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三:第六單元 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第15課 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一、教材定位:本課是部編版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第六單元第二課。第六單元的單元主題是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文化遺產作為文化傳承與保護的一種途徑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本課主要講授的內容是世界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突出了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因此本課對學生全面了解“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這一主題起著重要作用。二、教學目標:1.了解各國的歷史遺跡和文化遺產的主要表現,認識各國歷史遺跡和文化遺產的歷史意義。2.了解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措施,分析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原因和歷史意義。3.知道《世界遺產公約》的基本內容,理解《世界遺產公約》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意義。4.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文化遺產保護措施的不斷變化,以及普通民眾參與到文化遺產保護的感人事跡,思考文化遺產保護背后的重要意義,增強文化自信,滲透家國情懷。三、重難點:重點:了解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舉措。難點:認識文化遺產保護對于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四、教學過程:導入:呈現良渚古城申遺成功圖片及文字“北京時間2019年7月6日下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隨著大會主席阿布法斯·加拉耶夫落槌,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華文明五千多年歷史得到實證,遺產地的價值以及真實性、完整性得到了世界范圍的認可。”設計意圖:通過良渚古城申遺成功的圖片及文字,激發學生興趣,并使學生認識到文化遺產離我們并不遙遠,從而了解遺產保護遺產。過渡:“良渚古城遺址”申遺的成功,意味著中國成為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那么這個最多是不是最重要的呢?文化遺產的保護到底該如何才能安全有效進行呢?“養在深閨人不識”還是應該“飛入尋常百姓家”呢?教學過程:第一篇章:璀璨瑰寶,承載人類記憶概念解析“文化遺產”:指具有歷史學、美學、考古學、科學、民族學、人類學價值的紀念地、建筑群和遺址地帶。它的主要存在形式為文物、建筑群和各類遺址。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呈現世界古代文明遺跡、世界近代文化遺產和中國第一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世界古代文明遺跡有代表性的是雅典衛城、古羅馬城、阿布辛拜勒神廟、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世界近代文化遺產呈現意大利 佛羅倫薩歷史中心,作為文藝復興的象征,佛羅倫薩在15-16世紀達到經濟上和文化上的頂峰,眾多卓越的藝術家在此留下了大量閃耀著文藝復興時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繪畫作品。中國第一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列舉了長城、莫高窟、明清故宮、秦始皇陵兵馬俑、周口店北京人遺產五項世界文化遺產以及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泰山。師:接下來我們再來了解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 ﹒表演藝術 3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 ﹒傳統手工藝 。你能說出中國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嗎?生:剪紙、皮影戲、二十四節氣、昆曲……師:為什么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截止2020年底,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已達42個。中國是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設計意圖:整合教材先以圖片形式呈現世界和中國的文化遺產,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通過欣賞增加審美情趣,增強文化自信。呈現圓明園毀于侵略戰爭,龐貝古城、巴米揚大佛、巴西國家博物館的遭遇、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引發學生思考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著哪些威脅。設計意圖:講述文化之殤,引發思考,突出重點,并且引出對下一部分文化遺產保護的舉措的介紹。過渡:文化遺產保護道路艱險異常,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的威脅一直存在,人類古文明的傳承面臨著沖擊。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下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第二篇章:保護傳承,需要全民參與呈現表格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找出世界各國對于文化遺產保護采取的措施。師:從世界各國的保護措施中,請同學們思考古代和近代之后的保護措施有什么不同?生:古代重收藏,近代重立法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一方面可以熟悉教材內容,另一方面引出對《世界遺產公約》的介紹。呈現世界遺產公約的標志及介紹。中央的正方形,代表人類的創造活動;外面的圓圈代表大自然,兩者密切相連,象征著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整個圖案呈圓形,既象征全人類,也象征對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保護。呈現材料保護不論屬于哪國人民的這類罕見且無法替代的財產,對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考慮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遺產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為全人類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加以保護,考慮到鑒于威脅這類遺產的新危險的規模和嚴重性,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這種援助盡管不能代替有關國家采取的行動,但將成為它的有效補充。——摘編自《世界遺產公約》師:結合所學,指出《世界遺產公約》制定的宗旨?生:集各國之力,對日益遭到損毀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實施有效保護。師:梁思成先生提出對文物建筑“整舊如舊”的原則,這主要符合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什么原則( )A ﹒唯一性 B ﹒ 創新性 C ﹒ 真實性和完整性 D ﹒開放與保護性生:真實性和完整性。設計意圖:感受,思考《世界遺產公約》的制定的宗旨,引導學生思考世界遺產保護的原則,突破重點。世遺沒有“終身制”,世界遺產申報成功只是第一步,世界遺產保護工作永遠在路上。呈現圖片和文字“聯合國遺產機構在中國召開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討論決定,因利物浦沿海地區的“突出價值”已被新建筑摧毀,委員會認為,這些建筑損害了遺產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故將利物浦從世界遺產名單除名。 這是繼1972年《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簽署以來,第三個被除名的世界遺產。此前是2007年阿曼阿拉伯大羚羊保護區,以及2009年德國德累斯頓易北河谷。”過渡:《世界遺產公約》充分肯定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那么,文化遺產該如何保護呢?呈現材料2018年9月啟動的“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強調“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歷史信息”“不改變古建筑的文物原狀”“在修繕過程中進行古建筑傳統修繕技藝傳承”三大原則。——《故宮古建怎么修》,《人民日報》2018年9月4日問:故宮博物院為什么把養心殿的修復定位為“研究性保護項目”?生:定位于“研究性保護項目”可以保留這里的古建筑所包含的歷史信息;定位于“研究性保護項目”可以保留這里古建筑的原狀,有利于對文物的研究;定位于“研究性保護項目”可以使古建筑傳統的修繕技藝得以傳承。呈現材料35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西湖申遺成功后,杭州市承諾“六個不”:“還湖于民”目標不改變;門票不漲價;博物館不收費;土地不出讓;文物不破壞;公共資源不侵占,西湖是人民的西湖。——據2011年6月26日報載師:分析材料,回答申報世界遺產的目的應該是什么?生:保護人類共同遺產,造福后代。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文化遺產保護的目的,并培養學生保護遺產傳承遺產的意識,突破難點。過渡:保護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更關鍵的是如何將兩種觀點正確合理地進行融合,讓我們擁有的文化遺產資源,更好地服務于人們的現實生活。第三篇章:人文關懷,縮短公眾距離呈現材料材料一 最好的保護是成為日常所需。歷史文化的滋養,既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歷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參與的日常生活之中。——《讓文化遺產與生活相遇》,《人民日報》,2020 年 06 月 12 日材料二 文化遺產既然是“遺產”,那也恰恰說明,它與現代生活,是有距離的。如何縮小這一距離,讓文化遺產不只是一件件靜止的作品,而是活在當下、活在人們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這也正是需要持續用力的地方。——《讓文化遺產與生活相遇》,《人民日報》,2020 年 06 月 12 日材料三 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時,阿里巴巴、京東、抖音、拼多多、唯品會、中國手藝網等平臺將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振社會消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師:閱讀以上材料體會我們如何縮短與遺產的距離,發揮文化遺產文化傳承載體的作用。設計意圖:通過文旅融合的措施的講述,讓學生感受到其實文化遺產與普通人之間有著很大的聯系,可以融入當代生活,點題。五、課后小結:文化遺產曾有輝煌的過去,也應該有閃光的現在,并且還應充滿生機地走向未來。讓文化遺產與生活相遇,讓文化遺產有趣但不失厚重,這或許是擦亮文化瑰寶的必經之路。六、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設計亮點:1﹒合理整合教材,先呈現文化遺產再談保護,符合學生的認識邏輯;2﹒以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傳承貫穿全文,主題明確;3﹒運用了較多圖片,更直觀地呈現,利于學生理解。不足:1﹒第一手史料運用較少;2﹒家國情懷素養滲透較多,其他核心素養的滲透相對較少。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