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種群數量的變化第1課時 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及種群數量的變化[學習目標] 1.通過研究細菌的種群增長,嘗試建立數學模型和解釋種群的數量變化。2.舉例說明種群的“J”形增長、“S”形增長、波動等數量變化情況。一、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1.建構數學模型的目的:____、解釋和______種群數量的變化。2.數學模型的概念:用來描述一個______或它的______的數學形式。3.建構方法和實例任務一:建立數學模型(以某種細菌為例)根據教材P7“問題探討”,回答下列問題:1.假設在營養條件和生存空間沒有限制的情況下,某種細菌每20 min就通過分裂繁殖1代。請你計算一個細菌在不同時間產生后代的數量,并完成表格:時間/min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代數 0 1 2 3 4 5 6 7 8 9數量/個 202.第n代細菌數量的計算公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2 h后,由一個細菌分裂產生的細菌數量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時間為橫坐標,細菌數量為縱坐標,請在下面坐標圖中畫出細菌的數量增長曲線。5.在一個培養瓶中,細菌的數量會一直按照這個公式描述的趨勢增長嗎?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曲線圖能更直觀地反映出種群的增長趨勢,但是同數學公式相比,曲線圖表示的模型有什么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關于建構種群增長模型方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數學模型可以用來描述、解釋和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B.數學公式是常見的數學模型,而曲線圖更直觀,是物理模型的一種C.建構模型過程中需要通過進一步實驗或觀察,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D.在數學建模過程中也常用到假說—演繹法2.在營養和生存空間等沒有限制的理想條件下,某細菌每20 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現將該細菌種群(t個個體)接種到培養基上(資源、空間無限),m小時后,理論上該種群的個體總數是( )A.t·2m B.t·220 C.t·22m D.t·23m二、種群數量的變化1.種群的“J”形增長(1)含義:在______條件下種群增長的形式,如果以______為橫坐標,__________為縱坐標畫出曲線來表示,曲線則大致呈“J”形。(2)數學模型①模型假設a.條件:____________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b.數量變化:種群的數量每年以__________增長,第二年的數量是第一年的____倍。②建立模型:t年后種群數量表達式為Nt=____________。③各參數的含義2. 種群的“S”形增長(1)含義: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后,數量趨于穩定,增長曲線呈“S”形。(2)產生的原因:____________是有限的,種群密度________時,種內競爭加劇,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當死亡率升高至與出生率________時,種群的增長就會停止,有時會穩定在一定的水平。可見,________對種群數量起調節作用。(3)環境容納量:________的環境條件所能______的種群______數量,又稱K值。(4)應用①野生大熊貓數量銳減的原因:__________遭到破壞,______減少和__________縮小,K值變小。②應對措施:建立____________,改善棲息環境,提高____________。3.種群數量的波動(1)在自然界,有的種群能夠在一段時期內維持數量的相對穩定。(2)對于大多數生物來說,種群數量總是在______中。(3)處于波動狀態的種群,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可能出現種群______。(4)當種群長久處于不利的條件下,種群數量會出現持續性的或急劇的______。判斷正誤(1)“J”形增長是發生在自然界中最為普遍的種群增長模式( )(2)種群數量達到K值以后,種群受食物、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增長速率為零,種群數量不再發生變化( )(3)對于“S”形增長曲線,同一種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變的,會受到環境的影響( )任務二:種群“J”形增長曲線分析1.請據圖分析,種群數量變化符合數學公式:Nt=N0λt時,種群增長曲線一定是“J”形嗎?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增長率和增長速率分別為:增長率=(現有個體數-原有個體數)/原有個體數×100%(無單位);增長速率=(現有個體數-原有個體數)/增長時間(有單位,如個/年)。請根據“J”形增長數學公式,分別構建“J”形增長種群的增長率和增長速率曲線模型。任務三:種群“S”形增長曲線分析1.請結合“S”形曲線及其斜率變化,研究種群增長速率變化規律,并完成填空。(1)種群數量(2)根據以上分析嘗試構建種群數量“S”形增長的增長速率的曲線。2.同種生物的K值是固定不變的嗎?哪些因素會影響動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種群的最大數量就是環境容納量嗎?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請據圖分析:該種群的K值為____。5.如圖體現了種群“J”形和“S”形增長曲線之間的關系,二者之間的陰影部分代表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務四:環境容納量與現實生活1.你認為當今人口是否已達到K值?科技進步是否能夠提高地球對人類的環境容納量?有什么證據可以支持你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參考類似案例,分析控制家鼠種群數量的思路和措施。資料1 1976年科學家在某地區調查時,發現當年6~7月在該地采用0.2%氟乙酰胺噴霧滅鼠,當年鼠兔(高原鼠兔和中華鼢鼠)種群密度由58.66只/公頃劇降為1.88只/公頃。但4年后,種群密度恢復為165只/公頃。(1)以上資料中控制鼠兔數量的思路和相應具體措施是什么?該控制方法效果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資料2 (2)以上資料中控制害蟲種群數量的思路和具體措施是什么?該控制方法效果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請據以上分析,提出控制家鼠數量的思路和相應具體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種群“J”形增長和“S”形增長的比較項目 “J”形增長 “S”形增長前提條件 理想狀態:①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②氣候適宜;③沒有天敵和其他競爭物種 自然狀態:①資源和空間有限; ②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內競爭加劇增長模型種群增長率曲線種群增長速率曲線特點 種群數量以恒定倍數連續增長,Nt=N0λt 種群數量增長經歷慢→快→慢,最終達到K值后基本保持穩定有無K值 無 有二者聯系3.下列關于如圖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ac段種群增長率不斷升高、ce段種群增長率不斷降低B.種群增長過程中出現環境阻力是在d點之后C.建立自然保護區等措施可使e點上移,以此達到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目的D.圖中c點種群增長速率最大,不同時期種群的增長速率一定不同4.科學家對某荒原上的子午沙鼠種群數量進行連續多年的調查,獲得如圖所示的信息。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第5年的子午沙鼠種群屬于增長型B.第10年和第20年的子午沙鼠種群數量相同C.第1~5年,子午沙鼠種群增長模型呈“J”形D.第15~20年,子午沙鼠種群數量一直減少答案精析一、梳理教材新知1.描述 預測2.系統 性質3.合理的假設 數學形式探究核心知識1.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2.設細菌初始數量為N0,第一次分裂產生的細菌數為第一代,數量為N0×2,第n代的細菌數量為Nn=N0×2n。3.2216個。4.如圖所示5.不會,因為培養瓶中的營養條件和生存空間都是有限的。6.同數學公式相比,曲線圖表示的模型不夠精確。落實思維方法1.B [數學公式和曲線圖都屬于數學模型,B錯誤。]2.D [在營養和生存空間等沒有限制的理想條件下,m小時細菌繁殖代數為3m,則種群的數量為t·23m,故選D。]二、梳理教材新知1.(1)理想 時間 種群數量 (2)①a.食物和空間 天敵和其他競爭物種 b.一定的倍數 λ ②N0λt ③起始數量 數量 倍數2.(2)資源和空間 增大 降低 升高 相等 種內競爭 (3)一定 維持 最大 (4)①棲息地 食物 活動范圍 ②自然保護區 環境容納量3.(2)波動 (3)爆發 (4)下降判斷正誤(1)× (2)× (3)√提示 (1)在自然界中,由于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種群的增長曲線一般呈現“S”形。(2)一般情況下,種群數量達到K值后將會在K值上下波動。探究核心知識任務二1.當λ<1時,種群數量減少;當λ=1時,種群數量相對穩定;只有當λ>1時,種群數量增多,曲線呈“J”形。2.如圖所示任務三1.(1)0 逐漸增大 最大 逐漸減小 0(2)如圖所示,先增大,后減小。2.同種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變的。環境因素、生物自身的遺傳特性、食物、棲息場所、天敵及其他生存條件均會影響動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3.不是。環境容納量是指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而種群的最大數量有可能超過K值,但這個值存在的時間很短,因為種群數量超過K值后,環境阻力增大,種群數量會再降下來。4.K25.陰影部分代表環境阻力,按自然選擇學說,它就是在生存斗爭中被淘汰的個體數量。任務四1.資源危機和能源緊缺說明當今人口已經接近或達到環境容納量。隨著科技進步,農作物產量不斷提高,人類開發、利用和保護資源的能力不斷加強,因而可以提高地球對人類的環境容納量。2.(1)思路:增大死亡率;具體措施:藥物毒殺。該控制方法效果不持久。(2)思路:降低環境容納量;具體措施:引進捕食者。該控制方法效果持久,降低有害生物環境容納量是防治有害生物的根本措施。(3)①思路:增大死亡率;具體措施:機械捕殺、藥物毒殺等。②思路:降低出生率;具體措施:施用避孕藥、降低生殖率的激素等。③思路:降低環境容納量;具體措施:養殖家貓捕食家鼠、搞好環境衛生、硬化地面、安全儲藏食物等。落實思維方法3.C [種群數量呈“S”形增長時,種群增長率逐漸下降,環境阻力一直存在,即a點就已存在環境阻力,A、B錯誤;建立自然保護區可增大被保護種群的環境容納量,使K值增大(e點上移),此措施可以保護瀕危野生動物,C正確;種群數量為K/2(c點)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不同時期種群的增長速率可能相同,D錯誤。]4.B [第5年,λ>1,種群數量增加,種群屬于增長型,A正確;第10~20年,λ<1,所以種群密度減小,即第20年的種群數量小于第10年的種群數量,B錯誤;第1~5年,λ>1,而且恒定不變,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C正確;第15~20年,λ<1,種群數量一直減少,D正確。](共82張PPT)第1課時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及種群數量的變化學習目標1.通過研究細菌的種群增長,嘗試建立數學模型和解釋種群的數量變化。2.舉例說明種群的“J”形增長、“S”形增長、波動等數量變化情況。內容索引一、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二、種群數量的變化課時對點練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一1.建構數學模型的目的:_____、解釋和_____種群數量的變化。2.數學模型的概念:用來描述一個_____或它的_____的數學形式。梳理 教材新知描述預測系統性質3.建構方法和實例合理的假設數學形式任務一:建立數學模型(以某種細菌為例)根據教材P7“問題探討”,回答下列問題:1.假設在營養條件和生存空間沒有限制的情況下,某種細菌每20 min就通過分裂繁殖1代。請你計算一個細菌在不同時間產生后代的數量,并完成表格:探究 核心知識時間/min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代數 0 1 2 3 4 5 6 7 8 9數量/個 20 ___ ___ 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2481632641282565122.第n代細菌數量的計算公式是什么?提示 設細菌初始數量為N0,第一次分裂產生的細菌數為第一代,數量為N0×2,第n代的細菌數量為Nn=N0×2n。3.72 h后,由一個細菌分裂產生的細菌數量是多少?提示 2216個。4.以時間為橫坐標,細菌數量為縱坐標,請在下面坐標圖中畫出細菌的數量增長曲線。提示 如圖所示5.在一個培養瓶中,細菌的數量會一直按照這個公式描述的趨勢增長嗎?分析其原因。提示 不會,因為培養瓶中的營養條件和生存空間都是有限的。6.曲線圖能更直觀地反映出種群的增長趨勢,但是同數學公式相比,曲線圖表示的模型有什么局限性?提示 同數學公式相比,曲線圖表示的模型不夠精確。1.下列關于建構種群增長模型方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數學模型可以用來描述、解釋和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B.數學公式是常見的數學模型,而曲線圖更直觀,是物理模型的一種C.建構模型過程中需要通過進一步實驗或觀察,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D.在數學建模過程中也常用到假說—演繹法√落實 思維方法數學公式和曲線圖都屬于數學模型,B錯誤。2.在營養和生存空間等沒有限制的理想條件下,某細菌每20 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現將該細菌種群(t個個體)接種到培養基上(資源、空間無限),m小時后,理論上該種群的個體總數是A.t·2m B.t·220C.t·22m D.t·23m√在營養和生存空間等沒有限制的理想條件下,m小時細菌繁殖代數為3m,則種群的數量為t·23m,故選D。種群數量的變化二1.種群的“J”形增長(1)含義:在______條件下種群增長的形式,如果以______為橫坐標,_________為縱坐標畫出曲線來表示,曲線則大致呈“J”形。梳理 教材新知理想時間種群數量(2)數學模型①模型假設a.條件:___________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__________________等。b.數量變化:種群的數量每年以___________增長,第二年的數量是第一年的____倍。②建立模型:t年后種群數量表達式為Nt=_____。食物和空間天敵和其他競爭物種一定的倍數λN0λt③各參數的含義N0:種群的_________t:時間Nt:t年后該種群的_____λ:該種群數量是前一年種群數量的_____起始數量數量倍數2. 種群的“S”形增長(1)含義: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后,數量趨于穩定,增長曲線呈“S”形。(2)產生的原因:___________是有限的,種群密度_____時,種內競爭加劇,出生率_____,死亡率_____,當死亡率升高至與出生率_____時,種群的增長就會停止,有時會穩定在一定的水平。可見,_________對種群數量起調節作用。(3)環境容納量:_____的環境條件所能_____的種群_____數量,又稱K值。資源和空間增大降低升高相等種內競爭一定維持最大(4)應用①野生大熊貓數量銳減的原因:_______遭到破壞,____減少和________縮小,K值變小。②應對措施:建立___________,改善棲息環境,提高___________。棲息地食物活動范圍自然保護區環境容納量3.種群數量的波動(1)在自然界,有的種群能夠在一段時期內維持數量的相對穩定。(2)對于大多數生物來說,種群數量總是在_____中。(3)處于波動狀態的種群,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可能出現種群_____。(4)當種群長久處于不利的條件下,種群數量會出現持續性的或急劇的_____。波動爆發下降(1)“J”形增長是發生在自然界中最為普遍的種群增長模式( )提示 在自然界中,由于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種群的增長曲線一般呈現“S”形。(2)種群數量達到K值以后,種群受食物、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增長速率為零,種群數量不再發生變化( )提示 一般情況下,種群數量達到K值后將會在K值上下波動。(3)對于“S”形增長曲線,同一種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變的,會受到環境的影響( )××√任務二:種群“J”形增長曲線分析1.請據圖分析,種群數量變化符合數學公式:Nt=N0λt時,種群增長曲線一定是“J”形嗎?并說明理由。探究 核心知識提示 當λ<1時,種群數量減少;當λ=1時,種群數量相對穩定;只有當λ>1時,種群數量增多,曲線呈“J”形。2.已知增長率和增長速率分別為:增長率=(現有個體數-原有個體數)/原有個體數×100%(無單位);增長速率=(現有個體數-原有個體數)/增長時間(有單位,如個/年)。請根據“J”形增長數學公式,分別構建“J”形增長種群的增長率和增長速率曲線模型。提示 如圖所示任務三:種群“S”形增長曲線分析1.請結合“S”形曲線及其斜率變化,研究種群增長速率變化規律,并完成填空。(1)種群數量=N0,增長速率為____=K/2,增長速率_____>K/2,增長速率_________=K,增長速率為____0逐漸增大最大逐漸減小0(2)根據以上分析嘗試構建種群數量“S”形增長的增長速率的曲線。提示 如圖所示,先增大,后減小。2.同種生物的K值是固定不變的嗎?哪些因素會影響動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提示 同種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變的。環境因素、生物自身的遺傳特性、食物、棲息場所、天敵及其他生存條件均會影響動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3.種群的最大數量就是環境容納量嗎?請說明理由。提示 不是。環境容納量是指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而種群的最大數量有可能超過K值,但這個值存在的時間很短,因為種群數量超過K值后,環境阻力增大,種群數量會再降下來。4.請據圖分析:該種群的K值為____。K25.如圖體現了種群“J”形和“S”形增長曲線之間的關系,二者之間的陰影部分代表什么?提示 陰影部分代表環境阻力,按自然選擇學說,它就是在生存斗爭中被淘汰的個體數量。任務四:環境容納量與現實生活1.你認為當今人口是否已達到K值?科技進步是否能夠提高地球對人類的環境容納量?有什么證據可以支持你的觀點?提示 資源危機和能源緊缺說明當今人口已經接近或達到環境容納量。隨著科技進步,農作物產量不斷提高,人類開發、利用和保護資源的能力不斷加強,因而可以提高地球對人類的環境容納量。2.請參考類似案例,分析控制家鼠種群數量的思路和措施。資料1 1976年科學家在某地區調查時,發現當年6~7月在該地采用0.2%氟乙酰胺噴霧滅鼠,當年鼠兔(高原鼠兔和中華鼢鼠)種群密度由58.66只/公頃劇降為1.88只/公頃。但4年后,種群密度恢復為165只/公頃。(1)以上資料中控制鼠兔數量的思路和相應具體措施是什么?該控制方法效果如何?提示 思路:增大死亡率;具體措施:藥物毒殺。該控制方法效果不持久。資料2 (2)以上資料中控制害蟲種群數量的思路和具體措施是什么?該控制方法效果如何?提示 思路:降低環境容納量;具體措施:引進捕食者。該控制方法效果持久,降低有害生物環境容納量是防治有害生物的根本措施。(3)請據以上分析,提出控制家鼠數量的思路和相應具體措施。提示 ①思路:增大死亡率;具體措施:機械捕殺、藥物毒殺等。②思路:降低出生率;具體措施:施用避孕藥、降低生殖率的激素等。③思路:降低環境容納量;具體措施:養殖家貓捕食家鼠、搞好環境衛生、硬化地面、安全儲藏食物等。種群“J”形增長和“S”形增長的比較核心歸納項目 “J”形增長 “S”形增長前提條件 理想狀態:①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②氣候適宜;③沒有天敵和其他競爭物種 自然狀態:①資源和空間有限;②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內競爭加劇種群“J”形增長和“S”形增長的比較核心歸納項目 “J”形增長 “S”形增長增長模型種群“J”形增長和“S”形增長的比較核心歸納項目 “J”形增長 “S”形增長種群增長率曲線種群“J”形增長和“S”形增長的比較核心歸納項目 “J”形增長 “S”形增長種群增長速率曲線種群“J”形增長和“S”形增長的比較核心歸納項目 “J”形增長 “S”形增長特點 種群數量以恒定倍數連續增長,Nt=N0λt 種群數量增長經歷慢→快→慢,最終達到K值后基本保持穩定有無K值 無 有二者聯系3.下列關于如圖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A.ac段種群增長率不斷升高、ce段種群增長率不斷降低B.種群增長過程中出現環境阻力是在d點之后C.建立自然保護區等措施可使e點上移,以此達到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目的D.圖中c點種群增長速率最大,不同時期種群的增長速率一定不同√落實 思維方法種群數量呈“S”形增長時,種群增長率逐漸下降,環境阻力一直存在,即a點就已存在環境阻力,A、B錯誤;建立自然保護區可增大被保護種群的環境容納量,使K值增大(e點上移),此措施可以保護瀕危野生動物,C正確;種群數量為K/2(c點)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不同時期種群的增長速率可能相同,D錯誤。4.科學家對某荒原上的子午沙鼠種群數量進行連續多年的調查,獲得如圖所示的信息。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第5年的子午沙鼠種群屬于增長型B.第10年和第20年的子午沙鼠種群數量相同C.第1~5年,子午沙鼠種群增長模型呈“J”形D.第15~20年,子午沙鼠種群數量一直減少√第5年,λ>1,種群數量增加,種群屬于增長型,A正確;第10~20年,λ<1,所以種群密度減小,即第20年的種群數量小于第10年的種群數量,B錯誤;第1~5年,λ>1,而且恒定不變,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C正確;第15~20年,λ<1,種群數量一直減少,D正確。網絡構建課時對點練三題組一 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1.(2024·雅安高二月考)下列關于建構種群增長模型方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曲線圖能直觀地反映出種群數量的增長趨勢B.數學模型就是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曲線圖C.數學模型可描述、解釋和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D.建立種群增長的數學模型一般不需要設置對照實驗√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數學模型是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可以是曲線圖,也可以是數學公式等,B錯誤;建立種群增長的數學模型時,研究的是種群數量隨時間推移的變化,在時間上形成前后對照,不需要單獨設置對照實驗,D正確。2.數學模型是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調查發現某種一年生植物(當年播種、當年開花結果)的種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由于某種原因該植物中大約只有80%的種子能夠發育成成熟植株 ②該植物平均每株可產生500粒種子 ③該植株為自花傳粉植物目前種子數量為a,則m年后該植物的種子數N可以表示為A.500a×0.8m B.0.8a×500mC.a×400m D.400am√1234567891011121314據題意可知,設初始數量為a,則該種群一年后種子的數量為a×80%×500,則兩年后種子的數量為a×80%×500×80%×500=a×(80%×500)2,三年后種子的數量為a×80%×500×80%×500× 80%×500=a×(80%×500)3,以此類推,m年后種子的數量為a×(80%×500)m=a×400m,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題組二 種群數量的變化3. (2024·新課標,6)用一定量的液體培養基培養某種細菌,活細菌數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其中Ⅰ~Ⅳ表示細菌種群增長的4個時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培養基中的細菌不能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增殖B.Ⅱ期細菌數量增長快,存在“J”形增長階段C.Ⅲ期細菌沒有增殖和死亡,總數保持相對穩定D.Ⅳ期細菌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營養物質匱乏√1234567891011121314Ⅲ期細菌的增殖速率和死亡速率基本相等,總數保持相對穩定,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4.如圖表示將綿羊引入某個島嶼后的種群數量變化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綿羊種群數量增長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變B.第25年時綿羊的出生率最大,種群增長速率也最快C.50年后該綿羊種群數量在K值附近波動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變動所致D.綿羊數量達到K值時,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1234567891011121314綿羊種群的數量增長到一定程度,由于種群數量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種群數量會在某一范圍內波動,即保持相對穩定,而不是恒定不變,A錯誤;綿羊數量達到K/2時,即圖中的第25年時,綿羊的增長速率最快,但出生率并不一定是最大的,B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50年后該綿羊種群數量達到K值,且在K值附近波動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變動所致,因為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因素,C正確;綿羊數量達到K值時,數量保持相對穩定,種群的年齡結構為穩定型,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5.某種群的年齡結構如圖甲所示,增長曲線如圖乙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K值是指一定環境條件下種群所能達到的最大數量B.圖乙中t1時的種群很可能屬于圖甲所示的這種年齡結構C.若該種群為某鰱魚種群,圖乙中t1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因此選擇t1左右時進行捕撈最合適D.圖乙所示曲線模型對應的數學方程式為Nt=N0λt√1234567891011121314K值(環境容納量)是指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A錯誤;若該種群為某鰱魚種群,圖乙中t1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為了不破壞鰱魚種群的發展,并且持續地獲得較高的捕撈量,應該捕撈后讓其種群數量維持在K/2,故選擇t1之后捕撈,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圖乙所示增長曲線呈“S”形,而Nt=N0λt對應的增長曲線為“J”形,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6.(2024·長治高二期末)科學工作者為了監測和預報某草原鼠害的發生情況,采用標記重捕法對田鼠種群數量進行調查,發現在最初調查的一個月內,種群數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最初調查的一個月內,田鼠種群數量呈“S”形增長B.最初調查的一個月內,田鼠種群增長模型可構建為Nt=N0λt,其中λ為1.5C.若已被捕捉、標記過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則估算數值會偏小D.數月之后,當田鼠種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時,種群數量可能達到K值√1234567891011121314最初調查的一個月內,種群數量每天增加1.5%,田鼠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A錯誤;最初一個月內,田鼠種群增長模型可構建為Nt=N0λt,其中λ表示種群數量是前一天種群數量的倍數,種群數量每天增加1.5%,所以λ為1.015,B錯誤;若已被捕捉、標記過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則估算數值會偏大,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7.如圖表示一個區域內甲、乙兩個種群的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據圖可知,乙種群的K值大于甲種群的K值B.t3~t5時間內甲、乙兩種群的年齡結構不同C.t2~t3時間內甲種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t4時乙的種群密度最大√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根據圖示可知,乙種群達到K值的時間晚于甲種群,但僅根據兩種群的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不能對其K值進行比較,A錯誤;t3~t5時間內,甲種群增長速率等于0,種群數量維持穩定,年齡結構為穩定型,乙種群增長速率大于0,種群數量增加,年齡結構為增長型,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t2~t3時間內,甲種群增長速率大于0,種群數量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錯誤;t4時,乙種群數量達到K/2,此時乙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但種群密度不是最大的,D錯誤。8.對圖甲、乙、丙進行對比分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t1之前種群數量小于K/2,由于資源和空間相對充足,種群數量增長較快B.當種群數量為K/2時,出生速率約等于死亡速率,種群增長速率為0C.t1~t2之間,由于資源和空間有限,當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內競爭加劇,天敵數量增加,種群增長速率下降D.t2時,種群數量達到K值,此時出生速率等于死亡速率,種群增長速率為0√1234567891011121314當種群數量為K/2時,出生速率大于死亡速率,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B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9.如圖是多刺裸腹蚤在三種不同溫度(較高溫、中等適溫、較低溫)條件下的種群數量增長曲線。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種群增長速率=ΔN/Δt)A.對一個種群來說,環境容納量(K值)不是固定不變的B.隨著溫度降低,種群數量達到K值的時間逐漸延長C.在中等適溫條件下,K值最大,K/2時種群的增長速率也最大D.在較低溫條件下,K值最小,K/2時種群的增長速率也最小√1234567891011121314比較三條曲線對應的K值,在中等適溫條件下,K值最大,但K/2時種群增長速率并不是最大的;在較高溫條件下,K/2時曲線的斜率最大,即此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0.如圖表示生物科技工作者對一個孤島上的某動物種群的λ值(λ表示種群數量是前一年種群數量的倍數)進行了13年的連續研究后繪制的變化曲線。1234567891011121314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從開始研究到第5年間該種群的種群數量先不變后下降B.第5年到第9年間該種群的增長率不變,呈“J”形增長C.第10年的λ值是0.5,因此第10年該種群的數量是第9年的一半D.從第11年開始該種群數量不斷上升,到第13年達到K值√1234567891011121314由題圖可知,在第1~5年之間λ>1,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A錯誤;在第5~9年之間λ=1,種群數量維持穩定,增長率為0,不符合“J”形增長,B錯誤;λ表示種群數量是前一年種群數量的倍數,第10年的λ值是0.5,因此第10年該種群的數量是第9年的一半,C正確;第11~12年之間λ<1,該種群數量下降,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1.圖甲表示草原中某動物種群增長速率與種群數量的關系,圖乙表示該動物某一時期種群數量Nt+1/Nt的值與時間的關系曲線。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A.圖甲中的AB段和圖乙中的ab段,由于種群初始值小,種群數量均增長緩慢B.圖甲中CD段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圖乙中cd段種群數量減少C.該動物在此區域的環境容納量對應圖甲中的E點和圖乙中的c點D.影響該動物種群數量變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1234567891011121314圖甲中的AB段種群數量在逐漸增加,而圖乙中的ab段由于Nt+1/Nt的值小于1,種群數量逐漸減少,A錯誤;圖甲中CD段種群數量仍然在逐漸增加,此時段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圖乙中cd段Nt+1/Nt的值大于1,種群數量仍然在逐漸增加,B錯誤;該動物在此區域的環境容納量對應圖甲中的E點,但不對應圖乙中的c點,因為超過c點種群數量還在增加,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2.(2023·山東,19改編)某種動物的種群具有阿利效應,該動物的種群初始密度與種群增長速率之間的對應關系如圖所示。其中種群增長速率表示單位時間增加的個體數。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初始密度介于0~a時,種群數量最終會降為0B.初始密度介于a~c時,種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將種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對應的種群數量,有利于持續獲得較大的捕獲量D.若自然狀態下該動物種群雌雄數量相等,人為提高雄性占比會使b點右移√1234567891011121314初始密度介于0~a時,即種群密度小于種群生長的最適密度,對種群的生長起到抑制作用,因而種群數量最終會降為0,A正確;初始密度介于a~c時,應分兩段來分析:在種群密度介于a~b時,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當種群密度介于b~c時,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表現為種群數量上升,B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將種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對應的種群數量,此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同時在種群密度高于c時進行捕獲并使捕獲后的種群密度保留在c,有利于持續獲得較大的捕獲量,C正確;自然狀態下該物種雌雄數量相等,從性別比例上看最有利于種群繁殖,此時人為提高雄性比例,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性別比例失調,不利于種群密度增長,使種群增長速率減小,即此時b點右移,D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3.(2023·全國甲,31改編)某旅游城市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后,城市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水體中的魚明顯增多,甚至曾經消失的一些水鳥(如水鳥甲)又重新出現。回答下列問題:(1)調查水鳥甲的種群密度通常使用標記重捕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鳥類的運動能力比較強、活動范圍較大(2)K值又稱環境容納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值______(填“是”或“不是”)種群數量的最大值。(3)若要了解該城市某個季節水鳥甲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圍繞除食物外的調查內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點即可)。1234567891011121314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不是環境條件、天敵和競爭者等14.如圖為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為曲線X的前提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設a點時某動物種群的數量為50只,之后種群數量每年增加35%,則計算20年后該動物種群數量的算式為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天敵和其他競爭物種等50×1.3520(2)若某動物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為曲線Y,b點時該動物種群的年齡結構屬于______型。b點時用標記重捕法調查該動物種群的種群密度,第一次捕獲100只全部標記后釋放,一段時間后進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獲個體中未標記的有60只、標記的有20只。據此可以估算該動物種群在這一環境中的K值是______只。1234567891011121314增長800(3)若曲線Y表示某地東亞飛蝗種群數量變化。為了防止蝗災爆發,可通過性引誘劑誘殺雄蟲改變種群的__________,由此降低種群的________,從而有效防止蝗災;也可以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措施使c點下移。1234567891011121314性別比例出生率引入蝗蟲的天敵、減少蝗蟲的食物來源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章 第2節 第1課時 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及種群數量的變化 學案(含答案).docx 第1章 第2節 第1課時 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及種群數量的變化.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