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音樂 五年級 第一學期 人音版 《農家樂》單元組織 方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聆聽 《豐收鑼鼓》、《打豬草》 第三單元第一課時2 演唱 《蘋果豐收》 第三單元第二課時3 演唱 《豐收的節日》 第三單元第三課時二、單元分析( 一) 課標要求本章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圍繞音樂與 生活這一人文主題,以“農家樂”為主線,體現“課標”精神 ﹣ -“弘揚民族音 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的角度,圍繞主題“農家樂”,選編了四首不同民族、 不同地域的中外音樂作品,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與體驗農家慶豐收的熱鬧場面和 豐收帶來的歡樂,培養他們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的情感態度。按照《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 (2011 年版) 》要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 生掌握以下內容:1.能隨樂曲《豐收鑼鼓》的節奏、速度、力度情緒等變化,用動作表現出“歡 慶豐收”的喜悅之情。并對聆聽民族管弦樂曲產生興趣。2.能用輕快、活潑、和諧的聲音,演唱合唱曲《豐收的節日》中的一個 聲部。并邊唱邊做新疆舞蹈的動作,表現出新疆歌曲的風格特點。3.能用活潑、熱情的聲音,流暢地演唱合唱曲《蘋果豐收》中的一個聲 部。并能按其旋律、節奏的特點,邊唱邊用聲勢為歌曲伴奏。4.能聽辨出器樂曲《打豬草》第 2 樂段中樂器對答的形式,能用自己的 語言描述音樂情緒的變化。(二) 教材分析本單元由反映農家生活的四首作品組成,這是人文性在音樂與社會關系上的 體現,從音樂中體驗農業豐收帶來的歡樂。本單元有著表現我國農民的勞動生活和喜獲豐收的樂曲《豐收鑼鼓》,樂曲吸取了我國民間吹打音樂的素材,充分發揮了名族打擊樂器豐富多彩的表現功能, 具有民族風格也兼具時代特點。少數民族歌舞匯聚了新疆塔塔爾族歌曲《豐收的 節日》以及朝鮮族民歌《蘋果豐收》,感受少數名族文化地域性的不同之處。安 徽地方戲曲黃梅戲《打豬草》,充分體現了安徽的地方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 的音樂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繼承和發展名族優秀的文化,使學生了解和熱 愛民族文化,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1.民族管弦樂《豐收鑼鼓》這是一首民族管弦樂曲,表現了我國農民的勞動生活和喜獲豐收的歡樂情緒。 樂曲吸取了我國民間吹打音樂的素材,充分發揮了民族打擊樂器豐富多采的表現 功能,既有民族風格,又具時代特點。樂曲由多段旋律和鑼鼓部分組成,在調性 和情緒上形成并置對比,又因主部主題旋律頻頻穿插其間而顯得前后呼應和統一。 全曲可分四個部分。樂曲開始,在由慢漸快的鼓聲中,整個樂隊奏出雄厚、響亮的散板旋律。這 是樂曲的引子,高亢有力,氣勢宏大,把人們帶入喜慶豐收的歡騰熱烈的場面。 第一部分包含兩個主題。第一主題熱烈歡快,節奏緊促,旋律的重復和模進描寫 了你追我趕的勞動場面。第二主題是第一主題的進一步發展,但旋律回旋起伏, 顯得流暢抒情。旋律先由笛子和拉弦樂器(板胡、高胡、二胡等)奏出,再用揚琴、 琵琶、三弦及弦樂器重復,最后,前后兩個樂句分別由笛子、嗩吶和笛子、弦樂 器重復,彼此呼應,表現了勞動中互相幫助、融洽無間的情景。在這之后,第一 主題作了變化重復,并引出了鑼鼓,以十面鑼為主奏樂器,渲染了熱烈歡騰的氣 氛。2.器樂曲《打豬草》《打豬草》是黃梅戲的經典之作。說的是小姑娘陶金花去打豬草,無意間闖 進了小伙子金小毛家的竹林,還弄斷了幾根嫩筍。小毛以為金花偷筍,兩人吵了 起來。經解釋后,誤會消除,小毛不僅把筍送給金花,還幫她提籃子送她回家。 整個戲載歌載舞,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其中的“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 埂下……”早已成了流行歌曲。器樂曲《打豬草》是根據黃梅戲《打豬草》中“對 花”的曲調改編的。樂曲親切樸實,旋律動聽,以演奏黃梅戲的竹簡胡琴與彈撥 樂器三弦的對答演奏,勾畫出在打豬草時俏皮幽默的對話,惟妙惟肖,是勤勞致 富的勞動者對新生活的贊美。是勤勞致富的勞動者對新生活的贊美。3.歌曲《蘋果豐收》這是朝鮮影片《金剛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為 4/4 拍,宮調式,二 段體結構。曲調明快活潑、熱情奔放,表現了在蘋果豐收的季節里姑娘們喜摘蘋 果時歡樂的勞動場面。歌曲的第一樂段共四個樂句,采用了齊唱的演唱形式,曲調方整,節奏型相同,只是在第四樂句中稍有變化,旋律以模進的手法輕快而富有舞蹈性,每一句 在歌詞上都作了重復的補充,增強了歡樂心情的語氣表達,描繪了在風和日麗、 彩虹滿天、豐收的季節里身著民族服飾的姑娘,身背簍筐、載歌載舞,喜摘蘋果 的生動情景。第二樂段是歌曲的合唱部分,第一、第二聲部三度、四度的對位, 曲調舒展而又熱烈,旋律以四度的模進逐漸把歌曲的情緒推向高潮。把人們眼望 著一片大豐收的景象而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之情在這里得到了盡情地抒發。歌曲 最后一句在下移八度跳進中歡快地結束全曲。4.歌曲《豐收的節日》《豐收的節日》是一首塔塔爾族民歌。歌曲運用了明快的節奏和鮮明的民族 韻律,描繪了少數民族慶豐收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表達了他們分享勞動成果 的喜悅心情。歌曲前半部分歡快、活潑,后半部分是二聲部的合唱,第一樂句基 本重復了前半部分,第二樂句采用模進的手法發展。高聲部旋律是基本相同的兩 個樂句,旋律較為舒展,低聲部的旋律與高聲部形成對比歌詞“唻唻唻…. ”具 有濃郁的新疆歌曲風格特點。(三) 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學習態度積極、思維敏捷,接受能力較強,經過長期的學習已具 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音樂要素已有初步了解,能用正確的發聲方法演唱歌曲。 在教學中發現,此年齡段的學生在演唱和表現的基礎上對于音樂的欣賞和相關音 樂文化的了解等方面也充滿興趣。本單元由反映農家生活的四首作品組成,以演 唱、欣賞歌曲為載體,提高學生知識技能,使學生了解和熱愛民族文化,弘揚中 華民族優秀的音樂文化,繼承和發展民族優秀文化,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信。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一) 單元學習目標民族音樂教育也是德育的體現,同時具備良好的美育功能??梢宰寣W生的心 靈在民族音樂鑒賞和學習中得到熏陶。民族音樂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觀和正確 的審美情趣、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傳遞,傳承、發展??梢耘囵B學生從小建立民 族自信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感。本單元是由四首反映農家生活的民族音樂作品組成。這是人文性在音樂與社 會關系上的體現,讓我們從美妙的音樂中體驗農業豐收的快樂;了解民族管弦樂 隊的基本組成;通過聆聽、感受、模仿,教師引導和指導、小組合作學習、自學 等方式,正確的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等。1.民族管弦樂《豐收鑼鼓》欣賞民樂合奏《豐收鑼鼓》,感受樂曲在節奏、速度、力度、音色上的變化, 培養學生對民族管弦樂器和樂曲的了解。引導學生用肢體動作表現農民在喜獲豐 收時的歡樂情緒。通過《鑼鼓豐收》的學習,引導學生能夠辨別笛子、嗩吶、二 胡、鼓、鑼這幾件樂器的音色。2.器樂曲《打豬草》引導學生聽辨出《打豬草》在段落中,用器樂表現出“對答”的形式,用語 言表達出對樂曲的感悟,描述音樂情緒的變化。聽辯《打豬草》中出現的樂器: 胡琴 (又稱鄉胡、稽琴) ;三弦 (又稱“弦子”) 中國傳統彈撥樂器,讓學生對 黃梅戲這一地方戲曲產生興趣。3.歌曲《蘋果豐收》通過學唱歌曲《蘋果豐收》,感受朝鮮族歌曲的風格特點,引導學生演唱出在蘋果豐收的季節里,姑娘們喜摘蘋果時歡快的勞動場面。了解朝鮮族特有民族 打擊樂器——長鼓 (又稱杖鼓、兩杖鼓。朝鮮族混合擊膜鳴樂器) ,長鼓音色柔 和,常用來表現輕快、歡樂的情緒。認識到歌曲中加入打擊樂器的伴奏可以讓歌 曲更加豐滿。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準確的演唱二聲部合唱,提高學生合唱表演的能 力。4.歌曲《豐收的節日》學習新疆塔塔爾族民歌《豐收的節日》,能用活潑、歡快、動聽的聲音演唱 歌曲;感受歌曲表現出的歡慶豐收的宏偉場面。用模唱、體態律動的方式解決歌 曲的節奏、音準,用輕松自然地聲音演唱歌曲,體驗合唱的魅力。嘗試學習新疆 舞蹈基本動作,載歌載舞的表現新疆歌曲的風格特點。(二) 單元作業目標1.表演家作業也可以從單純的練習型作業走出來。此項作業是加深學生的音樂感悟和 體驗。其目的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豐富學生的音樂感受, 自信表現音樂。2.小博士從本課音樂知識出發,設計本項作業。讓學生在感受美,表現美的基礎上學 會創造。其目的增加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以及創造能力,充分了解民族音樂 相關知識。3.探索者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進行課后的研究性學習,充分培養學生的自 主探究能力。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落實“雙減”政策,讓音樂教育浸潤每個孩子的心靈。音樂課時作業不僅能提 升學生藝術修養,塑造健全的人格。開展各類特色作業可以讓每一個孩子都樂在 其中,既響應了不留書面作業的政策要求,又讓孩子的課余生活豐富有趣。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必須由封閉走向開放。要實現課堂教學的開 放、必須實現課堂教學的空間和時間的開放、而科學合理地設計音樂課后作業就 是將封閉的課堂拓展至課外、將封閉的教學時間延伸至課后的一種有效手段。音 樂課作為一門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審美的教育門類,應該有別于其他學科, 使其更具愉悅性、趣味性、生活性,所以音樂作業的布置應該是多樣的,音樂作 業設計思路也要充分體現音樂學習的美育功能。作業設計應遵循的原則有:變機械性為趣味性,變單一性為綜合性,變同一 性為層次性,由知識性提升為創新性。做到作業分型,根據班級情況和學生特點 布置分層作業。作業的設計還應堅持“循序漸進,尊重差異”的理念,多讓學生 有一些成功展示,并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有音樂特長的孩子,充分發揮 一展所學,將課外學習與課堂內容結合。讓學生意識到音樂作業是多姿多彩的、 是孩子們的“大舞臺”,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更多的 孩子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五、作業評價說明1.評價形式本單元中課時作業采用評價量表形式,對課時內容學習情況進行反饋與檢測。 (如下表)項目 水平 自評 師評表演家 ∮ ∮ ∮ ∮ ∮ ∮ ∮ ∮ ∮ ∮ ∮ ∮ ∮ ∮ ∮小博士 ∮ ∮ ∮ ∮ ∮ ∮ ∮ ∮ ∮ ∮ ∮ ∮ ∮ ∮ ∮探索者 ∮ ∮ ∮ ∮ ∮ ∮ ∮ ∮ ∮ ∮ ∮ ∮ ∮ ∮ ∮評價欄分別對標不同作業類型,體現出課時作業中不同內容的針對性和特征 性。評價方式包括自評、師評兩個板塊。評價者勾選不同數量的音符標志體現作 業完成的不同程度和等級。自評:通過自我評價,提高學生學習音樂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幫助他們 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師評: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評價針對性要強,不 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方面,體現出 宏觀調控作用。2.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充分體現音樂學習的思想性、人文性、知識性、綜合性。通過活動檢測,以 直觀的形式體現出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整體掌握情況。便于教師把握學習情況, 關注到每位學生。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音樂,發現音樂豐富的生活內涵。讓音樂 課堂教學與生活相結合,為音樂學習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六、課時作業設計內容及評價表作業設計內容——第一課時 聆聽:《豐收鑼鼓》、《打豬草》設計意圖 科學合理地設計音樂課后作業就是將封閉的課堂拓展至課外、將封閉的教學時 間延伸至課后的一種有效手段。音樂課時作業不僅能提升學生藝術修養,塑造健 全的人格。開展各類特色作業可以讓每一個孩子都樂在其中,既響應了不留書面 作業的政策要求,又讓孩子的課余生活豐富有趣。作業分析 本課時教學內容為聆聽民族管弦樂曲《豐收鑼鼓》和黃梅戲改編的器樂小 曲《打豬草》,作品民族特點鮮明,使用民族樂器中的打擊樂器和拉弦樂器。針 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作業設計意圖在于讓學生了解民族樂器分類,聽辨感受 民族樂器的音色特點,增進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和情感。設計理念 作業設計應具有: 1.愉悅性、趣味性、生活性 2.體現音樂教學規律,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特點,課后作業要適量設計目標 一、通過預習作業了解打擊樂器和拉弦樂器的名稱和音色,探索樂 器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民族樂器的興趣。 二、通過體驗型作業和研究型作業,了解民族樂器的編制,加深對 民族樂器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民族樂曲的動力。作業設計:預習作業第一項 了解民族打擊樂器和拉弦 樂器的名稱 設計意圖 在了解樂器知識過程中進 行探索,激發學習興趣第二項 分辨民族打擊樂器和拉弦 樂器的音色 設計意圖 初步了解相關樂器音色, 為后續教學進行鋪墊第三項 (針對有民樂演奏特長的 學生) 準備相關樂曲,用于 課前展示 設計意圖 使參加課外活動的學生有 展示特長的平臺。增加其 他學生欣賞音樂的樂趣作業設計小博士 1. 了解民族管弦樂隊編制 2.制作感興趣的民族樂器 信息卡片 (選做) 設計意圖 加深對民族管弦樂器的了 解和認識探索者 欣賞黃梅戲選段《打豬草》、 豫劇《花木蘭》選段,對比 感受,嘗試模仿戲曲演員的 唱腔和身段 設計意圖 通過兩首不同地域戲曲選 段的對比欣賞,感受不同 戲曲的特點作業評價表:第一課時作業評價 選項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師評小博士 準確了解民族管弦樂隊編制, 信息卡片能準確體現出四種 樂器類型及名稱,并用恰當的 語言描繪其音色特點 ∮ ∮ ∮ ∮ ∮了解民族管弦樂隊編制,信息 卡片能體現出兩種樂器類型 及名稱 ∮ ∮ ∮ ∮初步了解民族管弦樂隊編制, 信息卡片能體現出一種樂器 類型或名稱 ∮ ∮ ∮探索者 通過對比欣賞兩首戲曲作品, 能聲情并茂演唱其中的部分 樂句,并配合身段表演 ∮ ∮ ∮ ∮ ∮通過對比欣賞兩首戲曲作品, 能流暢演唱其中的部分樂句, 并配合身段表演 ∮ ∮ ∮ ∮通過對比欣賞兩首戲曲作品, 能演唱其中的部分樂句或進 行身段表演 ∮ ∮ ∮作業設計內容——第二課時 演唱:《蘋果豐收》設計理念 為了落實“雙減”政策,讓音樂教育浸潤每個孩子的心靈。音樂課時作業不 僅能提升學生藝術修養,還能塑造健全的人格。開展各類特色作業可以讓每一個 孩子都樂在其中,既響應了不留書面作業的政策要求,又讓孩子的課余生活豐富 有趣。作業分析 音樂帶給學生的不僅是學習歌曲,聆聽歌曲,演唱歌曲,而是通過音樂使 學生感受美、發現美、重視音樂實踐和創造。要讓學生在感受美得基礎上表現美, 并且學會創造美。設計目標 一、通過學習朝鮮族民歌《蘋果豐收》歌曲的特點,分樂段組合唱, 使學生在演唱中感受姑娘們喜摘蘋果的勞動場面。讓學生用自然和 諧的聲音準確的演唱歌曲。 二、讓學生在了解朝鮮族特有民族打擊樂器---長鼓的基礎上學會創 造美。 自編打擊樂器進行伴奏。從而認識到歌曲中加入打擊樂器的 伴奏可以讓歌曲更加豐富多彩。作業設計:預習作業第一項 了解朝鮮族民間打擊樂器 “長鼓” 設計意圖 對民族樂器有初步認識, 了解其音色特點及敲擊 方法。第二項 收集當地農村慶豐收的習 俗及方式 設計意圖 增加音樂在人文性上的 具體體現,讓音樂更直觀 的融入到生活中。作業設計表演家 加入朝鮮舞基本手位動作 用豐富的神情,對歌曲進行 情境表演唱 設計意圖 通過情境表演唱對歌曲 進行二次創作,加深對作 品民族文化內涵的理解。 用具有民族特征的動作 和豐富的神情表現蘋果 豐收時熱鬧歡騰的場面 和朝鮮人民喜獲豐收時 的喜悅之情。充分激發對 歌曲的表演和創作探索者 自制種類多樣、材質各異的 打擊樂器,在合適的樂段使 用不同音色的樂器進行伴 奏 設計意圖 使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 奏,可以培養學生的節奏 感,激發他們的興趣。通 過讓學生自制不同材質 樂器,探索不同音色進行 創編,既能培養他們的創 新能力,同時又能體驗演 奏的快樂作業評價表:第二課時作業評價 選項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師評表演家 能夠用熱情活潑而準確的聲 音演唱,結合朝鮮舞基本手位 動作,來表現蘋果豐收時熱鬧 歡騰的場面 ∮ ∮ ∮ ∮ ∮能夠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 用豐富的神情表現出朝鮮人 民喜獲豐收時的喜悅之情 ∮ ∮ ∮ ∮能夠用自然流暢的聲音自信 地演唱歌曲 ∮ ∮ ∮探索者 能自制三種不同材質的打擊 樂器,能充分考慮音色的搭配 效果,在合適的樂段使用不同 樂器進行伴奏 ∮ ∮ ∮ ∮ ∮能自制兩種不同材質的打擊 樂器,在合適的樂段為歌曲進 行伴奏 ∮ ∮ ∮ ∮能自制一種打擊樂器為歌曲 進行伴奏 ∮ ∮ ∮作業設計內容——第三課時 演唱:《豐收的節日》設計理念 設計合理的音樂課作業,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學生的音樂感受, 增加學生的音樂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通過不同的作業反饋形 式,在某種程度上也加強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作業分析 本課時教學內容為演唱新疆塔塔爾族民歌《豐收的節日》,作品節奏歡快 熱烈,民族特點鮮明。前奏由特色民族打擊樂器將音樂展開,歌曲中間樂段為二 聲部合唱。針對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了解民族樂器分類,聽辨感受民族音樂特 點,加強對民族音樂和民族文化的熱愛。設計理念 1.愉悅性、合作性、探索性 2.體現音樂教學規律,符合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豐富音樂情感體 驗設計目標 通過預習作業了解打擊樂器的音色,感受塔塔爾族音樂的情緒和風 格,激發學生學習少數民族音樂的興趣。 通過創造型作業,布置不同方式的作業類型并反饋,積極提倡合作 表現,感受音樂合作的魅力。作業設計:預習作業第一項 聆聽前奏,猜一猜是由哪種 新疆特色打擊樂器演奏 的? 設計意圖 通過聆聽前奏認識打擊 樂器,既能提高學生對 樂器的聽辯能力,又能 感受新疆塔塔爾族民歌 歡快的節奏氣氛第二項 收集資料,你還在知道哪些 新疆特色民族樂器? 設計意圖 通 過 學 生 自 主 收 集 資 料,認識更多的新疆民 族樂器和新疆的文化特 色,拓展了解民族音樂 風格作業設計表演家 欣賞教師推薦的新疆歌舞 視頻《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從中學習新疆舞動作,編創 一個舞蹈與家人合作表演 《豐收的節日》,表現歌曲 中載歌載舞的場景 設計意圖 通過與家人的合作,感 受歌舞合作的魅力,體 驗創編展示的快樂,提 高學生學習音樂和表現 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 展示與交流的自信小博士 能模仿歌曲前奏的手鼓聲, 用鈴鼓進行演奏 設計意圖 深入了解新疆音樂節奏 特點,如“十六分音符”、 “切分節奏”等,通過 由模仿到體驗再到設計 的探索過程,加深對新 疆音樂風格的感知和認 識。通過演奏鈴鼓,體 驗演奏的快樂在模仿基礎上,設計出符合 具有新疆風格的節奏,熱情 投入地進行演奏表現作業評價表:第三課時作業評 價 選項 評價標準 水平 自評 師評表演家 結合視頻中的動作,能夠較好 地與家人合作,了解新疆歌舞 特點,演唱聲情并茂,設計舞 姿優美,配合默契,完成度高, 表現力強 ∮ ∮ ∮ ∮ ∮能較好地完成合作,準確演唱 歌曲,設計舞蹈動作體現民族 特點,完成度高 ∮ ∮ ∮ ∮在家長的配合下能流暢演唱 或表演舞蹈 ∮ ∮ ∮小博士 能準確模仿前奏中的手鼓節 奏,鈴鼓演奏與歌曲前奏融為 一體。所設計的節奏準確體現 新疆音樂風格特點,烘托氣 氛。演奏熱情投入,表現力強 ∮ ∮ ∮ ∮ ∮能準確模仿前奏中的手鼓節 奏,演奏與音樂配合較好。所 設計的節奏能體現新疆音樂 風格特點,演奏準確流暢 ∮ ∮ ∮ ∮能準確模仿前奏中的手鼓節 奏。所設計的節奏能體現新疆 音樂風格特點 ∮ ∮ ∮六、單元作業活動檢測五年級上冊 第三課 《農家樂》 單元作業 活動檢測一、表演家 1.背唱歌曲《蘋果豐收》、《豐收的節日》,拍攝視頻上傳至班級群。 2.結合自身器樂特長,嘗試演奏本課音樂作品 (選做) 二、小博士 1.聆聽經典民樂合奏《金蛇狂舞》,聽辨其中樂器音色,說出其名稱及種類。 2. 下面的節奏具有哪個少數民族音樂的典型特征?利用你身邊的物品自制打擊 樂器,奏一奏,聽一聽吧! 4/4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 三、探索者 “農家樂”主題發散型研修 (分層作業) 走進鄉村,了解鄉村慶豐收的習俗和活動方式。參與收獲勞動或慶?;顒樱?感受豐收的喜悅。七、單元檢測作業屬性表單元檢測作業屬性表序 號 類型 對應單元 作業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感 知 表 現 理 解1 表演家 1 √ √ 容易 原創 20 分鐘2 小博士 2 √ √ 中等 原創 20 分鐘3 探索者 (分層作業) 3 √ √ √ 中等 原創 半天/一天 (周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