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數據有關聯 隨堂練習(含答案)一、填空題1.編碼可以建立數據間的內在聯系,多個數據可以通過 產生關聯。2.借助編碼的唯一標識功能,可以建立不同系統中數據間的 。3.數字身份具有唯一性,可建立多個系統的 。二、選擇題4.(單項選擇題)下列哪些例子不能說明數據有關聯的是( )。A. 公民身份證號碼 B. 數字世界(網絡中)C. 學校學生的學號 D. 電影院的座位編碼5.(單項選擇題)通過“社團安排表”和小林的校牌信息,請幫他找到上社團課的時間和地點。( )每周五,綜合樓3.樓 B.每周五,教學樓5樓C. 每周四,教學樓5樓 D.每周四,綜合樓3樓6.(單項選擇題)人們身邊的數據往往是相互聯系的。根據以下有關聯的兩張表格,我知道了李華每周( )上( )社團課。學生信息表學號 姓名 性別 班級20180201 李華 男 2班20180403 王明 男 4班20180534 朱紅 女 5班社團安排表學號 座位號 社團名稱 上課時間20180201 15 科技社 每周二20180403 26 繪畫社 每周三20180534 03 合唱社 每周四A.二 繪畫社 B.三 合唱社 C.二 科技社 D.四 繪畫社7.(多項選擇題)哪些數據痕跡可以通過數字身份關聯到現實世界的具體某個人?( )A. 學習平臺的空間訪客記錄B. 網絡社交平臺點贊與評論C. 用戶登陸賬號后,社交平臺的瀏覽記錄D. 用戶未登陸賬號,瀏覽器中的瀏覽記錄三、判斷題10.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不同,在數字世界中我們登錄不同的平臺可以使用不同的賬號,所以數字世界中的數據一般是沒有關聯的。( )11.借助編碼的一定規律,可以建立不同系統中數據間的內在聯系。( )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編碼可以建立數據間的內在聯系,多個數據可以通過統一編碼產生關聯。2.借助編碼的唯一標識功能,可以建立不同系統中數據間的內在聯系。3.數字身份具有唯一性,可建立多個系統的數據關聯。二、選擇題4.(單項選擇題)下列哪些例子不能說明數據有關聯的是( D )。A. 公民身份證號碼 B. 數字世界(網絡中)C. 學校學生的學號 D. 電影院的座位編碼5.(單項選擇題)通過“社團安排表”和小林的校牌信息,請幫他找到上社團課的時間和地點。( B )每周五,綜合樓3.樓 B.每周五,教學樓5樓C. 每周四,教學樓5樓 D.每周四,綜合樓3樓6.(單項選擇題)人們身邊的數據往往是相互聯系的。根據以下有關聯的兩張表格,我知道了李華每周( )上( C)社團課。學生信息表學號 姓名 性別 班級20180201 李華 男 2班20180403 王明 男 4班20180534 朱紅 女 5班社團安排表學號 座位號 社團名稱 上課時間20180201 15 科技社 每周二20180403 26 繪畫社 每周三20180534 03 合唱社 每周四A.二 繪畫社 B.三 合唱社 C.二 科技社 D.四 繪畫社7.(多項選擇題)哪些數據痕跡可以通過數字身份關聯到現實世界的具體某個人?( ABC )A. 學習平臺的空間訪客記錄B. 網絡社交平臺點贊與評論C. 用戶登陸賬號后,社交平臺的瀏覽記錄D. 用戶未登陸賬號,瀏覽器中的瀏覽記錄三、判斷題10.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不同,在數字世界中我們登錄不同的平臺可以使用不同的賬號,所以數字世界中的數據一般是沒有關聯的。( 錯 )【解析】數字世界的數據也是相互關聯的。人們在數字世界中擁有的數字身份是編碼的體現,使用數字身份,可以建立多個系統的數據關聯。11.借助編碼的一定規律,可以建立不同系統中數據間的內在聯系。( 錯 )【解析】借助編碼的唯一標識功能,可以建立不同系統中數據間的內在聯系。參考答案:1.【答案】設備損壞2.【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3.【答案】C【解析】影響數據安全的主要因素:設備損壞、操作失誤、計算機病毒、數據竊取,上網查學習資料不影響數據安全。4.【答案】C【解析】非正常關機會導致硬盤損壞,從而使硬盤上的數據丟失。5.【答案】C【解析】快遞單上的個人數據要銷毀后才能扔,以免泄露個人數據。6.【答案】A【解析】網上借錢謹防詐騙。7.【答案】D【解析】手機丟失后應及時掛失手機號、凍結銀行卡、報警并告知親友,被動等待可能會造成損失。8.【答案】A、B、C、D、G【解析】不接收或打開陌生二維碼、從正規網站或應用市場下載是良好的網絡時代的生活行為,其他幾個選項的行為都存在安全隱患。9.【答案】A、B、C【解析】個人敏感數據及時銷毀、管好自己的數字足跡、定期備份重要數據、設置安全等級高的賬號密碼都有利于個人數據的安全。10.【答案】錯誤【解析】廢舊手機中可能存儲用戶的個人數據,如果隨意丟棄,其數據可能會被他人獲取,導致個人隱私泄露。11.【答案】錯誤【解析】隨意掃不明二維碼可能導致個人數據泄露,以免因小失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