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竹節人》知識清單一、文章概述《竹節人》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記敘文,作者范錫林。文章回憶了作者童年時代做竹節人、玩竹節人以及老師沒收竹節人卻也自己偷偷玩竹節人的情景。文章表現了童年游戲的樂趣,表達了兒童的喜悅與滿足,同時也寫出了老師童心未泯的一面,抒發了對老師的親近與理解,字里行間流露出簡易的兒時玩具帶來的心靈快樂。二、文章結構課文共二十九個自然段,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概述“我們”當時全都迷上了竹節人。這兩段統領全篇,奠定了愉快的感情基調,全文圍繞“迷”這個詞展開。第二部分(3-7自然段):主要描述了制作竹節人的過程。表現了“我們”對竹節人游戲的喜愛和熱情,也體現出“我們”對可以用簡單材料制作出這一成果的自得與滿意。第三部分(8-19自然段):主要寫斗竹節人的樂趣,體現“我們”對此深深著迷。其中第9-16自然段集中描寫了竹節人搏斗中出現的各種有趣的情景,第17-19自然段突出表現了“我們”對斗竹節人的入迷,這些都反映了這個游戲的樂趣。竹節人會沒完沒了地對打,有時其中一個的線卡住了,就呆頭呆腦地挨揍,簡單的玩法折射出的是單純的喜愛與純粹的快樂。“我們”挖空心思給竹節人制作武器,創造名號,使竹節人顯得更加神氣威武。同學們玩得入迷,忘記上課,側面烘托出竹節人游戲帶給“我們”的快樂與滿足。第四部分(20-29自然段):主要寫“我們”上課時玩竹節人被老師發現了,老師沒收了我們的玩具,下課后卻在自己的辦公桌上癡迷地玩起來。一方面說明了老師童心未泯,另一方面從側面說明了竹節人的吸引力。三、重點內容分析制作竹節人(3-7自然段)材料:毛筆桿、納鞋底的線、冰棍棒、橡皮擦等。做法:將毛筆桿鋸成寸把長的一截,作為竹節人的腦袋連同身軀,在上面鉆一對小眼,供裝手臂用。再鋸八截短的,分別做四肢,用一根納鞋底的線把它們穿在一起。斗竹節人(8-19自然段)竹節人搏斗的有趣情景:沒頭沒腦地對打著,不知疲倦,也永不會倒下。其中一個線卡住了,那竹節人便呆頭呆腦,凈挨揍。挖空心思給竹節人創造武器和名號,神氣威武。有同學做一套紙盔甲,卻弄巧成拙。老師與竹節人(20-29自然段)老師沒收竹節人后,在辦公桌上癡迷地玩起來,表現了老師的童心未泯。這一情節從側面說明了竹節人的吸引力,也抒發了對老師的親近與理解。四、詞語解釋風靡:草木隨風而倒,形容事物很風行。威風凜凜:形容氣概威嚴,令人敬畏。叱咤風云:形容聲勢威力很大。劍拔弩張:比喻氣勢或形式緊張,一觸即發。別出心裁:獨創一格,與眾不同。技高一籌:形容稍強一些,技術高人一等。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結果反而壞了事。虎視眈眈:形容貪婪而兇狠地注視。大步流星:形容腳步跨得大,走得快。文中指老師看出破綻后,大步走過來。鏖戰猶酣:戰斗正在進行,場面十分激烈。沮喪:灰心失望的樣子。文中指竹節人被沒收后,“我們”失望的樣子。暴露無遺:全都暴露出來。念念有詞: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語。忘乎所以:由于過度興奮或驕傲自滿而忘記了言行應該把握的分寸。五、句子解析1、教室里的課桌破舊得看不出年紀,桌面上是一道道豁開的裂縫,像黃河長江,一不小心,鉛筆就從裂縫里掉下去了。這句話運用了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將課桌上的裂縫比作黃河長江,既寫出了裂縫的寬度,又寫出了裂縫歪歪扭扭的樣子。可以看出那個時代的學習條件較差,更寫出了那時候玩具的稀少,襯托出竹節人在孩子們眼中的重要性。2、我們小時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這句話強調了“我們小時候”物質條件不夠好,玩具只能自己做,既有點兒辛酸,也帶一點兒調侃意味。3、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喪化為烏有。這句話寫出了志趣的相近、心靈的契合使怨恨和沮喪都消失了。4、破課桌,儼然一個叱咤風云的古戰場。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破課桌比作古戰場,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竹節人搏斗的激烈和有趣。5、只見老師在他自己的辦公桌上,玩著剛才收去的那竹節人。雙手在抽屜里扯著線,嘴里念念有詞,全神貫注,忘乎所以,一點兒也沒注意到我們在偷看。這句話通過描寫老師的動作和神態,寫出了老師玩竹節人的投入和癡迷,表現了老師的童心未泯。六、課后作業與閱讀方法課后作業1、為完成“寫玩具指南,并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這個任務先快速讀全文,找到相關內容,再仔細閱讀。其中3-7自然段寫“制作指南”,提取關鍵信息,圈畫關鍵詞,找到制作竹節人需要的材料和做法。8-9自然段寫了玩竹節人,用圈畫關鍵詞、找到表示連續動作的詞語,關注玩的方法和過程。2、為完成“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這個任務先快速讀全文,找到相關內容。集中描寫斗竹節人的情景和樂趣,聚焦課文8-19自然段。圈畫重點詞句,抓住“裝飾竹節人”“斗竹節人”有趣、快樂、投入的詞句。通過作者的描繪展開想象,感受當時驚心動魄、無比熱鬧的“搏斗”場面。3、為完成“講一個關于老師的故事”這個任務重點關注老師沒收玩具、玩玩具的內容。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第20-29自然段主要記敘老師沒收竹節人和自己偷偷玩竹節人的事情,要重點閱讀這部分內容。抓住老師的神態、動作,仔細體會。閱讀方法瀏覽內容法:快速瀏覽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勾畫中心句:在閱讀過程中,勾畫出每段的中心句,有助于理解文章內容。圈畫關鍵詞:圈畫出文章中的關鍵詞,有助于提取關鍵信息。提取關鍵信息:從文章中提取出與問題相關的信息,有助于回答問題。查找資料:對于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可以查找相關資料進行理解。概括段意法:概括每段的段意,有助于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比對篩選法:對于多個選項或答案,進行比對篩選,找出最符合題意的答案。七、拓展延伸制作竹節人:根據課文中的描述,嘗試自己制作一個竹節人,并體驗其帶來的樂趣。分享童年玩具:與同學分享自己童年時最喜歡的玩具和玩這個玩具時發生的趣事。閱讀相關作品:閱讀其他關于童年回憶的作品,如《城南舊事》等,感受不同作者筆下的童年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