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地理選擇性必修一教案 天氣系統 高二地理備課組課題: 鋒與天氣【課標解讀】運用示意圖,分析鋒、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等天氣系統,并運用簡易天氣圖,解釋常見天氣現象的成因。【核心素養】1.綜合思維:運用實例,掌握鋒、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鋒面氣旋等天氣系統的特點。2.區域認知:通過局部地區形成的特殊天氣現象,分析天氣系統的生成、發育、運行過程。3.人地協調觀:從人地關系的角度,理解天氣系統對人類活動的影響。4.地理實踐力:在簡易天氣圖中識別鋒面、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等系統,并能繪制簡易天氣系統圖。【教學重點難點】1.運用示意圖,理解冷鋒、暖鋒、準靜止鋒的形成及對天氣的影響。(重難點)2.理解氣壓系統的形成及對天氣的影響。(重點)【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活動探究法、對比分析法、多媒體教學法。【教學媒體】 希沃白板【教學課時】 4課時【教學過程】第四課時【新課導入】2021年1月5日,小寒節氣。隨著新一股冷空氣抵達我國,中央氣象臺于1月5日6時發布寒潮藍色預警。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1月5日20時至8日20時,我國中東部地區將遭遇大范圍降溫天氣,我國東北地區南部、華北、黃淮等地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創入冬以來新低。影響我國的寒潮源地在哪里?【自主學習】特殊的冷鋒天氣1.寒潮(1)概念:指來自高緯度地區的寒冷空氣,在特定的天氣形勢下迅速加強并向中低緯度地區侵入,短時間內,造成沿途地區大范圍劇烈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過程。(2)入侵我國的寒潮路徑①西路:從北極地區出發,經西伯利亞西部南下,進入我國新疆,然后沿河西走廊南下,影響我國長江以南及華南地區。②中路:從貝加爾湖和蒙古一帶,進入我國的內蒙古,然后經黃河河套一帶南下,直達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華南地區。③東路:從西伯利亞東北部南下,經過蒙古北部,然后移到我國東北、華北,同時循黃河下游擴散南下。這條路徑寒潮出現次數相對少,且影響較小。(3)寒潮的危害及預防措施危害 預防措施寒潮帶來的雨雪、大風和冰凍天氣影響交通出行;影響人們戶外作業 人工除雪融雪 加強監測與預警,及時發布寒潮信息劇烈降溫,會引起感冒等疾病流行 加強保暖劇烈降溫,會使農耕區作物遭受凍害 覆蓋、田間灌水等保溫措施積雪掩埋草場、低溫,導致牲畜死亡 改放牧為圈養,加強棚圈建設;建設草料儲備庫大風會摧毀建筑物和海洋上航行的船只 加固;避開風浪較大海區2.沙塵暴(1)概念:沙暴和塵暴的總稱,是指強風從地面卷起大量沙塵,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發性和持續時間較短的特點,概率小但危害大的災害性天氣現象。(2)形成原因:當冷鋒移動速度較快時,由于鋒面前方的暖空氣比較干燥,因此無法形成降水。若地表有大量松散沙塵,強風會吹起地表沙塵,形成沙塵暴天氣。在我國,主要發生于冬春季節,尤其以春季發生頻率較高。【思考交流】探究一 特殊的冷鋒天氣2021年1月5日,小寒節氣。隨著新一股冷空氣抵達我國,中央氣象臺于1月5日6時發布寒潮藍色預警。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1月5日20時至8日20時,我國中東部地區將遭遇大范圍降溫天氣,我國東北地區南部、華北、黃淮等地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創入冬以來新低。1.影響我國的寒潮源地在哪里?(區域認知)提示:寒潮實質就是一種強冷的冬季風,其來自于西伯利亞—蒙古高壓。2.說出此次寒潮天氣的主要特征。(區域認知)提示:雨雪范圍廣、降溫幅度大、天氣現象復雜。3.說明寒潮天氣對人們生產生活會造成哪些不利影響。(綜合思維)提示:大范圍的雨雪天氣,影響人們的出行;降溫幅度大,影響戶外作業;感冒等疾病流行;影響南方早春作物的生長發育等。寒潮往往伴隨大風天氣,大風會摧毀不牢固的建筑等。【針對性訓練】讀某地某年12月5日~8日天氣資料統計表,完成1~3題。1.12月5日~8日,影響該地的天氣系統為( )A.氣旋 B.反氣旋 C.冷鋒 D.暖鋒2.12月5日~8日,該地的氣壓變化情況是( )3.與5日相比,8日的日平均氣溫較低,其主要原因是( )日期 天氣 氣溫 風向風力12月5日 多云 0℃~9 ℃ 東南風2~3級12月6日 暴雪 -2 ℃~2 ℃ 西北風3~4級12月7日 中雪—大雪 -6 ℃~-1 ℃ 西北風4~5級12月8日 晴 -6 ℃~5 ℃ 西北風1~2級A.云層厚薄的變化 B.風力大小的變化C.太陽輻射強弱的變化 D.控制該地的氣團不同【板書設計】【作業布置】學生課后完成《高中同步導練》課時作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