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材分析本課在本單元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秦朝雖然實現了統一,消除了戰亂,但重役、苛稅和酷刑,嚴重影響了百姓正常的生活,農民起義之后又是楚相爭,連年戰爭讓百姓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這使得西漢王朝的統治面臨嚴峻的挑戰。休養生息政策既是對秦速亡教訓的反思,也是社會經濟從凋敝走向恢復發展,最終形成“文景之治”的原因。漢初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又為下一課漢武帝的大一統局面奠定了基礎。同時,西漢統治者以民為本,提倡節儉,以德治國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核心素養通過學習漢初統治者調整治國策略,認識到民心和認同是國家統一和強盛的兩大基石。教學目標(1)知道楚漢之爭和西漢建立的基本史實;通過史料分析了解西漢初期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和具體措施。(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了解“文景之治”,認識西漢初期統治者體察民情、勵精圖治是國家從凋敝走向強盛的重要原因。(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3)對比秦朝和漢初統治的差異,體會從秦朝天下歸一到漢初天下歸心的變化,感悟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及突破重點漢初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及該政策的內容。難點認識休養生息政策與“文景之治”的內在聯系。教學突破通過史料教學法從“賦稅”“刑罰”“文化”等方面認識秦朝暴政而速亡的教訓,理解休養生息政策推行的歷史背景:一是吸取秦亡教訓,二是漢初經濟蕭條、國家極度貧困的現實原因。接著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史料分析和教師講述等方式,使學生了解休養生息的具體措施.提煉出休養生息的抽象概念,進而由具體到抽象突破本課重點。通過文物圖片、對比史料等方式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理解文景帝的施政措施既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又為農民提供了寬松和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最終形成“文景之治”,突破難點。教學設想在皇權至上的封建王朝,容易被忽略的往往是權利之外的普通民眾,而漢初的統治者們卻愿意站在民眾的角度,推行一系列措施,將西漢推向“文景之治”的盛世,本課力求通過豐富的史料,讓學生理解統治者的勵精圖治,感受國家治理措施對民眾生產生活的影響、本課以秦速亡的教訓為第一部分,與上一課緊密聯系,自然過渡到本課的楚漢之爭,講述西漢的建立以及“漢承秦制不用秦政”。第二部分以劉邦的治國智慧為題,引導學生學習分析休養生息 政策的具體內容,理解該政策實施的原因。第三部分解析史料感受“文景之治”,感受西漢的盛世序曲,使學生體會心和認同的重要性,理解秦漢統治從“天下歸一”到“天下歸心”的重要變化,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民族認同,沁潤家國情懷。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秦二世而亡,漢卻選擇了承秦制,為什么呢 漢在基本繼承秦朝制度的情況下又實現了400多年的長治久安,這又是為什么 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進入今天的課程。教師板書課題。【設計意圖】設置秦二世而亡,漢卻選擇繼承秦制的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二、教授新課1.楚漢之爭與西漢建立——秦速亡的教訓教師用出示史料。奏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舉措太眾、刑罰太極故也。——陸賈《新語》師:秦朝不是不想治理,它采取過哪些措施進行治理呢 學生回顧秦為鞏固統一而采取的具體措施,知道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及統一措施的好處師:“舉措太眾,刑罰太極”又是指什么呢 學生回顧秦末賦役繁重、刑法嚴苛、文化受摧殘等相關內容,認識到暴政背離勞動人民的心愿,缺少廣大民眾的認同。得出結論:漢承秦制而不用秦政。師:那么是誰選擇了漢承秦制不用秦政的呢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楚漢之爭。教師小結:秦朝滅亡后,項羽、劉邦為爭奪國家統治權展開爭戰,史稱“楚漢之爭”。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后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師:從楚漢的故事里,你得到什么啟示 生:劉邦虛心納諫,重用人才,安定民心,這是他最后取勝并建立國家的重要原因。【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和分析史料,捉升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增加趣味性,落實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抓關鍵信息的能力。2.漢高祖的休養生息政策——劉邦的治國智慧師:戰爭給西漢王朝留下了什么呢 教師出示材料。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班固《漢書》師;人民流離失所,溫飽得不到保證,人口銳減,即使上層統治者出行也找不出4匹顏色相近的馬,只能乘坐牛車。這一方面是秦速亡留下的教訓,另一方面是漢初面臨的巨大困境。劉邦更堅定地選擇承秦制而不用秦政,那么他貢獻了怎樣的治國智慧呢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梳理劉邦治國的具體措施。生1:罷兵歸家——讓士兵還鄉務農。生2:釋奴為民——將奴婢釋放為平民。生3:鼓勵耕織——鼓勵人民致力農業生產。生4:輕徭薄賦——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及兵役。師:這些政策有什么作用 生:使西漢初年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政權得以鞏固。教師總結:這種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以保養民力、增殖人口,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目的的政策就是“休養生息”政策。這種政策一般運用于國家大動蕩或大變革之后。休養生息政策穩固了國內的局勢,但當時漢朝外部還面臨誰的威脅 生:匈奴。教師講解劉邦“白登之圍”的故事。師:西漢初年,實力難以與匈奴抗衡,劉邦是如何解決的 生:劉邦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營造了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為國家的發展贏得了喘息的時間。過渡: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去世,漢朝又會迎來怎樣的治理局面呢 【設計意圖】通過史料和自主閱讀等方式,讓學生了解休養生息的原因和具體措施,提煉出休養生息的抽象概念。注重課堂趣味性和對學生進行歷史解釋素養的培養,突破本課重點。3.“文景之治”——西漢的盛世序曲(1)師: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及相關史料,分析文帝和景帝是如何發展經濟的。①教師出示如下史料。夫農,天下之本也,朕親率天下農耕以供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內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親桑以奉祭服,其具禮儀。——《漢書·文帝紀第四》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漢書·景帝紀第五》生: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②教師出示秦朝和文景時期田賦和徭役的對比圖。生:減賦稅和徭役。③學生講述課前準備的“緹縈救父”的故事。生:重視“以德化民”,廢除嚴刑苛法。④教師出示秦始皇帝陵和漢文帝陵墓的圖片,結合相關史事進行對比。生: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⑤教師出示“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素紗蟬衣”及“西漢長安城”等圖片。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素紗蟬衣西漢長安城(2)師:這一時期還有哪些社會發展的表現 生;紡織、漆器等手工業不斷發展;商業和城市逐漸繁榮;西漢還和匈奴開通了邊境貿易。教師總結:漢文帝與景帝共在位39年,實行輕徭薄賦、獎勵生產、與民休息的措施,這一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增強。后世對之評價較高,把這樣的治世稱為“文景之治”。(3)出示漢初“凡米石五千,人相食”和漢武帝即位前的“太倉之粟,陳陳相因”相關史料。(4)師:如果說秦朝橫掃六合促使天下歸一。那么漢朝就是順勢而為天下歸心。通過調整治國念和施政方針,我們深刻感受到漢初統治者們的勵精圖治帶給國家的巨大變化。漢朝推行的措施不僅得到了民心和認同,更塑造了偉大而充滿凝聚力的民族共同體,為漢武帝 的鞏固統一和后續朝代的繼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設計意圖】通過史料、圖片、學生學習并講述等方式,學生能多角度感受文景時期治國措 施的溫情,認識到盛世的形態,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自豪感,沁潤家國情懷。三、總結本課師:本課我們了解了西漢建立、漢初統治者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的基本歷史知識.了倔了漢初統治者的休養生息政策帶來了“文景之治”。你覺得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學生自由暢談。板書設計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1.楚漢之爭與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漢。2.漢高祖的休養生息政策(1)原因:為鞏固政權,穩定社會局熱(2)內容:下令“兵皆罷歸家”;釋放奴婢;鼓勵人民致力于農業生產;減輕賦稅、兵役、徭役。(3)作用:使漢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3.“文景之治”(1)措施: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減輕賦稅和徭役;重視“以德化民”,廢除嚴刑苛法;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2)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增強。教學探討與反思“文景之治”是中國古代史上不可復制的時期,沒有“文景之治”,就沒有漢武帝時期國力的盛,此后農民再也沒有享受過這樣的低稅率,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去共情國家治理的溫情。在史料解讀上,本課做得比較扎實。但是文景時期,始終有一個沒有解決的重大問題,就是匈奴。建議這部分教學可略微點出,給學生留一個印象即可。最后,漢初經濟的恢復也離不開農業生產技術、手工業技術商業城市興盛等多方面的因素。在這部分,教師還可再做設計。補充資料“緹縈救父”的故事公元前167年,臨淄有個小姑娘名叫淳于緹縈(“淳于”是姓,“緹縈”音tí yíng)。她的父親淳于意本來是個讀書人,因為喜歡醫學,經常給人治病,出了名。后來他做了太倉令,但他不愿跟做官的來往,也不會拍上司的馬屁,沒有多久,辭了職,當起醫生。有一次,有個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請淳于意醫治。那病人吃了藥,病沒見好轉,幾天后死了。大商人仗勢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狀,說他錯治了病。當地官吏判他“肉刑”(當時的肉刑有臉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長安去受刑。淳于意有5個女兒,沒有兒子。他望著女兒們嘆氣,說:“唉,可惜我沒有兒子,遇到急難,一個有用的也沒有。”幾個女兒都低著頭傷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兒緹縈既悲傷,又氣憤。她想:“為什么女兒就有用呢 ”她要陪父親一起去長安,家人再三勸阻也沒用。緹縈到了長安,托人寫了一封奏章,到宮門口遞給守門的人。漢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書的是個小姑娘,很重視。那奏章上寫著:我叫緹縈,是太倉令淳于意的小女兒。父親做官的時候,齊地的人都說他是個清官。這回他犯了罪,被判處肉刑.我不但為父親難過,也為所有受肉刑的人傷心。一個人砍去腳就成了殘廢;割去了鼻子,以后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我情愿被官府收為奴婢,替父親贖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漢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這個小姑娘,又覺得她說得有道理,就召集大臣們,對大臣們說:“犯了罪該受罰,這是沒有話說的。可是受了罰,也該讓他重新做人才是。現在懲辦一個犯人,在他臉上刺字或者毀壞他的肢體,這樣的刑罰怎么能勸人為善呢 你們商量一個代替肉刑的辦法吧!”大臣們一商議,擬定一個辦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來判砍去腳的,改為打500板子:原來判割鼻子的,改為打300板子。漢文帝就此正式下令廢除肉刑。這樣緹縈就救了她的父親。“休養生息”政策西漢初年,經濟已經殘破不堪,社會剛剛穩定,必須建立和制定一些制度和政策來恢復經濟、鞏固政權。因此,西漢初期使用“黃老之學”來統治王朝,避免重蹈覆轍,而相應的要采取“休養生息”政策。所謂“黃老”,即黃帝、老子。“黃老之學”即要使用黃帝、老子的思想來統治國家。“休養生息”源于老子思想中的“無為而治”,即“無為而無不為”。“休養生息”政策包括“輕徭薄賦”“寬刑慎罰”,就是說減輕徭役,減少賦稅,減輕刑罰的同時還要慎重處理刑罰。西漢建立到漢武帝70多年間,經濟得到恢復,社會比較穩定,為漢武帝以后“削藩”“攘 匈”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經濟政策已經不適合漢武帝時的社會現狀。所以,漢武帝進行改革,使經濟基礎適合上層建筑。事實證明,“休養生息”政策符合西漢的社會現狀,對一個剛剛建立起來的政權進行鞏固,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也使得自西漢后的王朝也紛紛效法,使得王朝得到鞏固。- 1 -- 7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