是種間競爭關系,B正確;
該圖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沒有體現分解者以
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C錯誤;
鷹在植物→鼠→蛇→鷹這條食物鏈中屬于第四營
養級、三級消費者,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的3種生物的二氧化碳釋放量曲線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曲線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費者或分解者
B.b、c可以說是生態系統的基石
C.a、b、c都有可能是細菌
D.b曲線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種生產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曲線代表的生物只釋放二氧化碳,不吸
收二氧化碳,所以可能是消費者或分解者,
A正確;
b、c曲線代表的生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
所以b、c都屬于生產者,可以說是生態系統的基石,B正確;
a可能是異養型細菌,b可能是光合細菌,c可能是進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細菌,如硝化細菌,C正確;
b曲線不能代表所有的生產者,如硝化細菌,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2023·蘇州高二期中)某研究小組從某湖泊中選取了四種不同的生物,并對其消化道內食物組成進行了分析,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生物種類 魚甲 河蝦 魚乙 水蚤
消化道內食物組成 魚乙、河蝦 水蚤、小球藻 水蚤、河蝦 小球藻
A.魚甲在這四種生物中營養級最高
B.小球藻在該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
C.魚甲與魚乙二者間的關系是捕食和種間競爭
D.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網共有4條食物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該湖泊生態系統中處于最高營養級的生物是魚甲,因為該湖泊生態系統中魚甲不被其他生物捕食,A正確;
小球藻屬于低等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在該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B正確;
根據消化道內食物組成分析,魚甲可以捕食魚乙,同時兩者都以河蝦為食,所以魚甲與魚乙二者間的關系是捕食和種間競爭,C正確;
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網共有5條食物鏈,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2024·重慶高二質檢)兩種生物之間不相互作用,而通過共同的捕食者介導的競爭被稱為似然競爭,其原理是一個物種數量的增加將會導致捕食者種群數量增加,從而加重了對另一物種的捕食作用。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發生似然競爭的兩種生物處于同一營養級
B.當發生似然競爭的兩種生物都遭遇食物短缺時,二者的似然競爭將加強
C.瓢蟲同時以向日葵花粉和蚜蟲為食,在大豆田中種植向日葵可以緩解蚜蟲災害
D.取食同種食物的兩種生物種群密度存在此消彼長的現象可以用似然競爭解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發生似然競爭的兩個物種有共同的天敵,但二者的食物并不一定相同,故不一定處于同一營養級,A錯誤;
當發生似然競爭的兩個物種都受到食物限制而種群數量下降時,其天敵數量減少,似然競爭減弱,B錯誤;
種植向日葵將導致瓢蟲的數量增加,進而蚜蟲被大量捕食,數量下降,C正確;
取食同種食物的兩種生物間的競爭是對資源的競爭,不屬于似然競爭,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2024·廣州高二期末)一個池塘中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輪蟲和水蚤之間具有種間競爭和捕食的種間關系
B.“輪蟲→水蚤→劃蝽→鯰魚”構成一條食物鏈
C.鯰魚在該生態系統只占據第二、四、五營養級
D.圖中生態系統的結構只缺少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食物鏈的起點應該是生產者,“輪蟲→水蚤→劃蝽
→鯰魚”不能構成一條食物鏈,B錯誤;
鯰魚在該生態系統占據第二、三、四、五營養級,
C錯誤;
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圖中食物鏈和食物網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因此圖中生態系統的結構還缺少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分解者,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食物鏈的起點應該是生產者,“輪蟲→水蚤→
劃蝽→鯰魚”不能構成一條食物鏈,B錯誤;
鯰魚在該生態系統占據第二、三、四、五營養
級,C錯誤;
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
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圖中食物鏈和食物網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因此圖中生態系統的結構還缺少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分解者,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為合理利用水域資源,某調查小組對一個開放性水庫生態系統進行了初步調查,部分數據如表所示。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進水口浮游藻類數量 (年均)   出水口浮游藻類數量 (年均) 水庫淤泥中真菌、細菌數量
1.93/[mg (干重)/L] 1.02/[mg(干重)/L] 1013~1015/(個/m2)
(1)浮游藻類屬于該生態系統成分中的________,它在該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產者
將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并儲存能量
(2)浮游藻類的同化作用類型是_______,該生態系統中連接生物群落和無機自然界的主要生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浮游藻類所需的礦質營養可來自細菌、真菌等生物的__________,生活在水庫淤泥中的細菌代謝類型主要為____________。
(4)該水庫對游人開放一段時間后,檢測發現水體已被氮、磷污染。為確定污染源是否來自游人,應檢測_______處浮游藻類的種類和數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自養型
浮游藻類
淤泥中的真菌、細菌
分解作用
異養厭氧型
進水口
14.(2024·昆明高二月考)如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之間的關系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草原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圖示生態系統中缺少的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生態系統的組成
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分解者
(2)圖中食物鏈共有_____條,屬于次級消費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鷹占有_____個營養級。
(3)圖中鷹和蛇之間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__
_____。若因某種原因兔大量遷出,則鼠在短時期內的數量變化為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鷹、狐、蛇

捕食、種間
競爭
減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市| 永川市| 淮安市| 徐汇区| 波密县| 榕江县| 南投市| 英德市| 鄢陵县| 新乐市| 永州市| 东乡县| 安龙县| 定襄县| 铅山县| 玛沁县| 沁水县| 鹤岗市| 永平县| 舟曲县| 临西县| 东城区| 娱乐| 岐山县| 聂荣县| 桐梓县| 明水县| 阿图什市| 潼关县| 阳谷县| 云林县| 驻马店市| 舟山市| 平塘县| 大化| 松江区| 连云港市| 庆元县| 乐平市| 永丰县|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